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知識 » 數學文化知識簡介
擴展閱讀
女同學有什麼病 2025-01-24 17:15:11

數學文化知識簡介

發布時間: 2022-06-28 01:09:09

㈠ 數學文化有哪些

1.數學的理性精神
這種理性精神的養成與發展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它是人類文明、特別是西方文明的核心所在.自第一次數學危機之後,以柏拉圖為代表的哲學家(古代哲學與數學不分家)就開始意識到人類的直觀的不可靠,數學的理性精神就開始發展.因此,在教學中,應該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勇於批判的精神.並以此為重點,一以貫之通過數學教學來培養人類的理性精神,而這應該是數學教育的最高境界.
2.數學思想與方法
數學是人類抽象思維的產物,是一種理性化的思維範式和認識模式,它不僅僅是一些運算的規則和變換的技巧,它的實質內容是能夠讓人們終身受益的是思想方法.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應該始終關注數學的這個本質特徵,避免單純追求數學學習的知識化傾向,注重能力、思維的培養,讓學生終身受益.
小學階段的數學思想主要有:公理化、符號、集合、模型、化歸、恆等與不等、數形結合、函數與對應、無限等重要的數學思想.數學方法: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歸納、演繹、類化、轉化與變形、對應、假設、猜想、觀察、化簡、推理和證明等重要的數學方法.
3.數學的美
數學是美,是一種具有新的美學維度的精神空間.正如英國著名哲學家羅素說:「數學,不但擁有真理,而且有至高的美.」數學的美不象自然美、藝術美那麼鮮明、亮麗而瀟灑,甚至也不象其它社會美那麼地直觀和具體,它抽象、嚴謹、深沉、冷峻而含蓄,是一種理智的美.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應該努力發掘數學的特有的理智美,引導學生去欣賞、體會數學的美.小學階段數學的美學價值主要包括:動態美、靜態美、對稱美、不對稱美、直觀美、抽象美…….
4.數學的應用價值
數學的文化意義還不僅在於知識本身和它的內涵,還在於它的應用價值.因此,在教學中應該加強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增強數學的應用性,讓學生體驗到數學的應用價值.
5.數學的歷史文化
數學文化的內涵不僅表現在知識本身,還寓於它的歷史,它是一種歷史存在.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充分揭示數學知識產生、發展的全過程.我們認為數學既是創造的,也是發明的,大到一門學科,小到一個符號,總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出於某一種思考而產生的.我們的數學教育應當努力還原、再現這一發現或發明的過程,探尋數學知識的源泉,重建被割裂的數學知識與現實背景的聯系.

㈡ 介紹有關數學史和數學文化

發展史
世界數學發展史 數學,起源於人類早期的生產活動,為中國古代六藝之一,亦被古希臘學者視為哲學之起點。數學的希臘語Μαθηματικ? mathematikós)意思是「學問的基礎」,源於ματθημα(máthema)(「科學,知識,學問」)。 數學的演進大約可以看成是抽象化的持續發展,或是題材的延展。第一個被抽象化的概念大概是數字,其對兩個蘋果及兩個橘子之間有某樣相同事物的認知是人類思想的一大突破。 除了認知到如何去數實際物質的數量,史前的人類亦了解如何去數抽象物質的數量,如時間-日、季節和年。算術(加減乘除)也自然而然地產生了。古代的石碑亦證實了當時已有幾何的知識。 更進一步則需要寫作或其他可記錄數字的系統,如符木或於印加帝國內用來儲存數據的奇普。歷史上曾有過許多且分歧的記數系統。 從歷史時代的一開始,數學內的主要原理是為了做稅務和貿易等相關多計算,為了了解數字間的關系,為了測量土地,以及為了預測天文事件而形成的。這些需要可以簡單地被概括為數學對數量、結構、空間及時間方面的研究。 到了16世紀,算術、初等代數、以及三角學等初等數學已大體完備。17世紀變數概念的產生使人們開始研究變化中的量與量的互相關系和圖形間的互相變換。在研究經典力學的過程中,微積分的方法被發明。隨著自然科學和技術的進一步發展,為研究數學基礎而產生的集合論和數理邏輯等也開始慢慢發展。 數學從古至今便一直不斷地延展,且與科學有豐富的相互作用,並使兩者都得到好處。數學在歷史上有著許多的發現,並且直至今日都還不斷地發現中。依據Mikhail B. Sevryuk於美國數學會通報2006年1月的期刊中所說,「存在於數學評論資料庫中論文和書籍的數量自1940年(數學評論的創刊年份)現已超過了一百九十萬份,而且每年還增加超過七萬五千份的細目。此一學海的絕大部分為新的數學定理及其證明。」
http://ke..com/view/1284.html?wtp=tt#5

㈢ 請談談你對數學文化的理解

一、知識的探究過程是一種數學文化。

數學文化首先應包括數學基礎知識,其次還包括數學基礎知識習得的過程,即新數學課程標准中提出的「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學生獲得這些知識的過程」,「過程」也是一種數學文化,因為過程中包涵了數學思想方法、數學審美等教育,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了數學思維的方法,這些都是數學文化的重要一面。例如丁彩霞老師執教的《走進年、月、日》立足於學生已有的學科知識經驗,引導學生收集關於年、月、日的材料,帶領學生追溯了年、月、日知識的起點。課中,學生就年、月、日是怎麼來的?閏年、閏月是怎樣形成的?大月、小月又是怎麼一回事?一系列關於年、月、日的知識進行了交流,通過交流,使學生在數學文化的層面上對年、月、日的知識有了最真實的、最根本的了解。

二、將相關的數學史適時引入課堂。

在承認「數學是一種過程」的同時,我們還應引領學生通過學習感受數學的博大與精深,領略到人類的智慧與文明,從而激發起孩子們原始而本能的熱情與沖動。數學是一門十分古老的科學數學課本中有許多知識,都是古代數學經歷了「大浪淘沙」後的「數學文化」的精華。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把教材的知識點,適當回歸到厚實的「數學文化」背景中去。比如:七巧板、圓周率、勾股定理等史料的介紹,讓學生了解數學知識豐富的歷史淵源,了解祖先的聰明智慧,增強民族自豪感。另外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可以組織學生玩「24點」和「七巧板」等游戲,向學生介紹「九連環」「華容道」等中國傳統智力玩具,引導學生探究九連環的規律和不同陣式華容道的解法。通過這些活動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探索熱情,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還能陶冶學生的性情,使學生進一步感受數學的文化價值,受到深刻的人文教育。

三、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和外殼。

數學的一種文化表現形式,就是把數學溶入語言之中,以展現數學文化的博大精深。華羅庚曾經說過:「就數學本身而言,是壯麗多彩,千姿百態,引人入勝的……」不僅繽紛的生活中存在數學,多彩的文學中也暗含有數學,而且在文學中,更能體會出數學的妙趣橫生。如許喬林的一首小詩:三四五六七八隻,天上飛來又一雙,唧唧喳喳有多少,非十非千正中央。許喬林正是應用了一些數學知識生動地為我們展現了一幅「百雀圖」。不僅在詩中有數學在成語也中有數學如:「不管三七二十一」涉及乘法口訣,「三下二除五就把它解決了」則是算盤口訣。再如「萬無一失」,在中國語言里比喻「有絕對把握」,但是,這句成語可以聯系「小概率事件」進行思考。「

數學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當數學文化的魅力真正滲入教材、到達課堂、溶入教學時,數學就會更加平易近人,數學教學就會通過文化層面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數學、喜歡數學、熱愛數學。

㈣ 對數學文化的理解是什麼

數學的內涵,包括用數學的觀點觀察現實,構造數學模型,學習數學的語言、圖表、符號表示,進行數學交流。通過理性思維,培養嚴謹素質,追求創新精神,欣賞數學之美。

和所有文化現象一樣,數學文化直接支配著人們的行動。孤立主義的數學文化,一方面拒人於千里之外,使人望數學而生畏;另一方面,又孤芳自賞,自言自語,令人把數學家當成「怪人」。

學校里的數學,原本是青少年喜愛的學科,卻成為過濾的「篩子」、打人的「棒子」。優秀的數學文化,會是美麗動人的數學王後、得心應手的僕人、聰明伶俐的寵物。伴隨著先進的數學文化,數學教學會變得生氣勃勃、有血有肉、光彩照人。

技巧

我們應當充分重視中國傳統數學中的實用與演算法的傳統,同時又必須吸收人類一切有益的數學文化創造,包括古希臘的文化傳統。當進入21世紀的時候,我們作為地球村的村民,一定要溶入世界數學文化,將民族性和世界性有機地結合起來。

總之,數學文化離不開數學史,但是不能僅限於數學史。當數學文化的魅力真正滲入教材、到達課堂、溶入教學時,數學就會更加平易近人,數學教學就會通過文化層面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數學、喜歡數學、熱愛數學。

㈤ 數學文化知識的內容有哪些

數學文化知識的內容有如下:

1、數學發展史與人類發展史表明,數學一直是人類文明中主要的文化力量,它與人類文化休戚相關,在不同時代、不同文化中,這種力量的大小有所不同。

2、數學文化是傳播人類思想的一種基本形式;數學文化包含著人類所創造語言的特殊形式;數學文化是自然與人類社會相互聯系的一種工具;數學文化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和連續性;數學文化具有高度的滲透性。

3、數學語言是精確的,是從不含糊的,是有條理的,嚴謹,簡潔,規范。

4、數學史上的三次危機,都是與悖論有關的,它們對數學及哲學都造成了巨大的影響。但數學危機不僅沒有擊垮數學,反而促使了數學的發展,具有豐富的思想文化意義,促使人們對數學認識的不斷深化。

5、數學還從思維和技術等多角度為人類文化提供了方法論基礎和技術手段,從而豐富和推動了文化的發展,數學是信息時代科學文化發展的基礎。

㈥ 數學文化的概念是什麼

數學文化 我國數學教學的傳統? 在關於「雙基教學」的文章里,我們可以看到基礎確實很重要。但是基礎不僅僅是技能技巧,數學上過分注意技能技巧,津津樂道,迴避數學問題的本原, 忽略數學思想的領悟,也是當前數學教 育的弊病之一。這里,我們不妨借鑒音樂方面的情形. 2003年12月23日文匯報記者報道 彈蕭邦要盡量多情。有時技巧是音樂的敵人。 記者:「傅聰先生,您曾經說過,現在的年輕人彈奏技巧越來越好,能不能告訴我們,您的潛台詞是什麼?」 傅聰:「現在很多孩子都是從3歲就開始練琴,練到10多歲,基礎打得很扎實,基本技巧好得不得了,連我也很羨慕。但是呢,音樂其實他們懂的並不多,所以我說技巧有時是音樂的敵人,技巧和音樂根本是兩碼事。」 「雙基」異化 數學文化:支撐數學的基礎 音樂 不等於 音符節拍 美術 不等於 線條顏色 數學 不等於 邏輯程式 光彩照人的女王 X光照片下的骨架! 什麼是文化? 一個群體, 從事某項活動時,共同持有的信念,大家遵守的行動規則,以及公共默認的約定等的總和。 例如漢文化: 使用方塊字,語言雷同; 儒家經典作為共同信念; 社會、家族、家庭的制度; 長期積累的文學藝術、科學技術等意識形態 宗教、節日、民俗…… 文化的界定 文化的經典定義:「所謂文化或文明,就其廣泛的民族學意義來說,乃是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習俗和任何人作為一名社會成員而獲得的能力和習慣在內的復雜整體.」 ——泰勒《原始文化》 廣義的文化和狹義的文化 廣義的文化是與自然相對的概念,它是指通過人的活動對自然狀態的變革而創造的成果,即一切非自然的、由人類所創造的事物或對象. 狹義的文化則是指社會意識形態或觀念形式,主要是人們的精神生活領域。 文化的若干特徵分析 文化的民族性、地域性與多元文化。 不同的地理環境造就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就當今的中國文化來說大致就有「八大板塊」構成,即中原京派

㈦ 數學文化的介紹

數學作為一種文化現象,早已是人們的常識。從歷史上看, 古希臘和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名人,往往本身就是數學家。著名的代表人物如柏拉圖、泰勒斯和達·芬奇。晚近以來,愛因斯坦、希爾伯特、羅素、馮·諾依曼等文化名人也都是20世紀數學文明的締造者。

㈧ 數學文化包括哪些方面

什麼是數學?曾經有一種非常普遍的說法,即「數學是鍛煉思維的體操」,學數學就是為了培養邏輯思維能力.對於數學,絕大多數人的印象是嚴格、抽象,或者還有單調、枯燥,就象數學家G·波利亞所擔憂的:「數學在各門課程中是最不得人心的一門功課,其名聲不佳……」.那麼,數學真的不過是一種「思維體操」,僅此而已?隨著新世紀的到來,隨著人們對數學更深層次的認識,數學的文化現象已明顯的凸現了出來.「數學是一種文化」,已成為定論,而作為文化是可以被繼承和發展的.細細想來,事實確是如此,世界上的語言、文字、宗教、黨派都有地域之分,但世上只有一種數學,數學定理又能萬世流傳,數學確實是最具有文化特徵的了.
數學確實是一種文化.
王梓坤先生在《今日數學與應用》一文中總結了數學在四個方面的巨大作用,其中一條就是「對全體人民的科學思維與文化素質的哺育」.他進一步指出:「數學文化具有比數學知識體系更為豐富和深邃的文化內涵,數學文化是對數學知識、技能、能力和素質等概念的高度概括.」我們學習數學不僅是為了獲取知識,更能通過數學學習接受數學精神、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的熏陶,提高思維能力,鍛煉思維品質.前蘇聯數學家辛欽也指出:數學教育不僅可以培養人正直與誠實的品質,也能鍛煉人頑強的意志與勇氣.難怪英國的法律大學,抑或美國西點軍校,都開設了許多高深的數學課程,其目的不言而喻.
日本數學教育家米山國藏在從事了多年數學教育之後,說過一段意味深長的話:學生們在初中或高中所學到的數學知識,在進入了社會之後,如果沒有什麼機會應用,那麼這種作為知識的數學,通常在出校門後不到一兩年就會忘掉,然而他們不管從事什麼工作,那種銘刻在人腦中的數學精神和數學思想方法,會長期的在他們的工作和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這無疑是對數學文化內涵的一個精彩注釋.
由此可見,數學的文化性體現在:它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認識自然,了解世界,適應生活;它可以促進我們有條理的思考,有效的表達與交流,運用數學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它可以發展我們的主動性、責任感和自信心,培養我們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勇於探索的創新精神.可以這么說,良好的數學修養是人的一生的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在未來社會里,沒有相當的數學知識,就是沒有文化,就是「文盲」.
數學是一種文化,那麼,數學究竟是精英文化還是大眾文化?看看偉大的數學家龐加萊是怎麼說的,龐加萊說:
科學家研究自然並不是因為它有用,他研究它是因為他喜愛它,他喜愛它是因為它美.如果它不美,它就不值得被人知道,而如果自然不值得知道,人也就不值得活下去.當然,我這里說的並不是那種激動感官的美———那種品質上和外觀上的美;並不是我低估那種美,遠遠不是如此,但那種美跟科學不相干;我說的是各部分之間和諧有序的更深刻的美,是一個純潔的心靈所能掌握的美.
顯然,龐加萊指的「科學」主要是理論科學,包括數學.他似乎也支持科學(包括數學)是一種精英文化.
今天看來,龐加萊的觀點似乎叫人難以接受.我們認為,數學過分地遠離公眾,並不是一件好事;數學所具有的客觀性,是任何智慧生命所不可避免的「命運」;一個數學問題或理論,如果只有一個人或少數幾個人研究過,無法繼承下去,最終只能成為後人從陳年故紙堆中翻出來的思維調料,這樣的數學就算不上是好的數學.數學作為一種文化要被繼承和發展,並不是幾個數學家的事,而是大眾的事,這註定了數學是一種大眾文化.
當我們打開現行數學新教材時,無論是初中教材還是高中教材,數學的「文化味」撲面而來,那一幅幅充滿「人性化」的插圖,那一篇篇「通俗化」的閱讀材料,無不透射出當代數學教育的「人性化」、「通俗化」、「大眾化」的教育理念.的確,以弘揚「數學文化」為核心的數學教育才是科學的數學教育,才是完整的數學教育.然而,由於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我們的數學教育依然存在著某些誤區:數學課程過分強調它的「邏輯性」、「演繹性」、「封閉性」;課堂教學中,解題教學占據了主導地位.通過大量練習來學習數學,是當今我國數學教學的主旋律.通過大量模仿性練習,這對提高學生基本運算能力、邏輯推演能力和解題能力的確有效,但培養這樣的學生除了暫時能解幾道題,還能幹什麼呢?他們無法體會到數學的文化價值,更缺乏創新精神,這不能不說是數學教育的一個嚴重的缺陷.要徹底改變這種現狀,教材的改革固然重要,但歸根到底還是取決於選拔人才機制的變革,取決於教育理念的更新,而教師有著責無旁貸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