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知識 » 用數學知識做圖形
擴展閱讀
臨汾安全教育平台有哪些 2024-11-17 06:37:14
軍用小知識 2024-11-17 06:35:05

用數學知識做圖形

發布時間: 2022-06-27 23:41:58

A. 小學四年級數學各種各樣的圖形旋轉、平移製成的美麗圖案有哪些

有菱形,以銳角為點進行旋轉90°4次可以組成星星;有等腰三角形以一個點進行30°三次旋轉(如果是以格子上畫的話,建議不要用);圓形進行旋轉多少下都行,也是可以組成美麗圖案;還有和第二個方法一樣,把桃心進行旋轉……頓時可以想到這些。

B. 數學幾何圖形怎麼做

數學幾何圖形輔助線

1

三角形中常見輔助線的添加

1. 與角平分線有關的

(1) 可向兩邊作垂線。

(2)可作平行線,構造等腰三角形

(3)在角的兩邊截取相等的線段,構造全等三角形

2. 與線段長度相關的

(1) 截長:證明某兩條線段的和或差等於第三條線段時,經常在較長的線段上截取一段,使得它和其中的一條相等,再利用全等或相似證明餘下的等於另一條線段即可

(2) 補短:證明某兩條線段的和或差等於第三條線段時,也可以在較短的線段上延長一段,使得延長的部分等於另外一條較短的線段,再利用全等或相似證明延長後的線段等於那一條長線段即可

(3)倍長中線:題目中如果出現了三角形的中線,方法是將中線延長一倍,再將端點連結,便可得到全等三角形。

(4)遇到中點,考慮中位線或等腰等邊中的三線合一。

3. 與等腰等邊三角形相關的

(1)考慮三線合一

(2)旋轉一定的度數,構造全都三角形,等腰一般旋轉頂角的度數,等邊旋轉60 °

2

四邊形中常見輔助線的添加

特殊四邊形主要包括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正方形和梯形.在解決一些和四邊形有關的問題時往往需 要添加輔助線。下面介紹一些輔助線的添加方法。

1. 和平行四邊形有關的輔助線作法

平行四邊形是最常見的特殊四邊形之一,它有許多可以利用性質,為了利用這些性質往往需要添加輔助線構造平行四邊形。

(1) 利用一組對邊平行且相等構造平行四邊形

(2)利用兩組對邊平行構造平行四邊形

(3)利用對角線互相平分構造平行四邊形

2. 與矩形有輔助線作法

(1)計算型題,一般通過作輔助線構造直角三角形藉助勾股定理解決問題

(2)證明或探索題,一般連結矩形的對角線藉助對角線相等這一性質解決問題.和矩形有關的試題的輔助線的作法較少.

3. 和菱形有關的輔助線的作法

和菱形有關的輔助線的作法主要是連接菱形的對角線,藉助菱形的判定定理或性質定定理解決問題.

(1)作菱形的高

(2)連結菱形的對角線

4. 與正方形有關輔助線的作法

正方形是一種完美的幾何圖形,它既是軸對稱圖形,又是中心對稱圖形,有關正方形的試題較多.解決正 方形的問題有時需要作輔助線,作正方形對角線是解決正方形問題的常用輔助線

3

圓中常見輔助線的添加

1. 遇到弦時(解決有關弦的問題時)

常常添加弦心距,或者作垂直於弦的半徑(或直徑)或再連結過弦的端點的半徑。

作用:

① 利用垂徑定理

② 利用圓心角及其所對的弧、弦和弦心距之間的關系

③ 利用弦的一半、弦心距和半徑組成直角三角形,根據勾股定理求有關量

2. 遇到有直徑時,常常添加(畫)直徑所對的圓周角

作用:利用圓周角的性質得到直角或直角三角形

3. 遇到90度的圓周角時 ,常常連結兩條弦沒有公共點的另一端點

作用:利用圓周角的性質,可得到直徑

4. 遇到弦時,常常連結圓心和弦的兩個端點,構成等腰三角形,還可連結圓周上一點和弦的兩個端點

作用: ①可得等腰三角形

②據圓周角的性質可得相等的圓周角

5. 遇到有切線時,常常添加過切點的半徑(連結圓心和切點)

作用:利用切線的性質定理可得OA⊥AB,得到直角或直角三角形

常常添加連結圓上一點和切點

作用:可構成弦切角,從而利用弦切角定理。

6. 遇到證明某一直線是圓的切線時

(1) 若直線和圓的公共點還未確定,則常過圓心作直線的垂線段。

作用:若OA=r,則l為切線

(2) 若直線過圓上的某一點,則連結這點和圓心(即作半徑)

作用:只需證OA⊥l,則l為切線

(3) 有遇到圓上或圓外一點作圓的切線

7. 遇到兩相交切線時(切線長)

常常連結切點和圓心、連結圓心和圓外的一點、連結兩切點

作用:據切線長及其它性質,可得到

① 角、線段的等量關系

② 垂直關系

③ 全等、相似三角形

8. 遇到三角形的內切圓時

連結內心到各三角形頂點,或過內心作三角形各邊的垂線段

作用:利用內心的性質,可得

① 內心到三角形三個頂點的連線是三角形的角平分線

② 內心到三角形三條邊的距離相等

9. 遇到三角形的外接圓時,連結外心和各頂點

作用:外心到三角形各頂點的距離相等

10. 遇到兩圓外離時(解決有關兩圓的外、內公切線的問題)

常常作出過切點的半徑、連心線、平移公切線,或平移連心線

作用: ①利用切線的性質; ②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有關知識

11. 遇到兩圓相交時 常常作公共弦、兩圓連心線、連結交點和圓心等

作用: ① 利用連心線的性質、解直角三角形有關知識

② 利用圓內接四邊形的性質

③ 利用兩圓公共的圓周的性質

④ 垂徑定理

12.遇到兩圓相切時

常常作連心線、公切線

作用: ① 利用連心線性質

② 切線性質等

13. 遇到三個圓兩兩外切時

常常作每兩個圓的連心線

作用:可利用連心線性質

14. 遇到四邊形對角互補或兩個三角形同底並在底的同向且有相等「頂角」時

常常添加輔助圓

作用:以便利用圓的性質

C. 收集一些生活中的圖形,說說其中包含的數學知識

三角形具有穩定性,平行四邊形容易變形,所以很少有建築是平行四邊形。圓形的面積大,「鳥巢」就圓的(不是很圓)正方形和長方形是用來體現立體感的。
梯形用來做地基,是因為梯形也有穩定性。
三角形:三個內角的總和為180°。
正方形:四個角的和為360°,四條邊長度相等。
長方形:四個角的和為360°,對邊長度相等。
圓形:半徑全相等,周長與直徑的比值是一個無限不循環小數,它是π,讀音和漢字派一樣。

D. 運用數學知識可以做哪些手工

語文中有個概念「名詞解釋」,數學中有沒有?很多人肯定都搖頭。然而,在長青小學丁杭纓老師帶來的經典學堂第二十九課《三角形的三邊關系》,卻把一堂數學課上出了「名詞解釋」的語文味道,讓坐在教室內的50位三四年級小傢伙,對三角形的三邊有了最好的理解。

從先「動手」得出註解,再到把註解靈活運用到習題里,如此舉一反三,學生學得津津有味。難怪課程開始時,丁老師做了一番小調查,全班50來位學生,主動要參加的不到十位;而一個多小時後,當丁老師宣布下課時,學生卻不舍地問:「丁老師,你下午還會給我們上課嗎?」

(第二十九課)

課堂實錄

從手工活開始

摸索三角形三邊關系「名詞解釋」

剛上課,學生就奇怪了:桌面上怎麼有一堆工具:電線、塑料吸管和剪刀。「不是說數學課嗎,怎麼像是手工課。」

丁老師布置的第一個任務就是:把一根吸管任意剪成三段,然後用電線穿在吸管內,把三小段首尾相連。猜猜會得到什麼圖形?一分鍾不到,手工作品成形了:學生都圍成了各種三角形(圖① )。可是丁老師除了三角形之外,又拿出了兩件作品,幾段吸管平排在一起的圖形(圖 ② 和圖 ③)。

盯著這些圖形,學生們開始動腦筋了。

生一:「如果剪下來的三條邊差不多長 ,就能圍成三角形,要是差太多了,就圍不成。」

生二:「要能圍成三角形,必須其中兩條邊能豎起來,圍不成,是豎不起來的。」

老師插嘴問:「為什麼豎不起來呢?」

生:「太短了呀。」

老師繼續追問:「什麼太短了?」

生:「兩條邊合在一起太短。」

至此,對於三角形三邊關系,學生得出了自己的第一個「口語化解釋」:兩條邊合起來,比第三條邊還短,就圍不成三角形;兩條邊加起來超過第三邊,就能圍成一個三角形。丁老師一提醒,這「加起來」在數學上即「和」,用數學語言修正一下,就是「兩條邊的和大於第三邊的時候,就能圍成三角形」。

這一解釋到底是對是錯?課件上出現了三條線段,長度為4厘米、10厘米、5厘米,丁老師大聲說:「4+10>5,符合剛才同學們得出的條件,可以圍成三角形。」隨即她演示起課件,可三條線段圍成的不是圖① 的三角形,卻是圖 ②。

怎麼回事呢,丁老師「納悶」了。這下,又得靠學生來幫忙了

生一:「因為4和5相加是9,比10要短,所以圍不成三角形。」

生二:「應該是小的兩條邊的和大於長的那個邊。」

這下,丁老師「恍然大悟」。一番修正,三邊關系的正確「解釋」出來了:較短兩條邊的和大於第三邊。在數學課本上,又稱為「任意兩邊的和大於第三邊」。

靈活運用解釋

就好比語文中的造句

這「解釋」已經註明了,接下來就是要對「名詞」進行靈活運用,就好比語文中的造句。丁老師在課件上選出了四組線段,看看是否能圍成三角形?第一組三邊長為3、4、5,第二組3、3、3,第三組2、2、6,第四組3、3、5(單位均為厘米)。

有了以上明確的解釋,學生一眼就看出了第三組不能圍成三角形,2+2<6嘛!那其他三組能圍成怎樣的三角形?丁老師和大家依次來分析,她還神秘地補充說:「可別小看這幾個三角形,每一個的背後可都有好玩的東西呢!」

先說第一組,自然數的知識學生已學過,3、4、5是三個連續的自然數。「是不是三個連續自然數都可以圍成三角形呢?」丁老師又提問了。

生一:不一定。1、2、3不行,1加2等於3。

生二:0也是自然數,它也不行的。

師:回答得很好。那大家知道,3、4、5圍成的三角形會是什麼樣子的?

這個知識點雖然課本上還沒有學到,但課堂上知識豐富的小傢伙不少,馬上有人在介面說,「直角三角形」「勾三股四弦五」等。丁老師笑著說:「等大家到了初中,就會更好地認識它了。」

再說第二組,這個三角形學生都熟悉,異口同聲答「等邊三角形」。而第四組也不言而喻了,是一個等腰三角形。

在三個三角形中,丁老師笑著稱,她對等腰三角形最感興趣,准備給它動幾次「小手術」:「三邊是3、3、5,現在我想把5厘米的這條邊換個長度,可以換成多少呢?」

馬上就有學生舉手了:「3加3等於6,所以換成1、2、3、4都可以的。」

隨著課件的一個個演示,幾個三角形都一一「露臉」,從「小的」「很窄」「又長又窄又瘦」「和塔尖差不多」,變成了「胖起來了」「面積大起來了」「變矮了」。細心的學生還學會了知識的聯系:「當邊長是3時,就變成和第二組一樣的等邊三角形。」

5厘米這條邊「折騰」下來,丁老師又出新招:「保留5厘米邊不變,我現在要變化其中一條3厘米邊,可以換成幾厘米呢?」學生已經很有經驗,一個個互相補充:

生一:「1和2不可以,它們和3相加不會比5大。」

生一:「只要比2大就可以了。」

生三:「不是的,不能無限大,如果換成是100,那3加5就小於100。」

一番討論,結果順利得出:比2大、比8小,也就是4至7。

回到手工活

用聯想帶著問題出課堂

都說數學和生活聯系密切,這三角形的三邊關系也不例外。比如小學一二年級經常出現的一個生活題,所有學生都有了理論上的解釋:小明家到學校有三條路可以走,一條是兩個點之間的線段,另外兩條是要中間折一折,哪條路最近?不僅答案一下就明了,而且有了理論支持: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

有名詞有解釋,從書本到知識,課堂看似接近尾聲。這時,丁老師又把大家繞回到了開課時的手工活動上,不過這回的任務不一樣:三段怎麼剪,一定圍不成三角形,你有什麼好辦法?第一刀要剪在哪裡?

經過了這番「名詞解釋」,逆向思維也難不住學生:「中間剪一刀,那就圍不成」「第一刀剪下後,如果第二刀剪在短的線段那一側,也圍不成三角形」「這第三刀要剪在長的那一段上,並且要超過全長的中間點」。

和普通課堂一樣,課結束時,丁老師也給大家布置了一個家庭作業:與「和」對應的是「差」,三角形兩邊之和與第三邊的關系明白了,兩條之差與第三邊有什麼關系嗎?帶著這個思考,學生滿足地走出了課堂。

課後互動

家長:每次期末考試復習時,孩子說他都懂了,書上的題目讓他做,也的確會做的,可到了考試時,卻還是有不少錯誤?是不是我們家長指導他復習的方法不對,有沒有什麼好的建議?

丁老師:的確,現在教材和書上的習題都偏簡單,而考試總有一定的難度存在。問題的關鍵點不在家長,而在老師和學生這兩人身上。老師要把教材教活,學生也不是死讀書。關鍵就是學數學也需要聯想,比如有「和」就要想到「差」,一條路知道如何走過去還要了解如何走回來,這就是可逆思維。鍛煉這個思維的最好法寶就是「變式題」,比如條件的內容不斷變化,條件與問題互換位置等。

家長在指導孩子復習時,可讓他先看目錄,然後想一下,這個單元學會了什麼、最難的是什麼、哪些是重點、哪些是自己還不懂的,讓問題一一解決。在平時做練習的過程中,一定要准備一本錯題本,平時錯過的題目都要記錄下來,在考試前有針對性地做一遍,加強鞏固。

家長:我的孩子很奇怪,難的題目會做,反而簡單的題目老是做錯,我督促他再檢查檢查,往往要等到這時候才能發現自己的錯誤。你說他這粗心的毛病,怎麼改啊?

丁老師:對於孩子粗心的毛病,一定要細化,必須弄清楚孩子為什麼錯。比如有些孩子是抄數字的時候抄錯了,上一排還是13,下一排就寫成15了,對這類孩子就要循序漸進地以鼓勵為主,可以給他們一些目標鼓勵,比如少抄錯一題,給一顆五角星等。還有一些孩子則是知識本源上存在問題,比如「8+5」他始終認為等於12,這就要從根本上幫助孩子理解知識點。

家長:我的孩子數學底子不錯,暑假裡我就讓他預習了三年級上冊的內容。而現在一開學,老師開始講上冊的內容,他差不多已經准備開始預習下冊的內容了。我這樣的教育方法不知道是否可行?

丁老師:數學底子好的孩子,我不建議提前先自學課本知識,這樣只會讓孩子在課堂上不注意聽講,而其實老師講課的內容不僅在課本上,更重在一種數學思維。建議這類孩子可以選一些奧數等題目來做,使得課堂上的知識能有更深的挖掘。而對於基礎相對較弱的孩子,倒是可以適當提前預習,這樣就能順利跟上老師的進度,不至於落後。

課後留聲

姚女士(九蓮小學三年級丁一航家長):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剛開始老師讓學生拼三角形,當時我也根本沒有想到有後面的2、3種情況,大家想到的都是同樣一個三角形。這對自己也是一個反思。這是我第一次去聽課,對孩子,對課堂都有了更多的接觸。我最大的收獲是對孩子的教育不能只顧眼前,不是今天作業做完了或者考試考了100分就好了,我們更應該做的是考了100分以後應該怎樣,最重要的是學習方法,要學會舉一反三,數學是需要想像的。

廉女士(采荷三小四年級裘建立家長):三角形的三邊關系,孩子從概念很模糊到很清晰,回家來之後還可以很細致地跟其他孩子說三角形的三邊關系是怎麼一回事,我感到很高興。聽了老師和家長的交流,我感覺以前自己做得不夠好,對待孩子要更耐心地教育、引導。不能操之過急,像這位老師一樣慢慢地教給孩子一個知識而不是灌輸給孩子一個概念。以後會一直關注經典學堂這個欄目。

朱女士(文一街小學三年級趙澤愷家長):我的孩子還是三年級,對三角形三邊關系這個知識接受起來有點困難,但是聽了這堂課之後還是懂得了很多東西,我覺得主要是老師上課講得很形象生動,從剪吸管讓孩子們自己動手到啟發他們去思考這一問題是個非常好的方法,孩子回家來能復述一些老師上課講過的內容,我覺得這樣效果就達到了。以後有這樣的活動我們也會積極報名參加。

E. 小學一年級數學學科活動的數字想像畫怎麼做

數學想像畫,是指以數字(1、2、3、4、……)、數學符號(+、-、=、>、<、……)、幾何圖形(三角形、正方形、圓形、長方形、正方體、……)等數學元素表現心中的數學,而創作的充滿想像力的想像畫。

為了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引導學生以數學的視角去觀察生活,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驗數學文化內涵,激活學生內在創造熱情,從而激勵學生傳播數學文化。國慶7天假期,一年級數學組組織本年級全體學生以「我心中的數學」為主題進行了數學想像畫的創作。

孩子們用自己的畫筆畫出了心目中的數學,用他們想像力使數學圖形變成了生動的房屋、小草、樹木、藍天、白雲等,簡單的數字也變成了具有生命力的小動物、日常生活中的各種生活用品,孩子們用自己的畫筆盡情的表達著熱愛數學、努力探究數學知識的願望和信心。

F. 數學簡單的旋轉作圖怎麼做具體步驟,八年級上冊的知識,十萬火急啊。100分

一、教學目標1、經歷對具有旋轉特徵的圖形進行觀察、分析、動手操作和畫圖等過程,掌握畫圖技能;2、能夠按要求作出簡單平面圖形旋轉後的圖形.二、教材分析通過對具有旋轉特徵的圖形進行觀察,按要求作出多個平面圖形旋轉後的圖形.三、教學重點、難點要注意用尺規准確地進行畫旋轉圖形.四、教學用具投影儀五、教學過程
1、創設問題情境如課本圖3-16,在方格紙上作出「小旗子」繞O點按順時針方向旋轉90°後的圖案,並簡述理由.2、應用舉例例1 如圖(1),△ABC繞C點旋轉後,頂點A的對應點為點D,試確定頂點B對應點的位置,以及旋轉後的三角形. 分析:(1)若頂點B的對應點為E,則∠BCE與∠ACD有何關系?CE與CB,CD與CA有何數量關系?(2)如何找出點B的對應點E?討論:你還能用其它方法作出例1中的△DEC嗎?3、隨堂練習見學案練習一4、鞏固提高(1)下列圖形能否旋轉作出?(2)下列圖形能否旋轉作出?(3)見學案練習二5、小結(1)旋轉作圖的依據:圖形旋轉的幾何特徵.(2)旋轉作圖的必要條件:圖形原來的位置,旋轉中心、旋轉方向和旋轉角.(3)較復雜圖形的作圖要點:確定關鍵點.6、布置作業(1)將一個正三角形繞它的一個頂點按逆時針方向旋轉,分別作出旋轉下列角度後的圖形:①30° ②60° ③90° ④120°(2)將下面圖案繞點O按順時針方向旋轉90°,作出旋轉後的簡圖. 學生動手操作,畫出旋轉後的圖形,並總結畫圖規律. 以小組為單位互相交流,然後歸納總結找出對應點的方法,找學生敘述解題過程,教師適時點撥. 學生動手練習 學生觀察思考 學生觀察思考 先讓學生自己總結,然後師生共同總結. 讓學生做在作業本上.

G. 數學智慧樹圖片怎麼做

所需工具和材料:彩色紙、彩色筆、鉛筆、剪刀、橡皮、直尺。

步驟如下:

1、用綠色彩色筆在綠色彩紙上畫出樹葉圖形。根據數學教程的目錄標題的數量畫出樹葉圖形,如下圖所示。


H. 要怎麼做數學里各種各樣的圖形啊拜託各位了 3Q

想畫好畫 第一先吧基本功練好 從筆法開始 然後是線條 形體掌握好 最好 畫一些多邊形訓練最後是要勤畫沒有速成法門只有勤學苦練

I. 製作一件與數學知識有關的小製作,怎麼做注意是小製作,簡單一點 謝謝

去超市買一些橡皮泥回來,做個正方體,然後算它的體積

J. 數學有沒有什麼做圖形題的方法,比如看到什麼就要想到什麼,誰能總結一下

首先你要把你們所教的幾何圖形的特性全部弄懂,熟記,然後你找下這類的經典題去做,多做下,自己要邊做邊想,為什麼這樣,如果是我做有怎麼想,不斷的糾正自己,要多想你就會舉一反三,但這些都建立在你對基礎的熟記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