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知識 » 營養健康知識講座體會
擴展閱讀
塔茲米哪個動漫的 2024-11-17 15:50:36

營養健康知識講座體會

發布時間: 2022-06-25 12:31:57

A. 營養學的學習感受

可以談談自己對營養學的理解和感悟。

比如:今年我上了營養學這門課,確實學到了很多東西,了解了以前沒有注意的營養學在生活上的細節,也有了一些知識的積累,老師講的東西都是我們平時要接觸的東西,甚至是一些我們一直理解錯誤的基本常識。

我認為這門課真的很有必要學習,對我們的生活,對我們的健康都有很大的幫助,使我們有了健康的飲食習慣,正確的對營養食物的認識,俗話說的好,身體是革命的本錢。

在科技不斷發展的今天,健康對我們來說實在的太重要了,面對現在社會的各種食物,已不是以前那種粗茶淡飯的生活了,各種多樣化的食物不斷涌現,而人們也出現各種困惑,肥胖等系列的現代病也開始不斷出現,中國飲食文化與營養保健這門課應該推廣成為為大家廣為接受的一門學問。

(1)營養健康知識講座體會擴展閱讀

營養學一般可以劃分為膳食營養學、運動營養學、公共營養學、臨床營養學等領域。如運動營養學是研究運動員的營養需要,利用營養因素來提高運動能力,促進體力恢復和預防疾病的一門科學。運動營養學是營養學的一個分支,是營養學在體育實踐中的應用,所以有人把運動營養學視為應用營養學或特殊營養學 。

主要課程

中醫學基礎、解剖生理學、病理學、中葯學、方劑學、病理學、葯理學、基礎營養學、西醫內科學、西醫外科學、食品微生物學、食品毒理學、食品衛生學、烹飪學基礎、臨床營養學、中醫葯膳學、衛生法規與監督等。

B. 養生保健課的體會感想

健康是革命的本錢,沒有健康的身體,就算是孔明再世,也難有發揮自己才能的舞台。而且,人的一生雖然要經歷很多,如果要一犧牲健康為代價,無論多麼風光,有多少榮譽,有多少金錢,有多少權力,都是假的。上帝賦予我們健康的身體,不是為了讓我們捨命的去爭奪像煙花般只綻放一剎那耀眼光芒的權力,金錢或榮譽,而是讓我們去經歷人性的感情,所以我從不認同有些人年輕時用命去換金錢,而到中年老年的時候,卻是用金錢換取生命的一昔延續。
一個健康的農民比一個百病纏身的國家公務員要活得快活,活得瀟灑。所以我覺得,金錢,權力,名譽乃身外物,健康才是自己的。
養生讓我們最大的收益就是獲得健康。有人總結到健康讓我們「個人少受罪,兒女少受累,節省醫葯費,造福全人類。」中醫養生博大精深,他告訴我們「合於陰陽,調於四時。」天人合一,順應自然。養生讓我們不患已病,治未病;把疾病消滅在萌芽狀態。營養專家告訴我們:中國正處在「慢性病發作期」,好好學習養生讓我們遠離這些疾病,春生、夏長、秋收、冬藏;讓中醫養生引領時尚。

C. 健康常識講座聽後感

「今天我聽了學校舉辦的健康知識講座,聽後使我對自己近一段時間身體發生的一些變化有了答案。原來,人從小到大,在生長的過程中會發生這么大的變化。而且每個階段有不同的生理變化。通過這次學習,使我進一步了解了在今後的生長生活中,如何正確對待自己的每一點變化,我不會在恐懼月經的到來,了解了正確的生活習慣對自己的生長有多麼重要。今後我一定要克服偏食的毛病,讓自己健健康康、快快樂樂的成長。」引至網路知道

D. 飲食營養與健康的總結800字

寫作思路:可以從營養與健康是息息相關的這個角度出發進行闡述,比如沒有營養就沒有健康,沒有健康就沒有生命等等。

正文:

營養與健康是息息相關的,沒有營養就沒有健康,沒有健康就沒有生命。

「人的生命在於運動」,運動使人的身體健康。要運動就要有身體。健康是身體最大的本錢,健康不是一切,但失去健康就會失去一切。身體的健康才能創造一切物質精神財富,任何富貴都難以換取健康。

人體在生命活動過程中都需要能量,能量的來源在於食物,人們必須從食物中獲得生命活動的營養物質。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也說明飲食非常重要,人的身體要從食物中獲得營養物質,必須有科學的飲食方法。

飲食的時間要科學,一日三餐要准時吃,早晨吃蛋、奶為好,中午吃飽一點,晚上少吃一點。胃會在一定的時間分泌胃液消化食物,若不按照一定時間吃飯,會有胃病的。

要有科學的食譜,現在人們的生活好了,食品也越來越豐富,越來越可口,但不能暴飲暴食、大魚大肉,別以為這樣人的身體就可以獲得更多營養?錯了!不少人就是吃出了病,糖尿病肥胖症,心腦血管病,冠心病等等,美國糧食工會推出了「健康飲食金字塔」。我們要慢慢地好好研究並參考。

金字塔的底層是五穀雜糧、面製品。二層是蔬菜、水果之類的,三層是魚、禽、豬類食品(包括內臟),四層是奶製品,牛奶和奶油等,頂層就是牛肉、啤酒。底層的食品要多吃,而頂層則要少吃、適量吃,這樣做人才能營養均衡,身體健康。

E. 求一篇《現代營養與保健》課程的心得體會

現代與營養與保健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越來越注重體育運動與身體健康,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合理營養加適量運動」是現代人提高生存質量和延年益壽的必由之路。
運動與營養是什麼關系呢?運動就是要消耗身體的物質,營養是補充養分。合理的營養提供運動適宜的能源物質,有助於劇烈運動後的恢復,可減輕運動性疲勞的程度或延緩其發生。運動要適當,營養也要適當,它們是維持和促進人類健康的重要因素,兩者相輔相成,二者應保持動態的平衡。
食物選擇是否科學對運動者的力量,耐力和體能有重要影響。一位運動營養學教授曾形象地把運動者比做一輛高級跑車,那麼營養就如同汽油,高級跑車有了相應的高級汽油,這輛跑車就可以跑出其最優異的成績,相反,即使高級跑車,卻使用劣質汽油,那麼這輛高級跑車也無法跑出滿意的成績。由此可見,合理營養是運動者成功的一半。
那麼,如何應處理好運動與科學營養間的關系?如何實現合理營養呢?
過去,我國的飲食講究色、香、味俱全,特別是為了滿足食客對酸、甜、苦、辣、咸、膩六味的需求,國人創造出不少豐美菜餚,且還在不斷創新。「好吃等於好飯,好飯等於營養」這樣的觀念在人們心中「根深蒂固」。其實,人們過度追求的甜、咸和膩三味的危害性是很大的。因為,對這三味的「配料」都與現代流行病有關。
自從開展全民健身運動以來,人們對營養的理解,已經從為了滿足吃飽,到合理膳食,再到追求合理安排膳食發展。通過體育界、醫學界、新聞界的大力宣傳與教育,人們開始對吃什麼,吃多少,如何組合營養,什麼時間吃,什麼季節吃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有了比較科學的理解。對色、香、味的追求已經成為了「隱性」目標。
良好的運動能力受訓練、遺傳、營養、心理素質等多方面的影響,其中膳食營養對健康及運動能力的影響,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運動者吃什麼、吃多少、什麼時間吃,對其成功和失敗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如何實現合理營養,首先,運動者要改變觀念。某些運動員總認為運動成績的好壞僅僅與運動訓練有關,而膳食則無關緊要。無論運動員還是健身者,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第一,從思想上高度重視一日三餐的合理營養。第二,運動者要加強自我營養知識的學習,根據自己每天的訓練量,合理選擇三餐食物種類和數量,而不是處於單單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食物。第三,在具體選擇食物時,要注意重視主食的攝入,如:米、面、饅頭等。主食中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能供給運動者充足的能量。要避免選食過多的肉類,目前國內的運動者蛋白質缺乏已很少見,吃過多的肉食不僅不會給你能量,相反會對人體帶來許多危害,如:過多的蛋白質攝入可同時帶入過多的脂肪,長期下去會引起高血脂、冠心病等。另外,動物蛋白和植物蛋白的比例要適宜,應多食牛奶和豆製品以代替部分肉類。吃各種各樣蔬菜和水果,特別應強調增加生食的蔬菜,以減少營養素的損失。少吃或不吃油炸食物、肥豬肉、烤鴨、臘肉、奶油等,它們可能帶入體內過多的

脂肪,會引起肥胖。

請採納

F. 談談你對《營養與健康》這門課程的了解與體會

食物營養學就像日記或工資表一樣,是每個人的切身問題。它能決定你的容貌、言行與心情,無論你是憂郁或快樂、美麗或平庸、思路清晰或混亂、心理或生理的年輕或衰老;對工作感到愉快或厭煩;創新求變或是墨守成規等,都與營養有關。每天所吃的食物,可以決定你在一天的工作後,是精神愉快或是精疲力竭。簡單地說,它能影響你的人生,營養愈好,收獲愈豐富。食物是人體獲得所需熱能和各種營養素的基本來源,是滿足機體營養需要的物質基礎。食物的營養學價值通常是針對食品中所含營養素及熱能能滿足人體營養需要的程度而言的,包括營養素種類是否齊全、含量及其相互比例是否恰當,以及能否被人體消化吸收及利用等多層含義。在日常生活中,食物品種繁多,其營養成份及含量各不相同,而不同人群對營養素的需求又各有差異,所以食物的營養學價值是相對的。因此對食物按其營養成過去人們習慣於通過單一營養成份的含量加以衡量。隨著社會不斷進步,人們的營養學觀念發生了明顯的改變,大多數人群越來越多地關注營養素的合理搭配和食物的多樣化,份進行歸類,對於不同營養需求人群的飲食選擇具有指導意義。20種食物被分為4類,其中第一類有4種食物,主要為糧谷類,其營養學特徵為碳水化合物含量相對較高,而維生素含量偏低,是人體所需熱能的主要來源;第二類食物有14種,包括蔬菜、肉類、奶類、魚類等,是一類營養素含量相對均衡的食物,除含有人體的三大供能營養素,還可提供一定量的礦物質和維生素;雞蛋和海帶各自成為一類,體現了這兩種食物營養成份的特殊性,說明在常見的食物中,二者所含營養素的種類或含量是其它食物難以替代的,其中海帶主要為人體提供大量的礦物元素,如鈣、鐵、碘等,而雞蛋則是人體較理想的食物之一,不僅營養成份均衡、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質,而且富含維生素a。從上述分類結果來看,與營養學的觀點非常相似,因此認為聚類分析能綜合多項營養學指標用於評價食物營養類型,並可以通過分析歐氏不相似性系數及樹形圖直觀地掌握食物間營養素的相似性,其所得結論能夠為日常合理膳食搭配提供理論依據,為不同膳食需求人群提供飲食指導,使人類膳食結構更為合理、飲食更為多樣,達到平衡膳食的目的。飲食方面盲目追求時尚的人,對於營養常常是不屑一顧。他們多半相信毫無科學根據的民間傳聞秘方及誇大不實的廣告,人雲亦雲,不但否定專家的建議,也使關注營養的人產生懷疑與迷惑。追求時髦的美食者,一味滿足口腹之慾,卻不珍惜自己的健康。我喝過一種味道像乾草的青草汁,聞起來很香,味道卻令人不敢恭維。他們似乎認為營養豐富的食物都令人難以下咽,其實,對營養學研究愈深入,我愈相信,對於健康的人而言,所有的食物都是美味可口的。

G. 大學生選修課營養與健康的心得體會

學習《營養食品與健康》心得體會
老祖宗曾有說教:「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益精氣」。
食物好比是皮,營養則好比是毛;「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通過學習了營養食品與健康這門課程,我知道了有關許多飲食與健康這方面的知識,要獲得人體所必需的各種營養素,必須注意食品的合理搭配,切忌吃葷不吃素或吃素不吃葷。人每天從食物中獲取的營養,包括蛋白質、糖類、脂肪、維生素、無機鹽、纖維素和水,叫做七大營養要素。這些營養成分是人體生長發育、維持生命活動所必不可少的物質基礎。所以缺少了其中一樣營養成分都是對人體有一定的影響的。
「民以食為天」,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如果沒有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如何能夠能好,睡好,完好呢?如何能夠完成夢想、學業以及擁有一個好的工作呢?一個好的身體,是離不開飲食方面的,所以,在攝取食物中攝取營養的時候,要全方面的攝取。不要因為是自己不喜歡吃的食物,而去挑食,這樣的攝取情況是非常不害臊的行為習慣的。
食物不僅是人類生存的最基本需要,也是國家穩定和社會發展的永恆主題。基本的生物學法則決定了食品工業是「天下第一產業」,也是人類的「朝陽產業」。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居民膳食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對飲食方式的要求也是花樣百出的,所以,一些餐飲業和食品製造業為了附和消費者以及謀取暴力,把花果蔬菜的成分都破壞掉了,這樣做的後果,不僅消費者沒有攝取到相應的營養成分,而且更有害身體健康。就像現在出現一系列的食品安全問題,如:從三聚氰胺奶粉到化學火鍋底料,從瘦肉精火腿腸到染色饅頭,從硫黃生薑到福爾馬林血旺……在強烈的利益驅動下,無良商家已毫無道德底線可言,他們要錢又要別人的命,問題食品嚴重威脅著百姓的健康。所以,不要一味的追求好吃,再好吃也比不過營養與健康呀,這說明大家營養與飲食意識不高,知識不夠,沒有營養和健康的東西,得於慢性自殺呀。
生命在於運動,生命在於營養。我們每個人的樣子可以說是「吃」出來的。是不是經濟發達了,人民和生活水平提高了,營養就跟得上了?不一定,這里在在一個均衡營養與健康飲食的關系。我們每個人都要重視營養,因為營養不僅是個人問題,而且是社會問題,關系整個民族的問題。
營養問題是一個人文化素質的表現,那麼怎樣利用食品,保持自己的健康,靠的就是自己的基本營養知識。沒有不好的食物,只有搭配不好的食物。
願每個人都重視營養,合理搭配膳食,做一個健康向上的人。

H. 求一篇關於學習營養與健康的心得

從自身的情況說起會有很好的說服力,現在生活條件好了、營養食品充足了、但身體素質沒啥大的改變。原因就在於吃的是好東西但方法方式是否就是正確的呢?很多時候生病是可以預防的,不要等到身體向你發出生病的信號了再想挽救有點遲了。我認為健康就是合理的飲食和營養的搭配結合自身的運動鍛煉。身體素質不同也就意味對營養的需求不同。不同的營養換算是每個人都應該了解。營養知識對健康起到很大的作用。
這是我的一點拙見不知對你是否有幫助,之前在南方很學習了很多營養知識來北京後因為工作關系沒有繼續。見笑了。

I. 營養知識講座聽後感作文400怎麼寫

上周星期三下午,同學們在學校的安排下,聆聽了我校法制副校長的法制宣傳講座。時間雖只有短短的一個小時,但我的感想卻頗多。 在我們身邊,一些同學老是犯錯誤,法律紀律觀念淡薄,屢教不改。認為:只要自己不去殺人放火就行了,犯點小錯誤又有什麼大不了的呢?俗話說得好:「小時偷針,大時偷金。」「小時偷油,大時偷牛。」這就告訴了我們:如果一個人從小就沒有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沒有良好的法律紀律意識,隨意做損壞公物,打人,罵人,甚至偷竊等壞事,不僅僅是給你個人的形象抹黑,而且會漸漸腐蝕你的心靈。漸漸地,就會使你經常情不自禁地犯這樣那樣的錯誤。如果你不能夠痛改前非,繼續發展下去,那些惡習就會在你心理根深蒂固,而且會越變越嚴重。到時,你很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最終等待你的,就只有失去人生自由的監獄了。這並不是危言聳聽,近年來青少年犯罪率呈上升趨勢,便是證明。青少年正處在長身體、長才乾的時期,可塑性很強。但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強,意志脆弱,自控力不強,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一步步走上不軌之路。這樣的事例在我們身邊是經常發生的:某市一個成績本來很優秀的學生,受了一幫壞朋友的引誘,經不住誘惑,在街上玩了一個通宵:泡酒吧、喝酒、抽煙……,從此就漸漸地沉淪下去,不能自拔。後來竟發展到結伙搶劫!最後被公安機關抓獲,受到了應有的制裁。這不是又給我們敲了一記警鍾嗎?我們正處在花樣的年華,詩樣的年齡,誰願意在失去人身自由的地方度過本該非常美好的日子呢? 雖然我們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趨勢,但也時常受到侵害。現在盡管有老師、家長的保護,但他們不可能時時刻刻都在我們身邊呵護著我們,況且總有一天我們會離開父母,離開學校,踏入社會,獨立生活的。所以,自我保護也就成了我們中學生防止自身受到傷害的必要措施了。中學生大多時間都在學校,所以往往我們受到傷害都是因為同學之間的沖突造成的。為了避免同學之間產生矛盾,應該嚴於律己,不能自己去惹事生非,挑起事端,導致別人對你的不滿,輕則吵架,重則就會出現結伙斗毆,事故也會隨之而發生。到時,不僅會給自己的家庭造成沉重的經濟負擔,而且還會使你受到肉體上的痛苦和心靈的折磨,後悔也來不及了。相反,如果同學們都尊重別人,互相謙讓,真誠待人,這樣一定會樹立起一個文明的集體,你也會因尊重別人而受到別人的尊重,怎麼還會受到他人傷害呢?我認為同學們,女生應該追求「淑女」形象,男生應該學做「紳士」。何為「淑女」?又何為「紳士」?「淑女」應是一個說話語言得體,不說臟話,不與同學嬉戲打鬧的形象;而「紳士」則應體現出:舉止文明,做事說話沉穩,動作不粗魯,尊重他人等。這樣,同學之間不僅會建立起真摯的友誼,我們的校園也會呈現出一種欣欣向榮的文明景象。哪裡還會出現打架斗毆,漫罵別人等不文明的事呢! 這次法制講座給同學們上了一堂很好的「政治」課,使同學們深深感悟到遵守校規校紀的重要性。同學們,為了我們能夠健康成長,為了我們美好的明天,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嚴於律己,改掉不良習慣,做一個合格的當代中學生吧!

J. 2020年營養與健康的觀後感怎麼寫

食品營養與健康淺析
摘要:
話說民以食為天,而健康則是身體的最大本錢。這些無疑都牽動著我們的神經。隨著生活水平提高,我們早已擺脫了東亞病夫的稱號。但肥胖等系列的現代病也開始纏繞國人,食品營養與健康這門課應該推廣成為為大家廣為接受的一門學問。作為當代大學生,學習和宣傳健康的飲食方式義不容辭。這些前提是我們要理解什麼是營養,而什麼狀態是屬於健康。我們在飲食的過程中既要做到營養的均衡,平時也要注意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關鍵詞:營養 健康 均衡 食品 習慣

正文
每次去食堂吃飯,間隔中各類的菜,以前我都是跟著感覺走,有時候也挑食,總結一下,發現幾個月來我吃的不過就單調的幾種菜。一半以上的菜基本沒吃過。上了營養課後,我就開始平衡自己的食物了。想均衡下各方面的營養。也開始每天吃個雞蛋,多吃點素菜和水果,盡量最求多元化。
要明白食品營養和健康的關系首先我們要弄明白什麼是健康。
健康不是一切,但失去健康就會失去一切.身體健康才能創造一切物質與精神的財富.而任何財富卻難於換取健康,健康和金錢並不是一種等價的交換,良好的健康,源於科學和知識,而不是來源於財富,地位與權勢。據WHO(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1989年的定義是:在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社會適應良好四個方面健全。WHO制訂的身體健康的初測十項標准:精力充沛,生活工作不疲勞;樂觀積極,承擔責任不挑剔;善於休閑,睡眠良好;適應各種環境,應變能力強;能抵禦一般的感冒和傳染病;體重適中,體型比例協調;視力良好,反應靈敏,眼瞼不發炎;牙齒清潔,齒齦正常不出血;毛發有光澤,無頭屑;皮膚,肌肉有彈性,步履輕松有力。
其次我們應明白營養是什麼。
營養」作為一個名詞、術語已為眾所慣用,但對它的確切定義卻未必准確了解。「營」在漢字里是謀求的意思,「養」是養生或養身,兩個字組合在一起應當是「謀求養生」的意思。確切地說,應當是「用食物或食物中的有益成分謀求養生」。「營養」一詞確切而比較完整的定義應當是:「機體通過攝取食物,經過體內消化、吸收和代謝,利用食物中對身體有益的物質作為構建機體組織器官、滿足生理功能和體力活動需要的過程。」研究人體以及其他生物的營養問題的學問被稱為營養學。
人類在生命活動過程中需要不斷地從外界環境中攝取食物,從中獲得生命活動所需的營養物質,這些營養物質在營養學上稱為「營養素」。人體所需的營養素有碳水化合物、脂類、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共5大類,其中營養素不能在體內合成,而必需從食物中獲得,稱為「必需營養素」。其中包括9種氨基酸:異亮氨酸、亮氨酸、賴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蘇氨酸、色氨酸、纈氨酸、組氨酸;2 種脂肪酸:亞油酸、僅一亞麻酸;碳水化合物;7種常量元素:鉀、鈉、鈣、鎂、硫、磷、氯;8 種微量元素:鐵、碘、鋅、硒、銅、鉻、鉬、鈷;14種維生素: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K、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6、維生素C、煙酸、泛酸、葉酸、維生素B12、膽鹼、生物素;加上水等,共計40餘種。其中碳水化合物、脂類和蛋白質因為需要量多,在膳食中所佔的比重大,稱為「宏量營養素」;礦物質和維生素因需要的相對較少,在膳食中所佔比重也較小,稱為「微量營養素」;礦物質中有7種在人體內含量較多,叫做「常量元素」,有8 種在人體內含量較少,稱「微量元素」。這些營養素在體內有三方面功用:一是供給生活、勞動和組織細胞功能所需的能量;二是提供人體的「建築材料」,用以構成和修補身體組織;三是提供調節物質,用以調節機體的生理功能。營養素有這三方面的作用,可見營養素是健康之本,是健康的物質基礎。
人體在生命活動過程中,都需要能量,如物質代謝的合成和分解反應、心臟跳動、肌肉收縮、腺體分泌等。而這些能量來源於食物。已知,生物的能量來源於太陽的輻射能。其中,植物藉助葉綠素的功能吸收利用太陽輻射能,通過光合作用將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碳水化合物;植物還可以吸收利用太陽輻射能合成脂類、蛋白質。而動物在食用植物時,實際上是從植物中間接吸收利用太陽輻射能,人類則是通過攝取動、植物性食物獲得所需的能量。動、植物性食物中所含的營養素可分為五大類:碳水化合物、脂類、蛋白質、礦物質和維生素,如果加上水,則為六大類。其中,碳水化合物、脂類和蛋白質經體內代謝可釋放能量。三者統稱為「產能營養素」或能源物質。
正當我們吃的主食由粗變精之際,發達國家卻大踏步走上回頭路。在俄羅斯、東歐,主婦們熱衷於黑麵包;在德國,全麥麵包銷路大暢;在紐西蘭,"主食吃雜一些,配以豌豆、蠶豆等"已成為政府的號召;美國則把粗糧和蔬菜列為"食物指南金字塔"的基座,這與我國"粗茶淡飯保平安"的說法有異曲同工之妙。我國與發達國家在飲食習慣和觀念上的逆向變化所形成的強烈反差提醒我們,需要認真思考和審慎對待熱度日高的飲食"西化"誤區,不能再沿著錯誤的道路盲目走下去了。所以,我們要大聲疾呼:注意均衡營養、注意膳食平衡!
堅持均衡營養的原則,做到科學配餐,就是根據食物的形狀、結構、化學成分、營養價值、理化性質進行合理選料,合理搭配。首先是配餐的質量,配餐的色、香、味、形;其次是配餐的營養素種類與數量,使每一份菜和每一餐菜的各個不同菜餚間的營養成分相互配合,滿足食用者的生理需要,並達到合理營養的目的。這種配餐方法就可以稱為科學配餐。科學配餐的原則有三點:
(1)一日三餐的熱能應當與工作強度相匹配:避免早餐過少、晚餐過多的弊病。熱能分配以早餐佔全日總熱能的25%—30%、午餐佔40%、晚餐佔30%—35%較為適宜。《陸地仙經》中曾有一詩:"早飯淡而早,午飯厚而飽,晚飯須要少,若能常如此,無病直到老。"但現實生活中卻出現這樣的怪圈,常常是"早餐馬虎,中餐湊合,晚餐全家福"。而科學的吃法應該是"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飽,晚餐要吃少"。有許多人不按這個比例安排一日三餐,而是採用2:4:4,甚至1:4:5的分配比例,造成晚餐吃得過飽過多,對健康有害無益。
(2)三餐的間隔要合適,三餐飲食的量也要適當,同時還要講究飲食衛生。三餐時間合適、比例適當這一條比較好理解,就是早飯要認真吃,晚飯不要吃過量,每餐間隔4~6個小時,不要暴飲暴食,飢一頓飽一頓。
(3)注意膳食結構的平衡:主要是主副食搭配要注意酸鹼平衡,主要做到雜糧與精糧的平衡;干、稀的平衡;副食要做到生、熟搭配平衡;葷素搭配平衡。由於烹調原料的品種和食用部位不同,所含營養素的種類和數量也不同,只有通過科學搭配,才能使每一種菜所含的營養素更為全面、合理。葷菜方面,既要有四條腿的豬、牛、羊(任選其一種),又要有兩條腿的雞、鴨、鵝,還要有一條腿的魚類;素菜上要照顧到根、莖、葉、花和果類蔬菜都要有,還要配有豆類、菌類和藻類。總之,食物不要單一,一天內或一星期內達到平衡即可。
在膳食酸鹼平衡方面,主食和副食平衡十分重要。縱觀我國中醫文獻,自古以來評論人體健康狀態時,常用"精、氣、神"三個字來描述身體健康。"精"字的一半是米、另一半是青--綠色的食物蔬菜;繁體的"氣"字里有米;"神"字的右邊是在田地里種莊稼。漢字是智慧的符號,所以"精、氣、神"三個字告訴我們不能不吃米,即不能不吃植物性食物。中華民族的祖先素有"世間萬物米為珍"之語,可見我們的先人從生活實踐中已深刻認識到五穀雜糧是須臾不可離的主食。
主副食比例適當是保證營養平衡的前提,即熱能大部分取自碳水化合物,也意味著谷類、各類主食--米飯、饅頭、麥片是膳食中能量和蛋白質的主要來源。植物性食物也提供了部分礦物質、微量元素、維生素和膳食纖維。另外,為滿足對膳食纖維的需要,應適量選擇粗糧。如蕎麥不僅膳食纖維豐富,而且含苦味物質蘆丁,對增強血管功能,治療高血壓、冠心病和糖尿病相當有效。當前有些人為了減肥,不吃主食,這是十分錯誤的。
每個人都會有這樣的體會,一旦吃了過多的雞、鴨、魚、肉以後,會感到發膩,這就是"輕度酸中毒"的表現。富含礦物質和微量元素、膳食纖維的瓜、果、蔬菜是鹼性食物;而富含蛋白質的雞、鴨、魚、肉屬於酸性食物。餐飲中應掌握酸鹼平衡,兩者不可偏頗,只有平衡、方可益補得當。如終日飽食膏粱厚味,酸鹼失衡,將嚴重影響健康。難怪古人詩雲:"厚味傷人無所知,能甘淡薄是吾師,三千功行從此始,淡食多補信有之。"
膳食的酸鹼平衡早已引起關注,大凡魚、肉、海產品、貝類、蛋類等都是酸性食物,多食會使血液從弱鹼性轉為酸性,令人倦怠乏力,重則記憶力減退、思維能力下降。營養學家提醒大家要注意吃一些低脂肪、高蛋白,富含膳食纖維和維生素的食物,這樣才能保證營養素攝入的平衡。因此菜餚的葷素搭配不能忽視。
當然在我們進食時,也要注意有良好的就餐習慣
食宜暖,少吃涼的食物
膳食的冷熱平衡飲食者,熱無灼灼,寒無滄滄」,指出了膳食的冷熱平衡。「食宜暖」,生冷食物進食過多會損傷脾、胃和肺氣,微則為咳,甚則為泄。體虛胃寒的人,應少吃生冷食物,特別是在夏日更應慎重。民間也強調「飢時勿急,空腹忌冷」。反之,飲食也不可太熱,否則易燙傷胃脘、咽喉。據報道,在華北地區食管癌高發區,居民就有喜飲熱水、熱粥的習慣。故古代醫學家孫思邈在《千金翼方》中指出:「熱食傷骨,冷食傷肺,熱無灼唇,冷無冰齒。」所以,膳食應當注意冷熱平衡。
食前忌動,食後忌靜,就餐前後動靜平衡
就餐前後動與靜的平衡同樣很重要,因為人們每天飲食中所攝入的各種食物及營養與身體的熱能消耗之間必須保持平衡。《論語·鄉黨》篇中說:「食不語,寢不言。」說明古人主張食前及食中宜靜而專致,不可分心、高談闊論,以利納谷和消化。古人言:「飲食即卧,不消積聚,乃生百疾。」醫學食療古籍稱「食後便卧令人患肺氣、頭風、中痞之疾,蓋營衛不通,氣血凝滯故而」,所以飯後要適當活動。俗話說「飯後百步走,能活九十九」,說明進食後緩行散步有利於健康。
胃好恬愉,進食前後的情緒平
進食前和進食中保持平靜愉快的情緒有利於消化功能正常進行,與此相反則會危害脾胃。《素問·舉痛論》中說:「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思則氣結。」很難設想,人們在氣血紊亂的情況下,還能保證消化功能的正常進行。古人說:「食後不可便怒,怒後不可便食。」進食過程中一切反常的情緒都應盡力排除。
音樂對於消化功能有很大裨益。
《壽世保元》中說:「脾好音聲,聞聲即動而磨食。」因此,我國道家不僅提出了「脾臟聞樂則磨」之說,還發展了一整套「音符」和「梵音」等,奏出柔和清悅的音樂以配合進食。
綜上所訴,讓我們以科學的營養為指導,做到均衡營養、注意膳食平衡,吃出健康,吃出美麗,吃出精彩的人身,享受高品質的生活!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