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健康教育的教學教案
教學內容:我們愛整潔
教學目標:
1、教育學生初步懂得什麼叫整潔,人和環境為什麼要整潔。
2、培養學生愛整潔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在平時生活中如何做才算整潔,培養學生愛整潔的良好習慣。
教學課時:一課時
課前准備:
教師准備:有關個人衛生、環境衛生的投影片數張。手帕、書包、文具盒、書本等若干件(干凈與不幹凈的),臉盆若干。
學生准備:抹布、手帕、安全剪刀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已經是二年級學生了,很多事情已不需要爸爸媽媽幫助了。能告訴大家,你每天起床後都做了些什麼嗎?(穿衣、扣扣子、穿鞋、系帶子……)
很多同學都非常能幹,學會料理自己的事了。那你會整理房間、打掃教室衛生,並保持它們的整齊清潔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新的課文《我們愛清潔》,看一看什麼叫整潔和怎樣做到愛整潔。
二、學習新課
1、在家愛整潔。
⑴齊讀課文,領會「整潔」的含義。
①出示:這塊手帕干凈嗎?這一塊呢?這個書包不僅外面臟,再看裡面的書本放得怎樣?我們說:這個書包不幹凈、不整潔。
②投影片:這個小朋友的家干凈又整齊。我們說:他的家很整潔。
⑵了解「按時」的含義。
①你們知道清晨大約是指什麼時候?(天剛亮)
②你每天幾點鍾起床?是誰叫醒你的?每天都在這個固定的時間起床,就叫按時起床,「按時」是一種良好的習慣。
⑶提問:起床後,你做些什麼事?怎樣做的?
⑷講述:我們所做的這些事都是圍繞著個人衛生來做的。你們看,××同學穿的衣服多整齊,××同學的手、臉洗得真干凈,××的頭發(小辮)梳得真整齊……他們真整潔。
⑸除了個人衛生做得好,你房間里的被子誰疊?枕頭、床單誰鋪、誰撣?桌子誰來抹?我們應當自己的事自己做。(看投影片或錄像片)
①指定學生復述自己平時的做法。
②突出:疊、鋪、撣、抹。表現:四四方方、平平展展、一塵不染。
2、在學校愛整潔。
了解學校環境整潔的內容與保持環境整潔的方法。
⑴清掃教室的步驟是怎樣的?
⑵為什麼要先開窗戶,再灑水、擦黑板、掃地、抹桌椅?不這樣做會怎樣?步驟顛倒又會怎樣?為什麼?
⑶老師為什麼要誇獎我們?是怎樣誇的?
3、身心健康與環境整潔。
1、為什麼生活在干凈、整齊的環境里才會真開心?
2、怎樣才能長久保持這樣的美好環境?(指定學生上台表演、操作)
3、小結全課學習內容。
三、反饋檢測
1、游戲。
比賽穿衣、系鞋帶。請四位同學脫掉外衣,解開鞋帶,看誰最先穿好衣服、系好鞋帶。
2、思考題。
說一說怎樣才算整潔?你做得怎樣?
板書設計:
按時起床:穿衣、洗漱
在家裡
整理房間:疊、鋪、撣、抹
1、我們愛整潔
打掃教室衛生:開窗、灑水、擦黑板、
掃地、抹桌椅
在學校
保護校園環境:不亂丟、不踐踏……
2. 心理健康教育主題班會教案
心理健康主題班會教案
班會時間:xxxx年11月8日下午班會課.
班會目的:通過學生考試緊張心理自測,使學生懂得對待考試會有適度緊張心理,但要注意消除過度緊張心理。
班會時間:xxxx年11月8日下午班會課.
班會目的:
通過學生考試緊張心理自測,使學生懂得對待考試會有適度緊張心理,但要注意消除過度緊張心理。
活動過程:
一、做游戲,初步體驗
⑴師述:同學們,我們先來做個「過平地獨木橋」的游戲(學生過獨木橋)
⑵述:讓獨木橋升高些。我們再過一次橋。(學生過升高的獨木橋)
⑶讓同學們談體會,述:第一次過獨木橋和第二次過橋心裡有什麼不同感受?
⑷小結
第一次過橋,大家很順利地過了,第二次過橋,獨木橋升高了,有的同學緊張得心亂跳,還有的同學的腳也在發抖,因為大家都害怕掉進河裡,越緊張,越容易掉進河裡。由於大家過度緊張,因此影響了大家正常水平的發揮。
二、引導學生:
師述:其實,生活中常常會出現緊張的情緒,老師第一次站在講台上給同學們上課也非常緊張。我的眼睛不敢朝大家看,心怦怦亂跳,就是現在我也有些緊張,這是非常正常的。
⑴問:同學們,平時你在哪些情況下會出現緊張的情緒?出示:考試。
⑵問:你們在考試前、考試時、考試後會有哪些緊張的表現?
⑶讓同學們討論:(4人一組)
出示:考試前,考試時,考試後
考試
考試前 考試時 考試後
⑷交流,你會有哪些緊張的表現?(自由談)
三、 我們怎樣克服這些過度緊張的情緒呢?
兩種途徑:
*一是自我調節
⑴ 老師介紹:有三種減輕緊張情緒的簡便技術。
*二是什麼?
⑵ 那麼,我們怎樣在考試期間克服過度緊張的情緒呢?
A、A、注意學習生活節奏。
B、B、學會自我調節。
C、C、考試增加自信心。
四、小結:
老師相信,只要同學們做到自我調節考前做好准備,考試時相信自己一定能行,一定能克服緊張情緒。
五、實踐:「做個小記者」
用學到的方法,采訪身邊老師,並談談體會。
六、總結
具體的範文模板
鏈接:鏈接: https://pan..com/s/1jcgD97a-uXMqZThDAAtXXQ
3. 小班健康教育活動教案
活動目標:重點1、學習出汗後的處理辦法,初步建立自我保護意識。
難點2、了解出汗是人體正常的散熱現象。
活動准備:
出汗圖片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教師:小朋友,我們一起到戶外去做了游戲後你們會感覺怎麼樣呢?
教師:做完運動後會怎樣?
教師引導幼兒觀察自己身體的一些變化,並用自己的話進行回答。
小結:在外面進行了運動,我們會覺得很熱,身上黏糊糊的,並且濕濕的。這是為什麼呢?原來是我們出汗了。
二、讓幼兒知道出汗時的處理方法,引導幼兒初步學習自己照顧自己
教師:小朋友,我們平時身上出汗了,我們可以怎麼樣呢?
教師:怎麼樣才能夠讓自己覺得舒服一些呢?
教師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來進行回答。
小結幼兒回答:原來我們很熱的時候會去吃一些冷飲、吹電扇、用毛巾擦汗、洗澡、換衣服等等。
教師:小朋友,你們在自己熱、出汗的時候想出了這么多的方法。
教師:但是我們運動出汗了以後能不能馬上吹電扇或者是吃冷飲呢?
小結:我們應該先把身上的汗擦乾,或者洗澡換一身乾衣服;然後再吹電扇;這樣才是正確的方法。
教師:小朋友,剛才我們出了很多汗,現在我們一起用自己的毛巾擦擦身上的汗吧!
教師組織幼兒用自己的毛巾擦身上的汗。
教師:小朋友,剛才我們把身上的汗擦乾凈了,現在感覺怎麼樣了呢?
小結:身上的汗水擦乾凈了之後,身上就不會有黏黏的感覺了。
而且會覺得清爽舒服很多。
三、引導幼兒初步了解人體出汗的作用
教師:小朋友,你們知道人在什麼時候會出汗嗎?
教師引導幼兒回答。
教師小結:天氣熱的時候,運動後、生病的時候我們都會比較容易出汗。出汗是人體的一種正常生理現象,它能幫助人體排出過多的熱量和毒素,使人體恢復正常的體溫。
教師帶領幼兒總結活動內容,並鼓勵幼兒在今後遇到出汗情況時能及時擦汗換衣,懂得照顧自己。
4. 小學健康教育課教案
青春期健康教案
一、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青春期生理和心理變化
2、了解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健康存在的困惑或問題
3、理解保持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健康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
1、學會分析解決生理和心理健康的困惑或問題
2、通過模擬實驗提高實驗操作能力
3、通過學生學習成果展示,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運用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形成健康的心理和以及關愛生命的情感。
2、正確面對青春期健康的困惑或問題。
3、形成健康的性心理和性安全意識
二、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青春期生理健康
2、青春期心理健康
難點:
青春期生理健康困惑的應對措施;分析解決青春期身心健康存在的困惑或問題
三、 教學技術與學習資源應用
教師:多媒體課件 性行為傳染性病模擬實驗
學生:演示文稿——解決青春期生理健康的困惑或問題
四、教學過程
導入
歌曲《小小少年》引入進入青春期的孩子會發生很大的變化。
青春期生理變化
1、圖片顯示青春期生理上的變化。
2、引導學生回顧,能夠說出青春期生理的變化。
歸納整理:進入青春期生理的變化。
通過圖片提示,學生比較容易回憶出《科學》中學過的青春期生理上的變化。
青春期生理和心理上的困惑
1、巡視指導學生小組討論。
2、黑板板書:青春期生理和心理上存在的困惑。
1、分小組討論並記錄完成學習任務單。
2、交流青春期生理和心理上存在的困惑。
學生邊交流,教師邊在黑板上寫,同時把生理和心理上的困惑分開。這樣便於後面的教學。
青春期生理健康維護
1、組織小組學生代表交流如何對待青春期的困惑(任意選出兩組)。
2、點評。
3、給出愛心小貼士,正確信息獲取途徑提示
分小組代表交流青春期生理健康護理。
教師課前指導幾組學生針對生理困惑製作演示文稿。
這樣做的目的是給學生課後作業的完成提供方法上的參考,同時也是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合作意識的培養。
青春期心理變化與心理健康護理(溝通、性保護方面)
1、引出案例一,逐段分析,引導學生分析案例中人物的青春期心理變化與發生此事件的關鍵問題在於缺少溝通問題。
2、引導學生交流匯總溝通技巧。
3、引出案例二,分析案例中人物的心理變化,再結合案例中分析的心理變化導出青春期性行為,引導學生思考性行為的危害。
5、組織學生實驗:模擬在未知情況下性行為傳染性病。
6、警言:請正視青春期性行為的危害,加強自我性保護,謹慎對待性行為。
1、結合問題分析案例。
2、交流學習溝通技巧。
3、說一說性行為的危害。
4、實驗:模擬在未知情況下性行為傳染性病。關愛生命情感培養和性安全意識提高。
通過案例逐層分析,最後歸納出溝通問題是此案例的關鍵所在,這樣給學生在學習方法上予以指導。
通過實驗給學生以震撼:在未知的情況下性行為可能感染性傳染病,感染和被感染率很高。學生對這樣直觀的效果比較容易接受。滲透生命教育和性安全意識培養。
總結
結合學生任務單進行小結:
一、青春期生理和新變化
二、青春期生理健康維護
1、 青春期男生護理
2、 青春期女生護理
三、青春期心理健康維護
1、溝通
2、性自我保護
與教師一起總結本節課學習內容,完成學習任務單。
幫助學生理順本節課所學知識。
結束語,布置作業
以小組為單位,解決小組同學最想了解的青春期困惑。
要求:
1、分組——自由組合,分工合作;
2、時間——一周內完成
3、形式——多媒體演示文稿,下一節課課堂交流。
這樣的作業是對課堂學習方法的應用,給學生較大的自由空間,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進行探究;也是對學習團隊合作意識的培養。要求下一節課進行交流,是對學生表達能力的要求,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鍛煉了自己的口頭和書面表達能力。
5. 小學生安全與健康教育的教案怎麼寫
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含義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據小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的規律和特點,運用心理學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小學生身心全面和諧地發展和整體素質全面提高的教育。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落實「跨世紀素質教育工程」、培養跨世紀高質量人才的重要環節。同時,切實有效地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也是現代教育的必然要求和廣大小學教育工作者所面臨的一項共同的緊迫任務。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說到底就是要促進小學生個性心理的全面發展。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孤立進行的,而是服從於小學生素質教育的總目標,即以提高國民素質和民族創新能力為根本宗旨,以培養適應我國經濟與社會發展所需要的、數以億萬計全面發展的人才為目的。具體來說主要包括以下三點:
(1)要促使小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質;
(2)要維護小學生的心理健康,亦即減少和消除各種不良因素對其心理健康的影響;
(3)要增進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即根據小學生成長發育的規律、特點和需要,採取各種形式和方法,提高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使其人格即個性心理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務
為達到心理健康教育之目的,2002年教育部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中,對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務做了明確規定: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增強學校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幫助學生樹立在出現心理行為問題時的求助意識,促進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質,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減少和避免對他們心理健康的各種不利影響;培養身心健康,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
為此,在具體執行中應特別注意以下三點。
1.滿足合理需要
小學生的合理需要主要包括生存和發展所必須的物質需要,安全需要,歸屬、交往和愛的需要,尊重信任的需要等,這些需要的合理滿足是小學生形成和保持身心健康的基本條件,如果得不到適當的滿足,就會影響其正常的發育和成長,就不可能有健康的心理。比如任何一個小學生,作為班級和夥伴中的一員,如果長期得不到認可,不被接納,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和信任,得不到教師和同學的關愛,總是受到排斥,體驗不到集體的溫暖,他就不會有安全感、自尊感,就會感到孤獨,感到壓抑,就有可能走向自我封閉,或者相反,導致逆反心理,仇恨、敵對、攻擊等消極心理,心理健康就無從談起。事實一再表明,滿足合理需要的機會被剝奪,或者受到壓抑,無法通過正常渠道得到滿足,人的心態和行為就有可能趨向極端化,甚至鋌而走險。中小學生中存在的許多不良行為或罪錯行為,絕大多數都與合理需要得不到適當滿足有關。學校是為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培養人才的機構,是根據國家法律、法規和方針敢策建立起來的正規的、完善的教育系統。因而,就滿足中小學生身心發展的需要而言,所提供的機會和方式是最具合理性、方向性、教育性和權威性的,是任何家庭和其他社會部門都無法相比的。為此,在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應當積極自覺地充分發揮學校教育的功能,既要注意麵向全體小學生創造條件,提供機遇,滿足其共同的需要,又要注意個體間需要的多樣性和差異性,有針對性地採用不同的方法積極引導,使之對自己某一方面的需要及滿足的正常途徑能有正確的認識。否則,小學生由於缺乏判斷力和自製力,很容易在滿足需要的沖動驅使下,接受不健康或不正當誘因的影響,採取不恰當的方法和途徑求得滿足,從而導致錯誤行為,教育者對此必須充分注意。
2. 提供指導
指導包括集體輔導和個別指導。集體輔導要有預見性和超前性,是指針對中小學生身心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或可能出現的帶有普遍性的問題,採取適當的方式加以輔導,使之對自己成長發育中必定或可能面臨的問題有所認識,有所准備,能以積極自覺的心態有效地面對。比如新人學的小學生,由幼兒園的小朋友變成了學校的小學生,隨之而來的是主導性活動的變化,由先前的做游戲為主變為以學習為主。隨著社會角色的變化、主要活動的變化,家庭與社會的要求也不同。小學生要嚴格遵守《小學生行為規范》,要寫作業,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學習已成為必須履行的社會義務。如此巨大的變化對所有學童來說都會遇到對學校生活的心理適應問題。再比如高年級小學生,面對青春期的提前到來所帶來的生理和心理上的變化,也有心理准備問題、心理適應問題,所有這些共性的問題都需要教師或其他人員有計劃地提供及時有效的輔導,否則就會遇到困難,就可能出現困擾,不利於身心健康。個別指導主要是指根據個體心理的差異性,有針對性地給予幫助和指導。比如,對個別小學生學習動機、學習態度和方法上的幫助,針對個別小學生存在的某些消極的不利於其身心發展的問題,如逆反心理、,厭學心理或人格上的某些弱點所給予的幫助、所進行的調整等均屬個別指導。
3.及時調治
我們知道,學校是全方位、綜合性的教育機構,有許多工作要做。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僅僅是小學生教育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無論是人力、物力還是財力,不可能都用於此。同時由於小學生身心發展和健康教育的復雜性,個體間的差異性和家庭生活、環境影響的多樣性,因而無論學校對心理健康教育多麼重視,工作多麼細致,效果如何顯著,也不可能使所有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都能達到非常理想的程度,總會有少數或個別小學生出現這樣或那樣的比較嚴重的心理障礙或心理疾病。這就要求我們從事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員以及班主任和輔導員都能根據有關方面的知識,善於識別,及時發現,並能隨時與有關家長取得聯系,提供建議,及時送醫療性心理咨詢、心理治療機構,由專業人員及時有效地給予調節和治療。由於小學生的心理發展尚未定型,各種心理問題即使比較嚴重,只要及時發現,善於識別,及時送醫療性心理咨詢、治療機構,接受專業人員的幫助和調治,絕大多數學生的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都能有效地加以排除,得到根治,愈後效果良好。
由此可見,作為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具備相應的知識和經驗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重點不在於治療而在於識別,要能及時發現,以保證及時有效地得到醫療機構和專業人員的幫助和治療。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
有關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途徑,教育部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中已有明確規定。
(1)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可以多種多樣,不同學校應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靈活選擇、使用,注意發揮各種方式和途徑的綜合作用,增強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在小學可以以游戲和活動為主,營造樂學、合群的良好氛圍;初中以活動和體驗為主,在做好心理品質教育的同時,突出品格修養的教育;高中以體驗和調適為主,並提倡課內與課外、教育與指導、咨詢與服務的緊密配合。
(2)開設心理健康選修課、活動課或專題講座。包括心理訓練、問題辨析、情境設計、角色扮演、游戲輔導、心理知識講座等,旨在普及心理健康科學常識,幫助學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識,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要注意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學科化的傾向。
(3)個別咨詢與輔導。開設心理咨詢室(或心理輔導室)進行個別輔導是教師和學生通過一對一的溝通方式,對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出現的問題給予直接的指導,排解心理困擾,並對有關的心理行為問題進行診斷、矯治的有效途徑。對於極個別有嚴重心理疾病的學生,能夠及時識別並轉介到醫學心理診治部門。
(4)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貫穿在學校教育教學活動之中。要創設符合心理健康教育所要求的物質環境、人際環境、心理環境。尋找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機,注重發揮教師在教育教學中人格魅力和為人師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師生關系。班級、團隊活動和班主任工作要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5)積極開通學校與家庭同步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學校要指導家長轉變教子觀念,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質的養成,營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環境,以家長的理想、追求、品格和行為影響孩子。
心理健康教育要講求實效,要把形式和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關鍵的問題在於創設有利於小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學校環境和家庭環境,包括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建立相應的咨詢輔導機構,建設良好的校園文化等,為小學生心理健康發展提供良好的基礎條件,使之在學校和家庭都能感到具有安全感,都能獲得愉快的情緒體驗,這樣才能減少和盡可能地消除各種心理和行為問題的發生,促進和提高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