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知識 » 無線電基礎知識講座
擴展閱讀
動漫設計類是什麼專業 2024-11-17 23:13:02

無線電基礎知識講座

發布時間: 2022-06-23 10:04:54

A. 浙江的高中無線電測向項目

其實設備不需要買什麼所謂的「進口」貨 只要靈敏度高 和可以正確接收信號就可以 讓你百戰百勝的最關鍵的東西是天線 現在的側向和以前的沒什麼區別都是用的八木天線(有興趣你可以查一下) 用一個11單元的八木天線方向選擇性最高 這個可就得買「進口」貨了 也不是越貴的越好 要的不是多段增益中庸的 要的是單段增益最高的 一般16db的可以 而且單段增益高的比多段中庸的要便宜不少 設備到了利用課余時間練練就可以了 一般像這種比賽 只要交了錢就讓過的 去中國無線電運動協會的網站 上面有無線電測向的專題知識講座

B. 無線電三極體的機構及其原理用途是什麼

您的查詢字詞都已標明如下:什麼是晶體管 二極體 三極體 (點擊查詢詞,可以跳到它在文中首次出現的位置)
(網路和網頁的作者無關,不對其內容負責。網路快照謹為網路故障時之索引,不代表被搜索網站的即時頁面。)

--------------------------------------------------------------------------------

電子技術發展的里程碑——晶體管

談到晶體管,也許很多人會感到很陌生.然而,就是小小的晶體管的發明給電子學帶來了一場革命.這場革命發展之迅速、波及范圍之廣泛,完全超出了人們的想像.

現在晶體管和微型電路幾乎無所不能,無處不在.小到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助聽器、收音機、錄音機和電視機,大到實驗室儀器、工業生產及國防設備、計算機、機器人、宇宙飛盤等,都離不開晶體管.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晶體管奠定了現代電子技術的基礎.

可是,晶體管究竟是什麼樣的?它又是怎樣發明出來的?必不可少的一步——電子管的問世1883年,聞名世界的大發明家愛迪生發明了第一隻白熾照明燈.電燈的發明,給一直生活在黑暗之中的人們送去了光明和溫暖.就在這個過程中,愛迪生還發現了一個奇特的現象:一塊燒紅的鐵會散發出電子雲.後人稱之為愛迪生效應.1884年的一天,一位叫弗萊明的英國發明家,遠涉重洋,風塵僕僕地來到美國,拜會了他慕名已久的愛迪生.就在這兩位大發明家的會見中,愛迪生再次展示了愛迪生效應.遺憾的是,由於當時技術條件的限制,不論是愛迪生,還是弗萊明,都對這一效應百思不得其解,不知道利用這一效應能做些什麼.

20世紀初,有線電報問世了.這一發明給人們帶來了很多便利.有線電報發出的信號是高頻無線電波,收信台必須進行整流,才能從聽筒中聽出聲音來.當時的整流器結構復雜,功效又差,亟待改進.正在研究高頻整流器的弗萊明靈機一動,他想,如果把愛迪生效應應用在檢波器上,結果會怎樣呢?就這樣,引出了一個新的發明.

1904年弗萊明在真空中加熱的電絲(燈絲)前加了一塊板極,從而發明了第一隻電子管.他把這種裝有兩個極的電子管稱為二極體.利用新發明的電子管,可以給電流整流,使電話受話器或其它記錄裝置工作起來.如今,打開一架普通的電子管收音機,我們很容易看到燈絲燒得紅紅的電子管.它是電子設備工作的心臟,是電子工業發展的起點.

弗萊明的二極體是一項嶄新的發明.它在實驗室中工作得非常好.可是,不知為什麼,它在實際用於檢波器上卻很不成功,還不如同時發明的礦石檢波器可靠.因此,對當時無線電的發展沒有產生什麼沖擊.

此後不久,貧困潦倒的美國發明家德福雷斯特,在二極體的燈絲和板極之間巧妙地加了一個柵板,從而發明了第一隻真空三極體.這一小小的改動,竟帶來了意想不到的結果.它不僅反應更為靈敏、能夠發出音樂或聲音的振動,而且,集檢波、放大和振盪三種功能於一體.因此,許多人都將三極體的發明看作電子工業真正的誕生起點.德福雷斯特自己也非常驚喜,認為「我發現了一個看不見的空中帝國」.電子管的問世,推動了無線電電子學的蓬勃發展.到1960年前後,西方國家的無線電工業年產10億只無線電電子管.電子管除應用於電話放大器、海上和空中通訊外,也廣泛滲透到家庭娛樂領域,將新聞、教育節目、文藝和音樂播送到千家萬戶.就連飛機、雷達、火箭的發明和進一步發展,也有電子管的一臂之力.

三條腿的魔術師電子管在電子學研究中曾是得心應手的工具.電子管器件歷時40餘年一直在電子技術領域里占據統治地位.但是,不可否認,電子管十分笨重,能耗大、壽命短、雜訊大,製造工藝也十分復雜.因此,電子管問世不久,人們就在努力尋找新的電子器件.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電子管的缺點更加暴露無遺.在雷達工作頻段上使用的普通的電子管,效果極不穩定.移動式的軍用器械和設備上使用的電子管更加笨拙,易出故障.因此,電子管本身固有的弱點和迫切的戰時需要,都促使許多科研單位和廣大科學家,集中精力,迅速研製成功能取代電子管的固體元器件.

早在30年代,人們已經嘗試著製造固體電子元件.但是,當時人們多數是直接用模仿製造真空三極體的方法來製造固體三極體.因此這些嘗試毫無例外都失敗了.

年6月的一天,在美國貝爾實驗室的一個房間里,一架樣式很普通的收音機正在播放著輕柔的音樂,許多參觀者在它面前駐足不前.為什麼大家都對這台收音機情有獨鍾呢?原來這是第一架不用電子管,而代之以一種新的固體元件——晶體管的收音機.雖然人們對這架收音機顯露出濃厚的興趣.然而,他們對晶體管本身卻不以為然.美國《紐約先驅論壇報》的記者在報道中寫道:「這一器件還在實驗室階段,工程師們都認為它在電子工業中的革新是有限的.」事實上,晶體管發明以後,在不長的時間內,它的深遠影響便很快地顯示出來.它在電子學領域完成了一場真正的革命.

什麼是晶體管呢?通俗地說,晶體管是半導體做的固體電子元件.像金銀銅鐵等金屬,它們導電性能好,叫做導體.木材、玻璃、陶瓷、雲母等不易導電,叫做絕緣體.導電性能介於導體和絕緣體之間的物質,就叫半導體.晶體管就是用半導體材料製成的.這類材料最常見的便是鍺和硅兩種.

半導體是19世紀末才發現的一種材料.當時人們並沒有發現半導體的價值,也就沒有注重半導體的研究.直到二次大戰中,由於雷達技術的發展,半導體器件——微波礦石檢波器的應用日趨成熟,在軍事上發揮了重要作用,這才引起了人們對半導體的興趣.許多科學家都投入到半導體的深入研究中.經過緊張的研究工作,美國物理學家肖克利、巴丁和布拉頓三人捷足先登,合作發明了晶體管——一種三個支點的半導體固體元件.晶體管被人們稱為「三條腿的魔術師」.它的發明是電子技術史中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偉大事件,它開創了一個嶄新的時代——固體電子技術時代.他們三人也因研究半導體及發現晶體管效應而共同獲得1956年最高科學獎——諾貝爾物理獎.

肖克利小組與晶體管美國人威廉·肖克利,1910年2月13日生於倫敦,曾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學習量子物理,1936年得到該校博士學位後,進入久負盛名的貝爾實驗室工作.貝爾實驗室是電話發明人貝爾創立的.在電子、特別在通訊領域是最有名氣的研究所,號稱「研究王國」.早在1936年,當時的研究部主任,後來的貝爾實驗室總裁默文·凱利就對肖克利說過,為了適應通訊不斷增長的需要,將來一定會用電子交換取代電話系統的機械轉換.這段話給肖克利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激起他滿腔熱情,把畢生精力投入到推進電子技術進步的事業中.沃爾特·布拉頓也是美國人,1902年2月10日出生在中國南方美麗的城市廈門,當時他父親受聘在中國任教.布拉頓是實驗專家,1929年獲得明尼蘇達大學的博士學位後,進入貝爾研究所從事真空管研究工作.溫文儒雅的美國人巴丁是一個大學教授的兒子,1908年在美國威斯康星州的麥迪遜出生,相繼於1928年和1929年在威斯康星大學獲得兩個學位.後來又轉入普林斯頓大學攻讀固體物理,1936年獲得博士學位.1945年來到貝爾實驗室工作.默文·凱利是一位頗有遠見的科技管理人員.他從30年代起,就注意尋找和採用新材料及依據新原理工作的電子放大器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敏銳的科研洞察力促使他果斷地決定加強半導體的基礎研究,以開拓電子技術的新領域.於是,1945年夏天,貝爾實驗室正式決定以固體物理為主要研究方向,並為此制定了一個龐大的研究計劃.發明晶體管就是這個計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1946年1月,貝爾實驗室的固體物理研究小組正式成立了.這個小組以肖克利為首,下轄若干小組,其中之一包括布拉頓、巴丁在內的半導體小組.在這個小組中,活躍著理論物理學家、實驗專家、物理化學家、線路專家、冶金專家、工程師等多學科多方面的人才.他們通力合作,既善於汲取前人的有益經驗,又注意借鑒同時代人的研究成果,博採眾家之長.小組內部廣泛開展有益的學術探討.「有新想法,新問題,就召集全組討論,這是習慣」.在這樣良好的學術環境中,大家都充滿熱情,完全沉醉在理論物理領域的研究與探索中.

開始,布拉頓和巴丁在研究晶體管時,採用的是肖克利提出的場效應概念.場效應設想是人們提出的第一個固體放大器的具體方案.根據這一方案,他們仿照真空三極體的原理,試圖用外電場控制半導體內的電子運動.但是事與願違,實驗屢屢失敗.

人們得到的效應比預期的要小得多.人們困惑了,為什麼理論與實際總是矛盾的呢?

問題究竟出在那裡呢?經過多少個不眠之夜的苦苦思索,巴丁又提出了一種新的理論——表面態理論.這一理論認為表面現象可以引起信號放大效應.表面態概念的引入,使人們對半導體的結構和性質的認識前進了一大步.布拉頓等人乘勝追擊,認真細致地進行了一系列實驗.結果,他們意外地發現,當把樣品和參考電極放在電解液里時,半導體表面內部的電荷層和電勢力發生了改變,這不正是肖克利曾經預言過的場效應嗎?這個發現使大家十分振奮.在極度興奮中,他們加快了研究步伐,利用場效應又反復進行了實驗.誰知,繼續實驗中突然發生了與以前截然不同的效應.這接踵而至的新情況大大出乎實驗者的預料.

人們的思路被打斷了,製作實用器件的原計劃不能不改變了,漸趨明朗的形勢又變得撲朔迷離了.然而肖克利小組並沒有知難而退.他們緊緊循著茫茫迷霧中的一絲光亮,改變思路,繼續探索.經過多次地分析、計算、實驗,1947年12月23日,人們終於得到了盼望已久的「寶貝」.這一天,巴丁和布拉頓把兩根觸絲放在鍺半導體晶片的表面上,當兩根觸絲十分靠近時,放大作用發生了.世界第一隻固體放大器——晶體管也隨之誕生了.在這值得慶祝的時刻,布拉頓按捺住內心的激動,仍然一絲不苟地在實驗筆記中寫道:「電壓增益100,功率增益40,電流損失1/2.5……親眼目睹並親耳聽聞音頻的人有吉布尼、摩爾、巴丁、皮爾遜、肖克利、弗萊徹和包文.」在布拉頓的筆記上,皮爾遜、摩爾和肖克利等人分別簽上了日期和他們的名字表示認同.

巴丁和布拉頓實驗成功的這種晶體管,是金屬觸絲和半導體的某一點接觸,故稱點接觸晶體管.這種晶體管對電流、電壓都有放大作用.

晶體管發明之後基於嚴謹的科學態度,貝爾實驗室並沒有立即發表肖克利小組的研究成果.他們認為,還需要時間弄清晶體管的效應,以便編寫論文和申請專利.此後一段時間里,肖克利等人在極度緊張的狀態中忙碌地工作著.他們心中隱藏著一絲憂慮.如果別人也發明了晶體管並率先公布了,他們的心血就付之東流了.他們的擔心絕非多慮,當時許多科學家都在潛心於這一課題的研究.1948年初,在美國物理學會的一次會議上,柏杜大學的布雷和本澤報告了他們在鍺的點接觸方面所進行的實驗及其發現.當時貝爾實驗室發明晶體管的秘密尚未公開,它的發明人之一——布拉頓此刻就端坐在聽眾席上.布拉頓清楚地意識到布雷等人的實驗距離晶體管的發明就差一小步了.因此,會後布雷與布拉頓聊天時談到他們的實驗時,布拉頓立刻緊張起來.他不敢多開口,只讓對方講話,生怕泄密給對方,支吾幾句就匆匆忙忙地走開了.後來,布雷曾惋惜地說過:「如果把我的電極靠近本澤的電極,我們就會得到晶體管的作用,這是十分明白的.」由此可見,當時科學界的競爭是多麼的激烈!實力雄厚的貝爾實驗室在這場智慧與技能的角逐中,也不過略勝一籌.

晶體管發明半年以後,在1948年6月30日,貝爾實驗室首次在紐約向公眾展示了晶體管.這個偉大的發明使許多專家不勝驚訝.然而,對於它的實用價值,人們大都表示懷疑.當年7月1日的《紐約時報》只以8個句子、201個文字的短訊形式報道了本該震驚世界的這條新聞.在公眾的心目中,晶體管不過是實驗室的珍品而已.估計只能做助聽器之類的小東西,不可能派上什麼大用場.

的確,當時的點接觸晶體管同礦石檢波器一樣,利用觸須接點,很不穩定,雜訊大,頻率低,放大功率小,性能還趕不上電子管,製作又很困難.難怪人們對它無動於衷.然而,物理學家肖克利等人卻堅信晶體管大有前途,它的巨大潛力還沒有被人們所認識.於是,在點接觸式晶體管發明以後,他們仍然不遺餘力,繼續研究.又經過一個多月的反復思索,肖克利瘦了,眼中也布滿了血絲.一個念頭卻在心中越來越明晰了,那就是以往的研究之所以失敗,根本原因在於人們不顧一切地盲目模模擬空三極體.這實際上走入了研究的誤區.晶體管同電子管產生於完全不同的物理現象,這就暗示晶體管效應有其獨特之處.明白了這一點,肖克利當即決定暫時放棄原來追求的場效應晶體管,集中精力實現另一個設想——晶體管的放大作用.正確的思想終於開出了最美的花朵.1948年11月,肖克利構思出一種新型晶體管,其結構像「三明治」夾心麵包那樣,把N型半導體夾在兩層P型半導體之間.這是一個多麼富有想像力的設計啊!可惜的是,由於當時技術條件的限制,研究和實驗都十分困難.直到1950年,人們才成功地製造出第一個PN結型晶體管.

電子技術發展史上一座里程碑晶體管的出現,是電子技術之樹上綻開的一朵絢麗多彩的奇葩.同電子管相比,晶體管具有諸多優越性:①晶體管的構件是沒有消耗的.無論多麼優良的電子管,都將因陰極原子的變化和慢性漏氣而逐漸劣化.由於技術上的原因,晶體管製作之初也存在同樣的問題.隨著材料製作上的進步以及多方面的改善,晶體管的壽命一般比電子管長100到1000倍,稱得起永久性器件的美名.②晶體管消耗電子極少,僅為電子管的十分之一或幾十分之一.它不像電子管那樣需要加熱燈絲以產生自由電子.一台晶體管收音機只要幾節干電池就可以半年一年地聽下去,這對電子管收音機來說,是難以做到的.③晶體管不需預熱,一開機就工作.例如,晶體管收音機一開就響,晶體管電視機一開就很快出現畫面.電子管設備就做不到這一點.開機後,非得等一會兒才聽得到聲音,看得到畫面.顯然,在軍事、測量、記錄等方面,晶體管是非常有優勢的.④晶體管結實可靠,比電子管可靠100倍,耐沖擊、耐振動,這都是電子管所無法比擬的.另外,晶體管的體積只有電子管的十分之一到百分之一,放熱很少,可用於設計小型、復雜、可靠的電路.晶體管的製造工藝雖然精密,但工序簡便,有利於提高元器件的安裝密度.正因為晶體管的性能如此優越,晶體管誕生之後,便被廣泛地應用於工農業生產、國防建設以及人們日常生活中.1953年,首批電池式的晶體管收音機一投放市場,就受到人們的熱烈歡迎,人們爭相購買這種收音機.接著,各廠家之間又展開了製造短波晶體管的競賽.此後不久,不需要交流電源的袖珍「晶體管收音機」開始在世界各地出售,又引起了一個新的消費熱潮.

由於硅晶體管適合高溫工作,可以抵抗大氣影響,在電子工業領域是最受歡迎的產品之一.從1967年以來,電子測量裝置或者電視攝像機如果不是「晶體管化」的,那麼就別想賣出去一件.輕便收發機,甚至車載的大型發射機也都晶體管化了.

另外,晶體管還特別適合用作開關.它也是第二代計算機的基本元件.人們還常常用硅晶體管製造紅外探測器.就連可將太陽能轉變為電能的電池——太陽能電池也都能用晶體管製造.這種電池是遨遊於太空的人造衛星的必不可少的電源.晶體管這種小型簡便的半導體元件還為縫紉機、電鑽和熒光燈開拓了電子控制的途徑.從1950年至1960年的十年間,世界主要工業國家投入了巨額資金,用於研究、開發與生產晶體管和半導體器件.例如,純凈的鍺或硅半導體,導電性能很差,但加入少量其它元素(稱為雜質)後,導電性能會提高許多.但是要想把定量雜質正確地熔入鍺或硅中,必須在一定的溫度下,通過加熱等方法才能實現.而一旦溫度高於攝氏75度,晶體管就開始失效.為了攻克這一技術難關,美國政府在工業界投資數百萬美元,以開展這項新技術的研製工作.在這樣雄厚的財政資助下,沒過多久,人們便掌握了這種高熔點材料的提純、熔煉和擴散的技術.特別是晶體管在軍事計劃和宇宙航行中的威力日益顯露出來以後,為爭奪電子領域的優勢地位,世界各國展開了激烈的競爭.為實現電子設備的小型化,人們不惜成本,紛紛給電子工業以巨大的財政資助.

自從1904年弗萊明發明真空二極體,1906年德福雷斯特發明真空三極體以來,電子學作為一門新興學科迅速發展起來.但是電子學真正突飛猛進的進步,還應該是從晶體管發明以後開始的.尤其是PN結型晶體管的出現,開辟了電子器件的新紀元,引起了一場電子技術的革命.在短短十餘年的時間里,新興的晶體管工業以不可戰勝的雄心和年輕人那樣無所顧忌的氣勢,迅速取代了電子管工業通過多年奮斗才取得的地位,一躍成為電子技術領域的排頭兵.現代電子技術的基礎誠然,電子管的發明使電子設備發生了革命性變化.但是電子管體大易碎,費電又不可靠.因此,晶體管的問世被譽為本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之一,它解決了電子管存在的大部分問題.可是單個晶體管的出現,仍然不能滿足電子技術飛速發展的需要.隨著電子技術應用的不斷推廣和電子產品發展的日趨復雜,電子設備中應用的電子器件越來越多.比如二次世界大戰末出現的B29轟炸機上裝有1千個電子管和1萬多個無線電元件.電子計算機就更不用說了.1960年上市的通用型號計算機有10萬個二極體和2.5萬個晶體管.一個晶體管只能取代一個電子管,極為復雜的電子設備中就可能要用上百萬個晶體管.一個晶體管有3條腿,復雜一些的設備就可能有數百萬個焊接點,稍一不慎,就極有可能出現故障.為確保設備的可靠性,縮小其重量和體積,人們迫切需要在電子技術領域來一次新的突破.1957年蘇聯成功地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這一震驚世界的消息引起了美國朝野的極大震動,它嚴重挫傷了美國人的自尊心和優越感,發達的空間技術是建立在先進的電子技術基礎上的.為奪得空間科技的領先地位,美國政府於1958年成立了國家航空和宇航局,負責軍事和宇航研究,為實現電子設備的小型化和輕量化,投入了天文數字的經費.就是在這種激烈的軍備競賽的刺激下,在已有的晶體管技術的基礎上,一種新興技術誕生了,那就是今天大放異彩的集成電路.有了集成電路,計算機、電視機等與人類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的設備不僅體積小了,功能也越來越齊全了,給現代人的工作、學習和娛樂帶來了極大便利.那麼,什麼是集成電路呢?集成電路是在一塊幾平方毫米的極其微小的半導體晶片上,將成千上萬的晶體管、電阻、電容、包括連接線做在一起.真正是立錐之地布千軍.它是材料、元件、晶體管三位一體的有機結合.

集成電路的問世是離不開晶體管技術的,沒有晶體管就不會有集成電路.本質上,集成電路是最先進的晶體管——外延平面晶體製造工藝的延續.集成電路設想的提出,同晶體管密切相關.1952年,英國皇家雷達研究所的一位著名科學家達默,在一次會議上曾指出:「隨著晶體管的出現和對半導體的全面研究,現在似乎可以想像,未來電子設備是一種沒有連接線的固體組件.」雖然達默的設想並未付諸實施,但是他為人們的深入研究指明了方向.

後來,一個叫基爾比的美國人步達默的後塵,走上了研究固體組件這條崎嶇的小路.基爾比畢業於伊利諾斯大學電機工程系.1952年一個偶然機會,基爾比參加了貝爾實驗室的晶體管講座.富於創造性的基爾比一下子就被晶體管這個小東西迷住了.

當時,他在一家公司負責一項助聽器研究計劃.心系晶體管的基爾比不由自主地想把晶體管用在助聽器上,他果然獲得了成功.他研究出一種簡便的方法,將晶體管直接安裝在塑料片上,並用陶瓷密封.初步的成功使他對晶體管的興趣與日俱增.為尋求更大的發展,基爾比於1958年5月進入得克薩斯儀器公司.當時,公司正參與美國通信部隊的一項微型組件計劃.基爾比非常希望能在這一計劃中一顯身手.強烈的自尊促使他決心憑自己的智慧和努力進入這一計劃.於是,他常常一個人埋頭在工廠,思考採用半導體製造整個電路的途徑.記不清多少次苦苦思索,多少回實驗,多少次挫折,經過長時間的孤軍奮戰,到1959年,一塊集成電路板終於在基爾比的手中誕生了.

同年3月,這一產品被拿到無線電工程師協會上展出.得克薩斯公司當時的副總裁謝潑德自豪地宣布,這是「硅晶體管後得克薩斯儀器公司最重要的開發成果」.在晶體管技術基礎上迅速發展起來的集成電路,帶來了微電子技術的突飛猛進.

微電子技術的不斷進步,極大降低了晶體管的成本,在1960年,生產1隻晶體管要花10美元,而今天,1隻嵌入集成電路里的晶體管的成本還不到1美分.這使晶體管的應用更為廣泛了.

不僅如此,微電子技術通過微型化、自動化、計算機化和機器人化,將從根本上改變人類的生活.它正在沖擊著人類生活的許多方面:勞動生產、家庭、政治、科學、戰爭與和平.

返回

C. 2020教資考試中學綜合素質考點整理【二】

<a href="http://www.hqqt.com/webnews/16028380233645.html" title="2020年教師資格證考試中學綜合素質考點" target="_blank">2020年教師資格證考試中學綜合素質考點


一、課外活動的概念


課外活動是指在課堂教學以外由學生自願參加的多種教育活動的總稱,可分為廣義的課外活動和狹義的課外活動。廣義的課外活動包括除學校教育中正式的課程以外的校內外各種教育活動;狹義的課外活動就是指學校內的課外活動。課外活動一方面配合學生的課內教學,另一方面又不拘泥於課程的內容,它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和發展愛好的平台,它是擴大和加深學生學習內容,進一步豐富學生經驗,發展學生對社會事務興趣的活動。


二、課外活動的特點


(一)自願參與


學生參加課外活動是以自主選擇為原則的。接受按課程標准進行的學科課堂教學,是學生的義務和責任,有一定的強制性。但課外活動的參與與否,參加哪一類活動,這些都是由學生按自己的興趣愛好及各方面的條件來自主選擇的,學生還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對不同水平的活動進行選擇。


(二)自主活動


課外活動給學生提供了更大的自由、自主活動的空間。在參加課外活動時,學生的自主學習是基礎,教師更多的是作為指導者,在學生有困難時,給予他們一定的提示或指導。自主學習能力是現代學習化社會對每個成員的社會適應能力的現實要求。課外活動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作用,是課堂教學所不及的。


(三)形式多樣


課外活動的組織形式是靈活多樣的。課外活動的組織形式不受教室的限制,為學生提供了更豐富的認識世界、獲取知識和培養各種能力的途徑。學生可以採用科技活動小組、讀書會、實地調查、游戲、報告會、科普講座、興趣小組和參觀訪問等多種形式進行活動。即使是同樣的活動內容和目的,也可以通過不同的活動形式來實現。


(四)內容開放


課外活動的學習內容是開放的。課外活動不受或不完全受教學計劃的控制,它主要以學生的興趣、愛好、好奇心等為基礎,結合學校的條件開展活動,既可以充分發揮教師們的特長,建立各種興趣小組,給學生創造條件和機會,發掘他們的潛力,展現他們獨特的天賦,使個性的發展豐富多彩,又可以充分利用大眾傳媒,把的信息引入到學生的認識范圍之中,使學生們的知識經驗更貼近現實生活,更能體現時代精神。


三、課外活動的意義


課外活動是實現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徑,它的總任務在於根據學生的特點,組織和指導學生的課餘生活,積極促進學生發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1.培養學生的主體精神和自主學習能力;


2.開發學生的潛在能力,培養學生的個性和創造力;


3.培養學生的組織、合作、禮讓等社會交往能力;


4.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四、課外活動的基本內容


學校現行的課外活動內容,基本上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一)科技活動


發展學生對科技的興趣和科學探索精神,是學校課外活動的重要內容之一。與課堂上學習系統的學科知識相比較,在科技活動中,更強調動手過程,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綜合利用已有知識,地認識事物和解決問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增長學生對某一領域的知識經驗和動手能力,是科技活動的主要目的。


(二)學科活動


由於課堂教學是以課程標准為依據的,教學目標、內容、進度對全班所有的學生都是一樣的,這種情況不能滿足一些學生對某一學科的特殊興趣和更高的學習要求。而課外活動中的各種專門學習小組,則為學生們提供了一個機會去進一步鑽研自己感興趣、也更適合自己能力的學科知識,如數學小組、外語小組、繪畫小組、聲樂小組等。這些小組的活動,不是對課堂教學中相關學科知識的簡單重復,而是對課堂教學內容的加深和拓寬,並強調實際應用,具有自己的側重點,如物理小組以實驗能力提高為重點。


(三)文體活動


學校的課外文體活動包括文學、藝術、娛樂、體育訓練與體育競賽等內容。


文學藝術類的活動內容主要圍繞書法、歌詠、舞蹈、音樂、攝影和雕刻等展開,其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對文學藝術的愛好與興趣,提高他們的欣賞能力,並為創造能力的發展打好基礎。.體育活動注重技能的訓練、體能的提高和意志力的培養。適當開展體育活動有利於學生身體素質的整體提高,也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社會交往能力。


(四)課外閱讀活動


閱讀是學生增長知識經驗的一個重要途徑。學校組織的課外閱讀活動,不局限於與所學科目相關的范圍,因而有助於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增強對新知識、新見解的敏感性。


(五)社會活動


社會活動是培養學生互相關心、合作和社會責任感等素質的重要途徑。學校組織的社會活動一般以社會公益活動為主,如上街進行環保宣傳、交通安全宣傳,擁軍小組活動,支農義務勞動等。但這僅是社會活動的一個方面,實際上學校課外活動的范圍應是十分廣泛的,各種專題性社會調查、對社會熱點問題的討論等,都對培養學生認識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具有重要價值,都有助於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五、課外活動的組織形式


課外活動的組織形式和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按活動人數和規模,可分為群眾性活動、小組活動和個人活動三類。


(一)群眾性活動


它是組織多數或全體學生參加的一種帶有普及性質的活動。它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使較多的學生受到教育,對活躍學校生活有較大的幫助。這種活動有全校性的或校際性的,有全班性的或班際性的,參加活動的具體人數,則根據活動的目的、內容而定。其具體的活動方式有報告會、講座、演講、社團、紀念日活動、文藝主題會、晚會、牆報和黑板報、收聽收看廣播電視、看電影、參觀、訪問、游覽、表演、各項競賽、公益勞動、文娛訓練、體育鍛煉等。


(二)小組活動


小組活動是課外活動的主要組織形式,是根據部分學生的興趣、愛好和要求以及學校的具體條件,就某一活動內容組成小組,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經常性的活動。它小型分散,便於開展多種多樣的活動,滿足學生不同的興趣、愛好,發展學生的才能,使學生得到更多的學習和鍛煉的機會。小組活動的種類有:學科小組(文學、數學、歷史、地理等)、科技小組(無線電、航模等)、藝術小組(音樂、繪畫、書法、舞蹈等)、體育小組(體操、球類、武術等)、勞動技術小組(電工、電器維修、刺綉、公益服務)等。小組活動要制定活動計劃,有固定的活動日和活動時間,有輔導員的具體指導,有嚴格的紀律制度。


(三)個人活動


個人活動是學生在課外進行單獨活動的形式。它往往與小組活動或群眾性活動相結合,由小組或班級分配任務,根據個人的興趣、才能,個別單獨地進行。個人活動的主要內容是:閱讀課外書刊,寫讀書心得,記日記,練習創作、書法、繪畫、演奏、攝影、採集標本,進行小發明、小製作、小論文、小實驗等活動,以及進行各種體育鍛煉等。其作用在於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豐富學生的個人生活,培養他們獨立工作的能力,擴大他們的知識范圍,養成讀書的興趣和習慣,提高獨立從事藝術創作和體育鍛煉的能力。


六、課外活動的實施要求


(一)要有明確的目的性和計劃性


組織課外活動必須從貫徹教育目的、落實培養目標的高度確定每一項課外活動的具體要求,目標的確定要做到明確、具體,要始終堅持寓教育於活動中,預防將活動流於形式。加強課外活動的計劃性是保證課外活動目標實現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活動內容要豐富多彩,富有吸引力


課外活動的目的在於使學生有所收益,補充課堂教學內容,擴展學生的知識面。如果活動本身沒有充實的知識內容和趣味性,不僅無法吸引學生,而且也會喪失其教育意義。因此,課外活動本身應具有知識性、趣味性、新穎性,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參加活動的願望和要求,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自覺性。


(三)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和創造精神


課外活動是學生的自主性活動,因此要充分依靠和發揮學生的自主性、積極性和主動性,要讓學生以主人翁的姿態來組織、參加活動,使他們從中學會自治、自理,培養他們獨立思考、獨立工作的能力。教師應處於輔助的地位,給予學生引導、啟發、指點和幫助。


以上就是關於2020年教師資格證考試中學綜合素質考點的相關分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想要了解更多教師資格證考試相關內容,歡迎大家及時關注本平台~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關於2020教資考試中學綜合素質考點整理【二】的相關內容,更多信息可以關注環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貨

D. 無線電基本知識介紹

無線電
無線電是指在自由空間(包括空氣和真空)傳播的電磁波,其頻率 300GHz 以下 (下限頻率較不統一, 在各種射頻規范書, 常見的有三 3KHz~300GHz, 9KHz~300GHz, 10KHz~300GHz)。無線電技術是通過無線電波傳播信號的技術。

無線電技術的原理在於,導體中電流強弱的改變會產生無線電波。利用這一現象,通過調制可將信息載入於無線電波之上。當電波通過空間傳播到達收信端,電波引起的電磁場變化又會在導體中產生電流。 通過解調將信息從電流變化中提取出來,就達到了信息傳遞的目的。

麥克斯韋最早在他遞交給英國皇家學會的論文《電磁場的動力理論》中闡明了電磁波傳播的理論基礎。他的這些工作完成於1861年至1865年之間。

海因里希·魯道夫·赫茲(Heinrich Rudolf Hertz)在1886年至1888年間首先通過試驗驗證了麥克斯韋爾的理論。他證明了無線電輻射具有波的所有特性,並發現電磁場方程可以用偏微分方程表達,通常稱為波動方程。

1906年聖誕前夜,雷吉納德·菲森登(Reginald Fessenden)在美國麻薩諸塞州採用外差法實現了歷史上首次無線電廣播。菲森登廣播了他自己用小提琴演奏「平安夜」和朗誦《聖經》片段。位於英格蘭切爾姆斯福德的馬可尼研究中心在1922年開播世界上第一個定期播出的無線電廣播娛樂節目。

發明

關於誰是無線電台的發明人還存在爭議。

1893年,尼科拉·特斯拉(Nikola Tesla)在美國密蘇里州聖路易斯首次公開展示了無線電通信。在為「費城富蘭克林學院」以及全國電燈協會做的報告中,他描述並演示了無線電通信的基本原理。他所製作的儀器包含電子管發明之前無線電系統的所有基本要素。

古列爾莫·馬可尼(Guglielmo Marconi)擁有通常被認為是世界上第一個無線電技術的專利,英國專利12039號,「電脈沖及信號傳輸技術的改進以及所需設備」。

尼科拉·特斯拉1897年在美國獲得了無線電技術的專利。然而,美國專利局於1904年將其專利權撤銷,轉而授予馬可尼發明無線電的專利。這一舉動可能是受到馬可尼在美國的經濟後盾人物,包括湯瑪斯·愛迪生,安德魯·卡耐基影響的結果。1909年,馬可尼和卡爾·費迪南德·布勞恩(Karl Ferdinand Braun)由於「發明無線電報的貢獻」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1943年,在特斯拉去世後不久,美國最高法院重新認定特斯拉的專利有效。這一決定承認他的發明在馬可尼的專利之前就已完成。有些人認為作出這一決定明顯是出於經濟原因。這樣二戰中的美國政府就可以避免付給馬可尼公司專利使用費。

1898年,馬可尼在英格蘭切爾姆斯福德的霍爾街開辦了世界上首家無線電工廠,僱傭了大約50人。

無線電的用途

無線電的最早應用於航海中,使用摩爾斯電報在船與陸地間傳遞信息。現在,無線電有著多種應用形式,包括無線數據網,各種移動通信以及無線電廣播等。

以下是一些無線電技術的主要應用:

通信

聲音

* 聲音廣播的最早形式是航海無線電報。它採用開關控制連續波的發射與否,由此在接收機產生斷續的聲音信號,即摩爾斯電碼。
* 調幅廣播可以傳播音樂和聲音。調幅廣播採用幅度調制技術,即話筒處接受的音量越大則電台發射的能量也越大。 這樣的信號容易受到諸如閃電或其他干擾源的干擾。
* 調頻廣播可以比調幅廣播更高的保真度傳播音樂和聲音。對頻率調制而言,話筒處接受的音量越大對應發射信號的頻率越高。調頻廣播工作於甚高頻段(Very High Frequency,VHF)。頻段越高,其所擁有的頻率帶寬也越大,因而可以容納更多的電台。同時,波長越短的無線電波的傳播也越接近於光波直線傳播的特性。
* 調頻廣播的邊帶可以用來傳播數字信號如,電台標識、節目名稱簡介、網址、股市信息等。在有些國家,當被移動至一個新的地區後,調頻收音機可以自動根據邊帶信息自動尋找原來的頻道。
* 航海和航空中使用的話音電台應用VHF調幅技術。這使得飛機和船舶上可以使用輕型天線。
* 政府、消防、警察和商業使用的電台通常在專用頻段上應用窄帶調頻技術。這些應用通常使用5KHz的帶寬。相對於調頻廣播或電視伴音的16KHz帶寬,保真度上不得不作出犧牲。
* 民用或軍用高頻話音服務使用短波用於船舶,飛機或孤立地點間的通訊。大多數情況下,都使用單邊帶技術,這樣相對於調幅技術可以節省一半的頻帶,並更有效地利用發射功率。
* 陸地中繼無線電(Terrestial Trunked Radio, TETRA)是一種為軍隊、警察、急救等特殊部門設計的數字集群電話系統。

電話

* 蜂窩電話或行動電話是當前最普遍應用的無線通信方式。蜂窩電話覆蓋區通常分為多個小區。每個小區由一個基站發射機覆蓋。理論上,小區的形狀為蜂窩狀六邊形,這也是蜂窩電話名稱的來源。當前廣泛使用的行動電話系統標准包括:GSM,CDMA和TDMA。運營商已經開始提供下一代的3G移動通信服務,其主導標准為UMTS和CDMA2000。
* 衛星電話存在兩種形式:INMARSAT 和 銥星系統。兩種系統都提供全球覆蓋服務。 INMARSAT使用地球同步衛星,需要定向的高增益天線。銥星則是低軌道衛星系統,直接使用手機天線

電視

* 通常的模擬電視信號採用將圖像調幅,伴音調頻並合成在同一信號中傳播。
* 數字電視採用MPEG-2圖像壓縮技術,由此大約僅需模擬電視信號一半的帶寬。

緊急服務

* 無線電緊急定位信標 (emergency position indicating radio beacons,EPIRBs), 緊急定位發射機或 個人定位信標是用來在緊急情況下對人員或測量通過衛星進行定位的小型無線電發射機。它的作用是提供給救援人員目標的精確位置,以便提供及時的救援。

數據傳輸

* 數字微波傳輸設備、衛星等通常採用正交幅度調制(Quadrature Amplitude Molation,QAM)。QAM調制方式同時利用信號的幅度和相位載入信息。這樣,可以在同樣的帶寬上傳遞更大的數據量。
* IEEE 802.11是當前無線區域網(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的標准。它採用2GHz或5GHz頻段,數據傳輸速率為11 Mbps或54 Mbps。
* 藍牙(Blueteeth)是一種短距離無線通訊的技術。

辨識

* 利用主動及被動無線電裝置可以辨識以及表明物體身分。(參見射頻識別)

其它

* 業余無線電是無線電愛好者參與的無線電台通訊。業余無線電台可以使用整個頻譜上很多開放的頻帶。愛好者使用不同形式的編碼方式和技術。有些後來商用的技術,比如調頻,單邊帶調幅,數字分組無線電和衛星信號轉發器,都是由業余愛好者首先應用的。

導航

* 所有的衛星導航系統都使用裝備了精確時鍾的衛星。導航衛星播發其位置和定時信息。接收機同時接受多顆導航衛星的信號。接收機通過測量電波的傳播時間得出它到各個衛星的距離,然後計算得出其精確位置。
* Loran系統也使用無線電波的傳播時間進行定位,不過其發射台都位於陸地上。
* VOR系統通常用於飛行定位。它使用兩台發射機,一台指向性發射機始終發射並象燈塔的射燈一樣按照固定的速率旋轉。當指向型發射機朝向北方時,另一全向發射機會發射脈沖。飛機可以接收兩個VOR台的信號,從而通過推算兩個波束的交點確定其位置。
* 無線電定向是無線電導航的最早形式。無線電定向使用可移動的環形天線來尋找電台的方向。

雷達

* 雷達通過測量反射無線電波的延遲來推算目標的距離。並通過反射波的極化和頻率感應目標的表面類型。
* 導航雷達使用超短波掃描目標區域。一般掃描頻率為每分鍾兩到四次,通過反射波確定地形。這種技術通常應用在商船和長距離商用飛機上。
* 多用途雷達通常使用導航雷達的頻段。不過,其所發射的脈沖經過調制和極化以便確定反射體的表面類型。優亮的多用途雷達可以辨別暴雨、陸地、車輛等等。
* 搜索雷達運用短波脈沖掃描目標區域,通常每分鍾2-4次。有些搜索雷達應用多普勒效應可以將移動物體同背景中區分開來
* 尋的雷達採用於搜索雷達類似的原理,不過對較小的區域進行快速反復掃描,通常可達每秒鍾幾次。
* 氣象雷達與搜索雷達類似,但使用圓極化波以及水滴易於反射的波長。風廓線雷達利用多普勒效應測量風速,多普勒雷達利用多普勒效應檢測災害性天氣。

加熱

* 微波爐利用高功率的微波對食物加熱。(註:一種通常的誤解認為微波爐使用的頻率為水分子的共振頻率。而實際上使用的頻率大概是水分子共振頻率的十分之一。)

動力

* 無線電波可以產生微弱的靜電力和磁力。在微重力條件下,這可以被用來固定物體的位置。
* 宇航動力: 有方案提出可以使用高強度微波輻射產生的壓力作為星際探測器的動力。

天文學

* 是通過射電天文望遠鏡接收到的宇宙天體發射的無線電波信號可以研究天體的物理、化學性質。這門學科叫射電天文學。

附錄:
無線電頻率

無線電波含有迅速振動的磁場。振動的速度就是波的頻率,以赫茲(Hz)為單位。1赫茲等於每秒振動一下。一千赫(kHz)等於1000赫茲。不同頻率的波段用來發射各種不同的信息。

無線電按波長和頻率分
長波:波長>1000, 頻率M3000KHz-30 KHz
中波: 波長100M-1000M, 頻率300 KHz- 3000 KHz
短波: 波長100M-10M, 頻率3MHz~30MHz
超短波:波長1M-10M, 頻率30MHz -300MHz, 亦稱甚高頻(VHF)波、米波
微波: 波長1M-1MM, 頻率300MHz-300KMHz,

我們收聽收看廣播電視使用的無線電波,是電磁波的一部分頻段。它們也都符合電磁波的特性。其最常用參數有傳播速度(c),波長(λ),周期(T),頻率(f)等
電磁波傳播速度(c)= 頻率(f) ×波長 (λ)
周期(T)=1/ 頻率(f)
c =3×10的8次方 m/sec
其中,頻率就是每秒鍾發生的波的個數(即振動次數),波長是每一個波的傳播距離,周期是一個波所佔用的時間。

E. 哈爾濱工業大學業余無線電俱樂部的1.4 社團活動

作為一個具有18年歷史的科技類社團,業余無線電俱樂部以提高成員素質、豐富校園學生科技活動為目的進行各種培訓活動,分為電台聯絡、電子培訓與製作、小衛星培訓三大版塊,各具特色。在俱樂部成立至今十八年中,通過通訊實驗,特設電台,遠征等一系列活動,在校園內外廣泛宣傳了業余無線電知識,培養了一批學有特色的愛好者,聯通了世界六大洲一百多個國家數千部電台,大大的提高了哈工大在全球的知名度。
同時在日常的科技活動中積極展開無線數據通訊,慢掃描電視(SlowScanTelevision),衛星通訊等先進的無線電通訊方式實驗,並在全國高校中處於領先地位。
電台聯絡
每學期初,俱樂部針對新成員會進行3-4次集體培訓,內容為:走進業余無線電及通聯基礎、數據通信簡介、莫爾斯電碼、無線電測向技術等,同時將俱樂部成員分為12組,每周一至周六分組進行電台通聯基礎技術的學習和操作,旨在讓所有成員了解並熟練使用電台,能夠進行完整、良好的通聯。每學期,俱樂部還會舉行天線製作活動,讓俱樂部成員對通信使用天線有基礎的了解。

對學有餘力並對電台聯絡有強烈興趣的成員,俱樂部設立了通信聯絡組,並定期開展高級培訓,培訓內容部分結合大學課程,深入研究無線電的原理、特性、傳播及現代業余通信界常用的編碼模式和實際應用,探討流行的業余通信方案,從原理出發嘗試解決各類實際問題,建立並完善俱樂部的電台網路和應急機制。通過訓練讓組員不僅熟練掌握各類通信模式、野外應急電台通信的操作,更培訓各類進階電台通信技巧,並最終選拔出一批業余通信能力突出的組員代表俱樂部參加國際通聯大賽。
電子培訓與製作
俱樂部與電氣學院進行合作,使用二校區主樓實驗室對會員進行電子方面的培訓,主要內容有:電子技術綜述、基本電子元器件介紹、電路製作、51單片機基礎等。俱樂部成員分為4組,於周一至周四分組到實驗室上課並完成實驗內容,授課成員為俱樂部技術部高年級學長,旨在培養俱樂部成員對電子製作的興趣,使其對電子技術有基本的了解,並會熟練使用各種電子製作設備和工具,為今後的課內學習打下一定基礎。
對對電子技術有強烈興趣、技術過關的成員,俱樂部開設了高級電子培訓課程,培訓內容結合模擬電子技術和數字電子技術課程基礎,並對電路設計、繪制的流程及使用的軟體進行介紹,同時在熟練使用51單片機的基礎上對高級單片機開發板進行簡單介紹,在本學期還開設了手台設計課程。高級電子培訓課程致力於開拓成員的視野,使其對電子技術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更重要的是教會成員如何應用電子技術來進行科技實驗和設計,為今後的科技創新和項目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小衛星培訓
2011年,俱樂部在哈工大衛星所和航天學院曹院長的支持下,申報了國際QB50計劃,由技術團隊提交的「紫丁香一號」小衛星(LilacSat-1)方案順利通過評審,於2012年進入正式研製階段,成為該項目中亞洲唯一一個由本科生主導衛星研發的團隊。「紫丁香一號」重約兩公斤,攜帶中性粒子質譜儀、業余無線電轉發器與CMOS相機,實現低熱層大氣探測、無線電中繼通信及空間攝影功能,在軌壽命約三個月,預計於2015年發射升空。目前該項目進展順利,在2013年9月28日在北京中國航天長城工業總公司舉行的QB50工程亞洲區國際協調會上,團隊展示了自行研製的CubeSat樣機,由於其自主創新性強和任務進展快,受到了與會代表的高度關注。
同時,我們以此為基礎,從新會員中選取技術較好的會員成立衛星興趣團隊,分成星務管理分系統、電源分系統、姿態控制分系統、測控通信分系統、星載計算機控制分系統等五個小組,由老會員帶領進行技術培訓,使衛星項目持續補充新鮮血液,也通過該項目提升會員技術能力,深化社團技術儲備。 無線電測向(獵狐)
無線電獵狐運動即無線電測向活動,通過無線電測向機尋找發射機或運動的手台位置。每年兩次的無線電獵狐活動讓同學們親身感受無線電的魅力,增強對無線電的認識,以激發求知慾,了解獵狐運動及無線電測向知識。
真人CS
業余無線電俱樂部每年都會舉行一到兩次的真人CS活動。它是定位模擬戰場體驗,是對真實戰場環境下作戰的高度模擬。通過對抗游戲讓同學們感受快樂,讓同學們能體驗真實戰場環境下才能激發出來的勇氣、信念、謀略、戰友情。 俱樂部在保持多樣的技術性培訓的同時,也有著豐富多彩的各種特色活動。這些活動極好的宣傳了業余無線電知識,擴大了無線電俱樂部在校內的影響力,也擴大了哈工大在世界無線電愛好者中的影響力,其中一些傳統活動通過多年的積累改進已成為無線電俱樂部在學校的品牌活動。
野外架台及應急通信演練
業余無線電俱樂部每學期會定期舉行野外架台及應急通信演練活動。通過在戶外架設電台培養俱樂部成員的電台架設和操作能力,進行應急情況下的通信保障和災情轉發演練。
本活動在增加社團凝聚力,增進成員感情外在俱樂部電台能力保持和應急通信能力強化方面收到了良好效果。2010年,俱樂部電台參加全球應急通信演練,作為中國區主控台按照預定計劃圓滿進行了應急演練。2013年4月20日8:02,在四川省雅安市發生里氏7.0級地震後,俱樂部電台第一時間開台在三個應急通信頻率上值機,參與中國無線電協會CRAC協調的通信保障任務。
業余無線電遠征野外通信試驗
早在1996年7月31日至8月9日,俱樂部就與北京郵電大學業余電台BY1BY聯合進行了長白山野外通信試驗活動,使用特設呼號BT2CB。這是首次在長白山主峰(海拔2600多米)發出了業余無線電波。
此後,無線電遠征便成為了俱樂部的固定活動。在遠征中,俱樂部到過中國最北點漠河,成為了在中國政府收回黑瞎子島後在領土最東端發出信號的第一個業余無線電台,也在狂風暴雨中組織全國各地90後無線電愛好者一起在大連廣鹿島上參加IOTA國際海島通聯比賽。
業余無線電知識宣傳
業余無線電俱樂部每年會在5月5日前後舉辦「五五中國業余無線電節」無線

電宣傳系列活動,在設備展示、QSL卡片展、電台操作體驗、無線電知識講座、無線電電影放映等各種活動中為全校同學們展示業余無線電的魅力。
在2012年聯合國把2月13日定為世界無線電日後,業余無線電俱樂部和工信部無線電管理局合作,連續兩年進行無線電知識普及和宣傳,收到了良好效果。

F. 怎樣看無線電電路圖視頻講座

要看懂電子電器產品的電路圖,需要具備相當程度的專業和專業基礎知識
要學習電工技術、電子元器件原理、電子技術
無線電技術基礎以及相關產品的專業知識等課程
一般具有高中或中專文化知識水平的人掌握上述課程並不難
但需要踏實地學,還要多見習,多請教。最好參加學習班,以便系統地學習
如果你學習的目的是從事電器電子產品的維修

還需要學習相關產品的性能指標檢測和檢測儀器的使用
把故障孤立出來後還要掌握拆卸壞元器件和裝配好元器件的技術
一般分立器件工藝的產品容易維修
表面貼裝的電路板需要配備有專用設備的部門才能維修

如果你為了設計產品而學習,需要的知識水平將更加豐厚
科班出身的專業學員一般都需要經過相當時間的見習才能勝任
不僅要看懂電路圖,還要懂得產品的設計思想
總體方案以及電路設計之外的可靠性設計、安全性設計、熱設計
工藝設計和電磁兼容設計等專業技術。當然,在生產廠從事生產管理的人員
看懂電路圖是為了保證生產流程的順利實施,保證產品指標合格
按照分工管好自己的業務即可。

G. 誰能講解一下電子管基礎知識

基本電子管一般有三個極,一個陰極(K)用來發射電子,一個陽極(A)用來吸收陰極所發射的電子,一個柵極(G)用來控制流到陽極的電子流量.陰極發射電子的基本條件是:陰極本身必須具有相當的熱量,陰極又分兩種,一種是直熱式,它是由電流直接通過陰極使陰極發熱而發射電子;另一種稱旁熱式陰極,其結構一般是一個空心金屬管,管內裝有繞成螺線形的燈絲,加上燈絲電壓使燈絲發熱從而使陰極發熱而發射電子,現在日常用的多半是這種電子管(如圖所示).由陰極發射出來的電子穿過柵極金屬絲間的空隙而達到陽極,由於柵極比陽極離陰極近得多,因而改變柵極電位對陽極電流的影響比改變陽極電壓時大得多,這就是三極體的放大作用.換句話說就是柵極電壓對陽極電流的控製作用.我們用一個參數稱跨導(S)來表示.另外還有一個參數μ來描述電子管的放大系數,它的意義是說明了柵極電壓控制陽流的能力比陽極電壓對陽流的作用大多少倍.www.ShareDIY.net
為了提高電子管的放大系數,在三極體的陽極和控制柵極之間另外加入一個柵極稱之為簾柵極,而構成四極管,由於簾柵極具有比陰極高很多的正電壓,因此也是一個能力很強的加速電極,它使得電子以更高的速度迅速到達陽極,這樣控制柵極的控製作用變得更為顯著.因此比三極體具有更大的放大系數.但是由於簾柵極對電子的加速作用,高速運動的電子打到陽極,這些高速電子的動能很大,將從陽極上打出所謂二次電子,這些二次電子有些將被簾柵吸收形成簾柵電流,使簾柵電流上升這會導致簾柵電壓的下降,從而導致陽極電流的下降,為此四極管的放大系數受到一定而限制.www.ShareDIY.net
為了解決上述矛盾,在四極管簾柵極外的兩側再加入一對與陰極相連的集射極,由於集射極的電位與陰極相同,所以對電子有排斥作用,使得電子在通過簾柵極之後在集射極的作用下按一定方向前進並形成扁形射束,這扁形電子射束的電子密度很大,從而形成了一個低壓區,從陽極上打出來的二次電子受到這個低壓區的排斥作用而被推回到陽極,從而使簾柵電流大大減少,電子管的放大能力得而加強.這種電子管我們稱為束射四極管,束射四極管不但放大系數較三極體為高,而且其陽極面積較大,允許通過較大的電流,因此現在的功放機常用到它作為功率放大

電子技術發展的里程碑——晶體管

談到晶體管,也許很多人會感到很陌生.然而,就是小小的晶體管的發明給電子學帶來了一場革命.這場革命發展之迅速、波及范圍之廣泛,完全超出了人們的想像.

現在晶體管和微型電路幾乎無所不能,無處不在.小到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助聽器、收音機、錄音機和電視機,大到實驗室儀器、工業生產及國防設備、計算機、機器人、宇宙飛盤等,都離不開晶體管.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晶體管奠定了現代電子技術的基礎.

可是,晶體管究竟是什麼樣的?它又是怎樣發明出來的?必不可少的一步——電子管的問世1883年,聞名世界的大發明家愛迪生發明了第一隻白熾照明燈.電燈的發明,給一直生活在黑暗之中的人們送去了光明和溫暖.就在這個過程中,愛迪生還發現了一個奇特的現象:一塊燒紅的鐵會散發出電子雲.後人稱之為愛迪生效應.1884年的一天,一位叫弗萊明的英國發明家,遠涉重洋,風塵僕僕地來到美國,拜會了他慕名已久的愛迪生.就在這兩位大發明家的會見中,愛迪生再次展示了愛迪生效應.遺憾的是,由於當時技術條件的限制,不論是愛迪生,還是弗萊明,都對這一效應百思不得其解,不知道利用這一效應能做些什麼.

20世紀初,有線電報問世了.這一發明給人們帶來了很多便利.有線電報發出的信號是高頻無線電波,收信台必須進行整流,才能從聽筒中聽出聲音來.當時的整流器結構復雜,功效又差,亟待改進.正在研究高頻整流器的弗萊明靈機一動,他想,如果把愛迪生效應應用在檢波器上,結果會怎樣呢?就這樣,引出了一個新的發明.

1904年弗萊明在真空中加熱的電絲(燈絲)前加了一塊板極,從而發明了第一隻電子管.他把這種裝有兩個極的電子管稱為二極體.利用新發明的電子管,可以給電流整流,使電話受話器或其它記錄裝置工作起來.如今,打開一架普通的電子管收音機,我們很容易看到燈絲燒得紅紅的電子管.它是電子設備工作的心臟,是電子工業發展的起點.

弗萊明的二極體是一項嶄新的發明.它在實驗室中工作得非常好.可是,不知為什麼,它在實際用於檢波器上卻很不成功,還不如同時發明的礦石檢波器可靠.因此,對當時無線電的發展沒有產生什麼沖擊.

此後不久,貧困潦倒的美國發明家德福雷斯特,在二極體的燈絲和板極之間巧妙地加了一個柵板,從而發明了第一隻真空三極體.這一小小的改動,竟帶來了意想不到的結果.它不僅反應更為靈敏、能夠發出音樂或聲音的振動,而且,集檢波、放大和振盪三種功能於一體.因此,許多人都將三極體的發明看作電子工業真正的誕生起點.德福雷斯特自己也非常驚喜,認為「我發現了一個看不見的空中帝國」.電子管的問世,推動了無線電電子學的蓬勃發展.到1960年前後,西方國家的無線電工業年產10億只無線電電子管.電子管除應用於電話放大器、海上和空中通訊外,也廣泛滲透到家庭娛樂領域,將新聞、教育節目、文藝和音樂播送到千家萬戶.就連飛機、雷達、火箭的發明和進一步發展,也有電子管的一臂之力.

三條腿的魔術師電子管在電子學研究中曾是得心應手的工具.電子管器件歷時40餘年一直在電子技術領域里占據統治地位.但是,不可否認,電子管十分笨重,能耗大、壽命短、雜訊大,製造工藝也十分復雜.因此,電子管問世不久,人們就在努力尋找新的電子器件.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電子管的缺點更加暴露無遺.在雷達工作頻段上使用的普通的電子管,效果極不穩定.移動式的軍用器械和設備上使用的電子管更加笨拙,易出故障.因此,電子管本身固有的弱點和迫切的戰時需要,都促使許多科研單位和廣大科學家,集中精力,迅速研製成功能取代電子管的固體元器件.

早在30年代,人們已經嘗試著製造固體電子元件.但是,當時人們多數是直接用模仿製造真空三極體的方法來製造固體三極體.因此這些嘗試毫無例外都失敗了.

年6月的一天,在美國貝爾實驗室的一個房間里,一架樣式很普通的收音機正在播放著輕柔的音樂,許多參觀者在它面前駐足不前.為什麼大家都對這台收音機情有獨鍾呢?原來這是第一架不用電子管,而代之以一種新的固體元件——晶體管的收音機.雖然人們對這架收音機顯露出濃厚的興趣.然而,他們對晶體管本身卻不以為然.美國《紐約先驅論壇報》的記者在報道中寫道:「這一器件還在實驗室階段,工程師們都認為它在電子工業中的革新是有限的.」事實上,晶體管發明以後,在不長的時間內,它的深遠影響便很快地顯示出來.它在電子學領域完成了一場真正的革命.

什麼是晶體管呢?通俗地說,晶體管是半導體做的固體電子元件.像金銀銅鐵等金屬,它們導電性能好,叫做導體.木材、玻璃、陶瓷、雲母等不易導電,叫做絕緣體.導電性能介於導體和絕緣體之間的物質,就叫半導體.晶體管就是用半導體材料製成的.這類材料最常見的便是鍺和硅兩種.

半導體是19世紀末才發現的一種材料.當時人們並沒有發現半導體的價值,也就沒有注重半導體的研究.直到二次大戰中,由於雷達技術的發展,半導體器件——微波礦石檢波器的應用日趨成熟,在軍事上發揮了重要作用,這才引起了人們對半導體的興趣.許多科學家都投入到半導體的深入研究中.經過緊張的研究工作,美國物理學家肖克利、巴丁和布拉頓三人捷足先登,合作發明了晶體管——一種三個支點的半導體固體元件.晶體管被人們稱為「三條腿的魔術師」.它的發明是電子技術史中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偉大事件,它開創了一個嶄新的時代——固體電子技術時代.他們三人也因研究半導體及發現晶體管效應而共同獲得1956年最高科學獎——諾貝爾物理獎.

肖克利小組與晶體管美國人威廉·肖克利,1910年2月13日生於倫敦,曾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學習量子物理,1936年得到該校博士學位後,進入久負盛名的貝爾實驗室工作.貝爾實驗室是電話發明人貝爾創立的.在電子、特別在通訊領域是最有名氣的研究所,號稱「研究王國」.早在1936年,當時的研究部主任,後來的貝爾實驗室總裁默文·凱利就對肖克利說過,為了適應通訊不斷增長的需要,將來一定會用電子交換取代電話系統的機械轉換.這段話給肖克利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激起他滿腔熱情,把畢生精力投入到推進電子技術進步的事業中.沃爾特·布拉頓也是美國人,1902年2月10日出生在中國南方美麗的城市廈門,當時他父親受聘在中國任教.布拉頓是實驗專家,1929年獲得明尼蘇達大學的博士學位後,進入貝爾研究所從事真空管研究工作.溫文儒雅的美國人巴丁是一個大學教授的兒子,1908年在美國威斯康星州的麥迪遜出生,相繼於1928年和1929年在威斯康星大學獲得兩個學位.後來又轉入普林斯頓大學攻讀固體物理,1936年獲得博士學位.1945年來到貝爾實驗室工作.默文·凱利是一位頗有遠見的科技管理人員.他從30年代起,就注意尋找和採用新材料及依據新原理工作的電子放大器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敏銳的科研洞察力促使他果斷地決定加強半導體的基礎研究,以開拓電子技術的新領域.於是,1945年夏天,貝爾實驗室正式決定以固體物理為主要研究方向,並為此制定了一個龐大的研究計劃.發明晶體管就是這個計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1946年1月,貝爾實驗室的固體物理研究小組正式成立了.這個小組以肖克利為首,下轄若干小組,其中之一包括布拉頓、巴丁在內的半導體小組.在這個小組中,活躍著理論物理學家、實驗專家、物理化學家、線路專家、冶金專家、工程師等多學科多方面的人才.他們通力合作,既善於汲取前人的有益經驗,又注意借鑒同時代人的研究成果,博採眾家之長.小組內部廣泛開展有益的學術探討.「有新想法,新問題,就召集全組討論,這是習慣」.在這樣良好的學術環境中,大家都充滿熱情,完全沉醉在理論物理領域的研究與探索中.

開始,布拉頓和巴丁在研究晶體管時,採用的是肖克利提出的場效應概念.場效應設想是人們提出的第一個固體放大器的具體方案.根據這一方案,他們仿照真空三極體的原理,試圖用外電場控制半導體內的電子運動.但是事與願違,實驗屢屢失敗.

人們得到的效應比預期的要小得多.人們困惑了,為什麼理論與實際總是矛盾的呢?

問題究竟出在那裡呢?經過多少個不眠之夜的苦苦思索,巴丁又提出了一種新的理論——表面態理論.這一理論認為表面現象可以引起信號放大效應.表面態概念的引入,使人們對半導體的結構和性質的認識前進了一大步.布拉頓等人乘勝追擊,認真細致地進行了一系列實驗.結果,他們意外地發現,當把樣品和參考電極放在電解液里時,半導體表面內部的電荷層和電勢力發生了改變,這不正是肖克利曾經預言過的場效應嗎?這個發現使大家十分振奮.在極度興奮中,他們加快了研究步伐,利用場效應又反復進行了實驗.誰知,繼續實驗中突然發生了與以前截然不同的效應.這接踵而至的新情況大大出乎實驗者的預料.

人們的思路被打斷了,製作實用器件的原計劃不能不改變了,漸趨明朗的形勢又變得撲朔迷離了.然而肖克利小組並沒有知難而退.他們緊緊循著茫茫迷霧中的一絲光亮,改變思路,繼續探索.經過多次地分析、計算、實驗,1947年12月23日,人們終於得到了盼望已久的「寶貝」.這一天,巴丁和布拉頓把兩根觸絲放在鍺半導體晶片的表面上,當兩根觸絲十分靠近時,放大作用發生了.世界第一隻固體放大器——晶體管也隨之誕生了.在這值得慶祝的時刻,布拉頓按捺住內心的激動,仍然一絲不苟地在實驗筆記中寫道:「電壓增益100,功率增益40,電流損失1/2.5……親眼目睹並親耳聽聞音頻的人有吉布尼、摩爾、巴丁、皮爾遜、肖克利、弗萊徹和包文.」在布拉頓的筆記上,皮爾遜、摩爾和肖克利等人分別簽上了日期和他們的名字表示認同.

巴丁和布拉頓實驗成功的這種晶體管,是金屬觸絲和半導體的某一點接觸,故稱點接觸晶體管.這種晶體管對電流、電壓都有放大作用.

晶體管發明之後基於嚴謹的科學態度,貝爾實驗室並沒有立即發表肖克利小組的研究成果.他們認為,還需要時間弄清晶體管的效應,以便編寫論文和申請專利.此後一段時間里,肖克利等人在極度緊張的狀態中忙碌地工作著.他們心中隱藏著一絲憂慮.如果別人也發明了晶體管並率先公布了,他們的心血就付之東流了.他們的擔心絕非多慮,當時許多科學家都在潛心於這一課題的研究.1948年初,在美國物理學會的一次會議上,柏杜大學的布雷和本澤報告了他們在鍺的點接觸方面所進行的實驗及其發現.當時貝爾實驗室發明晶體管的秘密尚未公開,它的發明人之一——布拉頓此刻就端坐在聽眾席上.布拉頓清楚地意識到布雷等人的實驗距離晶體管的發明就差一小步了.因此,會後布雷與布拉頓聊天時談到他們的實驗時,布拉頓立刻緊張起來.他不敢多開口,只讓對方講話,生怕泄密給對方,支吾幾句就匆匆忙忙地走開了.後來,布雷曾惋惜地說過:「如果把我的電極靠近本澤的電極,我們就會得到晶體管的作用,這是十分明白的.」由此可見,當時科學界的競爭是多麼的激烈!實力雄厚的貝爾實驗室在這場智慧與技能的角逐中,也不過略勝一籌.

晶體管發明半年以後,在1948年6月30日,貝爾實驗室首次在紐約向公眾展示了晶體管.這個偉大的發明使許多專家不勝驚訝.然而,對於它的實用價值,人們大都表示懷疑.當年7月1日的《紐約時報》只以8個句子、201個文字的短訊形式報道了本該震驚世界的這條新聞.在公眾的心目中,晶體管不過是實驗室的珍品而已.估計只能做助聽器之類的小東西,不可能派上什麼大用場.

的確,當時的點接觸晶體管同礦石檢波器一樣,利用觸須接點,很不穩定,雜訊大,頻率低,放大功率小,性能還趕不上電子管,製作又很困難.難怪人們對它無動於衷.然而,物理學家肖克利等人卻堅信晶體管大有前途,它的巨大潛力還沒有被人們所認識.於是,在點接觸式晶體管發明以後,他們仍然不遺餘力,繼續研究.又經過一個多月的反復思索,肖克利瘦了,眼中也布滿了血絲.一個念頭卻在心中越來越明晰了,那就是以往的研究之所以失敗,根本原因在於人們不顧一切地盲目模模擬空三極體.這實際上走入了研究的誤區.晶體管同電子管產生於完全不同的物理現象,這就暗示晶體管效應有其獨特之處.明白了這一點,肖克利當即決定暫時放棄原來追求的場效應晶體管,集中精力實現另一個設想——晶體管的放大作用.正確的思想終於開出了最美的花朵.1948年11月,肖克利構思出一種新型晶體管,其結構像「三明治」夾心麵包那樣,把N型半導體夾在兩層P型半導體之間.這是一個多麼富有想像力的設計啊!可惜的是,由於當時技術條件的限制,研究和實驗都十分困難.直到1950年,人們才成功地製造出第一個PN結型晶體管.

電子技術發展史上一座里程碑晶體管的出現,是電子技術之樹上綻開的一朵絢麗多彩的奇葩.同電子管相比,晶體管具有諸多優越性:①晶體管的構件是沒有消耗的.無論多麼優良的電子管,都將因陰極原子的變化和慢性漏氣而逐漸劣化.由於技術上的原因,晶體管製作之初也存在同樣的問題.隨著材料製作上的進步以及多方面的改善,晶體管的壽命一般比電子管長100到1000倍,稱得起永久性器件的美名.②晶體管消耗電子極少,僅為電子管的十分之一或幾十分之一.它不像電子管那樣需要加熱燈絲以產生自由電子.一台晶體管收音機只要幾節干電池就可以半年一年地聽下去,這對電子管收音機來說,是難以做到的.③晶體管不需預熱,一開機就工作.例如,晶體管收音機一開就響,晶體管電視機一開就很快出現畫面.電子管設備就做不到這一點.開機後,非得等一會兒才聽得到聲音,看得到畫面.顯然,在軍事、測量、記錄等方面,晶體管是非常有優勢的.④晶體管結實可靠,比電子管可靠100倍,耐沖擊、耐振動,這都是電子管所無法比擬的.另外,晶體管的體積只有電子管的十分之一到百分之一,放熱很少,可用於設計小型、復雜、可靠的電路.晶體管的製造工藝雖然精密,但工序簡便,有利於提高元器件的安裝密度.正因為晶體管的性能如此優越,晶體管誕生之後,便被廣泛地應用於工農業生產、國防建設以及人們日常生活中.1953年,首批電池式的晶體管收音機一投放市場,就受到人們的熱烈歡迎,人們爭相購買這種收音機.接著,各廠家之間又展開了製造短波晶體管的競賽.此後不久,不需要交流電源的袖珍「晶體管收音機」開始在世界各地出售,又引起了一個新的消費熱潮.

由於硅晶體管適合高溫工作,可以抵抗大氣影響,在電子工業領域是最受歡迎的產品之一.從1967年以來,電子測量裝置或者電視攝像機如果不是「晶體管化」的,那麼就別想賣出去一件.輕便收發機,甚至車載的大型發射機也都晶體管化了.

另外,晶體管還特別適合用作開關.它也是第二代計算機的基本元件.人們還常常用硅晶體管製造紅外探測器.就連可將太陽能轉變為電能的電池——太陽能電池也都能用晶體管製造.這種電池是遨遊於太空的人造衛星的必不可少的電源.晶體管這種小型簡便的半導體元件還為縫紉機、電鑽和熒光燈開拓了電子控制的途徑.從1950年至1960年的十年間,世界主要工業國家投入了巨額資金,用於研究、開發與生產晶體管和半導體器件.例如,純凈的鍺或硅半導體,導電性能很差,但加入少量其它元素(稱為雜質)後,導電性能會提高許多.但是要想把定量雜質正確地熔入鍺或硅中,必須在一定的溫度下,通過加熱等方法才能實現.而一旦溫度高於攝氏75度,晶體管就開始失效.為了攻克這一技術難關,美國政府在工業界投資數百萬美元,以開展這項新技術的研製工作.在這樣雄厚的財政資助下,沒過多久,人們便掌握了這種高熔點材料的提純、熔煉和擴散的技術.特別是晶體管在軍事計劃和宇宙航行中的威力日益顯露出來以後,為爭奪電子領域的優勢地位,世界各國展開了激烈的競爭.為實現電子設備的小型化,人們不惜成本,紛紛給電子工業以巨大的財政資助.

自從1904年弗萊明發明真空二極體,1906年德福雷斯特發明真空三極體以來,電子學作為一門新興學科迅速發展起來.但是電子學真正突飛猛進的進步,還應該是從晶體管發明以後開始的.尤其是PN結型晶體管的出現,開辟了電子器件的新紀元,引起了一場電子技術的革命.在短短十餘年的時間里,新興的晶體管工業以不可戰勝的雄心和年輕人那樣無所顧忌的氣勢,迅速取代了電子管工業通過多年奮斗才取得的地位,一躍成為電子技術領域的排頭兵.現代電子技術的基礎誠然,電子管的發明使電子設備發生了革命性變化.但是電子管體大易碎,費電又不可靠.因此,晶體管的問世被譽為本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之一,它解決了電子管存在的大部分問題.可是單個晶體管的出現,仍然不能滿足電子技術飛速發展的需要.隨著電子技術應用的不斷推廣和電子產品發展的日趨復雜,電子設備中應用的電子器件越來越多.比如二次世界大戰末出現的B29轟炸機上裝有1千個電子管和1萬多個無線電元件.電子計算機就更不用說了.1960年上市的通用型號計算機有10萬個二極體和2.5萬個晶體管.一個晶體管只能取代一個電子管,極為復雜的電子設備中就可能要用上百萬個晶體管.一個晶體管有3條腿,復雜一些的設備就可能有數百萬個焊接點,稍一不慎,就極有可能出現故障.為確保設備的可靠性,縮小其重量和體積,人們迫切需要在電子技術領域來一次新的突破.1957年蘇聯成功地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這一震驚世界的消息引起了美國朝野的極大震動,它嚴重挫傷了美國人的自尊心和優越感,發達的空間技術是建立在先進的電子技術基礎上的.為奪得空間科技的領先地位,美國政府於1958年成立了國家航空和宇航局,負責軍事和宇航研究,為實現電子設備的小型化和輕量化,投入了天文數字的經費.就是在這種激烈的軍備競賽的刺激下,在已有的晶體管技術的基礎上,一種新興技術誕生了,那就是今天大放異彩的集成電路.有了集成電路,計算機、電視機等與人類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的設備不僅體積小了,功能也越來越齊全了,給現代人的工作、學習和娛樂帶來了極大便利.那麼,什麼是集成電路呢?集成電路是在一塊幾平方毫米的極其微小的半導體晶片上,將成千上萬的晶體管、電阻、電容、包括連接線做在一起.真正是立錐之地布千軍.它是材料、元件、晶體管三位一體的有機結合.

集成電路的問世是離不開晶體管技術的,沒有晶體管就不會有集成電路.本質上,集成電路是最先進的晶體管——外延平面晶體製造工藝的延續.集成電路設想的提出,同晶體管密切相關.1952年,英國皇家雷達研究所的一位著名科學家達默,在一次會議上曾指出:「隨著晶體管的出現和對半導體的全面研究,現在似乎可以想像,未來電子設備是一種沒有連接線的固體組件.」雖然達默的設想並未付諸實施,但是他為人們的深入研究指明了方向.

後來,一個叫基爾比的美國人步達默的後塵,走上了研究固體組件這條崎嶇的小路.基爾比畢業於伊利諾斯大學電機工程系.1952年一個偶然機會,基爾比參加了貝爾實驗室的晶體管講座.富於創造性的基爾比一下子就被晶體管這個小東西迷住了.

當時,他在一家公司負責一項助聽器研究計劃.心系晶體管的基爾比不由自主地想把晶體管用在助聽器上,他果然獲得了成功.他研究出一種簡便的方法,將晶體管直接安裝在塑料片上,並用陶瓷密封.初步的成功使他對晶體管的興趣與日俱增.為尋求更大的發展,基爾比於1958年5月進入得克薩斯儀器公司.當時,公司正參與美國通信部隊的一項微型組件計劃.基爾比非常希望能在這一計劃中一顯身手.強烈的自尊促使他決心憑自己的智慧和努力進入這一計劃.於是,他常常一個人埋頭在工廠,思考採用半導體製造整個電路的途徑.記不清多少次苦苦思索,多少回實驗,多少次挫折,經過長時間的孤軍奮戰,到1959年,一塊集成電路板終於在基爾比的手中誕生了.

同年3月,這一產品被拿到無線電工程師協會上展出.得克薩斯公司當時的副總裁謝潑德自豪地宣布,這是「硅晶體管後得克薩斯儀器公司最重要的開發成果」.在晶體管技術基礎上迅速發展起來的集成電路,帶來了微電子技術的突飛猛進.

微電子技術的不斷進步,極大降低了晶體管的成本,在1960年,生產1隻晶體管要花10美元,而今天,1隻嵌入集成電路里的晶體管的成本還不到1美分.這使晶體管的應用更為廣泛了.

不僅如此,微電子技術通過微型化、自動化、計算機化和機器人化,將從根本上改變人類的生活.它正在沖擊著人類生活的許多方面:勞動生產、家庭、政治、科學、戰爭與和平.
回答者:jewiceljasy - 經理 五級

H. 中國法律系著名的大學有哪些大學(最好有排名!)

我們做過一期《中國百家高校法學院介紹匯編》資料包,收錄中國各大法學院信息以及官網地址,以及法學院校的歷史沿革,讓有志於學習法律的學子可以遊走各大美麗的法學院,選擇更加合適自己的法學院!

這里展示的是網友初步推選的20家較為知名的法學院,供你參考(以下排名不分先後)。


中國政法大學
北京 | 1952

I. 小學業余無線電知識(高手解答)

簡單的說:
1、無線電信號有模擬信號和數字信號之分;檢測車內的設備決定了檢測的頻率范圍,只要有無線信號發射,均能被在一定范圍內監測。

2、數字信號是用一系列斷續變化的脈沖來表示數據的方式,這個脈沖信號可以是光信號,或者電壓信號,比如低電壓表示0,高電壓表示1,用0和1組合成數據,抗干擾能力極強。 數字信號和模擬信號是指無線電載波數據的方式,模擬信號可以傳輸音視頻,比如以前的電視信號,數字信號也可以,而且做的更好(音質畫質均達有提高),並非1234就是數字信號,僅僅是對一個要發送的數據採取了不同的方式。
3、數字信號的傳播速度和無線電波或者光波是一樣的,因為它本身是個數據,藉助於電波光波這個載體傳送出去,大氣環境理論上是30萬公里/秒。
4、無線電監測車檢測到信號不需要時間,只要處於監測狀態,你的功率又足夠,一發射它就收到了。 但是定位是個很復雜的過程,理論性比較強,加上地表建築物的影響,一般耗費時間很長。簡單的說就是信號方向直線的交叉點就是信號發射點。 通常會有好幾個監測車輛或設備位於不同地方同時工作,如果他們很專業且有聯合監測的話,定位速度非常快。
5、不能。
6、如果只有一個監測點,你只發射幾秒鍾的話,不必著急撤離,可以先喝一頓小酒再走也來得及。
7、無論數字信號還是模擬信號,不存在頻率上的死角,也就是說任何頻率都會被輕易發現。你要選擇的頻率要根據使用地的電磁環境、設備的成本、體積等因素決定。
8、無線電監測車不能發射干擾信號,那是違法的,他們絕對不會這么做的。如果沒有使用無線信號屏蔽器或干擾器的話,一般是不會被打擾的。如果使用了的話,沒有辦法不被打擾。
9、你問的幾個問題其實是一個意思,它是一直搜索,也是被動接受信號,也就是掃描頻率,但是它的掃描速度非常快,所有的無線信號都能被發現,不要指望能騙過它,除非值機員偷懶。

目前無最新作弊設備,網路上多是騙人的,誇張的成分比較大。
兄弟,看你完全是個無線電的門外漢,千萬別想著自己動手弄出一套裝備上考場,會把你害了的。
寫了半天才發現這是個關於作弊的帖子,公開說有些不合適,本不應告訴你的,當是給你上無線電課了。再有問題記得私下裡找我!!

J. 無線電基礎知識入門有哪些

1、【音頻】又稱聲頻,是人耳所能聽見的頻率。通常指15~20000赫(Hz)間的頻率。

2、【話頻】是指音頻范圍內的語言頻率。在一般電話通路中,通常指300~3400赫(Hz)間的頻率。

3、【射頻】無線電發射機通過天線能有效地發射至空間的電磁波的頻率,統稱為射頻。若頻率太低,發射的有效性很低,故習慣上所稱的射頻系指100千赫(KHz)以上的頻率。



4、【視頻】電視信號所包含的頻率范圍自幾十赫至幾兆赫,視頻是這一頻率的統稱。

5、【載波】起運載信息作用的正弦波或周期性脈沖,叫做載波(或載頻),隨著信號波的變化,使載波的幅度、頻率或相位作相應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