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有效的做好小學數學復習》講座反思
關於復習,這里給你一些思路:
1、課後復習法:所謂課後復習法就是我們剛聽完老師的講課之後,利用下課的10分鍾來消化和吸收剛剛講過的知識,因為老師剛講完,所以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都達到了巔峰的狀態,此時我們只要稍加的復習鞏固,就能牢牢的記住所學知識。
2、睡前復習法:心理學家研究表明人在一天中早晨醒來和晚上臨睡前記東西的效果最好。早晨可能大家沒有時間,但是晚上一定有,既然我們錯過了早晨當然不能錯過晚上,在臨睡覺前我們需要把今天所學的所有知識系統的過濾一遍,雖然是一天的知識,但是也花費不了很多時間,而且記憶的效果很好。
② 小學一年級數學微講座講什麼
小學一年級數學微講座講一年級數學知識點。
一年級數學知識點:方法一:「做減想加」或「想加做減」因為8+7=15,所以15-8=7,15-7=8。「做減想加」或「想加做減」這個計算方法看似簡單,但要求學生思維力,首先要求學生要熟練掌握20以內的加法才能快速的應用「做減想加」或「想加做減」。
方法二:「破十法」12-5=10-5+2=7,「破十法」這個計算方法如果讓學生自己思考計算方法,它是一個不受歡迎的方法。這方法要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習學生才能掌握,首先告訴學生3不夠5減時先不減,要找十位借1變成一個10-5得數5再和剩下的2合在一起成了7。方法三:「平十法」14-5=14-4-1=9,「平十法」也叫「連續減法」它的特點就在於先把減數拆成補減數的個位和別一個數如:把5拆成4和1,再把14-3=10,最後把10-1=9,這方法的難點在於把減數拆成另外兩個數,一定要拆對。
③ 小學數學講座如何開展在實踐中「做數學」
今天根據趙老師的安排,我和大家交流的題目是《小學數學教師如何進行課題研究?》。說實話,課題研究是一個厚重的話題,又是一個稍顯枯燥的話題,讓我坐在這里給大家談如何進行課題研究,實在有些誠惶誠恐。我只能說說自己的一點經驗、感受。不當之處,還請批評指正。
主要分為三部分:
一、追尋教育科研的「根」。從一個小學數學教師的角度去思考課題研究的意義。
二、把握課題研究的「法」。結合趙老師主持的「合理利用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改善」的研究課題,談一談學校課題研究的一般過程和方法。
三、凸顯教育人生的「魂」。如果將我們的教育生涯比作一次旅行的話,我們希望通過教育科研改變一個教師的行走方式。
一、追尋教育科研的「根」。
談起「教育科研」,我們有必要做一個追尋:什麼是「課題」?「課題研究」的價值何在?學校教育,或具體而言之,我們作為一名普通的小學數學教師有沒有必要搞教育科研?不解決這些問題,即使有外力(比如領導的期望、考核的壓力、個人事業的需要等)推動我們投身教育科研,但我們的思想就如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我們的精神就會缺乏一種持續發展的動力,我們就會迷失自己的方向,我們從事課題研究的工作最終將會消散激情,走向死胡同。
就我而言,從一個小學數學教師的角度這樣理解課題研究:
(1)課題是什麼?從文本意義上講,英語中是task任務、工作,或problem問題、難題;《現代漢語詞典》中解釋為研究或討論的主要問題或亟待解決的重大事項。在教科研工作中,所謂「課題」,就是研究工程,是從研究方向所指示的問題中確立的研究項目。
拋開這些字面意義上的束縛,我們不妨從日常話語考察和解讀,首先,所謂「課題」,就是研究中探究的問題。而且,課題工作的展開過程,實質上就是不斷進行問題聚焦的過程。譬如,趙老師主持的一個揚州市重點課題「數學實踐活動與小學生數學素養的培養」,在研究中發現,內容全面龐雜,無法深入的開展研究,經過課題組的深思熟慮和專家的指點,決定集中全部精力致力於其中一點:「數學實踐活動與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而當時是2002年,這部分研究內容又恰好與課程改革中提出的落實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相吻合,於是,課題組又及時的提出了在數學實踐活動中促進情感態度價值觀發展的研究,經過課題組的努力,形成了一些培養策略,由此形成的科研論文,獲得了江蘇省教海探航一等獎,並且是寶應縣歷史上的第一個「教海探航」一等獎。從培養小學生數學素養到培養非智力因素再到培養情感態度價值觀,這就是一個問題不斷聚焦的過程。聚焦是一個物理名詞,問題聚焦就是不斷的將研究重點集中到最有新意、最實際、最有開創性的問題。這樣的問題研究才最有價值。
所謂「課題」,就是研究和討論的話題。再者,所謂「課題」,就是研究性思維的中心概念。我更欣賞的一種解讀是:課題就是一個以問題為指向,積聚眾人智慧,產生思維火花的研究平台。
(2)搞課題的意義何在?一段時期,有很多人包括我們自己都會覺得,中小學有沒有必要搞教科研?隱隱的一絲對小學教師的歧視或者說是我們自己的自卑情結。
我的思考是:有必要。理由有兩點:
有條件。作為一名一線教師,每天都要投身教育教學實踐中去,因此,我們擁有最鮮活、最寶貴的教育教學資源。有需要。教師專業化的成長需要課題研究。雖然,我們擁有最鮮活、最寶貴的資源,但璞玉雖好,尚須雕琢。玉不琢,不成器。積跬(kÜi)步,至千里。對於一個從不思考、不研究的老師來說,教幾十年書只不過將他第一年的做法重復了幾十遍,有句話說的很好:「重復的地方沒有風景」。充其量他只能做一個地道的「教書匠」。
新時代呼喚我們做一個研究型的教師,同時,從功利的角度講,快速的成為為骨幹教師,參與並最終能獨立承擔課題是必不可少的條件。
二、把握課題研究的「法」。
雖然學校教育科研不同於科研院所的課題研究。但它也必須按照一定的方法、步驟去做。從形式上說:包括課題申報、課題開題、中期檢測、課題結題。
重點的做好以下幾步:
(一)確定研究課題。
教育科研是以課題的形式來研究和探討某方面的具體問題的。於是,課題的確定就成了首要的問題。要確定一個科研課題,首先是要能提出問題。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可以說,提出一個新穎的、有創造性的、可行性的、好的問題並形成課題,課題研究就已經完成了一半。反之,有的課題看其名稱,就知價值不大。而一般來說,我們做課題的周期相對較長,需要2年左右,投放的精力也較多,所以我們選擇課題一定要慎之又慎,不要盲目上馬,否則會造成「爛尾樓」工程。
那麼,怎樣恰當的確定課題呢?
首先要選擇有創新性的課題。創新體現在哪裡呢?
1.別人未曾研究過的問題。
比如深圳的黃愛華老師,從金湖走向深圳後,他敏銳的感覺到計算機技術對於數學教學的巨大影響,於是開創性的開展了「應用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數學教學」的課題研究工作,後來並立項為國家級課題,由此而設計的「圓的認識」、「長方形、正方形的認識」成為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先河和經典之筆,更由此在全國教育界引發一場現代教育技術的革命。這在當時,就是一項創新的課題,而今天,我們再談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甚至網路技術對於教學的影響,就已經拾人牙慧,我們以其為課題,就必須考慮自己的研究能力能否超越他人,或者,就要重新選擇切入口開展研究,否則,就最好另闢奚徑。
2.雖然別人已經研究過,但結論不完全或者欠妥當的問題,從新的角度進行再研究。
比如:發現學習在教學中應用的理論和實踐研究。我們現在經常提及自己的教學中運用了布魯納的發現法,其實准確的說是「引導發現法」。20世紀50年代末美國著名認知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在人類全部生活中,人的最大特點是會發現問題。他把學生視為「發現者」,甚至像科學家那樣去發現,教師不給任何啟發和幫助。這種理念剛引入時,曾在中國「水土不服」,大家表示質疑:教學中學生的學習到底要不要教師的引導?要多大的引導?後來,我國教育工作者經過研究,將「發現法」引申為「引導發現法」,主張在必要時教師可以適當給學生一點「引導」,與布魯納的「純發現法」有些區別。這種觀點目前在我國教育界得到了廣泛的認可。這就是從新的角度進行再研究。
3. 平常教學實踐中發現的問題。
對於一般的人來說,天天完成的教學工作和所看到的現象好象沒有任何特別的感覺,甚至也不願意多考慮它一下。但是敏銳的思維則往往可以看出其中的問題,而這些問題也多是我們可以解決的、有價值的問題。
比如,推行數學課程改革後,蘇州的特級教師徐斌老師就在實踐中遇到了這樣的問題:計算教學中究竟是情境創設重要,還是復習舊知重要?在我們的思維里可能從來沒有考慮這個看似不是問題的問題。復習舊知是傳統教學,創設情境是新理念教學,當然服從創設情境啦。但所謂傳統教法的復習舊知並不是一無是處。它對計算方法的遷移類推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而所謂新理念的創設情境也並非完美,教學中往往過多的注重情境,反而淡化了算理。如何處理好繼承傳統與改革創新的關系,實現計算教學的效益最大化?再如,要演算法多樣化還是演算法優化?一道進位加,說出了20多種演算法,甚至把扳手指的方法也舉了出來,這就值得我們深思:是否必要?是不是思維上的一種退化?如何優化?何時優化?這就產生了一個課題:計算教學:基本矛盾與處理策略的研究。
其次要選擇有可行性的課題。換句話說,就是對選擇的課題你有沒有條件去做,有沒有能力做。有沒有條件做。既包括硬條件,也包括軟條件。比如:你選定網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方面的課題,如果學校連網路都沒有,如何做?這是指硬條件。軟條件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即師資問題,即便你有網路,如果你沒有一批具有較高教學業務素質和計算機水平的老師,課題研究也無法深入展開。
有沒有能力做。課題涉及的范圍不宜太大、太空。如素質教育的策略,這樣的課題讓教育部去組織,小學數學教師還應「知難而退」。再如有些課題的理論層面要求高。比如我最近思考的一個課題,就遇到了這樣一個困難:我在自己的教學和聽課中發現,很多教師對蘇教版教材的內容特別是新增加的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這部分內容專業知識背景不夠,導致理解膚淺,帶來很多教學中的問題。如:教學軸對稱圖形時,學生問:人是不是軸對稱圖形?教師無言以對,似是而非,難以判斷。再如教學可能性時,布袋裡2個紅球,一個白球,已經連續摸出了紅球,同學們一致認為下一次一定是白球時,偏偏第7次摸出的還是紅球。什麼道理?再如圖上面向觀察者的小布熊的左、右各有幾個三角形,問小熊的左邊是幾個三角形?究竟以觀察的人為標准,還是以小熊為標準定左右呢?於是,我想申報一個蘇教版教材中小學數學基礎理論的實踐解讀。但做這一項工作需要深厚的數學專業學術背景,我想我至少得具備大學數學系本科畢業,才能真正通徹的縱觀整套教材,理清理論的來龍去脈,提出合理的教學建議。所以,我還是暫時把它擱置了。
(二)課題實驗方案的撰寫。
當我們選定了准備進行實驗研究的課題以後,接下來該做的工作就是實驗研究方案的撰寫。這也是進行課題申報的一項基礎工作,課題申報、評審書可以依據此進行填寫。
一般較為完整的課題實驗研究方案包括八個方面,下面分別結合趙老師主持的「合理利用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改善」的研究課題,介紹具體寫法。也使得大家對課題有一個初步的了解。
1.問題的提出。我們之所以做實驗研究,是因為發現或者遇到了某個教學上的問題才去做,因此有必要去闡明問題的背景,即產生問題的種種因素。
比如我們的課題提出的背景是:
世紀之交,世界逐漸進入知識經濟時代,對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時代呼喚:「全國1300萬教師需要改變教育方式,3億學生需要改變學習方式,6億以上的家長需要改變家庭教育做法。」由此,《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關於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六大具體目標之一指出: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本輪課程改革是建國以來第八次課程改革,前七次課程改革帶動了教師教育觀念、教學方法的變化,如果現在隨意去問一線教師:新課程倡導什麼樣的教育理念?多會知道三大新學習方式、知道師生角色的變化、知道要改變評價觀念等等。同時,在課程方面,蘇教版國標本教材依據《數學課程標准》的理念,採取有效措施,為學生的數學活動提供了基本內容、基本線索和探索機會,為實現促進學生數學學習方式的轉變提供了較好的平台。可以說,新課改為學生的學習方式改善創造了良好的外部條件。但綜觀新課改後的課堂,課改並沒有發生多米骨諾紙牌效應。課程實施者對於新課改理念的理解表面化,比如簡單地認為學生的座位由「排排坐」變成「方陣坐」就是合作學習與分組討論;把過去的「你坐下」改為「你真棒」就是尊重學生人格、提高學生自信心;庸俗化,新理念只用於公開課表演,平時教學回歸傳統,「舊瓶裝新酒」,學生的學習方式並沒有本質的改變。
我們發現,推進課程改革,最終真正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關鍵還是教師。而教師的關鍵在於對新學習方式的本質把握和教材文本的深刻理解和超越。蘇教版國標本教科書中蘊含了很多新的教育理念,但這些鮮活的教育理念都靜態地依附於教材文字和圖畫之中,這就要求教師對材料深入的理解,創造性地發掘、運用,才能最大程度發揮新的課程內容的教育價值,實現既定的培養目標。
近幾年來,眾多國內外研究人員和教師都努力探索新學習方式,也確實出現了許多好的學習形式。但往往理論性太強且未能與教學實踐密切聯系;有些教師也在自覺的在實踐中探索,雖屬操作層面,但不夠深入、全面、系統。
基於對以上問題的認識,我們提出「合理利用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改善」 這一研究課題,,旨在通過充分挖掘蘇教版教材優勢,深刻理解蘇教版教材編寫意圖,提高教師把握教材能力,以教材中基本內容、基本線索和探索機會為載體,創造性地使用這套教材,為學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活動的機會,以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
2.實驗研究的假設(或者叫課題界定)。
對「假設」中所特指的內容作「概念界定」,對選題的問題做假想性回答。
比如本課題的名稱是「合理利用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改善」,因此我們抓住其中的幾個關鍵詞「學習方式」、「合理」、「改善」,這樣對概念界定:
「學習方式」:其實,有多少理論家就有多少種學習方式的定義。但不同的定義在本質上有一個共同點:學習方式的實質是學習者喜歡的或經常使用的學習策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倡導「主動參與、樂意探究、勤於動手」,《數學課程標准》也明確提出學生學習數學的三大重要方式「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合作交流」。
「改善」指對學生學習策略、學習態度、學習意識、學習習慣等方面的改善。要全面理解。
「合理」,指客觀的把握教材體系、意圖,科學的依託蘇教版教材開展教學設計,不唯教材,也不違教材。前一個是惟命是從的唯,後一個是違背的違。
假想性回答是對課題研究究竟想干什麼的一個回答,本課題從教材、教師、學生三個方面回答: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從理論和操作兩個層面闡述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對改善小學生學習方式的影響和作用,同時將為改善學生學習方式提供成功的案例;教師能夠具備先進的觀念,善於組織、科學使用教材內容,為學生提供開放的、面向實際的、主動探究的學習時空,開創適合兒童發展的數學課堂。
3.實驗研究的基本內容。
先綜述再分述。比如本課題研究基本內容是這樣的:總的三個內容:教材,合理使用;教師,改變教育方式;學生,改善學習方式。
具體研究內容如下:
(1)現行課堂教學狀態下學生學習方式的狀況。雖然已經使用蘇教版國標本教材,但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依然不容樂觀。
(2)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的編排特點和編寫意圖及教材編排對學生學習方式的影響。包括對教材編選素材結構的分析、對學生影響和作用途徑的概括、對教材編排給教師落實學習方式轉變的啟迪影響的梳理等等,
(3)依託蘇教版教材,科學設計,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改進。包括如何對教材進行二度開發。
4.實驗研究的目標。
也是先綜述再分述。通過教材、學生、教師三個方面闡述學生學習方式轉變的目標,具體的不再描述。
5.實驗研究的周期及步驟。
所謂「周期」,是指你所做課題研究的起止時間。所謂步驟,是指你把課題研究分成幾個階段,每個階段做哪些工作。一般來說,總是把課題研究的周期分為三個階段,即准備階段、實驗階段、總結階段。在准備階段應做的工作主要有方案撰寫、學生實驗前測(或叫學生情況摸底調查)、理論學習(或叫師資培訓)等;在實驗階段應做的工作主要有行動研究、資料積累、問題調查、課例論文展示等;在總結階段應做的工作主要有課題效果檢測(又叫後測)、撰寫研究報告、接受專家鑒定等。
比如本課題研究的周期及步驟是這樣的:本課題周期兩年。
06.1~06.4是准備階段,主要任務有:(1)深入學習,發現問題,確定研究方向。(3)選定實驗學校及實驗教師,開展理論培訓。(4)制定實驗方案,完成課題論證,參加申請評審。06.5~08.3是實驗階段,主要任務有:(1)按方案進行實驗。(2)積累實驗資料,組織優秀教學設計、優秀論文評比展示。(3)典型課例展示。(4)階段研究總結,進行中期檢測。08.4~08.7是總結階段主要任務有:(1)撰寫實驗報告。(2)准備鑒定驗收相關材料和課堂展示現場,申請鑒定驗收。(3)推廣研究成果。
我們現在做的還是第一階段:准備階段。今天也可以說是實驗教師的培訓活動。
6.實驗條件分析。
主要說明主持人、參與者的研究水平和時間保證,資料、設備、科研手段的保證。比如本課題的實驗條件這樣分析:本課題得到領導重視,主持人為揚州市小學數學學科帶頭人,寶應縣教育局教研室專職教研員,有較強的教育教學科研能力。課題骨幹成員都是市、縣級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有一定的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另外還吸收縣小數骨幹教師培訓班學員作為實驗主要參與者,有時間、有能力保證課題研究的深入開展並取得較好的成效。實驗學校擁有較大規模的閱覽室、圖書室,並配備先進的電腦教室和教育區域網,為研究人員學習交流、查閱資料創造了條件。
7.實驗研究成果的形式。
課題研究做完了,將以什麼形式展示出來,也應寫入方案。一般來說,常見的成果形式有:一是教學結構(通過典型課例展示),二是實驗研究論文(以公開發表或獲獎的論文為准,可以搞成論文集、教案集等),三是學生檢測成績,四是課題實驗研究報告,五是其它課題有關的研究成果。
本課題成果包括教學設計集、案例分析集、教材修訂建議、課堂展示、實驗報告。
8.實驗研究的組織結構。包括實驗領導小組和實驗研究小組。
當然,如果大型的課題研究,還必須註明實驗研究經費的來源和如何保障的問題,這一點也應寫進實驗方案。
(三)課題實驗的操作。即如何開展課題研究。
方法有很多,主要有文獻資料法(主要用於理論學習)、教育觀察法、教育調查法(比如問卷調查)、教育實驗法、經驗總結法、個案研究法(以單一人對象進行深入研究)。目前大家公認比較適合中小學教師的研究方法是行動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這里做重點介紹。
所謂「行動研究法」,就是在行動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動。行動研究法要求教師把研究課題不斷轉化為一個個發現問題到解決問題的行動。看一個行動研究法的實例:(1)發現問題:蘇教版低年級教材每一個新課教學時,都有一幅有著豐富內容的主題情境圖,一開始確實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但時間一長,學生對情景圖已經不感新鮮和有趣了,怎麼辦呢?(2)教師反思:教師經過認真研讀教材中的主題圖,發現教材中情景圖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向我們提供可以開發的教學資源,如一年級「數一數」中所提供的校園圖;另一類是提供了一些師生在教學過程中的活動或操作方式。(3)開展行動:有了上面的認識,教師有意識的調整了自己的教學方式,情景圖不再簡單的作為掛圖使用,我們教師要創造性的使用和處理,將其活動化、現實化,賦予生命的活力。(《小學數學教師》05.3.)
案例研究法。教育案例是在真實的教育活動中發生的典型事件,是圍繞事件而展開的生動的教育故事。一堂課、一個教育活動、一個教育情景、一次師生談話、一個精彩的教學細節等等都是教育案例。教師在撰寫教育案例時除了描述事實外,還要透過事實、現象、材料進行教育理論層面的反思,力圖提升自己的教育實踐。
下面我舉一個我在一次培訓會上聽到的教育案例,可能跟數學無關,但很能說明問題:一節音樂課,年輕的音樂老師穿了一件漂亮的裙子。格外吸引孩子注意的是,裙子上粘著各種顏色的五角星。孩子們知道,誰聽講認真,誰積極動腦,誰回答准確,都能獲得一顆五角星,並可以自豪地貼在自己的腦門上。這節音樂課上,孩子們學習得格外認真。
意外出現在這節課的30分鍾時。受著課堂熱烈氣氛渲染的音樂老師在興奮中走動時,不經意從裙子上掉下了一顆五角星。這顆五角星被坐在旁邊的一位孩子拾到了。他一顆五角星還沒有,他很想擁有這顆五角星,但他最終還是把它交給了老師,用稚嫩的童音:「老師,您丟掉了一顆五角星。給您。」如果這時候,教師能誇一誇這個孩子,「你真是個誠實的好孩子,這顆五角星就獎給你!」然後把五角星貼在這個孩子的腦門上,是多麼的合適不過啊!然而,這位音樂老師以想像不到的平淡甚至可以說是冷漠的語氣回答道:「噢。」說完就貼回了自己的裙子上,連一聲謝謝都沒有。
就在這節課結束的時候,這位音樂老師的裙子上又掉下了一顆五角星。拾到這顆五角星的恰巧又是一個連一顆五角星都沒有得到的孩子,同樣,又主動地把它恭恭敬敬地交到音樂老師面前。但更沒想到的是,這位音樂老師居然說:「下課了,已經沒用了,把它扔了吧!」這個孩子一下子愣住了,他沒想到他認為最珍貴的五角星卻已經是無用的垃圾了,可以我們的教育是多麼的虛偽,純粹的表演而已,這會給孩子帶來多大的負面影響啊,也許永遠都無法補救。會後,我以《老師,你讓學生扔掉了什麼?》發表在《江蘇教育》04年7月刊上。
(四)課題實驗的結題。
課題研究完成預定的內容、達到預定的目標時,就要進行結題。結題既是課題的一個總結,也是對研究成果的一次鑒定。結題時要准備以下材料:1.結題申請報告;2.課題立項申報報告;3.課題立項批復通知;4.課題開題證書(課題研究方案);5.課題中期檢測證書(課題研究的階段性總結);6.課題研究終結性結題報告;7.附件:(1)課題成果;(2)課題的有關研究材料等。其中結題報告可以分為:教育調查報告、教育實驗報告、教育經驗總結報告。
三、凸顯教育人生的「魂」。
如果將我們的教育生涯比作一次旅行的話,我想教育科研足以改變我們的行走方式。首先給大家介紹一個故事:
而促使一個教師不斷反思並使得思考的點點滴滴能夠積淀下來的,最有效的一個途徑,就是寫作。在課題研究中寫教育隨筆,寫教學案例。
限於時間關系,如何寫作教育隨筆、寫教學案例和怎樣提高投稿的命中率,不再具體闡述,有機會再和大家交流。
這階段我們希望大家就投身到這一課題研究之中去,把自己課題研究中的點點滴滴寫下來。根據趙老師的要求,我們將在「小學數學教學網」論壇中的課題研究專欄中建立寶應「合理利用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改善」課題組專帖。要求每位學員跟帖,每兩周1篇,每篇400字以上。優秀的文章將獲獎或做成論文集。這個帖子星期天建好。大家先要注冊,如遇出錯的對話框,反復點幾次即可。手中的提綱上有登陸的步驟。
最後,我送大家兩句話:第一句愛因斯坦說的:「人的差異在於業余時間。」另一句是蘇霍姆林斯基說的:「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帶來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於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就應當引導教師走上從事研究這條幸福之路上來。」與大家共勉,與大家共同進步!謝謝大家!
④ 小學六年級數學概念專題講座應該講哪些知識
概念的構成結構
概念的作用
概念的應用
概念的引入
數學其實就是在概念,公理和邏輯基礎上創建的抽象世界,小學數學則基本是在教概念,大部分題都是直接根據概念的意義直接求解,沒有太多的邏輯推理,所以概念教學在小學數學教育中起著貫穿的作用。
而在初中剛開學就要建立正數,0,負數的概念,在高中還要建立復數的概念,可見概念是根據實際需求建立的,如果你能嚴密的建立一個概念,那麽你就可能開創了一個新的數學分支,注重概念教育既可提高學生思維的嚴謹性,也可以提高他們的創造性
⑤ 小學三四年級數學上下冊晉級講課模板
摘要 《億以內數認識》說課稿
⑥ 怎樣上好小學六年級數學復習課講座
怎樣上好小學六年級數學復習課
小學六年級數學復習課是以總結、講解、練習為主的一種課堂教學形式,是數學教學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其中總結是使知識系統化的主要措施,講解是引導學生突破知識難點和關鍵的有力手段,練習是引導學生檢查和運用知識的重要環節,它在學生知識系統化中能起到組織作用,並能完成從理性認識到實踐的第二次飛躍.由此可見,上好復習課,對於學生牢固掌握好數學基礎知識,提高數學基本技能,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起著重要的作用.我認為在數學習題課的講解上主要注意以下幾點:
1、緊扣課本
大多數學生對已講過的知識會有遺忘現象,所以上復習課首先必須以課本為主,把課本上的概念、重要習題先復習一遍,幫助學生回憶上新課所必須注意的重點、難點,理清概念.
2、精選例題
復習課是以精講、多練為主的課,要想上好習題課必須選好例題,選好練習題,尤其是平時極容易出現錯誤的.精選的例題必須緊緊圍繞教學目的且具有典型性;要從實際出發,有針對性;要有助於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具有啟發性.在上復習課的時候,如果按照題號順序依次講解,沒有將同類型的習題歸類講解,使學生接受的知識零零散散.所以,在教學過程要將不同類型的題目做到分類、整合,在講解過程中,要將該類問題講透徹,讓學生完完全全的明白理解,凡是有不理解的題,多練以增加記憶,達到真正理解掌握.
3、認真考慮教學方法
絕大部分的時間里,復習課採用的是我們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聽.這樣就導致有些學生的積極性不高,上復習課感覺很輕松,教學效果自然就不好.其實,在教學中我覺得可以改變一下,以學生為主角,通過學生來講解自己錯誤思路的方法,發現問題之所在.從學生講述自己錯誤的思路,發現其中大家普遍存在的問題,再著重講解,這樣教學效果會好得多.對所選的例題課前要認真研究,尋找最優方法或一題多解.在講解時要詳細得當,注意啟發學生積極思維,使學生在教師的誘導下,逐步深入,層層剖析,使學生聽的條理,學的主動.同時要處理好講與練的關系,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可以以講為主,也可以以練為主.
4、認真配置好課內外的練習題.
選好、講好習題課的例題固然重要,但要使學生獲得知識,提高能力,還必須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因此對於復習課要求學生既要認真完成課堂練習,也要認真做好課外習題.教師在選擇課內外練習題時,要認真篩選,決不能草率從事,掉以輕心.
5、階段性測試.
階段性測試是檢驗教師知道是否偏離,學生是否真正掌握的最好途徑.
最後,根據本班學生實際情況,採取因材施教、因人而異的教學方法.
⑦ 小學數學激發興趣培養習慣講座結束語
由於數學的抽象性和嚴謹性,數學中程式化、符號化的東西很多,再加之原有教材割斷了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有些教師教育觀念落後,導致數學課堂教學往往比較沉悶、呆板。隨著課程實驗工作的不斷深入和逐步推廣,新一輪課程改革對基礎教育的沖擊與影響將更為突出、更為集中、更為直接地體現在學生的學習活動之中,說到底就是激活課堂,引領學生最終實現一種積極向上、輕松愉悅、富於激情和趣味的學習。新課標也指出:「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那麼,如何激活課堂,讓數學學習變得生動活潑,促成學生自我發展,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習熱情 心理學研究表明,恰當、適宜的環境能有效激發人們的熱烈情緒,提高活動的質量和效果。在教學中,為學生的學習活動創設和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讓他們的學習置於一種真實、優美、和諧的場景中,從而激發對學習的熱情。首先,情境的創設可以使原有抽象、邏輯、符號化的學習內容變得生動、直觀、真切,縮短時空距離,掃除學習障礙,有利於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引起情感上的共鳴。
二、激活知識積淀,促進自主探究 新課程理念告訴我們,任何學習都是一個積極主動的建構過程,學習者不是被動地接受外在信息和簡單地傳遞、復制書本知識,而是主動地根據先前認識結構注意和有選擇地知覺外在信息,構建當前學習內容。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為了學習新知識,必須有一定的知識積累,但具備先前的知識並不意味一定能學到、學好新的知識。例如在教學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時,首先讓學生回想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計算公式是怎樣得到的?思考能否把圓也轉化為以前學過的圖形而推導出圓面積的計算公式?接著讓學生分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最後評價統一,補充完善各組的思維方法。整個活動過程,通過教師激活學生的知識積淀,面對新問題自然而然地利用先前經驗進行真實的認識過程,親自體驗到前後經驗的對比和變化歷程,心靈產生深深地震動,感受到實實在在的變化和收獲。因而,新課程改革要求我們教師積極引導學生開展自主探究性學習,努力培養學生形成一種依靠已有的知識儲備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從已學的知識中獨立獲取新知識,得到新經驗,產生新創造。
三、豐富情感體驗,形成積極態度 在課堂學習中,如果缺乏情感參與,就感覺不到情感魅力。品嘗不到情感體驗的學習,是不完整的學習,是缺乏靈魂與活力的學習。華裔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崔琦先生說過:「喜歡和好奇心比什麼都重要。」如果數學教學使學生飽受挫折而與成功的喜悅無緣,學生也就不會喜歡,更談不上「終身學習的願望」了。所以數學教學活動應該成為喜歡和好奇心的源泉。數學教學中每一個數學概念的學習,公式、法則、數量關系的分析,只有學生自覺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學生才有可能在體驗成功的愉悅時,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從而形成積極的態度。數學課堂中要使學生學會按自己的意願形成適宜的情緒狀態,用數學邏輯的精確性、數學概念和結論的確定性以及推理的規則等,使他們自覺地遵循思維規律、規范思想形式,調控自己情緒、情感發生的強度,保護健康適宜的情緒狀態投入數學課堂活動中。數學知識需要通過一定量的訓練來掌握,數學思維品質、數學能力也需要通過一定量的訓練來培養,只是教師要特別注意准確把握好訓練的時機和訓練形式,要講究科學性、層次性、藝術性。
四、尊重個體差異,加強實踐操作 動手操作活動是一種主動學習活動,它具有具體形象,易於促進興趣,便於建立表象,有利於理解知識等特點。它需要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活動,動腦思考,動口表達,並需要學生獨立、自覺地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總之,就是使學生在愉快的操作活動中掌握抽象的數學知識,既發展學生的思維,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實踐證明,讓學生動手操作參與教學,比看教師拼、擺,聽教師講解獲得的知識牢固得多,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發展學生的數學潛能。
五、作業批改,引入評語,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 通常,數學作業的批改,人們習慣於用單純的 「√」和「×」來評價學習思維、學習成績,這影響了師生之間思想、情感的交流,並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情緒。
因此,我將評語引入數學作業的批改中,指出其不足,肯定其成績,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⑧ 怎樣上好小學數學復習課講座
1.勤思多問,對於課本上的定理,規律不懂的知識點要盡早解決,盡早提問.學習學問要做到盤根問底,用懷疑的態度去學習理科才是正確的方式.當天的問題不要放在次日解決,掃除學習中的隱患是學習的最佳途徑.
2.總結比較,首先是知識點的總結比較.每學完一章都要在心中又一個輪廓,整理出其中的內容.將容易混淆的知識點進行比較,必要時可以進行聯想和分析.其次是題目,每個學生都需要建立自己的題庫,一個是錯題的一個是精題的.這樣對於考試或者是作業中的題目是不是就能做一個總結呢?通過題庫來總結其中的規律,這些就是你最為寶貴的財富,對於你的學習之路有很大的幫助.
3.課外練習要有選擇性,課余的時間對於學生來說是寶貴的,在課外進行的數學習題應該是求精,日久天長的積累會使你的思路開闊發達,而盲目的做很多的習題有時候很浪費時間.
⑨ 學習小學數學專題講座對教學有何幫助
我們大家都很重視學生學習的興趣。有人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有的專家講過,小學數學教學這點事,不外乎主要是兩個方面,一個是興趣,一個是習慣,這兩點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在這里想說,一個老師為了激發、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往往會創造一個很有趣味的情境。您創造的那個情境,無論它怎樣引起同學的興趣,一定要和您這節課,這個單元所講的知識要緊密相配合、緊密聯系。如果說兩者之間是兩層皮的話,那是不可取的,與其要是創造一個與知識聯系不大的情境的話,那麼這個情境還不如不創設。開門見山,倒也不錯,所以說關注學生的興趣是很重要的,從中我覺得可以激發學生的一種情感動力,這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