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知識 » 初中生健康知識講座
擴展閱讀
動漫設計類是什麼專業 2024-11-17 23:13:02

初中生健康知識講座

發布時間: 2022-06-23 00:21:59

⑴ 健康之路 健康大講堂之如何合理用腦,對於中學生來說

尊敬的網友:
你好!
學會科學用腦要注意以下問題:
一、用腦講專心

所謂專心,就是指學習時一定要集中注意力,決不三心二意。著名生理學家巴浦洛夫認為,人在聚精會神從事某種活動時,在大腦皮上,就會只出現一個興奮中心,鄰近部分都處在抑制狀態。此時,整個大腦的活動都處於這惟一的興奮中心管轄之下。大腦的全部能量都用來供應這個中心的活動,因而大腦的工作效率就特別高,學習效果也特別好。

二、用腦講「五到」

所謂「五到」,即指心到、口到、眼到、耳到和手到。為什麼在學習時能做到這「五到」,學習效果就會好呢?巴浦洛夫條件反射學說理論告訴我們,如果人們在看書學習時,只用眼睛看(眼到),這時,視覺刺激引起的興奮就會從視覺通路傳入大腦,在視皮層上出現一個興奮中心。如果還動員聽覺通道參與這項工作,開口念(口到、耳到),那麼由聲音引起的聽覺興奮就會由聽覺通路傳入到大腦,在聽皮層上引起另一個興奮中心。假如每次學習都能做到眼到、口到、耳到,則若干皮層興奮中心間就會漸漸拓通聯系,形成暫時性神經通路。以後一聽到有關學習內容的聲音,就會使人想起過去所看到過的那些學習材料。

三、用腦講休息

注意勞逸結合,適當進行休息,對於提高大腦工作效率十分重要。休息一般有三種方式:一是安靜休息,即睡眠和閉目養神;二是活動休息,如散步、做操、打球、練拳等,也包括輕微的體力勞動;三是交替休息,人腦是有嚴格分工的,各個部分的皮層都各司其職。人在學習一種知識時,一部分腦細胞在工作,其餘的細胞處於休息狀態,轉換學習內容時,也是如此。如果能把文、理科穿插起來學習,大腦皮層的神經細胞不僅不會疲勞,而且兩科的學習會相互促進。

四、用腦講營養

腦在人體各器官中是最活躍的器官,雖然其重量只佔人體的2%,但消耗的能量卻佔全身總耗能量的20%。經研究測定,腦所需要的營養成份主要有脂肪、蛋白質、糖類、維生素B族、維生素C、維生素E和鈣,其中脂肪占第一位。因此,正像古語「將欲取之,必先予之」所說的那樣,為了提高你的大腦工作效率,必須注意多吃上述與大腦營養有關的食物。

五、用腦講保養

現代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情緒與腦效率之間也有重要的相關。不論什麼原因引起的精神緊張和長時間的精神苦悶、焦慮不安和思想矛盾,都能使腦細胞能量過度耗損,從而使大腦陷於衰弱狀態。前蘇聯教育家贊可夫認為,學生的情緒生活與其思維是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如果伴隨學習和思考的是興奮、激動等愉快情緒,將能促進其智力的發展,反之,一切不愉快的消極情緒,將會阻礙智力的發展。

六、用腦講活動

日本學者朝長正德指出:「手指的精細動作可刺激腦子,防止腦退化,如彈奏樂器、打撲克牌、轉動核桃等。」中國民間也有「心靈手巧」的說法。因此,你不妨抽空從事諸如此類的能活動手部的活動,這對於提高你的用腦效率將大有裨益。

七、充分地利用外腦

為了更好地利用有限的腦力,做出更多的創造,產生更多更好的智慧成果,我們還需要充分地利用外腦。
所謂外腦,一是指別人的大腦、別人的智慧;二是指外部的信息儲存和處理機構。
利用外腦的一個方法是利用外部的信息源,或利用外部條件進行信息儲存和處理。比如說,把有關的資料小心地收集,做成卡片,需要的時候,可以隨時調用,大腦就可以更多地用於尋找這些材料之間的聯系和規律。很多做學問的人,就是這樣利用外腦的。姚雪垠寫《李自成》這部長篇巨著,做了幾萬張卡片。如果他不利用外腦,要把這些卡片上記載的內容全部儲存在自己的腦子里,那就很可能損害他的構思和創作。
利用外腦進行信息儲存,也可以利用電腦。在電腦中,可以把你收集的有關資料儲存起來。當你需要的時候,電腦會分門別類地顯示出來。比起做卡片的方法,有著快速、方便的優點。
利用外腦的第二個辦法是利用別人的知識和智慧。各個人的知識和智慧是不同的,對你是很陌生的問題,對有些人來說卻司空見慣;對你是困難的問題,對有的人來說卻易如反掌。要善於找到知情人、內行人,聽取他們的意見。
為了更好地利用外腦,我們可以採用頭腦風暴法來激發集體的智慧。此法需要努力創造交流、啟發、爭論的氣氛,以激發思維,產生創造性思想。在這種思維氛圍下,人們的大腦像是鼓帆待發的航船,人們從別人的談話中得到啟迪,產生新的思想。

以上知識希望對你有所幫助。不對之處僅供參考。

⑵ 淺談如何進行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現代社會關於"健康"的概念已超越了傳統的醫學觀點,不僅軀體、生理健康,還應該精神、心理健康。當今社會競爭激烈,造成人們心理壓力重,在校中學生在這樣的社會大環境下生存,面臨升學壓力,心理脆弱,心理壓抑得不到一定的宣洩;再者,我國獨生子女以自我為中心的問題也顯得越來越嚴重;更甚者, 由於家庭的殘缺,如父母離異、喪父或喪母的單親家庭,隔代撫養孩子等現象,都使孩子缺乏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環境。有關研究表明:心理發生變化的高發區在青春期,中學生存在問題令人觸目驚心,學校里學生各種不良現象屢禁不止,各種失控越軌行為時有發生,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與學生素質不高,尤其是心理健康水平不高,心理素質較差有極大的關系。我們如果只重視學生生理健康的教育,而不重視心理健康的教育,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極為不利。就目前狀況而言,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尤為重要。作為教育者應怎樣注重培養學生的心理健康呢? 一、心理教育課程化,幫助學生認識自我。 現在初一《思想政治》新編教材,以人為本,開設了心理知識內容,注重心理品質,以促進心理健康化,另外,還應提倡進行有關的心理講座,如《健康的心理是成才的基本條件》、《增強承受能力,克服考試焦慮》、《讓良好行為化為習慣》、《學會控制情緒,培養積極心態》等,以明確心理健康的標准或調節情緒的有效方法等。但心理教學或講座務必要在愉快的氛圍中使學生得益,該課的開設不應該增加學生的負擔,更不能增加學生的心理壓力,否則將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因此,心理教育課應注意以下特點: 1、趣味化。針對學生的實際,熱點、不良心理反應等問題,以故事、表演或有趣的心理測試等方式提出,激發學生的表現欲,讓學生在輕松、熱烈的心境下,打開心扉,注重自我心理修養能力的培養。如講意志時,針對學生"計劃訂起來生動,讀起來感動,過了三天不動"的現象,有意識地指導學生如何適合個人特點及實際,做到有始有終,磨煉自己的意志。 2、行為化。強調行為作業,把教育要求及時轉化為行為訓練的要求,並注重從行為角度評價心理素質的變化,真正做到言出必行、言行一致。美國心理學家卡耐基在《人性的弱點》一書中說:"大膽去做你所怕做的事情,並力爭得到一個成功的記錄。"因此,針對學生的耐挫力差,討論如何對待挫折時,除對各種心理情況作出種種對策,讓學生走出自我的"怪圈" ,找到自我外,還要求必須付諸行動,讓實踐時時考驗自己能否經得起挫折,能做幾回還是最終勝利者。 3、個別化。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個別問題需個別指導分層指導。因此,可指導學生制訂自我心理修養計劃,分步實施,並定期進行自我對照檢查,以解決心理問題。 二.心理教育環境化,幫助學生養成自我。 營造優美的校園環境。學校是學生的第二個家,學生從學校中不知不覺地接受教育和影響,因此,優雅、潔凈、文明、舒適的校園環境能給學生"潤物細無聲"的良好心理影響。校園中名人畫像、書畫長廊、名人名言、校風校訓以及各種宣傳櫥窗都會給學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種植園里生機盎然,校園里繁花點點,綠樹成蔭,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看書,這些自然風景無時無刻不在觸動著學生的感官,使學生受到了美的熏陶和道德的感染,在愉悅中受到教育,自覺地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心態。 創設育人情境,促進學生心理品質的優化。目前,青少年心理和行為問題日益增多,而人的心理和行為又是密不可分的,良好的行為習慣受良好心理素質的支配,同時,良好行為習慣又可內化、積淀為一定的心理素質。因此,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單純的口頭說教,更應該創設各種情境,在行動中促使學生自我體驗、自我認識、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一定的心理素質。如現在一些學生自製力差,性情暴躁,逆反心理強。教室里有紙屑箱,他偏把紙屑往窗外丟,看見瓶罐偏要用腳去踩和踢,隨意攀折花木等。曾聽過這么一件事,有一個學校的學生老喜歡用腳踢門,為改變這個壞毛病,學校安裝了一扇玻璃門,結果玻璃門完好無損。我們從中得到了啟示,於是在校園內各個角落安放了40多個環保型的果皮箱,果皮箱天天擦得光亮如新,園地上豎起木板,寫上"請愛護我們吧!"等懇請的話語,果然學生不忍心破壞,過去的壞毛病也改了。可見,有了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質就能表現出最佳的行為效果。因此,創設各種情境,通過心理認知暗示,能培養學生健康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三、心理教育檔案化,幫助學生分析自我。 心理檔案一般可分為這樣幾項:家庭成員情況、個人簡歷(學習動機、學習能力、思想行為、疾病史等)個性心理(性格)、特長、智力測試及分析、非智力因素測試及分析、心理咨詢記錄等。建立心理檔案,便於教師從內到外把握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個性特徵,做到有的放矢,易於開展心理工作。 心理咨詢主要是藉助語言、文字,給咨詢對象以啟發與教育的過程,即教育者讓學生訴說自己的煩惱、痛苦、疑懼使學生在得到情感渲泄和凈化的同時,讓教師因勢利導,促進學生找到解決心理問題的有效辦法。一些具有自私、自悲嫉妒、孤獨等心理的學生,大多是在感到不受人們歡迎時,才喪失自信心,表現出心理缺陷的。咨詢活動可通過兩種方式進行:一種是學生與咨詢老師直接面談,如設立心理咨詢室進行咨詢,根據學生的實際,當面暢開心扉,擺問題,談認識,以求得老師的疏導。從而引導學生自覺進行心理調運另一種是進行簡接咨詢,如電話咨詢、信件咨詢,讓學生把難以啟齒的問題通過不顯名的方式傳達給老師,以避免尷尬情境,教師則可通過講座、黑板報、心理衛生櫥窗等方式解決其中的典型問題,如討厭某位老師,不願與他合作,甚至不願聽他的課該怎麼辦?如何處理早戀現象?如何與父母相處得好?等。 積極開展心理咨詢活動。在校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日趨嚴重,本校建立了心理咨詢室,還配備專職的心理咨詢師。學生通過咨詢、傾吐和宣洩,釋放心理壓力,解決心理困惑和矛盾。據了解,咨詢的學生反映出的心理問題主要有:學習壓力重造成考試的自卑、抑鬱、狂躁、恐懼等情緒情感問題,人際關系問題,無法自製的不良行為問題,青春期困惑的問題等。行為咨詢方法的先驅者克羅姆布魯茲指出"咨詢的中心目標就是要幫助每一個當事人解決他之所以來尋求幫助的那些問題。"學校心理咨詢師要給予咨詢學生溫暖,指導他們自我調控,還要詳細了解咨詢學生的各種情況,尊重、理解學生,保護學生的隱私,做到既是學生的傾訴者,又是學生的咨詢顧問,努力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我們的學生很多是需要幫助的,除了求助於心理咨詢師外,學校還開設心理健康課程,舉辦心理健康講座,組織各種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等。 四.心理教育家庭化,幫助學生創造自我。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僅僅依靠學校是不夠的,學生的心理問題,學校只能在極有限的時間和空間進行矯正和引導,社會環境和家庭影響也尤為重要。可以說,大部分青少年的心理障礙都與其父母有直接或間接的關系。取得家長的合作,幫助家長發揮他的教育功能,對於改善和預防孩子的心理障礙,幫助孩子成才極為重要。良好的心理素質需要良好的家庭的教育培養,學校要與家庭緊密配合,教師與學生家長要加強溝通,時刻關注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對家長給予適當的指導,對學生給予及時的疏導。如學生應試心理差,教師可引導家長要以平常心態看待考試,家長的嘮叨、在意、期望高,都會給孩子造成太大的壓力。再如青春期的性教育、人際交往技巧和意志力的培養等都需要發揮家庭教育功能。有些中學生有社交恐懼心理,少與人交往,害怕不被人接納,或嫉妒別人,或看不慣別人,或男女交往的困惑等,家長應鼓勵孩子多交友,在擇友上加以指導,培養社交技巧,過多指責、約束孩子反而會使自己的孩子在社交中缺乏自信。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應正確引導孩子,加強交流,培養孩子健康的心理。 心理健康教育是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的需要,應引起高度重視。家庭和社會要提供良好的教育環境,學校更應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使每個人都能受到良好的心理素質的培養,具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適應激烈的社會競爭。 澆樹要澆根,育人要育心。培養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質是對學生的心理結構進行改造、重組、升華的過程。中國的未來正充滿希望地注視著新世紀的一代新人。培養學生自尊自愛、善於交往、樂於奉獻、具有較強的反省能力;能正確對待挫折,勇敢面對現實,有一定的忍耐力;能勇於負責、獨立思考、不盲目沖動。這是當前素質教育對我們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基本要求。願我們能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中去辛勤耕耘、播種、採摘、並長期堅持,系統規劃,總結經驗,成為心理教育領域的拓荒者。

⑶ 開展中學生健康知識講座的小故事

一塊鋼板的價值
在經濟學上曾經有一個著名的希爾頓價值說,大意是,一塊普通的鋼板值5美元,如果把這塊鋼板製成馬蹄掌,它就值10.5美元,如果做成鋼針,就值3550.8美元,如果把它做成手錶的指針,價值就可以攀升到25萬美元。
那麼,一塊鋼板值多少錢呢?
紐約州第一任黑人州長羅傑·羅爾斯的故事或許可以回答這個問題。羅爾斯出生在紐約州的一個貧民窟,這里的孩子逃學、打架成風,有的還偷竊、吸毒,非常難管,長大了也鮮有能找到體面工作的。而羅爾斯則幸運地遇到了皮爾·保羅――他的小學校長。皮爾·保羅想盡辦法勸孩子們回到課堂,勸他們不要打架,勸他們要有理想,但都無濟於事。最後他想到了給孩子們看手相。當羅爾斯伸著小手走向講台時,皮爾·保羅展開他的小手,說:「我一看你修長的小拇指就知道,將來你是紐約州的州長。」這句話在羅爾斯幼小的心靈里發生了一次大爆炸。因為從小到大,只有奶奶讓他振奮過一次,有一天奶奶說他可以成為一艘五噸重的船的船長。從此後,羅爾斯記下了這句話,並堅信它。他的衣服不再沾滿泥土,他不再產污言穢語,他總是挺直腰桿走路,他成了班長。在以後的四十多年裡,他沒有一天不是按照一個州長的規范要求自己。五十一歲時,他真的成了州長。
一塊鋼板值多少錢呢?就看你把它看成什麼,馬蹄掌還是指針。
還有一個故事。是我上課時老師給我講的,有一個學校請來了著名教育學家來學校指導工作。這個教育學家非常厲害的就是他指導過的學生都很有出息。被教育界奉若神明。學生也以見他一面為榮。這所學校有一個班以問題學生和學困生出名。學校很頭疼。就對這個教育學家說,您來看看這個班的學生怎麼辦吧。
於是教育學家就來到這個班,見了一班的學生。摸摸這個頭對所有人說,這小伙不錯一定可以成為大企業家。看一個小女孩安靜坐在哪說你可是個好公關的料。以此他誇講了許多學生。這幾個學生在他走後高興極了。連教育學家都這么說那我一定是塊好料。從此真的越來越好了。許多年以後,他又來。校長說,你真是神了你說的那幾個孩子差不多都成才了。他們可都是差生呢你是怎麼看出來的。結果教育學家說,我什麼也沒看出來呀。我甚至沒有好好看他們。我只是故意這么說的。
其實,這兩個故事,就是我要說的所謂的「貼標簽效應。」
它可以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識,要經常對孩子說你真行,是個聰明的,有主見的,有能力的,可愛的孩子。讓他覺得他就是這樣的孩子在心裡上認可自己。就會在心理上按這樣的標准要求自己讓自己做這樣的孩子。其實這和我們現在所說的賞識教育有點象。如果你總說一個孩子笨、是個淘氣的搗亂的不關心集體的。長了他也會覺得自己真的是這樣的,反正也這樣了,那就這樣吧。而讓孩子失去了進步的機會。我沒當過班主任,對於班主任怎樣教育學生我是沒有發言權的。但,我曾是學生,就說說作為一個學生的感受吧。我記得我上學時最愛學的是語文課,而且我的作文幾乎是滿分,常做為泛文在年級中傳閱。語文成績也總是數一數二的。這並不是我一開始就這么好,是因為的語文老師曾在我寫的一篇作文上寫過這樣一句評語「這是一篇很有見地的議論文,觀點獨特論據充分語言流暢。。其實這幾句點評很平常,這不算什麼,很多老師都這樣點評過作文。重要的是接下來還有一句話。他說「澤,溪之水也,如能匯入大海必能乘風破浪到達理想之彼」。這個作文本我一直保留著。這句話讓我如沐春風讓我覺得自己是個很有文學潛力的學生所以對語文我一直就自信。我甚至現在都用這句話鼓勵我自己。其實在影響學生方面老師的力量是大於家長的。有時一句話就是孩子的一生。所以我想說無論對於我們自己的孩子還是我們的學生一定要給它們貼好標簽。每個班都有所謂的差生,這些差生是一開始就那麼差嗎?是智力不行嗎?為什麼好學生會越來越好,差生會越來越差,什麼都差。他臉上貼的就是差的標簽。誰都認為他差,連他自己都這么認為。他能不差嗎?
對於學困生的問題本不是我今天想說的主要的問題即然提到了就多說兩句,對不對的大家多提意見。我也許太理論話,太理想話了。因為我沒真正做過,也許沒有說話的權力但我總認為學困生還有救。造成學困的原因是長期的過程主要應該是學習習慣不好,學習方法不行,學習動機不明確或肯本不有動機。使成績慢慢排在班級的後面。然後學生會瞧不起他,他自己沒有在這方面了找不到成就感所以失去興趣然後越來越差。學習不好,精力用在其它上了,所以紀律也不好。最後導致失去自信。如果能讓他們找到自信,養成好的學習習慣,用好的學習方法。給他們貼好標簽我想會有效果的。大家不防回憶回憶咱們學校的好學生和學困生是不是我說的標簽效應還有點道理。
第二個問題是我們的孩子和學生最常見的問題那就是馬虎。我們總說的是這孩子不是不會就是馬虎。這話聽起來其實沒有太多責備的意味。我們雖然知道馬虎不好,但並不認為他有多嚴重,以為大了就好了。學習這么久之後我才知道馬虎不是小事,它是一種習慣,當一個毛病成為習慣就比較可怕了。什麼是馬虎?不認真是馬虎!為什麼不認真?因為注意力不集中呀,不一心一意呀。馬虎即然是習慣那就可以養成不馬虎的習慣。
我們可以要求學生必須養成作題或作業後檢查的習慣,在學校如此在家也必須如此。自己先檢查然後老師家長再檢查有錯時不告訴他具體錯哪了。劃定范圍讓他自己的再查。另外在學習時不能讓孩子有分心的因素。由其在家別把水果呀小食品呀放他旁邊。別開電視,小聲說話別有事沒事地問一句餓嗎?渴嗎?難嗎?心理學上說一個習慣的養成最少要六天。可這個習慣可能需要很長時間。
除此之外馬虎的孩子通常注意力是不集中的。這表現在上課時有時不注意聽講,常做小動作,老走神。注意力有專門的訓練方法如果大有有興趣我就說說我知道的。
一、聽覺集中訓練法:
閉上眼睛,用心來聽鬧鍾的滴嗒聲,並要求他伴隨著這種聲音默念「嘀嗒。。。嘀嗒。」要求:環境安靜,可以是一兩個孩子。也可以是全班或小組。每天五次每次兩分鍾左右,堅持六天。
二、視覺想像訓練:
要求環境安靜,閉目靜坐,先在頭腦中想像出一個黑點,再想像由這個點向右無限延長的黑線。每天練習三次。每次五分鍾。隔兩天後再想像,由黑點起無限旋轉的螺旋線形。療程為7天。然後減少量堅持2周。(鞏固)
怎樣克服「走神兒」的毛病。
1、自我提示法:找幾張小卡片,上面寫專心聽講、不要走神、等放在平時常看得見的地證詞如文具合時書桌上,家裡的寫字台上牆上等這樣無論上課聽講還是回家做作業都可以提醒自己別走神。
2、記錄法:准備一個小本,專門用來記錄走神兒的內容。比如,今天數學課中你想昨天的足球賽來著,那就要在本上記錄:數學課足球賽約2分鍾。。這樣記錄幾天後認真看一遍會發現自己胡思亂想的東西多無聊,浪費了多少時間。想信用
不過多久本上的記錄會越來越少的。

⑷ 青春期健康教育活動是怎樣開展的

青春期是青少年生理、心理急劇變化的時期,也是青少年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逐步形成的關鍵時期。隨著社會經濟的全面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之受到各種性文化傳播媒介的沖擊、家庭結構的變化、社會利益主體的多元化及其社會經濟地位差別的擴大,在青少年學生中開展青春期健康教育、幫助他們順利渡過青春期是十分重要的,也是非常必要的,這對促進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我校將在市、區計生協會的指導與支持下,在青少年學生中開展青春期健康教育系列活動,進一步創建校園文化建設的新亮點。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從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高度,通過廣泛深入開展青春期健康教育活動,加強青少年學生性與生殖健康教育,提高他們性生理、性心理與生殖健康知識水平,引導他們以正確的態度、科學的方法解決成長過程中性與生殖健康問題的困惑,增強他們的自我保護能力,幫助他們順利地渡過青春期。
二、主要任務:
1、提高中學生青春期健康知識水平,幫助他們了解青春期身心的各種變化,認識這些變化的正常性和必然性,引導他們對這些變化持正確的態度。
2、引導中學生從性心理健康和性道德規范的各個方面要求自己,提高與異性平等交往的水平,培養自尊、自信、自愛和自我保護的意識及社會責任感,掌握有利於緩解青春期身心變化帶來的壓力的能力,為成年後安全、健康和負責任的行為打好基礎。
3、培養中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使其珍愛生命、抵制誘惑,不吸煙、不喝酒、不沉迷網路游戲、遠離毒品、塑造健全人格。
三、活動主題: 成長關懷
——青春健康教育
四、活動原則:堅持適時、適度、適當;堅持逐段推進;堅持潛移默化。
五、活動保障:
1、設立和編制《中學生青春期健康教育》宣傳欄。
2、印刷《中學生青春期健康教育》校本課程、活動材料匯編。
六、教育內容:
主要開展包括青春期性生理教育、性心理教育、性道德規范教育、性法制倫理教育、性審美教育、預防性疾病傳播尤其關於預防艾滋病宣傳,以及遠離毒品、珍惜生命等方面的教育。
[一]初中階段青春期健康教育教育目標
1、了解青春期發育的基本知識,掌握青春期衛生保健知識和青春期常見生理問題的預防和處理方法;
2、了解青春期心理變化特點、青春期煩惱產生的原因,掌握排解青春期煩惱和困惑的方法,學會保持愉快情緒,增進心理健康;
3、明確異性交往的准則和規范,合理開展異性間的交往,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學會負責任;
4、了解什麼是性侵害,掌握預防方法和技能;
5、了解艾滋病基本知識和預防方法,熟悉毒品預防基本知識,增強抵禦毒品和艾滋病的能力。
[二]初中階段青春期健康教育的內容
1、專題講座(女生青春期生理衛生知識講座)
(1)女生生理知識及衛生保健(如痤瘡發生的原因、預防方法;月經期問的衛生保健常識,痛經的症狀及處理;選擇和佩戴適宜的胸罩等知識)
(2)男生生理知識及衛生保健(如痤瘡發生的原因、預防方法;遺精;男生保健常識等)
2、主題班會
(1)青春期健康教育緒論(青春期健康教育的目的和意義,端正學習態度)
(2)正確認識和愉快接納自己的身份(自我認同,客觀認識和對待自己)
初中女生專題講座
(1)生命的秘密——人的由來(引導學生熱愛生活,珍愛生命)
(2)青春期變化的心理適應及青春期的營養(青春期心理發育的特點和變化規律,正確對待青春期心理變化,膳食平衡有利於促進健康;青春期充足的營養素保證生長發育的需要)
1、專題講座(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講座)
(1)青春期的一般心理特徵及其表現(不良情緒對健康的影響;調控情緒的基本方法)
(2)異性交往行為規范 (異性交往的原則)
2、主題班會
(1)青春私語——女生課堂談「自尊、自愛、自信、自強」
(2)敞開你的心扉,暢抒青春情懷——正確區分友情寫愛情,避免「早戀」
(3)與父母溝通的技巧
1、專題講座(女生青春期心理輔導暨人身安全預防辦法講座)
(1)青春期性道德規范
(2)性法制教育(怎樣預防性違法和性犯罪)
2、主題班會
(1)男女生魅力——如何打造青春美(性審美:語言美、行動美、儀容美、心靈美)
(2)合理利用網路,預防網路成癮 (3)怎樣預防性騷擾
專題講座: 考前心理輔導

⑸ 健康教育知識講座內容有哪些

第一類,一般性健康教育:幫助了解增強個人和人群健康的基本知識。這是健康教育的基礎部門,奠定對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解,也是個人在生活中必備的生活常識,對提升生活技能,增強身體健康有很大的作用。

第二類,特殊健康教育:針對社區特殊人群常見的健康問題進行教育。這部分包含的內容比較多,會涉及到許多疾病的了解。當然,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會在生活中遇到這些健康問題。這部分內容最主要是教導我們如何正確的看待自己的或者他人的健康問題。

第三類,衛生管理法規教育:了解法規,提高責任心和自覺性。

第四類,健康意識教育:提升個人和群體對健康的認識態度和價值觀念。

健康行為有:

第一類,個人行為:良好的衛生習慣和生活習慣。如飯前便後要洗手,定期洗澡,理發,剪指甲,服裝整潔等。這是健康行為中的主要內容,是塑造一個人健康生活體魄的基本生活習慣,也是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遇到的。

第二類,群體行為:養成良好的公共衛生道德習慣,遵守交通規則,規避意外交通事故,積極組織有益於身心健康的文娛活動。

健康教育和健康的行為是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的重要基礎。應該從小開始對孩子進行健康教育以及健康行為的養成,才能提升孩子在未來的生活素養和生活水平。同時健康生活應當從個人做起,才能營造整個社會的和諧氛圍,創建和諧社會。

⑹ 淺談怎樣對中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一)開展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通過以下途徑:

1.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
課堂教學是教育的主渠道,同時也是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渠道。以課堂教學的形式,面向全體學生傳授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也可以同時做到預防心理問題的產生。所以說,心理健康教育進入課堂是學校開展這項工作的有力保證。開設的課程除了與原有思想品德課,思想政治課,生理衛生課和青春期教育課等相關教學內容有機結合外,還可以利用活動課,班級體或者團隊活動等其他形式,舉辦心理健康教育的專題講座報告討論座談等。對年齡較小的小學兒童,另外還可以通過組織有關促進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的游戲娛樂競賽等活動,幫助學生掌握和理解一般的心理健康知識和自我保健方法,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

2.編寫心理健康指導讀物
學校以及教育行政部門應有計劃地組織骨幹教師專家學者編寫出版有關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參考書,供中小學生們課外閱讀。特別是在面向21世紀基礎教育的課程結構改革中,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一項重要內容,融入教材當中。

3.開展心理咨詢與輔導
心理咨詢與輔導工作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中承擔著重要的角色和任務,是達到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整體目標的重要途徑。學校通過建立學生心理咨詢與輔導中心或專門活動室,配備相應數量的專兼職教師,就可以對少數存在心理問題或出現心理障礙的學生進行認真耐心科學的心理輔導,幫助學生消除心理問題和心理障礙,恢復心理健康,增強心理素質。

4.建立學生心理檔案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應以科學的態度,慎重而科學地開展對學生的心理測試以及學習情況和心理健康狀況,可以提高心理咨詢和輔導的效果,為促進每個學生心理健康發展服務。

5.全面滲透
心理健康教育應滲透和融合到整個學校教育的全過程中。學科教育,各項教育活動,德育和班主任等工作的方方面面,都要注重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這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又一重要渠道和基本途徑。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教師要增進心理健康的意識,自覺地使教育教學活動和德育工作成為有助於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的載體。另外,一般的學科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心理規律來進行教學,充分利用和挖掘學科的特色和優勢,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於正常的學科教學中。利用各方面的常識,幫助學生掌握學習的心理規律,從而有效的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提高學習效率,增強學習效果。這種方式可以促進使學生的心理素質在潛移默化中得到發展。學校還要注意美化環境和開發隱性教育資源,把環境熏陶作為心理健康教育的另一重要渠道和途徑。

6.利用信息媒體
隨著科技的進步,教育的發展,傳統的教育模式正在被新的教育模式所取代,因此各國都已注意到了在教育領域中利用信息傳媒教育。利用信息網路來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學習者將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在互聯網上針對自己的重症、
難症向自己最信任的教師咨詢,這樣可以減輕自己的心理壓力,走出心理疾病和心理障礙的魔沼。利用信息傳媒,這是一個高效率的途徑。

7.建立家庭學校社會的溝通渠道
建立家庭學校和社會心理健康溝通的渠道,優化家庭教育環境,是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強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徑。既然,學生的心理問題的產生和發展與學生所處的家庭環境、家庭教育、社會環境有不容忽視的關系,所以單靠學校的力量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遠遠不夠的,應該對家庭教育進行指導,使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積極配合起來,將會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事半功倍。在此基礎上學校引導和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通過指導使家長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識,在家庭生活當中創建健康的家庭氣氛,使學生在民主和睦的家庭環境張陶冶健康的心理品質,這樣有利於學生心理問題的解決和心理素質的提高,最終使三種途徑的教育影響形成最大合力。

(二)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應採取的措施

開展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應採取以下措施和方法
1.注意培養學生在學習中形成良好的心理衛生
根據H·布里奇的研究,動機水平與解決問題的效率的關系描繪了一個倒「U」型曲線。學習動機與學習過程中的緊張與焦慮的情緒狀態是呈正相關的。當緊張與焦慮適量存在時,思考能力,反應速度、動作的靈活性,學習的工作效率都隨著緊張和焦慮的強度的增加而提高。但過度的緊張和焦慮又反而阻礙學習和工作的順利進行。
在日常的教學實踐中,在應試教育的籠罩下,很多教師只片面強調學生知識的學習,而忽視學生的心理健康,認為能升學就是一名好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很多的教學方法都嚴重背離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則,從而使很多學生積極性受挫,內心產生自卑感,嚴重缺乏自信,甚至放棄學業。都在學生幼小的心靈上蒙上了一層陰影。這種情況長期以往就會表現行為異常和各種心理疾病或心理障礙。
因此,在教學實踐中,對學生的要求要適度,適度的要求對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心理健康的發展都是十分重要的。另外,要加強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培養,這樣可以增進心理健康的穩步發展。

2.培養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的能力

醫學心理學家丁瓚教授曾指出:「人類的心理適應,最主要的就是對人際關系的適應。」我們說,人類是社會關系的總和,人是社會的人,一個人不可能鼓勵的得到長足發展。中小學很快就要走上社會,因此,培養學生正確對待集體與個人,正確處理師生、親子等關系,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的能力是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內容。

(1)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
我們說父母是孩子人生旅途中第一任啟蒙老師,因此父母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的影響巨大。在家庭生活方面,父母對孩子的行為要給予適當的評價,切忌完全肯定或完全否定,另外,最重要的不能對孩子過於嚴厲和溺愛,這樣孩子往往產生心理不平衡和心理沖突,產生不健康的人際關系。

(2)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羅森塔爾效應」表明,教師對學生良好的期望會增強學生自覺鑽研和深入探索的學習動機,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培養良好的師生關系會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我們說理想的師生關系不僅是教與學的關
系,而且是一種彼此尊重,從而促進雙方共同發展的互動關系。教師在給學生進行知指導或評價時,對學生要一視同仁並且要維護學生的自尊心,口語要親切,要充分使學生感到批評之後的友情和善意。

(3)建立良好的社會關系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指導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教育學生把自己投入到社會這個大家庭中,分享集體的歡樂,分享集體的痛苦。指導學生要經常與別人討論問題,交流意見,溝通思想。只有這樣才能建立人與人之間的了解和信任,建立良好的社會人際關系,從而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3.定期對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進行評價
定期對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進行評價,有利於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朝著預定目標順利開展。為此,要求全體教師重視其職業道德,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培訓,正確組織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對校園的環境建設,學校的心理氛圍都要進行全面評價。

4.開展中小學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學研究
在教學過程中開展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學研究是中小學教育科學研究的重要分支,有利於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和質量的提高,也有利於中小學教育目標的順利實現。因此,開展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是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措施和方法。為此必須要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既要具有良好的理論和科學素質,又要具有從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經驗。所以說,要讓他們學習心理科學和教育科學的有關理論,使他們充分了解中小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和變化規律,理順心理變化的前因後果,掌握心理輔導的技術、途徑和方法,從而提高當前心理健康教育科學研究的質量。

5.指導學生自我認識,培養自我接受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作為中小學生會遇到各種復雜的情境,作為教師則必須指導學生對他自己的能力、品格、行為習慣進行正確認識,針對各種復雜情境合理應對,從而適應情境的變化。研究表明,一個人對他自身的認識和他的實際情況越接近,那麼他會對環境或社會的適應能力越強,對公眾復雜局面能做到順利以赴,磨練自己的意志,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另外,還要培養中小學生自我接受能力,對於自己的優點和長處要繼續保持和發揚,對自己身上存在的缺點也要加以更正,正視自己的弱點,不要逃避現實,自欺欺人。特別注意對自卑心理比較強的學生要給予正確的引導和教育,讓他們最大限度了解自己的優點和特長,給他們盡可能多的創造達到成功的機會,使他們相信自己的能力,增進自信心,逐步形成自我接授的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6.培養學生具有健全的情緒生活的能力
情緒是在生活中由一定的原因所引起的一個人的情緒是復雜多變的,有時候高漲而有時候低落,所以情緒不但包括高心、喜悅、歡欣等愉快積極情緒狀態,也包括厭惡、恐懼、焦慮等消極的情緒狀態,我們說健全的情緒狀態有助於事情的成功解決和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把指導中小學生培養具有健全的情緒生活能力作為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和方法。

(1)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學會控制情緒
指導學生學會如何控制情緒應該從三個方面入手,首先,學會對心境的調節控制,對正常的工作,學習和生活都十分重要。因此教師在日常生教學過程中,從中小學生學習,工作等方面幫助學生學會對心境的調節和控制。其次,當學生在激情發生之間,教師應指導學生竭力把注意力轉移到無關事情上去,當學生愈
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和措施18_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處在激情狀態中,教師應愈平靜,以免產生消極作用。最後,中等程度的應激狀態對人的行為產生積極的作用。因此,當突發事件發生時,教師應指導學生保持中等程度的應激狀態。

(2)教師應注意培養學生多方面情趣
教師應培養學生多方面興趣,如通過音樂、書法、外出參觀學習等活動,增強他們的適應能力,這樣能使他們情緒穩定,解除心理緊張,陶冶他們的情操,
(3)教師應鼓勵學生把心靈中的積郁吐出來
情緒上的積郁如果長期憋在心裡,就會影響身心健康,但一旦把它吐出來就會感到舒暢,能起到安定作用,

綜合以上所闡述的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和措施,我們可以看出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據中小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的特點,運用心理學等多學科的理論和技術,對中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知識與技能的教育與訓練輔導,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和整體素質提高的教育活動,所以說心理健康教育是學校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青少年學生的身心健康的成長與發展,思想品德教育以及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都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我國中小學心理健康的教育在教育行政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在全體教師的努力配合下,我相信一定能把我國中小學學生培養成為智力正常、情緒適中、意志健全、人格統一、人際關系和諧、與社會協調一致、心理特點符合年齡特點的新時期的中小學生,從而推動素質教育穩步快速的向前發展。

⑺ 請問初中班主任如何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關鍵詞】班主任 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生一、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優勢和職責對初中生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的關注與。班主任優勢:接觸學生長,次數多,對學生較;帶班為三年,這就為班主任對學生系統地心理健康教育了條件;在與空間上的靈活性,校內校外,課內課外,既可較長的,如入學教育和班會,也可較短的,如課間休息和放學之後;上班主任管理班級及本身的組織管理能力,在學生面前的權威性,學生的認同感、親和力好。
在班主任的諸多工作中,德育工作是核心工作。要德育工作,依託學生的心理,和學生的心理素質,這是德育的基礎,故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項職責。,在遵循心理健康教育規律和原則,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基礎上,班主任能夠也應該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1.舉辦心理健康和青春期知識講座,心理知識的作用
中學生在心理知識著,對中學生有性地講授心理學的知識是必要的,對其學習大有好處。心理學的規律去學習,學習。在講授心理學知識時,班主任須要注意像心理學教師那樣講授,要有性,視情而講。,班主任應該艾賓浩斯曲線原理和最近發展區理論等心理學知識去為學生解除心中的苦悶和學習上的煩惱。如學生對考試厭煩,可以講授遺忘的規律,讓學生懂得遺忘先快後慢、先多後少的規律,明白學習知識後的天、第七天、十一天是喚醒記憶的必要,學生對老師組織的就能夠理解了。
2.關注每個學生,學會勸說
,班主任在勸說前要勸說,關注每個學生。勸說表面上是語言的交談,實質上心與心的交流,有的心理。
,要讓熱情的、友善的、沉穩的心理狀態。選擇舒適、的環境,與學生的距離,盡量使學生有親近感,使熱情的、友善的心理為學生所領會。學生在交談過程中何種意料之中和意料之外的言行和情緒,班主任自身心態。
最後,要運用必要的勸說技巧和策略。如學生在情緒動盪的狀況下,很難聽進善意的勸告。穩定情緒的技巧有:(1)避實就虛。班主任在勸說前談與勸說主題無關或關系不大的事,以使學生的情緒穩定下來;(2)「冷」。班主任不直接實施勸說,而是讓學生對剛才的事情回憶,或寫在紙上;(3)肯定學生的與優點。的表揚與獎勵會使人產生輕松愉快的感覺,進而身心,情緒穩定。此外,勸說時要注意學生的表情和肢體語言,情況勸說的內容和。應察覺到的學生心理,的勸說內容或暗示學生要引起。
3.偶發事件,心理輔導
現實生活中會常料想的意外事件和情境,如學生親人亡故、車禍、火災、搶劫、父母離異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突發的不愉快的事件等。情況一旦,學生的心理平衡被打破,甚至心理崩潰,特需心理輔導與。班主任要偶發事件給學生帶來的心理的規律。突發性心理在心理學上分為五個階段:
(1)呆滯期。偶發事件突然來臨時,學生一時麻木呆滯,痛哭。
(2)侵襲期。學生意識到眼前的事實,被動承受侵害,內心痛苦悲傷。
(3)沖突期。這時學生心理防衛開始,與入侵的危機心理沖突斗爭。
(4)消化期。學生澄清是非,確立收拾殘信念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5)重建期。學生開始的生活秩序,尋求新的心理平衡,以新的。
減輕學生偶發事件後的痛苦,加速重構心理平衡,應:呆滯期和侵襲期,這兩個階段不長,應當冷靜地守候在當事人身旁,不要喋喋不休地勸慰。沖突期是班主任干預的最佳時期,應一階段組織一切可以組織力量,讓支持當事人,當事人又信得過的人一起來幫助,援助之焦點是幫助當事人面對和解決問題,不讓當事人有被遺棄和孤立無援的感覺。消化期是學生自我最佳時期,班主任應力所能及的幫助,防止心理反復。還要注意有些事情是讓全班學生知道尋求全班同學幫助的,如學生的父母離異、女生意外身體傷害等;有些事情宜讓同學知曉並幫助,如家庭遭劫、親人亡故等。
4.學會和家長溝通,家庭教育的功能
教育是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僅僅學校是的。學生在家的長,受父母的。但家長的健康標准,較注重身體的健康,不太心理健康;許多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走向兩個極端:要麼對子女要求過高,動輒打罵;要麼對子女不聞不問,任其發展。家人的這兩種會學生心理走向兩個極端:要求高的子女心理常恐懼狀態,性格內向,要求低的子女心理則過於散漫,進取心。
(1)好家長會。家長會有計劃地向家長介紹的實用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向家長講述家長育人的範例,或者推介這的書籍,如《給孩子一生的財富》、《哈佛女孩》等,幫助家長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觀念。
(2)家長的輔助作用。幫助家長創設家庭氣氛和關注孩子心理需要的觀念。,大多數的家長注重物質條件,關注孩子的吃、喝、穿、住等生理需要,卻往往家庭的心理環境的營造,孩子多的心理需要。,那些父母關系緊張、親子關系不良,都會妨礙孩子心理的健康發展。班主任應啟發、家長自我,家長之間應有親密關系,親子間應有平等、互愛的關系,關懷、愛護、民主、平等、以理服人、鼓勵為主的教養。
(3)和家長。採用座談、電話等,與家長經常,互通情況,施教建議,糾正家長施教偏差。有些問題的學生,其家長也往往是有問題的,對這類家長要其教育缺陷和偏差,要求和更的,家長教育過程、方法及,糾正家長的不當教育,是認識到了,的孩子才能有的學習環境,才能會擁有一顆健康、健全、充滿活力的童心。

⑻ 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有哪些

摘要 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內容:

⑼ 中學生心理健康教案

做自己情緒的主人——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教學目的:

幫助中學生正確認識和對待青春期身心發展的特點,使其懂得自尊、自愛、自重、自強,形成一定的身心自我調控能力,能適應身心的變化。

教學內容:

1.通過講解或閱讀,使學生認識情緒的內涵與類型,了解中學生情緒發展的特點,認識青春期情緒發展中的特殊現象。

2.通過自我情緒分析,使學生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緒狀態,掌握情緒健康標准,使其學會情緒自我調節的方法,培養積極情緒,改變消極情緒,做自己情緒的主人。

教學重點:

中學生情緒發展的特點。

課型及授課方式:

講授課、講授與訓練相結合

教學過程:

一、講讀(教師講解,學生閱讀)

1.明確什麼是情緒?

在現實生活中,當我們與人或事打交道時,總會產生一定的態度,如喜、怒、哀、樂都是我們對客觀物所形成的一種態度上的體驗,這種體驗,心理學上稱之為情緒。

2.情緒在交際中的作用。

(1)情緒與認識的關系;情緒由認識而產生,它比認識更具體,更真切,更強烈。

(2)情緒在現實交往中的巨大作用。

(3)情緒能讓人互相了解,彼此其鳴,傳遞交際的信息,是人建立相互關系的紐帶。

3.情緒的不同表現形式。

(1)孔子認為,人有七情:即喜、怒、哀、懼、愛、惡、欲。

(2)宋代名醫陳無擇的七情說:即喜、怒、憂、思、悲、恐、驚,這是世界上最早的情緒分類法。

(3)今天,按強度和穩定性不同,分為三種形式:心境、熱情、激情。

4.情緒的特點及不同類型。

(1)情緒肉格性的特徵;

(2)按復雜性,情緒可分為簡單情緒和復雜情緒;

(3)按所起作用情緒分為增力性情緒和減力性情緒;

(4)按強度不同可分為強弱兩種狀態;

(5)按性質不同分為肯定情緒和否定情緒。

5.中學生的情緒特點。

(1)沒有擺脫兩極性,煩躁不安是其情緒的主旋律;

(2)中學生情緒更復雜,一方面,情緒的延續性增加了;另一方面,情緒也帶上了文飾的內隱的曲折的性質。

二、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進行自我情緒分析

三、訓練:

要想做自己情緒的主人,關鍵在於掌握情緒自我調節的方法。一方面培養積極的情緒,另一方面把消極的情緒引導和調節到積極的方面來。

四、全課小結

喜、怒、哀、樂構成了我們生活中的七彩畫卷。在生活中人的情緒是復雜多樣的,處於青春期的中學生,情緒世界同樣是復雜多變,豐富多彩的。我們的情緒無論具有怎樣的特點,始終都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既可以起到增強的作用,也可以起到減弱的作用,關鍵在於如何調節和利用。因此,我們每一個中學生要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努力培養積極的情緒,使消極的情緒向積極的方面轉化,做自己情緒的主人。

五、作業

結合自身情緒的特點,談一談不同的情緒在學習生活中的不同作用。

板書設計

做自己情緒的主人

1.什麼是情緒?

2.情緒的作用。

3.情緒的演變。

4.情緒的特徵。

5.中學生的情緒特點。

6.情緒的調節。

⑽ 如何進行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

有關研究表明:心理發生變化的高發區在青春期,中學生存在問題令人觸目驚心,學校里學生各種不良現象屢禁不止,各種失控越軌行為時有發生,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與學生素質不高,尤其是心理健康水平不高,心理素質較差有極大的關系。我們如果只重視學生生理健康的教育,而不重視心理健康的教育,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極為不利。就目前狀況而言,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尤為重要。作為教育者應怎樣注重培養學生的心理健康呢?一、心理教育課程化,幫助學生認識自我。 現在的《思想政治》新編教材,以人為本,開設了心理知識內容,注重心理品質,以促進心理健康化,另外,還應提倡進行有關的心理講座,如《健康的心理是成才的基本條件》、《增強承受能力,克服考試焦慮》、《讓良好行為化為習慣》、《學會控制情緒,培養積極心態》等,以明確心理健康的標准或調節情緒的有效方法等。但心理教學或講座務必要在愉快的氛圍中使學生得益,該課的開設不應該增加學生的負擔,更不能增加學生的心理壓力,否則將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因此,心理教育課應注意以下特點:1、趣味化。針對學生的實際,熱點、不良心理反應等問題,以故事、表演或有趣的心理測試等方式提出,激發學生的表現欲,讓學生在輕松、熱烈的心境下,打開心扉,注重自我心理修養能力的培養。如講意志時,針對學生"計劃訂起來生動,讀起來感動,過了三天不動"的現象,有意識地指導學生如何適合個人特點及實際,做到有始有終,磨練自己的意志。2、行為化。強調行為作業,把教育要求及時轉化為行為訓練的要求,並注重從行為角度評價心理素質的變化,真正做到言出必行、言行一致。美國心理學家卡耐基在《人性的弱點》一書中說:"大膽去做你所怕做的事情,並力爭得到一個成功的記錄。"因此,針對學生的耐挫力差,討論如何對待挫折時,除對各種心理情況做出種種對策,讓學生走出自我的"怪圈" ,找到自我外,還要求必須付諸行動,讓實踐時時考驗自己能否經得起挫折,能做幾回還是最終勝利者。3、個別化。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個別問題需個別指導分層指導。因此,可指導學生制訂自我心理修養計劃,分步實施,並定期進行自我對照檢查,以解決心理問題。 二.心理教育環境化,幫助學生養成自我。 營造優美的校園環境。學校是學生的第二個家,學生從學校中不知不覺地接受教育和影響,因此,優雅、潔凈、文明、舒適的校園環境能給學生"潤物細無聲"的良好心理影響。校園中名人畫像、書畫長廊、名人名言、校風校訓以及各種宣傳櫥窗都會給學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種植園里生機盎然,校園里繁花點點,綠樹成蔭,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看書,這些自然風景無時無刻不在觸動著學生的感官,使學生受到了美的熏陶和道德的感染,在愉悅中受到教育,自覺地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心態。 創設育人情境,促進學生心理品質的優化。目前,青少年心理和行為問題日益增多,而人的心理和行為又是密不可分的,良好的行為習慣受良好心理素質的支配,同時,良好行為習慣又可內化、積淀為一定的心理素質。因此,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單純的口頭說教,更應該創設各種情境,在行動中促使學生自我體驗、自我認識、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一定的心理素質。如現在一些學生自製力差,性情暴躁,逆反心理強。教室里有紙屑箱,他偏把紙屑往窗外丟,看見瓶罐偏要用腳去踩和踢,隨意攀折花木等。曾聽過這么一件事,有一個學校的學生老喜歡用腳踢門,為改變這個壞毛病,學校安裝了一扇玻璃門,結果玻璃門完好無損。我們從中得到了啟示,於是在校園內各個角落安放了40多個環保型的果皮箱,果皮箱天天擦得光亮如新,園地上豎起木板,寫上"請愛護我們吧!"等懇請的話語,果然學生不忍心破壞,過去的壞毛病也改了。可見,有了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質就能表現出最佳的行為效果。因此,創設各種情境,通過心理認知暗示,能培養學生健康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三、心理教育檔案化,幫助學生分析自我。 心理檔案一般可分為這樣幾項:家庭成員情況、個人簡歷(學習動機、學習能力、思想行為、疾病史等)個性心理(性格)、特長、智力測試及分析、非智力因素測試及分析、心理咨詢記錄等。建立心理檔案,便於教師從內到外把握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個性特徵,做到有的放矢,易於開展心理工作。 心理咨詢主要是藉助語言、文字,給咨詢對象以啟發與教育的過程,即教育者讓學生訴說自己的煩惱、痛苦、疑懼使學生在得到情感宣洩和凈化的同時,讓教師因勢利導,促進學生找到解決心理問題的有效辦法。一些具有自私、自卑、嫉妒、孤獨等心理的學生,大多是在感到不受人們歡迎時,才喪失自信心,表現出心理缺陷的。咨詢活動可通過兩種方式進行:一種是學生與咨詢老師直接面談,如設立心理咨詢室進行咨詢,根據學生的實際,當面暢開心扉,擺問題,談認識,以求得老師的疏導。從而引導學生自覺進行心理調運另一種是進行簡接咨詢,如電話咨詢、信件咨詢,讓學生把難以啟齒的問題通過不顯名的方式傳達給老師,以避免尷尬情境,教師則可通過講座、黑板報、心理衛生櫥窗等方式解決其中的典型問題,如討厭某位老師,不願與他合作,甚至不願聽他的課該怎麼辦?如何處理早戀現象?如何與父母相處得好?等。 積極開展心理咨詢活動。在校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日趨嚴重,本校建立了心理咨詢室,還配備專職的心理咨詢師。學生通過咨詢、傾吐和宣洩,釋放心理壓力,解決心理困惑和矛盾。據了解,咨詢的學生反映出的心理問題主要有:學習壓力重造成考試的自卑、抑鬱、狂躁、恐懼等情緒情感問題,人際關系問題,無法自製的不良行為問題,青春期困惑的問題等。行為咨詢方法的先驅者克羅姆布魯茲指出"咨詢的中心目標就是要幫助每一個當事人解決他之所以來尋求幫助的那些問題。"學校心理咨詢師要給予咨詢學生溫暖,指導他們自我調控,還要詳細了解咨詢學生的各種情況,尊重、理解學生,保護學生的隱私,做到既是學生的傾訴者,又是學生的咨詢顧問,努力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我們的學生很多是需要幫助的,除了求助於心理咨詢師外,學校還開設心理健康課程,舉辦心理健康講座,組織各種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等。 四.心理教育家庭化,幫助學生創造自我。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僅僅依靠學校是不夠的,學生的心理問題,學校只能在極有限的時間和空間進行矯正和引導,社會環境和家庭影響也尤為重要。可以說,大部分青少年的心理障礙都與其父母有直接或間接的關系。取得家長的合作,幫助家長發揮他的教育功能,對於改善和預防孩子的心理障礙,幫助孩子成才極為重要。良好的心理素質需要良好的家庭的教育培養,學校要與家庭緊密配合,教師與學生家長要加強溝通,時刻關注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對家長給予適當的指導,對學生給予及時的疏導。如學生應試心理差,教師可引導家長要以平常心態看待考試,家長的嘮叨、在意、期望高,都會給孩子造成太大的壓力。再如青春期的性教育、人際交往技巧和意志力的培養等都需要發揮家庭教育功能。有些中學生有社交恐懼心理,少與人交往,害怕不被人接納,或嫉妒別人,或看不慣別人,或男女交往的困惑等,家長應鼓勵孩子多交友,在擇友上加以指導,培養社交技巧,過多指責、約束孩子反而會使自己的孩子在社交中缺乏自信。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應正確引導孩子,加強交流,培養孩子健康的心理。 心理健康教育是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的需要,應引起高度重視。家庭和社會要提供良好的教育環境,學校更應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使每個人都能受到良好的心理素質的培養,具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適應激烈的社會競爭。 澆樹要澆根,育人要育心。培養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質是對學生的心理結構進行改造、重組、升華的過程。中國的未來正充滿希望地注視著新世紀的一代新人。培養學生自尊自愛、善於交往、樂於奉獻、具有較強的反省能力;能正確對待挫折,勇敢面對現實,有一定的忍耐力;能勇於負責、獨立思考、不盲目沖動。這是當前素質教育對我們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基本要求。願我們能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中去辛勤耕耘、播種、採摘、並長期堅持,系統規劃,總結經驗,成為心理教育領域的拓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