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我想知道哪個老師 講解《中醫基礎理論》講的好
《潘毅中醫基礎理論(全111集)》網路網盤免費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adOzvv3U54IeQKAaRYxn_Q
潘毅,男,1956年11月生,教授,醫學博士,博士生導師,中醫基礎理論教研室主任,廣東省中醫葯學會基礎理論研究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高校教齡23年,主講《中醫基礎理論》、《中醫學基礎》、《中醫基礎理論研究進展》等課程的教學工作,年均本科授課約180學時,研究生授課約40學時。具有良好的師德,學術造詣高,教學能力強,教學經驗豐富,注重教學法的研究及教學規律的摸索,在長期的教學中形成了多元知識匯通、多媒體結合的生動而又內涵豐富的教學風格,即在教學中結合具體內容,多角度地切入:如醫學方法的剖析、哲學內涵的闡發、中西醫學的比較、文化歷史背景的透視、邊緣學科知識的引入、中醫其它各科的印證以及思維方法的引導等,使學生們的知識結構在學習中得以調整、拓寬與優化,深獲同行和學生們的好評。
『貳』 中醫零基礎如何自學入門中醫前輩請進
第一:基礎階段。1《中醫基礎理論》2《中醫診斷學》3《焦樹德用葯心得十講》4《中醫方劑學》5《中醫內科學》6《中醫婦科學》7《針灸學》
上面除《焦樹德用葯心得十講》之外,都是中醫學教材,要買第五版教材,80年代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的最好(綠色封面),如果找不到,就用6版教材(黃色封面,人民衛生出版社)。照順序學完上面7本書,基本可以學會解決一些常見病。學習時,遇到某些不懂的問題不要死摳,暫時放過,等到7本書看完,某些問題自然可以前後貫通。要盡快粗略看完一遍,這樣就可以有一個整體的中醫觀。接著比較詳細地再按順序看第二遍,精讀第三遍。
第二:提高階段。
1、《胡希恕傷寒論講座(錄音講稿)》,2《胡希恕金匱要略講座(錄音講稿)》3劉景源《溫病條辨》講稿,4王洪圖主編《內經選讀》
自學中醫,最忌貪求怪異,否則容易誤入歧途,劉力紅的《思考中醫》、《圓運動的古中醫學》,個人認為並不適於初學。
《名老中醫之路》這本書,介紹了很多老一輩名中醫的成才經歷,大家不妨看看,可以受到很多啟發。
學完這些,可以去看看四大經典了。四大經典有兩種說法,一說是《黃帝內經》、《難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二說是《黃帝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條辨》
『叄』 中醫基礎理論知識
中醫的基礎理論是對人體生命活動和疾病變化規律的理論概括,它主要包括陰陽、五行、運氣、臟象、經絡等學說,以及病因、病機、診法、辨證、治則治法、預防、養生等內容。
陰陽是中國古代哲學范疇。人們通過對矛盾現象的觀察,逐步把矛盾概念上升為陰陽范疇,並用陰陽二氣的消長來解釋事物的運動變化。中醫運用陰陽對立統一的觀念來闡述人體上下、內外各部分之間,以及人體生命同自然、社會這些外界環節之間的復雜聯系。陰陽對立統一的相對平衡,是維持和保證人體正常活動的基礎;陰陽對立統一關系的失調和破壞,則會導致人體疾病的發生,影響生命的正常活動。
五行學說,即是用木、火、土、金、水五個哲學范疇來概括客觀世界中的不同事物屬性,並用五行相生相剋的動態模式來說明事物間的相互聯系和轉化規律。中醫主要用五行學說闡述五臟六腑間的功能聯系以及臟腑失衡時疾病發生的機理,也用以指導臟腑疾病的治療。
運氣學說,又稱五運六氣,是研究、探索自然界天文、氣象、氣候變化對人體健康和疾病的影響的學說。五運包括木運、火運、土運、金運和水運,指自然界一年中春、夏、長夏、秋、冬的季候循環。六氣則是一年四季中風、寒、暑、濕、燥、火六種氣候因子。運氣學說是根據天文歷法參數推算年度氣候變化和疾病發生規律。
臟象學說,主要研究五臟(心、肝、脾、肺、腎)、六腑(小腸、大腸、胃、膀胱、膽、三焦)和奇恆之腑(腦、髓、骨、脈、膽、女子胞)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
經絡學說與臟象學說密切相關。經絡是人體內運行氣血的通道,有溝通內外,網路全身的作用。在病理情況下,經絡系統功能發生變化,會呈現相應的症狀和體征,通過這些表現,可以診斷體內臟腑疾病。
『肆』 《零起點學中醫帶你體驗中醫的12堂課》epub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零起點學中醫》(天下無疾)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 https://pan..com/s/1Pr7CpcmFuwDmIkzUQg2o_A
書名:零起點學中醫
作者:天下無疾
豆瓣評分:8.4
出版社:人民軍醫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9.10
頁數:186
內容簡介:
學一點中醫
今天的我們,享受著經濟發展、科學進步帶來的成果,卻也同時承受著發展帶來的弊病:無形的精神壓力催人折腰,吞噬著我們寶貴的時間和精力。我們有心鍛煉身體,卻無力持之以恆,渴望輕松上陣,卻往往疾病纏身;父母千里之外的牽掛需要安慰,多年來積勞而成的疾患更是令人焦心;子女的教育通常被認作頭等大事,但更為重要的,還應該是他們的健康成人。對父母的孝道,對子女的慈愛,對伴侶的情意,對自己的關懷,都為我們提出了一個課題:要學習一點醫學知識。
近兩年來,中醫養生書籍的海量涌現,正體現了人們對醫學知識的渴望。國家一系列衛生政策的調整,更是讓我們看到了這種渴望的必然。通過一些簡便易行的按摩導引、飲食配合,我們體驗到了養生給身體帶來的益處,但同時也出現了各種問題:說法眾多,各不相同,甚至完全相反,該如何取捨?各種方法,或效或不效,甚至導致問題加重,其原因何在?一些養生觀點與醫生的囑咐不符,甚至相互矛盾,究竟熟是熟非?
當我們遇到困惑,無所適從時,常常正是一次提高認識、增長智慧的機遇。因困而學,因學而進。當您在醫學茫茫的大海中迷惘不知方向,在人體病症紛繁的面紗前迥厄不得要領,翻開這本小小的中醫入門書,或許能得到點滴的啟發,收獲些許的知識。
有了這一點知識,我們就不必在晨起急迫出恭多年後,還不知這是由腎陽虧虛引起的病症;不會在體重漸增、食慾漸減時,仍強迫自己每天飲下大量白水;不致在平日即大汗淋漓的氣虛狀況下,為圖一時之快而大嚼辣椒;不想一遇大便不通,就用大黃、番瀉葉攻罰脾胃生機。怕冷未必是寒,上火未必是熱;保健品保不了每個人的健康,減肥葯減不掉每個人的贅肉。
醫者仁術。但以醫為名,謀財者有之,坑蒙者有之,以致害命者亦有之。學一點中醫,增加一點判別真假是非的能力,拿來一點有益於生命健康的知識,對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必要的。
作者簡介:
天下無疾,一名熱愛中醫事業的老師,一位潛心針灸臨床的醫生,一個將傳統文化根植於心的中國人。
2008年8月開始,天下無疾在新浪博客上舉辦了面向中醫愛好者的中醫入門系列講座,眾多網友踴躍參加,學習講稿,討論困惑,交流心得,從中受益。短短半年的時間,使得大家對中醫、對人體、對疾病有了基本的認識,掌握了中醫自學的要領,為步入中醫之門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伍』 你好,感覺你的論述很精彩,我是一個中醫愛好者,肯請你能為我指點一下門徑,萬分感謝!
買本書,生活也能自己完成的中醫操作,《腎是人之本》有食物調養和穴位調養方法。自學醫學知識對自身也有利處。
『陸』 零基礎 想學中醫應該如何入門
幫忙點個採納,謝謝!
第一:基礎階段。1《中醫基礎理論》2《中醫診斷學》3《焦樹德用葯心得十講》4《中醫方劑學》5《中醫內科學》6《中醫婦科學》7《針灸學》
上面除《焦樹德用葯心得十講》之外,都是中醫學教材,要買第五版教材,80年代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的最好(綠色封面),如果找不到,就用6版教材(黃色封面,人民衛生出版社)。照順序學完上面7本書,基本可以學會解決一些常見病。學習時,遇到某些不懂的問題不要死摳,暫時放過,等到7本書看完,某些問題自然可以前後貫通。要盡快粗略看完一遍,這樣就可以有一個整體的中醫觀。接著比較詳細地再按順序看第二遍,精讀第三遍。
第二:提高階段。
1、《胡希恕傷寒論講座(錄音講稿)》,2《胡希恕金匱要略講座(錄音講稿)》3劉景源《溫病條辨》講稿,4王洪圖主編《內經選讀》
自學中醫,最忌貪求怪異,否則容易誤入歧途,劉力紅的《思考中醫》、《圓運動的古中醫學》,個人認為並不適於初學。
《名老中醫之路》這本書,介紹了很多老一輩名中醫的成才經歷,大家不妨看看,可以受到很多啟發。
學完這些,可以去看看四大經典了。四大經典有兩種說法,一說是《黃帝內經》、《難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二說是《黃帝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條辨》。
『柒』 想自學中醫,零基礎要怎麼入門。
第一種方法,從經典開始。
1:神農本草經
2:皇帝內經
3:傷寒論與金匱要略
4:易經
讀書方法和書單:
第一階段:從實踐入手,初識經方奧妙和應用
1:十二正經與奇經八脈動畫(網路有)
2:曹穎甫傷寒金匱發微 曹穎甫經方實驗錄 (曹穎甫著)
3:傷寒論新義 , 金匱要略新義 (余無言著)
第二階段:初識本草和易理
1:本草問答(唐容川著)
2:醫易通說(唐容川著)
第三階段:結識"火神派"
1:鄭欽安醫書闡釋 醫理真傳、醫法恆通、傷寒恆論 (鄭欽安著)
第四階段:本草提高,經方提高
1:本草思辯錄(周岩著)
2:陳修圓全集
第五階段:繼續全面提高
1:黃元御醫學全書
最後階段:博覽醫術,精讀經典原文,自我提高.
整個學習過程中可以穿插聽:王正龍和劉渡舟的多媒體講座.
第二種:從基礎知識入手,如《中醫基礎理論》,《中葯學》,古有《中醫入門》這些書都是入門教科書,也不能一下子就全掌握。要持之一恆。在此希望你成功。
『捌』 張景明教授講中醫一課一講全版基礎視頻講座全集 百度雲網盤資源鏈接下載
《張景明教授講中醫一課一講全版基礎視頻講座全集》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Pb4R3TFoBEz8-TbmGPlMMw
《中醫辨證》
第一節:八綱辨證——表證
我要交給你看病的方法
主講人:張景明教授(講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