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走進西藏中醫中葯中國行欄目是真實的嗎
走進西藏中醫中葯中國行欄目是真實的。
以「面向基層、服務農村、惠及百姓」為主題的中醫中葯中國行之西藏藏醫藏葯科普知識宣傳活動8月15日在拉薩啟動。衛生部副部長、國家中醫葯管理局局長王國強,國家中醫葯管理局副局長馬建中,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周春來,自治區副主席德吉,自治區副主席劉慶慧出席啟動儀式。
基本信息
啟動儀式上,自治區衛生廳宣布授予強巴赤列等16人為「西藏名藏醫」榮譽稱號,王國強、德吉等向名藏醫代表頒發了榮譽證書。國家中醫葯管理局向西藏衛生廳(藏醫葯管理局)贈送了越野車,並向藏醫機構捐贈了醫療設備。
德吉在講話中希望西藏藏醫葯界抓住藏醫葯發展的良好戰略機遇,堅持藏中西葯並重的方針,深化改革,廣泛開展藏醫葯科普知識宣傳,為發展藏醫葯事業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和社會環境,廣泛傳播藏醫葯防病治病知識,充分發揮藏醫葯特色優勢,為廣大農牧民群眾健康做出更大的貢獻。
此次活動將在西藏7地(市)的73個縣開展,向百姓發放上萬冊藏醫葯科普知識宣傳圖書、資料,組織藏醫葯專家義診,在8月29日至31日舉辦「西藏藏葯生葯知識大比武」,9月舉辦2至3次藏醫葯科普講座,並開展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和繼承人經驗交流會。
同時舉辦多種相關培訓,如藏醫葯科研管理培訓、農牧區藏醫適宜技術推廣培訓和西藏藏醫葯護理知識培訓,並將邀請主流媒體全面展示和宣傳藏醫葯科普知識和取得的成就。
B. 求一篇關於中醫的演講稿!
中醫不能廢!!!!
朋友們,首先很感謝大家來看我的文章。
由於近段時間以來,不免聽到很多反對中醫,要求廢除中醫的言論。不少人視中醫為「偽科學」「迷信保守的代表」,強烈要求廢黜中醫。在這里,我要對你們說:「中醫不能廢!」
首先中醫做為一種治病救人的醫術,上千年來一直擔負著這一神聖的職責。古有扁鵲懸壺濟世,有華佗救命醫人,今也有中醫醫生每日診治成百上千的病患。從古代,到今天,中醫一直彰示著它的治療效果。
再來中醫在漫長遙遠的傳統文化熏染下,又不僅僅是一門醫學了。中醫的養生觀念講求平日的保健、調理,而不是生了病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中醫的養生方法還成就了一種生活方式了。一種在現代這個浮雜的社會里,令不少人嚮往的生活方式。中醫里也含有深刻的哲學意味,中醫里的五行理論將人、環境、生活都聯系起來看,有著「循環統一,生生不息」的樸素的唯物主義哲學觀。是可以很好地陶冶人的性情的。
就以上兩點看來中醫就已經有了足夠的不能廢除的理由。
因此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如何完善這一古老的技術,傳承這一古老的文化了。就我個人看來,最緊要的是要改變現在的教學模式,將「西化的中醫」回歸為真正的中醫。不能因古文生澀就將其列為選修,要懂中醫的經典、基礎,學習古文的必須的。要回歸到實踐上,而不是在中醫學院里整天研究中葯的有效成分到底為何,整天關注的是小白鼠而不是真正的病患。
最後我希望,不論你是否看中醫,都可以支持中醫,眼學這一中國的瑰寶,讓它既不是面臨廢黜,也不是一味頹廢。謝謝!
平凡的心,不平凡的愛!
如果感恩是一種責任,那麼我們就時刻肩負著救死扶傷的使命;如果感恩是一種尊嚴,那麼我們就時刻捍衛著生命的希望;如果感恩是一種追求,那麼我們就時刻感受著陽光人生的精神境界!I、C、U——三個簡單並快樂著的字母在一次偶然的碰撞中擦出了愛的火花,從此醫療界就有了一個神聖而又偉大的地方——重症監護室!
當大地緩緩睜開雙眸,感受清晨第一縷溫暖的時候;當雛鳥展開雙翅,為第一次飛翔躍躍欲試的時候;當鬧鍾歡快地跳著屬於自己的「華爾茲」的時候;當輕輕推開ICU緊閉的大門的時候,映入眼簾的已是一片忙碌的景象:「15床准備CT!」「16床准備深靜脈穿刺!」「17床准備胸腔閉式引流!」… …燕尾帽們不停地穿梭於病房之間,那輕盈的步伐,那矯健的身軀,分明透露著一種忙而不亂、有條不紊的工作作風!ICU顧名思義——重症,也就是說這里的患者都有兩個去向:生與死!有些剩下的時間也許只能用天來計算了,為了使他們在
死亡背後感受別樣的關懷,每個操作,每個步驟,每個細節,我們都在盡力減輕患者痛苦的基礎上更加地加倍小心,就像似呵護襁褓中的嬰兒。有時候,我們真的很無奈,盡力了卻還是眼睜睜看著生命的枯萎。每一次的生離死別都觸動著我們身上的每一條神經,或許我們給予的微不足道,但我們始終相信愛與被愛是相等的!拉上人生帷幕的人是我們,同樣打開人生帷幕的人也是我們。
曾經我們收住過那樣一位患者,年僅20歲,由於母親的突然離逝,在精神崩潰之餘喝下了農葯,記得被送進ICU時,患者面色青紫,呈現點頭樣呼吸,渾身散發著濃烈的大蒜味。「快,氣管插管!」正當醫生准備氣管插管的時候,監護儀上那原有的波浪線在剎那間化為蒼白的一直線,「快,胸外心臟按壓!」「快,腎上腺素1mg靜推!」… …在場的每一位醫護工作者瞬間都投入到了搶救中,時間在此刻「停止」。怕力度不到位,護士長「噌」一下雙膝跪在床沿進行心臟按壓,護士們有的手握簡易皮囊進行人工呼吸,有的復述口頭醫囑後執行醫囑,有的配合醫生進行氣管插管等等等等,我們知道時間就是生命,不到最後一刻我們決不輕言放棄!也許是感受到了愛的力量,那蒼白的一直線重新開始了跳躍!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我們為他進行了CRRT——連續血液凈化。這項治療為護理帶來了很多不便,我們不能為他翻身,怕扭折了導管,為了避免褥瘡,我們只能將他全身抬起,以此來減少受壓部位的受壓時間。特別是在患者解大便時,由於導管穿刺在股靜脈處,放便盆怕影響血液濾過,我們只能一遍遍一遍遍小心翼翼地將他抬起、放下、再抬起、再放下。CRRT需要24小時連續性進行,半小時的沖管,一小時的記錄尿量,還包括化置換液,倒廢液袋,算下來我們幾乎沒有喘息的時間。在又一次為他護理大小便的時候,他的父親——一位失去妻子不久,又面臨兒子徘徊在死亡邊緣的漢子來探視,目睹了我們護理的全過程,他一直默默地站在靠兒子最近的角落裡,看著,看著,「嗵」一聲,當我們誰也還沒有反應過來發生了什麼事的時候,這位鬢角華發早生的中年漢子跪在了地上,時間停頓了一下,「謝謝!謝謝!」他哭泣了,我們被他的舉動嚇得手足無措,連忙要將他扶起。可是不管我們怎麼拉他,他就是不起來,我們對他說:「沒事沒事,有什麼話我們坐著說,先起來好嗎?」他抬起頭,那張經歷了多少風霜而留下歲月痕跡的臉龐掛滿著淚水,「謝謝,真的謝謝你們!」隨後他深深地磕了個響頭,這位老實巴交的農民漢子用這樣一種特殊的表達方式詮釋著對我們的感激!「這是我們應該做的!」
是的,這是我們應該做的,看著他在我們夜以繼日地照顧下漸漸好轉,慢慢康復到出院。不禁想起冰心老人曾說過的一句話:愛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將這一徑長途,點綴的花香彌漫,使穿越拂葉的人,踏著荊棘,不覺得痛苦,有淚可落,卻不悲涼… …
C. 中醫葯的宣傳重點
據《中國中醫葯報》2010年8月11日報道,「日前,國家中醫葯管理局辦公室下發《關於開展中醫葯文化科普巡講活動的通知》,布置了工作。此舉旨在加強正面引導,突出中醫葯特色,宣傳推廣中醫『治未病』理念,為群眾提供正確、科學、權威的中醫葯科普知識,也是完善中醫葯文化科普工作長效機制的嘗試」。開展中醫葯文化科普巡講活動,是復興中醫的一個必要措施。在為之拍手叫好的同時,筆者認為:根據當今中醫臨床存在的一些問題,普及中醫葯常識應該重點宣傳以下幾個方面的重要內容:
一是中醫診斷治療的基本方法。由於當前中小學教育中缺乏相應的中醫葯知識,致使當代人特別是年輕人不了解中醫診斷治療的基本方法。如不少人見別人診脈,也去湊熱鬧,但診斷之後不服中葯,不用針灸,仍去打針輸液,弄的醫生很尷尬。普及中醫葯知識,首先應該讓多數人明白:中醫診療疾病的基本方法就是四診和參、辨證論治、中葯、針灸,找中醫看病就應該盡量使用中葯、針灸治療,這樣才能發揮中醫所長。
二是中醫治療疾病的優勢領域。雖然國家提倡中西醫並重,但實際上如今中醫遠沒有主流醫學的地位。普及中醫葯知識,應該引導大家了解中醫葯治病的優勢領域,如民眾應了解的內科慢性病、婦科病、骨關節病等等。以最大限度地發揮中醫在這些病種的特長,引導患者選擇中醫的優勢病種就診,可以幫助中醫沖破壁壘,打開局面。當然,中醫對許多急症的治療也很有特色,但在基層,「中醫善治慢性病、除根」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我們應該因勢利導,在鞏固現有成績的同時,參與急症的救治,用實效讓老百姓了解真正的中醫葯優勢。
三是中醫治療疾病的方法多樣。普及中醫葯知識,應該讓大家知道,除了中葯之外,中醫還有針灸、推拿、火罐、中葯外敷等多種綠色療法。在用西葯無效或副作用明顯,或在原有中醫葯療法療效欠佳的情況下,不妨變換治療方式,或許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滿意療效。
四是中醫葯治療疾病是醫患雙贏。「看病貴」的問題依然突出,這種局面與前些年單純把醫療衛生事業推向市場有關。隨著新醫改的實施,國家開始注重醫療衛生事業的公益性,同時對醫療衛生事業的扶持力度也在加大。在這種大前提下,我們應該理直氣壯地宣傳中醫葯治病的「簡、便、驗、廉」,為解決老百姓「看病貴」的問題,提供一條切實可行的途徑。用中醫中葯,從病人的角度講等於減輕了經濟負擔;從醫院的角度看等於提高了社會效益。
D. 關於中葯的演講稿啊,急啊
中醫葯的歷史和形成和中醫葯的現狀5千年歷史的中國,有著幾千年的中醫葯文化源遠流長,經久不衰,它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是我們引以為傲和自豪的文化遺產。遠古時代,人們有什麼不適,就去山上采些樹根,草根,青草什麼的。例如流血采些茅草根,就可以止血了,再例如鼻子流膿,采些岑草就是魚腥草,就可以排膿了,還有青蒿,治療瘧疾。這些都是遠古的人們通過自己身體不適,就去吃點草啊根的來治病得出的結論。但是這些經驗很局限性,只能膚淺的套用,而疾病是復雜和變化的。隨著中國另一個文化瑰寶易經的產生,中國歷史上現存的醫學文獻中,第一部經典著作黃帝內經產生,它創立了中醫學的理論體系,奠定了中醫學的發展基礎。它從宏觀角度論述了天、地、人之間的相互關系,討論和分析了醫學科學最基本的課題——生命規律,並創建了相應的理論體系和防治疾病的原則和技術。確立了以陰陽五行學說為其精髓,以藏象經絡為其理論核心的體系。
給這些草啊根的,注入了的靈魂,使他們成為治病救人的葯物。中醫就有了陰陽五行學說,把人,自然和環境三者聯系起來,就是易經中是天地人。後來經過智慧的中國人不斷的探索,實踐。東漢末年,另一位國醫大師醫聖張仲景,經過博覽群書,反復臨床,拜師請教,廣泛搜集古今治病的有效方葯,甚至民間驗方。寫出的傳世之作《傷寒雜病論》確立中醫辨證論治的法則,辨證施治正是中醫的靈魂所在,這本書承前啟後,總結性的提出了理法方葯,以及望聞問切的中醫診療特色,使中醫學達到了較高的高度。明清時代,由於傳染病的流行,經過不斷的臨床實踐,對溫熱病的病因、病理和治療原則方面,逐步形成一套比較完整的學說。對溫熱病傳染病的防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隨著中醫思想的成熟到各家爭鳴,中葯的發展和研究也不斷。
明代李時珍穿草鞋,身背葯簍,帶著學生和兒子建元,訪醫采葯,翻山越嶺,足跡遍及大山名川,甚至整個中國,走了上萬里路,傾聽了千萬人的意見,參閱各種書籍800多種,歷時27年,終於在他61歲那年(1578年)寫成《本草綱目》,使中葯學達到了鼎盛。明末清初,西醫傳入中國。抗生素的運用,一時拯救了數以萬計的人的生命。中醫也在幾千年後,發展陷入了瓶頸。如今,中醫這個有著幾千年歷史的文化更是陷入了尷尬,國人甚至有發出取締中醫的聲音。人們不禁要問,這幾千年歷史的瑰寶到底怎麼了?但是人們不要忘了,非典時期,當西葯束手無策的時候,正是中醫挺身而出,挽救了人們的生命。時任非典防治總指揮,國務院副總理吳儀說,中醫葯在非典時期,抗病救人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個人對中醫的見解我從師從重慶中醫院雷正榮教授,到師從福建名醫李寧,切實感受到了中醫的魅力。雷教授治療小兒腦癱,西醫束手無策,雷教授治療精神壓力大出現的亞健康狀態,其效果確實。
福建名醫李寧繼承張仲景的經方,辨證施治,治療癌症,系統性紅斑狼瘡,癱瘓.....讓西醫驚嘆。然而現在的中醫葯人才相當的匱乏,中醫葯人才培養有較大的弊端,加上現代人的浮燥,中醫醫學學生畢業以後要面臨工作,社會等諸多因素,醫院和社會沒有提供一個培養的土壤,中醫的學子在畢業後棄中投西,而病人更是對治療一味的追求速度效率。讓中醫的水平下降,讓國人對中醫缺乏信心。而今,現代醫學的在治療中,抗生素,激素的濫用,產生了諸多弊端。環境污染,輻射,物質現實的社會,人失衡的心理。疾病發生了變化,慢性,功能性疾病,亞健康狀態,西醫治療出現了盲端。國家現在限制抗生素,限制激素運用。推進鎮村一體化和合作醫療,發展基層運用中醫技術,給中醫葯在治病防病中創造更大的條件和空間。讓我們更加關愛中醫葯,讓我們更加細致的做中醫葯事業。我們醫護工作者的手,是將疾病與痛苦從病患的身上驅走,幫助掙扎在死亡線上的生命與死神頑強的奮斗。引用300多年經久不衰的中醫葯企業北京同仁堂堂訓:炮製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讓我們用我們的智慧和熱情將中醫葯發揚光大。
E. 中醫葯文化走進中小學課堂了嗎
江西首批中醫葯實驗班日前在南昌市灣里區開班。全國中醫葯高等學校教學名師走進小學一年級課堂,為小學實驗班的孩子們講第一課。
學生們通過課程學習,可以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了解中醫葯常識,既可以培養對中醫葯的認知和興趣;也可以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從小明確起居有常、飲食有節,獲得一生都有用的中醫健康教育。
F. 中醫養生保健工程是什麼回事
2006年8月27日,由中國老年保健協會主辦,德聖集團、華能葯業協辦的健康進社區「中醫養生保健工程」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啟動。衛生部原部長錢信忠出席大會,並為「中醫養生保健工程」揭牌。
環境污染、不良的飲食習慣、缺乏運動是現代人生命質量迅速下降的重要原因。中醫葯的「辨證施治」對於預防和治療中老年慢性病及各種疑難雜症,提高現代人的生命質量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弘揚中醫養生文化,普及中醫養生知識,提高我國中老年人健康水平是中醫養生保健工程的根本目的。中醫養生工程啟動之後,將組織百名專家,深入社區,進行中醫養生科普知識講座,在全國各地級市指定合作醫院對中老年人進行健康體檢,並為參與活動的每個中老年人制訂個性化的中醫養生保健方案,切實提高廣大中老年人的健康水平。
中國老年保健協會會長李深在啟動儀式上講話指出:中醫葯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是世界醫葯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醫療保健事業中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應該得到重視。
中國老年保健協會副會長、衛生部首席健康教育專家洪昭光出席大會,並為「中醫養生保健工程」做首場中醫養生科普講座。洪昭光教授在講座中指出:健康是和諧,健康是責任,健康是金,健康重於泰山。中醫葯在預防、保健、養生方面具有不可比擬的獨到優勢。每個中老年朋友一定要重視中醫養生保健,積極參與到「中醫養生保健工程」中來。
為促進工程的順利開展,華能葯業向「中醫養生保健工程」贈送了價值10萬元的金能量。
G. 中醫葯文化建設「十二五」規劃的重點任務
(一)深化中醫葯文化內涵研究
對中醫葯文化內涵、核心理念、價值觀念等進行深入挖掘、整理和研究,深入探討中醫葯核心價值體系的建設內容和方法。做好中醫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加大對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的保護力度。
1.中醫葯核心價值體系的研究與構建:總結中華民族對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認識與理解,從精神、行為、物質等層面提煉中醫葯文化精神實質,建設具有中國特色、中醫特點、行業特徵並體現時代精神的中醫葯核心價值體系。
2.中醫葯文化源流及內涵研究:普查全國中醫葯、民族醫葯文獻、文物、古跡資源,系統研究中醫葯典籍、文物、古跡和古今名醫人文精神及其文化素養。梳理中醫葯文化源流脈絡,挖掘、整理、研究中醫葯文化內涵和原創思維,為搭建中醫葯文化理論構架提供資源和依據。
3.中醫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普查中醫葯非物質文化遺產,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醫葯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創造良好傳習條件,推動中醫葯項目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或「世界記憶名錄」。
(二)加強中醫葯機構文化建設
通過分類指導,加強中醫醫療、保健、教育、科研、產業等機構文化建設,塑造中醫葯行業特有的人文環境。強化中醫葯文化教育,提高各級各類中醫葯人員的文化素養,弘揚「大醫精誠」傳統職業道德,提升中醫葯人員的職業能力和水平。
1.中醫醫療、保健機構文化建設:研究制定有利於各級中醫醫療機構開展中醫葯文化建設的政策措施。在全國所有公立中醫醫院、中西醫結合醫院、民族醫醫院開展文化建設,加強價值觀念、行為准則、職業道德、環境形象等方面的建設。
2.中醫葯科研機構文化建設:研究制定鼓勵科研機構加強文化建設和文化研究的政策措施。增強科研工作者文化底蘊,促進科學態度和人文精神有機結合,不斷提升科技創新能力。
3.中醫葯教育機構文化建設:明確教育機構在文化傳承中的重要責任,研究制定中醫葯教育機構文化建設的政策措施。建設富有中醫葯特色的校園文化,逐步構建中醫葯教育機構文化體系,將中醫葯文化理念和實踐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發揮教育機構知識密集、人才密集和文化氛圍濃厚的優勢,研究探索中醫葯文化建設、人才培養與傳承的思路和方法。
4.中葯產業機構文化建設:調查分析國內中葯企業文化建設現狀,篩選一批具有中醫葯文化特色的企業作為中醫葯文化建設試點單位,帶動中葯產業文化建設。
(三)推進中醫葯文化宣傳普及
開展群眾喜聞樂見、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中醫葯文化科普宣傳活動,加大中醫葯文化傳播與普及力度,加強中醫葯傳播能力建設,在人民群眾日常生活中形成「信中醫葯、愛中醫葯、用中醫葯」的濃厚中醫葯文化氛圍。
1.中醫葯文化精品創作:匯集古代中醫葯、民族醫葯文化精華,融合當代科學文化和中醫葯學術最新成果,創作科學准確、通俗易懂、貼近生活的中醫葯文化精品(包括科普圖書、音像、網路、動漫等多種形式),廣泛傳播中醫葯文化知識。
2.中醫葯文化宣傳普及:建立中醫葯文化科普宣傳長效機制,繼續實施中醫葯知識宣傳普及項目,深入推進「中醫中葯中國行—進鄉村·進社區·進家庭」活動,深入開展中醫葯文化科普巡講,舉辦中醫葯科普知識講座等形式多樣、效果顯著、群眾歡迎的活動。
3.中醫葯媒體傳播能力建設:加強中醫葯報社、期刊社、出版社、網站等媒體的軟體和硬體建設,提高中醫葯信息採集和發布能力,增強輿論主動權。
(四)加快中醫葯文化人才隊伍建設
造就一批高層次領軍人才,培育一批中醫葯文化與科普專門人才,培養一批中醫葯文化管理工作者,建立一支適應中醫葯文化發展需求的人才隊伍。探索建立從事中醫葯文化建設工作的人才激勵機制。
1.中醫葯文化人才培養與隊伍建設:開展中醫葯文化課程與教材建設,加強對學生中醫葯文化教育,鞏固專業思想,樹立事業信心。開展針對中醫葯從業人員的文化培訓,提高全員中醫葯文化素質。建立健全各級中醫葯文化建設與科學普及專家組,對中醫葯文化建設工作進行研究、指導、咨詢和評價。實施中醫葯文化名家工程,遴選並培養國家級中醫葯文化科普名家、省級中醫葯文化科普名家,建設中醫葯文化傳播活動的專業隊伍。
2.中醫葯文化人才制度建設:設立中醫葯文化工作崗位和專職人員,保障中醫葯文化建設工作順利開展。探索建立中醫葯文化專業技術職務系列,激發中醫葯文化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研究建立有利於中醫葯文化工作者研究創作的政策和制度,對高水平中醫葯文化創新團隊和個人給予長期穩定支持。研究建立國家中醫葯文化工作者榮譽稱號制度,表彰在中醫葯文化領域有突出貢獻的人士。
(五)鞏固中醫葯文化機構和設施建設
支持中醫葯新聞出版及現代傳媒機構的發展,使之成為傳播中醫葯文化知識的重要平台和載體。利用已有文化設施,建設一批中醫葯文化宣傳教育基地。推進中醫葯文化研究與傳播專門機構建設,打造弘揚中醫葯文化的主陣地。
1.中醫葯文化宣傳教育基地建設:制定基地建設標准,遴選建設一批全國中醫葯、民族醫葯文化宣傳教育基地以及一批省級文化宣傳教育基地,使之成為展示和傳播中醫葯文化、培養中醫葯科普人才、普及中醫葯知識的重要陣地。
2.中醫葯文化專門機構建設:加快文化體制改革,探索充滿活力的中醫葯類報刊社和出版社等文化機構發展的新體制、新機制和新模式。積極推動中醫葯、民族醫葯文化研究與傳播專門機構建設,開展培訓和學術交流等活動。鼓勵社會力量參與中醫葯文化機構建設工作。
(六)推進中醫葯文化產業發展
發掘中醫葯文化資源,優化中醫葯文化產業結構。開發中醫葯文化科普創意產品,打造中醫葯文化品牌。發展中醫葯新興業態,培育中醫葯文化特色產業,逐步形成中醫葯文化產業鏈。
1.建立中醫葯文化產業鏈: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探索開發富有特色的主題旅遊產品、主題公園、專題會展、生態園區、音像出版物等中醫葯文化及其衍生產品,形成並延伸中醫葯文化產業鏈。
2.發展中醫葯文化新興業態:利用數字化、信息化、網路化等高新技術,促進中醫葯文化產業結構升級。積極發展文化創意、數字出版、移動多媒體、動漫遊戲等新興文化業態。
(七)擴大中醫葯文化對外傳播與交流
豐富傳播內容,提高中醫葯國際影響力。拓展中醫葯文化對外傳播途徑,開展多種形式的對外交流與合作,加快中醫葯走向世界的進程。
1.中醫葯文化對外傳播與交流體系建立:加強與外國政府、國際組織和海外知名文化傳播機構的交流與合作,藉助海外孔子學院、中國文化交流中心以及中外互辦「國家年」等多種平台建立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的中醫葯文化國際傳播體系。
2.中醫葯文化對外傳播載體建設:制訂中醫葯名詞術語翻譯標准,做好中醫葯教材、古典醫籍和現代科研成果的翻譯工作。編制一批高質量的中醫葯文化宣傳外文讀本和音像材料,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傳播手段,豐富中醫葯文化海外傳播內容,提高中醫葯文化國際影響力。
(八)重視民族醫葯文化保護和傳承
制定民族醫葯文化保護傳承優惠政策,在人才培養、隊伍建設和資源配置等方面給予重點扶持。設立民族醫葯文化保護傳承專項經費,資助民族醫葯文化建設重大項目,加強瀕臨失傳的民族醫葯文化遺產的搶救性保護工作。
民族醫葯文化保護與傳承:加強民族醫葯文化研究,開展民族醫葯文化資源普查,為民族醫葯文化傳承人創造良好傳習條件,對瀕臨失傳的民族醫葯文化遺產進行搶救性保護,建設有代表性的民族醫葯文化宣傳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