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知識 » 心腦血管疾病知識講座
擴展閱讀
動漫設計類是什麼專業 2024-11-17 23:13:02

心腦血管疾病知識講座

發布時間: 2022-06-21 22:49:03

1. 怎樣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健康教育知識講座

低鹽低脂,心情舒暢,適當運動

2. 心腦血管疾病的健康講座一般是多長時間

我們心內科每周都會有一次健康講座,時間會控制在30分鍾以內。心腦血管的病人,大都為老年人,如果講太多,他們接受起來會有困難,所以盡量講的少而精,語言通熟易懂,這樣才會有實際意義。望採納!

3. 心腦血管疾病的主持稿

春季是疾病特別是傳染性疾病多發的季節,常見的傳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麻疹、水痘、腮腺炎、風疹、猩紅熱等。這些傳染病大多都是呼吸道傳染病,可通過空氣、短距離飛沫或接觸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徑傳播。
學校是人員比較密集、相對比較集中的地方,比較容易傳播。為避免各類傳染病的流行或暴發,我校利用本周一班隊活動課時間各班開展「春季傳染病預防」主題班會活動。
通過主題班會,學生了解了春季傳染病的危害和預防措施,達成了以下共識:一要加強鍛煉,增強免疫力;二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要保持學習、生活場所的衛生,飯前便後、以及外出歸來一定要按規定程序洗手,勤換、勤洗、勤曬衣服、被褥,不隨地吐痰、不亂扔果皮紙屑;三要做好教室、宿舍必須要每天通風、保持空氣流動,每次通風應在半小時以上;四要保證充足的睡眠,要休息好,生活要有規律;五要切莫諱疾忌醫。由於春季傳染病初期多有類似感冒的症狀,易被忽視,因此身體有不適應及時就醫,特別是有發熱症狀,應盡早明確診斷,及時進行治療。一經發現問題及時就診,並上報校醫等。
本次春季傳染病預防主題班會,增強了師生對春季傳染病的防範意識,提高了預防的能力。我校還通過校訊通等途徑向學生家長宣傳預防春季傳染病的知識,讓家長及時了解自家孩子的情況,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

4. 在秋天,慢性病要如何進行管理

調查統計顯示,秋冬季節,腦血栓、冠心病等發病人群佔全年發病人群的比例高達69.5%。專家提醒,秋冬季心腦血管疾病雖高發,但此時治療效果也最好。

如何防止血壓升高

1、少吃鹽,每天3-6g (半到一啤酒瓶蓋)比較合適;

2、多吃高鉀高鈣低鈉食物,增加飲食中鉀的攝入;

3、戒煙;

4、限酒;

5、保持正常體重,避免肥胖;

6、堅持規律的有氧運動;

7、保持心理平衡。

秋冬季節高血糖

秋冬季人們的食慾增大、攝入糖分變多,血流速度減慢,血管容易出現內壁增厚腔隙變窄等病變。所以,秋冬季是糖尿病人容易復發和加重的時節。因此,糖尿病患者進入秋季需控制好血糖,嚴防並發症。

秋冬季節高血脂

秋冬季是老年心腦血管病的高發季節,控制好血脂、防止高脂血症是關鍵。老年人因為畏寒往往減少戶外活動,還有一些老年人注重秋冬季進補,常進食一些高熱量食物而導致血脂增高,所以做好秋冬季保健特別重要。

現在人比較重視體檢,在一次體檢中發現高血脂,無需過於擔心,最好在6周後復查。若表現為頭暈、神疲乏力、失眠健忘、肢體麻木、胸悶等症狀,就要警惕高血脂,立即到醫院做個詳細的檢查,因為這些症狀易於其他疾病臨床症狀相混淆。

高血脂的患者要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合理調節飲食,限制每日總熱量,使體重組件達到標准體重。另外,要積極治療引起高血脂症的原發病如糖尿病,腎病綜合症等,避免使用某些可升高血脂的葯物,如激素等,並且要正式使用降脂葯物。

另外,冠心病老人由於冠心病患者的合適血脂水平應較低於正常人,應盡早用葯,降低高血脂的危險指數。

再者,由於年輕人飲食不健康,作息不規律,導致高血脂越來越偏愛年輕人,所以年輕人平時應該飲食清淡,不要吃含有脂肪多的食物,增加鍛煉。

5. 如何從營養學的角度預防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包括心臟病、高血壓、高脂血症等。其病因主要是動脈硬化。動脈硬化即動脈血管內壁有脂肪、膽固醇等沉積,並伴隨著纖維組織的形成與鈣化等病變。這種病變發展至心臟冠狀動脈時則形成冠心病(心腦痛、心肌梗死及急性死亡)。從正常動脈到無症狀的動脈粥樣硬化、動脈搏管狹窄,需要十餘年到幾十年的時間。但從無症狀的動脈硬化到有症狀的動脈硬化,如冠心病或中風,只需要幾分鍾。很多病人因毫無思想准備,也無預防措施,所以死亡率很高。心腦血管病的發生、發展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其發病率在我國有逐年增高的趨勢,近年來已成為危害人類生命健康的頭號殺手。具有「發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高,復發率高」以及「並發症多」四高一多的特點。什麼是高血脂症?
正常人的血脂在一定范圍內保持動態平衡。我國正常人群空腹血脂蛋白含量:總膽固醇3.37-6.22mmol/L,其中膽固醇佔70%左右;甘油三酯0.68-1.47mmol/L;磷脂1.42-2.71mmol/L;未脂化脂肪酸0.2-0.6mmol/L;β脂蛋白2.00-3.70mmol/L。當空腹血漿中膽固醇或/及甘油三酯濃度超過正常上限,即可診斷為高脂血症。什麼叫高血壓?
高血壓是指動脈血壓超過正常值的異常情況:
正常血壓:舒張壓≤85mmHg,收縮壓≤130mmHg;正常高值:舒張壓85-89mmHg,收縮壓130-139mmHg;
高血壓:舒張壓≥90mmHg,收縮壓≥140mmHg。
高血壓的發病情況綜合起來有以下幾點:
1. 患病率較高:從世界各地區的發病情況看,發達的西方國家明顯高於不發達國家和地區,西方國家患病率為20%左右,我國的平均患病率為11.8%。從近兩年的流行病學調查資料看有逐年上升的趨勢。據1994年11月,在北京召開的中日第二屆高血壓病研討會上,中國高血壓聯盟主席劉力生教授公布的最新數字,我國目前大約有9000萬人患高血壓,僅北京就有2000萬,其中臨界與輕型高血壓占總數的60%左右。
2. 發病特點:從資料顯示,我國的高血壓病有以下特點:① 腦力勞動者高於體力勞動者。② 北方地區高於南方地區。③ 城市高於農村。④ 家族史明顯,有高血壓家族史者高於無高血壓家族史者。⑤ 高鹽飲食者高於低鹽飲食者。⑥ 有煙酒嗜好者高於無煙酒嗜好者。⑦ 身體超重者高於正常體重者。⑧ 長期從事精神緊張者高於其他工作者。
3. 並發症嚴重:從高血壓的表現看,早期往往症狀不明顯,有的甚至沒有任何感覺。一般情況,病人僅有頭痛、頸後部發緊不適,頭暈,眠睡不好,健忘,也有的出現胸悶,心悸等症狀。但當血壓急劇升高時,出現劇烈頭痛,惡心嘔吐,甚至發生暈厥。隨著病情的發展,逐漸出現以損害幾個主要臟器為主的並發症,如冠心病、腦動脈硬化、腦血管意外、腎動脈硬化等一系列疾病,這些都是高血壓病的晚期表現。
4. 預防和治療周期長:高血壓病人的治療用葯和預防措施很多,而且是一種長期的治療和預防過程。可以說,一個人自患上高血壓病之後,用葯和預防將伴隨終生。所以,一旦患上高血壓病,必須樹立長期治療和長期預防的思想。從專家多年的防治經驗看,對原發性高血壓病患者,要長期堅持降壓治療,把血壓控制在正常或基本正常水平,才能有效地控制和減少並發症。對繼發性高血壓首先是治療原發病,才能較好地控制高血壓。什麼是冠心病?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常見的一種心血管疾病。1979年世界衛生組織對冠心病的定義是:由於冠狀動脈功能性改變或器質性病變引起的冠脈血流和心肌需求之間不平衡而導致的心肌損害。本病的基本病變是供應心肌營養物質的血管----冠狀動脈發生了粥樣硬化,故其全稱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簡稱為冠心病。
主要表現為心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可能猝死。心電圖、心肌酶測定、放射性核素檢查和冠狀動脈造影能進一步明確診斷。控制血壓、血脂、體重和戒煙能有效防止冠心病的發生和發展。
心血管疾病的現狀現在全球已經有近四分之一人口為心血管及相關疾病所威脅,而且終其一生,可能有三分之一人的人生為心血管疾病陰影所籠罩,最後有五分之一的人口死於心血管相關疾病。因此,與心血管疾病的抗爭不分區域、人種,已成為全人類的挑戰之一。據2000年世界衛生組織報告,全球死於心血管疾病的人約1700萬,在每三個死亡的人中就有一人死於心血管疾病,這一數字到2020年預計增加50%,而且死亡人數的80%分布在低中等收入國家,從2000年到2020年,心肌梗死將在各種死因中從第五位上升為第一位,腦卒中將從第六位上升到第四位。同時,到2004年,中國高血壓患者多達1.6億,世界上患高血壓的人高達10億,高血壓在中國和在世界都已經成為生命「第一殺手」,在我國每12秒就有一人死於高血壓導致的心腦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的預防控制義大利米蘭大學曼西亞教授強調,雖然心血管疾病成因很多,但造成死亡的直接因素,不外乎中風、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起始時如能做好血壓、血糖、血脂控制,便可延緩其並發症引起的死亡;若未能控制這些危險因素,則20%會直接成為心血管疾患。不過介於此兩者間,臨床上疏於診斷,抑或經診斷未達治療標準的百分之八十,才是真正需要加強管控危險因素的灰色地帶。因此,針對血壓、血脂、血糖等控制,提出了如下治療的新觀念:血糖控制
對飯前介於110-140毫當量/毫克、飯後120-160毫當量/毫克、糖化血色素在7以內的葡萄糖耐性異常、而未達糖尿病程度者而言,及早服葯或改變生活方式降低血糖,可有效降低糖尿病並發症風險。尤其飯後血糖偏高,應視為獨立因素加以風險評估;即飯前正常,但飯後2小時血糖在130-160之間者,通常表示其胰島素分泌量並非不足,只是無法有效運用,這時就應該妥善治療,因為飯後血糖異常的糖尿病患者,發生血管病變的幾率偏高,嚴格控制血糖值,以降低腦中風、心肌梗塞的風險。尤其值得關注的是,糖尿病的魔掌已襲向e時代,由於吃漢堡喝可樂、泡網吧、打電玩,運動量明顯不足,熱量只進不出導致肥胖,也使糖尿病提早上身。血脂控制
據統計,血脂每降低10單位,臨床上即可降20%-23%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血脂異常除少數有家庭遺傳因素外,多數與不合理的膳食、缺少體力活動、吸煙等行為因素有直接關系。因此改變不良的行為因素可以在相當程度上糾正異常的血脂,尤其是對正常偏高的輕度升高者往往有效。目前市場上的一些降血脂用葯,由於影響酵素代謝,常會導致肝功能指數異常、嘔吐、惡心等等副作用。造成服用者疑慮。目前已在30個國家上市的第三代降脂葯Li-bobay,每天服用0.4毫克或0.8毫克,劑量低,則可降低副作用風險。血壓控制
盡管血壓水平越高各種心血管病事件發生的相對危險也越高,但患嚴重的高血壓的人在人群中總是少數,占人群較大比例的是那些血壓輕度升高或處於「正常高限」的人。這一群體由於人數眾多,發生心血管事件的絕對數遠遠大於血壓重度升高的人。國際上近年來已把控制血壓輕度升高放在極為重要的地位。1999年世界衛生組織與國際高血壓協會聯合制定的最新高血壓防治指南中,已明確提出對凡是確認血壓大於等於140/90mmHg的人均應開始採用非葯物治療措施,而美國1997年發表的全國高血壓檢出、評價和治療聯合委員會第6次報告提出,凡血壓達到「正常高限」者,即血壓水平為130-139/85-89mmHg者,均應採取改善生活方式的非葯物治療措施。
世界衛生組織呼籲重視對心血管疾病的預防
世界衛生組織在2004年9月26日第5個「世界心臟日」來臨之際在日內瓦發表的一份公報中指出,心血管疾病是人類健康的重大威脅之一,各國有必要採取控制措施,鼓勵人們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強對心血管疾病的預防。世衛組織將2000年9月24日定為第一個「世界心臟日」,此後,這一紀念日被定為每年9月的最後一個星期日。今年「世界心臟日」的主題是「兒童、青少年與心臟病」。世衛組織的公報說,今年世界心臟日的側重點之所以放在青少年身上,是因為現在越來越多的青少年染上了不良的生活方式和習慣,全球范圍內心血管患者年輕化趨勢日益明顯。因此,預防心血管疾病必須從兒童時代抓起。世界衛生組織慢性病事務負責人羅伯特·比格爾霍爾指出,只有發達國家肥胖和性情急躁的中年人才會患上心血管疾病這種說法已經過時,今天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不管是成年人還是兒童,都有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據統計,目前,心血管疾病死亡病例中的80%來自中低收入國家。世界衛生組織指出,目前全球每年有1700萬人死於心臟病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約佔全球死亡人數的三分之一,預計到2020年這個數字將有可能突破2000萬。預計到那時,心血管疾病和中風將成為人類死亡和致殘的首要原因。世界衛生組織強調,心血管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是不良飲食習慣、吸煙、缺乏鍛煉和肥胖,所以,心血管疾病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避免的。這就要求每個家庭和個人從自己做起,摒棄一切不良的生活方式和習慣。據世衛組織透露,今年將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世界心臟日」組織集會、講座、跑步等活動,宣傳有關心臟健康的知識,讓公眾認識到:生命需要健康的心臟。
與心血管疾病面對面如何預防心血管疾病
1、遵守每天的作息制度。一天的睡眠不應少於7-8小時。不要用任何活動形式來代替人所絕對需要的卧床休息。但是,休息一定要與工作量成比例。
2、一天中,躺著或稍微抬起雙腿坐著休息幾次,每次15至20分鍾。放鬆地平躺在地板或硬木床上非常有益。對於上班需要長時間坐著的人來說,一天應該從桌旁站起來數次,每次3至5分鍾。
3、心理緊張時,不要在房內踱來踱去,最好是躺一會兒或乾脆把雙腿微抬,坐上15至20分鍾。
4、凡是血壓正常或偏高的人(尤其是夜間睡眠少的人),要在睡眠時把腿部的床稍墊高7至10厘米。這有助於迅速入睡和睡覺香甜。開始,可能會出現血液流向頭部和感覺,但這種感覺很快就會消失。為減輕這種感覺可以使用較高的枕頭。重要的是,要使雙腿和下肢稍高於心臟的水平線。不過,血壓低於100/60的人不要這樣做。
5、輕松的保健晨操總是有益的,但在起床後,不要馬上胡亂地增加身體負擔,尤其不要跑步。
6、早晨空腹時,一定是喝些稀的東西,如一杯涼茶,果汁等。
7、高血壓患者的睡眠(躺著)時間一晝夜應不少於8-9小時。他們應該在晚上8點15分至8點30分就准備入睡。一個半至兩小時的午睡,可以維護他們的心血管系統免於過度緊張。
8、不要站著吃東西。站著吃東西及邊走邊吃,會給心血系統增加額外負擔。應該始終坐著吃飯,並且一定要有20-30分鍾躺著或坐著午體。此後,也不要馬上投入緊張的活動。
9、不要濫用葯物,尤其是在白天。如果你的血壓升高,躺下或稍微抬起雙腿坐坐,比吃一片「降壓」葯片要好得多。心血管病人生活九不宜
不宜大笑:笑有益於健康,但心血管病人不宜大笑,高血壓病人常因情緒激動而引起腦出血;冠心病人可因情緒激動使冠狀血管痙攣,增加心肌耗氧量,甚至可因急性心肌梗塞、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而致死。
不宜發怒:心血管病人往往因大怒致交感神經興奮,腎上腺素分泌增多,血管收縮使血壓升高。所以,不論遇到什麼事情,都要保持平靜的情緒,不急躁,不激動,豁然大度。
不宜突然用力:突然用力時機體與環境間不適應,可以引起機體應激反應,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加,腎上腺素分泌增多,心率加快,心輸出量增多,肌張力增加等。如果應激反應過於強烈,可引起冠狀動脈痙攣,導致心肌缺血甚至心肌梗塞。冠心病患者的冠狀動脈存在粥樣硬化,管腔本來就變窄,所以特別容易在突然用力時引起心肌梗塞。
早晨不宜劇烈運動:早上起床後立即進行劇烈運動是造成突然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為,早上進行劇烈運動時,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分別會比運動前增加2.25倍和2.14倍;另外,早上運動時腎上腺素增加的幅度要比中午和晚上運動多2-4倍。由於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劇增,從而使心臟的負擔大大增加,在早晨尚未完全清醒的情況下,心臟往往難以隨過度的刺激,所以容易發生猝死。
不宜飲食過飽:飲食過飽容易引起腹部膨脹、膈肌上升、限制心臟跳動;由於消化食物需要全身血液較多地集中到胃腸,使冠狀動脈供血減少,易誘發心絞痛。
不宜連續吸煙:煙草中的有害物質會刺激中樞神經,使心跳加快,血壓上升,心肌需氧量增加。
不宜飲酒無度:酒中的乙醇對神經、消化、循環等系統均有破壞作用,因此飲酒能使中樞神經興奮,心跳加快,容易引起心臟病發作,也易使血壓上升。
不宜餐後立即沐浴:進餐後胃腸道為了消化食物可使內臟血流量較基礎水平增加一倍,而洗浴時人體只要處於溫度略高於體溫的環境中,就會導致體表血管擴張及血流量成倍增加,其相應的心搏出量也要增多。兩者共同作用對健康人是毫無影響的,但心血管病人就無法負擔如此學生的生理壓力,或因心搏出量增加引起心肌需氧量增加而導致心絞痛;或者造成血壓下降、缺氧、昏迷、呼吸衰竭及休克;或引起腦血管破裂而腦出血等。所以,心血管病患者餐後勿立即沐浴。
不宜除冰箱霜:電冰箱冷凍室的溫度在0℃以下,據試驗,將手浸入冰室中1分鍾後,毛細血管、小動脈迅速收縮,血壓迅速升高,醫學上稱之後「寒冷加壓」。老年人,尤其是患有高血壓老年人,在除冰箱霜時就等於進行「寒冷加壓」,血壓就會突然上升,使已發生粥樣硬化的腦動脈破裂或心臟冠狀動脈受阻,從而導致腦出血或心力衰竭。因此,老年人,特別是患有腦動脈硬化的老年人,一定要謹慎,最好讓子女或其他人代勞。什麼人容易患冠心病?
1、冠心病多見於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49歲以後進展較快,心肌梗塞與冠心病的猝死發病與年齡成正比。年輕的男性患者比年輕的女性患者多,但絕經後的女性以及年過六十的婦女,其危險就幾乎與男性相等了,甚至大於男性。老年人心臟病發作的可能性較高。
2、吸煙者罹患這種疾病的可能性比不吸煙者至少大2倍。且與每日吸煙支數成正比。在三十五到四十五歲的年齡層中,吸煙者死於冠狀動脈病的人數,是不吸煙者死於冠狀動脈病人數的5倍以上。香煙可損壞動脈,加速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並使心臟缺氧。飲食:常進較高熱量的飲食、較多的動物脂肪、膽固醇者易患本病。同時食量多的人也易患本病。
3、如果患有高血壓或糖尿病,將增加患冠狀動脈病的危險。男性糖尿病患者罹患冠狀動脈病的機率,是其他男性的2倍,女性糖尿病患者罹患冠狀動脈病的機率,則是其他婦女的5倍。有高血壓表示心臟需加倍工作。心臟病發作的機會也越高。血壓升高是冠心病的獨立危險因素。高血壓病患者患本病者是血壓正常者的4倍。
4、冠心病具有家族遺傳性,若家族中有人患上冠心病,就更容易有心臟病發作。
5、體重超重,患冠心病的可能性就比體重正常的人要大。體重超重多過20%的人心臟病發作的可能性比體重健康的人高三倍。
6、如果是從事經常坐著不動的工作,罹患冠狀動脈病的可能性就比從事包括體力勞動在內的工作者要大。缺少運動心臟不強壯者得心臟病發作的機會比健康者高出兩倍。
7、如果是女性,已年過35歲,並且在服用避孕葯,就較採用其他方式避孕的婦女容易罹患冠心病。
8、高血脂:由於遺傳因素,或脂肪攝入過多,或脂質代謝紊亂而致血脂異常。如總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增高與本病有關,而高密度脂蛋白的降低易患本病。血膽固醇量每100毫升最好低過200毫克(5.2mmol/L)。含量越高,危險性就越高。
9、持久的精神壓力是公認的致病因素之一。腦力勞動者大於體力勞動者,經常有緊迫感的工作較易患病。
以上因素中,血壓過高、體重超標、膽固醇過高是導致冠心病的最大危險因素。哪些飲食可引發心血管疾病
飲食與心血管疾病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最近的研究表明,植物油中的亞油酸能降低血中膽固醇含量,但它對甘油三酯的影響很小;而魚類脂肪中的亞麻酸則對降低血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效果比亞油酸高出2-5倍。此外,亞麻酸和其它ω-3型多烯酸還有減少冠心病另一種風險因素的功效,即它能降低血小板凝聚和血液凝固的作用,有預防血栓形成的作用。
當然,影響血膽固醇含量的還有其它因素:
① 食物中膽固醇含量高能使血膽固醇升高,但其作用並不太大。因為膽固醇吸收不一定多,而且從食物中來的膽固醇能抑制體內膽固醇合成。然而,平時還是少吃高膽固醇食物為宜。
② 蔗糖吃多了使血中甘油三酯和膽固醇增加,這種作用遠比葡萄糖或澱粉大。因為果糖在肝內很快變成丙酮酸,再轉化成甘油三酯或膽固醇,由低密度脂蛋白運載進入血循環中。
③ 粗纖維在消化道中能與膽汁酸鹽結合,使得更多的膽固醇轉化成膽汁酸鹽排出體外,引起血膽固醇下降。
④ 酸奶因子或牛奶因子能降低血膽固醇。
⑤ 在膽固醇轉化為膽汁酸時有維生素C參加,維生素C有降低血膽固醇的效應。
⑥ 食物中不飽和脂肪酸多時,大便中排出的膽鹽和膽固醇也多。
對危害人們健康的心、腦血管疾病來說,其發生、發展與飲食習慣有關。據大規模的人群調查表明:不合理的膳食調配以及繼發性載脂蛋白異常是引起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的重要因素。某些學者給家兔喂飼膽固醇,建立實驗性動脈粥樣硬化動物模型。實驗觀察發現,建立模型過程中先有血脂的異常升高,繼之發生動脈粥樣硬化病變。這說明飲食習慣與動脈粥樣硬化是通過脂質代謝異常而發生關聯的。
幾十年來,世界范圍內大量流行病學資料證明:飲食習慣與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發展關系密切,平素愛吃高脂肪、高膽固醇食物的人,其心、腦血管病發生率較高。膽固醇高是引起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的重要因素,因此,減少膽固醇的攝入量,可以降低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率。此外,飽和脂肪酸可增加血小板的活性和血栓形成傾向,從而加速動脈粥樣硬化進程,最終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再如,有人習慣高鹽飲食,而高鹽飲食也是引起高血壓病的飲食因素之一。代謝研究表明,健康成長每天鈉的需要量僅為200毫克(相當於0.5克食鹽),而一般西方人日常攝入量為生理需要量的5-20倍(相當於2.5-10克食鹽),中國人食鹽的攝入量頗高,為15克左右。因此,從早期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角度出發,應從兒童乃至嬰兒開始,養成少鹽、清淡的飲食習慣。

6. 社區講座可以講什麼

社區講座可以講健康急救。為社區居民們詳細講解了突發公共事故的應急處理和緊急救援常識和常見職業病、慢性病、以及心腦血管等重大疾病的早期症狀和預防常識。讓居民明白做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防護的重要性並學到了許多正確做好健康防護的方法。

健康是促進人類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條件,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


健康急救的意義

伴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們對提高生存質量的關注,學習並掌握一些衛生保健、疾病防治與急救護理知識成為現代社會的新時尚。

面對近年來自然災害的肆虐,工業交通事故的頻發,電擊、溺水、中毒病例的劇增,一個呼喚「為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健康與安全多一份保險——讓救護知識走進千家萬戶」的聲音正從醫務界響徹全社會。學習一點有關家庭急救護理方面的知識,就有可能挽救家人的生命和減少傷殘。

醫生不會總是在你身邊,即使身邊有醫生朋友,有些事還得你自己來做。當意外發生時,除了求助於專業人員外,我們需要現場維持傷患生機,把握住「救命的黃金時間」,將一個有生命跡象的傷患交給醫生,醫生才有救治他的可能,否則醫生也無能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