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地震知識大科普:地震前有哪些異常徵兆
地震有哪些前兆:
地震前兆包括微觀前兆和宏觀前兆兩大類。常見的地震前兆現象有:1)地震活動異常;2)地震波速度變化;3)地殼變形;4)地下水異常變化;5)地下水中氡氣含量或其他化學成分的變化;6)地應力變化;7)地電變化;8)地磁變化;9)重力異常;10)動物異常反應;11)地聲;12)地光;13)地溫異常等等。
㈡ 地震科普知識(十一):被困時如何自救
1、地震自救兒歌(一) 你拍一,我拍一,地震自救要學習。 你拍二,我拍二,鎮定自若不要怕。 你拍三,我拍三,安全有序往外散。 你拍四,我拍四,疏散不及鑽桌子。 你拍五,我拍五,被困廢墟把嘴捂。 你拍六,我拍六,相信自已會得救。 你拍七,我拍七,救助未到不要急。 你拍八,我拍八,如有可能往外爬。 你拍九,我拍九,聽到聲音要求救。 你拍十,我拍十,戰勝困難貴堅持。 2、地震自救兒歌(二) 樓房搖動不要慌,一不跳樓二不扒窗。 下蹲牆角好地方,聽從指揮快跑光。 安全走到操場上,萬一被埋別緊張。 一不哭喊二不慌,先防身體少受傷。 找水找食找地方,保存體力等救傷。 3、地震自救兒歌(三) 地震威猛似猛獸,地震來了大地晃。 地震突來不能慌,鎮靜自若想辦法。 震時千萬不要跑,趕快就近躲起來。 震後迅速向外跑,找個空地最安全。 震時被埋不用怕,沉著冷靜有信心。 也不哭,也不鬧,保持體力等救援。 想想爸媽壯膽量,堅信明天會更好! 4、地震自救兒歌(四) 地震來了不要慌,緊急避險很重要。 能跑出屋外最好,桌子床底也很妙。 埋在地下不能鬧,沉著冷靜要思考。 先把心情靜下了,聽到人聲發信號。 保持體力最重要,堅定信念不動搖。 祖國人民是一家,真情能把奇跡造。 5、地震自救兒歌(五) 震前動物有前兆,家家戶戶細觀察。 地震來了不要怕,冷靜沉著是關鍵。 地震來了不要慌,跑到屋外空地上。 如果逃跑來不及,課桌課椅來幫忙。 壓在地下不要哭,鎮定勇敢最重要。 聽到人聲再呼救,保存體力不慌張。 相信人間有真情,危難時刻會過去。 全國人民獻愛心,陽光總在風雨後。
㈢ 求預防地震科普知識
地震科普知識及預防、自救常識
--------------------------------------------------------------------------------
時間:2008-5-27 14:12:11 來源:團委 作者:董繼宏 閱讀375次
地震(earthquake)就是地球表層的快速振動,在古代又稱為地動。大地振動是地震最直觀、最普遍的表現。在海底或濱海地區發生的強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稱為海嘯。地震是極其頻繁的,全球每年發生地震約500萬次,對整個社會有著很大的影響。
【地震的術語和相關知識】
地震一般發生在地殼之中。地球在不停地自轉和公轉,同時地殼內部也在不停地變化。由此而產生力的作用,使地殼岩層變形、斷裂、錯動,於是便發生地震。地下發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從震源垂直向上到地表的地方叫震中。從震中到震源的距離叫震源深度。震源濃度小於70公里的地震為淺源地震,在70-300公里之間的地震為中源地震,超過300公里的地震為深源地震。震源越淺,破壞越大,但波及范圍也越小,反之亦然。
某地與震中的距離叫震中距。震中距小於100公里的地震稱為地方震,在100-1000公里之間的地震稱為近震,大於1000公里的地震稱為遠震,其中,震中距越遠的地方受到的影響和破壞越小。
地震本身的大小,用震級表示,根據地震時釋放的彈性波能量大小來確定震級,我國一般採用里氏震級。通常把小於2.5級的地震叫小地震,2.5-4.7級地震叫有感地震,大於4.7級地震稱為破壞性地震。震級每相差1級,地震釋放的能量相差約30倍。比如說,一個7級地震相當於30個6級地震,或相當於900個5級地震,震級相差0.1級,釋放的能量平均相差1.4倍。
當某地發生一個較大的地震時,在一段時間內,往往會發生一系列的地震,其中最大的一個地震叫做主震,主震之前發生的地震叫前震,主震之後發生的地震叫餘震。
地震具有一定的時空分布規律。從時間上看,地震有活躍期和平靜期交替出現的周期性現象。從空間上看,地震的分布呈一定的帶狀,稱地震帶,主要集中在環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兩大地震帶。太平洋地震帶幾乎集中了全世界80%以上的淺源地震(0千米~70千米),全部的中源(70千米~300千米)和深源地震,所釋放的地震能量約佔全部能量的80%。
地震時一定點地面震動強弱的程度叫地震烈度。我國將地震烈度分為12度。
震級與烈度,兩者雖然都可反映地震的強弱,但含義並有一樣。同一個地震,震級只有一個,但烈度卻因地而異,不同的地方,烈度值不一樣。例如,1990年2月10日,常熟-太倉發生了5.1級地震,有人說在蘇州是4級,在無錫是3級,這是錯的。無論在何處,只能說常熟-太倉發生了5.1級地震,但這次地震,在太倉的沙溪鎮地震烈度是6度,在蘇州地震烈度是4度,在無錫地震烈度是3度。
【地震起因】
引起地球表層振動的原因很多,根據地震的成因,可以把地震分為以下幾種:
1.構造地震
由於地下深處岩層錯動、破裂所造成的地震稱為構造地震。這類地震發生的次數最多,破壞力也最大,約佔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
2.火山地震
由於火山作用,如岩漿活動、氣體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稱為火山地震。只有在火山活動區才可能發生火山地震,這類地震只佔全世界地震的7%左右。
3.塌陷地震
由於地下岩洞或礦井頂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稱為塌陷地震。這類地震的規模比較小,次數也很少,即使有,也往往發生在溶洞密布的石灰岩地區或大規模地下開採的礦區。
4.誘發地震
由於水庫蓄水、油田注水等活動而引發的地震稱為誘發地震。這類地震僅僅在某些特定的水庫庫區或油田地區發生。
5.人工地震
地下核爆炸、炸葯爆破等人為引起的地面振動稱為人工地震。 人工地震是由人為活動引起的地震。如工業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動;在深井中進行高壓注水以及大水庫蓄水後增加了地殼的壓力,有時也會誘發地震。
【全球兩大地震帶】
環太平洋地震帶:分布在太平洋周圍,像一個巨大的花環,把大陸與海洋分隔開來。
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從地中海向東,一支經中亞至喜馬拉雅山,然後向南經我國橫斷山脈,過緬甸,呈弧形轉向東,至印度尼西亞,另一支從中亞向東北延伸,至堪察加,分布比較零散。
我國地處全球兩大地震帶之間,是一個多地震國家,地震帶主要分布在:東南—台灣和福建沿海一帶,華北—太行山沿線和京津唐渤地區,西南—青藏高原、雲南和四川西部,西北—新疆和陝甘寧部分地區。
【地震的預報】
地震和刮風下雨一樣,都是一種自然現象,在它來臨之前是有前兆的,特別是強烈地震,在孕育過程中總會引起地下和地上各種物理及化學變化,給人們提供信息。
在震前的一段時間內,震區附近總會出現一些異常變化。如地下水的變化,突然升、降或變味、發渾、發響、冒泡。氣象的變化,如天氣驟冷、驟熱,出現大旱、大澇,電磁場的變化、臨震前動物、植物的異常反應等等。根據這些反應進行綜合研究,再加上專業部門從地震機制,地震地質、地球物理、地球化學、生物變化、天體影響及氣象異常等方面利用儀器觀測的數據進行處理分析,可以對發震的時間,地點和震級進行預報。如海城1975年的7.3級地震的成功預報,就是一例。但是,由於地震成因的復雜性和發震的突然性,以及人們現時的科學水平有限,直到目前地震預報還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在世界上尚無一個可靠途徑和手段能准確的預報所有破壞性地震。
【地震震級】
弱 震:震級小於3 級的地震;
有感地震:震級等於或大於3級、小於或等於⒋5級的地震;
中 強 震:震級大於⒋5級,小於6級的地震;
強 震:震級等於或大於6 級的地震。其中震級大於或等於8 級的又稱為巨大地震。
3級以下的地震人無感覺,稱為微震;5級以上的地震具有不同程度的破壞性,稱為破壞性地震。
【地震自救大全】
學校人員避震
在學校中,地震時最需要的是學校領導和教師的冷靜與果斷。有中長期地震預報的地區,平時要結合教學活動,向學生們講述地震和防、避震知識。震前要安排好學生轉移、撤離的路線和場地;震後沉著地指揮學生有秩序地撤離。在比較堅固、安全的房屋裡,可以躲避在課桌下、講台旁、教學樓內的學生可以到開間小、有管道支撐的房間里,決不可讓學生們亂跑或跳樓。
地震時,在街上行走避震
地震發生時,高層建築物的玻璃碎片和大樓外側混凝土碎塊、以及廣告招牌,馬口鐵板、霓紅燈架等,可能掉下傷人,因此在街上走時,最好將身邊的皮包或柔軟的物品頂在頭上,無物品時也可用手護在頭上,盡可能作好自我防禦的准備,要鎮靜,應該迅速離開電線桿和圍牆,跑向比較開闊的地區躲避。
車間工人避震
車間工人可以躲在車、機床及較高大設備下,不可驚慌亂跑,特殊崗位上的工人要首先關閉易燃易爆、有毒氣體閥門,及時降低高溫、高壓管道的溫度和壓力,關閉運轉設備。大部分人員可撤離工作現場,在有安全防護的前提下,少部分人員留在現場隨時監視險情,及時處理可能發生的意外事件,防止次生災害的發生。
地震發生時行駛的車輛應急避震
(1)司機應盡快減速,逐步剎閘;
(2)乘客(特別在火車上)應用手牢牢抓住拉手、柱子或座席等,並注意防止行李從架上掉下傷人,面朝行車方向的人,要將胳膊靠在前坐席的椅墊上,護住面部,身體傾向通道,兩手護住頭部;背朝行車方向的人,要兩手護住後腦部,並抬膝護腹,緊縮身體,作好防禦姿勢。
樓房內人員地震時應急避震
地震一旦發生,首先要保持清醒、冷靜的頭腦,及時判別震動狀況,千萬不可在慌亂中跳樓,這一點極為重要。其次,可躲避在堅實的傢具下,或牆角處,亦可轉移到承重牆較多、開間小的廚房、廁所去暫避一時。因為這些地方結合力強,尤其是管道經過處理,具有較好的支撐力,抗震系數較大。總之,震時可根據建築物布局和室內狀況,審時度勢,尋找安全空間和通道進行躲避,減少人員傷亡。
在商店遇震應急避震
在百貨公司遇到地震時,要保持鎮靜。由於人員慌亂,商品下落,可能使避難通道阻塞。此時,應躲在近處的大柱子和大商品旁邊(避開商品陳列櫥),或朝著沒有障礙的通道躲避,然後屈身蹲下,等待地震平息。處於樓上位置,原則上向底層轉移為好。但樓梯往往是建築物抗震的薄弱部位,因此,要看準脫險的合適時機。服務員要組織群眾就近躲避,震後安全撤離。
震後自救
地震時如被埋壓在廢墟下,周圍又是一片漆黑,只有極小的空間,你一定不要驚慌,要沉著,樹立生存的信心,相信會有人來救你,要千方百計保護自己。
地震後,往往還有多次餘震發生,處境可能繼續惡化,為了免遭新的傷害,要盡量改善自己所處環境。此時,如果應急包在身旁,將會為你脫險起很大作用。
在這種極不利的環境下,首先要保護呼吸暢通,挪開頭部、胸部的雜物,聞到煤氣、毒氣時,用濕衣服等物捂住口、鼻;避開身體上方不結實的倒塌物和其它容易引起掉落的物體;擴大和穩定生存空間,用磚塊、術棍等支撐殘垣斷壁,以防餘震發生後,環境進一步惡化。
設法脫離險境。如果找不到脫離險境的通道,盡量保存體力,用石塊敲擊能發出聲響的物體,向外發出呼救信號,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動,這樣會大量消耗精力和體力,盡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緒或閉目休息,等待救援人員到來。如果受傷,要想法包紮,避免流血過多。
維持生命。如果被埋在廢墟下的時間比較長,救援人員未到,或者沒有聽到呼救信號,就要想辦法維持自己的生命,防震包的水和食品一定要節約,盡量尋找食品和飲用水,必要時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
救人的方法
應根據震後環境和條件的實際情況,採取行之有效的施救方法,目的就是將被埋壓人員,安全地從廢墟中救出來。
通過了解、搜尋,確定廢墟中有人員埋壓後,判斷其埋壓位置,向廢墟中喊話或敲擊等方法傳遞營救信號。
營救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埋壓人員的安全。一是使用的工具(如鐵棒、鋤頭、棍棒等)不要傷及埋壓人員;二是不要破壞了埋壓人員所處空間周圍的支撐條件,引起新的垮塌,使埋壓人員再次遇險;三是應盡快與埋壓人員的封閉空間溝通,使新鮮空氣流人,挖扒中如塵土太大應噴水降塵,以免埋壓者窒息;四是埋壓時間較長,一時又難以救出,可設法向埋壓者輸送飲用水、食品和葯品,以維持其生命。
在進行營救行動之前,要有計劃、有步驟,哪裡該挖,哪裡不該挖,哪裡該用鋤頭,哪裡該用棍棒,都要有所考慮。
過去曾發生過救援人員盲目行動,踩塌被埋壓者頭上的房蓋,砸死被埋人員,因此在營救過程中要有科學的分析和行動,才能收到好的營救效果,盲目行動,往往會給營救對象造成新的傷害。
施救和護理
先將被埋壓人員的頭部,從廢墟中暴露出來,清除口鼻內的塵土,以保證其呼吸暢通,對於傷害嚴重,不能自行離開埋壓處的人員,應該設法小心地清除其身上和周圍的埋壓物,再將被埋壓人員抬出廢虛,切忌強拉硬拖。
對飢渴、受傷、窒息較嚴重,埋壓時間又較長的人員,被救出後要用深色布料蒙上眼睛,避免強光刺激,對傷者,根據受傷輕重,採取包紮或送醫療點搶救治療。
避震要點
震時是跑還是躲,我國多數專家認為:震時就近躲避,震後迅速撤離到安全地方,是應急避震較好的辦法。避震應選擇室內結實、能掩護身體的物體下(旁)、易於形成三角空間的地方,開間小、有支撐的地方,室處開闊、安全的地方。
身體應採取的姿勢:
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盡量蜷曲身體,降低身體重心。
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體。
保護頭頸、眼睛,掩住口鼻。
避開人流,不要亂擠亂擁,不要隨便點明火,因為空氣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氣體。
學校避震
正在上課時,要在教師指揮下迅速抱頭、閉眼、躲在各自的課桌下。
在操場或室外時,可原地不動蹲下,雙手保護頭部,注意避開高大建築物或危險物。
不要回到教室去。
震後應當有組織地撤離。
千萬不要跳樓!不要站在窗外! 不要到陽台上去!
必要時應在室外上課。
家庭避震
地震預警時間短暫,室內避震更具有現實性,而室內房屋倒塌後形成的三角空間,往往是人們得以倖存的相對安全地點,可稱其為避震空間。這主要是指大塊倒塌體與支撐物構成的空間。
室內易於形成三角空間的地方是:
炕沿下、堅固傢具附近;
內牆牆根、牆角;
廚房、廁所、儲藏室等開間小的地方。
公共場所避震
聽從現場工作人員的指揮,不要慌亂,不要擁向出口,要避免擁擠,要避開人流,避免被擠到牆壁或柵欄處。
在影劇院、體育館等處:
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
注意避開吊燈、電扇等懸掛物;
用書包等保護頭部;
等地震過去後,聽從工作人員指揮,有組織地撤離。
在商場、書店、展覽、地鐵等處:
選擇結實的櫃台、商品(如低矮傢具等)或柱子邊,以及內牆角等處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東西護頭;避開玻璃門窗、玻璃櫥窗或櫃台;避開高大不穩或擺放重物、易碎品的貨架; 避開廣告牌、吊燈等高聳或懸掛物。
在行駛的電(汽)車內: 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傷; 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
地震過去後再下車。
戶外避震
就地選擇開闊地避震:
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
不要亂跑,避開人多的地方;
不要隨便返回室內。
避開高大建築物或構築物:
樓房,特別是有玻璃幕牆的建築;
過街橋、立交橋;
高煙囪、水塔下。
避開危險物、高聳或懸掛物:
變壓器、電線桿、路燈等;
廣告牌、吊車等。
避開其他危險場所:
狹窄的街道;
危舊房屋,危牆;
女兒牆、高門臉、雨篷下;
磚瓦、木料等物的堆放處。
地震謠言如何甄別
1、正確認識國內外當前地震預報的實際水平,人類目前作出的較大時間尺度的中長期預報已有一定的可信度,但短臨預報的成功率還相對較低。
2、要明確,在我國,發布地震預報的許可權在政府,任何其他單位或個人都無權發布地震預報消息。對待地震謠傳,要做到不相信、不傳播、及時報告。
3、學習地震常識,消除恐震心理。
4、不要輕信謠言,盲目搶購。
大震來臨時,家庭成員該如何避震,專家建議掌握三條原則:
原則一:因地制宜,正確抉擇。震時每個人所處的環境、狀況千差萬別,避震方式也不可能千篇一律,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這些情況包括:是住平房還是住樓房,地震發生在白天還是晚上,房子是不是堅固,室內有沒有避震空間,你所處的位置離房門遠近,室外是否開闊、安全。
原則二:行動果斷、切忌猶豫。避震能否成功,就在千鈞一發之際,決不能瞻前顧後,猶豫不決。如住平房避震時,更要行動果斷,或就近躲避,或緊急外出,切勿往返。
原則三:伏而待定,不可疾出。古人在《地震錄》里曾記載:"卒然聞變,不可疾出,伏而待定,縱有覆巢,可冀完卵",意思就是說,發生地震時,不要急著跑出室外,而應抓緊求生時間尋找合適的避震場所,採取蹲下或坐下的方式,靜待地震過去,這樣即使房屋倒塌,人亦可安然無恙。
高樓避震三大策略
專家建議,在北京這樣以樓房為主的大都市中,居民應該有意識地掌握一些科學適用的避震策略。
策略一:震時保持冷靜,震後走到戶外。這是避震的國際通用守則,國內外許多起地震實例表明,在地震發生的短暫瞬間,人們在進入或離開建築物時,被砸死砸傷的概率最大。因此專家告誡,室內避震條件好的,首先要選擇室內避震。如果建築物抗震能力差,則盡可能從室內跑出去。
按照國家有關標准,北京地區居民樓房應具有抵禦烈度為8度的地震破壞的能力。專家建議,地震發生時先不要慌,保持視野開闊和機動性,以便相機行事。特別要牢記的是,不要滯留床上;不可跑向陽台;不可跑到樓道等人員擁擠的地方去;不可跳樓;不可使用電梯,若震時在電梯里應盡快離開,若門打不開時要抱頭蹲下。另外,要立即滅火斷電,防止燙傷觸電和發生火情。
策略二:避震位置至關重要。住樓房避震,可根據建築物布局和室內狀況,審時度勢,尋找安全空間躲避。最好找一個可形成三角空間的地方。蹲在暖氣旁較安全,暖氣的承載力較大,金屬管道的網路性結構和彈性不易被撕裂,即使在地震大幅度晃動時也不易被甩出去;暖氣管道通氣性好,不容易造成人員窒息;管道內的存水還可延長存活期。更重要的一點是,被困人員可採用擊打暖氣管道的方式向外界傳遞信息,而暖氣靠外牆的位置有利於最快獲得救助。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當躲在廚房、衛生間這樣的小開間時,盡量離爐具、煤氣管道及易破碎的碗碟遠些。若廚房、衛生間處在建築物的犄角旮旯里,且隔斷牆為薄板牆時,就不要把它選擇為最佳避震場所。此外,不要鑽進櫃子或箱子里,因為人一旦鑽進去後便立刻喪失機動性,視野受阻,四肢被縛,不僅會錯過逃生機會還不利於被救;躺卧的姿勢也不好,人體的平面面積加大,被擊中的概率要比站立大5倍,而且很難機動變位。
策略三:近水不近火,靠外不靠內。這是確保在都市震災中獲得他人及時救助的重要原則。不要靠近煤氣灶、煤氣管道和家用電器;不要選擇建築物的內側位置,盡量靠近外牆,但不可躲在窗戶下面;盡量靠近水源處,一旦被困,要設法與外界聯系,除用手機聯系外,可敲擊管道和暖氣片,也可打開手電筒。
地震時的十條須知
1. 為了您自己和家人的人身安全請躲在桌子等堅固傢具的下面大的晃動時間約為1分鍾左右。這是首先應顧及的是您自己與家人的人身安全。首先,在重心較低、且結實牢固的桌子下面躲避,並緊緊抓牢桌子腿。在沒有桌子等可供藏身的場合,無論如何,也要用坐墊等物保護好頭部。
2. 搖晃時立即關火,失火時立即滅火大地震時,也會有不能依賴消防車來滅火的情形。因此,我們每個人關火、滅火的這種努力,是能否將地震災害控制在最小程度的重要因素。從平時就養成即便是小的地震也關火的習慣吧。為了不使火災釀成大禍,家裡人自不用說,左鄰右舍之間互相幫助,厲行早期滅火是極為重要的。
3. 不要慌張地向戶外跑
地震發生後,慌慌張張地向外跑,碎玻璃、屋頂上的磚瓦、廣告牌等掉下來砸在身上,是很危險的。此外,水泥預制板牆、自動售貨機等也有倒塌的危險,不要靠近這些物體。
4. 將門打開,確保出口
鋼筋水泥結構的房屋等,由於地震的晃動會造成門窗錯位,打不開門,曾經發生有人被封閉在屋子裡的事例。請將門打開,確保出口。平時要事先想好萬一被關在屋子裡,如何逃脫的方法,准備好梯子、繩索等。
5. 戶外的場合,要保護好頭部,避開危險之處
當大地劇烈搖晃,站立不穩的時候,人們都會有扶靠、抓住什麼的心理。身邊的門柱、牆壁大多會成為扶靠的對象。但是,這些看上去挺結實牢固的東西,實際上卻是危險的。
在樓區時,根據情況,進入建築物中躲避比較安全。
6. 在百貨公司、劇場時依工作人員的指示行動
在百貨公司、地下街等人員較多的地方,最可怕的是發生混亂。請依照商店職員、警衛人員的指示來行動。
就地震而言,據說地下街是比較安全的。即便發生停電,緊急照明電也會即刻亮起來,請鎮靜地採取行動。
如發生火災,即刻會充滿煙霧。以壓低身體的姿勢避難,並做到絕對不吸煙。在發生地震、火災時,不能使用電梯。萬一在搭乘電梯時遇到地震,將操作盤上各樓層的按鈕全部按下,一旦停下,迅速離開電梯,確認安全後避難。高層大廈以及近來的建築物的電梯,都裝有管制運行的裝置。地震發生時,會自動的動作,停在最近的樓層。萬一被關在電梯中的話,請通過電梯中的專用電話與管理室聯系、求助。
7. 汽車靠路邊停車,管制區域禁止行駛
發生大地震時,汽車會象輪胎泄了氣似的,無法把握方向盤,難以駕駛。必須充分注意,避開十字路口將車子靠路邊停下。為了不妨礙避難疏散的人和緊急車輛的通行,要讓出道路的中間部分。都市中心地區的絕大部分道路將會全面禁止通行。充分注意汽車收音機的廣播,附近有警察的話,要依照其指示行事。有必要避難時,為不致捲入火災,請把車窗關好,車鑰匙插在車上,不要鎖車門,並和當地的人一起行動。
8. 務必注意山崩、斷崖落石或海嘯
在山邊、陡峭的傾斜地段,有發生山崩、斷崖落石的危險,應迅速到安全的場所避難。
在海岸邊,有遭遇海嘯的危險。感知地震或發出海嘯警報的話,請注意
9. 避難時要徒步,攜帶物品應在最少限度
因地震造成的火災,蔓延燃燒,出現危機生命、人身安全等情形時,採取避難的措施。避難的方法,原則上以市民防災組織、街道等為單位,在負責人及警察等帶領下採取徒步避難的方式,攜帶的物品應在最少限度。絕對不能利用汽車、自行車避難。
對於病人等的避難,當地居民的合作互助是不可缺少的。從平時起,鄰里之間有必要在事前就避難的方式等進行商定。
10. 不要聽信謠言,不要輕舉妄動
在發生大地震時,人們心理上易產生動搖。為防止混亂,每個人依據正確的信息,冷靜地採取行動,極為重要。
從攜帶的收音機等中,把握正確的信息。相信從政府、警察、消防等防災機構直接得到的信息,決不輕信不負責任的流言蜚語,不要輕舉妄動。意收音機、電視機等的信息,迅速到安全的場所避難。
㈣ 以一個社區工作者寫一篇關於防震減災的簡報。是簡報不是心得喲,有熱心的朋友麻煩回帖下,我來參考
瓊海市防震減災工作
簡 報
第一期
瓊海市地震局 二〇一二年一月十三日
─────────────────────
一、瓊海市會山鎮中心學校舉行地震應急疏散演練
學校是人口密集的地方,學生是祖國未來的希望,為切實增強廣大師生的防震減災意識和防震避災技能,掌握地震來臨時最有效的逃生方法,2011年12月12日,在市地震局和會山鎮政府的指導下,在會山派出所和會山衛生院的協助下,會山鎮中心學校舉行了地震應急疏散演練。
這次地震應急演練有三項內容:一是地震科普知識講座;二是地震應急疏散演練;三是發放地震應急技能知識宣傳手冊。在地震科普知識講座上,市地震局袁雯雋同志以汶川大地震、日本大地震等地震災害為切入點,介紹了近些年世界上幾次大地震的情況,以及強烈地震發生後,造成山體滑坡,水災,火災,毒氣泄漏等一系列因地震引起的次生災害以及海底地震引起的海嘯等基本知識。此外,為使講座更具實踐指導意義,還重點向師生們講授了地震來臨時,師生如何正確避震,如何正確疏散以及自救與互救等知識。
演練前,市地震局許海貴局長做了演練動員,強調地震等自然災害的發生是人類無法抗拒的,我們必須「居安思危」,做好准備,減少各種自然災害造成的傷亡和損失。希望全體師生通過演練提高防震減災意識,創建平安校園。
下午4點,隨著一聲緊張的警報聲,各班同學在班主任的指揮下迅速抱頭、閉眼,躲在各自的課桌下。警報解除後,學生們在老師的指揮下,按照預定的疏散路線,迅速撤離到指定的地點集合。整個演練過程緊張有序,從地震警報響起,全校師生就地避震到全部疏散到操場,僅僅用了2分12秒,演練達到了預期的效果。演練結束後,市地震局還向會山鎮中心學校贈送了1000多冊地震科普宣傳小冊,地震科普知識光碟等,向廣大師生宣傳防震減災知識。
此次地震應急疏散演練促進了學校安全管理工作的完善,檢驗了全校師生安全疏散的有效程度,大大提高了全校師生的防震減災意識,達到了預期目標。
二、我市全面完善地震宏觀觀測點
地震宏觀觀測點建設,是地震群測群防工作的重要內容。為進一步加強我市地震群測群防工作,發揮群測群防在地震預報工作中的作用,市地震局於近期在全市各鎮及彬村山華僑農場進一步完善前兆宏觀觀測點。
一是重新核實全市各個鎮選擇的深水井或水產、畜禽養殖場等地震宏觀測報點,落實觀測人員。二是重新更換觀測點已經破舊的責任人和工作職責牌子。下一步市地震局將加強對測報員的業務培訓,爭取做到地震前兆異常現象常年跟蹤,上報及時,落實有效。
三、我市召開防震減災工作年度總結會議
為全面總結全市2011年度防震減災工作,安排部署2012年度全市防震減災工作,市地震局於12月27日在市抗震救災指揮部會議室召開了全市2011年度防震減災工作總結會議。市地震局幹部職工、各鎮及彬村山華僑農場防震減災助理員共21人參加了會議,市地震局局長許海貴主持會議。
會上,各鎮防震減災助理員對各鎮2011年的防震減災工作做了總結,大家就如何做好2012年全市防震減災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並進行了研討。最後,市地震局局長許海貴就如何做好2012年全市防震減災工作發表了講話,並對2012年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典型示範戶建設工作進行了工作安排。
許海貴局長在會上強調,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切實做好地震監測;強化抗震設防監管,夯實全市防震減災基礎;完善地震應急管理體系,提高地震應急處置能力;宣傳普及防震減災知識,提高廣大群眾防震減災意識;扎實做好防震減災工作,為瓊海市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命安全提供地震安全保障。
㈤ 關於防震減災的知識
防震減災基本常識
一、地震時個人避險原則
(1)保持鎮定;
(2)就地避險;
(3)切斷火源;
(4)迅速撤離。
一般情況下,對只有輕微感覺的小地震不必大驚小怪。若發生破壞性地震,在震前的瞬間會出現地光、地聲、初期震動等現象,這些現象被稱為預警現象,從開始出現預警現象到房屋倒塌,一般有12秒鍾左右的時間;作為個人,應當保持冷靜,在12秒鍾內作出正確躲藏的抉擇。
在教室:迅速的躲避在課桌下,等待震動過去再撤離到安全地方。在平房:可根據情況充分利用12秒鍾時間跑出室外,來不及跑的可迅速躲在堅固的桌下、床下、傢具旁及緊挨牆根處,趴在地下,閉目,用鼻子呼吸,使用座墊、被 蓋等什物保護頭部等要害部位,並用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以隔擋嗆入的灰塵。正在用火的應當立即熄滅爐火,隨手關掉煤氣或電源開關,然後迅速躲避。
在樓房:要保持頭腦清醒,迅速遠離外牆及門窗,可選擇廚房、浴室、廁所、樓梯間等開間小而不易塌落的空間避震,千萬不要外逃或從樓上跳下,也不能使用電梯。
在戶外:要避開高大建築物,盡量遠離高壓線及石化、化學、煤氣等有毒的工廠或設施;在過橋時應緊緊抓住橋欄桿,待主震後立即向橋頭移動;正在行駛的車輛應當緊急停車。
在工作間:應迅速關掉電源和汽源閘門、開關,然後就近選擇在機器、設備和辦公傢具下躲藏,防止次生災害發生。
在公共場所:在車站、劇院、教室、商店、地鐵等場所的人員,切忌亂逃生,要保持鎮靜,就地擇物(排椅、櫃架、桌凳等)躲藏,伏而待定,然後聽從指揮,有序撤離。
二、自救與互救知識
破壞性地震發生後,被埋壓人員能否得到迅速、及時的救治,對於減少震災死亡意義重大。據統計,唐山地震時被埋壓者約57萬人,通過自救、互救脫險的人數達 45萬左右。一般來說,大地震後半小時內救出的被壓人員生存率可達99%。由此可見,自救互救是減少傷亡的主要措施之一。
自救:是指人們利用自身的條件排除危險,保存生命。震後,餘震還會不斷發生,你的環境還可能進一步惡化,你要盡量改善自己所處的環境,擴大活動空間,穩定下來,設法脫險,若無力自救脫險時,保持頭腦清醒,不可大聲呼救,要延長生命,保持體力,用敲擊聲求救,等待救援。
互救:是指災區倖免於難的人員,對被埋壓人員的救助。
救人原則:先救近,後救遠;先救易,後救難;先救青壯年和醫務人員,以增加幫手。
救人方法:挖掘被埋壓人員應保持支撐物,以防進一步倒塌傷人;使傷者先暴露頭部,清除其口鼻內異物,保持呼吸暢通,如有窒息,立即進行人工呼吸;被壓者不能 自行爬出時,不可生拉硬扯,以免造成進一步受傷,脊椎損傷者,搬運時,應用門板或硬擔架;當發現一時無法救出的存活者,應立下標記,以待救援。
㈥ 地震安全知識小常識
1.如何判斷近震和遠震
地震波到來時,若先上顛動明顯,爾後左右搖晃,即為近塬;遠塬,遠震上下顛動不明顯,而以左右搖晃為主。
2.地震時在樓房內如何應急
(1)首先要保持清醒、冷靜的頭腦
(2)其次,可躲避在堅實的傢具下面或牆角處,亦轉移到承重牆較多的地方。
3.地震時,在街上如何避震
地震時在街上走,要躲避建築物、高壓線(桿)等易傷人的東西落下,迅速跑向比較開闊的地區躲避。
拓展資料:
地震又稱地動、地振動,是地殼快速釋放能量過程中造成的振動,期間會產生地震波的一種自然現象。地球上板塊與板塊之間相互擠壓碰撞,造成板塊邊沿及板塊內部產生錯動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㈦ 防震減災科普知識
防震減災科普知識 地震是一種使人類文明毀於瞬間的巨大天災。它的發生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目前的地震預報水平還不能准確地說出它將要發生的時間、地點和震級。但是,經過幾十年的探索,我們有辦法減輕地震所造成的損失,這就是「防震減災」。為提高廣大群眾的防震減災意識,掌握自救互救的技能,降低震災損失,在群眾中應加強對防震減災知識的宣傳。現將有關地震和減災的常識介紹如下: 地震發生的原因與分類:地球內部深層物質的不斷運動和變化,促成地球表層,尤其是地殼的不斷運動變化,從而在漫長的地質年代裡,逐漸積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殼某些脆弱的地帶,當它承受不了巨大的應力作用時,或者岩層突然發生破裂,或者引發原有斷層的錯動,這就是地震。 地震根據成因可分為:天然地震、誘發地震和人工地震,其中天然地震主要包括構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 構造地震:由於地下深處岩層錯動,破裂所造成的地震。這類地震發生的次數最多,約佔全球地震數的90%以上,破壞力也最大。 火山地震:由於火山作用,如岩漿活動、氣體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火山地震一般影響范圍較小,發生的也較少,約佔全球地震數的7%。 塌陷地震:由於地層陷落引起的地震。例如:當地下溶洞或礦山采空區支撐不住頂部的壓力時,就會塌陷引起振動。這類地震更少,大約不到全球地震數的3%,引起的破壞也較小。 地震是經常發生的一種自然現象。全世界每年發生地震約500萬次,其中人們能感覺到的有5萬多次,能造成破壞的有千餘次,而七級以上能造成巨大災害的地震約十幾次。 地震的幾個概念:震源、震中、震中距、震源深度。地球內部直接發生破裂的地方稱震源。震源正對著的地面稱為震中。震中到觀測點的距離稱震中距。震源到震中的距離稱震源深度。 按震源深度的不同,地震又分為:淺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小於60公里的為淺源地震;震源深度為60—300公里的為中源地震;震源深度大於300公里的為深源地震。 地震波:地震發生時,激發出一種向四周傳播的彈性波,稱為地震波。地震波分為縱波、橫波。 縱波:它向外傳播時,質點振動的方向與波的傳播方向一致,岩石交替受到推(壓縮)或拉(膨脹)的作用。 橫波:它向外傳播時,質點振動的方向與波的傳播方向垂直,使岩石在垂直於波的傳播方向上作剪切運動。 縱波與橫波相比,前者傳播速度快,在地殼中一般為每秒五六千米,且強度小,衰減快;後者傳播速度慢,在地殼中一般為每秒三四千米,且強度大、衰減慢。因而,地震時,總是縱波先到達,橫波後到達,橫波的振動比縱波強。 震級與烈度:震級,是地震大小的一種度量,它是根據地震時釋放能量的多少來劃分的。地震越強,震級越大。烈度,是指地面及房屋等建築物受地震破壞的程度。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同一個地震在不同的地區,烈度大小是不一樣的。距離震中近,破壞就大,烈度就高;距離震中遠,破壞就小,烈度就低。烈度除與震級和震中距有關外,還與震源深度、地質構造、地下水分布和土質條件、建築物結構及抗震性能等有關。 按震級大小可把地震劃分為以下幾類: 有感地震 feltearthquake 震中附近的人能夠感覺到的地震。 微震 microearthquake 1級≤震級<3級的地震。 破壞性地震 destructiveearthquake 造成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的地震。(《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中第二十六條) 嚴重破壞性地震 severelydestructiveearthquake 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使災區喪失或部分喪失自我恢復能力,需要國家 取相應行動的地震。(《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中第三十條) 震級每相差一級,其能量約相差30多倍。震級越大的地震,發生的次數越少;反之,震級越小的地震,發生的次數越多。 地震是怎樣造成災害的?地震作為一種自然現象,它本身並不等同於地震災害,地震只在一定條件下才造成災害。 地震波引起地面強烈振動,造成建築物倒塌或某些自然物崩塌(如山崩),並由此危及人身安全和帶來經濟損失,這是地震造成災害最主要、也是最常見的原因。一般而言,中強以上地震便可造成破壞,但破壞的輕重還與震源深度、地震類型、地震發生時間等多種因素有關;另外,還與地震發生的地點有關。如果一次強烈地震發生在渺無人煙的高山或荒漠區,它對人類便不會造成影響;而那些發生在人口稠密、經濟發達地區的地震,則會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這些只佔全球15%的地震所造成的人口死亡,竟佔全球地震死亡人數的85%。除此之外,地震造成的災害原因還與人類抗禦地震的能力和程度有關。這包括許多方面,如建築物的抗震性能,城市水、電、氣等生命線工程的設防能力,社會對地震災害的監測,預報及應急救助能力,人們是否具備防震知識等。 震前異常:事實表明,破壞性地震發生前是有前兆的。這些前兆分為微觀前兆和宏觀前兆兩大類。微觀前兆是指用儀器觀測到的地球物理、化學和地質構造等的微小變化。宏觀前兆是指由人的感官直接覺察到的各種前兆現象。那麼,地震前會出現哪些宏觀前兆呢? 地下水的異常變化:水位:水量的反常變化,如天旱時節井水水位上升,泉水水量增加;豐水季節水位反而下降或泉水斷流,有時還出現井水自流、自噴等現象;水質的變化,如井水、泉水等變色、變味、變渾等;水溫的變化,水溫超過正常變化范圍等等。 動物異常:據統計,目前已發現地震前有一定反常表現的動物有130多種,其中反應普遍且比較確切的約有20多種。常見的有:大牲畜,如馬、驢、騾、牛等;家畜,如狗、貓、豬、羊、兔等;家禽,如雞、鴨、鵝、鴿子等;穴居動物,如鼠、蛇、黃鼠狼等。 動物行為異常大體有三種:興奮型異常,如驚恐不安、不進圈、狂吠、如癲如狂,倉皇逃竄、驚飛、群遷等;抑制型異常,如行為變得遲緩、或發呆發痴、不知所措、不肯進食等;生活習性變化,如冬眠的蛇出洞、老鼠白天活動不怕人、大批青蛙上岸活動等。 地聲與地光:地聲多數出現在臨震前或震時,但也有出現在震前幾個小時甚至幾天的;聲音類似於機器轟鳴聲、雷聲、狂風呼嘯聲、石頭相互摩擦聲等。地光:一般出現在臨震前或震時,也有出現於震前數小時或更早的;形狀各異,有帶狀光、片形光、球狀光、火樣光、柱狀光等;顏色多呈紅、白、紫、橙等色。 自然界的變化十分復雜,各種異常現象出現的原因很多,並非都是地震前兆。因此,當我們觀察地震宏觀前兆現象時,一定要注意識別真偽,並及時報告地震部門。 地震來了怎麼辦?抓住時機,利用預警時間緊急避震。大地震的發生雖然十分突然,但在大地強烈震動之前,仍能出現一些人們能夠感覺到的有關現象。這些在大震前短暫時間內出現的、能夠預示強烈地震即將到來的臨震宏觀現象,叫做大震預警現象。主要有:地面的初期振動、地聲、地光等。從人們發現預警現象開始,到房屋倒塌,這個時間差稱為大震預警時間。據統計,預警時間可達十幾秒,少數可達20秒以上,在20秒以內的佔83%,平均預警時間為13.6秒。地震時,人們如果能抓住預警時機就會有生的希望。 在不同環境下緊急避震的要點:如果你住樓房,地震時不能滯留在床上,不能站在房間中央。因為這都是身體最暴露、最不安全的地方。應立即躲在牢固的桌下或床下;低矮、牢固的傢具邊;開間小、有支撐的房間,如衛生間;內承重牆牆角。千萬不能跳樓,不要到陽台、外牆邊或窗邊去,也不要到樓梯去,更不要去乘電梯。如果你住平房,地震時應立即躲在炕沿下;牢固的桌子或床下;低矮、牢固的傢具邊。不要躲在屋頂大梁下、窗戶邊;不要靠近不結實的牆體;不要破窗而逃,以免被玻璃扎傷或摔傷。如果你正在學校上課,就要在老師的指揮下,迅速抱頭、閉眼,躲在各自的課桌下,震時千萬不能慌亂擁擠外逃,待地震過去後再由老師帶領,有組織地疏散;如果教室是樓房,一定要記住不要跳樓,不要擁向樓梯。當你在操場或室外時,若在開闊地方,可原地不動,蹲下,雙手保護頭部;注意避開高大建築物或危險物;千萬不要回到教室去;不要亂跑、亂擠,待地震過去再按老師指揮行動。 如果你在影劇院、體育館等處時,就地蹲在排椅下,用書包等保護頭部;避開吊燈、電扇等懸掛物。等地震過後,聽從服務員指揮,有組織地撤離。在商場、書店、展覽館等處,應選擇結實的櫃台、商品(如低矮傢具等)或柱子邊,以及內牆角等處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東西護頭;避開玻璃的門窗、櫥窗和玻璃櫃台;避開高大不穩和擺放重物、易碎品的貨架;避開吊燈、廣告牌等懸掛物。 如果你在戶外,注意避開高大建築物和構築物。如樓房,特別是玻璃幕牆的建築、高煙囪、水塔等。注意避開危險物、高聳或懸掛物、變壓器、電線桿、廣告牌等。注意避開其他危險場所,危舊房屋、狹窄的街道、牆等。 如果你在野外,應迅速離開山邊、水邊等危險場地,選擇開闊、穩定地方就地避震;蹲下或趴下,以防摔倒;背朝風向,以免吸進有毒氣體。避開河邊、湖邊,以防河岸坍塌而落水。避開陡峭的山坡、山崖,變壓器、高壓線及生產危險品的工廠或危險品倉庫,以防發生意外事故時受到傷害。地震發生後,如果被埋壓不能自行脫險時,一定要沉住氣。先試著把雙手從壓埋物中抽出來,保護自己不受新的傷害。震後,餘震還會不斷發生,你的環境還可能進一步惡化,這時你要保持呼吸暢通,盡量挪開臉前、胸前的雜物,清除口、鼻附近的灰土;設法避開身體上方不結實的倒塌物、懸掛物或其他危險物。如果暫時不能脫險,就要保存體力,不要大聲哭喊,勉強行動,盡量閉目休息,維持生命。同時還要與外界聯系,當聽到人聲時用石塊敲擊鐵管、牆壁以發出呼救信號,耐心等待救援。 回答者
㈧ 有關地震的知識
躲在桌子下面
用木棍把牆支撐住
㈨ 地震知識培訓開場白
下面請地震專家劉教授給大家講解防震抗災知識,請大家鼓掌歡迎!
㈩ 預防地震小知識
一、家住樓房避震方法
1、躲避到震前准備的避震空間
2、躲避到牢固的桌下或床下;
3、躲避到低矮、牢固的傢具邊;
4、躲避到開間小、有支撐物的房間,如衛生間;
5、躲避到內承重牆牆角。
震時要注意
1、千萬不要滯留在床上;
2、千萬不能跳樓;
3、不要到陽台上去;
4、不要到外牆邊或窗邊去;
5、不要到樓梯去;
6、不要去乘電梯;如果震時在電梯里,應盡快離開;若門打不開要抱頭蹲下,抓牢扶手;
7、不要到處亂跑,特別不要到樓道等人員擁擠的地方去。
二、家住平房避震方法
1、有條件時盡快跑到室外避震
2、如果屋外場地開闊,發現預警現象早,可盡快跑出室外避震。
三、在學校正在上課時避震方法
1、無論教室是樓房還是平房,同學們都要在老師的指揮下,迅速躲在各自的課桌下;
2、千萬不要慌亂擁擠外逃,待地震過去後,在老師帶領下有組織地疏散;
3、如果教室是樓房,前面要求家住樓房的同學不要做的事,在學校也一定不要做。
四、在學校在操場或室外避震方法
1、若在開闊地方,可原地不動,蹲下,注意保護頭部;
2、注意避開高大建築物或危險物;
3、震時千萬不要回到教室去;
4、不要亂跑、亂擠,待地震過去後,再按老師指揮行動。
(10)地震科普知識講座擴展閱讀:
地震前兆
水異常
地下水包括井水、泉水等。主要異常有發渾、冒泡、翻花、升溫、變色、變味、突升、突降、泉源突然枯竭或湧出等。人們總結了震前井水變化的諺語:「井水是個寶,前兆來得早。」「無雨水質渾,天旱井水冒。」「水位變化大,翻花冒氣泡。」「 有的變顏色,有的變味道。」
生物異常
許多動物的某些器官感覺特別靈敏,它能比人類提前知道一些災害事件的發生,一種振動異常,某些動物的聽覺器官也許能夠察覺出來;地震前地下岩層早已在逐日緩慢活動,呈現出蠕動狀態,而斷層面之間又具有強大的摩擦力,於是有人認為在摩擦的斷層面上會產生一種每秒鍾僅幾次至十多次、低於人的聽覺所能感覺到的低頻聲波。
人只能感覺得到每秒20次以上的聲波,而動物則不然。那些感覺十分靈敏的動物,在感觸到這種聲波時,便會驚恐萬分、狂躁不安,以致出現冬蛇出洞,魚躍水面,豬牛跳圈,在淺海處見到深水魚或陌生魚群。雞飛狗跳等異常現象。動物異常的種類很多,有大牲畜、家禽、穴居動物、冬眠動物、魚類等等。
中國地震局-地震來了怎麼辦(十)
中國地震局-地震來了怎麼辦(十一)
網路-地震前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