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哈拂大學和耶魯大學的簡介
美國最早的私立大學之一。以培養研究生和從事科學研究為主的綜合性大學。總部位於波士頓的劍橋城,醫學院和商學院位於波士頓市區。在劍橋城,與哈佛大學相鄰的是與之齊名的麻省理工學院(MIT)。有趣的是,兩大校園之間並沒有明顯的界線。
哈佛大學前身為哈佛學院。1636年10月28日,馬薩諸塞海灣殖民地議會通過決議,決定籌建一所像英國劍橋大學那樣的高等學府,撥款400萬英鎊。由於創始人中不少人出身於英國劍橋大學,他們就把哈佛大學所在的新鎮命名為劍橋。1638年正式開學,第一屆學生共4名。1638年9月14日,牧師兼伊曼紐爾學院院長的J.哈佛病逝,他把一半積蓄720英鎊和400餘冊圖書捐贈給這所學校。1639年3月13日,馬薩諸塞海灣殖民地議會通過決議,把這所學校命名為哈佛學院。在建校的最初一個半世紀中,學校體制主要仿照歐洲大學。1721年正式設立神學教授職位,1727年設立數學和自然科學教授職位,1780年設立醫學教授職位。同年擴建成哈佛大學;1816年 成立神學院,1817年成立法學院,以後各學院相繼在19世紀成立。 教育學院成立於1990年;1936年又成立了政治學院(1966年命名 為J.F。肯尼迪政治學院)。1966年以來,哈佛大學共設10個研究 生院,即文理、商業管理、設計、牙科醫學、神學、教育、法學、醫學、 公共衛生和肯尼迪政治學院;2個招收大學本科生的學院,即哈佛學院和拉德克利夫學院;並設繼續教育辦公室,專門負責暑期學 校、附設課程和終身學習中心。牙科醫學、醫學、公共衛生等3個 研究生院設立在波士頓,其餘各學院均集中於劍橋。各學院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哈佛歷任校長堅持3A原則,即學術自由、學術自治和學術中立(這三個原則英文詞第一個字母均是A).
如今,哈佛大學已發展為擁有十個研究生院、四十多個系科、一百多個專業的大型院校。正式注冊有18,000名學位候選人,以研究生為主,也包括本科生。 另外還有13,000名非學位學生在其擴展學院學習一門或更多的課程。在哈佛大學工作的教職員工超過14,000人,包括超過2,000名的教授和講師。 還有7,000多教員在所屬的各個教學醫院工作。多年來,哈佛大學除了培養大量的美國學生外,還接納了來自世界各國的大批留學生和訪問學者。
歷史上,哈佛大學的畢業生中共有六位曾當選為美國總統。他們是約翰·亞當斯(美國第二任總統)、約翰·昆西·亞當斯、拉瑟福德·海斯、西奧多·羅斯福、富蘭克林·羅斯福(連任四屆)和約翰·肯尼迪。哈佛大學的教授團中總共產生了34名諾貝爾獎得主。
學校早年開設的課程以英國大學的模式為基礎,但是在思想上與這個殖民拓荒地盛行的清教徒的哲學保持一致。盡管它早年的許多畢業生成為了整個新英格蘭地區的清教徒聚居地的牧師,學校卻從未正式加入過某一個特定的教派。一份出版於1643年的早期的小冊子闡明了哈佛大學的存在:「促進知識並使之永存後代。」
先有哈佛,而後有美利堅
15世紀末,由歐洲通往美洲的大西洋航道被哥倫布開辟出來以後,歐洲人紛紛遠涉重洋來到美洲。17世紀初,首批英國移民到達北美,在那裡開拓自己的「伊甸園」——新英格蘭。移民中有100多名清教徒,曾在牛津和劍橋大學受過古典式的高等教育,為了讓他們的子孫後代在新的家園也能夠受到這種教育,他們於1636年在馬薩諸塞州的查爾斯河畔建立了美國歷史上第一所學府——哈佛學院。1780年,即美國建國後的第四年,已經有了140多年歷史的哈佛學院升格為哈佛大學。
當初哈佛學院的創辦者把劍橋大學的模式移植過來,學院最初定名為「劍橋學院(Cambridge College)」。1639年,為了紀念學院的創辦者和建校費用的主要捐獻者約翰·哈佛(John Harvard),馬薩諸塞議會通過決議,將學院改名為「哈佛學院」。
由哈佛學院時代沿用至今的哈佛大學校徽上面,用拉丁文寫著VERITAS 字樣,意為「真理」。哈佛大學校訓的原文,也是用拉丁文寫的,Amicus Plato, Amicus Aristotle, sed Amicus VERITAS,意為「以柏拉圖為友,以亞里士多德為友,更要以真理為友」。校徽和校訓的文字,都昭示著哈佛大學立校興學的宗旨-求是崇真。
擔任哈佛大學校長長達20年(1933~1953)之久的美國著名教育家科南特曾經說過:「大學的榮譽,不在它的校舍和人數,而在於它一代一代人的質量」。正是在擇師和育人上堅持高標准、高質量,哈佛大學才得以成為群英薈萃、人才輩出的第一流著名學府,對美國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科學和高等教育都產生了重大影響,對世界各國的求知者具有極大的吸引力。
在競爭中爭先
1693年,北美第二所學府威廉·瑪麗學院(今弗吉尼亞大學的第一所學院)誕生。1701年,耶魯學院(今耶魯大學的第一所學院)成立。這兩所學院的出現,使哈佛學院有了夥伴和競爭的對手。18世紀下半期,北美洲陸續建起了9所學院,新建的學院雖然大體上仍沿襲英國古老學府的模式,畢竟時代不同了,受歐洲啟蒙運動和產業革命的影響,數學和自然科學陸續擠進這些學院的教學領域。受英國古老大學傳統影響較深的哈佛學院,面臨著強有力的挑戰。1727年,哈佛學院建立了數學和自然哲學的教授講座,這是順應時勢的變革之舉。此時,北美產業革命的勢頭興起,新興的工商業對應用科學的需求使哈佛面臨著重大的抉擇:要麼墨守成規,這將失去它在北美高等學府中的領袖地位;要麼推陳出新,以求繼續執掌北美學府之牛耳。哈佛選擇了後一條路。
數學和自然哲學教授講座開設後,哈佛學院還置備了一批科學儀器和設備,教授們用實驗的方法,向學生講授天文、物理和化學知識。在數學領域內,設立了測量術和航海術等技術學科。1780年,醫學教授講座的建立,促進了植物學和化學的研究。教授們開展各種各樣的科學研究,並將研究成果在北美和英國的學術刊物上發表,自然科學終於在哈佛建立起牢固的陣地,並對其它學院產生影響。
1775-1783年,北美13個英國殖民地爆發了反對英國殖民統治的獨立戰爭。哈佛學院順應潮流,站在同情和支持獨立戰爭的正義事業一邊。在馬薩諸塞,幾乎所有著名的革命者都是哈佛的畢業生,包括美國《獨立宣言》起草人之一、美國第二任總統約翰·亞當斯。1775年7月3日,喬治·華盛頓在哈佛學院所在地坎布里奇就任北美獨立戰爭軍隊的統帥,他的司令部也一度設在坎布里奇。1776年美利堅合眾國誕生後,哈佛學院給獨立戰爭的主要領導人喬治·華盛頓、托馬斯·傑斐遜(《獨立宣言》主要起草人,美國第三任總統)、約翰·傑伊(美國聯邦最高法院首任首席大法官)、亞歷山大·漢密爾頓(首屆美國聯邦政府財政部長)等人授予榮譽法學博士學位。
到1780年,哈佛學院已先後建立了神學、數學和自然哲學、醫學等教授講座,學院升格為大學。按照歐洲中世紀大學的傳統,必須擁有3個學院的聯合體,才夠格稱為大學,當時馬薩諸塞州議會竟破格承認哈佛學院升格為大學,這既是厚愛,也是鞭策。哈佛大學繼續抓緊自身建設,1816年設立了神學院,1817年設立了法學院,加上原有的以文理為主科的哈佛學院,一共有了3個學院,成為名副其實、名正言順的大學了。19世紀上半葉,哈佛大學的影響已超出馬薩諸塞之外,及於美國中部和南部。
在北美獨立戰爭初年,哈佛學院的基金,連同地產的租金在內,不足1700英鎊。戰後的1793年,哈佛的基金已超過18.2萬美元。到了19世紀,由於校友的贊助,哈佛大學的基金穩步上升,1800年為24.2萬美元,1869年為225萬美元。
在此期間,哈佛大學的課程設置有了較大的變化。1790年,哈佛大學開設了拉丁文、希臘文、數學(包括天文學)、英文寫作、哲學(包括形而上學、道德和政治)、神學、自然科學,希伯來語和法語兩科由學生任選一科。哈佛大學課程的變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受德國高等教育改革的影響。在此時期,德國著名教育家威廉·洪堡關於大學教育改革提出了著名的三條原則:獨立性;自由與合作二者統一的原則;教育與研究統一的原則和科學統一的原則。洪堡不僅提出了大學改革的理想,並在他倡辦的柏林大學中付諸實踐,提倡學術自由,教育與科研相結合,柏林大學成為德國新型大學的榜樣。在哈佛大學任教的一些青年教授,曾經留學德國,受到德國大學的影響,他們要求改變英國大學的模式,轉而以德為師,效法德國大學的一套制度。1825年,有4位青年教授聯名提出4項改革意見:減少古典文學課程的比重;重視對現代外國文學的研究;設立研究生的學位制度;按照學生的能力分班教學。這4項意見當時未被採納。
1829年,昆西(J.Quincy)出任哈佛大學校長,他大刀闊斧,極力扭轉哈佛大學的方向,大力倡導重視理科的教學。他任職16年(1829-1845),在哈佛大學辦起了理學院,建立了一座天文台。18世紀和19世紀,隨著哈佛大學的發展,學校課程內容範圍擴大了,重點轉換了,自然科學受到了極大重視。
1869-1909年,化學家埃利奧特(Charles.William Eliot)擔任哈佛大學校長,他任職40年,把哈佛大學建設成為了一座規模宏大的現代化大學。他使法學院、醫學院獲得了新的活力,並且新建了商業管理學院、牙醫學院、文理學院,注冊學生從1000人上升到3000人,教學人員從49名增加到278名,學校基金從2300萬美元增加到2.25億美元。
1909-1933年,洛厄爾(Abbott Lwrence Lowell)擔任哈佛大學校長,他重新制定了大學本科生課程計劃,實行課程的集中與分配相結合的制度,以便使學生受到良好的基礎教育。洛厄爾實行的導師制,至今仍被哈佛大學沿用。洛厄爾最突出的貢獻是在哈佛大學實行住宿制度,這一制度的實施使得在大型的綜合大學中,本科生都有一個小型的學院環境,新生入學後的第一年住在哈佛校園內或附近的宿舍中,一年以後,學生們分住在12幢宿舍樓內,還為少數走讀生設置了第13幢宿舍樓。每幢宿舍樓內有一位住校教師和一個導師組,指導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此外,每幢宿舍樓還設有餐廳、圖書館,在宿舍樓區,經常開展各種有趣的體育、社會和文化活動。而且洛厄爾以身抗擊,保衛哈佛教授穆斯特伯格與拉斯基,導致了這兩位教授安在。
近幾屆的幾位校長,科南特(James Bryant Conant),普西(Nathan Marsh Pusey),博克(Derek Bok)和現任校長陸登庭(Neil L Rudenstine)等都對哈佛大學的建設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他們一方面千方百計地提高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育質量,同時也盡力發揮哈佛大學作為研究機構的出類拔萃的作用。
科南特1919-1953年歷任哈佛大學化學系教授、系主任、校長,他在哈佛大學實行校外特別委員會制度,用這個機構來評議學校教師的資格和任期。他還創建了一項普通教育方案,除主修課程以外,向所有本科生提供廣泛的學習領域。
1953-1971年,普西任校長,在他的主持下,哈佛大學進行了美國高等教育史規模最大的募捐活動,為哈佛籌集資金達8.25億美元,這項活動提高了哈佛大學教師的薪金,擴大了對學生的資助,建立了新的教授職位,充實了教學設備。
1971年以來,博克擔任校長,他精心處理了高等教育中一些主要問題,包括行政管理、少數民族和婦女受教育的機會以及學術界與工業界之間的技術轉換等問題,博克校長還重新組織了哈佛大學的管理機構,把現代化的管理方法和程序引進到哈佛大學的各個研究生院和各個系科。
1991年,陸登庭出任第26任校長,作為更好地協調各學院和教師關系的一部分,他開創了一個集中的全校范圍的學術計劃,目的是辨別出哈佛最主要和優先的部分。另外,陸登庭還強調大學的責任:優秀的本科教育,大學的門始終向不同經濟階層的人敞開,研究型大學如何適應信息快速增長和嚴重財政約束的時代,在一個自由表達的社會中迎接挑戰。
課程的不斷改革與更新
哈佛大學360多年的歷史,是一部發展與變革互相推進的歷史。
創建後一個半世紀的哈佛學院,一直是以英國的牛津、劍橋兩所大學為模式,以培養牧師、律師和官員為目標,注重人文學科,學生不能自由選擇課程。19世紀初,高等教育課程改革的號角在哈佛吹響了,崇尚「學術自由」和「講學自由」。「固定的學年」和「固定的課」的老框框受到沖擊,自由選修課程的制度逐漸興起。在哈佛學院也有人倡議實行課程選修制度,這種革新的要求遭到傳統的保守勢力的反對,倡議在哈佛未得實現。
然而,高等教育要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適應學生個性的呼聲日益高漲。1839年,哈佛大學再次發動課程改革。1841年,哈佛正式實行選課制,但在保守勢力的反對下很快又有所倒退。
19世紀60年代,美國爆發了南北戰爭。南北戰爭為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開辟了道路,生產力突飛猛進,科學技術工作者的地位逐步提高,工程師、自然科學家和工業技術人才得以和律師、官員等並駕齊驅。形勢的變化對高等學校的課程改革十分有利,選修制再次興起,哈佛又一次走在了改革的前列。
1869年,年僅35歲的埃里奧特擔任哈佛大學校長,此後他擔任校長40年,是推行選課制的主將,在他的領導和推動下,哈佛大學全面實行選修制。到1895年,只有英語和現代外語仍為必修課,其它均為選修課。美國許多高校紛紛步哈佛大學後塵,減少或廢除必修課,增加選修課。
按照自由選修制的要求,攻讀一種學位,可有16門課程供學生選修,只要符合規定,便可取得相應的學位。這種方法打破了固定的四年學制,成績優異者三年內即可取得相應的學位,可稱得上是"不拘一格降人才"了。在埃里奧特的努力下,哈佛大學招聘名流學者任教,選修課程開設超過其它大學,學生的知識面擴大,學習潛能得以充分發揮。埃里奧特的教育思想和課程改革對美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具有深遠影響,他強調高等學校要給予學生三個法寶:一是給學生學習上選擇的自由;二是使學生在所擅長的學科上有施展才能的機會;三是使學生的學習從被動的行為轉化為自主的行為,使學生從對教師的依賴和從屬關系中解放出來。
1909年,洛厄爾出任校長,他在保留自由選課制優點的前提下又提出了新的教改方案,從1914年起,實行"集中與分配"制。所謂「集中」,是指從16門可供選擇的課程中,必須選修6門本系的專業課,以保證重點;所謂「分配」,是指另外的6門課程從3個不同的知識領域中各選兩門,以保證學生具有比較廣泛的知識面。餘下的課任學生自由選擇。這種制度既保證專業課學習的深度,又能擴大學生的視野,也可給學生的個人愛好留下適當的餘地。
1933年,化學家科南特擔任校長,他勵精圖治,於1940年主持成立專門委員會,研究課程改革。經過5年的反復研究,提出了專門報告,主張加強普通教育。哈佛大學按照專門報告的建議,又作了5年實驗,在1951年正式推行「普通教育」制度。按照普通教育制度的規定,第一,一、二年級的學生,要從自己所在的系中選修6門專業課,再從人文、社會、自然三大類別的普通教育課中各選一門,共3門課,另外還需從其他系的課程中至少選3門;第二,三、四年級也設有普通教育課,沒有學過一、二年級普通教育課的,不得選修三、四年級的普通教育課;第三,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的學生可以選修一部分三、四年級的普通教育課;第四,學生不得選修屬於同一個考試組的兩門課。這樣做,普通教育和專業教育結合的很緊密,而且先後有序,互相銜接。這種辦法吸取以前制度的優點,加以綜合,形成了以通訊教育為基礎,以集中與分配為指導的自由選修制度。
哈佛大學學生成績的計分方法一般有四種:第一,按A、B、C、D、E五級計分,A為最高分;第二,及格和不及格;第三,滿意和不滿意;第四,有學分和無學分。
哈佛大學的課程改革並沒有停滯不前,他們又進而研究在普通教育中哪些課程是核心課程,或稱基礎課程。他們深切認識到,不論學習任何專業,都必須有深厚的基礎知識。「根深葉茂,本固枝榮」,這一思想在哈佛大學是很明確的。
德里克·博克於1971年出任校長,他十分關注大學本科的基礎教育,採取了有力的措施。20世紀初,美國一般大學文科的課程是按照縱深與橫亘相結合的原則來設置的,既讓學生對某一領域有比較深入的理解,又要求學生對其他領域有較為廣泛的涉獵。到20世紀中期,則要求學生在知識廣度方面對人文科學、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三個領域有概括的基本的理解。到了六、七十年代,以上的課程模式再度受到挑戰,由於人類的知識領域空前擴大,各學科之間過去的傳統界限已被沖破,使得傳統的文科課程結構處於不得不改革的局面。1973年,博克校長任命亨利·羅索夫斯基(Henry Rosovsky)為哈佛文理學院院長,責成他負責研究文理學院的目標及哈佛本科教育中存在的種種問題,號召教師們獻計獻策,以集思廣益,重新制定有關大學教學的目的和方法。羅索夫斯基任命威爾遜教授研究共同基礎課問題,於1976年提出一項改革方案,即「威爾遜報告」。這份報告主張制定一種強制性的共同基礎課程,以後又經過反復討論、修改,並由羅索夫斯基院長親自主持進一步的修改工作,結果於1978年提出了關於共同基礎課的報告,並決定於第二年開始付諸實施。
從以上過程可以看出:哈佛大學是不斷適應時代的要求而不斷革新的,這種改革不是憑單純的熱情而匆忙從事的,改革不是孤立進行的。這些對我們的教育改革工作是頗有借鑒意義的。
哈佛大學的機構
哈佛大學的校務領導機構,一是哈佛大學董事會,另一個是校務監督委員會。
哈佛大學董事會,負責大學的財政和校務的管理。有關教育政策和機構設置的重大事務,由校長和各部門主任向董事會提出討論定。哈佛大學各個研究生院院長和各個系的系主任,都由校長任命。
哈佛大學校務監督委員會,由30名成員組成。這些成員大多由哈佛學院和拉德克利夫學院畢業的校友中選舉產生,任期為6年。校務監督委員會舉行定期會議,對大學的工作進行調查研究,就有關大學的教育政策和教育實踐提出建議,支持學校的重大活動。
歷久常新的生機所系
在世界著名學府之林中,哈佛大學算得上是一株不老松,探討這所名牌大學長盛不衰之所系,是各國高等教育研究者感興趣的一個課題。其之所以能夠歷久常新,與時俱進,值得各個大學借鑒。
一、革故鼎新。初建時期的哈佛學院,其規模只相當於舊中國鄉間的一所村塾,如今已發展成為規模宏大、設備先進、成就卓越、影響深遠的全美學府之首,這不是上帝恩賜,也不是自發而成,而是哈佛人艱苦創業,不斷革故鼎新的結果。事實證明:新陳代謝,革故鼎新,是事物發展的普遍規律。哈佛從仿效英、德到獨創新制,由只學固定課程到採取自由選修制、集中和分配製、普通教育制,以致形成以普通教育為基礎、以集中與分配為指導的自由選修制等等,無一不是革故鼎新的結果,時至今日仍未止步。這是一所學校欣欣向榮的生命力所在。
二、質量並重。哈佛初創時,只有教師一人,學生四名。現在,教師人數已超過兩千,學生人數近兩萬名,數量的發展是驚人的。哈佛在發展中並未忽視質的提高,堅持質量並重。保證教育質量,除了指導思想明確以外,比較重要的措施有兩條:一是充實和完善設備,「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哈佛的教學設施、實驗室、圖書館、博物館等等都是第一流的;二是重視人的素質,教師要嚴選,學生要精挑。對於學生的錄取,哈佛是相當嚴格的,獲准入學者約占申請者的10-20%,大多數新生入學前的中學成績為A等。由於教師陣容強,學生起點高,再加上物質設備等其他條件,才保障了哈佛有相當高的教育質量,在美國以致全世界的高等學校中名列前茅。
三、教研結合。世界上著名的高等學府,都已成為「兩個中心」,既是教學中心,又是科研中心,哈佛是其中的佼佼者。事實表明,教師水平再高,也需不斷進修。哈佛的教師都有科研任務,哈佛的高年級學生或成績優異者也在學習的同時,從事一定的科研工作。哈佛圖書館、博物館、既是為教學、科研服務的機構,本身也從事教學和科研。哈佛大學做到了教學、科研結合,兩者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四、內外協作。哈佛大學內部各單位息息相通,許多學生可以交叉注冊、跨系跨學科進行學習,哈佛又同麻省理工學院等名牌大學和有影響的科研機構通力合作。內外協作,使得哈佛大學能夠最大限度地調動人力、物力,揚長避短,發揮最佳的效益。
該品牌在世界品牌實驗室(World Brand Lab)編制的2006年度《世界品牌500強》排行榜中名列第十。
參考資料:http://ke..com/view/10504.html?wtp=tt
耶魯大學成立於1701年,是一所私立大學。它和哈佛大學、普林斯頓大學齊名,
校徽歷年來共同角逐美國大學和研究生院前三名的位置。該校教授陣容、課程安排、教學設施方面堪稱一流。漂亮的歌特式建築和喬治王朝式的建築與現代化的建築交相互映,把整個校園點綴得十分古典和秀麗。秋季的校園中金黃暗紅的落葉遍地,陽光斜照那些黃褐色巨石建成的古色古香的巍峨建築物。耶魯的名氣、它的美麗和庄嚴,以及夕陽西下時站在校園中央向四周環視時那種凝重的歷史感吸引著世界各地優秀的學子們.
該校最強的學科是社會科學、人文科學以及生命科學。耶魯大學管理研究生院於1978年創設了獨特的課程——公營和私營企業專業管理(Pub1ic&PrivateManagement)課程,它著重公營及非贏利機構的專業管理訓練。課程安排有六成是授課,四成為個案研究,後者有一半是公辦或非贏利機構的個案。耶魯大學的企管碩士不叫MBA而是MPPM,其來源也在於此。
耶魯擁有眾多傑出的校友:美國最近兩任總統都是耶魯大學校友,喬治·布希是耶魯著名的秘密團體骷髏會的一員。總統柯林頓與他的夫人希拉里就是在耶魯的圖書館里認識的。著名影星朱迪·福斯特,《時代周刊》的著名專欄作家凱文·翠林都是耶魯人……
耶魯現擁有12個學院。耶魯學院:開設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以及工程學本科課程,授文學士、理學士、文科研究學士學位。研究生院:為耶魯學院畢業生開設研究生課程,授文學碩士、理科碩士、哲學碩士、哲學博士學位。醫學院:為耶魯學院畢業生以及在其它院校受過相應教育的學生開設課程,授醫學博士學位。神學院:為耶魯學院畢業生開設課程,授神學碩士,宗教文學碩士學位,優秀學生還可攻讀神學碩士學位。法學院:為耶魯學院畢業生開設課程,授法學研究碩士,法學博士(J. D.)學位以及法學碩士、法律科學博士和刑法博士學位。藝術學院:為耶魯學院畢業生開設職業課程,授美術碩士學位。音樂學院:為耶魯學院畢業生開設課程,授音樂碩士、音樂藝術碩士、以及音樂藝術博士學位。森林與環境研究學院:為耶魯學院畢業生開設課程,授森林學碩士、森林科學碩士、環境研究碩士以及森林學博士學位。建築學院:為耶魯學院畢業生開設課程,授建築碩士職業學位以及環境設計非職業學位。護理學院:為耶魯學院畢業生開設課程,授護理科學碩士學位。戲劇學院:為耶魯學院畢業生中攻讀學位證書的學生開設課程,授美術碩士及博士學位。機構與管理學院:為耶魯學院畢業生開設課程,授企業管理碩士職業學位,同時也開設機構行為和管理科學方面的博士學位課程。
在耶魯大學眾多的學術精英中,有13位學者曾榮獲諾貝爾獎。經濟學家嘉林·庫普曼斯,著有數理經濟理論方面的著作,探討了經濟發揮最佳作用的條件;細胞生物學家喬治·柏拉德,研製成組織制備法,發現了幾種細胞結構;化學家拉斯·昂薩格,提出了不可逆化學過程理論;物理學家默里·蓋爾曼,完整地提出了關於亞原子粒子的理論知識;作家辛克萊·劉易斯,重要作品有《大街》、《巴比特》、《阿羅史密斯》、《埃爾默·甘特里》等;微生物學家約翰·恩德斯,成功地在非神經組織的培養物上培養脊髓灰質炎病毒;物理學家歐內斯特·勞倫斯,發明了第一台高能粒子加速器棗迴旋加速器;生理學家迪金森·理查茲,改進並使用心導管技術;遺傳學家喬舒亞·萊德伯格,發現了細菌遺傳物質的組織和重組機制;生物化學家愛德華·塔特姆,研究出遺傳突變影響了某些細菌、酵母和黴菌的營養要求方式;物理學家小威利斯·蘭姆,通過實驗使量子電動力學更為准確;微生物學家馬克斯·泰累爾,對黃熱病的成功研究;生物學家悉尼·奧爾特曼,證明核糖酸能對細胞的化學反應起催化作用。
耶魯大學是世界上最早設立人文和藝術學科的大學之一,擁有眾多一流的人文科學系和人文科學研究計劃其英語系和歷史系排名位居全美大學之首,哲學的師資力量也相當雄厚,耶魯的驕傲——惠特尼人文科學研究中心,使耶魯成為美國高等教育界人文科學研究的高地。耶魯特別強調自由的思想和自由的學術空氣。這種「自由教育」的原則,使耶魯能夠包容各種思想流派,保持勃勃生機。
㈡ 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染性強嗎為什麼被列為國際突發衛生事件
山東大學疫情防控知識科普系列講座—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染性強嗎?為什麼被列為國際突發衛生事件?
主講人 馬偉
山東大學疫情防控知識科普專家
山東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系主任 教授 博士生導師
山東預防醫學會流行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
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染性強嗎?為什麼被列為國際突發衛生事件?
「老師、同學們,大家好,下面給大家說一說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傳染力。
截止到2020年2月7日,我們對這個疾病的了解是這樣的:它的傳染源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患者,沒有症狀的感染者也可能成為傳染源。傳播途徑主要是呼吸道飛沫和接觸傳播,人群對這個疾病是普遍易感的。 我們通常用基本再生數來代表一個傳染病的傳染力(基本再生數表示在人群普遍易感的時候,一個患者在平均患病期內能夠傳播的人數,我們通常用R0來代表基本再生數。如果R0=2,就說明一個病人平均能夠傳染給兩個人)。柳葉刀的數據表明,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R0是2.2,世界衛生組織認為它在1.4到2.5之間。2013年SARS流行的時候,它的R0是2到5之間。所以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染力是介於普通的季節性流感和甲型H1N1流感之間。它比SARS、腮腺炎和脊髓灰質炎都要低,相對而言它的傳染性並不是很強。
有同學問到,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被列為國際突發衛生事件,什麼是國際突發衛生事件? 實際上准確的說法是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它是世界衛生組織根據國際衛生條例,從全球衛生安全的角度出發,對全世界的疫情提供指導和警示。國際衛生條例是2007年發布的,世界衛生組織曾經宣布多起疫情為突發事件。因此這是一個常規的做法,目的是有效的動員更多的國際資源來應對疫情。
我們應該注意到在發布會上,世界衛生組織對我們國家採取的措施,給予了充分的肯定。認為我們所採取的各種抗擊疫情的措施,遠遠超出了應對突發事件的要求,為其他國家抗擊疫情提供了一個新的標桿。同時世界衛生組織還強調,不要限制貿易和流動。因此網上流傳的中國被列為疫區國、中國的貨物將被列為來自疫區國的貨物,這些說法都是子虛烏有,當然不排除有一些國家對我們的這次疫情採取了一些過激的反應。但是我們目前所採取的措施是最嚴格的、是非常有效的。相信只要我們能夠有效的控制住疫情的蔓延,這些情況都會出現改觀。」
㈢ 身殘志堅的人的事例(100字)
1、邰麗華的故事
邰麗華兩歲時,因一次高燒失去了聽力。沒過多久,她甜美的歌喉也關閉了。那以後,她陷入了無聲世界,自己卻茫然不知。直到5歲,幼兒園的小朋友輪流蒙著眼睛,玩辨別聲音的游戲,她才意識到自己與別人不一樣,她傷心地哭了。
為此,父親帶她輾轉武漢、上海、北京等地求醫問葯,只要聽說哪裡有一線治療希望就不會放過,但始終不見好轉。眼看要滿7歲了,父母將她送人市聾啞學校學習。
舞蹈使邰麗華品嘗到無窮的歡樂,但她知道,在現代化的今天,知識對於一個人的重要。17歲那年,她給自己定下新的目標:上大學。於是她又將自己練舞的倔勁放在學習文化課上,1994年如願以償地考取了湖北美術學院裝潢設計系,成為了一名大學生。
如今,邰麗華成了中國殘疾人藝術團里的台柱子。她不僅擔任了殘疾人藝術團演員隊隊長,出任了中國特殊藝術協會的副主席,同時她也是中國殘疾人藝術團的「形象大使」,先後在40多個國家巡迴演出,她的演出劇照總是出現在藝術團宣傳材料最醒目的位置。
2、海倫•凱勒的故事
海倫凱勒能夠不因缺廢而自暴自棄,反而更加努力上進,所以最後才有卓絕的成就。我們平常人既聰明又健康,假如還不知道努力用功的話,真是很對不起自己啊!
你相信奇跡嗎?你相信既盲又聾又啞的人也能成為作家嗎?有的,這個人便是偉大的海倫凱勒女士。她在一歲多的時候,因為生病,從此眼睛看不見,並且又聾又啞了。
由於這個原因,海倫的脾氣變得非常暴躁,動不動就發脾氣摔東西。她家裡人看這樣下去不是辦法,便替她請來一位很有耐心的家庭教師蘇麗文小姐。海倫在她的熏陶和教育下,逐漸改變了。
她了解每個人都很愛她,所以她不能辜負他們對她的期望。她利用僅有的觸覺、味覺和嗅覺來認識四周的環境,努力充實自己,後來更進一步學習寫作。
幾年以來,當她的第一本著作「我的一生」出版時,立即轟動了全美國。海倫凱勒雖然五官殘缺,但是她能克服不幸,完成大學教育。以後更致力於教育殘缺兒童的社會工作,這種努力上進的精神,實在值得我們效法,海倫凱勒真可算是個身殘志堅的人。
3、霍金的故事
霍金十三、四歲時已下定決心要從事物理學和天文學的研究。十七歲那年,他考到了自然科學的獎學金,順利入讀牛津大學。學士畢業後他轉到劍橋大學攻讀博士,研究宇宙學。不久他發現自己患上了會導致肌肉萎縮的盧伽雷病。
由於醫生對此病束手無策,起初他打算放棄從事研究的理想,但後來病情惡化的速度減慢了,他便重拾心情,排除萬難,從挫折中站起來,勇敢地面對這次的不幸,繼續醉心研究。
七十年代,他和彭羅斯證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並在1988年共同獲得沃爾夫物理獎。他還證明了黑洞的面積不會隨時間減少。1973年,他發現黑洞輻射的溫度和其質量成反比,即黑洞會因為輻射而變小,但溫度卻會升高,最終會發生爆炸而消失。
八十年代,他開始研究量子宇宙論。這時他的行動已經出現問題,後來由於得了肺炎而接受穿氣管手術,使他從此再不能說話。現在他全身癱瘓,要靠電動輪椅代替雙腳,不但說話和寫字要靠電腦和語言合成器幫。
雖然大家都覺得他非常不幸,但他在科學上的成就卻是在他在病發後獲得的。他憑著堅毅不屈的意志,戰勝了疾病,創造了一個奇跡,也證明了殘疾並非成功的障礙。他對生命的熱愛和對科學研究的熱誠,是值得年輕一代學習的。
4、桑蘭身殘志堅的勵志故事
桑蘭,出生於1981年2月,浙江寧波人,原國家女子體操隊隊員,曾在全國性運動會上獲得跳馬冠軍。到今天為止,堅強的桑蘭已經笑著度過了6年的輪椅時光。1998年7月21日晚在紐約友好運動會上意外受傷之後,默默無聞的桑蘭成了全世界最受關注的人。這確實是個意外。
當時桑蘭正在進行跳馬比賽的賽前熱身,在她起跳的那一瞬間,外隊一教練「馬」前探頭干擾了她,導致她動作變形,從高空裁到地上,而且是頭先著地。
遭受如此重大的變故後卻表現出難得的堅毅,她的主治醫生說:「桑蘭表現得非常勇敢,她從未抱怨什麼,對她我能找到表達的詞就是『勇氣』。」
就算是知道自己再也站不起來之後,她也絕不後悔練體操,她說:「我對自己有信心,我永遠不會放棄希望。」桑蘭用她的行動應證著自己的諾言,在北大學習、加盟星空衛視主持節目、擔任申奧大使、參加雅典奧運北京接力……她充滿力量的笑容總能給人希望!
5、貝多芬
貝多芬是世界著名的音樂家,也是命運最糟的一個。童年,貝多芬是在淚水浸泡中長大的。家庭貧困,父母失和,造成貝多芬性格上嚴肅、孤僻、倔強和獨立,在他心中蘊藏著強烈而深沉的感情。他從12歲開始作曲,14歲參加樂團演出並領取工資補貼家用。
到了17歲,母親病逝,家中只剩下兩個弟弟,一個妹妹和已經墮落的父親。不久,貝多芬得了傷寒和天花,幾乎喪命。
貝多芬簡直成了苦難的象徵,他的不幸是一個孩子難以承受的。盡管如此,貝多芬還是挺過來了。他對音樂酷愛到離不開的程度。在他的作品中,有著他生活的影子,既充滿高尚的思想,又流露對人間美好事物的追求、嚮往。對美麗的大自然他有抒發不盡的情懷。
說貝多芬命運不好,不光指他童年悲慘,實際上他最大的不幸,莫過於28歲那年的耳聾。先是耳朵日夜作響,繼而聽覺日益衰弱。他去野外散步,再也聽不見農夫的笛聲了。
從此,他孤獨地過著聾人的生活,全部精力都用於和聾疾苦戰。貝多芬活在世上,能理解他的人太少了,而唯一能給他安慰的只有音樂。
他作曲時,常把一根細木棍咬在嘴裡,藉以感受鋼琴的振動,他用自己無法聽到的聲音,傾訴著自己對大自然的摯愛,對真理的追求,對未來的憧憬。他著名的《命運交響曲》就是在完全失去聽覺的狀態中創作的,是貝多芬最傑出的一部作品,它的主題是反映人類和命運搏鬥,最終戰勝命運。
這也是他自己人生的寫照。這是第一樂章中連續出現的沉重而有力的音符。貝多芬說:「命運就是這樣敲門的。」他堅信「音樂可以使人類的精神爆發出火花」。「頑強地戰斗,通過斗爭去取得勝利。」這種思想貫穿了貝多芬作品的始終。
1827年3月26日,一個雷雨交加的夜晚,音樂巨人與世長辭,那時他才57歲。貝多芬一生是悲慘的,世界不曾給他歡樂,他卻為人類創造了歡樂。貝多芬身體是虛弱的,但他是真正的強者。
㈣ 社會護理學中社區的概念最早出現在於哪年
導讀:<社會區護理學>,1、社區護理學是由護理學與公共衛生結合而成的新興學科,並在護理實踐過程中,為適應社會公眾的健康要求逐步形成的一門應用性學科,社區護理學主要研究的內容包括:社區護理的基礎理論與方法、社區健康教育、社區特殊人,在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經歷如下幾種不同的醫學模式:神靈主義醫學模式、自然哲學醫學模式、機械論醫學模式、,4、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亦稱現代醫學模式,(2)把人
<社會區護理學>
第一章 緒論
1、社區護理學是由護理學與公共衛生結合而成的新興學科,用以促進和維護人群的健康,並在護理實踐過程中,為適應社會公眾的健康要求逐步形成的一門應用性學科。社區護理學主要研究的內容包括:社區護理的基礎理論與方法、社區健康教育、社區特殊人群的護理保健、家族護理、社區急救護理、社區康復護理以及臨終病人社區護理等。
2、醫學模式:是指在一定歷史時期內醫學發展的基本觀點、概念框架、思維方式、發展規范的總和,也是人類對健康與疾病認識、觀察和處理方法的綜合概括。
3、一般認為,在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經歷如下幾種不同的醫學模式:神靈主義醫學模式、自然哲學醫學模式、機械論醫學模式、生物醫學模式和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
4、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亦稱現代醫學模式,它是在生物醫學模式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是對生物醫學模式的進一步完善和補充。其主要特點是:(1)從全面的、多維的角度來看待健康與疾病問題。(2)把人置於社會關系中,考慮人的生物與社會雙重屬性。(3)對生物、心理、社會因素的作用有一個更明確的認識。 5、初級衛生保健是指主要由基層衛生人員提供居民必需的保健服務。
6、根據《阿拉木圖宣言》初級衛生保健工作可分為四個方面、八項內容。四個方面:促進健康、預防保健、合理治療、社區康復。八項要素:(1)對當前主要衛生問題及預防和控制方法的健康教育。(2)
改善食品供應和合理營養。(3)供應足夠的安全飲用水和基本環境衛生設施。(4)婦幼保健和計劃生育。(5)主要傳染病的預防接種。(6)預防和控制地方病。(7)常見病和外傷的合理治療。(8)提供基本葯物。
7、四級預防觀:病因預防、發病學預防、病殘預防、原級預防。
8、影響人類健康的因素包括生活方式、環境、生物因素和健康照顧系統4大類。
9、中國衛生工作的基本方針:以農村為重點,預防為主,中西醫並重,依靠科技與教育,動員全社會參與,為人民健康服務。
第二章 社區與社區護理
1、社區:若干社會群體或社會組織聚集在某一地域里所形成的一個生活上相互關連的大集體。
2、社區的本質:也即社區組成的基本要素,包括:社區是由人組成的;社區中的人居住在一特定的區域范圍內;每一社區有其特定有的組織和行為規范;每一社區的人有其相互溝通的方法;社區居民有共同的需要與問題。
3、社區分類:根據社區的本質。可將社區分為:地理性社區;互動性社區;功能性社區。
4、社區功能:生產、消費、分配的功能;社會化的功能;社會控制的功能;社會參與的功能;相互支援的功能。
5、社區護理:是由專業護理學和公共衛生學理論結合而成,用以促進和維護人群的健康。它是一種一般性和綜合性的工作,它的實踐范疇不限於某一特別的年齡群或某一疾病,而是提供連續性的,動態的,全科性質的服務。其主要職責是視人口群體為一整體,提供促進健康、維護健康、健康教育、管理、協調和連續性照顧。直接對社區內個體、家庭和群體進行護理以達到健康的目的。
6、社區護理的特點:以健康為中心;以集體為主;具有高度的自主性與獨立性;管案時間長具有連續性;與各方面合作具有協調性。
7、社區護理工作范圍包括:社區健康教育;社區中傳染性與感染性疾病的預防和控制;社區環境、職業健康與安全的管理;社區家庭護理;社區兒童保健;社區青少年保健;社區婦女保健;社區中、老年人保健;社區康復;社區心理衛生與精神保健。
8、社區護理工作方法:社區護理工作方法各式各樣,有個別的家訪護理及指導、集體宣傳教育,具體的技術示範和健康行為示範等。教育、策劃、強制是社區護理工作常用的工作方法,且優先選擇應用。教育是給群眾提供信息,鼓勵他們自願地改變其生活方式向健康化發展。策劃是一種較強烈的規勸方式,通過一些護理活動來減少環境中可致危險的因素,這需要某些特殊措施。強制是運用強迫的措施。社區護理要運用這三種措施來保護群眾,防止疾病及傷殘,促進健康。
9、社區護士所擔任的角色包括:照顧的角色;教育的角色;咨詢的角色;組織與管理者;協調與合作者;觀察與研究者。
10、社區護士承擔的職責是:向需要者提供身心護理;維持健康的環境;提供教育與指導;提供信息與資源;提供協調合作服務;提供咨詢服務;開展社區護理科研。
11、社區護士應具有以下素質:健康的心;豐富的學識、經驗及技能;敏稅的觀察力及護理評估能力;良好的品質及服務態度。
12、社區護士應具備的能力包括:計劃管理能力;綜合分析能力;領導決策能力;人際溝通和協作能力;實際操作能力;健康宣教能力;科研能力。
第三章 社區護理的模式與理論
1、護理概念:具有抽象性,對概念的理解、描述和解釋與個人的認識和經驗有關。 2、護理模式:反映了概念與概念間的相互關系,常以圖形、文字和數學公式等表現出來。護理模式常以圖形的文字來表示。
3、護理概念框架:實質為一種假說,需反復測試和證實。20世紀90年代初迅速興起的循證醫學是指遵循科學依據的醫學,提倡在個人經驗和已存在的客觀科學依據基礎上作業醫療決策,提倡結合個人經驗和研究依據處理病人。 4、護理理論:是指通過對護理現象系統的、整體的觀察,以描述、解釋、預策和控制護理現象。
5、壓力—適應理論:壓力能夠引起機體產生一種非特異性反應。壓力反應可以是生理方面,心理方面的,也可以是社會適應力方面的。壓力源是指能夠引起壓力反應,干擾人體恆定狀態的所有內外環境變化。壓力源可分為三類。 6、危機理論:危機是指人的基本需要受到威脅。人體對危機的反應以展過程包括四個階段:前奏期,焦慮增高期,求助期,危機期。在人生過程中,危機的出現有三大來源:失落、變遷、挑戰。
7、家庭理論:家庭是社會的重要的基本單位,家庭定義。家庭類型有多種,每一家庭都有其特定的功能以滿足個體的需要。家庭理論不是孤立的,它是系統理論、發展理論、理論的綜合。
9、Neumam系統模式:是動態的、開放的、整體的護理方法。Nenman系統模式主要包括:機體核心結構,三種防禦線,壓力源和護理干預措施。
10、教育理論:教育的目的,就個人而言,在於發展健全的人格或行為的改變;就社會而言,在於培育健全的國民,促進社會發展。獲得有成效的教育成果在於:正確評估服務對象的需求;制定恰當的學習計劃和創建良好的學習環境;鼓勵服務對象參與學習過程和對學習結果進行評價與反饋。可採用的教育方法包括:集體討論;角色扮演;面談;模擬與游戲等。
第四章 護理程序在社區護理工作中的應用
1、社區護理服務對象應包括社區、組織機構、群體、家庭和個人。社區護理服務通常以社區內有共同問題的群體為主要服務對象。
2、收集資料的內容應依據服務和現有條件。收集資料的方法包括:文獻研究,調查和社區討論會等。
3、對已經收集的資料應從以下方面進行分析:社區內與健康有關的問題,社區解決問題的行動意見和建議,社區行動的合作夥伴,公共設施方面,患病率、死亡率,生理和心理上的危險問題,健康需要方面,社區功能方面及環境危險思想因素方面等。
4、在分析資料的基礎上,提出護理問題,護理問題應明確指出問題的具體表現和產生的原因。
5、制定預期目標:將預期目標排列優先順序,確定目標人群,並確定護理計劃實施方案。 6、制定護理干預措施:就是確定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法,選擇最佳干預策略。
7、在社區護理工作中,社區護士通常採用的社區護理干預措施包括:評估性措施、教育性措施和治療性措施。
8、完成護理計劃:通過社區護理計劃的實施,社區護理問題確實能得以實施,確實能達到增強社區自助能力,增強社區健康的目的。
9、詳細記錄:記錄是以文字進行交流的一種重要形式。記錄的內容包括護理計劃的實施情況和服務對象對護理活動的反應等。
10、結果評價:是對計劃項目實施情況所達到的目標和指標的總評價。評價過程包括:收集資料;選擇評價標准;對比;總結報告。結果評價後對原有計劃的處理包括:繼續;停止;排除和修訂。 11、過程評價:是指評價過程發生在護理活動過程之中。過程評價可以護理活動的不同階段和護理活動的時限為分界限。過程評價的優點在於及時獲得反饋信息。
第五章 流行病學與社區護理
1、流行病學:是研究人群中疾病與健康狀況的分布及其影響因素,並研究如何防治疾病及促進健康的對策與措施的科學。流行病學除研究疾病問題外,其原理和方法也被應用於衛生管理、健康教育及衛生服務的評價和一些生理、心理和病理的群體現象的研究上。流行病學是一門方法學和應用於防治疾病、促進健康的實踐醫學,有著極強的實用性。
2、流行病學研究范圍包括:疾病的分布及影響分布的原因;疾病的預防及控制的對策與措施;病因的探討等。流行病學研究方法大致可分為:觀察法、實驗法、理論和方法的研究。
3、率:是說明某種事物發生的頻率或強度的頻率指標。它是某事物實際發生的例數與可能發生某事物總人數人比,一般可用百分率、千分率或十萬分率表示。
4、比:是說明某一種事物內部組成部分所佔的比重或分布的構成指標。它是事物內部某一組成部分的個體與同一事物各個組成部分的個體總數之比,常以百分數表示:百分比。比分為兩種表示方法:相對比及構成比。 5、社區護理的流行病學干預:(1)早期發現病例;(2)促進患者早期接受治療;(3)提供家庭式的護理服務;(4)預防流行病的發生。 6、現存的流行病學資料的應用:人口學資料是社區護理工作最基本的、不可缺少的可應用性資料,包括:姓名、年齡、性別、民族、籍貫、出生年月、家庭住址、工作單位、職業等。以上資料可通過其他機構獲得。
7、社區流行病學的調查設計及實施步驟:(1)明確調查目的;(2)確定調查的總體人數,決定抽樣方法及樣本量;(3)確定調查內容及資料收集的基地與方法;(4)設計調查表;(5)
實施調查;(6)資料的整理及分析;(7)報告調查結果。
8、運用生命統計的方法指導社區護理工作:社區護士可以應用生命統計的方法進行社區護理評估,指導社區護理實踐。社區護士要進行科學而准確的社區護理評估及診斷,明確社區中所存在的主要健康問題,就必須應用生命統計的方法,建立一套科學的社區護理統計指標及體系,科學而准確地反映社區所存在的健康問題。
社區護理工作的服務對象以人群為重點,以病率、罹病率、病死率、患病率、死亡率、出生率等指標在社區護理工作中具有重要價值。
第六章 傳染病防治與社區護理
1、傳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感染人體後所產生的具有傳染性的疾病。傳染病的發生需要有傳染源、傳播途徑及人群易感性三個條件。
2、傳染病的預防及社區護理的重要性:傳染病防治工作的中心是預防重於治療。傳染病的發生與流行可危及個人、家庭、社區,甚至整個國家,因此傳染病的有效預防和管制可以抑制及減緩傳染病的快速傳播,減少及預防經濟損失,減少健康危害及避免殘障。社區護理工作是以社區為中心,以人群為服務對象,在傳染病的防治工作中具有重要意義。 3、社區護士在傳染病防治中的作用及意義:(1)預防傳染病的發生;(2)對傳染病早期發現,早期治療;(3)評估傳染病流行時疫區的人群健康狀況;(4)作好社區的預防接種。
4、傳染病預防原則:經常性預防;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加強疫區管理;注重監測與研究。
5、傳染病社區護理特點:強調預防為主;人員素質要求高;專科護理技術性強;重視病人及相關人群的心理護理;開展相應的衛生宣教。 6、傳染病的社區預防性護理措施:(1)根據疾病的類型,立即向有關部門報告。(2)根據病人的疾病類型,採取相應的隔離措施,迅速隔離病人,並立即對病人採取相應的治療措施。(3)對接觸者進行相應的檢查。(4)對發病者的社區環境進行檢查及研究。(5)對接觸者立刻採取緊急的預防措施。(6)對環境進行消毒及滅菌處理。(7)對疫情的進一步調查及追蹤。(8)對社區居民開展相應的健康教育,並做好預防接種。
7、社區常見傳染病有:流感、肝炎、水痘、脊隋灰質炎、肺結核, 腸道傳染病、腹瀉等。
第七章 社區護理中的健康保證
1、健康教育:是通過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的社會活動和教育活動,促使人們自覺地採納有益於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減輕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預防疾病、促進健康、提高生活質量。
2、社區健康教育的目的:是發動和引導社區人民樹立健康意識,關心自身、家庭和社區的健康問題,積極參與社區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規劃的制定和實施,養成良好的、健康的行為方式和生活方式,以提高自我保健能力的群體健康水平。
3、健康促進:是指促進人們維護和改善他們自身健康的過程,是協調人類與環境之間的戰略,規定個人與社會對健康所負的責任。健康促進的策略主要有:政策倡導,積級參與和建立聯盟。
4、健康促進的內容:(1)健康促進是涉及整個人群的健康,包括人們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而不是僅限於造成疾病的某些特定危險因素。(2)健康促進主在是直接作用於影響健康的病因或危險因素的活動。(3)健康促進是採用多學科、多手段的綜合方法促進群體的健康,包括傳播、教育、立法、財政、組織、社會開發及當地群眾自發性地參與維護健康的活動。(4)健康促進特別強調群眾的積極參與和有效參與,要求進一步啟發個體和群眾對自身健康問題的認識並作出決策。(5)健康促進主在作用於衛生和社會領域,而非單純的醫療服務,它包括廣泛的專業合作。
5、社區健康教育的必要性: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和大衛生觀念的確立,預防工作在整個衛生保健事業中佔有重要地位。社區健康教育作為預防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其地位與作用也就越來越重要了。
6、社區健康教育目的:是通過健康教育傳授衛生保健及醫療知識,培養社區內人們的自我保健意識和公眾保健責任感,建立健康的行為及生活方式。
7、社區健康教育意義:社區健康教育作為衛生保健的戰略措施,已經得到全世界的公認;健康教育是初級衛生保健八項要素之首;健康教育是一項投入少、產出高、效率大的保健措施。 8、社區健康教育基本原則:(1)社區護士與健康教育對象關系融洽,共同參與;(2)社區健康教育的內容應易理解,易掌握,有科學性;(3)社區健康教育方法應因材施教,靈活性和多樣性相統一;(4)社區健康教育應具有持續性、漸進性和鞏固性;(5)社區健康教育應依靠社會力量,與他人合作。
9、社區健康教育方法主要包括: 語言教育、形象化教育、電化教育和綜合教育。
10、社區健康教育內容:在社區健康教育過程中,社區護士應明確社區健康教育的內容應根據教育對象的需求而定。就社區健康教育內容本身而言,可分為健康促進、預防保健、疾病治療和康復教育等內容。 11、社區健康教育形式:根據健康教育對象的特徵可分為個體健康教育、家庭健康教育、群體健康教育等形式。
12、社區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專題講座;板報或宣傳欄;交談;討論。
13、社區健康教育需求評估的基本內容包括健康教育對象的人口學資料、健康知識程度和態度等。
14、確定社區健康教育計劃與實施應社區健康教育需求評估的基礎上進行。社區健康教育計劃可分為長期計劃和短期計劃。
15、社區健康教育結果評價過程可分為四步:(1)明確社區健康教育對象、社區健康教育計劃的目標及措施;(2)決定收集資料的類型和方法,收集資料;(3)整理資料和分析資料;(4)書寫評價報告。
16、社區健康教育結果評價可採用觀察、面談、問卷、考核及健康對象自我評價等方法。
第八章 社區兒童保健護理
1、兒童行為特點:新生兒期、嬰兒期、幼兒期、學齡前期和學齡期。不同年齡段兒童的動作發育,感覺、知覺發育,語言發育,注意、記憶、思維發育和情緒、情感及個性發育有一定的規律。
2、兒童生長發育包括:體格、神經、精神心理和智能的發育。社區護士應注意到:在兒童生長發育過程中,外界環境和教育可起極大的作用。
3、預防接種:是用人工方法將生物製品接種到人體,使人體產生對傳染病的抵抗能力,以達到預防傳染病的目的。預防接種是提高人群免疫水平,預防、控制和消滅傳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4、預防接種的途徑:根據葯物的特性和兒童對用葯的敏感性,預防接種可採用口服、注射等途徑。
5、預防接種包括計劃免疫和非計劃免疫。計劃免疫是根據對疫情監測和人群免疫狀況的分析,科學地和嚴格地實行對特定人群的預防接種。兒童基礎免疫包括對嬰幼兒進行麻疹、脊髓灰質炎、白喉、百日咳、破傷風、乙型肝炎等傳染病的全程足量的初種及12歲(14歲)以下兒童適時地加強免疫(復種)。
6、托幼機構:是指托兒所、幼兒園等兒童集體生活的場所,是進行幼兒教育的基地。托幼機構作為社區內的一個群體組織,社區護士有責任對機構內的兒童群體提供保健護理及管理。 7、托幼機構衛生及保健重點包括各種制度的建立:生活制度,膳食管理制度,體格鍛煉制度,衛生消毒制度,安全制度,健康檢查制度,疾病防治制度等。
8、托幼機構兒童保健措施與管理:托幼機構兒童保健措施要有專人負責執行,對托幼機構開展的各項衛生保健工作要有相應的登記和統計制度。首先,應建立健全的衛生保健制度。其次,根據各項制度要求,制定各項衛生保健工作執行評價指標。第三,根據實際工作記錄和統計指標進行評價。 9、散居兒童家庭保健護理:是指對不進托兒所、幼兒園等集體兒童保教機構,而分散在家庭撫養的兒童所進行的保健工作。
10、社區護士對散居兒童的家庭保健護理重點是以指導為主,如兒童日常生活、膳食、體格鍛煉、安全指導等。健康檢查和計劃免疫應落實到每一個兒童。
第九章 社區青少年保健護理
1、青少年衛生保健的意義:青少年時期,即青春發育期,是兒童向成人轉變的時期,是人一生中身體和精神發育最盛時期。同時,對性功能分化、發育,直到完成生殖准備,也是極其重要的時期。青春期是保健上特殊的、包含著多種重要問題的時期。
2、青少年生長發育包括生理發育和心理發育。青少年生理發育變化表現在機體的各個系統,如骨骼系統、肌肉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系統、循環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免疫系統。
3、青少年心理精神發育包括:(1)自我意識的發展;(2)夥伴關系密切;(3)性意識的發展;(4)社會認識能力。
4、青少年生長發育檢測項目通常包括形態測量、功能測量、素質檢查和性發育檢查。
5、青少年生長發育的評價包括形態、功能、智力發育和健康狀況。對兒童或青少年生長發育評價的內容通常包括發育水平、發育速度及各項發育指標間的關系等三個方面。
6、青少年生理衛生保健內容包括:個人衛生,飲食營養,體育鍛煉,休息與睡眠,青春期性器官發育與第二次性徵發育等。
7、青少年心理衛生保健應以青少年早戀問題,青年的婚戀,夥伴關系和經期衛生為工作重點。 8、學校衛生工作的重要性:(1)學生時期是一個人身心各方面成長發育的階段,各種知識、態度、習慣都在這一時期形成,所以,學校是一個影響學生未來健康觀念的重要地方。(2)學生在學校的時間占其每日生活時間的大部分,許多問題比較容易在學校被發現。(3)學校可以被看作是一個組織完善的群體,對於開展學校衛生工作較為方便,且效果明顯。(4)學校建立在社區內,學生的健康狀態以及衛生習慣、健康行為等,對於社區內的家庭,乃至社區都會發生不同程度的影響。(5)在學校,由於教師和學生的特殊關系,大多數學生都會很樂意地接受教師的勸告和指導,學校衛生工作容易推行。(6)學生衛生工作項目繁多,內容廣泛,不是單靠教育或衛生主管部門個別力量即可完成的,而是需要藉助教育、衛生和其他部門的配合、協助,共同完成。
9、學校衛生工作內容:健康教育、學校衛生服務、學校環境衛生、學校體育、學校心理衛生與咨詢、學校營養衛生與服務、學校與社區衛生相結合等。
10、學校衛生工作組織管理:學校衛生工作應有專人負責執行,根據學校衛生工作組織管理的規定,社區護士如參與學校衛生工作,應成為健康教育的組織者與實施者,學生健康的監測者,學生保健護理的提供者,學生心理健康的咨詢者,學校衛生的監督者、協調者和指導者。
第十章 社區婦女保健護理
1、孕前期:是指婦女從生理發育成熟到懷孕前的一段時期。
2、計劃生育:是指採用科學的方法,有計劃地生育子女,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計劃生育的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優生。
3、孕期婦女保健在社區主要以優生優育和保證孕婦的健康安全為目的。
4、孕期生理衛生指導:個人衛生與衣著;運動休息與工作;口腔保健;乳房護理。
5、孕期營養:飲食指導;各種營養素的需要量;無機鹽;維生素。
㈤ 傳染病的預防和控制
傳染病防治法中規定:
第二章 傳染病預防
第十三條 各級人民政府組織開展群眾性衛生活動,進行預防傳染病的健康教育,倡導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公眾對傳染病的防治意識和應對能力,加強環境衛生建設,消除鼠害和蚊、蠅等病媒生物的危害。
各級人民政府農業、水利、林業行政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指導和組織消除農田、湖區、河流、牧場、林區的鼠害與血吸蟲危害,以及其他傳播傳染病的動物和病媒生物的危害。
鐵路、交通、民用航空行政部門負責組織消除交通工具以及相關場所的鼠害和蚊、蠅等病媒生物的危害。
第十四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有計劃地建設和改造公共衛生設施,改善飲用水衛生條件,對污水、污物、糞便進行無害化處置。
第十五條 國家實行有計劃的預防接種制度。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根據傳染病預防、控制的需要,制定傳染病預防接種規劃並組織實施。用於預防接種的疫苗必須符合國家質量標准。
國家對兒童實行預防接種證制度。國家免疫規劃項目的預防接種實行免費。醫療機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與兒童的監護人應當相互配合,保證兒童及時接受預防接種。具體辦法由國務院制定。
第十六條 國家和社會應當關心、幫助傳染病病人、病原攜帶者和疑似傳染病病人,使其得到及時救治。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歧視傳染病病人、病原攜帶者和疑似傳染病病人。
傳染病病人、病原攜帶者和疑似傳染病病人,在治癒前或者在排除傳染病嫌疑前,不得從事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禁止從事的易使該傳染病擴散的工作。
第十七條 國家建立傳染病監測制度。
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制定國家傳染病監測規劃和方案。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根據國家傳染病監測規劃和方案,制定本行政區域的傳染病監測計劃和工作方案。
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對傳染病的發生、流行以及影響其發生、流行的因素,進行監測;對國外發生、國內尚未發生的傳染病或者國內新發生的傳染病,進行監測。
第十八條 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在傳染病預防控制中履行下列職責:
(一)實施傳染病預防控制規劃、計劃和方案;
(二)收集、分析和報告傳染病監測信息,預測傳染病的發生、流行趨勢;
(三)開展對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流行病學調查、現場處理及其效果評價;
(四)開展傳染病實驗室檢測、診斷、病原學鑒定;
(五)實施免疫規劃,負責預防性生物製品的使用管理;
(六)開展健康教育、咨詢,普及傳染病防治知識;
(七)指導、培訓下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及其工作人員開展傳染病監測工作;
(八)開展傳染病防治應用性研究和衛生評價,提供技術咨詢。
國家、省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負責對傳染病發生、流行以及分布進行監測,對重大傳染病流行趨勢進行預測,提出預防控制對策,參與並指導對暴發的疫情進行調查處理,開展傳染病病原學鑒定,建立檢測質量控制體系,開展應用性研究和衛生評價。
設區的市和縣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負責傳染病預防控制規劃、方案的落實,組織實施免疫、消毒、控制病媒生物的危害,普及傳染病防治知識,負責本地區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報告,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和常見病原微生物檢測。
第十九條 國家建立傳染病預警制度。
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傳染病發生、流行趨勢的預測,及時發出傳染病預警,根據情況予以公布。
第二十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制定傳染病預防、控制預案,報上一級人民政府備案。
傳染病預防、控制預案應當包括以下主要內容:
(一)傳染病預防控制指揮部的組成和相關部門的職責;
(二)傳染病的監測、信息收集、分析、報告、通報制度;
(三)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醫療機構在發生傳染病疫情時的任務與職責;
(四)傳染病暴發、流行情況的分級以及相應的應急工作方案;
(五)傳染病預防、疫點疫區現場控制,應急設施、設備、救治葯品和醫療器械以及其他物資和技術的儲備與調用。
地方人民政府和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接到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發出的傳染病預警後,應當按照傳染病預防、控制預案,採取相應的預防、控制措施。
第二十一條 醫療機構必須嚴格執行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管理制度、操作規范,防止傳染病的醫源性感染和醫院感染。
醫療機構應當確定專門的部門或者人員,承擔傳染病疫情報告、本單位的傳染病預防、控制以及責任區域內的傳染病預防工作;承擔醫療活動中與醫院感染有關的危險因素監測、安全防護、消毒、隔離和醫療廢物處置工作。
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應當指定專門人員負責對醫療機構內傳染病預防工作進行指導、考核,開展流行病學調查。
第二十二條 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醫療機構的實驗室和從事病原微生物實驗的單位,應當符合國家規定的條件和技術標准,建立嚴格的監督管理制度,對傳染病病原體樣本按照規定的措施實行嚴格監督管理,嚴防傳染病病原體的實驗室感染和病原微生物的擴散。
第二十三條 采供血機構、生物製品生產單位必須嚴格執行國家有關規定,保證血液、血液製品的質量。禁止非法採集血液或者組織他人出賣血液。
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醫療機構使用血液和血液製品,必須遵守國家有關規定,防止因輸入血液、使用血液製品引起經血液傳播疾病的發生。
第二十四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艾滋病的防治工作,採取預防、控制措施,防止艾滋病的傳播。具體辦法由國務院制定。
第二十五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林業行政部門以及其他有關部門,依據各自的職責負責與人畜共患傳染病有關的動物傳染病的防治管理工作。
與人畜共患傳染病有關的野生動物、家畜家禽,經檢疫合格後,方可出售、運輸。
第二十六條 國家建立傳染病菌種、毒種庫。
對傳染病菌種、毒種和傳染病檢測樣本的採集、保藏、攜帶、運輸和使用實行分類管理,建立健全嚴格的管理制度。
對可能導致甲類傳染病傳播的以及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菌種、毒種和傳染病檢測樣本,確需採集、保藏、攜帶、運輸和使用的,須經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批准。具體辦法由國務院制定。
第二十七條 對被傳染病病原體污染的污水、污物、場所和物品,有關單位和個人必須在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的指導下或者按照其提出的衛生要求,進行嚴格消毒處理;拒絕消毒處理的,由當地衛生行政部門或者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進行強制消毒處理。
第二十八條 在國家確認的自然疫源地計劃興建水利、交通、旅遊、能源等大型建設項目的,應當事先由省級以上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對施工環境進行衛生調查。建設單位應當根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的意見,採取必要的傳染病預防、控制措施。施工期間,建設單位應當設專人負責工地上的衛生防疫工作。工程竣工後,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應當對可能發生的傳染病進行監測。
第二十九條 用於傳染病防治的消毒產品、飲用水供水單位供應的飲用水和涉及飲用水衛生安全的產品,應當符合國家衛生標准和衛生規范。
飲用水供水單位從事生產或者供應活動,應當依法取得衛生許可證。
生產用於傳染病防治的消毒產品的單位和生產用於傳染病防治的消毒產品,應當經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審批。具體辦法由國務院制定。
第三章 疫情報告、通報和公布
第三十條 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醫療機構和采供血機構及其執行職務的人員發現本法規定的傳染病疫情或者發現其他傳染病暴發、流行以及突發原因不明的傳染病時,應當遵循疫情報告屬地管理原則,按照國務院規定的或者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內容、程序、方式和時限報告。
軍隊醫療機構向社會公眾提供醫療服務,發現前款規定的傳染病疫情時,應當按照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的規定報告。
第三十一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傳染病病人或者疑似傳染病病人時,應當及時向附近的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或者醫療機構報告。
第三十二條 港口、機場、鐵路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以及國境衛生檢疫機關發現甲類傳染病病人、病原攜帶者、疑似傳染病病人時,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立即向國境口岸所在地的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或者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報告並互相通報。
第三十三條 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應當主動收集、分析、調查、核實傳染病疫情信息。接到甲類、乙類傳染病疫情報告或者發現傳染病暴發、流行時,應當立即報告當地衛生行政部門,由當地衛生行政部門立即報告當地人民政府,同時報告上級衛生行政部門和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
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應當設立或者指定專門的部門、人員負責傳染病疫情信息管理工作,及時對疫情報告進行核實、分析。
第三十四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及時向本行政區域內的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醫療機構通報傳染病疫情以及監測、預警的相關信息。接到通報的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醫療機構應當及時告知本單位的有關人員。
第三十五條 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及時向國務院其他有關部門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通報全國傳染病疫情以及監測、預警的相關信息。
毗鄰的以及相關的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及時互相通報本行政區域的傳染病疫情以及監測、預警的相關信息。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發現傳染病疫情時,應當及時向同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通報。
中國人民解放軍衛生主管部門發現傳染病疫情時,應當向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通報。
第三十六條 動物防疫機構和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應當及時互相通報動物間和人間發生的人畜共患傳染病疫情以及相關信息。
第三十七條 依照本法的規定負有傳染病疫情報告職責的人民政府有關部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醫療機構、采供血機構及其工作人員,不得隱瞞、謊報、緩報傳染病疫情。
第三十八條 國家建立傳染病疫情信息公布制度。
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定期公布全國傳染病疫情信息。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定期公布本行政區域的傳染病疫情信息。
傳染病暴發、流行時,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負責向社會公布傳染病疫情信息,並可以授權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向社會公布本行政區域的傳染病疫情信息。
公布傳染病疫情信息應當及時、准確。
第四章 疫情控制
第三十九條 醫療機構發現甲類傳染病時,應當及時採取下列措施:
(一)對病人、病原攜帶者,予以隔離治療,隔離期限根據醫學檢查結果確定;
(二)對疑似病人,確診前在指定場所單獨隔離治療;
(三)對醫療機構內的病人、病原攜帶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觸者,在指定場所進行醫學觀察和採取其他必要的預防措施。
拒絕隔離治療或者隔離期未滿擅自脫離隔離治療的,可以由公安機關協助醫療機構採取強制隔離治療措施。
醫療機構發現乙類或者丙類傳染病病人,應當根據病情採取必要的治療和控制傳播措施。
醫療機構對本單位內被傳染病病原體污染的場所、物品以及醫療廢物,必須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實施消毒和無害化處置。
第四十條 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發現傳染病疫情或者接到傳染病疫情報告時,應當及時採取下列措施:
(一)對傳染病疫情進行流行病學調查,根據調查情況提出劃定疫點、疫區的建議,對被污染的場所進行衛生處理,對密切接觸者,在指定場所進行醫學觀察和採取其他必要的預防措施,並向衛生行政部門提出疫情控制方案;
(二)傳染病暴發、流行時,對疫點、疫區進行衛生處理,向衛生行政部門提出疫情控制方案,並按照衛生行政部門的要求採取措施;
(三)指導下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實施傳染病預防、控制措施,組織、指導有關單位對傳染病疫情的處理。
第四十一條 對已經發生甲類傳染病病例的場所或者該場所內的特定區域的人員,所在地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實施隔離措施,並同時向上一級人民政府報告;接到報告的上級人民政府應當即時作出是否批準的決定。上級人民政府作出不予批准決定的,實施隔離措施的人民政府應當立即解除隔離措施。
在隔離期間,實施隔離措施的人民政府應當對被隔離人員提供生活保障;被隔離人員有工作單位的,所在單位不得停止支付其隔離期間的工作報酬。
隔離措施的解除,由原決定機關決定並宣布。
第四十二條 傳染病暴發、流行時,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立即組織力量,按照預防、控制預案進行防治,切斷傳染病的傳播途徑,必要時,報經上一級人民政府決定,可以採取下列緊急措施並予以公告:
(一)限制或者停止集市、影劇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動;
(二)停工、停業、停課;
(三)封閉或者封存被傳染病病原體污染的公共飲用水源、食品以及相關物品;
(四)控制或者撲殺染疫野生動物、家畜家禽;
(五)封閉可能造成傳染病擴散的場所。
上級人民政府接到下級人民政府關於採取前款所列緊急措施的報告時,應當即時作出決定。
緊急措施的解除,由原決定機關決定並宣布。
第四十三條 甲類、乙類傳染病暴發、流行時,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報經上一級人民政府決定,可以宣布本行政區域部分或者全部為疫區;國務院可以決定並宣布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疫區。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在疫區內採取本法第四十二條規定的緊急措施,並可以對出入疫區的人員、物資和交通工具實施衛生檢疫。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決定對本行政區域內的甲類傳染病疫區實施封鎖;但是,封鎖大、中城市的疫區或者封鎖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疫區,以及封鎖疫區導致中斷干線交通或者封鎖國境的,由國務院決定。
疫區封鎖的解除,由原決定機關決定並宣布。
第四十四條 發生甲類傳染病時,為了防止該傳染病通過交通工具及其乘運的人員、物資傳播,可以實施交通衛生檢疫。具體辦法由國務院制定。
第四十五條 傳染病暴發、流行時,根據傳染病疫情控制的需要,國務院有權在全國范圍或者跨省、自治區、直轄市范圍內,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權在本行政區域內緊急調集人員或者調用儲備物資,臨時徵用房屋、交通工具以及相關設施、設備。
緊急調集人員的,應當按照規定給予合理報酬。臨時徵用房屋、交通工具以及相關設施、設備的,應當依法給予補償;能返還的,應當及時返還。
第四十六條 患甲類傳染病、炭疽死亡的,應當將屍體立即進行衛生處理,就近火化。患其他傳染病死亡的,必要時,應當將屍體進行衛生處理後火化或者按照規定深埋。
為了查找傳染病病因,醫療機構在必要時可以按照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的規定,對傳染病病人屍體或者疑似傳染病病人屍體進行解剖查驗,並應當告知死者家屬。
第四十七條 疫區中被傳染病病原體污染或者可能被傳染病病原體污染的物品,經消毒可以使用的,應當在當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的指導下,進行消毒處理後,方可使用、出售和運輸。
第四十八條 發生傳染病疫情時,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指派的其他與傳染病有關的專業技術機構,可以進入傳染病疫點、疫區進行調查、採集樣本、技術分析和檢驗。
第四十九條 傳染病暴發、流行時,葯品和醫療器械生產、供應單位應當及時生產、供應防治傳染病的葯品和醫療器械。鐵路、交通、民用航空經營單位必須優先運送處理傳染病疫情的人員以及防治傳染病的葯品和醫療器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做好組織協調工作,醫學教育網整理。
㈥ 創優爭先活動開展以來的工作情況
縣衛生局爭先創優開展以來的工作情況 0000年,**縣衛生局在縣委、縣人民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上級主管部門以及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以「雙爭創」活動為目標,立足行業實際,強化工作措施,大力加強班子及隊伍建設,不斷完善內部管理制度,積極帶動引導醫療衛生行業爭先創優,取得了顯著的工作成績,有效地推動了各項工作的落實,醫療衛生工作得到了長足發展。
一、組織機構健全有力,爭先創優工作順利實施
在開展爭先創優活動中,我局從行業特點和實際出發,明確工作目標,立足於「四個明顯」抓落實。即:加強班子及隊伍建設,通過抓幹部的理論及業務培訓,幹部職工的理論水平和思想認識明顯提高;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通過採取「抓政策機遇,靠自身發展」的辦法,加大投入力度,使醫療衛生條件和工作環境明顯改善;加強業務建設,開展「以學促優,以優推創」活動,在醫療衛生單位大力營造學術氛圍,使業務水平明顯提升;狠抓項目建設及重點工作,推動醫療衛生事業全面發展。為確保爭先創優工作取得實效,我局從以下方面入手,加強對爭先創優工作的組織領導。一是成立了衛生局爭先創優活動領導小組,選配業務精,能力強的工作人員負責爭先創優工作的組織實施;二是結合行業實際制定《**縣衛生局爭先創優活動實施方案》和《考核辦法》,完善各類工作制度,健全內部運行機制。三是統一本系統幹部職工的思想認識,組織幹部職工認真學習奇政發[2007]1號文件精神、**縣「雙爭創」活動實施方案、縣長胡雁在**縣十四屆人民政府第五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以及縣委十次黨代會精神,把廣大幹部職工的思想統一到縣委、政府的安排部署上來,統一到推動醫療衛生事業發展上來,統一到更好地為廣大群眾服務上來。四是層層動員,狠抓落實。年初結合衛生工作安排,層層動員部署爭先創優工作,實行目標管理,將爭先創優工作納入全年工作的考核范圍當中,實行目標管理,與業務經濟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考核,有力地促進了工作落實。
二、項目建設全面實施,醫療條件明顯改善
我局牢固樹立「抓項目建設,促醫療發展」的思想,在項目建設方面努力做到「三個確保」。即確保項目落地、確保項目實施、確保有效運行。2007年,在區、州、縣三級政府及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在上下的積極努力下,我局項目建設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一批投入大,收益高的項目在醫療衛生單位全面啟動實施,明顯提高了工作效率、服務水平和業務競爭力,有效地改善了醫療衛生服務條件。今年共計爭取項目資金1735.3萬元。一是投入項目資金225萬元完成了鄉鎮衛生院配套設施改造項目,全縣14個鄉鎮衛生院依託項目優勢,分期分批有重點地配備了b超診斷儀、200毫安x光機、半自動生化分析儀、血球分析儀等常規醫療設備,使鄉衛生院的醫療條件得到了有效改善。二是加強督促管理,完成鄉鎮衛生院基礎設施建設後續工程,採取補助與自籌相結合的辦法督促鄉鎮衛生院新修改造取暖設施,使12個鄉鎮衛生實現了集中供暖。三是爭取到衛生室修建資金21萬元,開展村衛生室建設。今年共新修建7所村衛生室。近日又爭取項目36萬元,重點建設我縣塔塔爾鄉的3所村衛生室。四是爭取到項目資金165萬元,購置了兩台可同時容納五人救治的高壓氧艙,解決了縣人民醫院醫療設備短缺的問題。五是爭取項目資金450萬元,動工修建**縣人民醫院5500平方米的綜合病房大樓,目前,樓房主體工程已經完工,預計明年7月將投入使用,屆時,**縣人民醫院醫療用房緊張的矛盾將得到有效緩解,服務的層次和水平將明顯提升。六是爭取項目資金60萬元,完成了**縣婦幼保健院外牆裝修工程。七是積極籌措資金180萬完成了縣人民醫院藍康供熱站20噸鍋爐的更新改造工程。八是投入資金18萬完成新型農牧區合作醫療信息網路化建設,為開展合作醫療工作的鄉鎮配備電腦等辦公用品,開展基本信息錄入工作,使信息化管理軟體順利運行,實現了參合人員看病、補償的全程信息化管理。九是投資21萬元,用於衛生監督所衛生監督網路開通及車輛配備。十是爭取到全球基金、英國國際發展部艾滋病控制項目及結核病防治項目經費及設備共計38萬元,用於公共衛生防治工作,之後又投入資金15萬元,建立起戒毒、防病「美沙酮」門診。十一是爭取到中央、區、州合作醫療資金共計506.3萬元,其中:中央218.3萬元,自治區218.6萬元,自治州69.4萬元,為合作醫療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了資金保障。
以上項目工作在我縣衛生系統的落地實施,一方面,有力地推動了衛生工作基礎設施建設,改善了就診條件;另一方面,完善了服務職能,使醫療衛生單位服務功能進一步提高,推動了業務建設,為今後更好地服務於廣大群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重點工作深入推進,業務工作成效顯著
業務工作是醫療衛生事業的生命線,抓業務工作是醫療衛生行業的本職所在。今年以來,根據區、州衛生工作會議精神,結合醫院 衛生服務條件。今年共計爭取項目資金1735.3萬元。一是投入項目資金225萬元完成了鄉鎮衛生院配套設施改造項目,全縣14個鄉鎮衛生院依託項目優勢,分期分批有重點地配備了b超診斷儀、200毫安x光機、半自動生化分析儀、血球分析儀等常規醫療設備,使鄉衛生院的醫療條件得到了有效改善。二是加強督促管理,完成鄉鎮衛生院基礎設施建設後續工程,採取補助與自籌相結合的辦法督促鄉鎮衛生院新修改造取暖設施,使12個鄉鎮衛生實現了集中供暖。三是爭取到衛生室修建資金21萬元,開展村衛生室建設。今年共新修建7所村衛生室。近日又爭取項目36萬元,重點建設我縣塔塔爾鄉的3所村衛生室。四是爭取到項目資金165萬元,購置了兩台可同時容納五人救治的高壓氧艙,解決了縣人民醫院醫療設備短缺的問題。五是爭取項目資金450萬元,動工修建**縣人民醫院5500平方米的綜合病房大樓,目前,樓房主體工程已經完工,預計明年7月將投入使用,屆時,**縣人民醫院醫療用房緊張的矛盾將得到有效緩解,服務的層次和水平將明顯提升。六是爭取項目資金60萬元,完成了**縣婦幼保健院外牆裝修工程。七是積極籌措資金180萬完成了縣人民醫院藍康供熱站20噸鍋爐的更新改造工程。八是投入資金18萬完成新型農牧區合作醫療信息網路化建設,為開展合作醫療工作的鄉鎮配備電腦等辦公用品,開展基本信息錄入工作,使信息化管理軟體順利運行,實現了參合人員看病、補償的全程信息化管理。九是投資21萬元,用於衛生監督所衛生監督網路開通及車輛配備。十是爭取到全球基金、英國國際發展部艾滋病控制項目及結核病防治項目經費及設備共計38萬元,用於公共衛生防治工作,之後又投入資金15萬元,建立起戒毒、防病「美沙酮」門診。十一是爭取到中央、區、州合作醫療資金共計506.3萬元,其中:中央218.3萬元,自治區218.6萬元,自治州69.4萬元,為合作醫療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了資金保障。
以上項目工作在我縣衛生系統的落地實施,一方面,有力地推動了衛生工作基礎設施建設,改善了就診條件;另一方面,完善了服務職能,使醫療衛生單位服務功能進一步提高,推動了業務建設,為今後更好地服務於廣大群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重點工作深入推進,業務工作成效顯著
業務工作是醫療衛生事業的生命線,抓業務工作是醫療衛生行業的本職所在。今年以來,根據區、州衛生工作會議精神,結合醫院管理年活動,衛生局以「抓業務,促管理,增效益」為目標,狠抓業務建設,各項工作成效顯著。
(-)新型農牧區合作醫療工作健康發展
我縣是新農合工作自治區試點縣,新農合工作在總結前兩年試點工作的基礎上,在運行機制、管理模式等方面已經積累了經驗,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運行機制。今年3月,我縣榮獲自治區新農合工作先進縣市榮譽,9月份順利通過了自治區的評估驗收,得到了評估組的高度評價。
2007年,我縣參加合作醫療農牧民為95894人,較上年增加9244人。按實際常住人口數計算參合率為90%,較上年增加4.5個百分點。2007年農牧民個人實際繳納總資金為287.69萬元(其中:民政醫療救助10.25萬元,殘聯救助4.077萬元)。全縣共確定了3個縣級定點、1個駐縣州級定點、14個鄉級定點、76個村級定點醫療機構為我縣2007年縣、鄉、村三級定點醫療機構。根據自治區《關於全面推行新型農牧區合作醫療制度的指導意見》精神,今年,重新修訂了《**縣新型農牧區合作醫療制度實施辦法》,將合作醫療住院補償封頂線調整為年度累計20000元,鄉級、縣級、縣外住院補償比例調整為70%、55%、40%。同時降低縣級縣外起伏線標准,實行鄉級住院零起伏線,縣級、縣外住院保底補償,提高了參合人員的補償率,擴大了補償范圍。並對65歲以上老人,持有計劃生育兩證家庭人員及民政、殘聯救助人員等制定了優惠政策,加大對弱勢、貧困人群的補償力度。截止9月底,我縣2007年共支出合作醫療補償金660.26萬元:其中,住院費用補償584.5萬元,門診費用補償75.76萬元。補償總人次為46954人次:其中,住院補償6624人次,門診補償40330人次。與去年同期相比門診就診增加15578人次,住院人次增加3321人。住院實際補償率達34%,較上年提高5個百分點。
二重大傳染病防治工作全面推開
在重大傳染病防治方面主要抓好艾滋病防治和結核病防治兩項工作。今年爭取到艾滋病防治項目工作,成立了中英艾滋病防治項目辦公室和相應有領導機構,投資15萬元,建立起戒毒、防病「美沙酮」門診,完成了121名暗娼和68名吸毒人員的hiv篩查工作任務,完成了49名hiv感染者的cd4檢測和調查工作,新發現hiv感染者27名,設立了美沙硐治療門診,保證了人、財、物的有效運行,為我縣今後開展艾滋病防治工
作積累了經驗,提供了較為完整的基礎性資料。今年,繼續按照衛十項目的管理要求,開展結核病發現和治療管理工作,截止目前,共登記接診肺結核和可疑肺結核病人610人,免費攝胸片515人,免費痰檢211人,按照網路直報的方式加強報告與管理,保證了項目的順利進行,重大傳染病防治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
三疾病預防和婦幼保健穩步實施
完成了以鄉鎮為單位計劃免疫接種工作任務。基礎免疫接種率:卡介苗98.57%;麻疹疫苗接種率98.83%;百白破三聯疫苗接種率98.26%;脊髓灰質炎疫苗接種率98.27%;乙肝疫苗接種率96.29%。加強免疫接種率:麻疹疫苗接種率97%;百白破三聯疫苗接種率97.52%;脊髓灰質炎疫苗接種率97.52%;乙肝疫苗接種率96.29%。
全年累計產婦總數807人,活產數808人,建卡797人,建卡率98.64%,住院分娩人數798人,住院分娩率98.88%,新法接生807人,新法接生率100%,高危產婦356人,高危孕產婦住院分娩356人,高危住院分娩率100%,全縣上半年孕產婦死亡0人,孕產婦死亡率0/10萬(州下達指標80/10萬);新生兒破傷風發病率為0。7歲以下兒童人數10517人,參加保健管理人數9653人,保健管理率91.78%;上半年活產嬰兒808人,嬰兒死亡13人,嬰兒死亡率16.08‰(州下達指標20‰)。
四衛生執法監督工作有序進行
加大執法監督力度,努力提高業務能力和執法水平。年內對全縣食品生產經營單位、公共場所及醫療衛生單位開展了專項整治工作,共檢查餐廳401戶次,各類食品超市、商店491戶次,食品加工單位227戶次,賓館和美容美發店136戶次,公共場所82戶次,保健食品店15戶次,診所13家,累計出動監督執法人員1300人次,監督檢查2124戶次;接受群眾投訴舉報6起,受理6起,辦結6起,行政處罰31起。其中:違反食品生產經營16起,違反醫療機構管理條例5起,當場處罰11起;沒收銷毀過期食品200餘公斤,停業整頓12戶,發放衛生監督意見書235份,加大打擊非法行醫、虛假廣告力度,整頓規范醫療市場,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由於制度健全,措施到位,管理有序,今年,衛生監督所業務考核由原來的全州倒數第三名一躍位居全州先進行列。
(五)醫院管理由淺入深
圍繞醫院管 理年、醫療質量服務年等項工作,各醫療單位從建章立制,規范管理入手,狠抓醫療服務質量和內部管理,努力營造良好的就醫環境和醫患關系。**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院、婦幼保健院等醫療機構加強了對醫院葯事委員會的管理及作用發揮,規范葯品器械采購管理工作,實行葯品集中招標采購和跟標采購,葯品集中招標采購合同履約率達到95%以上,同時,認真落實八部委文件精神,實行葯品最高限價15%的規定,有效遏制了葯品虛高定價的不正之風,使廣大患者得到了實惠。為營造「以人為本」的和諧人文就醫環境,**縣人民醫院、中醫院等醫療單位還積極採取措施,開展便民利民優質服務活動,先後投資10餘萬元,改善門診收費大廳、中心葯廳及病房的就診治療環境,購置了開水器、便民椅、電話等常用物品,增設了導醫咨詢台、便捷窗口等服務項目,極大地方便了患者就診。與些同時,各醫療單位把提高業務水平和服務質量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加強醫護人員的業務培訓,組織醫護人員以專題講座、知識競賽的形式認真學習《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執業醫師法》、《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葯品管理法》以及醫療衛生法律法規等相關知識,使醫護人員職業操守明顯提高。今年6月和10月,衛生局先後舉辦護士禮儀行為規范培訓和護理十八項技術操作比武,城鎮四家醫療單位及部分鄉鎮衛生院護理人員參加了活動。此外,各醫療單位大力倡導和推行「四嚴」「五心」「六一」服務,制定《優質服務獎懲制度》和服務質量考核細則,規范醫護人員的服務行為,各醫療單位服務態度,服務水平明顯提高。同時,加強鄉鎮衛生院的規范化、標准化建設,加大投入力度,完善鄉鎮衛生院的基礎條件和醫療條件,去年至今共投入資金755萬元,完成了鄉鎮衛生院4922平方米的新建任務和2317平米的擴建任務,並為鄉鎮衛生院配備了較為先進的醫療設備,使鄉鎮衛生院面貌煥然一新。
四、存在的問題及今後努力的方向
一年來,衛生局加強管理,狠抓落實,各項工作有了實質性的進展,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績,先後被評為第二次殘疾人抽樣調查先進集體,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先進單位,自治區合作醫療試點先進縣,連續三年被州衛生局評為無償獻血工作先進單位。在總結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我們的工作還存在著許多不足,與上級部門和領導的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主要存在這樣幾個問題:一是由於以往衛生局班子不健全,造成許多工作前瞻性、完整性不夠,個別工作完成質量不高。二是爭先創優工作的體制、機制建設還不夠完善。
今後,我們將繼續完善措施,強化管理,把爭先創優工作作為推動醫療衛生工作發展的動力之源,切實抓緊抓好,為構建和諧醫療衛生工作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㈦ 「糖丸爺爺」為小兒麻痹症的一生,顧方舟的一生是如何的
當時顧方舟處於危險之中時,得到命令開展脊髓灰質炎研究,他帶領一個研究小組從病人的糞便中分離出脊髓灰質炎病毒,隨後衛生部將顧方舟派往蘇聯,調查脊髓灰質炎葯品的生產過程,當時美國和蘇聯都開發了脊髓灰質炎疫苗,疫苗分為活疫苗和死疫苗,死疫苗既安全又低效,但價格昂貴,而活疫苗又便宜又高效,但人們對其安全性表示懷疑。
我們必須聚集更多的力量,投資建設“健康的中國”,通過代代相傳的斗爭來建設更強大的國家。作為醫生,僅僅進行檢查是不夠的,即使你記住課堂上的講座,也不能不吸收就成為自己的東西,只知道發生了什麼,卻不知道為什麼,顧方舟還敦促學生學習解剖學,生物化學和葯理學的基礎課程,顧方舟就是這樣,沒有任何借口,他利用繞道而行,提醒我們需要了解知識。
㈧ 國家為什麼要開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2009年,國家啟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免費為城鄉居民提供建立居民健康檔案、健康教育、預防接種、0~6歲兒童健康管理、孕產婦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壓和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傳染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和處理、衛生監督協管10類41項服務。這是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的重要內容,是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的重點工作,也是一項惠及千家萬戶的重大民生工程,覆蓋我國13億人口,與人民群眾的生活健康息息相關。
為使廣大居民更好地了解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免費政策和有關內容,衛生部婦幼保健與社區衛生司和中國社區衛生協會組織專家編寫了《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100問》,採用問答的形式,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向廣大居民介紹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服務對象、服務內容、服務流程等,並對居民在接受服務過程中可能會問到的一些問題作了解答。
1、什麼是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
答: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是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的重要內容,是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的重要工作,是我國政府針對當前城鄉居民存在的主要健康問題,以兒童、孕產婦、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為重點人群,面向全體居民免費提供的最基本的公共衛生服務。開展服務項目所需資金主要由政府承擔,城鄉居民可直接受益。
2、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包括哪些內容?
答:目前,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包括:城鄉居民健康檔案管理服務、健康教育服務、預防接種服務、0~6歲兒童健康管理服務、孕產婦健康管理服務、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務、高血壓患者健康管理服務、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務、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務、傳染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和處理服務、衛生監督協管服務。
3、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是如何確定的?
答:國家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狀況,考慮政府財政的支持能力,先確定對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經費補償標准。在此基礎上,國家找出對居民健康影響大、具有普遍性和嚴重性的主要公共衛生問題,根據居民的健康需求、實施健康干預措施的可行性及其效果等多種因素,選擇和確定優先的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努力做到把有限的資源應用於與居民健康關系最密切的問題上,使基本公共衛生項目工作取得最佳效果。
4、誰能享受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
答:凡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無論是城市或農村、戶籍或非戶籍的人口,都能享受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不同的服務項目有不同的服務對象,可分為:
①面向所有人群的公共衛生服務,如統一建立居民健康檔案、健康教育服務、傳染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和處理,以及衛生監督協管服務。
②面向特定年齡、性別、人群的公共衛生服務,如預防接種、孕產婦與兒童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等。
③面向疾病患者的公共衛生服務,如高血壓、2型糖尿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健康管理等。
5、誰來提供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答: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主要由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負責具體實施。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分別接受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業務管理,合理承擔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任務。其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也可按照政府部門的部署來提供相應的服務。
6、居民享受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需要付費嗎?
答: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所規定的服務內容由國家為城鄉居民免費提供,所需經費由政府承擔,居民接受服務項目內的服務不需要再繳納費用。
7、國家對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補助經費是多少?
答:2011年起,各級政府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補助標准為人均25元,全國經費補助總額達到325億元。人均補助標准比2009年的15元提高了10元,主要用於擴大服務覆蓋人群以及增加服務項目和內容。今後,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經費補助及其項目內容還會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公共衛生服務需要和財政承受能力等適時進行調整。地方政府可結合當地實際,在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基礎上,增加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內容和經費補助標准。
8、實施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對居民有什麼好處?
答: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覆蓋我國13億多人口,與人民群眾的生活和健康息息相關。實施項目可促進居民健康意識的提高和不良生活方式的改變,逐步樹立起自我健康管理的理念;可以減少主要健康危險元素,預防和控制傳染病及慢性病的發生和流行;可以提高公共衛生服務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建立起維護居民健康的第一道屏障,對於提高居民健康素質有重要促進作用。
9、什麼是居民健康檔案?
答:居民健康檔案是居民健康狀況的資料庫。記錄著居民的疾病家族史、遺傳史和生活、工作環境等狀況。從出生開始,記錄著新生兒、嬰幼兒、學齡前期的生長發育、健康狀況和預防保健管理信息;婦女人生各期,特別是妊娠期的健康管理信息;老年人健康管理與各時期患病時的醫療保健信息,等等。總之,健康檔案應是陪伴居民終生、全面、綜合、連續性的健康資料,它翔實、完整地記錄了居民一生各個階段的健康狀況以及預防、醫療、保健、康復信息。
10、哪些人可以建立居民健康檔案?
答:所有城鄉居民,凡是在社區居住半年以上的,包括戶籍及非戶籍人口,都可以在本社區的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自願建立居民健康檔案。
11、建立健康檔案對居民有什麼好處?
答:對於居民個人,建立健康檔案可以了解和掌握本人健康狀況的動態變化情況。居民看病時,醫務人員通過查看健康檔案信息,可以了解居民的健康狀況、存在的健康危險因素,所患疾病的檢查、治療及病情變化情況,從而對居民的健康狀況作出綜合評估,採取相應的治療措施,進行有針對性的健康指導,更好地控制疾病的發生、發展。健康檔案還將逐步實現計算機化管理,到那時,居民無論是在基層醫療機構還是到大醫院就診,可以通過計算機查看健康信息,減少重復檢查、用葯,降低醫療費用。醫務人員通過對社區居民健康檔案的分析,還可以發現本轄區居民的主要健康問題,以便採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12、怎樣建立居民健康檔案?
答:在居民到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就診、咨詢,或接受衛生調查、疾病篩查、健康體檢等服務時,由基層醫務人員負責為居民建立健康檔案。根據工作需要,醫務人員還會走進社區、家庭開展建檔工作。
13、居民健康檔案包括哪些內容?
答:居民健康檔案包括:
①個人基本情況。
②健康體檢記錄。
③兒童、孕產婦、老年人與主要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管理記錄。
④患病就醫時的有關接診、轉診、會診與住院等醫療衛生服務記錄。
14、建立健康檔案時主要詢問哪些內容?
答:一是詢問個人基本情況,包括:
①姓名、性別、身份證號、聯系方式、文化程度、職業、婚姻狀況、醫療保險類別與血型等基礎信息。
②葯物過敏史、有害因素與職業病危害因素暴露史、家族史、遺傳病史、殘疾情況等基本健康信息。
③農村地區還要詢問一些廁所、飲用水等家庭生活環境情況。
二是詢問居民當前健康狀況,包括:
①有無不適症狀。
②吸煙、飲酒、飲食習慣、體育鍛煉等生活方式。
③以前主要疾病的患病和治療情況。
④住院、手術、輸血等情況。
⑤預防接種情況。
⑥最近1年的主要用葯情況等。
15、建立健康檔案時的體檢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答:建立健康檔案時的體檢內容主要包括:
①體溫、脈率、血壓、身高、體重、腰圍等檢查。
②口腔、視力、聽力、運動功能等粗側判斷。
③皮膚、心臟、肺、腹部等一般體格檢查。
16、個人健康檔案的內容會被其他人得知嗎?
答:不會。在檔案建立和使用過程中,保護居民基本信息和健康信息等個人隱私是醫務人員最基本的原則。在檔案建立和醫療衛生服務過程中填寫的相關記錄,都要求裝入居民健康檔案袋,統一存放,由專人負責管理。建立電子健康檔案的地區,要求保護好信息系統的數據安全。
17、什麼是健康檔案信息卡?有什麼用處?
答:健康檔案信息卡是交由居民本人保管的個人健康信息卡片。
其內容和用途包括:居民個人主要基本信息、健康檔案編碼、患有的重要疾病、過敏史以及緊急情況下的聯系人及聯系方式,還有所屬基層醫療機構的責任醫院、護士及聯系電話等。它主要用於居民在復診、轉診或接受健康管理時,方便醫護人員調取健康檔案。同時,慢性疾病患者應隨身攜帶健康檔案信息卡,在出現緊急情況時,便於周圍群眾或救治者了解患者基本情況,及時與家屬和責任醫院人員取得聯系。
18、什麼是健康教育服務?
答:健康教育是有組織、有計劃、有實施、有評價的教育活動。是通過信息傳播和行為干預,幫助個體和群體掌握衛生保健知識、樹立健康觀念,自願採納有利於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動。
19、健康教育服務對居民的健康有什麼好處?
答: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務人員通過各種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動,使居民了解影響健康的行為,了解疾病的發生的傳播知識;讓居民樹立健康意識,改變不健康的生活行為方式,自覺地採納並養成有益於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從而降低或消除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達到預防疾病、促進健康、提高生命質量的目的。
20、健康教育服務的對象是誰?
答:健康教育的服務對象是轄區內所有居民,包括戶籍和非戶籍的居民。
21、健康教育服務的基本內容有哪些?
答:①宣傳普及《中國公民健康素養——基本知識與技能(試行)》,配合有關部門開展公民健康素養促進活動。
②對青少年、婦女、老年人、殘疾人、0—6歲兒童家長、農民工等人群進行健康教育。
③開展合理膳食、控制體重、適當運動、心理平衡、改善睡眠、限鹽、戒煙限酒、控制葯物依賴、戒毒等健康生活方式和可干預危險因素的健康教育。
④開展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哮喘、乳腺癌和宮頸癌、結核病、肝炎、艾滋病、流感、手足口病和狂犬病、布魯菌病等重點疾病健康教育。
⑤開展食品安全、職業衛生、放射衛生、環境衛生、飲水衛生、學校衛生、計劃生育等公共衛生問題健康教育。
⑥開展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防災減災、家庭急救等健康教育。
⑦宣傳普及醫療衛生法律法規及相關政策。
22、「中國公民健康素養66條」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答:①基本知識和理念(25條),如: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裡平衡等健康生活方式的知識。
②健康生活方式與行為(34條),如:勤洗手、常洗澡,不共用毛巾和洗漱用具;不隨地吐痰;不在公共場所吸煙等。
③基本技能(7條),如:需要緊急醫療救助時撥打120急救電話;遇火災撥打火警電話119;會識別常見的危險標識等。
23、生活行為方式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答:主要是幫助居民:
①正確認識和糾正不良嗜好,如吸煙、酗酒、吸毒等。
②為居民設計個性化的合理膳食結構。
③針對居民個人制定科學有效的有氧運動計劃。
④消除精神緊張,進行健康心理疏導。
⑤對老、幼、孕、殘等重點人群進行生活方式指導,居家或出行時的安全防範措施等教育。
24、重點疾病的健康教育主要有哪些?
答:基層醫務人員會根據轄區居民重點疾病的發生、分布和流行等特點進行健康教育。
①對於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哮喘、腦卒中(中風)後遺症等常見慢性病,從生活方式、合理用葯、運動治療等方面進行健康指導。
②對乳腺癌和宮頸癌等婦女常見腫瘤進行自我關注、參加普查、早期發現、早期診斷、積極治療等方面的健康教育。
③對結核病、肝炎、艾滋病、流感等常見傳染病主要從認識和防止疾病傳播等方面進行健康教育。
通過健康教育,使得居民能夠了解和認識這些疾病,達到對這些疾病的早期預防、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及時治療的目的。
25、怎樣獲得健康教育服務?
答:地點:在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的候診區、診室、咨詢處以及社區、街道、鄉村、家庭等。方式:
①獲取健康教育宣傳資料。
②觀看健康教育知識的錄像或光碟。
③閱讀健康教育宣傳欄。
④參加健康咨詢活動。
⑤收聽或參加健康知識講座。
⑥在基層醫療機構就診時,可從基層醫院人員那裡得到有針對性的健康知識和健康技能講解。
26、什麼是預防接種?
答:是把疫苗接種在健康人的體內,使人在不發病的情況下產生抵抗能力,得到對這種疾病的免疫。例如,接種卡介苗能預防結核病;接種百白破疫苗可以預防百日咳、白喉、破傷風等等。
27、為什麼要開展預防接種服務?
答:通過給適宜的對象接種疫苗,使個體及群體獲得並維持高度的免疫水平,逐漸建立一道免疫屏障,可達到預防和控制特定傳染病發生和流行的目的。
28、預防接種服務的對象是哪些人?
答:轄區內0-6歲兒童和其他重點人群 (包括傳染病人密切接觸者、老年人等)。
29、預防接種服務的內容有哪些?
答:①預防接種管理。醫務人員及時為轄區內所有居住滿3個月的0-6歲兒童,建立預防接種證和預防接種卡等兒童預防接種檔案。採取電話預約等多種方式,通知兒童監護人,告知接種疫苗的種類、時間、地點和注意事項。每半年對轄區內兒童的預防接種卡核查和整理1次。
②預防接種服務。根據國家免疫規范疫苗免疫程序,對適齡兒童進行常規接種。在部分省份或重點地區,對重點人群進行應急接種或疫苗強化免疫接種。
③對有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的兒童進行處理和報告。
30、什麼是國家免疫規劃?
答:免疫規劃是指根據國家傳染病防治規劃,使用有效疫苗對易感人群進行預防接種所制定的規劃。按照國家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確定的疫苗品種、免疫程序或者接種方案,在人群中有計劃地進行預防接種,以預防和接種特定傳染病的發生和流行,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和衛生文明水平。
目前,國家免疫規劃的疫苗包括:乙肝疫苗、卡介苗、百白破疫苗、脊髓灰質炎疫苗、麻疹疫苗、白破疫苗、麻風腮疫苗、流腦A群疫苗、流腦A+C群疫苗、乙腦疫苗、甲肝疫苗、鉤端螺旋體疫苗、流行性出血熱疫苗、炭疽疫苗等。這些疫苗可用於預防乙型肝炎、結核病等15種傳染病。其中有的疫苗是在流行區才接種,如:鉤端螺旋體疫苗、流行性出血熱疫苗、炭疽疫苗等。
31、怎樣建立預防接種證?預防接種證有什麼用?
答:新生兒出生後一個月內家長盡早攜帶《新生兒首次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種登記卡》,以及《出生醫學證明》等材料,到居住地的鄉鎮衛生院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申請領取接種證和建立兒童預防接種檔案。
接種證是個人規范接受免疫接種的記錄和憑證。當兒童的基礎免疫與加強免疫全部完成後,家長要長期保管好接種證,以備孩子入托、入學、入伍或將來出入境的查驗,千萬不要丟失。
32、兒童怎樣接受預防接種服務?
答:①家長或監護人按照兒童居住地鄉鎮衛生院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接種通知上所指定的時間、地點,帶領兒童並攜帶預防接種證,接受預防接種服務。
②接種前,基層醫務人員要核對兒童的預防接種證,詢問兒童的健康狀況,告知接種的疫苗品種和副作用。
③在接受規定疫苗的預防接種前,醫務人員會再次核對信息之後才可以給兒童注射。
④兒童在注射後要觀察半小時,沒有問題方可離開。
⑤醫務人員與家長或監護人預約下次注射的疫苗種類、時間、地點。
33、什麼是預防接種異常反應?如何發現和處理?
答:異常反應是指使用合格疫苗在實施規范接種後出現的葯物不良反應。這種反應僅在個別人中發生,需要嚴密觀察。如果出現高熱、全身性皮疹等過敏反應以及其他異常情況,請及時向疫苗注射單位的醫務人員咨詢,必要時需要到醫院就診。
34、0—6歲兒童健康管理包括哪些內容?
答:(1)新生兒訪視(2)新生兒滿月健康管理(3)嬰幼兒健康管理(4)學齡前兒童健康管理。
35、0—6歲兒童接受健康管理有什麼好處?
答:0—6歲兒童健康管理能為孩子一生的健康奠定重要的成長基礎。醫生根據兒童不同時期的生長發育特點,開展兒童保健系列服務,以保障和促進兒童身心健康發育,減少疾病的發生。同時,通過對兒童健康檢測和重點疾病的篩查,還可以對兒童的出生缺陷,做到早發現、早治療,預防和控制殘疾的發生和發展,從而提高生命質量。
36、為什麼要建立《0—6歲兒童保健手冊》?
答:建立《0—6歲兒童保健手冊》,是為了從出生開始就記錄兒童生長發育情況和各種健康狀況,包括生命體征的變化,如:體格發育、智力發育、牙齒發育、喂養情況、聽力、視力、疾病的轉歸等。它是以健康檢查為基礎的動態記錄,為醫生對孩子健康管理服務提供依據。因此,請家長如實反映兒童健康情況,並保管好手冊。
37、新生兒家庭訪視的內容是什麼?
37、新生兒家庭訪視的內容是什麼?
答:新生兒出院1周內,兒童保健醫生會到家中對新生兒進行訪視。包括:(1)觀察和詢問兒童出生及疫苗接種的情況。(2)了解新生兒出院後的喂養、睡眠、大小便、黃疸、臍部等情況。(3)醫生為新生兒測量體溫、記錄出生時的體重、身長,進行體格檢查。(4)建立《0—6歲兒童保健手冊》。(5)對家長進行母乳喂養、新生兒護理和常見疾病預防的指導。如果發現新生兒未接種卡介苗和第1針乙肝疫苗,提醒家長盡快補種。還要提醒家長做新生兒疾病篩查。
38、新生兒家庭訪視有什麼好處?
答:新生兒身體各器官的功能發育尚不成熟,對外界環境變化的適應性差,抗感染的能力弱,是生命最脆弱的時期。因此,新生兒是兒童保健的重點時期。通過家庭訪視,家長可以接受醫生的直接指導,學會母乳喂養、新生兒日常護理和疾病的預防等科學育兒的方法及技能。另外,醫生通過訪視,了解新生兒和母親的健康情況,並通過體格檢查,為寶寶做出居民健康檔案的第一份健康記錄。
39、新生兒滿月健康管理有哪些內容?
答:新生兒滿28天以後,家長或監護人帶著新生兒到鄉鎮衛生院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滿月隨訪。包括:(1)詢問新生兒一個來月的喂養、發育、和疾病等情況。(2)對滿月嬰兒進行體重、身長的測量和體格檢查,評價新生兒的發育。(3)給新生兒注射第2針乙肝疫苗。(4)做健康指導。
40、嬰幼兒健康管理有哪些內容?
答:嬰幼兒在3、6、8、12、18、24、30、36月齡時,需要到鄉鎮衛生院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接受共8次健康管理服務。包括:(1)詢問上一次至本次隨訪之間的嬰幼兒喂養、患病等情況。(2)進行體格檢查,做生長發育和心理行為發育評估。(3)進行每日喂養、輔食添加、心理行為發育、意外傷害預防、口腔保健、中醫保健、常見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導。(4)在嬰幼兒6-8、18、30月齡時分別進行1次血常規檢查。(5)在6、12、24、36月齡時分別進行1次聽力篩查。(6)在每次進行預防接種前均要檢查有無禁忌症,如無禁忌症,在體檢結束後接受疫苗接種。
41、學齡前兒童健康管理有哪些內容?
答:4-6歲的學齡前兒童每年可享受一次健康管理服務。包括:(1)詢問上次至本次隨訪之間的飲食、患病等情況。(2)進行體格檢查,對生長發育和心理行為發育評估,做血常規檢查和聽力篩查。(3)進行合理膳食、心理行為發育、意外傷害預防、口腔保健、中醫保健、常見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導。(4)在每次進行預防接種前均要檢查有無禁忌症,如無禁忌症,在體檢結束後接受疫苗接種。
42、婦女懷孕後可以享受到哪些健康管理服務?
答:婦女懷孕後,從產前、孕期全程到產後42天都可享受到健康管理。包括:(1)孕早期健康管理。(2)孕中期健康管理。(3)孕晚期健康管理。(4)產後訪視。(5)產後42天健康檢查等健康管理服務。
43、《孕產婦保健手冊》包括哪些內容?
答:包括孕產婦的基本信息、既往史、家族史、個人史及一般的體檢,包括婦科檢查和血常規、尿常規、血型、肝功能、腎功能、乙型肝炎檢查,有條件的地區還可以進行血糖、陰道分泌物、梅毒血清學試驗、艾滋病(HIV)抗體檢測等實驗室檢查。(未完待續)
㈨ 精神衛生健康知識講座包括哪些內容
健康生活方式與行為 1勤洗手、常洗澡,不共用毛巾和洗漱用具。 用正確的方法洗手能有效地防止感染及傳播疾病。每個人都應養成勤洗手的習慣,特別是制備食物前要洗手、飯前便後要洗手、外出回家後先洗手。用清潔的流動水和肥皂洗手。 勤洗頭、理發,勤洗澡、換衣,能及時清除毛發中、皮膚表面、毛孔中的皮脂、皮屑等新陳代謝產物以及灰塵、細菌;同時還能起到維護皮膚調節體溫等功能,防止皮膚發炎、長癬。 洗頭、洗澡和擦手的毛巾,必須干凈,並且做到一人一盆一巾,不與他人共用毛巾和洗漱用具,防止沙眼、急性流行性結膜炎(俗稱紅眼病)等接觸性傳染病傳播;也不要與他人共用浴巾洗澡,防止感染皮膚病和性傳播疾病。 2 每天刷牙,飯後漱口。 提倡每天早、晚刷牙。如一天僅刷一次,應選擇睡前。用正確方法刷牙,不共用牙刷。牙刷要保持清潔,最好每3個月更換一次牙刷。 吃東西後要漱口,以便清除口腔內食物殘渣,保持口腔衛生。 3 咳嗽、打噴嚏時遮掩口鼻,不隨地吐痰。 肺結核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麻疹等常見呼吸道傳染病的病原體可隨患者咳嗽、打噴嚏、大聲說話、隨地吐痰時產生的飛沫進入空氣,傳播給他人。所以不要隨地吐痰,咳嗽、打噴嚏時要注意遮掩口鼻。這也是當今社會文明素養的表現。 4 不在公共場所吸煙,尊重不吸煙者免於被動吸煙的權利。 世界衛生組織《煙草控制框架公約》指出,接觸二手煙霧(被動吸煙)會造成疾病、功能喪失或死亡。被動吸煙不存在所謂的「安全暴露」水平。在同一建築物內,劃分吸煙區和非吸煙區將吸煙者和非吸煙者分開、凈化空氣或裝置通風設備等,都不能夠消除二手煙霧對非吸煙者的危害。如吸煙區設立在同一建築物內,二手煙霧會通過暖氣、通風、空調系統傳送到整個建築物中的每個角落。即使吸煙人數再少,房間面積再大,也不能依靠通風技術來消除二手煙霧的危害。只有完全無煙環境才能真正有效地保護不吸煙者的健康。 室內公共場所和工作場所完全禁止吸煙是保護人們免受被動吸煙危害的最有效措施,也是對不吸煙者權利的尊重。每一位吸煙者,當吸煙成癮尚不能戒煙時,請不要當著你的家人、朋友和同事吸煙。吸煙請到室外。 5 少飲酒,不酗酒。 白酒基本上是純能量食物,不含其他營養素。經常過量飲酒,會使食慾下降,食物攝入量減少,從而導致多種營養素缺乏、急慢性酒精中毒、酒精性脂肪肝等,嚴重時還會造成酒精性肝硬化。過量飲酒還會增加患高血壓、腦卒中(中風)等疾病的風險,並可導致交通事故及暴力事件的增加,對個人健康和社會安定都是有害的。應該嚴禁酗酒。盡可能飲用低度酒,建議成年男性一天飲用酒的酒精量不超過25克,成年女性不超過15克。孕婦和兒童、青少年不應飲酒。 6 不濫用鎮靜催眠葯和鎮痛劑等成癮性葯物。 長時間或者不當服用鎮靜催眠和鎮痛等葯物可以上癮。葯物上癮會損害健康,嚴重時會改變人的心境、情緒、意識和行為,引起人格改變和各種精神障礙,甚至出現急性中毒乃至死亡。服用鎮靜催眠葯和鎮痛葯等成癮性葯物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不能濫用。 7. 拒絕毒品。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所稱的毒品,包括鴉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嗎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國家規定管制的其他能夠使人形成癮癖的麻醉葯品和精神葯品。 吸毒非常容易成癮,有的人只吸一支含有毒品的煙就會上癮。成癮者應盡快戒毒。 毒品嚴重危害健康,吸毒危害自己、危害家庭、危害社會。預防毒品危害,應當嚴格要求自己,絕對不要嘗試毒品。 8 使用衛生廁所,管理好人畜糞便。 衛生廁所是指有牆、有頂,廁坑及貯糞池,無滲漏,環境衛生,無蠅蛆,基本無臭味,糞便經無害化處理並及時清潔的廁所。 使用衛生廁所,管理好人畜糞便,可以防止蚊蠅孳生,減少腸道傳染病與某些寄生蟲病傳播流行。 推廣使用衛生廁所。家禽、家畜應當圈養,禽畜糞便要妥善處理。 9 講究飲水衛生,注意飲水安全。 生活飲用水受污染可以傳播腸道傳染病等疾病,還可能引起中毒。保護健康,要注意生活飲用水安全。 保障生活飲用水安全衛生,首先要保護好飲用水源。提倡使用自來水。受污染水源必須凈化或消毒處理後,才能用做生活飲用水。 10. 經常開窗通風。 陽光和新鮮的空氣是維護健康不可缺少的。 陽光中的紫外線,能殺死多種致病微生物。讓陽光經常照進屋內,可以保持室內乾燥,減少細菌、黴菌繁殖的機會。接受陽光照射能提高人體對鈣的吸收能力。 通風不好的屋子,會增加病菌、病毒在室內傳播的機會。勤開窗通風,保持屋裡空氣流通,就可以避免呼吸污濁、有毒的空氣,預防呼吸道傳染病發生,維護健康。 11. 膳食應以谷類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類,注意葷素搭配。 谷類食物是我國居民傳統膳食的主體,是人類最好的基礎食物,也是最經濟的能量來源。以谷類為主的膳食既可提供充足的能量,又可避免攝入過多的脂肪,對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症有益。《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指出成年人每天應攝入250~400克的谷類食物。 蔬菜水果是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和植物化學物質的重要來源,薯類含有豐富的澱粉、膳食纖維以及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蔬菜、水果和薯類對保持身體健康,保持腸道正常功能,提高免疫力,降低罹患肥胖、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風險具有重要作用。《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指出,成年人每天吃蔬菜300~500克,水果200~400克。 食物可以分為谷類(米、面、雜糧等)和薯類,動物性食物(肉、禽、魚、奶、蛋等),豆類和堅果(大豆、其他干豆類、花生、核桃等),蔬菜、水果,純能量食物(動植物油、澱粉、糖、酒等)等五類。各種食物所含的營養成分不完全相同,每種食物都至少可提供一種營養物質,任何一種天然食物都不能提供人體所需的全部營養。多種食物組成的膳食,才能滿足人體各種營養需求,達到合理營養、促進健康的目的。 12. 經常食用奶類、豆類及其製品。 奶類食品營養成分齊全,營養組成比例適宜,容易消化吸收,是膳食鈣質的極好來源。兒童青少年飲奶有利於其生長發育和骨骼健康,從而推遲其成年後發生骨質疏鬆的年齡;中老年人飲奶可以減少其骨質丟失,有利於骨健康。建議每人每天飲奶300克或相當量的奶製品,對於高血脂和超重肥胖傾向者應選擇減脂、低脂、脫脂奶及其製品。 大豆含豐富的優質蛋白質、必需脂肪酸、B族維生素、維生素E和膳食纖維等營養素,且含有磷脂、低聚糖以及異黃酮、植物固醇等多種人體需要的植物化學物質。適當多吃大豆及其製品可以增加優質蛋白質的攝入量,也可防止過多消費肉類帶來的不利影響。建議每人每天攝入30~50克大豆或相當量的豆製品。 13. 膳食要清淡少鹽。 食用油和食鹽攝入過多是我國城鄉居民共同存在的膳食問題。鹽的攝入量過高與高血壓的患病率密切相關。脂肪是人體能量的重要來源之一,但是脂肪攝入過多可以增加患肥胖、高血脂、動脈粥樣硬化等多種慢性疾病的危險。應養成吃清淡少鹽膳食的習慣,即膳食不要太油膩,不要太咸,不要攝食過多的動物性食物和油炸、煙熏、腌制食物。建議每人每天烹調油用量不超過25克;食鹽攝入量不超過6克(包括醬油、醬菜、醬中的含鹽量)。 14. 保持正常體重,避免超重與肥胖。 體重是否正常可用體質指數(BMI)來判斷。成人的正常體重是指體質指數在18.5~23.9 kg/m2之間。計算公式為:BMI= 體重(千克)/身高(米)2。 超重和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某些腫瘤患病率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進食量和運動是保持健康體重的兩個主要因素,食物提供人體能量,運動消耗能量。如果進食量過大而運動量不足,多餘的能量就會在體內以脂肪的形式積存下來,增加體重,造成超重或肥胖;相反若食量不足,可由於能量不足引起體重過低或消瘦。體重過高和過低都是不健康的表現,易患多種疾病,縮短壽命。所以,應保持進食量和運動量的平衡,使攝入的各種食物所提供的能量能滿足機體需要,而又不造成體內能量過剩,使體重維持在適宜范圍。 15. 生病後要及時就診,配合醫生治療,按照醫囑用葯。 生病後要及時就診,早診斷、早治療,避免延誤治療的最佳時機,這樣既可以減少疾病危害,還可以節約看病的花費。 在疾病治療、康復的過程中,必須嚴格按照醫生的治療方案,積極配合醫生治療。要遵從醫囑按時按量用葯,按照醫生的要求調配飲食、確定活動量、改善自己的行為。不要亂求醫,使用幾個方案同時治療,更不能憑一知半解、道聽途說自行買葯治療。 16. 不濫用抗生素。 濫用抗生素指不規范地使用、不必要的情況下使用、超時超量使用或用量不足或療程不足等。濫用抗生素容易引發致病微生物的耐葯性,導致抗生素逐漸失去原有的功效,起不到治療疾病的作用。濫用某些抗生素還可能導致耳聾(特別是兒童)和人體內菌群失調等,嚴重時還可能威脅生命。 抗生素是處方葯,只能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使用。 17. 飯菜要做熟;生吃蔬菜水果要洗凈。 飯菜要燒熟煮透再吃。吃冰箱里的剩飯菜,應重新徹底加熱再吃。碗筷等餐具應定期煮沸消毒。 生的蔬菜、水果可能沾染致病菌、寄生蟲卵、有毒有害化學物質。生吃前,應浸泡10分鍾,再用干凈的水徹底洗凈。 18. 生、熟食品要分開存放和加工。 在食品加工、貯存過程中,如果不注意把生、熟食品分開,例如用切過生食品的刀再切熟食品,盛過生食品的容器再盛放熟食品,熟食品就可能被生食品上的細菌、寄生蟲卵等污染,危害人體健康。因此,生熟食品要分開放置和加工,避免生熟食品直接或間接接觸。 19. 不吃變質、超過保質期的食品。 食品保質期,指在食品標簽上標注的條件下,保持食品質量(品質)的期限。在此期限內,食品質量符合標簽上或產品標准中的規定。 任何食品都有儲藏期限,儲存時間過長或者儲存不當就會受污染或者變質。受污染或者變質的食品不能食用。食物在冰箱里放久了,也會變質;用冰箱保存食物時,要注意生熟分開,熟食品要加蓋儲存。 不要吃過期食物。不要吃標識上沒有確切生產廠家名稱、地址、生產日期和保質期的食品。 20. 婦女懷孕後及時去醫院體檢,孕期體檢至少5次,住院分娩。 婦女在確定妊娠後應當及時去醫院檢查,建立「母子保健手冊」。在孕期至少進行5次產前檢查,孕早期1次,孕中期1次,孕晚期3次(其中1次在第36周進行)。檢查的目的是要了解孕婦懷孕期間生理、心理的變化和胎兒生長發育情況,給予孕期保健指導。對高危孕婦及其胎兒應增加檢查次數,早期診斷,及時治療或轉診。 孕婦要到有助產技術服務資格的醫療保健機構住院分娩,特別是高危孕婦 須提前住院。醫院可以提供科學規范的助產服務技術和診治搶救條件,最大限度地保障母嬰安全。 21. 孩子出生後應盡早開始母乳喂養,6個月合理添加輔食。 孩子出生後1小時內就應開始母乳喂養。母乳是嬰兒最理想的天然食品,含有嬰兒所需的全部營養,有助於嬰兒發育,含有大量的抗體,增強嬰兒的免疫能力,預防感染。同時母乳喂養能增進母子間的情感,促進母親的健康恢復。應堅持母乳喂養至2歲或2歲以上。 嬰兒6個月以後,母乳不能完全滿足孩子營養需要,堅持母乳喂養的同時應適時、適量添加輔食。 添加輔食的原則是由一種到多種,由少到多,由細到粗。先添加一種,一般是蛋黃或米粉,嬰兒習慣後再添加第二種。從少量開始,逐漸增加。開始添加的輔食形態應為泥糊狀,逐步過渡到固體食物。要觀察嬰兒大便是否正常,嬰兒生病期間不應添加新的食物。添加的食物品種應多樣化,預防偏食和厭食。 22. 兒童青少年應培養良好的用眼習慣,預防近視的發生和發展。 兒童青少年需要從小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預防近視的發生和發展。 讀書寫字姿勢要端正,眼與書本距離不小於30厘米;連續讀寫或者看電視、使用電腦一小時要休息片刻,休息時盡可能向遠處眺望;不在光線太強或太暗的環境中看書,不躺在床上看書,不邊走路邊看書,不在行進的車廂里看書。 每天做眼保健操、合理膳食、多到戶外體育活動、每天睡眠時間不少於7小時,對預防近視眼的發生有積極作用。 已經近視或有其他屈光缺陷者,應該堅持佩帶屈光度准確的眼鏡。 23. 勞動者要了解工作崗位存在的危害因素,遵守操作規程,注意個人防護,養成良好習慣。 勞動是每個人的基本需要,但勞動者必須知道許多工作對自己的健康是有影響的甚至可能造成疾病。工作崗位可能存在有毒有害的化學物質,如粉塵、鉛、苯、汞等,也可能存在有害的物理因素,如雜訊、振動、高低氣壓、電離輻射等,勞動者過量暴露於上述有害因素,會對健康造成損害,嚴重時會引起職業病,如矽肺、煤工塵肺、鉛中毒、苯中毒等。工作中過量接觸放射性物質則會引起放射病。勞動者必須具有自我保護的意識和知識,要知道自己的工作崗位有什麼有害因素,會引起什麼樣的健康損害,要知道如何預防這些危害。要知道許多職業中毒是由於生產事故使有害物質大量泄漏而引起的,因此勞動者必須嚴格遵守各項勞動操作規程,掌握個人防護用品的正確使用方法,例如防護帽或者防護服、防護手套、防護眼鏡、防護口(面)罩、防護耳罩(塞)、呼吸防護器和皮膚防護用品等,並且養成習慣。必須知道發生事故後如何防身、逃生,如何自救和他救。長期接觸職業性有害因素,必須參加定期的職業健康檢查,如果被診斷得了慢性職業病,必須及時治療,避免繼續大量接觸或調換工作。 24. 孩子出生後要按照計劃免疫程序進行預防接種。 預防接種是每個兒童的基本衛生權利。為了保護兒童健康,根據疾病的流行特徵和疫苗的免疫效果,我國制訂了國家免疫規劃和國家免疫規劃疫苗的免疫程序,對計劃接種疫苗的種類、接種起始時間、接種間隔、接種途徑、接種劑量等作了明確規定。 我國規定,免費為兒童提供國家免疫規劃疫苗。包括口服脊髓灰質炎疫苗,卡介苗,百日咳、白喉、破傷風聯合疫苗,麻疹、風疹、腮腺炎聯合疫苗,乙肝疫苗,甲肝疫苗,乙腦疫苗,流腦疫苗8種。預防12種傳染病。 孩子出生後必須嚴格按照國家免疫規劃疫苗的免疫程序進行預防接種。每個家長都應該按照國家免疫規劃疫苗的免疫程序按時帶孩子接種疫苗。 25. 正確使用安全套,可以減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險。 在性接觸中正確使用安全套,可以減少艾滋病、乙肝和大多數性傳播疾病的危險。 不要重復使用安全套,每次使用後應打結後丟棄。 26. 發現病死禽畜要報告,不加工、不食用病死禽畜。 許多疾病可以通過動物傳播。例如鼠疫、狂犬病、非典、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等。預防動物把疾病傳播給人,要做到:盡量不與病畜、病禽等患病的動物接觸;不加工、不食用病死禽畜;不加工、不食用不明原因死亡的禽畜;不吃生的或未煮熟煮透的豬、牛、羊、雞、鴨、兔及其他肉類食品;不吃生的或者未煮熟煮透的淡水魚、蝦、螺、蟹、蛙等食物;接觸禽、畜後要洗手;發現病死禽、畜要及時向畜牧部門報告;病死禽畜按照畜牧部門的要求妥善處理。 27. 家養犬應接種狂犬病疫苗;人被犬、貓抓傷、咬傷後,應立即沖洗傷口,並盡快注射抗血清和狂犬病疫苗。 狂犬病發作後不能治癒,但卻是可以預防的。人一旦被犬、貓抓傷、咬傷(或破損傷口被舔),要立刻用肥皂水和流動清水及時徹底地沖洗傷口,然後用酒精消毒;並盡快到醫院或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就醫,對傷口作進一步處理,並且接種狂犬病疫苗。狂犬病疫苗的接種一定要按照程序按時全程足量注射;如果傷口出血,還要注射抗狂犬病血清或免疫球蛋白。 為控制狂犬病傳播,養狗者要為狗接種獸用疫苗,防止狗發生狂犬病繼而傳播給人。帶狗外出時,一定要使用狗鏈,或給狗戴上籠嘴,防止咬傷他人。 28. 在血吸蟲病疫區,應盡量避免接觸疫水;接觸疫水後,應及時預防性服葯。 血吸蟲病是嚴重危害健康的寄生蟲病,人和家畜接觸了含有血吸蟲尾蚴的水(簡稱「疫水」),就可能感染此病。血吸蟲病感染主要發生在每年的4~10月。 為預防血吸蟲病,不要在有釘螺(血吸蟲的生存繁殖離不開釘螺)的湖水、河塘、水渠里游泳、戲水、打草、捕魚、撈蝦、洗衣、洗菜或進行其他活動。因生產、生活和防汛需要接觸疫水時,要採取塗抹防護油膏,穿戴防護用品等措施。接觸疫水後要及時到當地醫院或血吸蟲病防治機構檢查或接受預防性治療。 29. 食用合格碘鹽,預防碘缺乏病。 碘缺乏病是自然環境缺碘導致人體碘攝入量不足引起的。缺碘對人的最大危害是影響智力發育。嚴重缺碘會造成生長發育不良、身材矮小、痴獃等。孕婦缺碘會影響胎兒大腦的發育,還會引起早產、流產、胎兒畸形。 堅持食用碘鹽能有效預防碘缺乏病。孕婦、哺乳婦女、學齡前兒童還應多吃海帶等含碘多的食物。 自然環境碘含量高的地區的居民、甲狀腺功能亢進病人、甲狀腺炎病人等少數人群不宜食用碘鹽。 30. 每年做1次健康體檢。 定期進行健康體檢,可以了解身體健康狀況,及早發現健康問題和疾病,以便有針對性地改變不良的行為習慣,減少健康危險因素;對檢查中發現的健康問題和疾病,要抓住最佳時機及時採取措施。 31. 系安全帶(或戴頭盔)、不超速、不酒後駕車能有效減少道路交通傷害。 在道路交通碰撞中,安全帶可以降低40﹪~50﹪的傷害危險以及40﹪~60﹪的致命傷害危險,佩戴摩托車頭盔可將頭部傷害及其嚴重程度降低約70﹪。血液酒精含量每增加2﹪,發生危及生命的道路碰撞事故危險就增加100倍。為了對自己的健康負責,對社會、對家庭負責,開車(或者乘車)時,一定要按照交通法規系安全帶(或戴頭盔)、不超速、不疲勞駕駛、不酒後駕車。 32. 避免兒童接近危險水域,預防溺水。 溺水是我國1~14歲兒童意外傷害死亡的第一位原因。要加強對兒童游泳的監管。 兒童少年游泳要有人帶領或有組織地進行,不要單獨下水。游泳的場所,最好是管理狀況好的游泳池。在天然水域游泳,要選擇水質清潔、無污染,水底地面較平坦,無雜草,無有害動物的水域。不能到情況不明的水域游泳。風浪較大或下雨時,不要在天然水域游泳。下水前,要認真做准備活動,以免下水後發生肌肉痙攣等問題。游泳時還應注意不要打鬧、不要在天然水域跳水。 33. 安全存放農葯,依照說明書使用農葯。 農葯可經口、鼻、皮膚等多種途徑進入人體,使人中毒。 購買農葯要使用專門的器具,特別是不能把農葯放在菜籃子或米籮里。保管敵敵畏、樂果等易揮發失效的農葯時,一定要把瓶蓋擰緊。施用農葯時,要嚴格按照說明書並且遵守操作規程,注意個人防護。嚴禁對收獲期的糧食、蔬菜、水果施用農葯。嚴防農葯污染水源。 對誤服農葯中毒者,如果患者清醒,要立即設法催吐。經皮膚中毒者要立即沖洗污染處皮膚。經呼吸道中毒者,要盡快脫離引起中毒的環境。中毒較重者要立即送醫院搶救。 34. 冬季取暖注意通風,謹防煤氣中毒。 冬季使用煤爐、煤氣爐或液化氣爐取暖時,由於通風不良,供氧不充分或氣體泄漏,可產生大量一氧化碳蓄積在室內,造成人員中毒。預防煤氣中毒要做到:盡量避免在室內使用炭火盆取暖,使用爐灶時要注意通風,保證充足的氧氣供應;要安裝風斗和煙筒,出風口不能朝向風口,定期清理煙筒,保持通暢;在使用液化氣時也要注意通風換氣,經常查看煤氣、液化氣管道、閥門,如有泄漏應及時請專業人員維修;在煤氣、液化氣灶上燒水、做飯時,要注意看管,防止水溢火滅導致煤氣泄漏。如發生泄漏,要立即關閉閥門、打開門窗,使室內空氣流通。煤氣中毒後,輕者感到頭暈、頭痛、四肢無力、惡心、嘔吐;重者可出現昏迷、體溫降低、呼吸短促、皮膚青紫、唇色櫻紅、大小便失禁。搶救不及時,會危及生命。有人中毒,應當立即把中毒者移到室外通風處,解開衣領,保持呼吸順暢。中毒較重者應立即呼叫救護車送醫院搶救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