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手足口病的預防小常識有哪些
手足口病是一種常見多發傳染病,以嬰幼兒發病為主,多種腸道病毒都能引起,EV71病毒是其中的一種。一般全年均有發生,5—7月和9—11月為高發期。
手足口病一般症狀較輕,大多數患者發病時,往往先出現發燒症狀,手掌心、腳掌心出現斑丘疹和皰疹(疹子周圍可發紅),口腔粘膜出現皰疹和或潰瘍,疼痛明顯。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慾不振、惡心、嘔吐和頭疼等症狀。少數患者病情較重,可並發腦炎、腦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如不及時治療可危及生命。
⑵ 手足口病的病因、症狀、防治知識
你好!手足口病是丙類傳染病!傳染病有幾方面: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已感染的病人或隱性感染者都是傳染源。
傳播途徑有空氣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3-5歲以下為易感人群。本病原因是多病源致病,是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一種常見的傳染病。
臨床表現為發熱,體溫可達38度以上,口腔粘膜、手、足和臀部出現斑丘疹、皰疹,同時伴有咳嗽、流涕、食慾不振、惡心、嘔吐、頭痛等症狀。
個人預防手足口病應做到
1、飯前便後、外出後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給兒童洗手,不要讓兒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觸患病兒童;
2、看護人接觸兒童前、替幼童更換尿布、處理糞便後均要洗手,並妥善處理污物;
3、嬰幼兒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後應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間不宜帶兒童到人群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注意保持家庭環境衛生,居室要經常通風,勤曬衣被。至於治療,要到醫院根據具體情況用葯。
⑶ 如何預防手足口病
1.什麼是手足口病?得病後有什麼表現?
答:手足口病是一種常見多發傳染病,以嬰幼兒發病為主,多種腸道病毒都能引起,EV71病毒是其中的一種。一般全年均有發生,5—7月為高發期。
手足口病一般症狀較輕,大多數患者發病時,往往先出現發燒症狀,手掌心、腳掌心出現斑丘疹和皰疹(疹子周圍可發紅),口腔粘膜出現皰疹和/或潰瘍,疼痛明顯。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慾不振、惡心、嘔吐和頭疼等症狀。少數患者病情較重,可並發腦炎、腦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如不及時治療可危及生命。
2.手足口病是怎麼傳播的?有疫苗嗎?
答:手足口病傳播途徑多,主要通過密切接觸病人的糞便、皰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噴嚏噴的飛沫等)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絹、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而感染。手足口病目前沒有疫苗,但只要早發現、早治療,是完全可防可治的。
3.哪些人容易患手足口病?
答:嬰幼兒和兒童普遍多發,3歲及3歲以下嬰幼兒更容易得病。由於成人的免疫系統較完善,成人一旦感染一般不發病,也無任何症狀。但感染後會傳播病毒,因此成人也需要做好防護,避免傳染給孩子。
4.手足口病是不是新的傳染病?
答:手足口病不是新傳染病,它是一種全球性傳染病,1957年首次認識並命名,世界各國每年均有病例發生。我國1981年發現手足口病,每年都有人患病。
5.手足口病能治好嗎?
答:如果得了手足口病,絕大多數情況下7—10天可以自行痊癒,不會留下後遺症,皮膚上也不會留下疤痕。根據以往的發病與治癒情況看,只有個別重症患者可能出現腦膜炎、肺炎等,只要積極配合醫生治療,多數可以痊癒。
6.孩子出現可疑症狀怎麼辦?
答:如果孩子出現發熱、皮疹等症狀,要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同時要密切觀察。不要去幼兒園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場所,避免與其他孩子接觸玩耍。一旦出現突然發高燒或神志不清、昏睡、肌肉或身體抽動、呼吸困難等,應立即送孩子到醫院就診。
7.一般家庭怎麼預防?
答:預防手足口病的關鍵是注意家庭及周圍環境衛生,講究個人衛生。飯前便後、外出後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居室要經常通風;要勤曬衣被。流行期間不帶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要避免接觸患病兒童。
流行期可每天晨起檢查孩子皮膚(主要是手心、腳心)和口腔有沒有異常,注意孩子體溫的變化。
8.如果家裡有孩子感染要特別注意什麼?
答:要注意不讓生病的孩子接觸其他兒童;孩子的唾液、痰液等分泌物要用衛生紙包好丟到垃圾箱,孩子的糞便要收集好、消毒後丟入廁所,不要隨意丟棄,同時要消毒便盆;看護人接觸孩子前、替換尿布後或處理孩子糞便後都要洗手;生病孩子的衣服、玩具、餐具、枕頭被褥等要保持衛生,孩子的日常用具要消毒;要勤開窗通風。如果上幼兒園的小朋友得病,還應及早告訴老師,並不要著急讓孩子去幼兒園,要在全部症狀消失一周後再去,防止傳染其他孩子。一般症狀輕不用住院治療,居家治療、注意休息即可,以減少交叉感染。
9.怎樣對日常用品進行消毒?
答:如果家裡沒有孩子得手足口病,採用一般家庭的預防方法即可,不需要使用消毒劑。
如果家裡有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可採用以下方法消毒:奶嘴、奶瓶、餐具、毛巾等物品用50度以上的熱水浸泡30分鍾或者煮沸3分鍾;污染的玩具、桌椅和衣物等使用含氯的消毒劑(84消毒液或漂白粉)按使用說明每天清洗;孩子的痰、唾液和糞便、擦拭用紙等都最好倒入適量消毒劑,攪拌消毒後再丟入廁所。
⑷ 手足口病防治知識有哪些
你好,家長一定要做好預防手足口病的措施,而且在照顧患病兒童的時候,家長自己也要有一定的預防意識。雖然手足口病是兒童疾病,但大人也會感染上手足口病。春夏是腸道病毒感染高發季節,預防手足口病,一定要做到勤洗手,吃的食物要煮熟,多喝開水,衣物被子要勤曬,保持室內空氣流通。而對於嬰幼兒來說,盡量不要帶嬰幼兒到人群密集的地方,哺乳的母親要勤洗澡、勤換衣物,奶頭也需要保持清潔。而且因為手足口病具有高傳染性,如果發現孩子有手足口病,一定要進行7天左右的隔離治療,以免傳染給別人。
⑸ 手足口病怎麼預防
如何預防手足口病? 本病至今尚無特殊預防方法,疫情控制的主要措施是做好病人糞便等排泄物的處理,一般不需對接觸者採取醫學措施。托幼等單位做好晨間體檢,發現疑似病人,及時隔離治療。對被污染的日常用品、食具、玩具等應消毒處理,衣物置陽光下暴曬,室內保持通風換氣。在手足口病流行時,應做好環境衛生、食品衛生和個人衛生,飯前便後要洗手,預防病從口入。 以下知識提供你了解 手足口病的傳染源是什麼? 患者、隱性感染者和無症狀帶毒者為主要傳染源。 手足口病是通過哪些途徑傳播的 ? 主要是通過人群間的密切接觸進行傳播的,手足口病主要透過受患者的糞便污染的食物而傳播,直接接觸患者穿破的水泡亦會傳播病毒,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過空氣飛沫傳播,患者的糞便在數周內仍具傳染性。 哪些人群容易感染手足口病? 人群普遍易感,受感後可獲得免疫力,各年齡組均可感染發病,主要5歲以下兒童為主。
⑹ 手足口的防範知識
手足口病是一種常見的、多發的傳染病,以嬰幼兒發病為主,是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通過一個自然的周期,7到10天可以自愈。少數患者病情比較嚴重,可能並發腦炎、肺炎等疾病。手足口病主要是通過密切接觸病人的糞便、皰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被污染的手以及其他日常用品傳播。
手足口病
為何多發於孩子
手足口病是由一組腸道病毒引起的常見傳染病,5歲以下兒童,尤其是3歲以下嬰幼兒是疾病感染的高發人群。
為何多發於孩子?周曉勤主任解釋,孩子的免疫力較成年人要低,特別是2歲以下寶寶的免疫力尚不足成人的一半,因為新生寶寶過了6個月,其體內的母體免疫球蛋白徹底耗盡,而寶寶的自身免疫系統還不完善,主動免疫能力差,很容易受到各種病毒的侵襲;而且因是初次感染,體內沒有抗體;再則,5歲以下的孩子頑皮,喜歡在地上摸爬滾打,衛生習慣尚沒養成,飯前便後不洗手等。而成人大多已通過隱性感染獲得了相應抗體。
如何判斷
孩子是不是重症
武漢市兒童醫院消化內科主任梅紅介紹,大多數孩子罹患手足口病後,表現為比較輕的症狀:如發熱、手足口等處有紅疹,這些孩子往往不需要特殊的治療,只對症服用抗病毒的葯物,注意隔離休息,一般7至10天即可痊癒;只有少數的孩子會轉變為重症患兒,這是需要高度重視的,因為這些孩子如不及時治療,控制並發症,會因為多種並發症如腦炎、神經源性肺水腫等而導致死亡。
那麼,對於不會表述不適的孩子,家長怎樣觀察判斷,才能避免手足口病由輕症轉成重症呢?
梅主任強調,家長應注意兩看:一看孩子的體溫情況,孩子持續高熱(體溫在39℃以上)超過3天;二看孩子的精神狀況,精神差嗜睡或煩燥不安甚至抽搐。發現這樣的情況就要高度重視,及時送孩子到正規醫院的發熱門診就診。
可能會多次感染
很多媽媽有疑問,自己家寶寶去年才得過手足口病,今年又發現寶寶的嘴巴有潰瘍,手上出了紅點,再次被確診為手足口病。孩子媽媽很不理解,寶寶患過手足口病,為什麼現在又患上了手足口病?
周主任解釋:能引起手足口病的不是單一病毒,而可以是一組腸道病毒,包括柯薩奇A組16、4、5、7、9、10型,B組2、5、13型和EV17型等二十幾種(型),如果被某種分型的病毒感染後,體內只對這種分型的病毒有了免疫力,而不可能對其他分型的病毒也產生免疫力;而且病毒也存在變異可能。所以,一次感染後,可能再次感染而患病。
不願進食是發病信號
在手足口病進入流行期的現在,家長就應開始密切觀察。因為孩子身體不舒服不會表達,就需要家長的「火眼金睛」及時發現問題,每天檢查孩子的小手小腳,看看是否出現了紅色的皮疹。
雖然手、足的皮疹是手足口病的典型症狀,但其實口腔內的皮疹才是較早出現的症狀。口腔中的皮疹一般長在口腔接近咽喉的部位,平時很難看見,家長也很難察覺。嬰幼兒不會表達,所以家長要特別留意寶寶的「疼痛語言」。長在口腔里的皮疹會讓寶寶非常疼痛,連咽口水都痛,所以他們就會抗拒吃東西。因而,如果寶寶出現吞咽困難、抗拒吃東西、頻繁流口水等情況,家長就應該警惕起來,檢查一下孩子的口中靠咽喉部位有沒有長皮疹。
如果孩子接觸了其他患病兒童,一般3~7天後就會出現症狀。如果有接觸史,更要密切注意。
保持良好衛生習慣
針對當前手足口病頻發的現象,預防工作成為重中之重。周主任指出,將手足口病病毒帶給孩子的途徑主要有兩個:一是托幼機構中已經患病的孩子,二是每天與孩子密切接觸的可能沾染病毒的家長。所以,預防手足口病,一定要做好兒童個人、家庭和幼兒園的衛生。
由於家長外出的場所較多,接觸人群較為復雜,手部接觸物多樣,建議家長們在回家後,先把外出時穿的外套換下來,徹底清洗雙手和臉頰,以免在與孩子親密接觸時把病毒傳染給孩子,同時盡量不帶孩子去人多的地方,避免孩子與患兒或有可疑症狀者接觸。
此外,應讓孩子養成愛衛生的習慣,保持玩具清潔,糾正孩子吸吮手指、摳鼻孔及咬食玩具等不良小動作。孩子飯前便後、外出後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給兒童洗手,不要隨意使用別人的餐具或其他生活用品。寶寶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後應充分清洗、消毒。看護人接觸寶寶前、替寶寶更換尿布、處理糞便後均要洗手,並妥善處理污物。
⑺ 怎樣預防手足口病
《怎樣預防手足口病》網路網盤免費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dDbAlMtL1rzelRlA7asHrg
《手足口病防治知識問答》以知識問答的形式講述了手足口病的特點、症狀、傳播途徑、對人們健康的威脅和預防等方面知識,對於人們認識、預防、阻擊手足口病具有積極意義。
《手足口病防治知識問答》語言通俗易懂,並配以40多幅精美的手繪插圖,可讀性較強。作者是廣東省疾控中心的專家團隊,其中,何劍峰、孫立梅作為省疾控中心的首席防控專家,他們以幽默好玩的語言風格告訴廣大讀者:手足口病可防、可治!
⑻ 手足口病的預防知識
手足口病的預防 手足口病是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常見傳染病,人群對手足口病的病毒普遍易感,但以5歲以下小兒為主。手足口病隱性感染率高,患者、隱性感染者為主要傳染源,該病主要通過患者的糞便、唾液、咽部分泌物污染的食物而傳播,直接接觸患者穿破的水泡亦會傳播病毒,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過空氣飛沫傳播。患者的糞便在數周內仍具傳染性。雖然手足口病目前還沒有什麼疫苗,但可以採取以下措施進行預防:1.、要勤洗手,搞好環境衛生、食品衛生和個人衛生,把好病從口入關。2、手足口病常在嬰幼兒聚集場所發生,因此,托幼機構、學校等單位要做好晨檢,及時發現疑似病人,及時隔離治療。3、被污染的食物、日常用品、食具、玩具、床上用品以及便器等物品應及時消毒處理,衣物置陽光下暴曬,保持室內通風換氣。4、預防手足口病的主要措施是做好病人糞便等排泄物的處理,切斷傳播途徑。5、該病流行期間家長要盡量少讓孩子到擁擠公共場所,減少被感染機會。6. 流行期可每天晨起檢查孩子皮膚(主要是手心、腳心)和口腔有沒有異常,注意孩子體溫的變化
手足口病是一種常見多發傳染病,以嬰幼兒發病為主,多種腸道病毒都能引起,EV71病毒是其中的一種。一般全年均有發生,5━7月為高發期。
手足口病一般症狀較輕,大多數患者發病時,往往先出現發燒症狀,手掌心、腳掌心出現斑丘疹和皰疹(疹子周圍可發紅),口腔粘膜出現皰疹和/或潰瘍,疼痛明顯。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慾不振、惡心、嘔吐和頭疼等症狀。少數患者病情較重,可並發腦炎、腦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如不及時治療可危及生命。
2.手足口病是怎麼傳播的?有疫苗嗎?
手足口病傳播途徑多,主要通過密切接觸病人的糞便、皰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噴嚏噴的飛沫等)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絹、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而感染。手足口病目前沒有疫苗,但只要早發現、早治療,是完全可防可治的。
3.哪些人容易患手足口病?
嬰幼兒和兒童普遍多發,3歲及3歲以下嬰幼兒更容易得病。由於成人的免疫系統較完善,成人一旦感染一般不發病,也無任何症狀。但感染後會傳播病毒,因此成人也需要做好防護,避免傳染給孩子。
4.手足口病是不是新的傳染病?
手足口病不是新傳染病,它是一種全球性傳染病,1957年首次認識並命名,世界各國每年均有病例發生。我國1981年發現手足口病,每年都有人患病。
5.手足口病能治好嗎?
如果得了手足口病,絕大多數情況下7━10天可以自行痊癒,不會留下後遺症,皮膚上也不會留下疤痕。根據以往的發病與治癒情況看,只有個別重症患者可能出現腦膜炎、肺炎等,只要積極配合醫生治療,多數可以痊癒。
6.孩子出現可疑症狀怎麼辦?
如果孩子出現發熱、皮疹等症狀,要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同時要密切觀察。不要去幼兒園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場所,避免與其他孩子接觸玩耍。一旦出現突然發高燒或神志不清、昏睡、肌肉或身體抽動、呼吸困難等,應立即送孩子到醫院就診。
7.一般家庭怎麼預防?
預防手足口病的關鍵是注意家庭及周圍環境衛生,講究個人衛生。飯前便後、外出後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居室要經常通風;要勤曬衣被。流行期間不帶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要避免接觸患病兒童。
流行期可每天晨起檢查孩子皮膚(主要是手心、腳心)和口腔有沒有異常,注意孩子體溫的變化。
8.如果家裡有孩子感染要特別注意什麼?
要注意不讓生病的孩子接觸其他兒童;孩子的唾液、痰液等分泌物要用衛生紙包好丟到垃圾箱,孩子的糞便要收集好、消毒後丟入廁所,不要隨意丟棄,同時要消毒便盆;看護人接觸孩子前、替換尿布後或處理孩子糞便後都要洗手;生病孩子的衣服、玩具、餐具、枕頭被褥等要保持衛生,孩子的日常用具要消毒;要勤開窗通風。如果上幼兒園的小朋友得病,還應及早告訴老師,並不要著急讓孩子去幼兒園,要在全部症狀消失一周後再去,防止傳染其他孩子。一般症狀輕不用住院治療,居家治療、注意休息即可,以減少交叉感染。
9.怎樣對日常用品進行消毒?
如果家裡沒有孩子得手足口病,採用一般家庭的預防方法即可,不需要使用消毒劑。
如果家裡有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可採用以下方法消毒:奶嘴、奶瓶、餐具、毛巾等物品用50攝氏度以上的熱水浸泡30分鍾或者煮沸3分鍾;污染的玩具、桌椅和衣物等使用含氯的消毒劑(84消毒液或漂白粉)按使用說明每天清洗;孩子的痰、唾液和糞便、擦拭用紙等都最好倒入適量消毒劑,攪拌消毒後再丟入廁所。
⑼ 手足口病如何預防
1,手足口病是腸道病毒引起的常見傳染病之一,多發於5歲以下小兒. 2,主要通過人群間的密切接觸進行傳播,如飛沫傳播、唾液、皰疹液、糞便污染的手、毛巾、玩具等也能造成傳播。 3,表現:口疼、厭食、低熱、口腔出現皰疹潰瘍,手心、足心可見幾個斑丘疹,幾天後變為皰疹,3-5天自行吸收不留疤。 4疾病流行期間應加強消毒,建議每天進行空氣及日用品(玩具、毛巾)消毒,加強室內開窗通風,衣服、被褥陽光下暴曬。 5,教育家長盡量少帶孩子到擁擠的公共場所,減少被傳染的機會。要注意嬰幼兒的營養、休息,增強機體抵抗力,防止過度疲勞。對接觸過患者的兒童作好隔離檢疫工作,建議治療好轉1周後入園。 6,預防口訣:勤洗手、吃熟食、喝開水、勤曬被、多通風。
希望採納
⑽ 手足口病的預防
手足口病是傳播很快的一種兒童傳染疾病,多發生於5歲以下的兒童。為了減少手足口病的危害,就要先做好預防工作。
(1)家長、孩子要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家長喂養嬰幼兒時要洗手,教育兒童養成良好的洗手習慣;督促孩子養成飯前便後勤洗手、不喝生水、不食生冷和不凈食物的習慣。
(2)加強居室內空氣流通。居室內應避免人員過多,禁止吸煙,防止空氣污濁,繼發感染。
(3)生活用品常消毒。經常徹底清洗兒童的玩具或其他用品,勤曬衣被;應將孩子的餐具、玩具等用品及時消毒,預防病從口入。
(4)家長應盡量少讓孩子到人群擁擠的公共場所,以減少被感染機會。
(5)如有不適,及早到醫院就診。
(6)補充營養,休息充足。
家長要給孩子補充營養,提高免疫力;還要注意孩子的休息,避免日光曝曬,防止因過度疲勞降低抵抗力。
家庭如何進行手足口病消毒
(1)如果家中孩子得了手足口病,還需對孩子的餐具,用品等進行消毒,當孩子治好後還應對所有物品進行最後的消毒。
(2)由於腸道病毒對紫外線及熱較為敏感,若有已受污染的用品,可採用暴曬及煮沸消毒,也可從超市選購有衛生許可證的含氯消毒劑、漂白水稀釋後,採取浸泡或擦拭消毒。
(3)餐具和水杯可採用煮沸或用氯消毒劑溶液浸泡30分鍾。生活用具、玩具等則用含氯消毒劑溶液擦拭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