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知識 » 青少年保健知識講座
擴展閱讀
怎麼看著歌詞拍同款 2024-11-18 12:58:44
函授教育學校哪個好 2024-11-18 12:53:23

青少年保健知識講座

發布時間: 2022-06-19 10:34:04

⑴ 如何對青少年進行健康的教育及心理輔導

對青少年進行健康的教育及心理輔導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要敏銳地觀察學生的心理動態。觀察應該在學生沒有覺察的情況下,利用自己的眼睛、耳朵等感覺器官去感知學生的行為。在平常的教學過程、課外活動、學生的交往過程直至日常生活的所有方面,都注意觀察學生的精神面貌、言談舉止、行為動作、興趣愛好、待人接物的表現。

為了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心理,還應該讓學生建立心靈對話本,讓學生把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寫到心靈對話本上,老師定期查看,以便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然後採取適當的措施幫助學生調整好心理。

二是要和學生交朋友,進行傾心談話。有經驗的老師,經常通過與學生的促膝談心,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學生的心理或思想問題。談話可以最親切、最直接地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還可以察言觀色、隨機應變,獲得或發現學生心理的一些重要信息。

三是用遠大理想的推動作用增強學生的抗挫折能力。中學生的心理挫折大部分來源於成績的不理想和同學相處不好。老師要對學生的挫折心理給以正確的指導,才能形成良好的班風。初一入學時,很多學生一時不適應初中階段的學習,有的甚至產生了厭學情緒,心理受到嚴重的挫折。

針對這種情況,就要用遠大的理想來激勵學生。並要及時地告誡學生,有了遠大的理想是好事,但理想和現實有很遙遠的路途,需要付出艱苦的努力和汗水。經過恰當的教育和激勵,學生的抗挫折能力增強了,克服了學習中的困難,學習積極性就會大大提高,成績也將隨之提高。

四是用無限的愛心感化學生,促使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熱愛學生是形成教育藝術的基礎。「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對愛撫情感的渴求是每一個青少年學生的心理需要。老師只有把愛的情感投射到學生的心田,師生間才能產生心心相印的體驗,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教育藝術之樹只有植根在愛的土壤里,才能結出豐碩的果實。

鄭州心之語是專業的心理咨詢機構,涵蓋兒童青少年心理輔導,婚姻情感,家庭親子教育,職場舒壓四個業務模塊,專家團隊理論知識淵博,實踐經驗豐富,有效解決青少年問題。

⑵ 關於青少年衛生保健知識和防災自救的作文(最好1000字左右)

近年來,我市(西昌市) 血吸蟲病流行區中小學生急性血吸蟲病發病呈快速上升的勢頭,據全國血吸蟲病疫情報告,2003年1月至11月,全國共報告急性血吸蟲病病人1113例,其中中小學生為568名,占發病總人數的51%.主要原因是血吸蟲病流行區中小學生普遍缺乏必要的防治血吸蟲病基本知識和自我保護意識,暑假期間在有釘螺分布的水域游泳戲水而感染。因此,在血吸蟲病流行區中小學中廣泛開展血吸蟲病防治(以下簡稱血防)健康教育,提高學生自我防護意識和能力,是預防中小學生感染血吸蟲病、保護學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措施。現就切實加強血吸蟲病流行區中小學血防健康教育工作提出如下要求:
一、血吸蟲病流行區的衛生、教育行政部門要切實提高對預防控制血吸蟲病工作重要性的認識,要將血防健康教育作為保護青少年身體健康、提高學生健康水平的重要內容納入學校工作計劃,狠抓落實。
二、血吸蟲病流行區的省級教育、衛生行政部門要盡快研究制定中、小學校血防健康教育工作計劃,落實中小學校血防健康教育工作的各項措施,並在血吸蟲病感染高發季節(每年6-10月)到來之前,將學校血防健康教育工作部署到位。 三、血吸蟲病流行區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應按照本省制定的中小學校血防健康教育工作計劃和《學校預防控制血吸蟲病健康教育基本要求》(見附件),將血防健康教育納入中小學校教學計劃,根據血吸蟲病發病特點和流行的季節性、規律性,有計劃、有重點的安排教學內容和教學時間,對學生普遍進行血防健康教育,使學生掌握預防血吸蟲病的基本知識、增強學生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培養健康的生活方式。
四、要根據各學校的具體情況和學生的特點,採取多種形式開展血防健康教育活動,例如上一堂血防健康教育課,看一次血防健康教育錄像或聽一次血防專題講座,開展一次血防健康教育的課外活動,結合語文課教學內容寫一篇與血防健康教育相關的作文等,教育學生在血吸蟲病高發季節和暑假期間避免在有釘螺分布的區域游泳戲水。同時,要把自己所學到的相關知識傳遞給家庭以及社區其他成員,擴大社區預防控制血吸蟲病健康教育的覆蓋面。
五、血吸蟲病流行區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和血防專業機構要積極配合教育行政部門開展學校血防健康教育工作,為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提供各類技術支持和服務,包括為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提供有關血防健康教育的信息資料,協助開展師資培訓,承擔血防健康教育專題講座任務等,指導學校血防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
六、為解決血吸蟲病流行區缺乏適宜針對中小學生特點的血防健康教育資料的問題,保證學校血防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教育部、衛生部近期將組織有關專家編制有關血吸蟲病預防與控制的科普讀物和參考資料等,供各地進行血防健康教育時選用。現階段,各流行省應充分利用現有的血吸蟲病健康教育科普讀物和其他宣傳材料開展宣傳教育。各地教育、衛生行政部門要密切配合,充分利用這些教學輔助材料,對教師進行輔導和培訓,提高教師血防健康教育的教學能力。
七、加強對學校血防健康教育工作的檢查督促工作,確保各項措施的落實。各級教育、衛生行政部門應按照工作計劃和安排,定期對學校開展血防健康教育情況進行檢查與督促。教育部、衛生部將於今年適當的時候對部分省(市)學校血防健康教育工作情況進行抽查,並對抽查結果進行通報。檢查的主要內容包括教育、衛生行政部門對學校血防健康教育工作的部署情況,學校開展血防健康教育的措施落實情況,學生掌握血防知識的情況。
我們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血吸蟲病:是由於人或牛、羊、豬等哺乳動物,感染了血吸蟲所引起的一種疾病。
(2)血吸蟲病的危害:人得了血吸蟲病可引起發熱、拉肚子等,嚴重損害身體健康,重者影響青少年生長發育。
(3)了解血吸蟲生活簡史:通過標本或掛圖了解血吸蟲的一生,認識釘螺。
(4)感染血吸蟲的途徑:人在有釘螺的湖水、河塘、水渠里游泳、戲水、洗手,就可能得血吸蟲病。牛、羊、豬等家畜也能得血吸蟲病。
(5)預防血吸蟲病的方法和措施
①不在設有血防警示牌的湖水、河塘、水渠里游泳、戲水。
②勸告家長不要在有釘螺的湖水、河塘、水渠里洗衣、洗菜等。
③接觸疫水後要及時到當地血防部門進行檢查和治療。
這樣才能更好地控制血吸蟲病的疫情.
預防血吸蟲,人人有責.讓我們行動起來,一起消滅血吸蟲吧!

⑶ 學生健康小知識200條

學生處於身體發育和學習文化知識的最佳階段。大多數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夠身體好、學習好,將來能夠在社會上有所成就,這就需要強健的體魄和聰明的頭腦。良好的生活習慣,有益健腦。

一、吃好早餐。

一直就有"早餐吃好、午餐吃飽、晚餐吃少"的說法,但由於早上時間最為緊張,有的孩子又懶床,就來不及吃早餐。這樣,對大腦的損害非常大,因為不吃早餐造成人體血糖低下,對大腦的營養供應不足,而上午又是功課最多的時候,大腦需要的能量得不到供應,長期下去,會影響功課和大腦的發育。早餐中鮮牛奶最為適宜,它不僅含有優質的蛋白質,而且還含有大腦發育所必需的卵磷脂。

二、保證充足的睡眠。

睡眠是大腦休息和調整的階段,睡眠不僅能保持大腦皮層細胞免於衰竭,使消耗的能量得到補充,大腦皮層的興奮和抑制過程達到了新的平衡。

良好的睡眠有增進記憶力的作用。青少年每天應保證8小時的睡眠時間。同時要注意睡覺時不要蒙頭,因為蒙頭睡覺時,隨著棉被內二氧化碳濃度的不斷升高,氧氣濃度不斷下降,大腦供氧不足,長時間吸進污濁的空氣,對大腦損傷極大。

三、飲水充足。

水是人體的最主要的組成部分,研究發現,飲水不足是大腦衰老加快的一個重要原因。青少年每天至少要飲用8杯水,以保證身體的需要。參加體育鍛煉。通過鍛煉不僅可以使骨骼、肌肉強壯發達,依能促進大腦和各內臟器官的發育。

四、用眼衛生

如果視力受到損害,近者會給學習帶來困難,影響學生的閱讀效果和記憶程度,影響觀察力的提高,使智力發展受到限制;遠則會給將來的工作造成困難,使之不能從事某些專業工作,限制才能的發揮。因此,注意用眼衛生,不要長時間看書,不要在光線不足的地方看書,看書寫字時眼睛和書本要有30厘米的距離,要認真做眼保健操。

五、飯後不宜馬上進行劇烈活動

剛吃過飯,胃裡充滿了食物。劇烈運動後影響胃腸正常、消化,可引起腹痛,惡心,嘔吐等,時間久了還可引起消化不良和胃病。

⑷ 青少年健康飲食小常識

你好,青少年健康飲食的常識為:

飲食健康小常識有吃多種食物、少吃鹽、低脂少油、限制吃糖。

最重要的就是要均衡飲食,吃多種食物,不要飲食太過於單一,這樣有助於身體的多種維生素吸收。

但是吃的重要,合理的運動更加重要,不能夠吃得好而不去運動,這樣更容易讓身體出現各種影響身體發育的狀況。

希望可以幫到你。

⑸ 青春期性教育講座聽後感

聽後感可以寫聽完講座後對性教育的認識和理解,以及對自己成長過程中的幫助。

範文如下:

講座中,老師向我們介紹了青春期的身體變化:由於內分泌系統的發育,我們會開始出現了第二性徵,男孩子開始長得越來越像男子漢。身高體重都會快速增加,聲音會逐漸變得低沉,喉結會慢慢突出,鬍子和體毛也會變得濃密,同時生殖器官也會開始發育。

老師講了在成長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煩惱和注意事項。例如臉上會長出青春痘,這時要注意不能用手去擠,否則容易留下疤痕,甚至可能引起感染。

另外,要注意個人衛生,保持生殖器官周圍的清潔以防感染。最後,處在變聲期的男生要注意保護嗓子,大聲喊叫或者吃太多刺激性的食物都會影響聲帶的發育。相信在老師的指導下,在不斷的學習中,我們都能順利健康地度過青春期,茁壯成長。

開展性教育的重要性

青春期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時期,在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發育成熟過程中,需要對他們進行有關性知識、性道德與法制、性心理衛生等方面的教育,但是現實中對青少年的性教育卻嚴重滯後,無論是青少年性生理、性心理的需求與成長,還是社會的發展都需要樹立科學健康的性教育觀。

青春萌動期,心理起了變化,男女關系發生變化,有些人就會因為缺少教育而犯錯誤,甚至犯罪,這很冤枉,因為他(她)們沒有受到這方面的教育。但更重要的方面是看不見的損失,就是直接影響青少年理想、道德、品格的形成。這都說明性教育是每一人自身的需要。

⑹ 對青少年性健康如何教育

條件允許可以考慮實行「醫校結合」開展性健康教育的工作模式

(一)「醫校結合」的概念

對小學、中學和大學學生的性發育保健工作,採用「醫校結合」的方式,從教育和衛生兩方面配合去開展是有益的。學校是性健康教育的組織者,醫院是性發育健康的技術保障者。一方面,學校聘請醫生登台講授性發育健康知識;另一方面,保健醫院作為校醫開展性發育保健工作的技術後援和培訓基地。

二)「醫校結合」的意義

「醫校結合」緩解了學校的教材、師資等不足。在當前性健康教育尚無統一教材的情況下,保健醫院與學校合作,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編寫講義,是易行而有效的措施。醫生登上學校講台講授性發育保健課,比學校現有教師來得更專業,特別是在回答學生問題時,大量的門診病案都是生動可信的例子。

「醫校結合」提高了青少年性發育健康的保障水平。「醫校結合」拉近了保健院醫生與青少年學生群體的距離,使學校的性健康教育增加了保健醫院作為防病治病的技術後援,從而提高了在校學生性發育健康的保障水平。

「醫校結合」開展性發育保健,符合國際發展方向。「醫校結合」開展青春期性發育保健工作的模式,符合1995年世界衛生組織「通過學校促進健康」的專家報告。這個報告認為,「學校是促進學生、個人、家庭和社區成員健康十分有效的場所。它為衛生和教育部門依靠有限的資源在健康和教育方面取得顯著效益提供了機會」。那些為促進健康而不懈努力的學校,即被國際衛生組織稱為『健康促進學校』」。

「醫校結合」開拓了保健醫院服務社會的新領域。

(三)「醫校結合」的工作內容

1.開展青少年性發育健康情況調查

對學生進行性發育健康調查,是開展性發育保健的基礎性工作。通常由學校提出問題,醫生設計調查項目,學校組織學生參加。生理指標調查通過醫生進行體檢來完成,心理指標調查通過學校組織填寫問卷來完成。教師和醫生共同分析調查結果。調查通常分為指標宣講和調查實施兩個步驟。

健康調查也是對青少年進行性健康教育的一種形式。既能幫助他們排除「非病」帶來的困擾,又能幫助他們發現應該及時治療的病症。

2.研究提出面向不同層次的性健康教育內容

目前,我們在「醫校結合」的性健康教育工作中,已經提出的參考讀物有:《青春發育中非病與病的辨識》(希望出版社1994年出版),《異性交往的健康與成熟》(大眾文藝出版社1998年出版),《青春期健康教育講座》(1999年全省中學校醫培訓教材),《性健康教育概論》(2000年醫科大學選修課教材),《性健康教育的方法及其實例》(2001年全省計劃生育幹部培訓教材)。

3.以學校為主要場所開展多層面性健康教育

1997年以來,我們在學校開展的性健康教育形式有:普通大學10學時的「性健康教育」選修課,大中專學校6-8學時的「性健康教育」系列講座,中學生物課中6學時的「青春發育保健」課,面向中學學生家長的「性健康教育」專題講座,面向小學高年級班主任的「性健康教育」專題講座等。

4.培育性發育保健骨幹隊伍

校醫和生物課教師,是在中學開展性健康教育的重要力量。依託保健醫院,進行培訓,以提高他們在性健康教育中的技能。

針對校醫需要「充電」的情況,隸屬於太原市教育局的中小學衛生保健所創造了「以會帶培」的工作方法。在每月一次的「校醫例會」上,增加了請保健醫院專家做「性發育保健連續講座」的內容,省錢、省事、效果好。

5.及時發現學生中的體象煩惱、發育疾病、心理困惑和行為失當等問題,針對性地配合進行教育、診療、疏導和規勸。

六、保健醫生是家長對孩子進行性健康教育的同盟軍和後援力量

許多家長都非常注意觀察孩子在性生理和性心理方面的發育變化,但常常是「心中有數,手中無著」,苦於不知該如何應對。其實,有關這方面的相關知識和技巧,完全可以到醫院里向青春期保健醫生咨詢。治療性發育疾病、指導性發育保健和進行心理咨詢,都是青春期保健醫生的正常業務。

如果發現孩子在性生理發育、性心理發育方面存在問題,或者對孩子的某些行為存在疑惑,可以帶孩子到醫院看青春期保健醫生。生理和心理疾病一般都是早期治療預後效果好。對於孩子身上家長看不慣的行為,更要先弄清是「孩子做錯了」,還是「家長想錯了」,不宜輕率地給予批評。大量的事實已經證明,凡是有過性罪錯傾向的失足青少年,都有過一個心理上的彷徨期。這是正面教育的作用與負面影響的較量過程,如同有炎症的病人在發燒。這時如果能夠及時帶孩子到醫院看青春期保健醫生,進行心理疏導,就有可能擴大正面力量作用,增強孩子的「免疫力」,解除或延緩孩子「病情」的惡化。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溫馨的港灣。所有的家長都想承擔起呵護自己孩子稚嫩心靈的責任,青春期保健醫生則是家長們最重要的同盟軍和技術後援力量。

⑺ 關於青春期健康的內容

第一是,加強營養。青春期體格生長加速和活動的增加,所以必須要保證營養的供給,保證食物的質和量的供應,注意烹調技術講究飲食衛生。
第二是,體育鍛煉。要按照學校規定的鍛煉項目開展體育鍛煉,以增強體質,鍛煉意志。
第三是,衛生保健。應合理安排作息時間,保證良好的睡眠,每年應做一次體格檢查,以便早期發現問題盡早處理。
第四是,生理衛生教育。學校應結合生理衛生課,舉辦青春期衛生專題講座等等。
第五是,法制教育。教育青少年樹立社會主義的道德觀人生價值觀等等。
第六是,預防疾病和意外事故的發生,尤其是要預防交通、溺水、跌落等意外事件的發生

⑻ 年輕人要有哪些生活必知的健康知識

1、雞屁股含有致癌物,不要吃較好。

1、常吃宵夜,會得胃癌,因為胃得不到休息。

3、一個星期只能吃四顆蛋,吃太多對身體不好.

4、飯後吃水果是錯誤的觀念,應是飯前吃水果。

5、女生月經來時,不要喝綠茶,反正茶類的不要喝就對了,多吃可以補血的東西。

6、喝豆漿時,不要加雞蛋及糖,也不要喝太多。

7、空腹時不要吃蕃茄,最好飯後吃。

8、早上醒來,先喝一杯水,預防結石。

9、睡前三小時不要吃東西,會胖。

10、少喝奶茶,因為高熱量、高油,沒有營養價值可言,長期飲用,易罹患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

11、剛出爐的麵包不宜馬上食用。

12、遠離充電座,人體應遠離30公分以上,切忌放在床邊。

13、天天喝水八大杯。

14、每天十杯水,膀胱癌不會來。

15、白天多喝水,晚上少喝水。

16、一天不要喝兩杯以上的咖啡,喝太多易導致失眠、胃痛。

17、多油脂的食物少吃,因為得花5~7小時去消化,並使腦中血液集中到腸胃,易昏昏欲睡。

18、下午五點後,大餐少少吃,因為五點後身體不需那麼多能量。

19、10種吃了會快樂的食物:深海魚、香蕉、葡萄柚、全麥麵包、菠菜、大蒜、番茄、低脂牛奶、雞肉、櫻桃。

20、睡眠不足會變笨,一天須八小時睡眠,有午睡習慣較不會老。

21、最佳睡眠時間是在晚上10點~清晨6點。

22、每天喝酒不要超過一杯,因為酒精會抑制製造抗體的B細胞,增加細菌感染的機會。

23、服用膠囊應以冷水吞服(可以第一個吃),睡前30分先服葯,忌立即躺下。

24、酸梅具防止老化作用,青春永駐;肝火有毛病者宜多食用。

25、掉發因素:熬夜、壓力、煙酒、香雞排、麻辣鍋、油膩食物、調味過重的料理。

26、幫助頭發生長:多食用包心菜、蛋、豆類;少吃甜食(尤其是果糖)。

27、每天一杯檸檬汁、柳橙汁,不但可以美白,還可以淡化黑斑。

28、蘋果:機車族、癮君子、家庭主婦的常備良葯;一天一顆,才能讓自己有個乾乾凈凈的肺。

29、抽煙又吃維他命(B胡蘿卜素-A維他命的一種)會致癌,盡早戒煙,才是最健康的做法。

30、女性不宜喝茶的五個時期:月經來時、孕婦、臨產前、生產完後、更年期。

31、抽煙:關系最大的是肺癌、唇癌、舌癌、喉癌、食道癌,也與膀胱癌有關。

32、飲酒導致肝硬化,引發肝癌。

33、吃檳榔會導致口腔纖維化,引發口腔癌。

34、食物過於精細,缺乏纖維,含大量脂肪,尤其是膽固醇,會引發胃癌。

35、食物過於粗糙,營養不足時,導致食道癌、胃癌。

36、食品中的黃曲毒素、亞硝酸類物皆具有致癌性。

37、不抽煙,拒吸二手煙。

38、適量飲酒,不拚酒,不醉酒。

39、減少食用鹽腌、煙熏、燒烤的食物。

40、每天攝取新鮮的蔬菜與水果。

41、每天攝取富含高纖維的五穀類及豆類。

42、每天攝取均衡的飲食,不過量。

43、正確飲食習慣:早上吃的像皇帝,中午吃的像平民,晚上吃的像乞丐。

⑼ 《青少年心理健康講座》有感,兩百字

大神回答:《建議你自己簡單的總結下,200字左右的》

當前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表現的形式有多種多樣,主要表現為:學習困難,考試焦慮,難於應付挫折,青春期性心理扭曲,情緒不穩定,自我失控,心理承受能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記憶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維貧乏,學習成績不穩定,並在行為上出現打架、罵人,說謊,考試舞弊、厭學、逃學,嚴重的出現自傷或傷人現象。當這些心理問題比較嚴重時,就可能演變成心理危機。
一.心理問題與成因
1. 人格發育類問題――獨立性不夠、依賴性過強,內向、應變能力較差。
人格是個體心理特徵的總和,它反映了一個人的心理本質,也是各種精神症狀和反映產生的基礎。人格發育不健全可導致人格障礙,人格障礙是較為嚴重的心理問題,它是以人格結構與人格特徵偏離正常人為其特點。在目前的青少年人格障礙里,依賴型人格和分裂性人格較為多見。依賴型人格的突出的障礙是缺乏獨立性,缺乏自立性,沒有主見,遇到事情手足無措,在處理人際關系中常處於被動的地位。一般情況下,依賴型人格開始於幼年時期,到青春期後表現得較為明顯。孩子身上體現出這種人格特徵主要是由於父母過度保護、過度替代、過度包容的教養方式而形成的。分裂型人格的特點是內向,孤僻膽怯,不愛與人交往,應變能力較差,社會適應能力不良,往往不能適應新環境。
2. 青春期性心理類問題 有關的資料表明,中國孩子的青春期正在不斷地提前到來。隨著營養水平的提高和營養狀態的改變,青少年的性生理存在著越來越提前的趨勢。據北京市的調查,北京男孩子的首次遺精年齡已經從60年代的平均16.6歲提前到90年代的13.7歲,女孩子的月經初潮從60年代的14.5歲提前到90年代的12.2歲。身體發育提前而性心理的成熟則存在著相對後延的趨勢,這二者之間的沖突,帶來了許多的青少年心理問題。比如青春期的閉鎖心理,其主要表現是趨於關閉封鎖的外在表現和日益豐富、復雜的內心活動並存於同一個體,可以說封閉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個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標志。
與此同時,青春發育期的生理劇變,必然引起青少年情感上的激盪。這種動盪的情感有時表露有時內隱,然而盡管他們內心裡激動、高興或苦惱、消沉而表面上似乎很平靜;他們有話有秘密想與別人傾吐,可無論碰到父母或老師卻又緘默不言,這種情況如果得不到理解,便會出現壓抑心理,出現焦慮與抑鬱。
3. 心態問題 理想化(期望值過高)、缺乏面對挫折的心理准備,心理脆弱、社會適應性不強,自我中心、過分自戀
4. 情緒類問題―――自卑心理
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員王極盛對7050名中學生的調查,「對同學忽冷忽熱者」者佔44.1%,「對老師時而親近,時而疏遠」者佔35.8%,「做作業情緒忽高忽低」者佔73%,「對學習的勁頭時高時低」者佔81.9%,「心情時好時壞」者佔71.2%,「對父母時而親熱,時而冷淡」者佔32.8%。這些數據,活生生地證明了當今青少年的情緒不穩定性。情緒的不穩定主要是由於心理發展的不成熟所造成的,父母的性格特徵、養育方式、教師對待孩子的方式也會對孩子的情緒穩定性造成影響。
5.人際關系類問題
青少年的人際關系主要包括親子關系、師生關系及同學關系。
與父母的關系處理不當,從而引起青少年不良的心理反應,這一現象較為普遍。在孩子小的時候,親子關系的矛盾關不突出。可是,隨著孩子的生長發育和父母的日漸年長,二者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就顯得愈來愈困難。尤其當孩子處於青春期而父母處於更年期之時,問題更為突出,部分孩子會產生壓抑和抑鬱,部分孩子則產生強烈的叛逆心理。
師生關系處理不當,對孩子的心理影響不言而喻。其主要問題是教師對學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學生產生的對抗心理,以及教師的認知偏差等情況給學生造成的壓抑心理,攻擊行為等問題,如果教師缺乏理解、耐心與愛心,不能以熱情的態度給予指導幫助,反而橫加指責,學生則會失望。更有甚者,如果教師對學生缺乏尊敬,隨意貶低孩子價值的不良態度會使孩子的心理遭到嚴重的創傷。
與同學的交友和相處,可直接影響到大學生的學習生活質量。大家都希望在同學中有被接納的歸屬感,尋求同學、朋友的理解與信任。如果同學關系不融洽,甚至關系緊張,有的同學就流露出孤獨感。
6.學習類問題 占當前青少年心理問題的大部分。
盡管近些年來,教育部門一直在大力推行素質教育,但應試教育的陰影一直在困擾著廣大青少年,加之父母的望子成龍心理,對子女寄予的過高期望,使青少年的身上承受著巨大的學習壓力。據相關調查,34%的被訪中學生說,有時「因功課太多而忍住想哭」;58%的接受調查的同學說,「父母對自己的成績不滿意」。調查表明,45%的被訪中學生感到當前的學習壓力太大,近半數的人經常擔心學習成績達不到父母的期望而受責備,57%的中學生為「考試成績直接關繫到自己的命運和前途」而擔憂。青少年學生學習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從而導致食慾不振、失眠、神經衰弱、記憶效果下降、思維遲緩等多種症狀出現。
焦慮不安也是大學生們經常需要面臨的有害情緒。考試焦慮在青少年學習類心理問題中占突出地位。大部分人都有考試焦慮情緒,只不過是嚴重的程度不同而已。考試焦慮可以使人產生一些身體上的障礙,最常見的是頭痛、頭暈、睡不好覺、吃不好飯。考試焦慮嚴重的人,常常在考前坐立不安、心神不定。如果經常有嚴重的考試焦慮,可能導致孩子形成膽怯、緊張、不安的個性心理特徵
二、自我矯治、走出心理困境、
1. 重朔人格:
注重情商(領悟、把悟、適應能力)培養。
主動適應環境(社會)。參與多樣性的校園生活,參加豐富生活的社團,勇敢參與各種社會實踐活動。特別是要與各種不同類別的群體進行充分溝通與交流,了解自己以外的人群的生活生存狀態。
遵守公德,理想高遠(熱愛生活、熱愛團體)
2. 調整心態: 養成感恩的情懷、樹立陽光心態
3. 學習做人:品質-從利己不損人到成長為利人利己,態度-寬容:構建和諧人際關系的
4.重建自信:自立自強,為自己活著、不在乎別人贊同! 培養正確的自信。過度自信所帶來的過高期望值和極端不自信的自卑都是產生心理疾患的前提。大學生要實事求是,培養健康向上積極樂觀的自信心。
5.調整學習目標:提升能力為主、掌握方法為主,提高成績為次、掌握知識為次!
6.自我調節,向好友、親人或心理醫師敞開你的心扉,宣洩心中的郁悶。在學會自我調節,在心理學上我們稱之為「自我合理化」。就是說要多一點阿Q精神,善於用各種理由把環境進行合理化,盡量減少挫折感,緩解外部環境帶給自已的種種壓力。但是,自己覺悟不如對人傾訴,對人傾訴不如尋找心理醫生救助。
7.心理障礙,需要心理治療和葯物治療
8.心理疾病早診治,走出迷霧見青天。一些人認為心病不是病,認為有問題看心理醫生丟人;這些觀念必須要去除。去除這些觀念,也許當你出現嚴重的心理疾患或有自殺意念、犯罪沖動時會主動尋求醫學的幫助,減少健康或生命的損失。

⑽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講座》聽後感,400字左右

2012年X月X日我在地點聽了XXX主講的XXXXXX講座,老師講的非常好,聲情並茂,字字璣珠,讓我深受教育。通過這次講座我認識到,學習是本職,心理健康更不容忽視。人們在社會中,總是存在一定的需要、慾望和期望。人的期望或慾望往往要超越現實條件而存在。由於現實條件的約束,在大多數情況下,挫折不可避免的。作為青少年要學會正確對待逆境、失敗,培養百折不撓的精神。並且,首先要懂得客觀評價自己,有客觀明確的生活目標,不苛求自己去做做不到的事情,這樣才能在快樂的情緒中循序漸進,健康成長。其次在與人交往時恰當地運用言語和非言語進行自我表達,表達自己的觀點、願望和需求,避免誤解和猜疑,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結交到更多的朋友,也使他們懂得要對人採取和睦相處、友好對待、克己讓人的態度,對人際交流出現的問題和矛盾,採取寬容、公平、有理有節的處理方式。尊重他人、相信他人,要和周圍人彼此支持和鼓勵。再次要培養自己學會緩解精神壓力,尤其是對一些情緒壓抑的事,要懂得學會宣洩和放鬆,這樣才能保持心理平衡和良好的心態,不僅從心情上得到愉快,而且在遇到困難時有能力做出冷靜的處理。並且要學著換位思考,遇到問題積極想各種辦法,避免偏激的語言和行為。最重要的是要處處懷有『敬畏』之心,時時充滿『感恩』之念,常常表達『祝福』之。

差不多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