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知識 » 機關公文寫作知識講座
擴展閱讀
家庭閱讀主張怎麼教育 2024-11-18 14:32:13

機關公文寫作知識講座

發布時間: 2022-06-19 01:37:10

『壹』 公文寫作知識掌握:什麼是公文

公文的概念:
黨政機關公文是黨政機關實施領導、履行職能、處理公務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規范體式的文書,是傳達貫徹黨和國家方針政策,公布法規和規章,指導、布置和商洽工作,請示和答復問題,報告、通報和交流情況等的重要工具。

『貳』 公文寫作怎麼練習提高

公文寫作水平提高

一、勤學是提高公文寫作水平的前提
「言之無文,行而不遠。」一篇公文如果沒有思想性,肯定寸步難行。做到公文的文意深遠,起草者的理論水平、思想修養和知識儲備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綜合素質的提高只能靠勤奮學習。
學習公文寫作要注意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1)要學習公文寫作的基本知識。公文在取材立意、布局謀篇上都有一定的要求,特別是在文種、格式等方面有嚴格的規定,這些規定和要求一般需要通過熟讀公文寫作書籍來掌握和了解。
(2)要學習範文。模仿是學習的重要形式,要根據自己所從事的行業,選擇中央文件、領導講話、行業文件、單位歷史文件,報刊上影響較大的、公認的一些好文章精心研讀,用心揣摩其思路及語言風格,細心體會其謀篇布局、形式特徵。
(3)要觀察體會經驗豐富同志的寫作過程。學習寫作很重要的一條經驗,就是要認真體會領導同志、有經驗同志從立意構思到謀篇布局,從著手起草、反復修改到最終定稿的整個過程,領悟每一個細節。

二、多練是提高公文寫作水平的有效途徑
清代唐彪曾說過這樣一段話:「諺雲:『讀十篇不如做一篇』。蓋常做則機關熟,題雖甚難,為之亦易;不常做,則理路生,題雖甚易,為之則難……」意思是說:常寫,作文的方法就熟練,即使題目很難,寫起來也覺得容易;不常寫,作文的方法就生疏,即使題目很容易,寫起來也會覺得很難。所以,有針對性地、循序漸進地進行公文寫作訓練對於提高公文寫作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我們在聽公文寫作的理論知識講座時,往往缺乏感覺,把握不住重點、要領,只有試著去寫了,對文體、思路、語言的感覺才會清晰起來,才能體會到結構、語言、形式等方面的寫作特點,慢慢地找到自己在寫作中的差距,明確學習和提高的目標。量變才能產生質變。提高公文寫作水平,離不開大量的練習,練習要從簡易的文體、文種開始。先從寫便條、信息條目、會議紀要等短小文稿開始,到新聞簡報、請示報告等中篇文稿,再到工作總結、本單位及上級領導講話,最後執筆或組織起草大型會議報告(如黨代會、職工代表大會、周年慶典)、中長期發展規劃等需要多位作者甚至單位全體同志參與意見的公文。多練筆的同時,還應該注意進行認真修改,這對寫作水平的提高也是很有幫助的。寫文章是一個相當復雜的過程,僅僅思考一次,疏忽和錯誤是在所難免的。
只有反復思考、不斷修改,才能使文章逐步接近完善,也才能使我們的寫作水平在修改過程中不斷得到提高。俗話說「好文章是改出來的」,這話一點都不假。

三、厚積是提高公文寫作水平的基礎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積累是公文寫作的基礎。學習靠積累,積累也是一種學習。公文寫作中的積累包括積累構思(文章結構)、公文語言、寫作信心和公文素材。構思最難積累,需要有人指點、引領,需要寫作者用心分析,需要大量的實踐鍛煉。把握公文語言是指依據不同的文種使用不同的語言,特別是講話稿,要根據不同的講話人和聽眾確定講稿的風格,寫作時間長了就會形成語感。積累寫作信心就是指在心理上從剛開始接受寫作任務時的誠惶誠恐,逐漸轉變為坦然面對、從容不迫。
「手中有糧,心裡不慌。」材料的積累在公文寫作中至關重要,要努力讓自己公文素材的「糧倉」豐盈。在這里介紹一下筆者關於公文素材的「四類」積累法。第一類:政治理論、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及法規類材料,特別是與本行業密切相關的理論和政策法規;第二類:本單位現任主要領導及領導班子的工作思路、思想風格,單位的歷史傳統、文化和理念,特別注意掌握領導講話類材料等;第三類:本單位主要業務方面的材料、本行業基本材料和前沿情況;第四類:行內行外、國際國內與業務有關的學習型、啟發型材料。第一類材料能幫助作者把握公文是否符合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與法規,能解決確定公文是否有硬傷的問題;第二類材料主要用來吃透上情,決定公文的目的和用途,避免下筆千言、離題萬里;第三類材料主要用來摸清下情,決定公文是否能聯系實際,避免出現空話、外行話;第四類材料決定公文能否創新,對於開展以文輔政、發揮好參謀助手作用很有幫助。

四、善悟是提高公文寫作水平的關鍵
「內容人人看得見,涵義只有有心人得之,形式對於大多數人是一秘密。」這是歌德對鑒賞藝術作品所講的一段話,其核心思想是:無論創作藝術還是欣賞藝術,都離不開「悟」。對於公文寫作來說,悟性也同樣重要。同樣的訓練、同樣的工作經歷,有些人的寫作水平只能停留在一定的層面上,有的人卻能把公文寫作升華到藝術的境界。這裡面除了客觀的因素之外,最主要的差別還是體現在會不會「悟」上。悟性是每個人都具有的一種對事物的體會和認識能力,人與人悟性的差別主要體現在深淺上,公文寫作中悟性的深淺與每個人的「修煉」程度成正比。
在這里引用魯迅《不應該那麼寫》一文中的一段話,來說明文章寫作中怎樣「修煉」悟性。魯迅先生是這么寫的:「凡是已有定評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說明著『應該怎樣寫』。只是讀者很不容易看出,也就不能領悟。因為在學習者一方面,是必須知道了『不應該那麼寫』,這才會明白原來『應該這么寫』的。這『不應該那麼寫』,如何知道呢?惠列賽耶夫的《果戈里研究》第六章里,答復著這問題——『應該這么寫,必須從大作家們的完成了的作品去領會。那麼,不應該那麼寫這一面,恐怕最好是從那同一作品的未定稿本去學習了。』」這是魯迅先生對文學創作闡述的「不應該那麼寫」的學習、領悟方法。對公文寫作來講,這也是極有益處的學習方法。我們直接看公文範文、看乾乾凈凈的定稿,就不如看經領導和同志們反復修改的草稿獲得的收益更大,提高得更快。用心寫作是一方面,用心體會領導和同志們精心刪改之處,體會到了「不應該那麼寫」,明白了「應該這么寫」的道理,便是「修煉」公文寫作的悟性。

『叄』 如何提高機關公文寫作能力

一、多學習,打好理論基礎
(一)系統地學習有關的理論,打好理論基礎。魯迅先生早在20年代就指出:「我以為根本問題是在作者可是一個『革命人』,倘是的,則無論寫的是什麼事件,用的是什麼材料,即都是『革命文學』。從噴泉里出來的都是水,從血管里流出的都是血。」這就是說,作者的理想、情操和審美眼光,對文章的特色和價值是起決定作用的。對我們初學者來說,首先應該認真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崇高的人生理想,積極自覺地參加各種有益於國家、集體或他人的實踐活動,在廣闊的社會生活中鍛煉思想,陶冶感情,更好地增強自己的寫作激情以及發現新事物、看出新問題的能力。恩格斯認為,任何一個民族,要想保持旺盛的發展活力,就一刻也不能離開理論思維。相比之下,我們往往不注意對工作進行理論思維,而喜歡就事論事。這直接導致我們一些公文起點不高,深度不夠。實踐證明,我們要正確地認識全局工作中的各種現象,正確地處理工作中的各種矛盾、各種關系,就不能不認真地學習有關的理論。

理論是我們觀察、認識和分析有關問題的指南。只有理論素質提高了,才能頭腦更敏銳,思維更活躍,眼光更長遠,寫出來的東西才能有正確的立場觀點和深刻的思想內容,才有不可動搖的邏輯力量。當然,理論的作用是間接的。一份調查報告可能沒有直接談理論問題,但它的觀點是對調查材料進行透視和思維的成果。理論的作用是潛移默化的,不能指望學理論立竿見影,現炒現賣。打牢理論基礎必須作長期艱苦的努力。

(二)要積累生活,拓展知識。文章是客觀事物的反映,生活是文章寫作的源泉。文章的內容及其表達,和作者的生活知識儲備有著密切的關系。生活閱歷淺,知識貧乏,很難寫出好文章。豐富的生活經驗和廣博的知識,不僅給作者提供了大量的寫作信息,而且可以激發作者的寫作慾望,充分調動作者的創造力和想像力,使文章寫得更充實,更准確,更生動,更優美。我們要積極地投身生活,在生活的感知中積累經驗,拓展知識,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充實自己的頭腦,為靈感的觸發和文思的活躍提供更多的水源或燃料。一是努力擴大知識積累,建立起適合自己的知識結構。我們每天都在接觸知識,並在不自覺地進行著知識積累。在積累知識時,既要注意量的增長,面的擴大,還要注意根據自己的職務和專業分工,設計自己的知識結構,有目的地進行知識積累。所謂知識結構合理,就是既有專業知識,又有外圍知識,專業知識精,外圍知識博。專業知識的精,是沒有止境的,那麼,外圍知識要寬到什麼程度呢?如果要劃一個圈的話,這個圈應該把日常公文寫作所涉及的領域基本覆蓋住。這樣,在寫作公文時,即使涉及不懂的知識,也不會是完全生疏的,起碼知道從哪裡獲得這些知識,從什麼書里查到所需要的資料、數據。專業知識必須熟悉、精通。在寫作中用到這些知識時,不必每次都去查找。要像律師熟悉法律條文那樣熟悉自己的專業知識。特別是工作中常用的條令條例、政策法規、基本數據,要十分熟悉。二是勤奮地進行資料積累和思想積累。積累資料需要技巧,更需要毅力。偶爾剪輯、摘記一點資料,做一點卡片,比較容易,長期堅持相當不易。積累資料決不像有些同志想的那樣是剪刀加漿糊的工作,它會耗費很多時間和精力。要積累資料,就要閱讀資料,判斷資料的價值及分類。如果由他人代勞,自己對資料內容沒有印象,用時就無處查找。積累資料的過程,也是熟悉資料的過程。只有熟悉資料,才能在需要時,從資料儲備中迅速把它調出來。當然,這里說的熟悉,並不熟悉資料的具體內容,而是指了解資料的類別、屬性。資料是供備查用的,沒有必要把它的內容都記住,知道能在那裡找到它就行了。為了便於查閱,積累資料要注意分類,並定期整理。資料的積累不能代替思想的積累。所謂思想積累,就是腦子要想事、裝事,注意把一些一閃即逝的想法捉住,記下來,並加以聯想。我們讀報紙的時候,看文字材料的時候,調查研究的時候,與人交談的時候,要開動腦筋,思考問題,使頭腦總處於一種准備狀態,這樣,受領公文寫作任務以後,進入情況就快,完成任務也快,不至於什麼時候都是從零開始。

二、多研究,打好實踐根基

要訓練思維,提高智能。文章是客觀事物的反映,但要根據客觀事物製作成文章,還需要有多方面的智能。比如在認識和攝取客觀事物時,作者需要有觀察能力,發現能力,採集能力;在構思過程中,需要有綜合能力、分析能力,篩選加工能力,想像能力和創造能力;在表達時,需要有結構能力,語言運用能力和修改能力。寫作還需要有一定的技巧,技巧也是能力的體現。整個寫作,要靠諸種智能和技巧的綜合運用。在運用各種智能和技能的過程中,思維貫串於始終。寫作正是以思維為核心組織各種能力和技巧的一種綜合性智力活動。沒有積極而富有創造性的思維,諸種智能和技巧難以發揮,寫作對象也就很難如意地轉化成理想的文章形式。為此,培養和發展思維品質,提高思維能力,正是發展智能、開拓思路、寫好文章的重要一環,也是作者全面提高修養的一個重要組成方面。起草公文是機關幹部的一項基本功。作為機關幹部,要想提高機關公文寫作能力,成為公文寫作的行家裡手。要多研究,打好實踐根基,須做到:

(一)登高望遠

人們常講,登高才能望遠。起草機關公文,也應做到這一點。換句話說,就是要善於站在全局和理論的制高點上思考問題、提出對策,文以載道,突出文字材料的思想性,給人以啟示和共鳴。文章依賴「思想」而永生,因無「靈魂」而猝死。寫材料首先一定要注意提煉「思想」,善於站在講政治的高度,著眼全局看局部,不就事論事,把具體的東西理論化;善於緊密結合單位實際,既不違背上級精神,又能突出單位特色,把上面的精神具體化;善於運用新語言、新事例,不簡單「重復過去的故事」。而是把傳統的東西現代化。實踐中,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幾點:一是針對性。文字材料大都是圍繞問題展開的,問題是材料的基礎和靈魂。文字材料影響的大小,根本就在於是不是真正抓住了問題,是不是針對普遍存在的問題去寫的。如果是針對問題去寫的,影響就大,相反影響就小。因此,必須注意抓問題,抓「一碰就響」的問題,抓普遍存在的難以解決的突出問題。這就要求深入調查研究,以高度的敏感性洞察和分析問題,緊緊抓住影響和制約單位建設的主要問題,確立文字材料的主題思想。二是要有概括性。要從局部的、感性的、表面的現象裡面跳出來,用全面的、理性的、辯證的分析提煉和升華思想,總結出來帶有規律性的東西。這種高度的概括性,是領導思想的精華,也是文字材料的「眼睛」,具有畫龍點睛的效果。比如,有一個材料,關於增進班子成員感情的概括就比較好:「感情好,有事不當事;感情差,沒事會找事。感情深,大事能化小;感情淺,小事能鬧大,大事能鬧炸。」非常給人啟迪、發人深省。而有的材料總的看上去不錯,但又覺得少點什麼,往往就是少幾句高度概括、很凝練的話,讓人打不下深刻的烙印。三是要有深刻性。深刻性往往決定文字材料的思想性。分析問題要有深度,不滿足於抓住次要的、現象或枝節的東西,而是要了解主要的、本質的東西;不滿足於掌握事物外部的特徵,而要挖掘事物的內在聯系;不滿足於眼前的結果,還要追蹤發展的趨勢;不滿足於掌握淺易的、粗線條的問題,還要鑽研疑難問題和考察細節。要從眾多的矛盾中提出主要矛盾,從復雜的問題中提出核心、本質原因。只有這樣,寫出的材料思想性才深刻,才令人回味。四是要有獨創性。現在,文字材料中普遍存在的一個毛病就是大話、空話、套話比較多,空洞無物,說白了就是「正確的大實話」的拼湊,上級文件的翻版,報刊文章的剪輯。要增強文字材料的思想性,就要學會用自己的腦袋去思考,不依賴別人,不抄襲別人的成果,用自己的話去表達,不能人雲亦雲,趨奉迎合,確實能夠獨立地提出自己的見解。五是要有說理性。文字材料的主要功能是用來指導工作的,既要使大家聽得懂、聽得明白,又要便於大家准確地理解和貫徹執行。這就決定了文字材料必須能夠透徹地講清道理,做到了這一點,思想性也就在其中了。要把握好講道理的藝術,通常是既要符合上級精神,又要貼近單位實際;既要有對上級會議、文件精神的中肯評價和深刻理解,又要有變虛為實、變大為小、變抽象為形象、變原則為具體的本事;既要全面辯證,不顧此失彼甚至自相矛盾,又要准確生動,不離腔走板甚至脫離上級和黨委意圖另搞一套,使人不得要領,感到莫名其妙。有經驗的同志,還常常寓事於理,用一個典型事例說明一個道理,把深刻埋在淺顯中,常常會使人得到多方面的啟示,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修煉」悟性

「內容人人看得見,涵義只有有心人得之,形式對於大多數人是一秘密。」這是歌德對鑒賞藝術作品所講的一段話,其核心思想是:無論創作藝術還是欣賞藝術,都離不開「悟」。對於公文寫作來說,悟性也同樣重要。同樣的訓練、同樣的工作經歷,有些人的寫作水平只能停留在一定的層面上,有的人卻能把公文寫作升華到藝術的境界。這裡面除了客觀的因素之外,最主要的差別還是體現在會不會「悟」上。悟性是每個人都具有的一種對事物的體會和認識能力,人與人悟性的差別主要體現在深淺上,公文寫作中悟性的深淺與每個人的「修煉」程度成正比。首先必須弄清楚寫公文目的是什麼?我們公文寫作,大到調研文章、工作報告,小到信息、簡訊,說到底都是為領導決策提供參考。從這個角度考慮,公文寫作和其他文體寫作不同之處就在於:必須符合上級總體意圖。所以寫公文,只能在上級總體意圖的大框架內來寫,出了那個框架,你就算跑題了。那就算文筆再優美,也得不了「高分」。其實簡單說來是上級意圖,但落實到具體實踐,上級意圖包括國家宏觀政策、上級部門行政部署、本單位工作思路、領導對政策的個人理解,等等。這個需要你在實際工作中去「悟」。如何提高「悟」性呢?從實用角度分析,就是寫作要注意要有針對性。比如每個級別的報紙、刊物,都有要解決問題的層次;每個領導、編輯,都有各自的風格和對問題的理解,如果你想得到他們的肯定,就不要孤芳自賞,一定要加以研究。你想在哪裡發表、你寫給哪個領導看,就把相關的報紙、刊物,或者把以前已經通過領導認可的文章找來,仔細的看,看的越多越好,研究寫法,查找規律。寫公文時,不要把寫文章的人當成自己,而是當成領導、編輯。當然,一些其他的報紙、刊物、網上的文章,你認為寫的好的,也可以找來看和研究,但開始階段建議還是有高度針對性比較好。而從長遠提高的角度來說,多閱讀一些政治理論書籍,多關注國家、當地、上級、本單位、本部門等政策、措施,以及相關領導的觀點、思路,多了解時事政治,多思考深層次的原因,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修養,會對自己准確把握某篇公文應該具有的度,會很有幫助的。在這里引用魯迅《不應該那麼寫》一文中的一段話,來說明文章寫作中怎樣「修煉」悟性。魯迅先生是這么寫的:「凡是已有定評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說明著『應該怎樣寫』。只是讀者很不容易看出,也就不能領悟。因為在學習者一方面,是必須知道了『不應該那麼寫』,這才會明白原來『應該這么寫』的。這『不應該那麼寫』,如何知道呢?惠列賽耶夫的《果戈里研究》第六章里,答復著這個問題——『應該這么寫,必須從大作家們的完成了的作品去領會。那麼,不應該那麼寫這一面,恐怕最好是從那同一作品的未定稿本去學習了。』」這是魯迅先生對文學創作闡述的「不應該那麼寫」的學習、領悟方法。對公文寫作來講,這也是極有益處的學習方法。我們直接看公文範文、看乾乾凈凈的定稿,就不如看經領導和同志們反復修改的草稿獲得的收益更大,提高得更快。用心寫作是一方面,用心體會領導和同志們精心刪改之處,體會到了「不應該那麼寫」,明白了「應該這么寫」的道理,便是「修煉」公文寫作的悟性。

(三)悉心揣摩

公文不是用來記錄個人見聞的,也不是闡發個人見解的。而是秉承領導旨意、根據工作需要寫的。這就要求起草公文時,一定要用心揣摩領導意圖、思維方向、關注的重點等等,想方設法把領導的思想和意圖理解准、領會透,而不能斷章取義、隨心所欲,更不能「另起爐灶」。處處留心皆學問。要通過細心觀察、悉心揣摩、科學分析,努力去挖掘、擴展、完善、深化和延伸領導的意圖,力爭把感性的東西理性化、不完整的東西系統化。只有這樣,才能比較全面地理解和正確把握領導意圖,確保機關公文質量。這就要求起草人用心琢磨領導的意圖、思維方向、關注重點等,全面掌握,悉心揣摩,掌握得越全面、越深刻,寫起來也就越順利,領導也就越滿意。一是積極擴展領導意圖。有的領導同志交代意圖時,只是一些初步想法,或僅僅從某一個角度、某一個側面提出問題。遇到這種情況,起草人要從更多的層次和角度去思考問題,舉一反三,擴展和延伸領導形成的基本觀點,對領導暫時未想到但又比較重要的問題補充進來,把領導簡單分散的意見擴充為比較全面、系統的意見,不能聽一就是一,機械呆板地領會領導意圖,切實把領導想說而沒有說出來的話完整地表達出來。二是善於挖掘領導意圖。有的領導只是出個大題目,至於公文寫作中的具體問題涉及不多。碰到這類情況,起草人首先應主動和領導同志商量研究,爭取領導的指導,深化領導的意圖,然後順著領導的思想脈絡,弄清楚領導要求寫什麼,為什麼要寫,要達到什麼目的,從而研究挖掘出更新更深的東西。挖掘領導意圖時,起草人還要善於將主管領導的意圖與其他領導的意圖結合起來領會,集思廣益,體現集體領導和分工負責的原則。三是努力完善領導意圖。公文寫作過程中,有的領導深思熟慮不夠,講得意見不甚明了、比較雜亂;有的一時未想清楚、未說明白,只是一些感性認識;有的不完全合理和必需;有的不集中、不完整。對此,起草人要與領導多交流,善於提煉概括、拾遺補缺,慎重恰當地處理,合理地加以吸收、集中,把不確定的確定下來,把感性的東西上升為理性的東西,把不必要、不完整的加以剔除補充,把不清楚的問題講清楚,把不一致的地方進一步調整充實,從而比較全面、完整、准確地體現領導意圖,保證公文質量。四是及時捕捉領導意圖。機關幹部有經常接觸領導和公文材料的方便條件,了解和捕捉領導意圖的途徑比較多,可以從主動詢問中獲得,從領導批示中領會,從批評表揚中領悟,從講話材料中把握,從積零為整中綜合。尤其是與領導在一起檢查工作、參加會議、研究材料,一塊就餐、散步、閑聊時,要注意把領導談話中最新閃光點,特別是一些新思想、新觀點,要不失時機的記下來,並進行歸納分析。因為這個閃光點或這些新思想、新觀點,很可能是領導對某個問題思考的新突破。

(四)量體裁衣

胡喬木同志曾告誡機關的同志:「寫文章用材料是為了說明觀點,文章寫出來叫大家看不清楚,就是不鮮明,就是材料與觀點沒有聯系好,每個觀點應該接著有事實作證明,不能證明觀點的事實不要用。」因此。起草公文一定要學會「量體裁衣」,也就是要切實處理好表達觀點與選用材料的關系。對於出思想、出經驗的系統性文字材料,不少人感到力不從心,這就需要認真地鑽研,努力做到鮮明清楚、綱舉目張。學習公文寫作要注意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一是要學習公文寫作的基本知識。公文在取材立意、布局謀篇上都有一定的要求,特別是在文種、格式等方面有嚴格的規定,這些規定和要求一般需要通過熟讀公文寫作書籍來掌握和了解。二是要學習範文。模仿是學習的重要形式,要根據自己所從事的行業,選擇中央文件、領導講話、行業文件、單位歷史文件,報刊上影響較大的、公認的一些好文章精心研讀,用心揣摩其思路及語言風格,細心體會其謀篇布局、形式特徵。三是觀察體會經驗豐富同志的寫作過程。學習寫作很重要的一條經驗,就是要認真體會領導同志、有經驗同志從立意構思到謀篇布局,從著手起草、反復修改到最終定稿的整個過程,領悟每一個細節。

(五)借梯上樓

巴甫洛夫曾說過:「不管鳥的翅膀怎麼完善,它任何時候也不可能不依賴空氣飛向天空。事實和資料就是科學家的空氣,沒有它,你任何時候也不可能起飛;沒有它,你的理論就是無用的掙扎。」我國漢代恆寬說「厚其基而求其高」,宋代蘇軾說「厚積而薄發」,清代唐甄說「積多則神」。荀子《勸學》篇裡面的「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講的都是知識、材料積累的重要性。對於機關幹部來說。要想把文字材料寫好,一定要學會「借梯上樓」,善於積累和運用各種資料。第一,善於積累材料。「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積累是公文寫作的基礎。學習靠積累,積累也是一種學習。公文寫作中的積累包括積累構思(文章結構)、公文語言、寫作信心和公文素材。構思最難積累,需要有人指點、引領,需要寫作者用心分析,需要大量的實踐鍛煉。把握公文語言是指依據不同的文種使用不同的語言,特別是講話稿,要根據不同的講話人和聽眾確定講稿的風格,寫作時間長了就會形成語感。積累寫作信心就是指在心理上從剛開始接受寫作任務時的誠惶誠恐,逐漸轉變為坦然面對、從容不迫。「手中有糧,心裡不慌。」材料的積累在公文寫作中至關重要,要努力讓自己公文素材的「糧倉」豐盈。在這里介紹一下筆者關於公文素材的「四類」積累法。第一類:政治理論、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及法規類材料,特別是與本行業密切相關的理論和政策法規;第二類:本單位現任主要領導及領導班子的工作思路、思想風格,單位的歷史傳統、文化和理念,特別注意掌握領導講話類材料等;第三類:本單位主要業務方面的材料、本行業基本材料和前沿情況;第四類:行內行外、國際國內與業務有關的學習型、啟發型材料。

『肆』 怎樣寫好機關公文

對於經常與文字打交道的人說,掌握文章寫作的一般規律,具備各種常用文體寫作的基本能力,把握公文寫作的具體細節,是我們必備的素質。兩句話,我覺得十分精闢:第一句是:萬變不離其宗,就是說,寫文章的目的是表達觀點、說明問題,因此應圍繞觀點和主題運用多種有效的構思;第二句是:把握時代語言,就是說在語言的組織上,必須緊跟形勢,體現出時代特徵。比如每年都有工作總結,如果僅僅變些數字,材料的謀篇布局沒有新意,語言表達還是老生常談,這樣的文章就不會有吸引力。下面簡單談一談公文寫作中的一些基本常識和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做好准備 一要提高個人的思想修養和學識儲備。一方面,正確的世界觀、政治觀、道德觀、藝術觀、美學觀、歷史觀、倫理觀、文化觀對作者的文風、作品的質量至關重要。古人說:志高者意必遠。寫作者樹立了正確、遠大的理想,寫作時才能正確地言志,做到文意深遠。另一方面,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作者只有博覽群書,對各方面的知識才能融會貫通、運用自如。同時,公文寫作要求的學識既要博,也要專,假如寫經濟方面的材料,沒有經濟學理論作基礎,寫政黨建設的材料,沒有政黨理論作基礎,那是寫不出好材料的。所以,平時我們要強化自己的思想境界修養,要增進自己多方面的文化科學知識的素養。 二要掌握領導意圖、語言風格。所謂領導意圖,就是領導對撰寫某一公文的目的和打算。如果在起草公文前,不了解領導意圖,只能是自作主張,瞎寫一氣。所以,在公文寫作前,必須把領導意圖搞清楚。對領導意圖,了解得越具體越好,越透徹越好。當然,有時領導對領導意圖不可能談得那麼具體、那麼透徹,這要靠平時對近期領導關注問題的掌握程度了,要靠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了。有了領導意圖,寫作就有了尚方寶劍,就知道寫些什麼了。語言風格就是領導講話風格和習慣。如果不了解領導的語言風格,講話稿寫的再好,與領導行不成共同語言,領導也不會欣賞。這就要求我們通過參加會議等多種途徑掌握領導的語言風格。 三要學習有關文件和報刊,深刻領會中央和上級黨委指示精神。中央和上級黨委指示精神,是各級黨政組織工作的指南。掌握了這個指南,工作就能沿著正確方向前進;離開了這個指南,就會迷失方向,甚至會走到斜路上去。只有深刻領會中央和上級黨委指示精神,才能在公文里正確體現,才能保證上級指示精神的貫徹和落實。所以,在起草公文前,我們必須通過學習,把近期中央和上級黨委指示精神領會深透,把准當前時代的脈搏。這是非常重要的。 四要了解實際情況。各級機關的任務,就是要做好中央和上級精神與當地實際結合的文章。只有了解當地實際情況,才能做好上下結合這篇文章,才能有針對性地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要了解當地實際,就要多翻閱一些資料,經常深入下去,搞些調查研究,事物是不斷發展變化的,現代化建設日新日異,新情況、新問題、新事物層出不窮,這就需要我們經常地了解當地實際,把握新鮮事物,否則,就容易犯照抄、照搬、照傳的毛病,就容易發生言之無物,空話連篇的弊端。這是公文寫作的大忌。 五要統籌兼顧,科學組織。在遇到寫大材料,一人准備匯報材料來不及的時候,就需要多人合作,共同完成。經驗的做法就是採取統分統的組織寫作方法,即:統一研究寫作提綱,分頭去寫,最後一人統稿。市委、市政府的秘書部門比較常用。 二、謀篇布局 文章謀篇布局的好壞,直接影響表達效果,所以在確立了公文的主題後,就要圍繞主題對整個公文結構進行謀篇布局,考慮文章的組織構造及它們之間的邏輯聯系,使其首位開闔,繁簡奇飛,各極其度。 (一)基本要求 一是完整連貫,首尾圓合。所謂完整是指文章的結構布局有頭有尾,首尾對應,通篇一體。要求文章的部分與部分之間,片斷與片斷之間,前言與後語之間,都要緊密連接,以一貫之,結構嚴謹、完美。二是疏密相間,錯落有致。我們在安排層次和段落時,長短要適當搭配,其密度不要均等,要根據公文主題表達的需要,有詳密、有疏落,使全篇布局疏密相間,錯落有致。總之,要有的放矢,合理安排,才能使公文錯綜其勢,舒緩自如,給人一種抑揚頓挫、節奏鏗鏘之感。三是波瀾起伏,曲折變化。文似看山不喜平。文章布局應該崇曲忌直。謀篇布局的波瀾起伏和曲折變化,反映了客觀事物的錯綜復雜和發展變化,同時,也能滿足讀者、聽者的審美要求。但是,必須合乎法度,既要出人意外,又要在情理之中,要使開合、起落、曲直、伸縮等等,恰到好處。 (二)基本內容 文章的結構包括內部結構和外部結構兩種。 1、內部結構。所謂文章的內部結構,就是文章思路的內在邏輯結構。在敘述性文體里,稱之為線索;議論性、說理性文體里,稱之為脈絡。不管什麼文體,只要有一貫到底的思路,一脈貫通的邏輯,它就必然有一縷貫穿的線索和脈絡。思路是線索和脈絡的基礎;線索和脈絡是思路的表現形式。文章的主題、人物、事物、中心事件、感情等都可以為線索,如《項鏈》以項鏈這一事物為線索,《紅樓夢》以愛情悲劇為中心線索等,線索無形地穿梭著全文的人物、事件和景物,構成嚴謹的藝術整體。作為我們行政機關,平時處理的公文主要是說理性質的文體,基本遵循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脈絡形態,它自身必須要具有條理性、貫通性和嚴謹性,即:分清先後順序,有條不紊地表達思想;合乎邏輯,合乎人們的思維形式,使文章流暢貫通;思想脈絡細密周嚴,沒有縫隙,沒有漏洞。 2、外部結構。所謂外部結構,就是文章的外部存在形式。它的主要內容包括:一是層次和段落。層次是指文章各部分內容表達的次序,它著眼於思想內容的劃分,段落是行文時自然形成的基本單位,它側重於文字表達的需要。層次和段落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層次著眼於思想內容的劃分,段落側重於文字表達的需要;一般來講,層次大於段落,即幾個段落表達一個層次,但也有時段落的劃分恰好與層次一致,二者相等;層次安排方式有總分式、並列式、遞進式和對比式,根據作者的思想或者線索來決定,段落劃分強調的是集中、完整和勻稱。二是過渡和照應。過渡和照應是使文章內容前後連貫的一種重要結構手段。過渡在文章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它使先後相關的兩個層次和段落上下連貫,前後銜接。照應就是文章前後內容關照呼應,能使結構嚴密,脈絡連貫。三是開頭和結尾。古人語起句當如爆竹,驟響易徹,結句當如撞鍾,清音有餘。所以虎頭龍尾是好文章的半壁江山,當然,怎樣開頭和結尾,應從文章的整體出發,有利於主題的表達和全文各部分的和諧。公文開頭多用開篇點題式:開門見山,起句發意,直接揭示主旨,落筆入題,說明緣由,交代作者寫作的緣由;開頭總說,提攝全文,先揭示文章的中心,然後再分說。公文、特別是領導講話稿的結尾方式一般有兩種:醒明主旨,篇末點題;展望未來,鼓勵鬥志,向人們提出希望,發出號召,指明方向,鼓舞人們為實現目標去努力奮斗。 要鍛煉思路。謀篇布局是思路的表現形式,所以,我們寫文章要提高謀篇布局的能力,根本的是要認真鍛煉思路,加強思維活動的邏輯性、條理性的訓練。毛澤東曾說:寫文章要講邏輯,就是要注意整篇文章、整篇講話的結構,開頭、中間、尾巴要有一種關系,要有一種內在聯系,不要互相沖突。只有對內容經過精心思考,對文章的謀篇布局做到胸有成竹,再動筆寫作,才能寫出結構嚴謹,邏輯性、條理性強的文章。要列好提綱,或打腹稿。這是起草公文的一道重要工序。按提綱寫稿子,有許多好處:可以幫你組織材料;可以使你想問題更周到;免得一面寫一面想,吃力不討好。列提綱,一定要在掌握領導意圖和吃透兩頭的基礎上進行。提綱列的越細致越好,不要光列大題目,還要列小題目,就連每個小題目里各寫幾層意思,哪一層意思放在哪一個題目裡面,每一層意思用哪些材料也要考慮清楚。比較簡短的公文,可以不列提綱,但一定要打好腹稿。打腹稿,雖然不一定形成文字,但對文稿的謀篇不拘也要想明白。有了好的提綱或好的腹稿,文章等於完成了一半,起草公文就會得心應手。 三、語言的錘煉 准確、簡潔、鮮明、易懂是公文語言的基本要求。 准確。公文代表著領導機關或領導集體的聲音和意見,不準確,含糊不清,摸稜兩可,執行的標准就不好把握,就不好執行。 簡潔。毛澤東同志說:文字要簡短,使他們頃刻之間能看完;要精警,使他們一看起一個印象。公文必須簡短扼要,特別是領導講話一定要注意多用短句,忌用長句子,不要用過多修飾,把意思講明白就可以。 有文采。我們說,一般情況下公文的語言風格講究簡潔、平實。但並不是說一定要形成那種乾巴生硬、缺乏生氣的八股文章。古人講:言而無文,行之不遠,就是這個道理。馬克思《共產黨宣言》中開篇一句:一個幽靈,共產主義的幽靈在歐洲游盪就極其生動;毛澤東的著作,唐詩、宋詞、漢文章信手拈來,恰到好處,各種排比句、比喻運用自如,使所要表達的思想更深刻、更生動。所以,我們在追求內容到位的同時,也要努力寫出富有文採的好文章來。 四、日常公文寫作需注意的幾個細節問題 1、公文寫作的標題。標題實際上就是公文的題眼,是觀點及公文邏輯結構的集中體現。按照層次大小劃分,標題可以劃分為大標題、小標題,一級標題、二級標題等。標題的確立應根據公文的中心思想和層次要求具體確立,一篇文章的標題與標題之間應層次分明、邏輯嚴謹、相互照應。wenmi.net公文的標題既要求緊扣文意、層意、段意,不能跑題、偏題和以偏蓋全,又要求語言簡潔精練,有些公文,比如講話的語言必須體現領導同志的感情色彩和風格要求。在公文寫作中,有時公文的內容較多,人們看起來、聽起來,留下印象的內容並不多,所記下來、留下印象的大多是文章的題目和各個標題,所以公文好的標題或標題群,能引人入勝,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公文寫作的觀點。好公文的關鍵是要有新意和創意,按部就班,對著葫蘆畫瓢,體現不出個人的觀點是寫不出好公文的。所以公文寫作者平時必須通過經常學習黨政理論和相關專業知識,深刻領會上級政策,經常調查研究了解當地實際,多上下結合深入思考來提高自己的悟性,身在外而心在內,雖不是領導,但多從領導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同時,在執筆時,注意要以工作為中心,以思路為紐帶,把多個觀點、觀點群有機聯系起來,做到主次有位、先後有序,既前後園合,又錯落有致。 3、資料、語言方面的取捨。修改過程中的取捨。對於初稿,一定要進行修改,通過縝密的思考,根據公文的性質,進行語言錘煉,看看哪些材料可以去掉,哪些必須保留,哪種表達方式更為精妙和符合領導語言風格。對於引用的材料,關鍵把握一點:拿來主義,以有用為原則,吸其精華,去其糟粕。簡單的引用,無疑於一件單色的衣服補上了一塊花補丁,補丁雖好,但影響了整體的和諧。所以,對借鑒的材料一定要加以認真改造,根據公文主旨和文章的邏輯結構,對引用的材料進行再加工,與實際情況結合起來,與公文的整體邏輯結構和語言、語氣統一起來,做到天衣無縫、錦上添花。 4、提倡自己動筆寫文章。隨著電腦的普及、電子政務的發展,無紙化辦公成為辦公室發展的趨勢,但動筆仍然不可或缺。從健康的角度考慮,長時間坐在電腦前,對眼睛、肌體的健康無疑會造成很大的傷害,需要動筆。從思考的程度考慮,動筆寫作時作者的精力更為集中,思考問題的深度、廣度更深更大,而長時間坐在屏幕前,容易造成疲勞,精力分散影響思考程度,往往寫不出思路連貫、一氣呵成的好文章。

『伍』 公文寫作知識

不能。函用在不相隸屬單位或者平級的單位之間。既然是直接上級機關,就不能用函。可以用請示、報告、意見。

『陸』 機關公文寫作技巧 領導講話

領導講話文書在機關公文寫作使用范圍較廣泛,種類很多,一般來說根據講話場合及主題的不同,可分為三種:一是講話稿即領導在會議上的宣講稿;二是開幕詞、閉幕詞。開幕詞主要說明會議宗旨,會議議題和日程、向與會代表提出希望等。講話具有指導性、方向性、基調性。閉幕詞主要是大會結束時主要領導向大會宣讀大會概括精神、總結大會成果、指出今後努力方向。具有總結性、激勵性和評估性。三是歡迎詞、歡送詞、答謝詞,歡迎詞是對來訪客人表示熱烈歡迎的一種講話文書,歡送詞是送別客人的良好祝願的文種;答謝詞是感謝主人的熱情款待時,向主人表示感謝文書。領導講話有四個特點:口頭性、直接性、針對性、情感性,共同特點主題明確,減少重復,避免遺漏,文句暢通,平仄起伏,注意講話對象情緒,增加鼓動性和號召力。其寫作分為三部分:開頭,是對講話內容總概括有直入式、懸念提問式和交代式。主體:要求圍繞講話目的和意圖展開表述,用小標題方法分成幾個邏輯關系要點展開表達,重點闡明形勢,任務、方法、對策等內容。結尾,對講話內容小結,自然收束並提出希望。建議收集對應領導講話,加上學習、參照,熟中生巧。

『柒』 公文寫作常識都有什麼

鏈接:http://pan..com/s/1oIUaUJwCYmKH2RB9U7FkEA

提取碼:jt48

老筆頭的寫作技巧,讓你多一份堅持,少走一些彎路。因為上個月寫了幾期寫材料的系列文章,朋友覺得很不錯,所以應好友邀請,最近一周會寫一些通用性的文章寫作技巧。通用性文章的寫作技巧我會分為寫作篇、閱讀篇、堅持篇、素材篇、平台篇和夢想篇來展開。

用心寫作,文章寫得好,最基本的一點便是用心,俗話說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一個人一旦醉心於某件事,就會千方百計的鑽研如何做好這件事的。寫作亦是如此,想要提升自己的寫作技巧寫作水平,就需要充分的思考,積極調動大腦,願意花時間,願意花精力去鑽研。

課程目錄:

《老筆頭說》欄目第一期(開局)

《老筆頭說》欄目第二期(捷徑)

《老筆頭說》欄目第三期(提綱)

《老筆頭說》欄目第四期(加班)

......

『捌』 怎樣才能寫好機關各種公文

機關公文寫作,要會不難,因為公文最主要的兩大特點是:格式規范性強(注意格式別出錯,出錯就是硬傷!)、要運用公務語言(公務語言主要的要求就是樸素平實、客觀理性),而且每個部門都有大量已有的公文作為參照和學習,因此就最基本的而言,達到要求是比較簡單的。
但是要論到怎樣「寫好」,那就是比較顯功力的問題了。要提高公文寫作水平,關鍵是思路,功夫在積累。像各類公文寫作教程裡面理論性的東西就沒必要重復了,就我個人實踐經驗上來說,切身的體會有如下幾點:
1、在「貫徹上級」和「吃透情況」之間找好最佳的平衡點。機關公文,必須要堅決貫徹上級的決策精神,這是毋庸置疑的。對於上級決策精神,我們往往可以找到大量可參照的公文,在現今時代,甚至可以搞到上級文件的電子稿——說句誅心的話:抄起來並不難。一篇政府工作報告,其文本和個別段落可能到處都在抄。但是,即便常說套話也不能只說套話,必須有結合本單位、本部門、本地區實際的東西,而這些往往是上級領導、下級部門和群眾最關心、最想從你的公文中看到的地方。能不能把本單位、本部門、本地區的情況寫深寫透、寫出彩來,是真正考驗公文寫作者的水平的。有的人習慣於照抄照搬、閉門造車,結果只能是「一句話也沒錯、但是一句話也沒用」。
2、要重視公文格式但不能太較真。說要重視公文格式,是因為公文首先在格式上是有明確規范的,雖然是形式上的東西,但這個要是被行家挑出毛病來就真的無話可說了——格式錯誤是公文的硬傷!說不能太較真,是因為我們現行的黨政兩個體系、幾十種公文格式分類你永遠也搞不清楚——真的。對於公文格式,你只要從你單位常用的那幾種開始,保證不出錯就行——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照著原來的文件來,他怎樣你就怎樣。熟悉了以後就明白,盡管可能各類公文格式永遠也分不清,但往往一猜就准,呵呵。在適用文種正確的前提下,每個文種的格式是不能出錯的,切記。
3、多看看相關的文件、書籍和報紙——實話說,真正的公文寫作高手總是很認真地看日報上你平常只看標題或者連標題都不看的那一版的內容的,而且他們收集的剪報資料厚度你絕對想像不到。具體可參考的資料大約如下3類:人民日報等黨報黨刊——了解權威表達方式、政策動向和時政要聞;《半月談》等權威時政分析類刊物——幫助你深入理解政策制定的背景、依據,剖析當前熱點難點問題;以及以下第3項中將要提到的上級文件。
4、如果你是准備靠寫公文吃飯,那麼應該多借閱一下你單位此前的各類公文、你單位上級機關近期的發文以及領導近期的講話,注意最近業務范圍內都在講什麼?是怎樣表述的?有沒有固定格式或者固定的表述方式?要知道即使你文采再好,只是用了一個外行的語言組織方式,那麼你的上級依然會認為你很菜。
5、多請教現在(或者以前)干這項工作的人。其實,公文寫作更重要的是思路,不是技巧。公文不是炫耀文採的作品。寫作公文考校一個人的語言組織能力,但不是天馬行空的任意發揮。寫好了多請別人給改,別怕麻煩和丟面子——提高公文寫作水平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老秘書都是改出來的!還有,就是別人給改材料的時候,一定不要把注意力和關注點只集中在改了哪句話、哪個詞上,而是要多注意他的思路。同樣一句話,可能他覺得很通順,但換一個人也許就覺得很別扭——在基本的語言組織能力過關的前提下,不要太關注細枝末節的糾纏;但是一定要琢磨他為什麼用這個思路?為什麼他寫這塊內容是這樣組織的?這是語言技巧還是思路水平的問題呢?多在思路上下功夫才是正道。
6、別太在意別人的表揚和批評。這不是說不重視別人的意見——別人給指出有待改進之處應該高興,道理上一條已經說了——而是指心理上不要對外界評價過於敏感!要知道:公文的首要屬性是它的應用性,也就是說,你寫的這篇稿子就是用來被上級、領導、下級、群眾不斷品評和指摘的!而閱讀對象每一個人的能力水平、知識水平和語言組織習慣都不一樣,一篇稿子此領導曰甚好、彼領導曰一般的情況很常見。——但是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確是必須的!

『玖』 公務員在機關公文寫作方面的體會

如何在新的崗位再創輝煌,是我必須認真面對的現實問題。我及時調整心態,找准位置,從零開始,很快打開了工作局面。近兩年來,本人先後獨立或參與起草公文材料100多份,其中有的材料受到領導和同事們的好評,有10多篇工作研討文章被有關刊物採用。回想自己從事公文寫作的經歷,感慨頗多:既有挑燈夜戰的辛勞,也有工作受到肯定的快樂;既有文章被採用的成就感,也有材料推倒重來的苦惱;既有質量上乘的佳作,也有質量欠佳的次品。在此,筆者願與公文初學者一道探討如何盡快「上路」的問題,如果能對大家有所裨益的話,那將是我莫大的欣慰。

一、積攢「下鍋米」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把它借用到公文寫作中,「巧婦」即公文起草者,「米」就是平日積累的有用資料。起草公文材料時的文思泉湧,源於平時的學習與積累。誰學習得多、積累得好,誰起草公文材料就省時省力。公文寫作不是「有感而發、為己立言」,而是「奉命作文,代人立言」,所謂「公文姓公,言不由衷,一聲令下,筆快如風」,也就是說,不管你想寫不想寫,有感沒有感,都得按時拿出來。如果平時沒有積累,遇有緊急任務恐怕難以勝任,甚至會誤事。因此,作為機關文字工作者,平時應特別注意有關資料的積累。
首先是素材的積累。這里所說的素材特指公文起草中可能會用到的資料。積累公文寫作素材,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學會觀察與思考,時刻關注國內外形勢的發展變化,關注本地區、本單位的中心工作,關注領導人的重要活動,關注人民群眾的心聲,等等,並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和所感及時記載下來,形成文字素材,或將有關書籍、報紙、雜志上的有用資料裁剪下來,並分門別類地粘貼在專門的本子上。久而久之,聚腋成裘,這些就裝滿了你素材的倉庫,起草公文時就不愁沒有「下鍋米」了。
其次是思想的積累。所謂思想,是指客觀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識中經過思維活動而產生的結果。就公文材料來說,思想往往是公文的主旨、靈魂。每個有志於搞好機關文字工作的同志,要通過閱讀文件、參加會議、參觀考察、下基層調研等多種渠道,及時捕捉閃現思想火花的新思路、新觀念、新見解,並用專門的本子或卡片把它記載下來,形成自己的公文寫作思想庫。比如,在起草某個領導人講話稿時,就可以從中找出領導人平時對某一問題的看法、意見等,甚至可以把它作為這個講話的觀點或一個標題。
再次是論述的積累。在公文材料起草過程中,有時要對某些問題進行論述,現編現寫,費時費力,有時還論述不完整、不到位。如果平時有這方面的積累,一旦要論述某個問題時,就會很方便。比如,要論述那些「年年歲歲花相似」反復講的有關抓落實、提高機關效能、加強作風建設、工作創新等話題,如果參照有關論述資料,並結合新的形勢、新的任務和新的實踐,恰到好處地加以改造,就可以收到「歲歲年年人不同」的效果。
此外,還有語言的積累。文字工作者必須重視語言積累,在大量的閱讀中多積累一些膾炙人口的名言警句、生動鮮活的群眾語言等,如能在公文起草中恰當引用,就會使我們的公文材料增色不少。

二、學做「模仿秀」

模仿本義是指有意或無意仿效他人的言行,使自己的言行與對方相似。把模仿用在公文寫作中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說:「古人作文作詩,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蓋學之既久,自然純熟。」當代著名作家茅盾認為:「模仿是學習的最初形式。」學習繪畫要求臨摹,學習書法要求臨帖,同樣地,初學公文寫作也離不開仿寫。當年本人學習公文寫作,用現在時髦的話說,可謂公文寫作「模仿秀」。那時,我在海軍某部當排長,因在報刊上發表了幾篇「豆腐塊」文章,便被上級機關破格調去了。一天,政治部主任對我說:「從一定意義上講,機關工作就是搞文字工作,無論上情下達,下情上報,交流情況,推廣經驗,都離不開公文。做機關工作必須過文字關,過不了關,就請離開機關。」我當然希望留在大機關工作,也很想干一番事業。如何盡快提高公文寫作水平,就成了我當時的頭等大事。許多「老機關」也告訴我,他們學習公文寫作也是從仿寫開始的。於是,我便當起了「模仿秀」。
先是對句子的仿寫,在公文寫作過程中,參考優秀公文的某個句式或句子進行模仿、改寫。然後進行「片斷」
模仿,即對一些公文範文中的某一段或幾段進行仿寫。最後,便是對全文的模仿,包括對立意構思、謀篇布局、段落結構、開頭結尾、過渡照應、句式表達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仿寫,並在一次次的仿寫過程中認真揣摩、領悟,不斷熟悉掌握公文寫作的基本知識和技巧。記得自己起草的第一篇公文是××政治部《關於表彰××年度先進團組織和優秀團幹部的通報》,基本上是按照以往通報範文仿寫下來的,沒有原文照抄,而是結合當年工作特點用全新的語言表述,受到了領導和同事們的好評。就是起草難度較大的領導人講話稿,也是可以模仿的。一般說,領導人講話稿往往在開始部分講意義、談認識,統一思想,講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什麼的。在中間部分,根據上級指示要求和該項工作的實際,有針對性地提出若干條意見,這往往要涉及到指導思想、方針原則、工作指標、完成時限、責任主體、方法步驟等內容。在最後部分,要總括全文要旨,或提出要求,或號召鼓勁,或提出保障性措施等。這樣,在具體起草時,可以多找一些類似問題的領導講話稿學習參考,以便開啟思路,觸類旁通。不過要注意,作為公文初學者,學習借鑒範文進行仿寫或改寫,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允許的。但如果僅僅停留在這個階段,每次動筆都*模仿,不仿就不會寫,那就成問題了。這好比小孩學步,開始時可以藉助學步車走路,但長大後必須獨立行走。

三、勤練「手中筆」

魯迅在談自己的寫作體會時曾說:「文章應該怎樣做,我說不出,因為自己的作文,是由於多看和練習,此外並無心得或方法的。」一些公文寫作「高手」,也坦言其過硬的功夫來自於堅持不懈地練筆。唯有堅持勤練筆,才能做到厚積薄發,倚馬可待。
「常看胸中有本,常寫筆下生花」。那麼怎樣才能有效地練筆呢?這就要求公文初學者首先要「從讀悟寫」,養成讀書的好習慣,認真閱讀政治理論書籍和公文寫作及其它方面的書籍,不斷擴大知識面,不斷提高理論素養和文化素養,並深刻領悟、細心體會公文或其它文章的寫作技巧,真正把練筆建立在理解、吸收和積累基礎上。其次要「常練常寫」,如緊緊圍繞一個中心、一種觀點、一件事情、一個景物、一個場面等,或記敘、或說明、或議論或抒情。如果工作確實忙,也要記下當天的流水賬或抄幾句名言警句、精彩段子,關鍵是要堅持不懈地練筆。與此同時,有計劃、有步驟地練寫機關常用公文,比如,黨政機關的20多種公文,可以試著都寫一寫,寫成後對照業務書籍看像不像,並請人評判看寫得好不好。再次要「主動求寫」,平時要做好公文寫作的准備,一有任務即能「出擊」,一旦承擔下來,就要全身心投入,竭盡全力,用自己的最高水平寫出合格的公文來。閑時,要盡可能地爭取練寫機會,積極參與公文材料的寫作,不要怕苦怕累,不要「見了材料就躲」。這樣堅持練筆,才能使自己逐步成為寫作的能手和高手。

四、寫好「豆腐塊」

有的同志對寫「豆腐塊」文章不屑一顧,甚至存在偏見,認為反映不出水平,只有寫出「長文章」才有分量,見功力。這實際上是一種誤解。高品位的「豆腐塊」、千字文,往往是數千言甚至上萬言的凝練,能寫短文章,不但是作者深厚文字功底和嚴謹學風的體現,也是一個人的治學態度和做人態度的體現。當前,許多專家、學者強烈呼籲學術界端正文風,不僅要多寫普通人看得懂的「小文章」,更要寫好「小文章」。做學問的最高境界是深入淺出。鄧小平同志的文章和講話看似大白話,但實則充滿哲理,深者得其深,淺者得其淺。這是一種境界。古今中外,不少流傳千古的名篇,篇幅都不長,有的甚至是「豆腐塊」。因此,千萬別小看了「豆腐塊」,真正要寫好它,也是很不容易的。
剛從事公文寫作的同志,最好先寫一些簡短的公文或其它小文章,比如,起草有關通知、請示、批復等難度不大的公文。一般說,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基本能掌握其寫作要領。接下來,開始寫一些難度稍大些的信息、情況反映、會議紀要、計劃、事跡材料等,並經過兩三年的磨練摔打,打下較好的公文寫作基礎。在有了一定基礎並站穩了腳跟後,便可以寫工作報告、總結、意見、決定、領導人講話、典型經驗等難度較大的公文材料了。總之,公文寫作遵循「由小到大、從簡到繁、由少到多、由粗到細」的規律,這是每個從事文字工作的同志都必須經歷的寫作過程。我的處女作就是一篇「豆腐塊」,不到500字,刊登在當年的《函授通訊》上!正是因為有了它,才有了我後來一篇篇文章見諸報刊,才支撐著我樂於從事機關文字工作。

五、蛋里「挑骨頭」

一般理解,「雞蛋里挑骨頭」與「吹毛求疵」是同義語,比喻條件過於苛刻,故意挑剔毛病,尋找差錯。如果用這種態度對待他人是不可取的,但用來對待自己的作品還是有可取之處的。古人雲:「文章不能一做便佳,須頻改之方入妙耳」。大凡文章大家對自己的作品無不是改了又改,才拿出來發表的。公文作品不是哪個人的成果,往往是集體智慧的結晶,寫成後免不了要反復修改,「一遍成」的公文材料是極少見的。修改既可以彌補一次思維的不足,又可以使公文材料逐步接近完善,使我們的寫作水平不斷得到提高。從這個意義上說,公文是「三分寫、七分改」。
這里,關鍵是要做好兩個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自己要認真、反復地修改。既要看題目是否精當、凝煉生動,與材料吻合,又要看謀篇布局有沒有問題,結構是否合理,次序是否順暢;既要看事實是否確鑿,有關數字、人名、職務、單位、地名等是否有誤,又要看結論是否准確,文中提法是否違背上級有關精神,是否與現行的法律、政策、規定相抵觸;既要看內容是否完整,有沒有缺項和自相矛盾的地,又要看語言表述是否得體,各個句子銜接得是否自然,有沒有語法、邏輯、修辭等方面的錯誤等,不厭其煩,反復修改,直到發揮出了最高水平、自己改不動為止。
另一方面,是請內行人挑毛病,幫助修改。俗話說:當事者迷,旁觀者清。自己寫的東西,不容易看出毛病,只有讓別人看看,才能知道哪些地方好與不好。有的同志對自己寫的公文材料,不敢拿出來,不想讓人改,或固執己見,或怕人笑話,或怕人挑刺。須知,公文材料拿出來討論,幾乎沒有不遇到「橫挑鼻子豎挑眼」的時候,越是初學者,這種情況越多。公文材料中那些不太成熟、不太高明甚至有毛病的地方,經別人留情或不留情的指點,就會轉化為自己的經驗和財富,也有益於提高公文材料的質量。因此,對別人挑刺,哪怕是「雞蛋里挑骨頭」,我們也應該感到高興,表示感謝!這里,關鍵是要放得下架子,謙虛一點,耳根軟一點,切不可自以為是。此外,對「高手」修改後的底稿,千萬不要扔掉或束之高閣,要仔細揣摸、領悟其中的道理。

筆者在機關「爬格子」已近五載,個中辛苦自不待言。回想歷歷往事,感慨頗多:既有文章被採用的成就感,也有另起爐灶的苦惱;既有挑燈夜戰的辛苦,也有得到領導首肯的快樂。筆者認為,公文寫作是秘書的看家本領和第一要務,文秘人員要提高以文輔政水平,為領導當好參謀助手,必須做到熟讀、精思、勤練、多改。
一、熟讀: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蘇軾認為讀書須在熟讀、深思上下苦功:「故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熟讀就是要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博覽群書,博古通今,博聞強記,最終達到博學多才。一個人文章寫得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讀書的多與寡。筆者自參加工作以來,從不打牌、唱歌、跳舞,利用辦公室報刊齊、資料全、視野廣、渠道寬的優勢,不斷豐富自己的「資料庫」,充實自己的「圖書館」,在積累中擴充內涵,增強底蘊。我堅持每天晚上讀3個小時的書籍或報刊。平時,我認真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及報刊重要言論,加強理論修養,提高政策水平;學習優秀作品,有意識地選讀一些範文,閱讀上級的重要文件、領導講話稿及內部資料,了解公文的基本格式、構成要素、語言特點、版式字體等基本知識;了解本地本部門工作,學習本職業務知識,汲取營養;多學哲學,運用發展的、聯系的、全面的、系統的觀點和方法分析思考問題。
二、精思: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精思是學習之要。提高能力,光讀書不行,讀死書、死讀書更不行,必須學會思考。馬克思曾說:「思考是無上的樂事。」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說過:「行動之先,以深思為佳。」英國作家波爾克指出:「讀書不思考,等於吃飯而不消化。」因此,秘書人員必須在學習中思考,在思考中學習,學思並重,思接千載,視通萬里,做到「閑時多謀、忙時善斷」。「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學識、見識、膽識,都要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完善,也只有付諸實踐才能彰顯其價值,轉化為財富。要善於把握領導決策的需求,切實增強工作的主動性和預見性,未雨綢繆。要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多到「深水區」去「補氧」,多到工作一線去「充血」。在工作中,深入實際,就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幹部隊伍建設、先進性教育活動、推進新型工業化等課題開展調查研究,收集、整理先進地區的好經驗、好做法、好思路,著力拓寬調研領域,形成自己的公文寫作思想庫,為領導決策提供參考。
三、勤練:常看胸中有本,常寫筆下生花
鋼槍越打越響,筆頭越寫越暢。寫作說到底是一種技能,而技能的提高就是要反復練習。唐代大詩人賈島曾經說過:「一日不做詩,心源如廢井。」魯迅先生談自己的寫作體會時曾說:「文章應該怎樣做,我說不出,因為自己的作文,是由於多看和練習,此外並無心得或方法的。」惟有勤於筆耕,才能做到厚積薄發。為培養寫作興趣,我先從「豆腐塊」寫起,到後來,我起草萬余字的工作報告也覺得比較輕松,品嘗到那種靈感被挖掘的快樂,如肩頭卸下千斤重擔,如馬拉松賽跑抵達終點,如魯賓遜離開荒島,不亦快哉!我始終樹立「多幹事才能快提高,干大事才有大作為」的思想,珍惜每一次寫作機會,主動攬活干,在寫作中鍛煉筆力。精品佳作巧中求。在寫作時,我精心確定寫作思路,准確領會領導意圖,仔細醞釀打好腹稿,詳細擬訂寫作提綱,力求做到文由心生、筆隨意至。為黨立言,責任在肩。工作中,我從不「見了材料就躲」,而是盡可能地爭取練寫機會,積極參與公文寫作,勤練「手中筆」。領導們經常交任務、壓擔子,有時萬字文稿,催要火急,經常要「開夜車」,日久便達到熟能生巧、運用自如的境界。我先後在鄉鎮、縣檢察院、縣政府辦、縣委組織部、市委辦等單位從事文字工作,獨立起草或參與起草公文材料300多份,在市級以上刊物發表新聞稿件和理論文章400多篇,多篇調研文章在省里獲獎。
四、多改: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
文章不厭千回改。公文是「三分寫,七分改」。修改的過程,就是檢驗和綜合運用寫作知識與技巧的過程。寫公文雖不像作詩那樣講究韻味,然亦須字斟句酌。我在最初從事公文寫作時,感到心有餘而力不足,如同「趕鴨子上架」,拿出的稿子,自己看著也不滿意,又改不到位,導致負責把關的領導花費很多精力去修改。面對一些修改難度大的文稿,我不知道該如何下手,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只能「橫眉冷對草稿紙,俯首光啃鋼筆帽」。隨著時間的推移,寫作的實踐經驗逐漸豐富,文稿送到領導那裡「成活率」也越來越高。唐代詩人杜牧有句名言:「凡為文以意為主,以氣為輔,以辭彩章句為兵衛。」就是說大凡寫文章應以立意為主,以氣勢為輔,以辭彩語句章法為技巧。這對我們很有啟迪意義。我在公文修改過程中,主要是圍繞以下六個方面進行:一是檢查立意是否深刻;二是檢查內容是否全面深刻;三是檢查結構是否清晰合理;四是檢查語言是否平實莊重;五是檢查詳略是否得當;六是檢查論述是否精闢。同時,我虛心向機關「大手筆」請教,得到高手指點與斧正,寥寥數語,茅塞頓開,稍作修改,大為增色。經過一番摸爬滾打,千錘百煉,自己的公文寫作水平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明顯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