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知識 » 一年級知識講座
擴展閱讀
家庭閱讀主張怎麼教育 2024-11-18 14:32:13
為什麼班上同學起鬨 2024-11-18 14:28:25

一年級知識講座

發布時間: 2022-06-18 23:35:15

A. 通過一年級上學期的學習學會了哪些安全知識

先看看安全教育內容

小學一年級安全教育工作
安全工作關繫到師生生命的安危,是學校開展正常教育、教學工作和社會穩定的頭等大事,為切實搞好這一工作,特製訂本計劃,以要求我班同學認真照做.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落實各級教育安全工作的法律法規和會議精神,落實安全教育內容,努力創建班級安全氛圍。
二、 教育內容安排:
1、交通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教育是安全教育重中之重的教育,要把交通安全教育擺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必須每周進行集中教育,以及做好放學路對的管理。
2、防溺水教育,要進行防溺水的教育,開展以溺水後自救,溺水者的救護為主要內容的教育。
3、防觸電的教育,對同學們進行電的基本知識講座,預防觸電事故的發生以及對觸電後急救常用知識的了解和應用。
4、防食物中毒的教育,邀請醫生來校進行飲食衛生和防止食物中毒的教育,以杜絕同學們食物中毒的事件發生。
5、防病、防體育運動傷害的教育;重視同學們身體健康教育,建立個人健康檔案,進行一次健康檢查,體育活動應重視安全保護措施,積極做好運動前的准備操,盡量避免運動傷害事故的發生。

6、防火、防盜、防震、防煤氣中毒等的安全教育;檢查班裡的防電設施,落實專人負責,班裡應經常開展防火、防盜、防震、防煤氣中毒等的防範措施教育。
三、實施措施
1、加強放學路對的管理,每隊路對設立路隊長,對該對進行負責管理。
2、通過看影碟和課堂講述等渠道,增強學生學會保護自我,學會生存。
3、圍繞「消防安全周」出好第三期黑板報。教育學生加強安全防火意識。
4、平時重視交通、飲食、體育、人身、用電等安全,做到安全教育天天講,時時講,處處講,努力營造「平安班級」,做到無意外事故發生。

心得體會就是說出理解程度。
比如:交通安全教育,通過學習知道了哪些屬於違反安全的做法,結合自己的行為或者是看到別的小朋友的行為,說明哪些值得學習,哪些需要改正。

B. 一年級家長教育講座主題有哪些

教育就是養成習慣》 《心平氣和的一年級》 《與孩子劃清界限》 《跟上孩子成長的腳步》 《做最好的家長》 《讓孩子學習上癮的10個法則》

C. 小學一年級數學微講座講什麼

小學一年級數學微講座講一年級數學知識點。
一年級數學知識點:方法一:「做減想加」或「想加做減」因為8+7=15,所以15-8=7,15-7=8。「做減想加」或「想加做減」這個計算方法看似簡單,但要求學生思維力,首先要求學生要熟練掌握20以內的加法才能快速的應用「做減想加」或「想加做減」。
方法二:「破十法」12-5=10-5+2=7,「破十法」這個計算方法如果讓學生自己思考計算方法,它是一個不受歡迎的方法。這方法要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習學生才能掌握,首先告訴學生3不夠5減時先不減,要找十位借1變成一個10-5得數5再和剩下的2合在一起成了7。方法三:「平十法」14-5=14-4-1=9,「平十法」也叫「連續減法」它的特點就在於先把減數拆成補減數的個位和別一個數如:把5拆成4和1,再把14-3=10,最後把10-1=9,這方法的難點在於把減數拆成另外兩個數,一定要拆對。

D. 如何開展小學生心裡健康教育知識講座(潘嘉穎家長轉載)

實施素質教育就是使受教育者在生理素質,心理素質和社會文化素質和諧發展,在德、智、體、美、勞諸方面全面發展。也可以說它的整體優化教育。這種教育以受教育者身心得到健康發展,形成健全的個性為出發點和歸宿。但長期以來,很多人對健康比較重視,而對心理健康卻較少注意。實際上只有體(身體)魄(心理)健康的人,才算是真正健康的人。心理健康教育必須成為學校教育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著重對學生進行認清自我、保護自我、調適自我、保健自我的教育。世界衛生組織對人的健康所下的定義是:不僅沒軀體的殘缺與疾病,還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狀態以及社會適應能力。可見人的健康不僅是指生理上,而且還包括心理上的健康。這觀點正被越來越多人所認識、接受。而現代心理專家認為:小學階段必須把保護小學生的生命和促進小學生的健康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在重視小學生身體健康的同時,要重視小學生的心理健康。一、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五項原則: (一)客觀性原則:就是根據教育心理現象的本質面貌研究其本質、規律、機制和事實。堅持這一原則,就是堅持實事求是的態度,從人的外部活動的客觀事實出發,如實地反映心理健康現象的本來面目,並以實踐檢驗的標准。因為心理健康教育的對象是一種客觀存在的社會的人,因而我們在進行教育活動的時候,就必須遵循客觀性原則。為了更好地貫徹客觀性原則,在研究中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研究設計要從客觀實際出發,堅持實事求是的態度;第二,收集資料要如實地記錄被試者的外部刺激、機體反應、行為表現及口頭報告,不能用推測、臆測代替客觀事實;第三,要對所獲得的全部資料,包括相互矛盾的事實,進行全面的分析,在此基礎上,才能做出最後結論。 (二)動態性原則:由於教育客體的年齡、文化、生理都在不斷的變化,他們的認識水平、承受能力、內心體驗、行為表現等都是變化著的「不穩定因子」。因此,在教育時,不可以來所謂的「一錘定音」,而應當堅持動態性原則。 (三)系統性原則:就是用系統論的基本原則來考察心理現象,把人的心理作為一個整體的、動態的系統加以考察。系統論原則主要體現在整體性、層次性、動態性、環境適應性和自我組織性上。交流是人的重要特徵。任一個體,不管他內心的想法如何,實際的表現怎樣,他都是系統的一部分,是一個各種因素的「交匯點」與「聚集地」。因而,對他們要從心理狀態、過程、特點、意志、品德等方面加以分析。進行系統的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四)具體性原則:盡管學生的總體水平基本相當,在具體的階段、具體的時間,針對具體的人和事,還應當具體的分析。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對症下葯,才能確有成效地解決有關問題。因此,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應當遵循具體性原則。 (五)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所謂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就是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從選題到具體研究過程,都應該以教育心理學的基本理論為知道,並從教育實際的需要出發,最終解決教育教學實際中的問題。在教育心理學研究課題的選擇上、方法、方式上,要考慮教育意義,使其結果有助於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在研究方案的設計和實際進行的過程中,均應考慮對學生良好的教育影響,注意不要損害學生的身心健康。 二、 現在小學生心理健康存在著許多問題,其中包括主觀問題、客觀問題及行為習慣問題,其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抑鬱 。 小學生在情緒上通常表現為悲傷、孤獨、消極頹廢。認為自己不如別的同學,對學習缺乏信心,小小年紀就對自己的人生前景持消極態度,這類學生不調皮,不影響課內外秩序,往往不為老師、家長所注意,但隨著心理障礙、不良情緒發展,他們內心緊張程度的加重,日益消沉下去,嚴重的可能發展成為抑鬱性精神病患者,有的甚至會出現自傷、輕生等行為。 2、不良品行。 一些小學生打游戲機、看錄象片上癮、遲到、早退,甚至曠課。紀律鬆散,學生責任心差。有的玩撲克牌賭博,進行小偷小摸。常常隱瞞、撒謊欺騙老師與家長,與班級同學不團結,單獨行動不合群,極易生氣發怒,好打鬥而且兇狠,對老師的教誨感到厭煩,對同學的幫助有抵觸情緒,對家長的教育無理反駁,惱怒頂撞。例如:我班有一名女生,平時在老師眼裡是個乖巧、老實、本分的孩子,可竟然干出偷同學東西的事情,一連偷了三次,結果最後一次被同學逮住,問其原因,是因為看別人的東西漂亮、自己想占為己有,而且早在一年級就有小偷小摸的不良品行。由此可見這也是習慣問題。 3、厭學。 小學生有的由於某一科基礎差,補差補習有時不及時,對當時所學知識內容不能及時理解,進而失去興趣,上課不能認真聽講,思想分神,作業不能及時完成,或抄襲他人的,或乾脆不做,對老師的批評抱無所謂的態度。這些學生消極、自悲、性格內向,對學習失去信心,對班級集體活動失去興趣,產生厭倦情緒,不願意接受老師的教育,通常很任性,甚至與任課老師頂撞。這種厭學情緒有時是受別人影響的,有時是在影響著別人。 4、逆反激怒。由於家庭不和、父母離異、生理有缺陷等反負面的影響,而使少數學生心理畸形發展,什麼都要對著干。有的雖暫無明顯表現,但由於平時性格內向,不為他人所關注,其怒氣積聚到一定程度,就會以某種方式釋放、宣洩出來,如無視學校紀律,與老師、家長頂撞對抗,公然離家出走,違法甚至犯罪等行為也偶爾發生。 5、挫折。這個詞在日常生活中是指事物進行得不順利、失敗、失利,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而表現在小學生身上則是需要得不到滿足,引起內心沖突時的情緒狀態。這是存在於小學生身上的一個客觀問題。挫折產生的原因: 客觀原因。由於客觀條件的限制,自然規律的制約,社會因素的影響,學生無法達到預定目標而陷入挫折的情境。例如:一個急於完成學業並擔負家庭重擔的學生,由於成績不好而不能如期畢業;一個品學蒹優的學生,剛剛踏入社會,卻找不到理想的職業或得不到人們的信任和重用,都會產生挫折感。自然災害的發生,親人的生離死別等等,都是引起挫折感的客觀原因。 主觀原因:個人的身體、心理條件差、知識、能力不足,防礙目標的順利實現,也會產生挫折。例如:個子太矮,無法當籃球運動員,肢體殘缺的學生無法參加體育活動,智力水平不高,不能考入重點中學,先天殘缺,無法如願以嘗實現理想,等等。這些主觀上的個人原因,使之不能實現自己的願望,也容易引起小學生的挫折感。 面對挫折學生較常見的反映方式:感到自尊心受到傷害而氣憤,直接發泄怒氣或找替罪羊;不相稱的幼稚行為;固執己見,堅持錯誤;推卸責任,壓抑情感,情緒消極低落一蹶不振;用過激手段傷害自己或他人。受挫折消極心理表現:(1)攻擊。受挫者把攻擊直接指向使其受挫的人或是事。由於受挫後,引起內心的憤怒、怨恨,表現出怒目而視,反唇相譏、破口大罵、諷刺挖苦、打擊他人。有時尋找「出氣筒」把「氣」出到無關的人或物上去。(2)固執 。有的小學生需要得不到滿足,受到挫折,不分析原因、總結教訓,而是盲目地採取某種無效動作,一意孤行,不聽從家長和老師、同學的勸告。(3)倒退。有些小學生受挫後,表現出與自己年齡不相符的幼稚行為。如在學習中受到老師的批評後,會象幼兒園的小孩子一樣嚎嚎大哭,或裝病不來上學。(4)逆反。誰的話都聽不進去,不僅是一意孤行,而是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情緒,對正確的盲目的堅持反抗、抵制與排斥的態度。(5)妥協。從表面看,看似認同或接受,可從學生內心卻不願意接受。委過於人,以此釋放多種精神壓力、心理壓力。(6)壓抑。受挫後,用意志力壓抑憤怒,焦慮的情緒,把它們埋在心底,而流出正常的情緒狀態,這對身體有害。 三、由此可見,上述種種不健康的心理問題確實是不容忽視的大事。為此,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一)樹立科學的兒童觀和教育觀 兒童觀是對兒童的總的認識,即各種看待兒童觀點的總和;教育觀是在一定的兒童觀指導下,對兒童的態度和所實施的教育思想。科學的兒童觀和教育觀是教師開展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前提。贊可夫說:「當教師必不可少的,最重要的品質,就是熱愛兒童。」教師的心理健康是學生人格和的心理發展的需要。學生在自身發展的過程中,總是要承受來自環境和成長帶來的壓力與矛盾。這些困惑、不解、矛盾、壓力,難免會使學生產生一定的心理沖突,出現某種心理障礙。這時,教師應隨時隨地地幫助學生排憂解難、消除疑惑,最終達到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和促進學生健康人格形成的目標。從這一層面上也可以看出,教師的心理健康是學生人格和心理發展的需要。同時,教師對學生的態度也是影響學生心理發展的重要因素。心理學家勒溫(Kurt Lewin)曾做過一個試驗,他把學生分成幾個班級,各班級學生所做的作業相同,但各班教師對學生的態度卻不一致。有的表現出一種獨裁的態度,有的對學生特別關愛。實驗表明,前者有變得精神沮喪,同學互相傾軋,不能合作,並把對教師的怨恨,報復在無辜的同學身上;後者則彼此和睦相處,在公平、和藹、正直、互助、合作等社會品質方面,也獲得充分的發展。(二)對學生多一點愛心 加強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保護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克服小學生的心理障礙,最重要的是老師要有一顆愛心,以熾熱的母愛之心,滿腔的熱情,出字肺腑的真情實感去教育他們,以母愛惡的溫情去感化他們,以誠摯的情感去啟迪他們的心靈。因為有愛心就有高度的責任感,勤於觀察留心學生的一言一行,及時發現那些屬於心理引起的消極情緒和不良行為,分析其原因,採取適當的方法及時給予疏導教育。如有的後進學生幼小的心靈上就沉澱著太重的負荷心理脆弱,感情上受到壓抑;有的學生因家庭不和缺乏應有的溫情愛撫,使之形成孤僻的性格;有時由於學習成績差而曠課逃學,自暴自棄。這就要我們老師對這些學生傾注更多的關愛以真誠的愛心去塑造他們的心靈,開發他們的智慧。 有這樣的一個事例:有位小學五年級的學生不幸喪母,父親又長年癱瘓在床,她陷入極度悲痛之中,她覺得天塌了,自己從此沒有依靠,感情一下子處於崩潰的邊緣。她不敢去上學,甚至不敢上街,終日在家淚水漣漣。班主任老師去家訪,安慰她、關愛她、鼓勵她,寄予無限的溫情、母愛,老師還組織同學們經常三五結伴去看望她,輪流替她補課,重溫班集體的溫暖。在學校、老師、同學們、以及社會的關懷下,這位同學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氣,回到學校班級,表現更加突出,各科成績均居年級首位,後來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重點初中。這真是母愛溫情拯救了一個孩子,培養造就了一個孩子。一位哲人講過:一個真正的老師不只是傳授知識的教書匠,而且應該成為學生的保健醫生,學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成為盲人的藝術家。因此要認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當一些小學生在學習上遇到困難,家庭生活受挫折時,他們心情苦悶,情緒失蘅時,老師要及時幫助他們,開展談心活動,老師應以誠懇的態度耐心傾聽他們的訴說,讓他們把心理的積郁情緒宣洩出來,擺脫不良情緒的困擾。積極開展班級問題活動,使他們的過激情緒在文體活動中得到釋放,幫助一些學生克服自卑、焦慮情緒。對於他們在各種活動中取得成績,哪怕是一點點進步,老師都要大力鼓勵,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積極性。小學生以鼓勵為主,好孩子是誇出來的,營造一個充滿信心積極向上的氛圍,激發他們看到自己的成績、長處,繼續努力,更加勤奮,力爭全面發展的上進心。經常開展集體主義的教育,讓學生個體能產生巨大的吸引力,使離群獨處的學生感到集體的溫暖,幫助其矯正不健康的異常心理。開展「立大志創大業」主題班會,消除一些人的虛榮驕傲狂妄心理等情緒,通過開展一系列活動,增進人際交往,提高心理素質,促進他們的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當然小學生身心健康是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造成其心理障礙也因人而異,我們要傾注一片母愛之心,愛學生是教育學生的起點和基礎。愛是信任、愛是尊重、愛是鞭策、愛是投入、愛是力量,愛本身就是人類最美的語言,它無論你是否有明確的承諾,都會像春風一樣潛入學生的心田。老師對學生如果沒了愛,就成了無水之源。針對具體的個性區別對待,靈活運用,標本兼治,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就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三)對學生進行個別輔導 個別心理輔導主要是對少數有心理問題的學習進行輔導,以幫助他們解除心理問題,克服心理障礙,使心理朝健康的方向發展。學生心理輔導的內容包括人格輔導,學習輔導和生存輔導三個方面。如小學生感受愛、接受愛的情緒體驗,在和同伴、老師交往時懂得基本的交往原則,對尊重、合作、幫助等良好交往品質有初步的體驗;有初步真、善、美的感受能力,能以此來衡量別人和自己的行為;培養小學生初步的學習能力,在學習中體驗成功;培養小學生的良好的生活習慣,形成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初步的自我保護能力和自主意識等。進行個別心理輔導應注意的幾個問題有: 1.要平等待人,尊重有心理問題的學生的人格,要使自己成為這些學生的朋友,這樣才能架起溝通心靈的橋梁。2.慎用測驗,要科學准確地診斷心理問題而加重學生的心理負擔 3.與家庭密切配合,幫助家長提高心理輔導水平,准確了解和掌握學生的心理行為表現,形成學校和家庭的心理輔導合力。 小學生個別心理輔導的方法:1、心理談話咨詢。了解個別學生的心理問題的現狀,並在談話過程中對了解的心理問題進行解釋和輔導,指明克服這些問題的方法;2、心理行為訓練。即針對個別學生突出的心理問題,設計專門的活動對其進行心理行為訓練達到提高某種心理品質的目的;3、心理診斷與心理治療。對有嚴重的心理問題(疾病)的學生,通過科學的心理測驗和診斷,找出心理病因,在運用心理治療方法進行治療,如任職療法、系統脫敏法、放鬆訓練法、模仿學習法、行為排演法、心理分析法、森田療法等,都是科學有效的方法。 (四)開展以心理健康為主題的班會活動。班級主題活動是班級活動的主要類型,而以心理健康為主題的班級活動,則是圍繞一個明確的主題開展活動,內容集中,教育目標明確,針對性強,它是教師對學生進行集體教育以及學生記性自我教育的有效形式。班會活動中有許多是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個人的心理怎樣才算健康,以什麼作為學生心理健康的標准呢?可以這樣來認識:學生愉快的學習生活,積極樂觀的情緒狀態。學生遇到困難、挫折時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反應,保持鎮靜,能忍耐困難和挫折的考驗。與同伴、同學、朋友之間友好相處、融洽的關系。(五)向學生傳授有關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 利用心理健康課、利用黑板報、宣傳欄、讀書角等輿論陣地,在課余時間,開展一系列心理健康知識的專題講座;定期、不定期地舉行以集體或個人為對象的心理咨詢活動,努力消除學生心中的不自然感,營造濃郁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圍,全面推進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六)注重家長與社會力量的參與,共同推進心理健康教育 除了學校教育,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還受其它社會因素的制約。其中,家長作為學生成長與發展中的重要他人,家長關於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和觀念直接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和學校心理健康的開展。這一些學校組織的意義在於鍛煉學生心理素質、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手拉手夏令營」或者「少年軍校」的活動被塞滿高級食物的書包和每隔三兩天一次的探望,搞得變了味道的教育現狀中得到充分體現。除此之外,各種社會現象,社會輿論、影響文化和傳媒等其它社會因素也直接影響著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和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可見,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僅是學校教育的任務,也是全社會的任務和責任;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得到全社會的支持和認可,才能得到真正開展。也就是說,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應注意調動全社會的力量,獲得來自社會的支持和認可,首先應獲得來自家長的支持和認可。因此,我們提出,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必須注重與家長達成共識,通過各種活動與宣傳,打破家長那種認為只要學習好就是發展得好的舊觀念、舊框框,幫助家長建立現代的、科學的人才觀,獲得家長的支持和認同,鼓勵家長參與,創設出全體成員共同參與和支持心理健康教育的環境與氛圍,從而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扎扎實實的開展下去。 總之,小學階段是人生成長發育初期,這一時期生理發育很快,而心理則幾乎從零開始,盡管孩子入學前受到家庭的一些影響,但是這與學校教育接管相比,則顯得微乎其微,小學階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必將奠定孩子的心理健康基礎,一個人的性格、情緒、意志品質、人格、興趣愛好及各種技能等都將在這一階段初步形成,人的潛能也將初步得到開發。我們只有從小抓起,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使他們初步形成健康的心理,才能為孩子的未來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12)班 潘 嘉 穎(轉載)

E. 「贏在初一新起點」講座中提高學習效率的方法有哪些

初一學生提升學習效率,需要把握學習重點,利用好課堂的學習時間
初一學生需要明白,學習有科學的方法,有需要遵循的規律,掌握正確的方法學習,學習效率就高,就可以學得輕松,就能夠很好地駕馭知識。初一學生,在課堂上聽老師講課是學習的主要內容,也是學習的主要任務。聽懂每一堂課,是消化吸收老師的教學內容是取得優異成績的前提。初一學生怎麼樣才能把握學習重點,利用好課堂的學習時間呢?

打開網路APP,查看更多高清圖片
一、積極主動、高效地參與課堂學習
有些初一學生參與課堂學習,雖然想努力集中精力聽講,但總是聽著聽著就走神了;有的初一學生上課認真聽講,卻根本不知道聽什麼,丟了西瓜撿芝麻……有效利用課堂的方式不是從頭到尾一直保持認真聽講,而是有張有弛地選擇性聽講。我們集中精力的時間大約為20分鍾,難免在課堂上出現走神的現象。如果我們不能科學地選擇性聽講,那麼課堂學習效果下降就成了必然。

初一學生要在課堂上,積極回答老師的問題、踴躍參與和同學們的討論等。學生只有積極參與課堂,思維活動才能活躍起來,相關的知識內容才可以在頭腦中的留下深刻的印象。初一學生在課堂上要把老師講課的內容聽清楚、聽准確、聽出重點、聽懂難點,深入思考,並做好學習筆記。初一學生需要掌握了高效上課的方法,把應該在課堂解決的問題當場就可以解決,而不增加課外學習的負擔,做到課內課外的學習都游刃有餘。

二、科學地做好課堂筆記
初一學生在課堂上需要正確記錄知識的體系,全面記錄好老師的思路。也可以通過畫思維導圖來做筆記,把老師講課的內容畫成一幅思維導圖,這樣就更好了。
老師反復強調或者要求大家記錄下來的重點一定要記好。自己難以完全理解或者覺得對自己很有啟發的以前沒有想到的部分需要記好。

初一學生對於做課堂筆記,需要做到簡略,迅速,不能影響聽課。老師講的很多知識都是書本上的內容,自己再記錄一遍實在有些多餘。而且在不停記錄的過程中,還錯過了許多聽老師詳細講解的機會。上課最重要的是聽和理解,然後才是記筆記。如果埋頭記筆記,老師講的什麼反而沒有挺清楚,或者只是聽見了記下來了,但是沒有動腦筋思考,這樣的學習效果就會很糟糕。筆記只需要把最重要的知識的關鍵點記下來。

三、充分利用好錯題本
初一學生必須通過做練習來鞏固聽課效果。在做題的過程中必定會存在一些錯題和難題,可能是知識點的理解存在偏差,可能是解題思路不夠嚴密,這些都是學習過程中的薄弱環節。初一學生需要用錯題本記錄原題和正確的解題步驟,需要對錯誤原因進行分析總結,養成每天整理錯題本的習慣,達到鞏固聽課效果的目的。

初一學生的學習,需要做到課堂上高效利用45分鍾的時間,尋找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注意力,掌握學習的重點和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