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作為大學生,應該如何選擇大學選修課和講座
我覺得要根據自己的時間和專業安排來選擇。
很多孩子在進入大學以後會比較迷茫,因為大學的生活方式和高中的生活方式存在天壤之別,在大學之前,孩子們都是被動學習的狀態,但是當進入大學以後,孩子們需要對自己的學習進行規劃,並且可以合理分配自己的學習權重,在這種情況下,怎麼樣去選擇大學的選修課和講座就成為了一個難題。
根據自己的時間來選擇選修課和講座。
雖然說大學的時間確實比較寬裕,同時孩子們也可以自己分配時間,但是並不意味著每一個專業的學生都有足夠的時間來選擇其他課程。如果你的專業功課比較繁重的話,這個時候最好就不要選擇需要花費大量精力的選修課和講座了,不然那個時候你很可能會吃不消,哪個專業都學不好。
B. 大學生聽講座,如何能夠「講」到「座」到
我校近期開展了諸如安全知識講座、中醫養生講座等豐富的講座類活動,內容涉及專業學術知識、心理輔導、考研考證輔導、課外知識拓展等方面。這些講座從不同方面出發,對大學生的學習生活與就業都有一定幫助。但是有部分同學聽講座時陷入了兩類誤區,一類是沒有選擇性盲目跟風,聽太多講座卻不能「消化」其中精髓,最後身心疲憊卻沒有收獲;另一類是覺得老師或學校安排去聽的講座我沒有興趣,不管講座內容是什麼都在講座現場睡覺或是玩手機以消磨時光。天津、武漢等多地高校調查顯示有25%的學生認為自己去聽講座是被動的,沒有效果,60%的學生只關心名人講座而有選擇性的聽一些學術講座的只佔6%。
是什麼導致部分同學陷入聽講座的誤區呢?筆者認為陷入第一類誤區的同學主要是對自身情況不十分了解,對自己的時間也沒有合理規劃。內心比較浮躁,受「名人效應」影響只要是名人的講座就去聽,常常沒有考慮講座的內容和自身可以通過講座學到什麼而盲目跟風,在會場不知所雲,聽完後一頭霧水,花費了時間卻沒有收獲。陷入第二類誤區的同學首先是沒有體會到老師和學校的良苦用心,學校安排學生去聽一個講座必定是考慮到這個講座的內容對大學生很有意義,而不是叫學生過去湊人數,撐場面。其次是部分同學功利心太重。他們認為做兼職可以提高自身的社會實踐能力,參加比賽拿到證書可以充實自己的求職簡歷,聽講座貌似不會有太多實際的收獲。其實他們沒有意識到聽講座也是一個學習提高的過程,吸收講師的經驗可以讓自己在以後學習和探索的途中少走彎路,對大學生學習與實踐都有很好的指導作用。
那麼,如何才能避免走入誤區,高效率的聽講座呢?首先大學生應該意識到聽講座也是大學學習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僅可以加深對已學知識的了解,還能拓寬視野,培養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其次要有選擇的聽講座,結合自身實際,合理規劃。在聽講座前先查詢資料對主講師和講座內容有一定的了解,挑選自己感興趣對專業學習或能力提升有較大幫助的講座去聽。再次就是要有方法的聽講座,要對主講者懷著一顆尊敬的心,主講者能在講台上一定是在某一方面有其獨到之處,要謙虛的聆聽他人的觀點。一場講座你不可能把所有講到的都記住,可以就講座的中心點做一些筆記。講座更多的是學習他人的經驗和解決問題的方法,聽了別人的觀點還應該有自己的思考。當然講座主辦方也可以加大宣傳力度讓學生更了解講座內容,通過加強會場交流等方式提升學生對講座的興趣。
講座是由主講人向學員傳授某方面的知識、技巧,或改善某種能力、心態的一種半公開的學習形式。他能增加大學生人文情懷與大學校園文化內涵,塑造良好的學術氛圍。一場成功的講座不僅需要主辦方精心籌備,講師講得獨到精彩,還需要在座的各位聽眾仔細聆聽,認真思考。只有「講」到「座」到,雙方積極配合,才能讓大學里的講座達到更高的效率與水準。
C. 四川師范大學文理學院有哪些講座
四川師范大學文理學院講座有:文理講壇、「聚焦經濟 知聞天下」講座、繪畫專業講座、航空學院開展專題講座等。
四川師范大學文理學院現更名為成都文理學院,成都文理學校是經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綜合類普通本科高校。原名四川師范大學文理學院,簡稱成都文理,位於素有「天府之國」之稱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成都市。
學院共有洪河校區(第一校區)和金堂校區(第二校區)兩個校區,佔地1678畝。是一所現代化的園林式大學。
截止2015年7月,有在校生11000餘人,有本科、專科及聯合培養碩士三個辦學層次,開設有63個專業及專業方向,含師范類和非師范類、藝體類與普通類。 現有藏書282萬冊,其中紙質圖書182萬冊,電子圖書100萬冊,生均圖書156冊,生均紙質圖書100.5冊,紙質期刊1110種。
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普及基地——「中外優秀文化傳播社科普及基地」、「書法藝術社科普及基地」落戶學院。 文理人才輩出,2009-2010年世界旅遊小姐全球總冠軍艾如、「中國好室友」黃昱舟在這里走出,微電影《青春孝直》導演廉潔在此就讀,最美英語老師肖珠在此執教。
D. 你知道哪些適合在校園進行的知識講座
急救講座。在遇到意外傷害時,救命的黃金時刻是發生意外後的4-6分鍾內。當有病人呼吸停止、心跳驟停,如果等待專業救援隊的到來,可能需要十幾甚至二十分鍾,許多鮮活的生命就已經錯過了救治的最佳時機,從而造成終生遺憾。因此,大家必須學會在等待專業救援的過程中,盡量挽救生命、減少損失,急救知識就顯得尤為重要。
E. 大學里聽各種講座的意義何在哪些值得聽
好好聽了的講座絕對有用的,能夠請來做講座的肯定是一些小有名氣的人,也許你收獲的知識,也許是一種態度,沒准一句話就可以讓你豁然開朗。其實學校請外面的老師講座,主要是在於不同思想的碰撞交流,這種思想是有別於本校老師。同時也可以加強學界和業界的很好的交流,積極的傳遞新的業界動態,讓同學能夠及時的發現不足,充實自己。只要好好聽了總能讓自己有所收獲。
F. 大學里的講座有必要去聽嗎
有免費的午餐有必要吃嗎?當然要,大不了不好吃就不吃嘛!
G. 大學里哪些科目或哪種講座有用
大學是人生的關鍵階段。這是因為,進入大學是你終於放下高考的重擔,第一次開始追逐自己的理想、興趣。這是你離開家庭生活,第一次獨立參與團體和社會生活。這是你不再單純地學習或背誦書本上的理論知識,第一次有機會在學習理論的同時親身實踐。這是你第一次不再由父母安排生活和學習中的一切,而是有足夠的自由處置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各類問題,支配所有屬於自己的時間。
大學是人生的關鍵階段。這是因為,這是你一生中最後一次有機會系統性地接受教育。這是你最後一次能夠全心建立你的知識基礎。這可能是你最後一次可以將大段時間用於學習的人生階段,也可能是最後一次可以擁有較高的可塑性、集中精力充實自我的成長歷程。這也許是你最後一次能在相對寬容的,可以置身其中學習為人處世之道的理想環境。
大學是人生的關鍵階段。在這個階段里,所有大學生都應當認真把握每一個「第一次」,讓它們成為未來人生道路的基石;在這個階段里,所有大學生也要珍惜每一個「最後一次」,不要讓自己在不遠的將來追悔莫及。在大學四年裡,大家應該努力為自己編織生活夢想,明確奮斗方向,奠定事業基礎。
大學四年每個人都只有一次,大學四年應這樣度過……
自修之道:從舉一反三到無師自通
記得我在哥倫比亞大學任助教時,曾有位中國學生的家長向我抱怨說:「你們大學里到底在教些什麼?我孩子讀完了大二計算機系,居然連VisiCalc[1] 都不會用。」
我當時回答道:「電腦的發展日新月異。我們不能保證大學里所教的任何一項技術在五年以後仍然管用,我們也不能保證學生可以學會每一種技術和工具。我們能保證的是,你的孩子將學會思考,並掌握學習的方法,這樣,無論五年以後出現什麼樣的新技術或新工具,你的孩子都能游刃有餘。」
她接著問:「學最新的軟體不是教育,那教育的本質究竟是什麼呢?」
我回答說:「如果我們將學過的東西忘得一干二凈時,最後剩下來的東西就是教育的本質了。
我當時說的這句話來自教育家B. F. Skinner的名言。所謂「剩下來的東西」,其實就是自學的能力,也就是舉一反三或無師自通的能力。大學不是「職業培訓班」,而是一個讓學生適應社會,適應不同工作崗位的平台。在大學期間,學習專業知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還是要學習獨立思考的方法,培養舉一反三的能力,只有這樣,大學畢業生才能適應瞬息萬變的未來世界。我認識的不少在中國讀完大學來美國念研究生的朋友。他們認為來美國後,不論是學習,工作還是生活他們最缺乏的是獨立思考的能力因為在國內時他們很少獨立思考和獨立決策。
上中學時,老師會一次又一次重復每一課里的關鍵內容。但進了大學以後,老師只會充當引路人的角色,學生必須自主地學習、探索和實踐。走上工作崗位後,自學能力就顯得更為重要了。微軟公司曾做過一個統計:在每一名微軟員工所掌握的知識內容里,只有大約10%是員工在過去的學習和工作中積累得到的,其他知識都是在加入微軟後重新學習的。這一數據充分表明,一個缺乏自學能力的人是難以在微軟這樣的現代企業中立足的。
自學能力必須在大學期間開始培養。許多同學總是抱怨老師教得不好,懂得不多,學校的課程安排也不合理。我通常會勸這些學生說:「與其詛咒黑暗,不如點亮蠟燭」。 大學生不應該只會跟在老師的身後亦步亦趨,而應當主動走在老師的前面。例如,大學老師在一個課時里通常要涵蓋課本中幾十頁的信息內容,僅僅通過課堂聽講是無法把所有知識學通、學透的。最好的學習方法是在老師講課之前就把課本中的相關問題琢磨清楚,然後在課堂上對照老師的講解彌補自己在理解和認識上的不足之處。
中學生在學習知識時更多地是追求「記住」知識,而大學生就應當要求自己「理解」知識並善於提出問題。對每一個知識點,都應當多問幾個「為什麼」。一旦真正理解了理論或方法的來龍去脈,大家就能舉一反三地學習其他知識,解決其他問題,甚至達到無師自通的境界。
事實上,很多問題都有不同的思路或觀察角度。在學習知識或解決問題時,不要總是死守一種思維模式,不要讓自己成為課本或經驗的奴隸。只有在學習中敢於創新,善於從全新的角度出發思考問題,學生潛在的思考能力、創造能力和學習能力才能被真正激發出來。
《禮記·學記》上講:「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也就是說,大學生應當充分利用學校里的人才資源,從各種渠道吸收知識和方法。如果遇到好的老師,你可以主動向他們請教,或者請他們推薦一些課外的參考讀物。除了資深的教授以外,大學中的青年教師、博士生、碩士生乃至自己的同班同學都是最好的知識來源和學習夥伴。每個人對問題的理解和認識都不盡相同,只有互幫互學,大家才能共同進步。
有些同學曾告訴我說,他們很羨慕我在讀書時能有一位獲得過圖靈獎的大師傳道授業。其實,雖然我非常推崇我的老師,但他在大學期間並沒有教給我多少專業知識。他只是給我指明了大方向,讓我分享他的經驗,給我提供研究的資源,並教我做人的方法。他沒有時間也沒有必要指導我學習具體的專業知識。我在大學期間積累的專業知識都是通過自學獲得的。剛入門時,我曾多次紅著臉向我的師兄請教最基本的知識內容,開會討論時我曾問過不少膚淺的問題,課余時間我還主動與同學探討、切磋。「三人行必有我師」,大學生的周圍到處是良師益友。只要珍惜這些難得的機會,大膽發問,經常切磋,我們就能學到最有用的知識和方法。
大學生應該充分利用圖書館和互聯網,培養獨立學習和研究的本領,為適應今後的工作或進一步的深造做准備。首先,除了學習老師規定的課程以外,大學生一定要學會查找書籍和文獻,以便接觸更廣泛的知識和研究成果。例如,當我們在一門課上發現了自己感興趣的課題,就應當積極去圖書館查閱相關文獻,了解這個課題的來龍去脈和目前的研究動態。熟練和充分地使用圖書館資源,這是大學生特別是那些有志於科學研究的大學生的必備技能之一。讀書時,應盡量多讀一些英文原版教材。有些原版教材寫得深入淺出,附有大量實例,比中文教材還適於自學。其次,在書本之外,互聯網也是一個巨大的資源庫,大學生們可以藉助搜索引擎在網上查找各類信息。「開復學生網」開通半年以來,我發現很多同學其實並沒有很好地掌握互聯網的搜索技巧,有時他們提出的問題只要在搜索引擎中簡單檢索一下,就能輕易找到答案。還有些同學很容易相信網上的謠言,而不會利用搜索引擎自己查考、求證。除了搜索引擎以外,網上還有許多網站和社區也是很好的學習園地。
自學時,不要因為達到了學校的要求就沾沾自喜,也不要認為自己在大學里功課好就足夠了。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人才已經變成了一個國際化的概念。當你對自己的成績感到滿意時,我建議你開始自學一些國際一流大學的課程。例如,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開放式課程已經在網上無償發布出來,大家不妨去看看MIT的網上課程,做做MIT的網上試題。當你可以自如地掌握MIT課程時,你就可以更加自信地面對國際化的挑戰了。
總之,善於舉一反三,學會無師自通,這是大學四年中你可以送給自己的最好的禮物
H. 大學學習方法講座的內容有哪些
得到專欄講座2018年全集(64.6G標清高清視頻)網路網盤
鏈接: https://pan..com/s/15lNQDcd2ZX9MSTu0Am7NYg
若資源有問題歡迎追問~
I. 湖南科技大學音樂系的知識講座
除了日常的學習演出,湖南科技大學音樂系還經常邀請來自世界各地的演出團體或是名家蒞臨學校開展音樂會、知識講座、知識交流等一系列與音樂相關的大、中、小型活動。
2012年4月27日,蘇文星老師蒞臨我校成功展開講座 。當日晚上,音樂樓104專業匯報廳座無虛席。旅美著名指揮家、音樂教育家蘇文星為藝術學院音樂系師生帶來了一場「音樂與人生」的講座。
蘇文星:中國著名青年指揮家美國南加州愛樂樂團音樂總監、首席指揮;中國歌劇舞劇院交響樂團藝術指導。先師從著名作曲家、音樂理論家許勇三先生學習作曲與對位。後師事中國中央音樂學院著名指揮家、音樂教育家徐新教授學習指揮。歷任中國河北交響樂團常任指揮;中國交響樂團合唱團客座指揮;中國電影樂團交響樂團客座指揮;中國湖南交響樂團音樂總監、指揮;中央民族大學音樂系指揮;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博士合唱團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