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知識 » 手足口防治知識講座
擴展閱讀
小石潭知識大全 2024-11-18 16:16:49
基礎主頻高有什麼用 2024-11-18 16:16:35

手足口防治知識講座

發布時間: 2022-06-18 09:33:51

A.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防治知識十問
1.什麼是手足口病?得病後有什麼表現?
手足口病是一種常見多發傳染病,以嬰幼兒發病為主,多種腸道病毒都能引起,EV71病毒是其中的一種。一般全年均有發生,5—7月為高發期。
手足口病一般症狀較輕,大多數患者發病時,往往先出現發燒症狀,手掌心、腳掌心出現斑丘疹和皰疹(疹子周圍可發紅),口腔粘膜出現皰疹和/或潰瘍,疼痛明顯。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慾不振、惡心、嘔吐和頭疼等症狀。少數患者病情較重,可並發腦炎、腦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如不及時治療可危及生命。
2.手足口病是怎麼傳播的?有疫苗嗎?
手足口病傳播途徑多,主要通過密切接觸病人的糞便、皰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噴嚏噴的飛沫等)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絹、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而感染。手足口病目前沒有疫苗,但只要早發現、早治療,是完全可防可治的。
3.哪些人容易患手足口病?
嬰幼兒和兒童普遍多發,3歲及3歲以下嬰幼兒更容易得病。由於成人的免疫系統較完善,成人一旦感染一般不發病,也無任何症狀。但感染後會傳播病毒,因此成人也需要做好防護,避免傳染給孩子。
4.手足口病是不是新的傳染病?
手足口病不是新傳染病,它是一種全球性傳染病,1957年首次認識並命名,世界各國每年均有病例發生。我國1981年發現手足口病,每年都有人患病。
5.手足口病能治好嗎?
如果得了手足口病,絕大多數情況下7—10天可以自行痊癒,不會留下後遺症,皮膚上也不會留下疤痕。根據以往的發病與治癒情況看,只有個別重症患者可能出現腦膜炎、肺炎等,只要積極配合醫生治療,多數可以痊癒。
6.孩子出現可疑症狀怎麼辦?
如果孩子出現發熱、皮疹等症狀,要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同時要密切觀察。不要去幼兒園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場所,避免與其他孩子接觸玩耍。一旦出現突然發高燒或神志不清、昏睡、肌肉或身體抽動、呼吸困難等,應立即送孩子到醫院就診。
7.一般家庭怎麼預防?
預防手足口病的關鍵是注意家庭及周圍環境衛生,講究個人衛生。飯前便後、外出後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居室要經常通風;要勤曬衣被。流行期間不帶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要避免接觸患病兒童。
流行期可每天晨起檢查孩子皮膚(主要是手心、腳心)和口腔有沒有異常,注意孩子體溫的變化。
8.如果家裡有孩子感染要特別注意什麼?
要注意不讓生病的孩子接觸其他兒童;孩子的唾液、痰液等分泌物要用衛生紙包好丟到垃圾箱,孩子的糞便要收集好、消毒後丟入廁所,不要隨意丟棄,同時要消毒便盆;看護人接觸孩子前、替換尿布後或處理孩子糞便後都要洗手;生病孩子的衣服、玩具、餐具、枕頭被褥等要保持衛生,孩子的日常用具要消毒;要勤開窗通風。如果上幼兒園的小朋友得病,還應及早告訴老師,並不要著急讓孩子去幼兒園,要在全部症狀消失一周後再去,防止傳染其他孩子。一般症狀輕不用住院治療,居家治療、注意休息即可,以減少交叉感染。
9.怎樣對日常用品進行消毒?
如果家裡沒有孩子得手足口病,採用一般家庭的預防方法即可,不需要使用消毒劑。
如果家裡有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可採用以下方法消毒:奶嘴、奶瓶、餐具、毛巾等物品用50度以上的熱水浸泡30分鍾或者煮沸3分鍾;污染的玩具、桌椅和衣物等使用含氯的消毒劑(84消毒液或漂白粉)按使用說明每天清洗;孩子的痰、唾液和糞便、擦拭用紙等都最好倒入適量消毒劑,攪拌消毒後再丟入廁所。
10.為什麼近期報告感染手足口病的人這么多?
根據衛生部門的監測,專家將目前報告的手足口病發病數與往年的發病數對比,認為今年疫情來得比較早,但仍屬散發。今年5月2日起,衛生部將手足口病納入丙類法定傳染病管理,要求各級醫療衛生機構發現病例及時通過網路直報系統上報。由於以往不要求報告,另外有病人因症狀輕微沒有就醫,因此以往部分病例沒被發現或未作報告。在要求依法報告後,報告數量有一定增加是合理的現象。
由於手足口病是常見多發傳染病,存在廣泛發病的可能。衛生部門提醒全國各地,尤其是目前病例較少或往年發病較少的地區要加強預防與監測,做好疫情的防控。

手足口病的根本預防措施

洗手-手足口病根本的預防措施
飯前便後洗手這是從幼兒園就教起的衛生知識,可是很多小孩,包括成人都不以為然。其實飯前便後洗手,是預防手足口病最好的方法。
千萬不可小看洗手,正確的洗手知識很重要。正常情況下,沒有接觸傳染源,可以用肥皂或清水洗手,把手洗干凈就可以。如果有直接接觸到患者的分泌物、含病毒的液體可以用消毒液洗手。專家提醒,消毒紙巾不能代替洗手。至於洗手的時間沒有規定,專家建議最好在20秒以上。

15字方針預防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目前無疫苗,關鍵是從日常的生活預防。只要做好預防措施,發病率就會下降。
常洗手、勤開窗(通風)、喝開水、食熟食、曬衣被,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帶手套處理患者的分泌物、污染的器具;少去擁擠的場所,
不要過於勞累,增強免疫力。這些都可以預防手足口病。有人說打丙種球蛋白增強小兒免疫力來預防手足口病,專家對此做法表示不贊同。另外,廣東有些市民會煲一些中葯服用,專家表示這並非手足口病治療指南的內容,而手足口病治療指南是根據國內外的發病情況制定的。

家庭如何消毒預防手足口病?
患兒的家庭應使用肥皂、消毒液對日常用品、玩具、尿布進行消毒,對奶具、餐具煮沸消毒。患兒糞便及其他排泄物可用消毒劑或漂白粉消毒;將衣被陽光曝曬,室內保持通風換氣。 高溫(大於50攝氏度)、紫外線、含氯的消毒液都可以消毒,含氯的消毒液可以按照說明書稀釋使用。3歲以下的小孩喜歡吮吸手指,手是很重要的傳播「工具」,因此專家提醒,兒童玩具最好用3%的漂白粉浸泡消毒。幫小孩常洗手,盡量不要吮吸手指。

專家提醒:發現孩子發燒、有皮疹等症狀,盡快到正規醫院就診。孩子患病後應暫停去幼兒園和學校,避免傳染給他人,防止再感染其他疾病。根據醫生建議,決定是否留院觀察或住院治療。

幼托機構如何預防手足口病?
衛生局、醫療機構的專家已對幼兒園的老師進行預防手足口病的培訓,通過媒體、醫院等多種渠道宣傳,讓廣大市民正確認識此病。
托幼機構及小學要每日進行晨檢,發現可疑患兒,要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並及時向衛生和教育部門報告,及時採取控制措施。輕症患兒不必住院,可在家中治療、休息,避免交叉感染。學校老師發現有發熱、皮疹的學生後,要立即對玩具、被褥、桌椅、體育器材等進行消毒;同時做好教室、寢室、食堂、廁所等消毒處理。保持教室和寢室等活動場所通風換氣。

B. 怎樣預防手足口病

《怎樣預防手足口病》網路網盤免費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dDbAlMtL1rzelRlA7asHrg

提取碼: vjhw

《手足口病防治知識問答》以知識問答的形式講述了手足口病的特點、症狀、傳播途徑、對人們健康的威脅和預防等方面知識,對於人們認識、預防、阻擊手足口病具有積極意義。

《手足口病防治知識問答》語言通俗易懂,並配以40多幅精美的手繪插圖,可讀性較強。作者是廣東省疾控中心的專家團隊,其中,何劍峰、孫立梅作為省疾控中心的首席防控專家,他們以幽默好玩的語言風格告訴廣大讀者:手足口病可防、可治!

C. 幼兒園手足口的預防與處理方法

一、方案由來

春季是手足口病的高發期,由腸道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為嬰幼兒常見病、多發病,主要通過糞口途徑傳播,也可經呼吸道傳染,以及接觸皰疹液,或被污染食物、衣服、用具等由消化道間接感染。為增強全園教職工疾病預防與控制意識,不輕病,不恐病,提高全園教職工防病能力,用科學的態度對待手足口病,保障幼兒及教職工的身體健康,我特意制定了「幼兒園手足口病預防及處理方案」。

二、工作目標

1、全園教職工認真學習手足口病的相關知識,做到不輕病,不恐病。提高防病能力,

2、有效預防手足口病,仔細觀察幼兒情況,做到早發現、早隔離、早上報、早治療。

3、發現手足口病患兒,立即隔離,切斷疾病傳播途徑,杜絕各類傳染疾病的發生。

三、領導小組

學校成立手足口病預防及處理領導小組

組長:園長

副組長:副園長、教導主任、後勤主任、保健醫生

組員:各班教師及保育員

四、預防及處理措施

(一)園務措施

1、加強有關手足口病的知識及技能培訓,增強全園教職工對手足口病的預防及應急處理知識,培養良好的個人健康生活習慣。

2、至少組織一次外出學習交流的機會,與其它幼兒園交流預防手足口病的成功經驗,盡量爭取聘請醫院兒科醫生入園給全園教職工及家長做講座及指導。

3、幼兒園通過宣傳欄、家園聯系冊、幼兒園網站、《致家長的一封信》等多種途徑向幼兒家長進行必要的宣傳教育,向家長講解了手足口病的發病症狀、預防措施、傳播途徑、病兒的護理等方面的知識,讓家長全面了解病理知識,家校配合做好預防工作。

4、保持幼兒園空氣質量清新,睡眠室、教室、洗手間、辦公室、醫務室、活動室、食堂等每天開窗通風不少於2個小時。

5、幼兒園給全園幼兒及教職工提供洗手液,提供消毒液及消毒櫃,有效利用自然資源——紫外線消毒,對幼兒的日用品及幼兒園的各種物品置於日光下暴曬消毒。

6、如果15天內發生13例或佔全園幼兒18%的手足口病確診病例,應及時上報應急小組組長,將關閉幼兒園2周。

(二)保健醫生

1、保健醫生和帶班老師認真做好幼兒入園的晨檢和午檢工作,做到一摸、二看、三問、四查,細致地觀察幼兒的情緒及身體狀況,重點檢查幼兒有無發燒和皮疹,並做好幼兒入園情況登記工作。

2、發現幼兒發燒或可疑症狀,及時通知家長帶幼兒到醫院確診,避免疫情的進一步發展;一旦確診為手足口病,保健醫生以書面形式及時上報當地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3、發現在園幼兒有發燒等情況後進行緊急隔離,由保健醫生通知家長病兒的病情並送往醫院診治,或撥打「120」救護電話,確診病情後進行相關處理。

4、家長及教師一定要報告本園醫務室,不得隱瞞病情。保健醫生在接到報告後要立即在第一時間內上報疫情責任被告人(園長或授權人),並由疫情責任報告人以電話及書面信息等形式,上報當地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5、保健醫生和帶班老師督促疑似或確診病兒在家隔離治療,痊癒後,憑當地兒童醫院證明、經保健醫生檢查,確認無傳染性後方可繼續入園學習。

6、保健醫生加強對幼兒園其他教職工(特別是保教人員)的防病指導工作、消毒隔離指導工作,加強幼兒園各種物品的消毒及對幼兒的檢疫、觀察,提高家長和班級保教人員的防範意識和防範能力。

D. 求視頻:小兒手足口病防治類專題講座 小兒這種病如何治療有效且傷害小,飲食和生活等方面應注意什麼

由於這種疾病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因此沒有較有效的治療方法,但可以採取下述治療措施: ①服用抗病毒的葯物,如病毒唑等。 ②保持局部清潔,避免細菌的繼發感染。 ③口腔因有糜爛,小兒吃東西困難時,可以給易於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飯後漱口。 ④局部可以用金黴素魚肝油以減輕疼痛和促使糜爛面早日癒合。 ⑤當小兒有發熱時,可以用一些清熱解毒的中葯。一般1~2周可以自愈。如在托兒所或幼兒園內流行時,首先應將患兒與健康小兒隔離,將玩具用消毒液消毒;健康兒可以口服板藍根沖劑以預防。嚴重的住院治療啊。

E. 手足口的防範知識

手足口病是一種常見的、多發的傳染病,以嬰幼兒發病為主,是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通過一個自然的周期,7到10天可以自愈。少數患者病情比較嚴重,可能並發腦炎、肺炎等疾病。手足口病主要是通過密切接觸病人的糞便、皰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被污染的手以及其他日常用品傳播。

手足口病

為何多發於孩子

手足口病是由一組腸道病毒引起的常見傳染病,5歲以下兒童,尤其是3歲以下嬰幼兒是疾病感染的高發人群。

為何多發於孩子?周曉勤主任解釋,孩子的免疫力較成年人要低,特別是2歲以下寶寶的免疫力尚不足成人的一半,因為新生寶寶過了6個月,其體內的母體免疫球蛋白徹底耗盡,而寶寶的自身免疫系統還不完善,主動免疫能力差,很容易受到各種病毒的侵襲;而且因是初次感染,體內沒有抗體;再則,5歲以下的孩子頑皮,喜歡在地上摸爬滾打,衛生習慣尚沒養成,飯前便後不洗手等。而成人大多已通過隱性感染獲得了相應抗體。

如何判斷

孩子是不是重症

武漢市兒童醫院消化內科主任梅紅介紹,大多數孩子罹患手足口病後,表現為比較輕的症狀:如發熱、手足口等處有紅疹,這些孩子往往不需要特殊的治療,只對症服用抗病毒的葯物,注意隔離休息,一般7至10天即可痊癒;只有少數的孩子會轉變為重症患兒,這是需要高度重視的,因為這些孩子如不及時治療,控制並發症,會因為多種並發症如腦炎、神經源性肺水腫等而導致死亡。

那麼,對於不會表述不適的孩子,家長怎樣觀察判斷,才能避免手足口病由輕症轉成重症呢?

梅主任強調,家長應注意兩看:一看孩子的體溫情況,孩子持續高熱(體溫在39℃以上)超過3天;二看孩子的精神狀況,精神差嗜睡或煩燥不安甚至抽搐。發現這樣的情況就要高度重視,及時送孩子到正規醫院的發熱門診就診。

可能會多次感染

很多媽媽有疑問,自己家寶寶去年才得過手足口病,今年又發現寶寶的嘴巴有潰瘍,手上出了紅點,再次被確診為手足口病。孩子媽媽很不理解,寶寶患過手足口病,為什麼現在又患上了手足口病?

周主任解釋:能引起手足口病的不是單一病毒,而可以是一組腸道病毒,包括柯薩奇A組16、4、5、7、9、10型,B組2、5、13型和EV17型等二十幾種(型),如果被某種分型的病毒感染後,體內只對這種分型的病毒有了免疫力,而不可能對其他分型的病毒也產生免疫力;而且病毒也存在變異可能。所以,一次感染後,可能再次感染而患病。

不願進食是發病信號

在手足口病進入流行期的現在,家長就應開始密切觀察。因為孩子身體不舒服不會表達,就需要家長的「火眼金睛」及時發現問題,每天檢查孩子的小手小腳,看看是否出現了紅色的皮疹。

雖然手、足的皮疹是手足口病的典型症狀,但其實口腔內的皮疹才是較早出現的症狀。口腔中的皮疹一般長在口腔接近咽喉的部位,平時很難看見,家長也很難察覺。嬰幼兒不會表達,所以家長要特別留意寶寶的「疼痛語言」。長在口腔里的皮疹會讓寶寶非常疼痛,連咽口水都痛,所以他們就會抗拒吃東西。因而,如果寶寶出現吞咽困難、抗拒吃東西、頻繁流口水等情況,家長就應該警惕起來,檢查一下孩子的口中靠咽喉部位有沒有長皮疹。

如果孩子接觸了其他患病兒童,一般3~7天後就會出現症狀。如果有接觸史,更要密切注意。

保持良好衛生習慣

針對當前手足口病頻發的現象,預防工作成為重中之重。周主任指出,將手足口病病毒帶給孩子的途徑主要有兩個:一是托幼機構中已經患病的孩子,二是每天與孩子密切接觸的可能沾染病毒的家長。所以,預防手足口病,一定要做好兒童個人、家庭和幼兒園的衛生。

由於家長外出的場所較多,接觸人群較為復雜,手部接觸物多樣,建議家長們在回家後,先把外出時穿的外套換下來,徹底清洗雙手和臉頰,以免在與孩子親密接觸時把病毒傳染給孩子,同時盡量不帶孩子去人多的地方,避免孩子與患兒或有可疑症狀者接觸。

此外,應讓孩子養成愛衛生的習慣,保持玩具清潔,糾正孩子吸吮手指、摳鼻孔及咬食玩具等不良小動作。孩子飯前便後、外出後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給兒童洗手,不要隨意使用別人的餐具或其他生活用品。寶寶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後應充分清洗、消毒。看護人接觸寶寶前、替寶寶更換尿布、處理糞便後均要洗手,並妥善處理污物。

F. 如何預防手足口病

鏈接: https://pan..com/s/1AuzKgDdbka5Y7wMh8xzdZQ

提取碼: sbyv

這里收集了5個手足口病的相關視頻,講述一些手足口病的症狀,怎麼區分是不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要怎麼辦,怎麼護理,什麼情況下需要就醫,怎麼預防,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G. 手足口病的預防知識

手足口病的預防 手足口病是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常見傳染病,人群對手足口病的病毒普遍易感,但以5歲以下小兒為主。手足口病隱性感染率高,患者、隱性感染者為主要傳染源,該病主要通過患者的糞便、唾液、咽部分泌物污染的食物而傳播,直接接觸患者穿破的水泡亦會傳播病毒,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過空氣飛沫傳播。患者的糞便在數周內仍具傳染性。雖然手足口病目前還沒有什麼疫苗,但可以採取以下措施進行預防:1.、要勤洗手,搞好環境衛生、食品衛生和個人衛生,把好病從口入關。2、手足口病常在嬰幼兒聚集場所發生,因此,托幼機構、學校等單位要做好晨檢,及時發現疑似病人,及時隔離治療。3、被污染的食物、日常用品、食具、玩具、床上用品以及便器等物品應及時消毒處理,衣物置陽光下暴曬,保持室內通風換氣。4、預防手足口病的主要措施是做好病人糞便等排泄物的處理,切斷傳播途徑。5、該病流行期間家長要盡量少讓孩子到擁擠公共場所,減少被感染機會。6. 流行期可每天晨起檢查孩子皮膚(主要是手心、腳心)和口腔有沒有異常,注意孩子體溫的變化

手足口病是一種常見多發傳染病,以嬰幼兒發病為主,多種腸道病毒都能引起,EV71病毒是其中的一種。一般全年均有發生,5━7月為高發期。

手足口病一般症狀較輕,大多數患者發病時,往往先出現發燒症狀,手掌心、腳掌心出現斑丘疹和皰疹(疹子周圍可發紅),口腔粘膜出現皰疹和/或潰瘍,疼痛明顯。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慾不振、惡心、嘔吐和頭疼等症狀。少數患者病情較重,可並發腦炎、腦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如不及時治療可危及生命。

2.手足口病是怎麼傳播的?有疫苗嗎?

手足口病傳播途徑多,主要通過密切接觸病人的糞便、皰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噴嚏噴的飛沫等)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絹、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而感染。手足口病目前沒有疫苗,但只要早發現、早治療,是完全可防可治的。

3.哪些人容易患手足口病?

嬰幼兒和兒童普遍多發,3歲及3歲以下嬰幼兒更容易得病。由於成人的免疫系統較完善,成人一旦感染一般不發病,也無任何症狀。但感染後會傳播病毒,因此成人也需要做好防護,避免傳染給孩子。

4.手足口病是不是新的傳染病?

手足口病不是新傳染病,它是一種全球性傳染病,1957年首次認識並命名,世界各國每年均有病例發生。我國1981年發現手足口病,每年都有人患病。

5.手足口病能治好嗎?

如果得了手足口病,絕大多數情況下7━10天可以自行痊癒,不會留下後遺症,皮膚上也不會留下疤痕。根據以往的發病與治癒情況看,只有個別重症患者可能出現腦膜炎、肺炎等,只要積極配合醫生治療,多數可以痊癒。

6.孩子出現可疑症狀怎麼辦?

如果孩子出現發熱、皮疹等症狀,要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同時要密切觀察。不要去幼兒園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場所,避免與其他孩子接觸玩耍。一旦出現突然發高燒或神志不清、昏睡、肌肉或身體抽動、呼吸困難等,應立即送孩子到醫院就診。

7.一般家庭怎麼預防?

預防手足口病的關鍵是注意家庭及周圍環境衛生,講究個人衛生。飯前便後、外出後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居室要經常通風;要勤曬衣被。流行期間不帶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要避免接觸患病兒童。

流行期可每天晨起檢查孩子皮膚(主要是手心、腳心)和口腔有沒有異常,注意孩子體溫的變化。

8.如果家裡有孩子感染要特別注意什麼?

要注意不讓生病的孩子接觸其他兒童;孩子的唾液、痰液等分泌物要用衛生紙包好丟到垃圾箱,孩子的糞便要收集好、消毒後丟入廁所,不要隨意丟棄,同時要消毒便盆;看護人接觸孩子前、替換尿布後或處理孩子糞便後都要洗手;生病孩子的衣服、玩具、餐具、枕頭被褥等要保持衛生,孩子的日常用具要消毒;要勤開窗通風。如果上幼兒園的小朋友得病,還應及早告訴老師,並不要著急讓孩子去幼兒園,要在全部症狀消失一周後再去,防止傳染其他孩子。一般症狀輕不用住院治療,居家治療、注意休息即可,以減少交叉感染。

9.怎樣對日常用品進行消毒?

如果家裡沒有孩子得手足口病,採用一般家庭的預防方法即可,不需要使用消毒劑。

如果家裡有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可採用以下方法消毒:奶嘴、奶瓶、餐具、毛巾等物品用50攝氏度以上的熱水浸泡30分鍾或者煮沸3分鍾;污染的玩具、桌椅和衣物等使用含氯的消毒劑(84消毒液或漂白粉)按使用說明每天清洗;孩子的痰、唾液和糞便、擦拭用紙等都最好倒入適量消毒劑,攪拌消毒後再丟入廁所。

H. 手足口病的病因、症狀、防治知識

你好!手足口病是丙類傳染病!傳染病有幾方面: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已感染的病人或隱性感染者都是傳染源。
傳播途徑有空氣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3-5歲以下為易感人群。本病原因是多病源致病,是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一種常見的傳染病。

臨床表現為發熱,體溫可達38度以上,口腔粘膜、手、足和臀部出現斑丘疹、皰疹,同時伴有咳嗽、流涕、食慾不振、惡心、嘔吐、頭痛等症狀。

個人預防手足口病應做到
1、飯前便後、外出後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給兒童洗手,不要讓兒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觸患病兒童;
2、看護人接觸兒童前、替幼童更換尿布、處理糞便後均要洗手,並妥善處理污物;
3、嬰幼兒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後應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間不宜帶兒童到人群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注意保持家庭環境衛生,居室要經常通風,勤曬衣被。至於治療,要到醫院根據具體情況用葯。

I. 手足口病防治知識有哪些

你好,家長一定要做好預防手足口病的措施,而且在照顧患病兒童的時候,家長自己也要有一定的預防意識。雖然手足口病是兒童疾病,但大人也會感染上手足口病。春夏是腸道病毒感染高發季節,預防手足口病,一定要做到勤洗手,吃的食物要煮熟,多喝開水,衣物被子要勤曬,保持室內空氣流通。而對於嬰幼兒來說,盡量不要帶嬰幼兒到人群密集的地方,哺乳的母親要勤洗澡、勤換衣物,奶頭也需要保持清潔。而且因為手足口病具有高傳染性,如果發現孩子有手足口病,一定要進行7天左右的隔離治療,以免傳染給別人。

J. 手足口病如何預防和治療

手足口病是腸道病毒引起的常見傳染病之一,傳播快、易流行,多在夏秋季節流行,多發生於5歲以下的嬰幼兒,可引起發熱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潰瘍,口腔內的皰疹破潰後即出現潰瘍,患兒疼痛難忍,時時啼哭、煩躁、流口水,不能吃東西,尿黃,重者可伴發熱、流涕、咳嗽等症狀。手足口病一般一周內可康復,但如果此前皰疹破潰,極容易傳染。個別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炎、腦膜腦炎等致命性並發症。

孫主任提醒,預防手足口病必須注意個人衛生,保持口腔清潔,預防細菌繼發感染,每次餐後應用溫水漱口。要注意居室內空氣流通、溫度適宜,多飲白開水或清涼飲料,多吃新鮮蔬菜和瓜果;經常徹底清洗兒童的玩具或其他用品。在手足口病流行時,家長盡量少讓孩子到擁擠的公共場所,減少被感染機會。此外,家長還要注意嬰幼兒的營養、休息,避免日光曝曬,防止過度疲勞,降低了抵抗力。治療上可採用口服板藍根沖劑、抗病毒口服液和多種維生素;或用抗病毒葯膏塗抹患處,消炎止痛。尤其是此病傳染性強、傳播途徑復雜、流行強度大。病毒可通過唾液飛沫或帶有病毒之蒼蠅叮爬過的食物,經鼻腔、口腔傳染給健康兒童,也可因直接接觸而傳染。因此病童應留在家中,直至熱度和紅疹消退以及所有水皰結痂後才可回幼兒園或學校。如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要及時到醫院加強治療。

中葯治療手足口病

手足口綜合征,簡稱「手足口病」。是近幾年臨床上較多見的一種傳染病。它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又口腔、手、足發生皰疹為主要特徵。一般3-11月為發病季節,6-8月為發病高峰。任何年齡均可患此病,但以1-4兒童為多見,約占病人數的85%-95%。

中醫理論認為,本病的病因為外感濕熱疫毒。當疫苗濕熱之邪傷及肺脾兩臟時,造成肺衛失和或毒邪蘊積於脾,使脾主四肢及開竅於口的功能失調,出現上述的臨床特徵,同時可伴有發熱、流涕、微咳等類似夏季感冒的症狀或流涎、拒食、煩躁等症。

中葯治療本病療效頗佳,既能消除、緩解症狀,又可縮短病程。在發病的早期和中期,一般多採用清熱解毒、化濕涼血療法,常用的葯物有銀花、連翹、黃芩、梔子、生苡仁、牛蒡子、蟬衣、紫草、蘆根、竹葉、生石膏、黃連、燈芯草、六一散等;在發病的後期,若見手足心熱、食少、煩躁不安等症,可以再加入生地、麥冬、白薇、玉竹等養陰清熱之品。

本病主要通過食物、口鼻飛沫及接觸傳播,因此預防上主主要應做到;1.注意飲食衛生,避免病從口入;2.避免與患兒接觸,幼托機構發現病人,要採取隔離措施;3.平時應加強體質鍛煉;4.調理脾胃,及早治療食積。

多種散劑合用治小兒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種小兒常見的傳染病,西醫目前尚無理想的特效葯物。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中醫院的醫生們以清熱解毒、涼血去濕、調脾助運、養陰生津為治法,將長期行之有效的經驗散劑加以比較、補充,最終篩選出三散聯合應用。經臨床2000餘例患兒應用,達到了症狀迅速減輕、病程明顯縮短、治癒率高的可喜療效。

小兒手足口病是上世紀80年代新發現的一種發疹性傳染病,年齡一般在5歲以下,尤以嬰幼兒多見,夏秋季節易於大范圍流行。此病的主要臨床表現為手、足、口腔黏膜出現皰疹或潰瘍。齊市中醫院兒科現為國家級重點專科、黑龍江省兒科疾病診療中心。該科主任中醫師張鐵、何桂華、王英等人認為,盡管小兒手足口病歷代中醫典籍未曾記載,但根據辨證應將其列為溫病的范疇,病機是風熱病毒蘊於肺、心、脾、胃,蒸騰氣營所致,病邪在衛氣營之間。故治療應以消熱解毒、運脾養陰為總則。

在此認識的基礎上,張鐵醫生等人自擬了羚涼通散和平脾羚散,兩大散劑類型又各含有三個不同葯物組成的散劑。在風邪犯肺、心脾蘊熱型的急性期,證見手足、口腔黏膜皰疹或潰瘍,色紅,發熱,口渴,便干溲黃,舌質紅苔黃,脈浮數。治法以清熱解毒、涼血去濕為主。採用羚涼通散,主要成分為雙花、連翹、豆豉、大黃、石膏、防風、荊芥、黃芩等。在脾胃失運、陰虛火熱型的恢復期,證見手足、口腔黏膜皰疹散在或消退,身熱漸退,口唇乾燥,食慾不振,舌紅少津,脈細數。治法以調脾助運、養陰生津為原則。採用平脾羚散,主要成分為陳皮、厚朴、神曲、羚羊角、蘆根、麥冬、蒼術、砂仁等。兩期均以三種散劑互相配伍,共奏清熱解毒、利濕之功,使熱去疹自退,脾運正常,虛火自滅,養陰津自生。
自1997年以來,該院應用上述散劑共治療觀察大量小兒手足口病患者,療程平均縮短至4天。而西葯對照組,療程達6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