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青春期性教育講座聽後感
聽後感可以寫聽完講座後對性教育的認識和理解,以及對自己成長過程中的幫助。
範文如下:
講座中,老師向我們介紹了青春期的身體變化:由於內分泌系統的發育,我們會開始出現了第二性徵,男孩子開始長得越來越像男子漢。身高體重都會快速增加,聲音會逐漸變得低沉,喉結會慢慢突出,鬍子和體毛也會變得濃密,同時生殖器官也會開始發育。
老師講了在成長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煩惱和注意事項。例如臉上會長出青春痘,這時要注意不能用手去擠,否則容易留下疤痕,甚至可能引起感染。
另外,要注意個人衛生,保持生殖器官周圍的清潔以防感染。最後,處在變聲期的男生要注意保護嗓子,大聲喊叫或者吃太多刺激性的食物都會影響聲帶的發育。相信在老師的指導下,在不斷的學習中,我們都能順利健康地度過青春期,茁壯成長。
開展性教育的重要性
青春期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時期,在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發育成熟過程中,需要對他們進行有關性知識、性道德與法制、性心理衛生等方面的教育,但是現實中對青少年的性教育卻嚴重滯後,無論是青少年性生理、性心理的需求與成長,還是社會的發展都需要樹立科學健康的性教育觀。
青春萌動期,心理起了變化,男女關系發生變化,有些人就會因為缺少教育而犯錯誤,甚至犯罪,這很冤枉,因為他(她)們沒有受到這方面的教育。但更重要的方面是看不見的損失,就是直接影響青少年理想、道德、品格的形成。這都說明性教育是每一人自身的需要。
㈡ 教育講座聽後感怎麼寫
要點:首先說明講座的主講人和主題,然後講述其中感觸較深的內容,並通過相關內容引發自己的思考,最後通過此次講座對自己以後對孩子教育有什麼影響。
正文:
這個周四的下午在學校聽了家庭教育講座,是本市的中英文學校的校長彭文明校長主講的。本次講座是的主題是《教育就是培養習慣》。
首先彭校長通過幾個小故事講了習慣的重要性,其中講了一個宇航員加加林的故事,十幾個宇航員一起去參觀他們要乘坐的飛船,進艙門時只有加加林一個人把鞋脫下來,就是這樣一個動作讓設計師非常感動,加加林成了人類第一個飛上太空的宇航員。
這個故事讓我們了解了成功就是從好習慣開始。還講了俄羅斯教育家烏申斯基的一段名言:「任何一種習慣都是反射行為,行為的習慣有多深,它的反射性就有多大。哪裡有習慣,哪裡就有神經系統在工作。」
烏申斯基認為,經過教育,經過培養,人是可以形成新的習慣,新的反射的,人是可以把握自己命運的。彭校長還講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21世紀教育的使命是幫助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學習,學會共處「,要學會」四會「首先就是要培養好習慣。
接著彭校長講了習慣培養的重點一、做人的習慣,二、做事的習慣,三、學習的習慣,四、交往的習慣,並根據這四大點列舉了36種具體的習慣。強調了我們家長們在生活中了解自己的孩子有哪些好習慣和哪些不良的習慣。
然後講了怎樣培養良好習慣,養成一個習慣需要量21天,不同的行為習慣形成的時間也不相同,時間越長習慣越牢。
這也讓我想起了孩子的親子閱讀,上小學前一直和孩子堅持親子閱讀,後來上了小學,孩子的識字量大了,基本就自主閱讀,可是發現孩子自己選書時就常常只選漫畫書,後來就恢復和孩子的親子閱讀,堅持一段時間後,孩子慢慢讀書的范圍就起來越廣。
最後彭校長還講了培養良好習慣的五個步驟及怎樣糾正不良習慣。講糾正不良習慣時彭校長通過《孟母三遷》的故事告訴我們人應該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學習到好的習慣。
感謝學校讓我們有機會聽到這么好的教育講座, 通過這個講座讓我更加了解了要教育好孩子,養成好習慣的重要性,也學習到很多培養好習慣的方法。記得巴金先生曾說過「孩子成功教育從好習慣培養開始」,讓我們一起從培養孩子的好習慣開始吧!
㈢ 言必信,行必果家長教育講座聽後感怎麼寫
長久以來,孩子的教育問題都是家長最關心也是最困惑的一個問題。作為培訓機構的老師,不論從目前的工作上還是以後的家庭方面考慮,了解家庭教育的方面的知識都是很有必要的。上周,聽了錢老師和陳老師的講座後,讓我更加充分地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意義。通過聆聽講座,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充分認識家庭教育的重要意義
好家長勝過好老師。家長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孩子最容易模仿家長的言行,只有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有機結合起來,才能收到最好的教育效果。每周在校的五天教育,老師都是有意識的培養孩子的性格、品行、意志和興趣等等,孩子也易於接受和成長。可是周末的兩天,孩子在家容易受到家長的溺愛,沒有規律的學習和生活,把在學校五天培養出來的好習慣給忘掉了。作為家長,應該意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主動去做好家庭教育,孩子才能健康茁壯地成長,才能成長為可以遮風擋雨的參天大樹,才能成為對社會有益的棟梁之才。
二、幾種行之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
1、言傳身教法
孩子需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這些受父母的影響最大。你讓孩子不亂扔衣服,自己回到家後卻隨手把衣服扔在沙發上,還口
口聲聲地教育孩子,這種效果明顯不會有效。你不讓孩子看電視、上網玩游戲,在孩子做作業的時候,自己卻愜意地看著爛俗的電視劇,玩著網游,這讓孩子情何以堪呢?所以,以身作則,比千言萬語都更管用。
2、學會賞識教育
都說孩子還是自己的好。所以說,從內心賞識自己的孩子,應該不是一件多難的事情。只是,家長要做到教育孩子的方法得當,不要因為孩子一次考試成績的不如意就苛責孩子,更不要因為工作壓力等原因而遷怒孩子。孩子身上有很多優點,比如孩子的誠實、善良、守信,這些都是很多大人所不具備的。能一口氣說出孩子10條以上優點的家長,才是合格的家長。平等地對待自己的孩子,尊重孩子,讓孩子從小樹立自信,積極樂觀地面對學習和生活。
3、學會有效地與孩子溝通
首先要善於傾聽。只有傾聽孩子的心裡話,知道孩子想什麼,關注什麼和需要什麼,才能有針對性地給予孩子關心和幫助,也會使以後的溝通變得更加輕易。其次,要學會和孩子做朋友。家長如果總是高高在上,就很難和孩子交知心朋友,也就談不上真正的溝通。這就要求家長和孩子談話時,要以孩子的心態和孩子能理解的語言進行。再者要有耐心。家長與孩子之間的年齡、心理和思想感情等各方面都存在著巨大差異,理解需要一個過程。如果過於急躁,溝通就會成為泡影。
㈣ 安全教育講座聽後感
安全教育知識講座聽後感 本周三學校組織我們收聽了一次關於安全教育的講座,自己覺得受益頗多。使我突然之間發現自己平時所認為的「大不了」的事情,都有可能存在著很大的安全隱患,所以,不論是為自己還是為他人,我們都應該小心為妙,從小事做起,徹底消除安全隱患。 通過收聽講座,使我對交通安全知識有了特別深刻的感觸。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工作節奏也愈來愈快,汽車成了人們的主要的交通工具,它給我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方便,在大家感嘆社會進步、享受社會進步的同時,它也給我們帶來了災難,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消失在飛馳的車輪下,一個個幸福美滿的家庭轉眼破碎不堪。特別是那些還沒有踏上社會的小學生,也遇到了這樣的災難,親人哀傷的呼喚,留不住幼小的生命。我們能做些什麼呢?普及交通安全教育,把交通事故降到最低。這是時代的呼喚! 在片中,一幕幕車禍使人慘不忍睹。 車禍的造成,會使人家破人亡,甚至那些還「朦朧」在童話世界裡的孩子也難以倖免於難,從此告別豐富多彩的人生。雖然,車禍我們並不陌生,但是,面對這剎那間浮現眼前的車禍,我們除了表示深深地惋惜和哀悼以外,常常束手無策。造成這樣的悲劇,往往是由於那些酒後駕駛、疲勞駕駛、超載駕駛的司機。 2 有的司機為了自己能賺更多的鈔票就嚴重超載,有的司機自信「高超」的駕駛技術早把「酒精能麻痹人的神經」忘記得一干二凈,更有的司機為趕時間,日夜兼程,疲勞駕駛。所有這些無不給交通安全帶來隱患。 每一起交通事故的發生,無不讓當事者的家屬產生揪心的痛苦,粗心大意的駕駛員們,生與死只有一念之差,想想那可以避免而又讓人不忍卒睹的一幕幕吧,安全存於心中,生命才能把握在手中啊! 回想起片中一幕幕慘不忍睹的場面,讓人不寒而慄:司機大佬超載、無證、超速、酒後、疲勞駕駛等違規操作、騎著自行車在馬路上闖紅燈而倒在車輪下、倒在山下、橋下無數條屍體„„一個個鏡頭令人心寒。 據統計,近10年來,全國平均每年發生道路交通事故60萬起,死亡10萬餘人,並且死亡人數呈遞增趨勢。交通事故已成為當今世界的第一殺手。尤其是近期以來,校園附近及涉及師生的交通事故的比率有所上升,給了我們許多慘痛的教訓。所以我們要為了自己和他人的人身安全不受損害,為了社會上不會再有因違反交通規則而造成親人哀傷的呼喚、年輕生命的斷送,為了不再上演因為交通意識淺薄而造成白發人送黑發人的慘劇,讓同學們一起遵守交通規則,做個珍愛生命的人。 另外,我還學到了火災自救的有關知識。在火災中,被 3 困人員應有良好的心理素質,保持鎮靜,不要驚慌,不盲目地行動發生火災時,要積極行動,不能坐以待斃。要充分利用身邊的各種利於逃生的東西,如把床單、窗簾、地毯等接成繩,進行滑繩自救,,或將洗手間的水淋濕牆壁和門阻止火勢蔓延等。同時我們在火災中逃生時的還應該特別注意 :不能因為驚慌而忘記報警。進入高層建築後應注意通道,警鈴、滅火器位置,一旦火災發生,要立即按警鈴或打電話。延緩報警是很危險的;不能一見低層起火就往下跑,低樓層發生火災後,如果上層的人都往下跑,反而會給救援增加困難。正確的做法是應更上一層樓;不能因清理行李和貴重物品而延誤時間,起火後,如果發現通道被阻,則應關好房門,打開窗戶,設法逃生;不能盲目從窗口往下跳,當被大火困在房內無法脫身時,要用濕毛巾捂住鼻子,阻擋煙氣侵襲,耐心等待救援,並想方設法報警呼救;不能乘普通電梯逃生。高樓起火後容易斷電,這時候乘普通電梯就有「卡殼」的可能,使疏散失敗;不能在濃煙彌漫時直立行走。大火伴著濃煙騰起後,應在地上爬行,避免嗆煙和中毒。 同學們,在我們生活的每一角落裡,都潛伏著許多不安全的因素,生命是寶貴的,同時也是脆弱的。有時,只要你稍不留意,它就會遇到危險,受到威脅。要知道,每天因事故身亡的中小學生就有上百個了,這沾滿血腥的數字不只是數字那麼簡單,那是一條條有血有肉的生命啊!一棵剛發芽 4 的種子卻瞬間被毀滅了,所有希望都破碎了,所有一切都消失了,這寶貴的生命之火才燃起了多久啊!這生命的花季才持續多久啊!這血的教訓時刻警惕著我們:安全是生命的前題,要珍愛自己的生命。 本次講座加深了我們的安全意識,取得了預期的效果。
㈤ 急求一篇法制教育講座的聽後感!500字以上。
人生會面臨許多選擇,當你正處於十字路口而不知道該何去何從時,你將如何抉擇?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人不能明辨是非,因而選錯了道路,讓自己後悔一生,尤其是我們青少年。因此,為了增強我們青少年的學法、普法意識,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我們學校舉行了「法制教育專題報告會」。為我們作報告的是我校法制教育副校長紀榮利老師。本次報告會的主題是:預防未成年人犯罪。這對於我們來說是一場及時雨,它讓我們清醒地看到自身的不足。很多案例的發生讓我們為那些誤入歧途的青少年大為惋惜,在惋惜之餘,我們也認識到他們是法律無知者,在法律面前沒有「敬畏」之心,只因一時沖動而鑄成大錯。
紀老師首先給我們講述了一個案例:某高級技工學校的學生王某,利用網路傳播犯罪方法,從而受到了法律的制裁。王某僅僅是一個在校學生,一個未成年人,卻犯了罪。是什麼原因讓青少年犯罪的呢?紀老師給我們總結了一下,主要是因為不聽家長、老師的教誨,法律意識淡薄,辨別是非、好壞的能力較弱,以至於攜帶管制刀具、打架斗毆、偷盜、吸毒、販毒等,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
一個個鮮活的案例,讓我們知道了那些與我們年齡相仿的青少年是如何走上犯罪道路的。我想,根本原因是他們的法律意識淡薄,總認為自己做的是小事,等釀成大錯時後悔已經晚了。在這些案例中,有很多人是因為一時沖動才犯了罪。
犯了罪,一關就是幾年甚至十幾年,更有甚者把自己的一生都毀了。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於每一個人來說只有一次。在人生的旅途中,青春是最美麗的篇章。如果這最美好的時間在那失去自由的地方度過,會對自己的人生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呢?
青少年犯罪,不僅毀了自己,而且會「連累」到自己的家人。家人把希望寄託在我們身上,我們這樣做,豈不是辜負了他們?就算是為了家人,我們也不能做出這種「荒唐事」來。所以,我們要預防違法犯罪。
預防違法犯罪,首先要不斷提高法律意識,增強法制觀念,維護法律的尊嚴,依法守法。我們青少年要從自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其次,要提高自己的辨別能力,增強控制力,做事要沉著冷靜,要分清自己該做的事和不該做的事。第三,在交友方面,更要增強判斷力,謹慎交友,從而更好地發展自我。
這次法制教育報告會是一次發人深省的心靈教誨,為我們青少年上了很好的一課。我們應牢記其中的道理,努力學習,好好做人,讓自己的生命之船在正確的航線上行駛。(指導教師:陳克峰)
(新聞錄入:lwrbhxl 編輯:lwrbhxl)
㈥ 聽名師講課,聽後感怎麼寫!
非常榮幸參加了為期兩天的「全新思維高效教學策略同課異構教學形式觀摩展示活動」。在這一次活動中我們不僅觀摩了本省骨幹教師與名師們的「同課異構」展示活動,如《年月日》、《交換律和結合律》、《圖形的放大和縮小》《認識百分數》還聆聽了幾位名師們精彩的講座,使我們不斷的在學習中成長。下面就談一談我的一些感想吧: 首先對同課異構有了進一步的理解。
我認為同課異構要從三個方面來理解:第一,同樣的教學內容,不同的老師都有自己的教學設計和教學理念等諸多方面的不同,因此教出的課效果不同,各有千秋,這次活動的每一堂課都體現了這一點。特別是省骨幹教師李文娟和特級教師朱德江老師設計的《年月日》。其次,同樣的教學知識點,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實際,適當改變教材內容,或者教材知識點的呈現方式,實現形散神不散的教學特色。另外,同課異構可以充分調動教師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不必拘泥於固有的教學策略,可以每節課刪除不必要教學環節,甚至挑戰教學策略,逆策略而動,突破常規,實現效果好的課堂,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如劉松老師的《交換律和結合律》,一般情況下是先教學加法交換律、結合律,後教學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但在這節課中劉老師他打破常規,先教學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再讓學生自己去探究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其次,在這一次的學習中,還有以下幾個方面讓我印象深刻。
一、教學設計巧妙,步步「誘敵深入」,淡化了人為設計的痕跡。 這一點是我這次聽課感受最深的。教學設計是解決怎樣達成教學目標的問題。在幾位名師的教學中,教學設計相當巧妙,課堂各層次環環相扣,步步深入,從頭到尾沒有一個多餘的環節,沒有一句多餘的話,甚至沒有一個不參與的學生。如:朱德江老師的《年月日》,他通過呈現奶奶有高血壓,每天定時吃一片降壓片,一盒有30片。引出問題「一個月夠吃嗎?」然後通過學生活動與反饋,引導學生根據已有經驗判斷是否夠吃,引出需要研究的問題「一個月有多少天」。再利用數形結合,讓學生結合年歷卡用圖進行記錄、探究,引導學生觀察、發現「哪些月夠吃、哪些月不夠吃」,發現每個月的天數及規律,從而認識大月、小月。最後又通過解決「一年吃多少片」的問題,研究「一年有多少天」?當時,我最大的感觸是:我怎麼就沒想到呢?
二、不僅關注了學生學習的起點和終點,更關注了中間的節點和盲點。
這一觀點是劉松老師在為我們上完課之後做的精彩講座中的一個很重要的觀點。反思自己的教學,真的很少去關注學生學習的起點,即使有這個想法,也沒附諸行動,更別說關注中間的節點和盲點了。而劉松老師在他上這節《交換律和結合律》時就做到了這一點。他在教學之前先做了一項調查問卷,他發現孩子雖然大多數都不知道什麼是加法交換律、結合律,乘法交換律、結合律,甚至沒聽說過這些詞,但大多數孩子都能運用這些規律進行簡便計算。通過這項問卷,劉老
師了解了學生學習的起點,於是他這節課先設計了乘法交換律、結合律的教學,再教學加法交換律、結合律。他認為乘法交換律、交合律是一種三維的數學模型,學生理解有困難,這就是教學中間的節點和盲點,是教學的重點。而加法是一種二維的數學模型,更加直觀,學生更加容易理解,學生乘法都會了,加法就迎刃而解了。唯有把握學生的起點,才能站在學生的角度設計出有價值的問題,才能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主動權交給了學生,學生才能學得積極主動,學得興趣盎然。
三、體現以人為本,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
名師們的教學中處處都體現了以人為本、以生為本,完全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考慮,把握兒童已有,體會兒童的障礙,向我們展示了他們的和諧數學的教育思想。尤其是蔡宏聖老師的課就很好的詮釋了這一理念。課前談話中他就板書了「聽、講」兩個字,請學生說一說,你認為是誰講誰聽呢?第一個孩子站起來就說:「老師講,我們聽。」的確,我想許多教師在課堂上是把握絕對話語權的,許多老師會認為「我不講,學生就不懂;我少講,學生就少懂;我多講,學生就多懂。」而蔡老師卻反問孩子:「一定是我講嗎?」這時有個孩子站起來說:「有時候您也要聽我們講。」正是在充分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學生才會發出這樣的心聲。在課堂教學中,蔡老師確實也做到了這一點。學生能講明白的,老師就不再重復;學生講不清楚的,老師補充清楚就可以了。比如百分數的讀法、寫法完全放手讓學生去講,百分數的意義蔡老師引導學生去講,不到位的地方再加以補充。整堂課
常常能聽到學生說「我來補充一下。」「我再想說幾句。」「就讓我講一次吧。」這是學生自主學習的最直接表現。在講到百分數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環節時,蔡老師讓學生回答「三個人誰的投籃水平高?」這一問題,孩子們有一些猶豫,心急的老師可能就會馬上提示學生,牽著學生往自己的方向走。而蔡老師選擇了等待,他相信學生有了課前誰胖誰瘦的比較後,能夠回答這個問題。蔡老師的等待給了學生充分的信任,更彰顯了他的教學智慧。
仰望名師的課堂,再府視自己的教學,高低立見。但是我想如果把名師的教學設計搬到我的課堂,我也肯定上不出名師課堂的精彩與效果。我們的課堂,肯定不是對名師課堂的東施效顰,也不是自以為是的自負,而應不斷的學習、反思,摒棄模仿照搬,發揮自身特長,彰顯獨特個性,創設出適合自己和學生的課堂。
以上是我對此次外出學習感受的整理,有不到位的地方,還請各位領導和老師多多包涵。最後用劉德武老師的一段話作為結尾:數學是充滿魅力的,聰明的學生需要聰明的老師。所以,我們要先把自己變得聰明起來,很多老師問劉德武老師:「劉老師,您怎麼會想出這么多聰明的點子?」劉老師這樣答復老師們:毛主席教導我們:古人說,眉頭一皺,計上心來,就是說多想出智慧!我們在多想的同時還要多學習,多實踐、多反思,用我們的智慧給數學學科戴上充滿魅力的花環!
㈦ 關於如何引導孩子學習教育講座聽後感
今天下午參加長興小學一二年級的家長會,聽了來自香港特區楊景輝家庭教育專家關於孩子教育方面的講座,感到獲益良多。孩子的教育工作是非常重要,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也是永遠的老師。孩子的教育不能單靠學校,尤其是小學生,家長的一言一行對孩子的成長影響特別重要。楊景輝先生通過一些生動的例子為我們家長講述了對孩子教育引導的方法,如何正確看待孩子的考試成績,如何培養孩子將來適應社會的能力等等。楊景輝先生來自香港特區,雖然粵港兩地有一定的文化差異,但我對他所說的一些教育理念還是比較認同的。下面簡單地談談我的一些聽後感。
關於家長如何正確看待孩子的考試(測驗)成績。也許是由於我們的傳統觀念或教育機制的原因,作為學生家長最關心的莫過於孩子的學習成績。每次考試過後,我們問孩子的第一句話往往是:「考了多少分?在班上排第幾名?」如果孩子的分數高,名次在前,家長就高興,如果孩子的成績不夠理想,名次在後,就不高興,甚至大發雷霆,將孩子訓斥一頓,或者父母之間互相埋怨爭吵一番。這種「望子成龍」的心情也許是為人父母所共有的,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學習好,將來能跨進名牌大學的門檻,出到社會上能有所作為呢?通過這次講座的學習,我認識到過於苛刻的要求和追求分數未必對孩子的發展有利,作為家長要對孩子的學習成績有個正確的認識。學校里的考試,是檢查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一種手段,分數只不過是教與學效果的一個反映,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孩子的學習情況,但不可能百分之百的准確。家長如果完全按照孩子的分數或名次來推斷孩子學習成績的好壞未免過於片面,因為造成某一次成績好壞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家長就沒有必要死盯住分數和名次,而應當正確對待孩子的考試成績,使考試真正發揮出其「杠桿」作用,通過考試幫助孩子找出自己存在的不足之處,並提出改進的措施,同時,家長還應當教育孩子正確看待自己的學習成績,讓孩子把對考試分數的注意力轉移到分析自己的問題上,勝不驕,敗不餒,扎扎實實地把知識學到手。評價孩子學習成績的好壞,應和孩子的能力和特點結合起來考慮。成績高未必能力就強。從目前的教育狀況看,「高分低能」還是相當普遍的一種現象。同樣,分數低也未必不能成才。愛迪生小時候就被認為是過於遲鈍、不宜讀書,但後來卻成了世界最著名的發明家之一。家長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是應該的,但更重要的是應當注意孩子能力的發展。如果家長過分看重成績和名次,容易造成孩子盲目追求高分,陷入課題和書本的狹小天地,並把注意力用於死記硬背某些知識上,從而忽視觀察力、思維力和實際操作能力的訓練。香港電視台有一個公益廣告的廣告詞是:「求學不是求分數」也許就是這個道理吧。有教育專家教導家長對孩子的學習成績應持的基本態度是:全面看待孩子的學習成績,重在考試後的總結分析。首先,我們家長要肯定孩子的學習成績。孩子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總會有所收獲,應當善於找到孩子進步的地方予以肯定。其次,無論考試的成績是好是壞,都要從考試的內容和答卷的實際情況出發,幫助孩子分析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發現問題,家長要和孩子一起制定解決問題的措施,以達到真正掌握知識的目的。有的家長為孩子准備一本「失分簿」,讓孩子把每次考試的錯誤之處一一記錄並改正在上面,以防孩子日後再犯類似的錯誤。這是一種不錯的方法,家長不妨一試,即使孩子全對了,也要教育孩子學會總結成功的經驗,而不應當只是沾沾自喜。
總之,對孩子的學習教育,要用正確的方法培養他的學習興趣,學習態度,遇到問題我們要多用鼓勵和理解的態度,去激發孩子樹立信心。這次長興小學組織我們家長聽講座的活動感覺非常有意義,可惜就是時間短了些,希望以後再組織類似的活動,讓家長與學校保持良好溝通,讓孩子們在學校里健康成長。
㈧ 萬麗霞老師講座聽後感怎麼寫
寫作思路:確立中心,圍繞選材,確定重點,安排詳略,選材時要注意緊緊圍繞文章的中心思想,選擇真實可信、新鮮有趣的材料,以使文章中心思想鮮明、深刻地表現出來。
上周五,學習了名師萬麗霞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後,觸動很大,也收獲頗深,尤其是她的「一則」、「三言」、「五心」,給了我很大的啟示。下面我簡要地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
萬老師的一條教育原則,告訴了我們教育成功的秘密在於尊重學生。以愛動其心,以言導其行。嚴格的要求不僅僅就是訓斥,不是說嚴格指的就是訓斥,嚴格,一樣可以溫柔地去表達,可以用尊重民主平等信任的方式來表達。回顧自已的教育方法,深感自已的教育是「數落」有餘,但「肯定」不足,對學生缺乏賞識和信任。在以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將牢記這條教育原則。
三言:
第一,「沒有不合格的學生,只有不合格的教師」。
第二,「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以前每每聽到這句話時,我都感覺太偏激,內心甚至反感,但學習了萬老師的教育理念,我對這兩句話有了新的認識。的確,孩子出生以後,如果沒有先天遺傳的因素,他的成長就完全取決於後天的教育。如果我們每個老師都有這種理念,當我們的學生犯了錯,我們在做工作時,就不會把責任推卸給家長,把責任推卸給學生。我們就會想方設法地,從自身的改變做起,然後創造出教育的奇跡。
第三,是借用的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話:「教師最大的成功與快樂是培養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學生。把能培養出值得我崇拜的學生當成我教師最大的成功與快樂。」這一點我深有體會,連續帶了幾年班主任,雖然苦、累,但每到節假日,畢業的學生總會三五成群前來看望我,有的更甚至家也不回直接拎著行李來學校,這一點是我尤為感動的,想到這,無論現在的工作是多麼繁瑣,我都非常樂意、非常積極地去做,因為我的學生就是我一生無法比擬的精神財富。
通過「五心」的學習,我學會了如何去愛自已的學生,那是平等的`愛,理解的愛,尊重的愛,信任的愛,民主的愛。更明確了「五心」的必要性:責任心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寬容心是對後進生的一劑良葯;公平心能得到全班同學的愛;愛心是走進學生心靈的法寶;細心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助手。在以後的教育工作中,無論是否從事班主任工作,我都會讓責任心、寬容心、公平心、愛心和細心始終陪伴著我,做學生心靈深處的耕耘者。
在今後的工作中,我一定牢記這「一則、三言、五心」,用寬容的心態去對待學生的每一個過失;用期待的心態去等待學生的每一點進步;用欣賞的目光去關注學生的每一個閃光點;用喜悅的心情去贊許學生的每一點成功。
㈨ 誰有教育講座的聽後感
心理教育講座聽後感
以前一直認為心理學是一門非常深奧的學問,總是覺得它非常的神奇:從學生的一句話,一個動作,一個眼神中就可以看出學生的心裡在想什麼,神乎其神(不管是真是假,反正各種電視,文章都是這樣宣傳的)。但是聯繫到自己呢,總覺得心理研究不是自己所能涉足的領域。深思一下,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回憶自己讀書時感受。課堂上呈現的材料盡管十分有趣,十分讓人信服,但是卻不能十分清晰的指導相關的日常教學實踐,簡單的說,那時學的心理學總是停留在理論,或是理論都沒有到,只是覺得神奇,有意思,好象也沒有現實生活中看的到,摸的到的展示給我們看,總覺得離我們是那麼的遙遠,高不可攀。
上周聽了鍾志農老師的關於心理健康教育的講座,最大感受就是心理健康教育並不高深,就在我們身邊,我們靜下心來,多思考,多反思就是研究。發現以前自己心理教育方面的知識真的非常的匱乏,要多看看一些心理教育方面的書,這樣以後遇到一些問題,就不必手忙腳亂了。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是人與人心靈的最微妙的接觸,學校是人們心靈相互接觸的場所。」教師對學生的愛,與學生之間真誠的溝通,能激起學生心靈的振盪與共鳴。這愛是一種能量,當學生受到它的輻射,感情就會發生神奇的變化,使各種教育變成美好的旋律與音符,奏出動人的交響曲。這是從教師的角度理解。從另一個角度理解,教師對學生的愛是:要求教師對學生的心理有較為透徹的了解,更要求教師能夠運用心理學的理論與方法有效地增進學生心理的健康,直至完善其人格,發展其能力。
當班主任,不僅要教給孩子知識,還要培養孩子各方面的習慣,更重要的是要關心、愛護孩子,使孩子的身心能夠全面、健康地發展。培養學生的優良的個性、良好的性格形成以及優秀的班級更需要老師充分了解學生的氣質特點、性格特點,只有這樣才能有的放矢的進行教育,達到教育的最優化。
我們都知道,在兒童成長的過程中,犯錯誤是不可避免的。但如何幫助犯了錯誤的孩子,是大有學問的。即便是批評,也應以理解善待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為前提,讓其在批評教育中明白事理,辨明是非,增加知識,決不可簡單粗暴地斥責、打罵、體罰,做出「適得其反」、「事與願違」的蠢事。而是要發現、保護學生的積極性,妥善引導,讓其閃光點得到發揚。我深深地感到對不同氣質類型、不同性格的孩子應採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對有些孩子,如果用粗聲大氣地同他說話,更容易激怒他,產生師生之間地對立,而用平靜輕聲、和風細雨似的和他交流,獲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教育心理學啊, 看來還真得多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