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知識 » 教師健康知識講座
擴展閱讀
店面如何吸引兒童 2024-11-19 01:46:36
兒童醫院黃疸掛什麼科 2024-11-19 01:42:26

教師健康知識講座

發布時間: 2022-06-16 03:36:37

❶ 教師如何保持心裡健康

教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不僅是「教書匠」,而且是學生的引導者,心理健康是教師素質的核心要素,也是教師整體素質提高和教育教學質量提高的基礎與保障。如果教師自身缺乏健康心理,何以能夠培養出心理健康的學生?心理不健康的教師對學生身心造成的危害,某種意義上遠遠超過其教學能力低下對學生學業所產生的影響,心理不健康的教師只會源源不斷地「製造出」心理不健全的學生,教師心理健康是培養學生心理健康的必要前提。我們教師面對的是祖國將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當代學生的成長直接影響到祖國的前途命運。教師的心理健康更直接關繫到學生的心理健康、學業成就和人格發展。教師良好的個性人格是學生個性發展的不可替代的「陽光」。 一、教師心理問題探因 首先,隨著教育改革的廣泛、深入開展,教師自身的基本素質已成為決定素質教育能否落實的關鍵。面對各項改革的不斷深化和素質教育不斷提出的新要求,廣大群眾日益增強的教育需求和對教育質量越來越高的社會期望,不斷拉大差距的社會分配體制和日益松動的人事管理體制,繁重的工作負荷和高速運轉的工作節奏,知識體系的快速更新和教育、教學方式、方法的不斷推陳出新,學校管理中的嚴格考核和教師聘任制的逐步推行,涉及上崗、評優、晉級、提職等方面日趨激烈的公開競爭,這些都會給教師帶來新的壓力,造成激烈的沖突,同時也對廣大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身心素質要求。時常能聽到老師的抱怨:小考評,大考比,中考高考更要比,老師的評優晉級、獎金發放都與學生成績掛鉤,各種考核指標更像一道道繩索一樣勒得人喘不過氣。特別是畢業班老師和班主任,長期處於備戰的緊張狀態,心理壓力長時間得不到緩解,可能產生各種心理問題。據有關資料顯示,教師行業因此引發的心理健康問題比其他職業更為嚴重。教師的心理健康將直接影響著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健全人格的形成以及健康文明的學習生活方式的選擇。 其次,社會贊美教師的是春蠶精神、蠟燭精神,強調的是奉獻、責任,可卻忽視了教師作為一個平凡人的需要、獲得。教師的人格、心理健康水平甚至比他的專業知識水平更重要,教師地位依然太低,教師需要的多元化長期被忽視。給教師設計、創造一個更加良好的心理成長環境,給教師以真正的幸福。善待教師,教師才會全身心地善待學生。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發展,教育領域的矛盾日漸明顯。積淀下來的許多教育、教學弊端不僅沒有改變,反而有過之而無不及,素質教育遲遲不能推展,在錯誤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為作用下形成的教育環境,造成教師思想的矛盾與困惑,壓抑了教師的個性發展、扼殺了創造精神;而且,實施素質教育對教師素質的要求愈來愈高,加之教師教學技能的欠缺和素質發展的滯後,教師無法適應教育,身心不堪重負。所以,教師心理的焦慮、困惑日漸增多,教師承載了太多,導致出現一系列的心理問題。 隨著科技的進步,知識的不斷更新,社會對教師角色的要求不再是單純的「傳道、授業、解惑」正如《學會生存》中說到那樣:「教師的職責現在已經越來越少地傳遞知識,而越來越多的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職能以外,他將越來越成為一位顧問,一位交換意見的參加者,一位幫助發現矛盾論點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這對我們教師的要求更高。由於信息源急劇增多,學生視野開闊,思維活躍,知識面廣,教師以有限的知識或權威的地位已經很難駕馭課堂,引導學生。 最後,教師職業的神聖感和為人師表的角色,迫使教師不得不掩蓋自己的喜怒哀樂,而教師本來也是一名普通的人,而不是機器,或許有理由要求他們有超常的業務與道德素質,但不可能要求他們沒有常人的七情六慾、喜怒哀樂,面對家長的望子成龍、學校升學率,在無形的壓力中焦慮不安。據報載,某市市一名優秀的小學教師,在近20年的教學生涯中,一貫對學生呵護有加,頗受學生、家長的愛戴。然而有一天卻因一學生上課時過於調皮、搗亂而勃然大怒,不能自已,對該學生連拉帶扯,最後竟抓住學生的手在牆上蹭。據業內專家分析,產生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就在於多年累積下來的「心理疲憊素」並發所致!更耐人尋味的是,一位因體罰學生而被學校開除的體育教師,並沒有因失去這份工作而懊喪,反而覺得心裡輕鬆了許多,他說:「我心裡終於可以解脫了,我不用再承受社會給予我那麼大的重壓了,我終於可以為自己而活了!」 來自生活和工作的多重壓力,是形成教師心理問題的主要原因。隨著市場經濟改革的深入,社會和家長對教育的期望值日益增長,對教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使廣大教師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和競爭。為應付來自學校、社會、升學到壓力,來自責任心和時間緊迫感的壓力,來自高付出與低收入的壓力,來自用人制度改革,教師面臨落聘、下崗的壓力,教師就像根始終綳緊的弦在超負荷的工作,這使教師的心理障礙比一般人更多,自卑心理嚴重,嫉妒情緒突出,焦慮水平偏高,神經質、和失眠等時有發生,教師也容易產生職業倦怠感。當前教師的心理問題主要集中在六個方面:自卑心態嚴重;嫉妒情緒突出;虛榮心理明顯;焦慮水平偏高;性格憂郁孤僻;逆反心理較強,易激易怒,反應不夠靈活;的心理問題症狀主要表現為抑鬱、精神不振、過分擔心、有說不出原因的不安感、無法入睡。孤獨、無助乃至絕望。 教師心理問題的疏導刻不容緩,讓我們呼籲全社會都來關注教師的心理問題!――共同營造輕松、愉悅、和諧、發展,有利於教師心理健康的氛圍。教師的心理問題世機上就是社會問題在教師身上的具體反映。要從政策、管理等各方面盡可能地為教師創造寬松、愉快的工作環境,千方百計提高教師待遇,不斷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要進一步加大素質教育的力度,採取有效措施減輕教師負擔,把教師心理健康教育納入教師考核項目和繼續教育的內容,全面啟動「教師心理健康教育社會工程,定期不定期地為在職的中小學教師進行心理健康測試。同時舉辦一些心理衛生知識講座和培訓輔導,提高教師素質,增強教師抗挫折和適應生活的能力。 1、我們的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領導應充分認識到教師心理健康的重要意義,並採取有效的措施。如學校領導要轉變管理觀念,發揚民主,關心教師,為教師創設寬松、和諧的工作環境,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要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使教師在學生的成長中體驗工作的成就感;千方百計為教師解決生活困難,決出教師後顧之憂;配備心理健康工作者,定期舉辦心理健康講座,指導教師掌握心理健康的理論知識,促進教師心理健康。 2、我們的教師應增強心理保健意識,掌握心理調適方法。 教師要有心理保健的意識,要認識到心理健康要靠自己維護,一切外部的幫助都是間接的,心理醫生能做的也只是「助人」。因此教師應善待自己,幫助自己,要掌握心理調適方法,來維護心理健康。 第一,面對現實,確認自我價值,接受不完美的自己。俗話說:「人貴有自知之明」,「天生我才必有用」等等。很多教師由於自我認識偏差,不能正確把握自己,帶來諸多心理問題,甚至形成心理疾病。人是獨立而特殊的個體,對自己的認識越深刻,越能幫助自己有效的調試工作壓力、生活挫折及內心沖突所帶來的困擾。不少教師在工作中的壓力是對自己缺乏了解,教學工作不能從實際需要出發,目標定得太高或者過於理想化,最終難以避免挫敗,導致付出與成功不相符、心理失衡。此外,教師要充分發揮自己的個性優勢,在教育教學中揚長避短。正如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東西一樣,也不存在完美的人,只有實事求是的對待自己的缺點,才有勇氣去革新自己、突破自己。教師若不能勇敢的目的教育現實的挑戰,仍然採用一成不變的教育策略,容易產生職業倦怠感,降低工作效率。因此,如果一個教師能正確認識自我,接受自我,揚長避短地發展自我、完善自我,就能提高自己的心理成熟度,並體現自身的價值。 第二,積極進取,努力工作。多做事,少抱怨。心理健康水平較高的個體,其重要特點是具有積極的進取精神。他們在工作中盡可能發戶自己的個性和聰明才智,並從工作的成果中獲得滿足和激勵。也只有熱愛自己的教育工作,把工作當作樂事而不是負擔的教師,才能夠保持健康的心理。一個不安於現狀、具有強烈進取精神的人,是不會被社會淘汰、被人所遺忘的。工作中能不斷最終增長才幹,工作的成果也能使我們獲得滿足和激勵。也只有熱愛自己的教育工作,把工作當作樂事而不是負擔的教師,才能保持心理健康。 第三,學會給自己減壓,保持心理平衡。現代心理學研究認為,情緒在心理疾病中具核心作用,積極的情緒對健康有增力作用,而消極的情緒不僅對健康有減力作用,且易導致人的心理障礙。善於控制情緒是教師心理調節的有效措施,教師的職業特點需要教師具有穩定的情緒和自控能力。當前的教師工作中競爭日益激烈,教師承擔著多種角色,事業、家庭、以及家長、社會對教師的高期望值,都使教師身心疲憊。因此我們要學會給自己減壓,方法很多,具體方法有:一是意識調節法。即作為一名教師必須認定教育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時刻想到為人師表應具有的心理修養,自覺駕御自己的情緒情感。二是「宣洩法」。這是一種適當渠道把胸中的郁悶釋放出來的方法。如「阿Q」式的精神自慰法;通過體育鍛煉、瑜伽、旅遊、聽音樂等活動的合理宣洩法;轉換思維方式,選擇對自己有利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的認識調適方法。 第三,建立良好人際關系。和諧的人際關系是教師事業成功的重要保證之一,人際關系惡化很容易導致心理障礙,使人陷入名利紛擾中而不能自拔。心理學家早就指出,人類的心理適應就是對人際關系的適應,具有良好人際關系的個人心理健康水平愈高,對挫折的承受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就愈強,在社會生活中也就愈成功。因此教師要學會與人交際,善於與人交際,將自己和諧地融於社會之中,保證健康的心理。成功的教師往往是樂於和學生及他人交往的,尤其是善於與學生打交道的教師。教師應真正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第四,磨礪意志,塑造性格是教師心理調節的基本方法。教師的工作特點是周期長,見效慢,極其復雜而艱巨。教師若沒有堅韌的意志和優良的性格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教師的意志品質和性格還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意志品質和性格的形成。因此,要求教師應該自覺地磨礪意志,矯正不良性格,達到教師必須具備的心理標准。 教師是一種特殊的職業,不僅要用自己的智慧去啟迪學生的智慧,還要用自己的人格去塑造學生的人格。教師只有具備了良好的心理素質,才能有效地優化教育教學的心理環境,使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產生積極的心態。從而提高教育教學的整體效益。 教師工作是一項復雜的腦力勞動,是塑造人類靈魂的職業。提高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應當受到社會各行各業和每個學生家庭的高度關心和支持。讓教師的精神世界能充滿理解、關心和溫暖。

❷ 教師如何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講座方案

(1)對症下葯:在處理學生心理問題過程中,要針對學生心理問題的特點,依靠心理醫生和專家會診,個別指導,對症下葯,先找到造成學生心理障礙的原因,不能一概而論。否則,花再多的時間和精力也是徒勞的。
(2)正確引導:心病必須心葯醫。學生在平時生活、交往、學習中產生的問題有經驗問題、方法問題、心理問題,要依據不同情況不同對待。一般在精神上、情感上的問題,較多的是屬於心理健康的問題。我們不能過分地批評指責,更不能諷剌打擊,要朋友式地談心,針對性地梳理,耐心啟發、正確引導。幫助他確定人生目標,選擇適應自己特長的成才之路,學會處理與他人,與社會的關系,完善自身的人格。
(3)善於等待:解決心理問題需一個過程,甚至是一個比較緩慢的過程,不可能立竿見影,所以要善於等待,要潛移默化,春風化雨,堅持不懈。這不僅是解決心理問題的有效方法,也是鍛煉教師的教育能力,提高教師心理素質的重要途徑。
(4)另外,我覺得學校也可以配合心理老師開展活動向學生傳授心理知識。這樣,他們也具備
例:如果是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主要來自於學習成績、同學(師生)關系、父(母)子關系還有朦朧的兩性關系方面的困惑。
如果你是家長,建議不妨這樣:1、首先與孩子建立友好、平等、信任的關系,切忌時刻擺出「長者」的面孔,不僅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同時就他關心的事情(比方孩子的愛好、興趣都要熟悉)與孩子交流一些自己的觀點;2、時常與孩子交換一些時政、社會等問題的看法,包括戀愛、婚姻方面的一些看法,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世界觀;3、孩子遇到問題與孩子共同商量解決的辦法,也可以將自己工作、社交方面的正、反經驗(適合孩子理解水平、對孩子有可能有啟發作用的事情)與孩子交流;4、關注孩子平時的「小事」,及時將問題解決在初期。
注意:每天都要有半小時到一個小時時間與孩子「閑談」,不可借口工作忙而不做這項工作;家長的健康思維方式、從容的處事方式、親密關系人之間的表現,都是對孩子的正向導向。一些能夠解決他們常見的心理小問題。

❸ 如何維護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的對策

一、開展教師心理健康教育活動1、開設專門課程 作為教育管理者的學校,要積極創造條件努力為教師營造和諧的內在環境,又要從實際出發,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對教師開展心理測驗與調查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教育活動。既要充分利用社會心理健康教育的資源,又要注意防止心理健康教育醫學化和學科化的傾向。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可以多種多樣,如:學校可以利用業余時間或寒暑假,利用繼續教育的形式讓教師接受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或在校內引進專門人才進行授課。或者開設心理健康選修課、活動課或專題講座。包括心理訓練、問題辨析、情境設計、角色扮演、游戲輔導、心理知識講座等,通過這種形式,幫助教師了解心理科學知識,掌握一定的心理調節技術,還要對其進行心理上的調適和訓練。2、開展心理咨詢 所謂心理咨詢,是指根據個體心理特點與規律,運用心理學方法,幫助前來咨詢的人員排除各種心理障礙,使之能及時擺脫不利的心理困惑,回復到健康狀態。心理咨詢是維護教師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通過開展個別心理咨詢與輔導,可以幫助教師排解心理困擾,矯正不良行為和思想傾向。讓教師心理障礙問題有地方傾訴,有渠道宣洩,有人為之疏導勸誘,使他們走上健康從教的道路。 二、自覺保持愉悅的心境 哲學家馬克思曾說過:「一種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葯更能解除心理上的疲勞和痛苦,愉悅的心境是增進心理健康的靈丹妙葯。」豁達開朗、積極向上的愉悅心境是人們心理健康的基礎和保證。因此,教師在生活、工作中要力求做情緒的主人,有意識地培養樂觀、愉悅的心境。教師精神飽滿,充滿熱情,一定程度上能夠克服學生的「上課厭倦症」,以自己輕松愉快的心境去感染學生,引起學生的積極體驗。教師走上講台如同演員登上舞台一樣,應調節好情緒,忘掉自我,全身心地進入教師的角色之中。在課前,除了精心設計教學過程,還要穩定情緒,情緒過於激動,授課時會難以控制自己,思路會模糊,容易偏離教材中心,甚至會有失教師的身份說出一些過激的話來,造成極壞的影響。所以授課前如情緒激動或心情煩亂,可以閉目養神,摒棄雜念,遠眺窗外,或聽一段柔和的音樂。因為聽一曲歡快的曲子或觀賞一會綠葉鮮花,可以使情緒得到改善。長期有意識地培養和訓練,對養成良好的性格,保持樂觀、恬靜、愉悅的心境有著積極的效果。實踐證明:教師只有保持良好的情緒,才能充分發揮教學才能,避免單純地說教,使授課內容及形式最大限度地生動、豐富起來。 三、主動調整心理需要 常言道:「心病需要心葯醫」,「解鈴還需系鈴人」,維持心理健康歸根到底還是靠廣大中小學教師自己。 教師自身應建立起良好的自我概念,積極預防、調控不良心理障礙和情緒,並學會主動去調整自我心理需要。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在其「需要層級論」理論學說中指出:「人的心理需要是多層次的,它是產生活動的原始動力,是個體活動積極性的源泉。」一般說來,需要的強度與活動成正比。有了不合理的需要,並且不正視現實,只一味地聽憑無度而無望的慾望的引導,只能是自討苦吃,自尋煩惱。教師應有對事業的進取心和責任感,有較強的職業角色意識,並以此作為自我實現的心理需要,從而自覺地為此勤奮努力工作。如在職稱晉升、進修深造、福利待遇、工作安排等問題上,不從個人的立場上看待,而是全面衡量,客觀對比,合理評價,才能在「心理失落」時正確地對待自己周圍的一切,獲得心理上的自我平衡。如有位老師說:「我真倒霉,從今年開始參加評課要現場寫教案,評高級的條件也比以前苛刻得多,而且又不能分配住房,不能補課,還要參加業務上的培訓……」這個老師的心裡一直有這樣解不開的結,如果能正確對待自己,正確對待事物的發展趨勢,不斷地反省自己,與時俱進,那麼心理的疙瘩就會排除,這沉重的包袱就會慢慢地解開,得以健康的發展。 四、創造良好的人際關系 所謂人際關系是指人與人之間通過交往與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心理上的關系。它是個人或群體尋求滿足交往需要的心理狀態,它反映了人與人之間心理上的距離。 人際關系對人的心理健康起著很大的影響。人際關系不同,需要不同的心理適應,以保證心理健康。積極的人際關系適應,使人心情舒暢,工作關系團結協調,家庭和睦友好,有助於人的身心健康。人際關系失調,引起消極的心理適應,往往使人心情消沉苦悶,工作關系緊張,這必將影響人的身心健康,甚至導致和產生各種心理疾病。 教師之間客觀存在「你上我下」、「擇優上崗」、「優勝劣汰」的競爭的狀態,同事之間的矛盾關系是形成教師心理壓力的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實踐證明:教師之間如果建立融洽和諧的共事協作關系,不僅有利於教師的心理健康發展,促進彼此交往頻率提高,信息交流加快,而且也有助於優化育人的環境。因此教師要善於主動創造良好的人際關系,自覺接受集體規范的約束。坦誠、豁達,真誠幫助別人,主動尋找與他人心靈溝通的紐帶,縮短與他人,與社會的距離。當與他人有矛盾時,學會設身處地的方式去體驗別人,可以有效地幫助我們正確理解別人,避免出現判斷錯誤和不恰當的行為。只有在創造寬松、和諧的工作環境中,才能更好地發揮自身的才能。 五、建立心理狀況定期檢查和心理素質考核制度 建立心理狀況定期檢查和心理素質考核制度是維護教師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徑。各中小學校可成立專門機構,聘請專業人員,採用通用的檢測量表或指標體系對教師進行心理健康狀況的測驗,並依據保密原則建立檔案,使教師了解自己的心理狀態,有選擇地調整自己的心理。使教師在了解自己的基礎上完善自我,並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正確認識自我,化壓力為動力,努力健全自我人格,完善自我,提高「耐壓」度。在客觀標準的形式下追求豐富多彩、健康活潑的精神世界。

❹ 與心靈相約,與健康同行作文,急急急

與心靈相約 和 健康同行 與心靈相約 和 健康同行 為進一步營造我校全體教師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圍,促進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和教師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今日我校全體教師集中在明德樓四樓會議室,認真傾聽有昌吉州中華家庭教育委員會教育專家張慧娟的「與心靈相約,與健康同行」為主題的教師健康心理講座。在活動中張慧娟老師採取了與在做教師的互動交流。討論了幾個問題如:1、你對任何事情負100%的責任你是怎樣理解的?2、注意力就等於事實。對這些問題張慧娟老師都做了分析與舉例論證讓我們的教師都有所收獲。在交流中教師紛紛就生活中的心理困惑提出來與大家一起溝通。 通過這次講座廣大教師心理健康知識得到了有效的普及,也使教師學會了如何保持快樂、健康的與心靈相約 和 健康同行.

❺ 如何對教師健康教育進行培訓內容

新形勢下如何針對少年兒童成長的特點,加強學生的體育、衛生健康教育,培養學生強健的體魄、較強的活動能力、勇敢頑強的毅力、艱苦奮斗和團結合作的精神,使他們更加適應現代社會的需要,是小學階段的體育和健康教育迫切需要解決的新課題、新任務。
我校結合實際情況,為加強教師保健意識及預防疾病能力,為向學生有計劃地進行健康教育,提高健康教育水平幫助學生降低常見疾病患病率,促進學生形成有益於健康的行為習慣,扎實有效地開展健康教育工作,針對《健康教育教師培訓》工作做如下計劃、安排: 一、指導思想
以小學生健康教育的有關文件精神為指導,堅持育人為本,運用健康教育的理論的方法,切實加強學校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學校全體師生健康水平,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他們身心全面和諧發展,為學生一生的幸福奠定基礎。 二、工作目標
全面貫徹執行黨的教育方針,對教師進行健康教育培訓,使老師、學生了解衛生健康的重要意義,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和衛生習慣,加強對傳染病、學生常見病的預防和治療。
1、加強領導,成立健康教育領導小組,切實抓好健康教育工作。 2、聆聽專家講座,拓寬教師知識層面。
3、積極參加各種健康教育教研活動,互相學習、共同提高。

❻ 為什麼要在教師中舉辦心理健康教育講座

這涉及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意義,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就有明確指出,要"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堅韌不拔的意志、艱苦奮斗的精神,增強青少年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學生自身健康成長的需要,也是社會發展對人的素質要求的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本身應有的內涵之一。教育的目標就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全面發展包括身、心兩方面都得到健康發展。當前中小學教育要實現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心理健康教育佔有重要地位。而就如何在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京師博仁開設有心理健康骨幹教師培訓課程,來滿足心理輔導老師掌握從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必備知識和能力,其中包括了掌握現代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論和從事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輔導與咨詢的基礎技能、依據有關理論設計心理健康教育方案並去實施,能夠在實踐中分析、解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實際問題,以及促進心理教師的自我成長,提升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職業道德水平,進而能夠全面勝任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❼ 關於健康講座的開場白及結束語

各位老師們:
現代社會關於「健康」的概念已超越了傳統的醫學觀點,不僅僅指軀體、生理的健康,還就應包括精神、心理的健康。當今社會競爭激烈,造成人們心理壓力重,對於我們在校中學生來說,在這樣的社會大環境下生存,往往面臨升學壓力,心理脆弱,心理壓抑得不到必須的宣洩的困惑。再者,我們的同學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在家往往被家長們呵護為小太陽、小皇帝,所以,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問題也顯得越來越嚴重,加之隨著青春期的到來,學生們的生理和心理都在不斷的變化,煩躁、沖動、壓抑、自閉等心理現象屢有發生,這些狀況如果得不到科學有效的指導,往往會產生這樣那樣的煩惱、發生一些不該發生的事情。因此,對我們廣大老師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訓顯得尤為重要。

這天,我們有幸邀請到我們的「美女專家」王麗梅老師為大家做青春期心理健康方面的專題講座,下面,首先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對王老師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

王麗梅老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曲師大附中老師。學生處主任,曲師大特聘心理輔導老師,濟寧市特級教師,教育碩士,多年來一向致力於學生的心理教學和研究,並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自2006年開始,王老師就開始從事心理健康的學習、研究和工作,先後參加過10多個有關心理健康方面的工作坊和相關業務培訓,近幾年來,針對青少年學生單調的學習生活,開展青少年心理素質訓練活動,關愛未成年人心靈,並多次開展了社會公益性學生心理調適講座、親子溝通研習會,宣傳心理健康知識,先後被山東健康聯盟委員會評為山東省輔導員培訓特聘教師,受到廣大學生和家長的一致贊譽。

下面讓我們再次以熱烈的掌聲,歡迎王老師為大家做精彩的講座。

結束總結,王老師從心理學視角和大家探討教育教學中的幾個策略,引導各位老師們能夠重視並發揮心理規律和心理現象在教育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從而進一步提升教育質量和職業幸福感,化地實現自我價值感。讓我們再次以熱烈的掌聲,歡迎王老師為大家做精彩的講座。期望這是一個開始,也歡迎王老師常到春秋「坐坐」。

❽ 教師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認識抽象

一、指導思想:

1、對全體孩子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孩子不斷正確認識自我,增強調控自我、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

2、對少數有心理困擾或心理障礙的孩子,給予科學有效的心理咨詢和輔導,使他們盡快擺脫障礙,調節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發展自我的能力。

3、要以面向全體孩子為主,個別輔導為輔,讓心理健康教育真正進人課堂,在課堂教學中要有別於其他學科的教學方式,主要是通過活動讓孩子獲得心理體驗來改變自己的觀念。

二、具體工作:

1、加強高素質教師群體的培養;

2、為了更好的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課,加強集體備課工作;

3、實施心理健康教育課,以面向全體孩子為主,個別輔導為輔。

4、創建心理健康教育網路,形成以心理健康工作室、各班班主任為主的以廣大家長、全體教師為輔的心理健康教育網路,為孩子的身心健康做出努力。

三、具體實施:

教師方面:

1、每學期對教師進行三次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的培訓。(形式不限,聽講座,看錄像,觀摩心理教育輔導課等等)

2、上好健康教育課。教師備好心理健康教育課教案,並組織聽課。

3、組建教師心理咨詢志願者隊伍。

孩子方面:

1、教會孩子掌握幾種放鬆心情的好方法。

2、設立師生互動交流版面。讓孩子隨時有表達和宣洩自己情感的地方。

家長方面:

與家長多溝通;針對部分家長組織一些培訓。(形式不限,聽講座,看錄像,觀摩心理教育輔導課等等)

四、具體工作安排:

2—3月

1、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布置;

2、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計劃安排;

3、班主任心理健康內容的相關培訓;

吳庭華

4—6月

1、小班年級組心理健康講座

2、中班年級組的心理健康講座;

3、大班年級組的心理健康講座;

謝烽

9—10月

1、對個別特殊生進行心理疏導,並做好個案研究;

2、班主任心理健康內容的相關培訓;

常雲霞

11—12月

1、教師心理健康講座;

2、家長心理健康講座;

計劃二:中班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計劃

一、對幼兒認知培養過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1,對中班幼兒感知覺培養中心理健康教育

中班幼兒的教師應保護好孩子生理器官,有意識的訓練幼兒視覺、觸摸覺、空間知覺、時間知覺。

(1)可有意識、有計劃地訓練幼兒的聽力,平時要定期測量幼兒聽力情況,及早治療和防範。

(2)讓孩子逐步辨認:紅、黃、橙、綠、天藍、藍、紫等色,並逐步按名稱選色及按色講名稱。

(3)教孩子用手摸,辨別物體的粗細、軟硬、輕重、粗糙、光滑。

(4)用捉迷藏或找物的游戲培養孩子逐漸辨別上下、前後、左右。如用同類物體擺成不同的空間位置,讓幼兒指出方位。又如用物體擺成一上一下、一前一後、一左一右等。

(5)可以通過帶領孩子做一些觀察記錄來培養孩子的時間知覺。如帶孩子觀察母雞→生蛋→孵小雞→母雞帶小雞的圖片,並講出先後順序。還可以通過故事、童話等幫助幼兒掌握「從前」、「很久很久」、「後來」、「開始」、「結束」等詞彙。

2,對中班幼兒注意培養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中班幼兒的無意注意高度發展,對周圍事物極感興趣,到處看、聽、聞、說。因此,活動能力、生活范圍、知識量都增長、擴大、增多了。中班孩子有意注意得以發展,如果我們做到使幼兒明確觀察任務,選材又適合幼兒知識水平,利用有趣的聲音、動作、鮮明的顏色,必定能把幼兒的注意力集中到預定的觀察目標上。

3,對中班幼兒記憶培養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中班幼兒有意記憶逐步增長,能記住情節和有關詞句,復述故事,描述自己所經歷的事情。他們的理解記憶比機械記憶效果好,即記憶自己所熟悉的、所理解的比不熟悉的不理解的內容效果好,理解對幼兒有很大作用。

4,對中班幼兒思維培養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中班幼兒感知動作思維水平很高,他們可邊動作邊說邊記,形象思維佔主導地位,但邏輯思維水平差,處於萌芽狀態。他們掌握實物概念時能概括出實物主要特徵,特別是功用特徵。家長可以經常與孩子玩「找錯」的游戲,如家長講「馬是拉車的」幼兒講「對,馬是拉車的」,「水果是扔掉的」,「錯,水果是吃的」。中班的數概念可掌握到「10」,詞彙的掌握也隨著年齡增加,這為幼兒口頭語言書面語言的發展創造了條件,有條件的家長可以讓幼兒學書法、學繪畫、學語言。

5,對中班幼兒想像培養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想像的對象和內容深廣得多了,特別是對貼近幼兒生活的想像顯得具體而細致,甚至大人忽視的細節,他們也想像到了。他們會幻想著與星星、月亮做游戲、乘坐火箭在太空中的運動會上奪金牌,其中也許包含著想像的創造性成份,這是很可貴的,應予以啟迪保護。

二,對幼兒情感培養過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中班幼兒的情感仍帶有明顯的外露,易沖動及易變的特點,但在教育的影響下,幼兒情感也會向著穩定而深刻的方向發展。幼兒社會性情感、道德感、美感、理智感、道德評價都有些發展,家長應幫助他熱愛幼兒園的班級群體與朋友建立良好的聯系,互相報出電話號碼,鼓勵他們在平時晚上或雙體日互通電話。

三,對幼兒意志過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中班幼兒意志品質發展很不成熟,所以家長要讓幼兒自我控制時,一定要幼兒明白行動的目的,因為只有當行動的目的為幼兒理解而感興趣時,才會出現較好的自覺性、堅持性和自製力。另外家長在家中不妨採取一些游戲的方式讓幼兒遵守某些規則。

計劃三: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計劃

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健康為目標,以衛生科學、體育科學為內容的教育,也是向幼兒進行保護自己身體和促進心理健康的教育。幼兒身體各個器官的生理機能尚未發育成熟,各個組織都柔嫩,其身體素質還相當薄弱;同時,他們又處於生長發育十分迅速的時期,這有利於幼兒培養發展良好的身體素質。教師為他們提供良好的保育和教育則有利於幼兒形成有益終身的健康行為方式。

首先:在幼兒健康教育的過程中,必須豐富幼兒的健康知識,教給幼兒促進和保持健康的方法行為,從而使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衛生習慣和體育鍛煉習慣。

可以用豐富的知識、動作和行為練習、講解示範、體育游戲,訓練行為,培養習慣等方式進行。

其次:在幼兒健康教育的過程中,要發揮健康教育的各種功能。

1、結合日常生活進行

日常生活每一個環節都有可以用來對幼兒進行健康教育。例如:怎樣上廁所,就可以隨機進行;又例如:自我保護意識和方法可通過戶外游戲時進行滲透。體格鍛煉通過早操、體游、運動器材等進行……

2、與其他學科結合進行

使其變得生動活潑,符合幼兒心理特點。例如:將健康知識用兒歌形式傳授等……

最後:在培養幼兒健康行為過程中,要集體與個別教育相結合。先針對群體進行教育,改變整個群體的行為衛生習慣,來影響個體行為的形成,「大家都這樣,我也要這樣」。再針對個別特殊幼兒多提醒、多關心、多指導,使整體幼兒獲得全面的健康教育。

在制定本計劃的最後,還要考慮到幼兒健康教育必須得到家庭的積極配合,才能使幼兒健康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健康教育內容如下:

一、體能

1、能運用各項基本動作做游戲

指定范圍內走和跑;四散走和跑;在直線、曲線上走和跑;雙腳向上跳、投擲、爬行等。

2、基本體操

會聽音樂做模仿操;會一個跟一個排隊;會一個跟一個走圈。

3、體育器械的運用及操作

會玩滑梯、盪椅、攀登架等大型體育體育器材;會滾球、傳球;會騎三輪車等。

4、願意參加三浴

5、願意參加各項體育活動及游戲

❾ 誰能幫我寫一份關於心理健康知識講座的主持人稿啊急!!!!!

走向遠方的途中,並不全是鮮花遍野,更多的時候是榛莽遍地,每一步都要砍斷攔路的荊棘和纏繞的葛藤,每一步都考驗著我們的心性與毅力。然而我們終究會從迷霧中走出,雖然被枝杈劃破的肌膚隱隱作痛。不要讓沉重的書包成為嘆息的理由,不要讓挫折的陰影占據頭頂的天空。當我們踩在那彷彿高不可攀的險峰上,當我們渡過那看似深不可測的江河時,我們會在心底告訴自己,就這樣風雨兼程,堅持將是我們的唯一選擇。終會有欣慰的笑容洋溢在眼角,只要我們永葆一顆勇敢的心!

❿ 教師心理健康知識講座(一)心理健康的標准有哪些

三、心理健康的標准有哪些-——徐亞靈象心理健康的定義一樣,從國外到國內,心理學家們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心理健康標准,這些標准對心理健康的認識和維持都有實際意義。現把其中的幾種我認為比較適合我們教師和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的標准介紹給老師們,老師們可以用這些標准去衡量自己的心理是否健康,也可以用之去衡量學生是否心理健康,並努力去維護自己的心理平衡,讓自己保持自己良好的心理狀態、愉快的生活和工作。把這些知識應用於教育管理學生的工作之中,對提高教育管理學生的效果,為學生提供心理健康幫助,也是非常有益的。1、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與和米特樂曼提出了十條心理健康標准1、有足夠的自我安全感。2、能充分的了解自己,並能對自己的能力作出適度的估價。3、生活理想切合實際。4、不脫離周圍現實環境。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6、善於從經驗中學習。7、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8、能適度地發泄情緒和控制情緒。9、在符合集體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發揮個性。10、在不違背社會規范的前提下,能恰當地滿足個人的基本需要。2、台灣心理學家黃厚堅在《青年心理健康》一書中提出了心理健康的四條標准——徐亞靈1、心理健康的人是有工作的。而且能夠把他本身的智慧和能力,從其工作中發揮出來,以獲取成就;同時他常能從工作中得到滿足之感,因此他常是樂於工作的。2、心理健康的人是有朋友的。他樂於與人交往,而且他常能和他人建立良好的關系;他在與人相處時,正常的態度(如尊重、信任、喜悅等)常多於反常的態度(如仇恨、嫉妒、懷疑、憎惡等)。3、心理健康者對於他本身有適當的了解,並進而能有悅納自己的態度。他願意努力發展其身心潛能;對於無法補救的缺陷,也能安然接受,而不作無謂的怨憂。4、心理健康的人應能和現實保持良好的接觸,對環境能正確、客觀地觀察,並且能作健全、有效的適應。他對於生活中的各種問題,能以切實的方法加以處理,而不在企圖逃避。3、我國心理學家李樹珍綜合研究各心理學家的觀點後提出了心理健康的7條標准。——徐亞靈這七條標准更適合於青少年學生的實際情況。現根據我的理解介紹給大家:1、自知——自我意識觀念明確。自我意識指一個人對自己的身心特點的知覺和評價。心理健康的人,對自己的體相、健康、體能、心理動機、興趣、情緒情感、能力、智力和思維等方面有比較全面客觀的了解,清楚地知道個人的優缺點,知道自己是一個怎麼樣的人。自我意識是調整每個人行為的前提。2、自愛——正視自我,悅納自己。心理健康的人,對自己的生理特點、心智能力及周圍的關系有清醒的認識,個人的理想、信念、行動上能跟上時代的發展,並與社會要求相一致,既不沾沾自喜,也不自慚形穢。不論長得美醜,有無生理缺陷,有無疾病或疾病的輕重、智力水平的高低,都能接受、接納自己。不管周圍環境優劣、條件好壞,都能從實際出發,努力適應。自我接納是生活、學習安定的前提條件,一個連自己都不會接納而否定自我的人,肯定是缺乏生活的自信和動力的。3、自持——情緒穩定、樂觀心理健康的人應該是保持樂觀向上心理、善於調節、穩定自己的情緒的人,使自己對周圍環境和現實生活有良好的適應。4、自尊——善於與人友好相處心理健康的人既能做到尊重自己,也能做到尊重他人,他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能與人友好和諧的相處。一個人際關系不好的人,在工作、學習、生活中會遇到較多的人際沖突和矛盾,因而會給自己的心理造成許多的煩惱甚至傷害。5、自強——有理想,有生活目標心理健康的人決不會是整天無所事事,對人生無所追求,得過且過的人。他會是一個熱愛生活,並有明確的生活目標,追求人生價值和自我實現的人。並且他會不怕挫折,堅持不懈地去為實現自我目標而奮斗。6、自製——遵守社會道德規范心理健康的人能約束自己的行為,使之限於社會道德范圍之內。當個人利益與社會道德規范發生沖突時,他會約束自己服從社會規范。因為這是自覺的行為,所以他會很自然地保持心理平衡。7、自覺——努力工作和學習心理健康的人明白生活和學習應該是人生存的必然需要,是一個人應該承擔的責任,因此他能自覺地從事自己的學習或工作,用自己的辛勤勞動創造美好幸福生活。4、、大學教材闡述的教師心理健康標准在網上查到某大學教材闡述的教師心理標准,具體的不知道是哪個版本的教材,但是這是我在網上查到比較全面的關於教師心理健康的標准。該教材寫到:一般而言,健康的教師心理須達到如下標准和要求。1、良好的教育認知水平主要是指在教師認識過程中的智力或智力活動方面的內容。一個心理健康的教師,應能正確認識和對待周圍的事物和客觀環境,使自己的行為符合社會的要求,與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保持相對平衡,並能在教育崗位上表現自己的能力,如敏銳的觀察力、創造性地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能力等。2、悅納教師職業主要是指對教師角色的認識和接納等。一個心理健康的教師,應該承認自己的職業身份,並愉快地接納這一職業的要求,還要了解自身作為教師所具有的優勢和劣勢等。3、穩定積極的教育心境主要表現為教師在教育過程中,能保持穩定的情緒,而且情緒反應適時、適度,情緒自控力強,能承受來自學生、家長、社會等方面的壓力,始終保持樂觀和積極的心境。4、健全的教育意志教師必須具有堅強的意志,具有自覺性、果斷性、自製力、堅持性的意志品質。5、良好的教育人際關系教師的教育人際關系,主要包括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教師之間的關系、教師與領導的關系和教師與家長的關系。心理健康的教師一般都樂於與人交往,並能夠正確處理好各種教育人際關系。他能為學生、家長、同事、領導等所理解和接受,能與他人相互溝通和交往,人際關系和諧。6、教育環境的適應與改造心理健康的教師能對教育環境有客觀的認識和判斷,能接受教育事業的各種新事物,能適應教育變革、發展的要求,並能主動迎接各種困難與挑戰。5、徐亞靈提出的教師心理健康的十條標准——徐亞靈隨著現代人生活質量的提高,生存競爭的日益加劇,心理健康對人的身體、情緒、工作和生活的重大影響越來越顯示出來,以至現在政府已經開始關注國民的心理健康問題,國家衛生部等17個部門於2008年頒布了《全國精神衛生工作體系發展指導綱要(2008年-2015年)》,比較詳細的對國民的精神衛生問題納入政府、社區和學校的工作體系。教師的職業對象是教育和培養成長中的未成年孩子,教師不僅要讓這些孩子掌握科學文化知識,更重要的是要以自己良好的師德修養和健康的心理狀態給予學生在道德品質、為人處事等做人的素質上以潛移默化的影響,讓學生成為具有良好道德和健康身心的人。心理健康在競爭日漸激烈的現代社會顯得越來越重要,培養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能夠經受起競爭和挫折的考驗的一代新人,就成為了現代學校和教師的非常重要的任務。事實證明,教師的人格健全、心理健康不僅直接影響到其心理是否平靜、生活是否幸福,影響到教師的生活質量,而且在很大程度傷影響到教師能否順利的完成教學任務,更影響到教師能否以平和的心態去面對教育教學工作中的矛盾和問題。更重要的是,教師的心理是否健康,情緒是否穩定,直接影響到教師對學生的態度和教育方式。尤其是教師的不良情緒可能導致沖動的教育方式,給學生的身心帶來不良後果。因此,要讓學生成為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人,首先要求每一個教師的人格是健全的,心理是健康的。教師的心理健康程度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質的形成。因此,教師的心理健康比其他任何一個行業都顯得重要。心理健康是指向人的意識和情緒的。心理是否健康是人的心理的一種持續穩定的狀態,一種個體的情緒體驗和心理感悟,所以,我從心理健康的這一特點出發,根據教師職業的特點、教師在社會、學校中所處的地位,教師在學校、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通過多年的思考和研究,總結出了以下十條教師心理健康的標准。1、對教師職業的認同感。教師對職業的認同感,就是教師對自身所從事的職業的認可,喜歡自己從事的工作,並能從教師職業生活中找到樂趣。沒有對自己從事的教師職業的厭惡感。心理健康的教師明確自己的工作的意義和價值,明白自己在學生健康成長中的責任,對自己選擇教師職業無怨無悔。即使自己的工作辛苦,待遇微薄,地位平常,也能平和的接受,沒有怨言。2、對自我能力價值的肯定感教師對自我能力價值的肯定感,指教師對自己的能力充滿自信,不自負也不自卑,對自我的價值有客觀的評價,明白自己對他人和社會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沒有對自己的知識和能力自我否定感。心理健康的教師對自己充滿自信,相信自己在培養未來一代中的價值,對自己的知識和能力沒有自怨自艾,沒有自卑感,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學識能教育好學生,相信自己的從事的是一種很有價值和有意義的職業。3、對心理情緒的穩定感教師對心理情緒的穩定感,是指教師的心理和情緒能夠保持平和穩定的狀態,沒有較大的情緒波動和心理沖突。心理健康的教師的心理和情緒是穩定的,即使遇到較大的挫折和心理沖突,也能冷靜的面對,通過自我心理調很快消除煩惱,緩解不良情緒,比較快的恢復正常的心理狀態。4、對人際關系的和諧感教師對人際關系的和諧感,是指教師能夠比較好的處理好與學校領導、同事和學生的關系,即使在學校和家庭的人際關系產生大的矛盾和沖突,也能冷靜、科學的做出處理,讓自己的人際關系保持和諧。沒有長期處於因人際關系不良造成的嚴重的內心沖突和不良情緒之中。心理健康的教師能較好的處理人際關系,能以理性、寬容、平和的態度對待人際矛盾和沖突,在社會人群中有安全感。5、對競爭壓力的平和感教師對競爭壓力的平和感,是指教師能夠認識到教師的職業競爭和工作壓力是正常的,能夠以平和心態面對日益激烈的職業競爭和工作壓力,沒有因為職業競爭的激烈和過大的工作壓力產生職業倦怠。心理健康的教師能用平、從容的心態去應對職業競爭和工作壓力,他不會在面對激烈的職業競爭和沉重的工作壓力產生焦慮、煩惱和不良情緒。6、對學生的平等關愛感教師對學生的平等關愛感,是指教師對師生關系有理性客觀的認識,能夠認識到教師與學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對學生有愛心,不居高臨下的對待學生。沒有出現嚴重的對現代學生的怨天尤人和問題行為學生的厭惡感。心理健康的教師對學生有平等、尊重的態度,對學生具有關愛之心,並且能夠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學生。他們對差生沒有歧視的態度,也不會對有問題行為的學生表現出怒氣和焦躁情緒,更不會產生簡單沖動的教育行為。7、對教育工作的責任感教師對教育工作的責任感,是指教師教師對自己的職業有一種使命感,他知道自己的工作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和未來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明白自己的工作對學生、家庭和社會具有的重大意義和價值。教師面對的是接受教育和訓練成長中的未成年學生,教師對自己工作的責任心決定著教師能否讓學生健康成長,對學生的現在和未來負責是教師的天職。教師責任感的強弱反映出教師心態是否正確的一個重要的指標。責任心不強或沒有責任心的教師本身的人生態度和心理狀態都是消極的。而一個心理健康的教師的人生態度和心理狀態都是積極的,他清楚的知道自己工作的價值和自己肩負的神聖使命,對自己的工作是一定不會敷衍塞責,而是高度負責的,教育教學工作面臨再大的困難也不會退縮,努力克服困難讓自己的工作取得最好的效果,盡力把科學文化知識交給學生,盡力教育學生合格做人。心理健康的對工作充滿著高度負責的精神,8、對人生態度的積極感教師對人生態度的積極感,是指教師對人生意義有積極的認識,要求自己去追求一種有價值的人生,對自己從事的職業活動的態度也是積極的,以積極良好的狀態和高度的責任感去面對教書育人的工作。他能夠對人名義的是保持一種淡定的態度,不會為名義所束縛,並能以積極的態度去面對和處理人生中的矛盾和問題。心理健康的教師具有積極的人生態度,他知道自己的人生態度不僅影響著自己的工作熱情和績效,而且對學生的積極的人生態度的確立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能保持高昂的工作熱情和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不會對教書工作產生厭倦感,更不會產生職業倦怠。9、對家庭和生活的滿足感教師對家庭和生活的滿足感,指的是教師對自己的家庭關系和生活是滿意的,對自己的生活現狀是滿足的,對家庭和生活沒有不滿和怨言。心理健康的教師,對家庭富有高度的責任感,對老人、配偶和孩子等家庭成員充滿著關愛情感,積極為建立穩定和諧的家庭氛圍而努力。10、對人生追求的適度感教師對人生追求的適度感,是指教師對自己鎖定的人生目標切合實際,對自己人生目標的實現抱有一種「順其自然,為所當為」的態度,既不會自甘落後,也不會好高騖遠,能腳踏實地的去為實現遠大的人生目標而努力。而且對人生目標的實現抱有一種平和的態度,能實現的盡力去做,不能實現的能平和面對。心理健康的教師能很好的把握和調整自己的人生目標,能夠做到在成就面前不暈頭,在困難和挫折面前不氣餒。而且會不斷調節自己的心態,不會為工作上的不如意和沒有達到自己所定的目標而焦躁不安,責備自己,與自己過不去;也不會為了實現目標把自己弄得疲憊不堪,產生心理疲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