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知識 » 小學生心理健康知識講座
擴展閱讀
怎麼使用刀具基礎 2024-11-19 03:31:27
小學生知識點英語 2024-11-19 03:30:40

小學生心理健康知識講座

發布時間: 2022-06-15 16:59:03

Ⅰ 怎樣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隨著社會的迅猛發展,健康的范疇在擴大,社會對每個人素質的要求,也在不斷的提高,不僅要求有著健康的身體,更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健康的心理。而小學生正是心理發展、性格養成的關鍵時期,做好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對小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著重要意義,而且對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才有著重要作用。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科學性、實踐性很強的教育工作,尤其對小學高年級十一、二歲的學生。他們已經進入「心理斷乳期」,主體意識增強,認為自己經長大成人了,成熟了。另外,受心理因素的作用,他們的情緒會躁動不安,需要同學、老師、家長的理解、賞識與溝通。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就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淺談看法:
一、使小學生的各種活動與積極的情緒體驗相結合
小學生在各種活動中,特別是在學習活動中,常常會產生各種情緒體驗。經常產生積極的情緒體驗,如高興、快樂、幸福、滿足等可使兒童增強自信心,情緒高漲,精神飽滿,既能提高其完成學習任務、參加集體活動的熱情,又能增加其心理健康,避免長期體驗消極情緒而引發的種種情緒障礙。積極的情緒體驗會成為學生新的活動動機,使他們以更高的熱情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因此,在小學的教學中,教材和教學方法都要適合小學生的特點。在教學活動中要幫助小學生掌握學習內容,使其經常產生成功的喜悅。教師還應特別注意因材施教,對優等生提出更高的目標要求,使其不斷產生新的成就感;對差生要給予耐心細致的幫助,對他們的要求不能太高,對他們的每一點進步都要給予鼓勵。
二、發展小學生的高級情感
在教育中要培養小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以發展其道德感。通過繪畫、唱歌、跳舞、體育競賽、美化教室和校園的勞動、游覽、參觀、學習英雄事跡等多種形式的活動,培養小學生高雅的審美情趣,以發展他們的美感。求知慾和好奇心是小學生理智感的重要內容。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注意激發小學生的求知慾、好奇心,要鼓勵他們克服困難,使他們在學習活動中體驗成功的歡樂,以發展他們的理智感。
三、培養小學生控制和調節情緒的能力
(1)建立適當的需要。教師要幫助小學生確定符合他們實際情況的奮斗目標,切忌期望過高;要引導他們實事求是,不作非分之想,不苛求自己,尤其是優等生或爭強好勝的小學生,不要為小事而過於自責,凡事要放寬心,想得開。
(2)尋找樂趣。教師要讓小學生保持兒童天真爛漫的個性,對各種活動都傾注熱情,積極參與,享受生活的樂趣。小學生還要培養自己廣泛而穩定的興趣,從中獲得快樂。
(3)自信。自信是保持愉快情緒的重要條件。教師要教會小學生看到自己的優點和長處,學會悅納自己、欣賞自己、肯定自己,做到不自卑、不自憐、不自責。要相信每個學生都有他可愛和可造就的一面,要經常肯定他們,鼓勵他們。
(4)多與人交流。許多小學生還不善於與人交流,其實小學生多與家長、教師和好朋友交流,可以增長知識,受到啟迪,增進友誼,能給自己帶來意外的收獲和快樂。四.建立學校--家庭心理教育網路
學生生活在家庭的時間很多,家庭環境,家長本身不健全的人格或不健全的心理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心理發展,甚至會造成學生心理壓力和心理問題。因而提高家長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識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師可利用家長會等形式開設心理講座,講清兒童的心理發展的特點,指導廣大家長掌握科學的家教方法。學校和家長要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通過各種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使學生發揮才智,發展想像力、創造力,塑造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提高心理素質。
總而言之,關注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是目前小學教師不可忽視的重點。

Ⅱ 心理講座觀後感怎麼寫500字

聽了老師的專題講座,使我懂得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和素質全面提高的教學活動,現今社會不僅要求我們具有健康的身體,而且需要健康的心理狀態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經過這次心理健康教育的學習,我的收獲很大。不僅學習了許多專業的心理知識,以前很多的疑問都得到了解決,我真正認識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下是我學習後的一些心得:

一、教師自己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

通過一線的教學經歷,深深的體會到教師自身的心理健康直接影響到周邊的人,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確理解學生的行為,更無法巧妙地處理學生問題,輕則影響師生關系,重則可能傷害學生心靈。因此,為了更好地教育學生,教師自己首先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師的心理健康從根本上說還得由教師自己維護。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能夠處理好兩個方面的關系——既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同時也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優秀的教師在需要的時候能承受巨大的壓力,但他絕不應讓自己一直處於壓力之中以至於身心俱損,影響工作和生活的正常進行。身為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不斷學習和掌握新的知識,盡快適應新的教學觀念,掌握新的教學方法,達到新的教學要求,才能尋求新的發展,也才能真正擁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師不斷地接受新知識,開拓自己的視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問題,以更平和的心態對待生活和工作中不盡人意之處,更少地體驗到焦慮和挫折,對維護心理健康有重要意義。

一個盡職的教師是非常辛苦的,需要休息和放鬆。充當「無所不能」的教育者形象的確使人精疲力盡。因此,教師可以試著在假期給自己充電,例如:學習做旅行家,用膠片記錄生活中的美景美事;學習做美食家,在品評佳餚的同時自己也做一次大廚。新的工作體驗不僅能使教師得到放鬆,而且可以開闊教師的視野,增加教師的知識面。教師可以把從其他工作體驗中獲得的經驗、積極情緒帶到教育工作中來,更好的促進教育工作。

二、經常關注特殊學生的心理輔導

教師的天職就是教書育人,對待問題學生更應該盡心盡責,遇到問題學生怎麼辦呢?一定要充分利用班集體的作用,在寬松平等的班級氛圍中,加強對學生心理的團體輔導,通過主題班會的形式,充分發揮班隊活動課的集體心理輔導效應。針對特殊學生的特點,有側重地選擇團體輔導的主題。如自信心教育、青春期教育等。採用講座法、認識法、操作法、表演法、角色扮演和行為訓練等多種方法來激發學生積極參與的內在動機,並在活動中得到領悟。通過一系列的團體輔導活動,不僅讓全體學生獲得心理健康方面的有關知識,也拉近了同學間、師生間的距離,融洽了師生關系。

在考慮學生一般心理規律的同時,也要對暴露出來的個別學生的個別心理問題進行疏導幫助。在對學生的個別輔導中,我一方面通過心理輔導室兼職心理教師的個別咨詢輔導,另一方面也進行了個別談心與輔導。通過學校開通的心理咨詢箱,打通教師和學生的心理通道,及時了解學生的真實思想,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困惑。

以上,是我的一家之言,收獲是巨大的,體會可能膚淺,切記心理健康的前提是身體健康!重視我們自己的心理,正視我們自己的問題,看到自己的優勢,找到自己的不足,這樣才能更有效的幫助我們身邊的人,希望我們都能保持開闊的心境,良好的心態!

Ⅲ 如何更好的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一、注重興趣培養,增強學生良好心理素質。
結合學生的特長,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讓學生都能在課外活動中嘗試到成功的喜悅。要充分利用課外活動,組織學生積極參與,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合作精神,在活動中時學生盡情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在活動中,要充分運用心理健康知識對學生進行教育。例如引導愛好美術的學生積極參加美術活動,培養學生的審美觀;引導愛好音樂的學生積極參加音樂活動,培養學生的樂觀向上態度,陶冶情操;引導有體育特長的學生積極參加各項體育活動培養他們堅強的意志力等。利用學生愛好開展課外活動,不僅能使學生學會既善於評價自己,又善於評價他人,恰如其分地看到自己和他人的優缺點,還能使內向孤僻的學生合群,樂意參加群體交往,增強合作意識,也能使心胸狹窄的學生學會寬容,開闊心境,理解別人,並進行情緒上的自我疏導,不致於心理失常出現心理障礙。
二、廣泛開展心理健康宣傳教育活動
充分利用校內廣播、校刊、板報等宣傳陣地,大力宣傳普及心理健康知識。並開展各類宣傳活動,通過知識競賽、論文徵集、心理劇場、心理沙龍、心理運動會等多種形式,廣泛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
三、專題講座
針對班機出現得共性問題,開展主題講座。這可以很好的塑造班級集體良好的氛圍和集體的良好行為,激發群體向上的精神。每次講座根據小學生的特點和需要,選擇合適的專題內容進行。如:新生環境適應講座、期末考試前怎樣克服考試焦慮講座,適時為他們解開心結。
四、游戲明理
愛做游戲是小學生的天性,通過游戲學會表露自己,學會與夥伴共同商議、承擔責任,學會互相幫助,分享成功的喜悅,游戲也能使學生自發地、自然地將自己的心理感受與問題充分表現出來,並獲得情緒上的鬆弛,最終認識自我,學會控制自我。游戲法特別適合年齡小的學生。
五、行為練習
心理健康教育必須強調行為訓練。如果只停留在說教,或灌輸理論知識,而不是讓學生親身體驗、感悟,那麼是收不到多少實效的。學生的心理素質要物化為行為習慣和行為能力。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和行為能力是其良好心理素質的表現,如中小學生守則和日常行為規范,我們經常講的「五愛」、「五心」、「五自」教育,以及要求學生樹立勤奮嚴謹的學習態度 ,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增強自學、表達、操作和創造能力等等,這都是一種良好的心理素質的表現。所謂「教育養成習慣,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足以說明心理品質在人培養中的作用。良好的心理素質表現在人的成長和成長過程 中的各個方面,能指導學生做人、求知、生活和交友,對學生形成正確的行為動機,有導向和激勵作用,對學 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行為能力,有制約和調節作用。要讓學生對已學習過的行為及技能進行反復的練習,加深對這些行為及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從而形成穩定的行為習慣。
六、結合班級管理滲透心理輔導
利用班會、團隊活動時間,為學生開設專項團體心理輔導活動。
引導學生在正確認識自我、了解自己的情緒、主動負責、學會尊重、善於自製、提高耐挫力、開拓進取等方面開展討論和交流活動,幫助學生構建積極的自我觀念,促進學生知、情、意的和諧發展。班主任工作主要從三個方面來創設寬松和諧的環境,讓學生在健康的環境中慢慢矯正不良心理,逐步培養其健康完善的人格心理。一是建立一個團結互助、和諧友愛的班集體。在班集體建設過程中倡導互幫互學、互相關愛的活動,讓學生相互深入全面的了解,相互信任,建立平等友愛的同學關系。對有困難有缺點的學生,用平等真誠的態度給予幫助,使他們在學校里心情愉快,精神放鬆,以增強其信心,激發其求知慾,鼓舞其勇氣,對困難挫折都能勇敢面對,對他人理解、尊重、寬容,在集體中做一個受歡迎的角色。二是創設豐富多彩、積極健康的生活環境。開展多種文體活動,寓教於樂。組織教師利用學校各種活動,主題班隊會活動時間組織學生觀看他們喜愛的影視片,推薦健康書籍,講故事,談理想,說未來,選取一些社會角色作模擬表演等,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社會,了解自己的角色心理,把遠大的理想與腳踏實地的學習結合起來,達到了自己克服缺點,自我完善個性的目的。
七、開展傳統美德教育活動,繼承中華美德。
例如:以「承先烈遺志,做中華少年」為主題,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根據我校實際,認真制定此主題的活動方案。組織 「與英雄人物談心得」徵文等活動,使學生逐步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主人翁責任感提升自己的愛國情感,同時學校還要通過廣播、宣傳欄、板報等宣傳陣地向廣大師生進一步進行愛國主義的教育,從而達到激發愛國情感、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和愛國主義精神的目的;開展「迎奧運,文明禮儀伴我行」主題教育活動,進一步提高學生文明素養。本學期開展「行有規,做有矩」禮儀教育傳承中華美德活動; 結合「三八」婦女節對學生進行「孝父母,尊師長」教育,組織學生了解父母、老師的辛勞等。
八、日常教育
以重大節日、紀念日為契機開展主題教育活動。
根據重大節日、紀念日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革命傳統教育,又要根據每個月的工作重點開展主題教育活動,結合「三八」婦女節開展「孝父母,尊師長」活動,結合學雷鋒日開展「學雷鋒、樹新風」活動,結合「迎奧運,文明禮儀伴我行」開展「言有規,行有矩」禮儀宣傳活動,「承先烈遺志,做中華少年」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紅五月歌詠比賽,慶六一活動等。
九、積極開展課外「談心」活動。
及時溝通,耐心說理,矯錯於無形,防患於未然,使學生業已形成的健康心理進一步得到強化。
由於學生心理的成長是一個動態的特殊過程,經常會出現一些波動。實踐告訴我們,健康心理的形成源自於學生心理得到積極而及時的疏導之時。當學生逾越不了自己的心理障礙時,便不可避免地出現一些心理的波動,出現心理問題。特級教師魏書生說過:「學生內心深處都有老師的助手。」因此與學生談心並真誠地給予引導是形成健康心理的必要而有效的途徑。在課外「談心」活動時,教師要以朋友的身份出現在學生面前,真誠地與其溝通,激發他們內心潛在的自我教育這一「助手的力量」,耐心幫助他們走出心理困境。比如,學生在相處時難免會有磕磕碰碰,形成矛盾。教師可採用課外同時找雙方談心的方式,和他們一起找出矛盾或症結所在,共同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在這一過程中我感覺到課外的每一次談心都是一次心靈的碰撞,也是一次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過程,更是健康心理的形成得到鞏固與強化的時候。
總之在課外活動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創建良好的班集體,營造和諧的班級氣氛,使學生在集體生活中塑造良好個性、培養高尚的品德、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健全身心的良好途徑。是值得我們教者說推崇的。

Ⅳ 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講座觀後感2016年3月26日

今天早上,我和媽媽一起觀看了河北公共頻道的由中國人民大學附中王金戰老師主講的《怎樣讓每個孩子都愛上學習》,聽了王老師的講座,我從中收獲很多。
王老師講到的「別把學習當罪受」,我印象深刻,要把學習當成一件快樂的事情。家長除了要給我們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外,還要尊重我們的興趣,不要逼著我們學著學那,不要家長的意願強加到我們頭上。只有自己感興趣,才能激發我們的學習熱情,讓我們願從心底里願意學習,而不是把學習當成一種負擔,也不是為了老師、為了家長而學。王老師還講到考試不能緊張,心理負擔不能太重,更不要好高騖遠,要給自己加油,定一個能夠實現的計劃、目標。不能和別人比,只要自己努力了,就可以了。我希望家長能夠關注我們的進步,哪怕是一點一滴,希望家長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我們身上的優點。請家長不要吝嗇你們的表揚,當發現我們的進步時,請大聲表揚說一聲「你真棒!」當我們遇到挫折時,我們需要你們的鼓勵和支持。正如王老師所說,好孩子是誇出來的。有了家長的鼓勵,我們才會有學習的動力,我們會在家長的陪伴下,漸漸地愛上學習。
聽了王老師的講座,我和媽媽都得做些改變。希望我們能更上一層樓!
河北公共頻道怎樣讓孩子愛上學習觀後感(二)
周六上午我陪同孩子觀看了全國著名教師王金戰老師的《怎樣讓孩子愛上學習》視頻講座,受益匪淺。他既讓我反思了平時在教育孩子中存在的一些誤區,更讓我學到了一些有價值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現將我的一點體會寫下來,與大家探討。
王老師在講座中說:「興趣是孩子學習的第一動力。」這一點我非常贊同。愛因斯坦也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真正有價值的東西,並非僅僅從責任感產生,而是從對客觀事物的愛與熱忱產生。」 孩子對學習沒有興趣是孩子學習不好、厭學的主要原因。學習興趣是學習活動的動力源,尤其對小學生更為重要。他們年齡小、自製力差,學習中帶有很大的盲目性,易受外界干擾。只有當孩子有了強烈的學習興趣後,才會主動地學習,持久地學習,學習成績才會提高。調查顯示,對學習有濃厚興趣、自覺性強的學生,大都能專心聽講,注意力集中,肯動腦筋,愛提問題,按時完成作業。而那些缺乏學習興趣的學生,學習上往往很被動,學習不專心,敷衍了事,遇到困難易產生消極畏難情緒,把學習看成一種負擔。
面對那些學習基礎比較薄弱,讓他們愛上學習,從學習中得到樂趣,這才是提高他們學習成績的有效方法。因此,首先要善於發現、尊重和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要想讓孩子在學習上取得成功,首先應讓孩子對學習有發自內心的熱愛。
如何讓他們愛上學習,怎樣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呢?我認為做家長的可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1、父母的榜樣作用。言傳不如身教。父母熱愛學習是對孩子的最大鼓勵。在學習氣氛濃厚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往往對學習有濃厚的興趣。
2、家長和孩子一同學習。孩子大都比較貪玩,自我約束力差,家長可陪讀一段,多關心孩子的學習,了解孩子的作業情況,並及時幫助改正錯誤。
3、帶孩子去科技館或博物館。可以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增強孩子的學習興趣。
4、可從孩子的某一特長出發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每個孩子都有優點,家長可以通過孩子的優點、特長和成功,趁機培養學習興趣和毅力,取得較好的效果。
5、鼓勵表揚。家長對孩子要多表揚鼓勵,少指責打罵,孩子都有自尊心。當孩子的點滴成績被大家認可時,他們倍感自豪。這種溫和的表揚方式很容易被孩子接受,孩子也不會因一次成績不好而失去學習興趣。
6、設法提高孩子成績。提高孩子成績是培養孩子學習興趣的最主要最有效的方法。家長應該設法提高孩子學習成績,哪怕是某一科的成績。
7、目標傾斜法。心理學家告訴我們,人們在努力工作或學習時,「痛苦」作業的前方應同時安排有快樂的報酬。也就是說,不管多麼痛苦的作業,只要前方有自己最期待的東西,就不會感覺特別痛苦。這就是「目標傾斜法」。家長可以為孩子設計兩種「目標傾斜法」,使孩子提高學習效率。 第一種「先苦後樂」的「目標傾斜法」。先了解孩子想要看的電視節目,收看前的一段時間定為孩子的學習時間。這樣,孩子不僅樂意接受,而且比平時多學,效果也好。 第二種「先樂後苦」的「目標傾斜法」。孩子正在看喜歡的畫本或電視節目,如果打斷他,孩子會不高興甚至反感和反抗,即使學習也心不在焉或者賭氣翻書、胡亂作業,學習效果不會好。與其如此,家長不如把時間調整一下,等孩子把畫書或電視看完,再囑咐他們去學習。家長必須明白,時間是為提高效率而定,必要時可做調整。

Ⅳ 對學生有教育意義的講座內容有哪些

小學生養成教育講座稿;面對二十一世紀全球范圍內更加激烈的人才競爭,面對;心理健康教育也稱心理教育、心理素質教育等,是培養;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本身應有的內涵之一;一、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初探;1、小學生心理健康維護;這是以面向全體學生為主、通過常規的教育訓練來培養;2、小學生心理行為問題矯正;這是面向少數具有心理、行為問題的學生開展心理咨詢;3、小學生心理潛

小學生養成教育講座稿
面對二十一世紀全球范圍內更加激烈的人才競爭,面對迎面而來的信息社會,面對知識經濟時代,面對當前學校中、社會上出現的種種教育問題或與教育有關的問題,人的創造力、理性選擇能力、責任感和合作性受到空前的挑戰。以人文精神取向,以助人成長為宗旨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經作為一種教育理念,一種教育途徑、一種教育技術,同時也作為促進教育改革的有生力量之一,正在走入我們的學校、家庭和社會。
心理健康教育也稱心理教育、心理素質教育等,是培養受教育者良好心理素質的教育,是提高受教育者心理機能,充分發揮其 心理潛能,促進個性發展的教育,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心理的自主構建相互作用的社會活動過程。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據小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特點,運用有關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和素質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動;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落實「跨世紀素質教育工程」,培養跨世紀高質量人才的重要環節。
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本身應有的內涵之一。教育的目標就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全面發展包括身、心兩方面都得到健康發展。當前小學教育要實現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心理健康教育佔有重要地位。健康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身體健康,還包含良好的精神狀態、健全的社會適應能力,即身心健康。因此,小學就迫切需要心理健康教育。
一、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初探
1、小學生心理健康維護
這是以面向全體學生為主、通過常規的教育訓練來培養學生心理品質、提高學生基本素質的教育內容。具體而言,包括: 智能訓練,即幫助學生對智力的本質建立科學認識,並針對智力的不同成分如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等設計的訓練活動等; 學習心理指導,即幫助學生對學習活動的本質建立科學認識,培養學生形成健康積極的學習態度、學習動機以及學習習慣的訓練、學習方法的指導等; 情感教育,即教學生學會體察和表達自己的和他人的情緒情感,學會有效控制、調節和合理疏泄消極情感,並進行相關技巧的訓練,如敏感性訓練、自表訓練、放鬆訓練等等; 人際關系指導,即圍繞親子、師生、同伴三大人際關系,指導學生正確認識各類關系的本質,並學會處理人際互動中各種問題的技巧與原則,包括沖突解決、合作與競爭、學會拒絕等互動技巧以及尊重、支持等交往原則; 健全人格的培養,即關於個體面對社會生存壓力及要求所應具備的健康人格品質的培養,如獨立性、進取心、耐挫能力等各方面人格素質的培養; 自我心理修養的指導,即通過訓練和教導幫助學生對自己建立科學的認識,並在自身的發展變化中始終能做到較好地悅納自己,如悅納自己的優勢和不足以及自信培養、良好自我形象建立等; 性心理教育,即關於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識的傳授與分析,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性別觀念和對性別認同,以及指導學生正確認識和掌握異***往的有關知識與技巧,如異性同學交往指導、早戀心理及調適等。
2、小學生心理行為問題矯正
這是面向少數具有心理、行為問題的學生開展心理咨詢、行為矯正訓練的教育內容,多屬矯治范疇。具體而言,包括學習適應問題,主要指圍繞學習活動而產生的心理行為問題,如考試焦慮、學習困難、注意力不集中、學校恐怖症、厭學等問題的咨詢和調適;情緒問題,主要指影響學生正常生活學習與健康成長的負性情緒問題,如抑鬱、恐懼、焦慮、緊張、憂慮等情緒的調適與輔導;常見行為問題,主要指在學生生活、學習中表現出來的不良行為特徵,如多動、說謊、打架、膽怯等行為的咨詢與矯正;身心疾患,主要指因心理困擾而形成的軀體症狀與反應,如神經衰弱、失眠、疑病症、神經性強迫症、癔病等身心疾患的治療和矯正;性行為問題,主要指由於性心理障礙而產生的各種性變態行為等的矯正與治療,這一問題在小學生中出現的比例較少。
3、小學生心理潛能和創造力開發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具有巨大的心理潛能,小學期是心理潛能開發的最佳時期。為提高民族素質,應從小加強重視小學生心理潛能的開發和創造力培養。因此,心理潛能開發和創造力培養也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面向全體學生的重要教育內容,主要包括通過特殊的教育訓練活動對學生進行判斷能力、推理能力、邏輯思維、直覺思維、發散思維及創造思維等各能力的訓練和培養,同時包括對學生自我激勵能力的訓練等以提高學生創造的自主意識與能動性。
作為一種新的素質教育途徑,學校心理輔導可通過三條途徑實施:一是各科教師在學科教學中履行好班級團體領導者的角色,通過新型師生關系的確立和鼓勵學生進行合作式學習,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教育因素,促進學生成長;二是在班主任、心理輔導教師和各科教師的協同努力中,通過班級活動、團隊活動、團體心理輔導等活動,使團體成長為學習型組織,使團體的每個人在團體成長的過程中成長;三是在以心理輔導、心理咨詢人員為主的心理衛生工作系統中,針對學生一般傾向性心理問題和個別、特殊的心理問題進行更深入的探索、診斷、設計和幫助。作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徑,學校心理輔導的基本工作取向是,工作目標上以發展性輔導為主、治療性輔導為輔,方式上以團體輔導為主、個別輔導為輔,心理結構上知行結合,以行為主。
二、小學生心理健康輔導途徑的初探
1、開設以講授為主的有關課程
開設心理學課、心理衛生課、心理健康教育課或舉辦有關的知識講座,向學生傳授、普及心理輔導有關知識,對於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有效地調控自己心理和行為無疑是有必要的。在開展心理輔導工作初期,這種方式也比較易於為教師所掌握。但從解決學生身上存在著的實際問題來說,其作用還是有限的。因為心理輔導的作用不是要擴展學生的知識,而且還要改善學生情緒狀態、轉變態度、養成必要的社會技能等,所有這些單靠知識傳授是難以奏效的。
2、 開設心理輔導活動課小學生養成教育講座稿
面對二十一世紀全球范圍內更加激烈的人才競爭,面對迎面而來的信息社會,面對知識經濟時代,面對當前學校中、社會上出現的種種教育問題或與教育有關的問題,人的創造力、理性選擇能力、責任感和合作性受到空前的挑戰。以人文精神取向,以助人成長為宗旨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經作為一種教育理念,一種教育途徑、一種教育技術,同時也作為促進教育改革的有生力量之一,正在走入我們的學校、家庭和社會。
心理健康教育也稱心理教育、心理素質教育等,是培養受教育者良好心理素質的教育,是提高受教育者心理機能,充分發揮其 心理潛能,促進個性發展的教育,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心理的自主構建相互作用的社會活動過程。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據小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特點,運用有關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和素質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動;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落實「跨世紀素質教育工程」,培養跨世紀高質量人才的重要環節。
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本身應有的內涵之一。教育的目標就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全面發展包括身、心兩方面都得到健康發展。當前小學教育要實現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心理健康教育佔有重要地位。健康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身體健康,還包含良好的精神狀態、健全的社會適應能力,即身心健康。因此,小學就迫切需要心理健康教育。
一、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初探
1、小學生心理健康維護
這是以面向全體學生為主、通過常規的教育訓練來培養學生心理品質、提高學生基本素質的教育內容。具體而言,包括: 智能訓練,即幫助學生對智力的本質建立科學認識,並針對智力的不同成分如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等設計的訓練活動等; 學習心理指導,即幫助學生對學習活動的本質建立科學認識,培養學生形成健康積極的學習態度、學習動機以及學習習慣的訓練、學習方法的指導等; 情感教育,即教學生學會體察和表達自己的和他人的情緒情感,學會有效控制、調節和合理疏泄消極情感,並進行相關技巧的訓練,如敏感性訓練、自表訓練、放鬆訓練等等; 人際關系指導,即圍繞親子、師生、同伴三大人際關系,指導學生正確認識各類關系的本質,並學會處理人際互動中各種問題的技巧與原則,包括沖突解決、合作與競爭、學會拒絕等互動技巧以及尊重、支持等交往原則; 健全人格的培養,即關於個體面對社會生存壓力及要求所應具備的健康人格品質的培養,如獨立性、進取心、耐挫能力等各方面人格素質的培養; 自我心理修養的指導,即通過訓練和教導幫助學生對自己建立科學的認識,並在自身的發展變化中始終能做到較好地悅納自己,如悅納自己的優勢和不足以及自信培養、良好自我形象建立等; 性心理教育,即關於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識的傳授與分析,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性別觀念和對性別認同,以及指導學生正確認識和掌握異***往的有關知識與技巧,如異性同學交往指導、早戀心理及調適等。
2、小學生心理行為問題矯正
這是面向少數具有心理、行為問題的學生開展心理咨詢、行為矯正訓練的教育內容,多屬矯治范疇。具體而言,包括學習適應問題,主要指圍繞學習活動而產生的心理行為問題,如考試焦慮、學習困難、注意力不集中、學校恐怖症、厭學等問題的咨詢和調適;情緒問題,主要指影響學生正常生活學習與健康成長的負性情緒問題,如抑鬱、恐懼、焦慮、緊張、憂慮等情緒的調適與輔導;常見行為問題,主要指在學生生活、學習中表現出來的不良行為特徵,如多動、說謊、打架、膽怯等行為的咨詢與矯正;身心疾患,主要指因心理困擾而形成的軀體症狀與反應,如神經衰弱、失眠、疑病症、神經性強迫症、癔病等身心疾患的治療和矯正;性行為問題,主要指由於性心理障礙而產生的各種性變態行為等的矯正與治療,這一問題在小學生中出現的比例較少。
3、小學生心理潛能和創造力開發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具有巨大的心理潛能,小學期是心理潛能開發的最佳時期。為提高民族素質,應從小加強重視小學生心理潛能的開發和創造力培養。因此,心理潛能開發和創造力培養也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面向全體學生的重要教育內容,主要包括通過特殊的教育訓練活動對學生進行判斷能力、推理能力、邏輯思維、直覺思維、發散思維及創造思維等各能力的訓練和培養,同時包括對學生自我激勵能力的訓練等以提高學生創造的自主意識與能動性。
作為一種新的素質教育途徑,學校心理輔導可通過三條途徑實施:一是各科教師在學科教學中履行好班級團體領導者的角色,通過新型師生關系的確立和鼓勵學生進行合作式學習,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教育因素,促進學生成長;二是在班主任、心理輔導教師和各科教師的協同努力中,通過班級活動、團隊活動、團體心理輔導等活動,使團體成長為學習型組織,使團體的每個人在團體成長的過程中成長;三是在以心理輔導、心理咨詢人員為主的心理衛生工作系統中,針對學生一般傾向性心理問題和個別、特殊的心理問題進行更深入的探索、診斷、設計和幫助。作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徑,學校心理輔導的基本工作取向是,工作目標上以發展性輔導為主、治療性輔導為輔,方式上以團體輔導為主、個別輔導為輔,心理結構上知行結合,以行為主。
二、小學生心理健康輔導途徑的初探
1、開設以講授為主的有關課程開設心理學課、心理衛生課、心理健康教育課或舉辦有關的知識講座,向學生傳授、普及心理輔導有關知識,對於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有效地調控自己心理和行為無疑是有必要的。在開展心理輔導工作初期,這種方式也比較易於為教師所掌握。但從解決學生身上存在著的實際問題來說,其作用還是有限的。因為心理輔導的作用不是要擴展學生的知識,而且還要改善學生情緒狀態、轉變態度、養成必要的社會技能等,所有這些單靠知識傳授是難以奏效的。
2、 開設心理輔導活動課
這是為開展心理輔導而專門設計的一種活動課程,一般都列入教學計劃之中。其特點在於:形式上以學生活動為主,內容選取上充分適合學生的實際需要,
活動組織上以教學班為單位,活動課的目的、內容、方法、程序均是有計劃、有系統地安排設計的。通過這一途徑開展心理輔導的好處是:在專門組織的活動中可以對學生的認知、情感、態度、行為各方面有目的地施加積極的影響;學生活動,有利於發揮自己的主動性;以教學班為活動單位便於組織管理,且能使班級全體學生在輔導活動中受益;將心理輔導列入課程,也使這項工作的開展在人員、時間上有了保證,因此比較正規。只是如何在班級活動中考慮每個學生具體情況,實行個別化對待,則是要認真解決的問題。
3、 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輔導
學習輔導是輔導的重要方面,它主要是結合學科教學來進行的。學習是學生的主導活動,學生大量的心理困擾都產生於學習過程中,理應在教學過程中得到滿意地解決。實際上各科教材中蘊含有不少適用於心理輔導的內容素材,教學過程中還會經常出現在有利於實施心理輔導的教育情境。教師只要細心挖掘、善加利用,一定可收到心理輔導的實效。近年來,已有中學小學教師在語文、數學、思想品德、社會等科目中嘗試滲透心理輔導,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經驗。
4、個別輔導
個別輔導是輔導教師通過與學生一對一的溝通互動來實現的專業助人活動,比較常用的方式有個交談、電話咨詢、信函咨詢、個案研究等。有些小學開展的「知心姐姐信箱」活動,就是信函咨詢的一種形式。個案研究是針對個別學生(通常是一些特殊學生包括資質優異學生、情緒困擾學生、行為偏差學生、家庭處境不利的學生等所實施的一種比較深入的、持續時間較長的個別輔導方式。它要求廣泛地收集資料,客觀地分析問題的性質與成因,依據診斷的結果,擬定輔導方案,以協助學生解決問題。由於心理輔導的精髓在於個別化對待,因此可以說個別輔導是一種不可替代的輔導方式。一所學校在開展心理輔導時無論以什麼途徑為主,如果不以個別輔導相配合,則其輔導工作都是不完整的。
心理健康教育是有效的提高學生心理素質,全面實現素質教育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當學生的內心世界與外界生存環境相適應、相和諧時,學生的德、智、體、美等方面才能得到提高。因此,心理素質是學生素質結構的核心與基礎,學生的一切發展都是在此基礎上、以此為背景來展開的。心理素質的發展既是素質教育的出發點,又是全面素質教育的歸宿。
這是為開展心理輔導而專門設計的一種活動課程,一般都列入教學計劃之中。其特點在於:形式上以學生活動為主,內容選取上充分適合學生的實際需要,活動組織上以教學班為單位,活動課的目的、內容、方法、程序均是有計劃、有系統地安排設計的。通過這一途徑開展心理輔導的好處是:在專門組織的活動中可以對學生的認知、情感、態度、行為各方面有目的地施加積極的影響;學生活動,有利於發揮自己的主動性;以教學班為活動單位便於組織管理,且能使班級全體學生在輔導活動中受益;將心理輔導列入課程,也使這項工作的開展在人員、時間上有了保證,因此比較正規。只是如何在班級活動中考慮每個學生具體情況,實行個別化對待,則是要認真解決的問題。

Ⅵ 小學生心理健康講座——對待挫折

從小學到中學,這是人生的一個轉折點。就個人發展來說,人的一生往往有四個轉折點:一是從幼兒園到小學,特點是從無知變有知;二是從小學到中學,特點是從忘我到自我;三是從中學到大學,特點是從追求到實現;四是從大學到社會,特點是從夢想到現實。所以,對於在座的各位來說,正好處於人生的一個轉折點,即從小學到中學的轉折點。

一、從小學到中學,心理會發生哪些變化

1自我意識:有自己的想法,不願聽從大人的「擺布」。
某初中生兩手提著T恤衫的肩,翻了一個面,然後在袖子處把它疊起來。母親告訴他一種簡便的疊法——從下擺開始。該學生以往對父母是言計聽從的,現在卻堅持說他的方法好。媽媽解釋:她的疊法產生的皺折少。他馬上頂過去說:恰恰所有的孩子都愛穿打摺的襯衫。不一會兒,兩人大吵起來,該學生把襯衫揉成一團,扔在地板上氣沖沖地出了門。
青少年階段,隨著知識經驗的增加,生長發育的加快,和性意識的覺醒,他們的自我意識、成人感、獨立意向、自尊心等不斷增強。他們強烈地渴望認識自己,了解自己,關心自己的內心世界,關心自己的個性心理品質,從心理上要求改變童年期一切依賴成人的狀況,希望別人把他當成人對待,得到成人的尊重,參加成人的活動,享受與成人同樣的權利。當這些需求與社會心理供給和要求發生矛盾時,他們往往在沖突中執著追求自我表現和自尊的要求,一旦遇到過激反應或干涉時,就會出現逆反心理。
2 爭強好勝與感情脆弱,缺乏意志力的矛盾。
某學生是位「優生」,成績一貫名列班上前茅,成了老師和家庭的寵兒。跨進校門,走進家門,所聽到的是表揚和誇獎,拿到的是獎品和獎金。後來有幾次成績輸給別人,老師和家長批評了他,結果他一蹶不振,自暴自棄。
中學生思維敏捷,精力充沛,好勝心強,勇於拼搏,但自我控制能力不強,缺乏堅強的意志力。一旦在家庭、學校、社會上遇到挫折,挨了批評,或遭受打擊時,容易產生悲觀失望等壓抑情緒。
3富於理想,追求前途與看問題片面主觀,缺乏辨別是非的矛盾。
某少年家庭非常富有,父母望子成龍,特地把他送到市區重點學校念書,可這少年不用功,學習成績老是很差。父親教育他:「你不好好讀書,將來就沒出息。」他卻反駁說:「誰說沒知識就沒出息,你不是只有小學程度,照樣當經理,賺大錢,那些有文憑的人還要受雇於你呢!」
青少年學生在認知發展過程中,思維的獨立性,批判性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他們思想活躍,追求理想前途。但由於缺乏社會經驗,缺乏辨別真偽,良善的能力,認知偏差度往往較大,看問題難免主觀、片面,喜歡鑽牛角尖,固執己見,導致不正確的言行出現。
所以,中學生最應該加強的一個心理訓練是認識自己,並在此基礎上完善自己並適應環境。

二、為什麼要認識自己

《伊索寓言》中有這么一個故事:鷹從懸崖上飛下來,把一隻羊羔抓走了。穴鳥見了,非常羨慕,也想學老鷹的樣子,便猛撲到公羊的背上,但腳卻被羊毛纏住,怎麼也飛不起來。後來,牧人見了,便跑上去把它捉住,剪去了它翅膀上的羽毛,送給孩子們。穴鳥的遭遇告訴了我們什麼道理?
人們常用「自以為是」來形容沒有自知之明的人。如果不自量力,拿自己的劣勢與別人的長處進行競爭,不僅沒有好處,還會招致不幸,淪為笑柄。然而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自知之明,十三、四歲的初中生正是「自我」概念形成的時期,但由於自我認識水平的限制,往往不能客觀地評價自己,在自我認識與評價中容易出現偏差,不了解自己的長處和優點,也不了解自己的弱點和不足。人同世界上的萬事萬物一樣都處於不斷的變化發展之中,我們除了要不斷更新、不斷完善對自己的認識外,還要正確的認識自己。只有正確認識自己,才能充分地發掘自身的潛能,為自己的未來設計一幅更宏偉的藍圖。

三、如何認識並完善自己

1、用全面的眼光看待自己
怎樣去理解這里的「全面」呢?我們先來看一個發生在公交車上的故事。請同學們邊看故事邊思考:那位漂亮姑娘她美嗎?
場景一: 一個夏天的中午,我乘公交車去上班,運氣不佳,沒有座位。旁邊的座位上坐著一位漂亮的姑娘,那優雅的坐姿讓我感到賞心悅目,也為枯燥的行程增添了一絲愉悅。
問題一: 她美嗎?為什麼?(學生回答)
場景二: 不久,上來一位抱著嬰兒的農村婦女,站在我們身邊。車子顛簸得厲害,那婦女一手緊緊抓住扶手,一手抱著哇哇啼哭的嬰兒,隨著車子的顛簸不斷搖晃著身體。不時碰到坐著的那位姑娘,她不好意思地念叨著:「對不起,對不起」。
問題二: 如果你是她,你會怎麼做?(適時進行道德滲透)
場景三: 只見她皺緊了眉頭,急促地拍打著衣服,如見瘟神般地將身子閃開,一邊說著: 「真倒霉。」一邊將頭轉向窗外。
問題三: 她美嗎?為什麼?(學生回答,陳述理由)
問題四:這個故事給我們什麼啟示? (學生討論1~2分鍾,回答)
通過這個故事,我們知道了,判斷一個人「美」與「丑」不僅要看他的外在形象,更要看他的內在素質。一個人的美應是外在美與內在美的和諧統一。
但是,「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的外在形象與內在素質都存在優勢與不足,所以,全面認識自己,還要既看到自己的優點,也要看到自己的缺點。
對於優點我們不必沾沾自喜,驕傲自大;對於缺點我們也不必擔心害怕,悲觀絕望。因為每個人都是變化發展的,自身的優點、缺點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所以我們要用發展的眼光來認識自己,通過不斷改正缺點來完善自己。
2、用發展的眼光看待自己
同學們我們來看看小剛的日記,如果他是你的好朋友,看完他的日記你想對他說什麼?(或者分析一下小剛苦惱的原因是什麼?)
我小學時經常不認真聽課,作業沒有認真完成,還和同學們吵架等等,所以,在同學們眼中我是一個壞孩子。到了初一,我想重新開始,因為我也想做個大家都喜愛的孩子。於是,我改正了一些毛病,上課開始認真聽講, 按時完成作業,還和同學們相處得很好,我的學習成績也進步了。我好開心啊!
可是,與我小學同班的小憶經常跟我現在的同班同學說我以前不好的表現,所以現在同學們又開始疏遠我了。難道,一個人以前犯了錯誤,就永遠都不能變好了嗎?我真的還是人人討厭的壞孩子嗎?
我們應該告訴小剛,日新又新我常新,每個人都是變化發展的,自身的優點和缺點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要用發展的眼光來認識自己,要看到自己的進步,繼續努力,通過不斷改正缺點來完善自己。所以,正確認識自己還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自己。
3 用坦然的心情接納自己
有一個小男孩是個孤兒,他覺得自己活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價值,沒有人愛他,他到神父那裡哭訴自己的不幸。神父什麼也沒有說,給了他一塊石頭,讓他到市場上去賣,但不管開多少價都不能賣。在市場上有人覺得好奇,隨便給他開了個價錢,他不賣。別人以為這塊石頭是個寶石,於是價錢越漲越高,簡直不敢相信一塊石頭會值這么多錢!第二天,神父讓他到黃金市場去賣,結果到收市的時候,價錢已經出到了昨天的十倍。第三天,他去寶石市場去賣石頭,價錢已經漲了百倍。由於他始終不肯賣,別人都認定這塊石頭是無價之寶。
問:神父讓小男孩去賣那塊石頭的目的是什麼?通過這個故事,同學們可以悟出什麼道理?(學生思考回答。)
石頭還是那塊石頭,但隨著時間和地點的不同,別人對它的評價卻不一樣了。那個小男孩認為自己活著沒有什麼意義,實際是不接納自己的表現。其實,我們每個人就像是那塊石頭,如果你認為自己是一塊扔在路邊沒有人要的石頭,那麼別人也就會認為你一錢不值;如果你認為自己是一塊寶石,那麼別人也會認為你價值連城。每個人在世界上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要活出生命的價值,要得到別人的尊重,首先要愉悅地接納自我,並通過各種方式不斷完善自己。
4 用積極的心態左右自己
有一個女孩子,總覺得不討別人喜歡,因此有一點自卑。一天,她偶爾在商店裡看到一支漂亮的發卡,當她戴起它的時候,店裡的顧客都說漂亮,於是她非常高興地買下發卡,並戴著它去學校。接著奇妙的事發生了,許多平日不太跟她打招呼的同學,紛紛來跟她接近,一些同學還約她一起去玩,原本死板的她,似乎一下子變得開朗、活潑了許多。但放學回家後,她才發現自己頭上根本沒有帶什麼神氣的發卡,原來她付錢後把發卡留在了商店裡。
問:是什麼使別人改變了對她的態度?那個發卡真有那麼神奇的力量嗎?
人的容貌並沒有因戴發卡而改變,改變的只是人的心態,因她的可愛而讓人感到漂亮,「人不是因為美麗而可愛,而是因為可愛才美麗」那句話在她身上得到了驗證。無論什麼時候,我們都不要討厭自己,對於那些已經成為無法更改的客觀現實,與其整天抱怨苦惱,還不如坦然地自我悅納,即以積極、贊賞的態度來接受自己。

四、認識完善自己應注意的問題

1立足現在,為未來建造「房子」
有個老木匠告訴老闆說要離開建築行業,回家享受天倫之樂。老闆問他是否能幫忙再建一座房子,老木匠說可以。但是,大家都看出他已經是心不在焉,用料不講究,幹活不認真。房子建好了,老闆把大門的鑰匙遞給他。「這是你的房子,」老闆說,「這是送給你的禮物。」 他目瞪口呆,羞愧得無地自容。今後他只得住在一幢粗製濫造的房子里!
我們又何嘗不是這樣。我們常常漫不經心地「建造」自己的生活,不是積極行動,而是消極應付,凡事不肯精益求精,在關鍵時刻不能盡最大努力。等我們驚覺時,早已困在自己建造的「房子里」了。
2 持之以恆是關鍵
「快車和慢車跑起來的速度其實是一樣的,只是中途停車的次數和長短不同。」
求學何嘗不是這樣。有的同學是每星期一小站,好好「放鬆」一下;每學期一大站,「痛痛快快的玩個夠」;初中升入高中,高中升入大學,更是人生的「大站」,不玩他個天昏地暗不算完。結果,他們就成了「慢車」。你有現在的成績,不是因為你這輛車跑得比別人快,而是因為你是一輛「快車」,不靠站,不停車,一直往前跑。今後的人生路上,是繼續當一輛快車呢,還是改為慢車呢?就看你自己了!快車雖然舍棄了一些景觀,但可以快捷地到達終點。
3 細節決定命運
宇航員科馬洛夫殉難 :1967年8月23日,前蘇聯的聯盟一號宇宙飛船在返回大氣層時,突然發生了惡性事故——減速降落傘無法打開。前蘇聯領導研究後決定:向全國實況轉播這次事故。當電視台的播音員用沉痛的語調宣布,宇宙飛船兩小時後將墜毀,觀眾將目睹宇航員科馬洛夫殉難的消息後,舉國上下頓時被震撼了,人們都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在電視上,觀眾看到了宇航員科馬洛夫鎮定自若的形象。他面帶微笑地對母親說:「媽媽,您的圖像我在這里看得清清楚楚,包括您頭上的每根白發,您能看清我嗎?」「能,能看清楚。兒啊,媽媽一切都很好,你放心吧!」這時,科馬洛夫的女兒也出現在電視屏幕上,她只有12歲。科馬洛夫說:「女兒,你不要哭!」「我不哭……」女兒已泣不成聲,但她強忍著悲痛說:「爸爸,您是蘇聯英雄。我想告訴您,英雄的女兒會像英雄那樣生活的!」科馬洛夫叮囑女兒說:「你學習時,要認真對待每一個小數點。聯盟一號今天發生的一切,就是因為地面檢查時忽略了一個小數點……」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對待人生不能有絲毫的馬虎,否則,即使是一個細枝末節,也會讓你付出沉重的甚至是永遠無法彌補的代價。我們應該從現在開始,從這三年中的第一年,第一個學期,第一個星期,第一天,第一節課開始我們新的征程。
4 自己才是自己的鏡子
愛因斯坦16歲那年,由於特別貪玩,致使幾門功課不及格。一個周末的上午,愛因斯坦正拿著釣魚桿准備和同伴們去釣魚。這時,他的父親攔住了他,對他說:「你整天貪玩,已經有幾門功課不及格了,我和你母親都很為你著急」。誰知,愛因斯坦卻說:「有什麼好著急的,他們(指同伴)也沒及格,不照樣去釣魚嗎?」
「你為什麼不跟成績好的同學比呢?」誰知,愛因斯坦卻說:「我幹嘛要跟他們比呢?」看著貪玩而又不太懂事的孩子,愛因斯坦的父親心平氣和而又充滿關愛地對他說:「在我們故鄉流傳著這樣一則寓言,你認真地聽完,然後就可以去釣魚了。」
故事是這樣的:「兩只貓在屋頂上玩耍,卻一不小心,彼此同時掉到了煙囪里。當兩只貓從煙囪里爬出來時,一隻貓的臉上沾滿了黑灰,而另一隻貓的臉上卻乾乾凈凈。臉上干凈的貓看見滿臉黑灰的貓,以為自己的臉也是又臟又丑,便跑到河邊洗了臉。黑臉貓看到干凈的貓,以為自己的臉也是干凈的,就大搖大擺地去和其他的貓一起玩耍,結果把其他的貓嚇得四處逃竄,把它當成了妖怪。
其實,別人不能和你比,你也不能和別人比,誰都不能成為你的鏡子。你只能和自己比,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鏡子。如果拿天才當鏡子,傻瓜也可以照成天才。」
愛因斯坦聽了,羞愧地低下了頭,然後回到了自己的小屋裡,去開始溫習功課。
從那以後,愛因斯坦經常把自己作為鏡子,不斷地審視和校正自己。他不但學習成績穩步上升,而且在看待事物分析事物和處理事物時,也多了一些理性的光芒。最終,他創造成了成功而且贏得非凡的人生。
天下很少有人真正拿自己跟自己比較。其實,誰也不是我們的參照物,誰也不能成為映照我們的鏡子,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和強項,也都有自己的劣勢和弱項。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鏡子,只有用自己作為鏡子來審視自己,映照自己,才能挖掘自己的潛力,才能實現自己的價值。

同學們,嶄新的學習生涯呈現在你們面前,希望大家從今天做起,從現在做起,以全新的面貌認識完善自己,並在學習和生活上不斷前進突破。祝大家有一個美好的未來!以英國著名詩人蒲柏的名言作為今天的結尾——
自己豐富才能感知世界的豐富;自己好學才能感知世界的新奇;自己善良才能感知世界的美好;自己坦盪才能逍遙地生活在天地之間。

Ⅶ 通過哪些途徑進行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通過以下途徑來完成的:

一、開設以講授為主的有關課程

開設心理學課、心理衛生課、心理健康教育課或舉辦有關的知識講座,向學生傳授、普及心理健康方面的有關知識,對於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有效地調控自己的心理和行為無疑是有必要的。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初期,這種方式也比較易於為教師所掌握。但從解決學生身上存在著的實際問題來說,其作用還是有限的。因為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不僅是要擴展學生的知識,而且還要改善學生情緒狀態、轉變其態度、養成必要的社會技能等,所有這些單靠知識傳授是難以奏效的。

二、開設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

這是為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而專門設計的一種活動課程,一般都列入教學計劃之中。其特點在於:形式上以學生活動為主,內容選取上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需要,活動組織上以教學班為單位,活動課的目的、內容、方法、程序均是有計劃、有系統地安排設計的。通過這一途徑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好處是:在專門組織的活動中可以對學生的認知、情感、態度、行為各方面有目的地施加積極的影響;學生參與活動,有利於發揮自己的主動性;以教學班為活動單位便於組織管理,且能使班級全體學生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中受益;將心理健康教育列入課程,也使這項工作的開展在人員、時間上有了保證,因此比較正規。只是如何在班級活動中考慮每個學生具體情況,實行個別化對待,則是要認真解決的問題。
三、結合班級、團隊活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不把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一門課程單獨開出、列入課程計劃,而是結合班會活動、課外活動、團隊活動來進行,是這一途徑的特點。新生入學時的「始業輔導」、畢業時的升學輔導也屬於這一類。其有利的一面是能把心理健康教育與班級、團隊活動以及學校安排的其他例行活動結合在一起,便於發揮這幾項工作在統一的育人活動中的整體功能。但要注意的是,心理健康教育仍須有自身的目標和內容,不要讓心理健康教育被班級、團隊的日常活動所代替而喪失自己的特色。

四、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學習輔導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面,它主要是結合學科教學來進行的。

學習是學生的主導活動,學生大量的心理困擾都產生於學習過程中,理應在教學過程得到滿意地解決。實際上各科教材中蘊含有不少適用於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素材,教學過程中還會經常出現有利於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情境。教師只要細心挖掘、善加利用,一定可收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近年來,已有中小學教師在語文、數學、思想品德、社會等科目教學中嘗試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經驗。

五、個別輔導

個別輔導是輔導教師通過與學生一對一的溝通互動來實現的專業助人活動,比較常用的方式有個別交談、電話咨詢、信函咨詢、個案研究等。有些小學開展的「知心姐姐信箱」活動,就是信函咨詢的一種形式。個案研究是針對個別學生(通常是一些特殊學生包括資質優異學生、情緒困擾學生、行為偏差學生、家庭處境不利的學生等)所實施的一種比較深入的、持續時間較長的個別輔導方式。它要求廣泛地收集資料,客觀地分析問題的性質與成因,依據診斷的結果,擬定輔導方案,以協助學生解決問題。由於心理輔導的精髓在於個別化對待,因此可以說個別輔導是一種不可替代的輔導方式。一所學校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時無論以什麼途徑為主,如果不以個別輔導相配合,則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都是不完整的。

六、小組輔導

小組輔導也稱團體咨詢,是一組學生在輔導教師指導下討論訓練並有效地處理他們所面臨的共同問題。小組人數少則四五人,多則十一二人。其成員多為同年級、同年齡學生,且有類似的待解決的心理困擾。小組輔導的適用條件是:學生的心理問題與人際交往有關,且小組成員願意在團體中探討他們的問題。一個小組通常要活動十多次,每次時間為一課時。小組輔導兼有班級輔導與個別輔導的優點,是一種很有發展潛力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上海市一些中小學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時以班級為管理單位,但活動的基本組織形式是小組。小組由學生自願結合形成,推舉熱心於活動、態度熱情、工作負責的同學當組長,每學期活動七八次,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應該強調指出的是,組織學生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條重要途徑。

Ⅷ 小學教師業務學習講座可以講些什麼內容

小學生養成教育講座稿;面對二十一世紀全球范圍內更加激烈的人才競爭,面對;心理健康教育也稱心理教育、心理素質教育等,是培養;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本身應有的內涵之一;一、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初探;1、小學生心理健康維護;這是以面向全體學生為主、通過常規的教育訓練來培養;2、小學生心理行為問題矯正;這是面向少數具有心理、行為問題的學生開展心理咨詢;3、小學生心理潛

小學生養成教育講座稿
面對二十一世紀全球范圍內更加激烈的人才競爭,面對迎面而來的信息社會,面對知識經濟時代,面對當前學校中、社會上出現的種種教育問題或與教育有關的問題,人的創造力、理性選擇能力、責任感和合作性受到空前的挑戰。以人文精神取向,以助人成長為宗旨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經作為一種教育理念,一種教育途徑、一種教育技術,同時也作為促進教育改革的有生力量之一,正在走入我們的學校、家庭和社會。
心理健康教育也稱心理教育、心理素質教育等,是培養受教育者良好心理素質的教育,是提高受教育者心理機能,充分發揮其 心理潛能,促進個性發展的教育,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心理的自主構建相互作用的社會活動過程。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據小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特點,運用有關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和素質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動;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落實「跨世紀素質教育工程」,培養跨世紀高質量人才的重要環節。
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本身應有的內涵之一。教育的目標就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全面發展包括身、心兩方面都得到健康發展。當前小學教育要實現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心理健康教育佔有重要地位。健康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身體健康,還包含良好的精神狀態、健全的社會適應能力,即身心健康。因此,小學就迫切需要心理健康教育。

Ⅸ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

1、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識,樹立心理健康意識,了解簡單的心理調節方法,認識心理異常現象,以及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識,其重點是學會學習、人際交往、升學擇業以及生活和社會適應等方面的常識。

2、城鎮中小學和農村中小學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須從不同地區的實際和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出發,做到循序漸進,設置分階段的具體教育內容。

3、小學低年級主要包括:幫助學生適應新的環境、新的集體、新的學習生活與感受學習知識的樂趣;樂與老師、同學交往,在謙讓、友善的交往中體驗友情。

4、小學中、高年級主要包括:幫助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品嘗解決困難的快樂,調整學習心態,提高學習興趣與自信心,正確對待自己的學習成績,克服厭學心理。

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培養面臨畢業升學的進取態度;培養集體意識,在班級活動中,善於與更多的同學交往,健全開朗、合群、樂學、自立的健康人格,培養自主自動參與活動的能力。

隨著我國社會環境的轉變,社會不良風氣對青少年兒童心理健康的影響越來越明顯,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態令人堪憂。高素質人才不僅要具備知識,更要具備一個健康的心理。

小學是人才培養的第一步,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十分有必要。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影響著學生價值觀、社會觀的形成。

(9)小學生心理健康知識講座擴展閱讀

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可以多種多樣,不同學校應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靈活選擇、使用,注意發揮各種方式和途徑的綜合作用,增強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1、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在小學可以以游戲和活動為主,營造樂學、合群的良好氛圍;初中以活動和體驗為主,在做好心理品質教育的同時,突出品格修養的教育;高中以體驗和調適為主,並提倡課內與課外、教育與指導、咨詢與服務的緊密配合。

2、開設心理健康選修課、活動課或專題講座。包括心理訓練、問題辨析、情境設計、角色扮演、游戲輔導、心理知識講座等,旨在普及心理健康科學常識,幫助學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識,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要注意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學科化的傾向。

3、個別咨詢與輔導。開設心理咨詢室(或心理輔導室)進行個別輔導是教師和學生通過一對一的溝通方式,對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出現的問題給予直接的指導。

排解心理困擾,並對有關的心理行為問題進行診斷、矯治的有效途徑。對於極個別有嚴重心理疾病的學生,能夠及時識別並轉介到醫學心理診治部門。

4、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貫穿在學校教育教學活動之中。要創設符合心理健康教育所要求的物質環境、人際環境、心理環境。尋找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機。

注重發揮教師在教育教學中人格魅力和為人師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師生關系。班級、團隊活動和班主任工作要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5、積極開通學校與家庭同步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學校要指導家長轉變教子觀念,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質的養成,營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環境,以家長的理想、追求、品格和行為影響孩子。

參考資料來源:教育部 關於印發《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