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知識 » 體育知識講座
擴展閱讀
神魔類的動漫有哪些 2024-11-19 03:15:45
國學經典帶什麼飾品好 2024-11-19 03:15:44
中國經典食譜都有哪些 2024-11-19 03:11:18

體育知識講座

發布時間: 2022-06-15 16:51:48

『壹』 求奧運知識講座的演講稿

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是要有一種精神的。一種能鼓舞人奮發進取的精神。中國奧運精神,正是順應時代的潮流,應運而生。它是以往精神珍寶的繼承和發揚,是溶入進億萬人心血的新力作。

中國奧運精神內涵豐富,首先它是最深厚,最基本的愛國主義精神。1932年,在愛國將領張學良的資助下,劉長春隻身漂泊海上21天,到達洛杉機。在男子一百米預賽中,一路領先,然而疲憊不堪的劉長春,還是被遺憾淘汰,1936年柏林奧運會,進入撐桿跳決賽的中國運動員竟買不起比賽用桿,1948年,倫敦奧運會中國代表團是參賽團中唯一住不起奧運村的。這不堪回首的一頁,已被我們翻過。到了1979年,中國恢復了在國際奧委會上的合法席位。1984年7月29日,許海峰的一聲槍響實現了中國奧運金牌零的突破。正是在這樣的歷史大背景下,人民的愛國之情,強國之夢與體育如此密不可分。愛國之情鑄就偉大成果,終於2008年奧林匹克盛會選擇了中國北京,這也是對深愛著祖國的中華兒女最高的獎賞。

中國奧運精神也是頑強,拼搏,無私奉獻的精神。不能忘記,上個世紀80年代,女排精神帶給人們的巨大鼓舞,怎能忘記去年奧運金牌榜上,中國代表團擠身前三甲。五星紅旗一次又一次升起,國歌一遍又一遍奏響。我們的體育健兒為了這一刻不知流了多少汗水。而他們的背後有無數的教練,陪練,醫生,廚師等在支持著。獎牌和鮮花,屬於為國爭光的體壇強者,更屬於眾多的無名英雄。人的能力有大小,社會分工有不同,只要在自己的崗位上兢兢業業,彼此幫助,萬眾一心,那就無愧於民族。

中國奧運精神更是面向世界,博覽眾長的精神。八年前,北京申奧失利後,就提出了「堅定不移地走向世界」這個口號。八年來,從嚴密有效的管理體繫到各體育運動的競技戰術水平提高,再從此次申奧的整體步驟到目前眾多現代化場館的建設,便是源於我們堅持了開放政策,積極吸收了世界先進經驗。設想,如果閉關鎖國,葉郎自大,那是什麼結果呢?事實證明:唯有善於學習,善於拿來的民族才是充滿活力,大有希望的民族

「九州生氣恃風雷」這光茫四射的中國奧運精神,顯示出巨大的凝聚力,偉大的創造力,已深入到每一個炎黃子孫的心中,這必將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促進改革開放,促進祖國的統一大業!

綠色奧運是北京2008年奧運會的三大理念之一。為此北京市政府無論是在環境的治理、綠化的建設、生態的保護、循環經濟和水資源的保護與利用,都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實現"綠色奧運"僅僅靠政府行為是遠遠不夠的,作為北京的中學生更應該積極的投身到"綠色奧運"的建設與宣傳當中去。從我做起,從我的家庭做起,從我身邊的朋友、同學做起。

2001年,當前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在莫斯科高聲宣讀:"Beijing,China"的時候,作為一個北京人,一個中國人,我發自心底的為我們的祖國,我們的首都感到高興。但在高興之餘,那灰濛蒙的天空,那漫天的沙塵暴,那污綠的護城河,那見不到一絲綠色的街道,又使我深為北京能否在2008年成功辦好奧運而感到擔心。

四年之後的今天,一年之中有了229天湛藍的天空,那滾滾的黃塵也早已不見,那一群群久違的野鴨也在春天飛回了北京的什剎海,街道也被綠色裝點的生機勃勃。這一切不知不覺的變化都在回答著我,北京一定能辦好2008年的奧運!而所有這些變化不僅僅是北京市政府的努力,更是在政府領導下的無數北京市民們努力的結果。作為這一千多萬普通北京市民的一員,我也在為我們的綠色奧運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以前我曾有個習慣,每天早晚沖澡兩次,而且沖洗時間特別長,很浪費水。一天,我在北京日報上看到了一則關於北京水資源短缺的文章,說北京市每年用水量大概是37億立方米,而密雲水庫的蓄水量僅有7.7億立方米,官廳水庫的蓄水量僅有1.9億立方米,水資源的供需矛盾十分尖銳。看到這則報道後,我開始改變我的習慣,每天只洗一次澡,盡量在很短的時間內洗完。我算了一筆帳,每人每月洗澡節約一噸水,北京市1400萬人口將節約1400萬噸水。據北京市水利局2003年統計數字表明,從2001年申辦奧運成功後,開始實施市政府制定的26項節水措施,3年來節水達到4.37億立方米,相當於4個懷柔水庫。現在,在我的生活中,在我的家庭里,環保、節約的思想和行為時常都有體現。電池、報紙、玻璃瓶、油壺等可回收物,我們是分別處理、存放;購物、買菜的口袋使用尼龍口袋,基本不使用塑料袋;洗衣的水重復使用於沖洗馬桶……而實現綠色奧運也正是應該從身邊的這些小事做起。

我們清楚的記得在2004年的雅典奧運會上,當劉翔登上領獎台時,他頭上戴了一個由橄欖枝編成的頭環。這綠色的橄欖枝不正是代表著"綠色奧運"嗎?橄欖枝象徵著和平,而奧運正是傳遞"和平"的載體,我們不能簡單的理解"沒有戰爭就是和平"。"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也是"和平"最本質的含義。"節約資源、保護環境"這種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具體行為正是奧林匹克精神的具體體現。所以我們說:和平是奧運的靈魂,奧運是和平的載體,綠色奧運是我們從更高的境界在追求和平。當偉大的精神被"平凡"廣泛的具體化以後,這種精神就被弘揚和光大了。

看來"綠色奧運"應該從點滴做起,從我做起,從我周邊的人做起。弘揚奧林匹克精神,宣傳綠色奧運理念,讓2008北京奧運真正做到"綠色奧運"。這正是每一個愛好和平、追求和平人們的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我們北京中學生的一種思想境界和追求。

我的演講結束,謝謝大家

『貳』 求一些 "體育 健身 鍛煉 運動"的講座

1、去正規的健身房鍛煉。

選擇專業的、有經驗的教練。開始有計劃的練習前,要進行相應的身體測試與體能檢測。根據個人情況讓教練量身定做訓練計劃。按照健身房的相關要求,依據教練提出的建議定期健身,是預防運動損傷最直接的好方法。

2、制定一個完善的、有規律的計劃。

以減脂為例:一般來說,首先每周應安排2次力量器械訓練,目的是提高脂肪的氧結合能力;其次每周安排2次強度較大的心肺功能練習,目的是增加健康指數。30分鍾以上的練習,心率控制在約為70%--80%的最大心率,可以消耗更多的脂肪。最大心率是用220減去你的年齡而得來的。例如,一個20歲人的最大心率為220-20=200,他運動時每分鍾心跳,應在200*70%=140或200*80%=160左右,這樣可以消耗更多脂肪。

當然,每周2次簡單的心肺練習,如肌體健身課,讓你的健身過程更有樂趣。最後,還建議你做半小時的運動,僅散步或騎單車就可以。

3、關於運動前後的飲食,要依據個人情況。

一般來講,進食後肌體要拿出一部分時間來組織消化,不宜馬上運動,至少要在半小時後再開始。 健身後,肌體在20分鍾內渴望補充能量,這時也是吸收最好的時段,如果你是運動員,在健身後20分鍾內進食會超量恢復;但如果你要減脂,就一定要在健身結束30分鍾後再進食。

4、我們極力呼籲,跳操時一定要喝水。

一般比較科學的方法是在練習15分鍾之後補水250毫升,可用排尿的方式來檢測你身體的攝入水量是否充足。如果排尿時無色,說明你不缺水。

1小時內的練習,水是最好的補能劑,但超過1小時的練習,就不僅僅要喝水了,在補水的同時,還要適量地補充一些運動飲料。另外,喝水有利於排汗,而排汗是使體溫降低的好方法,所以,我們要拋棄運動時禁水的舊觀念。

健身者自我防範小貼士:

1. 健身過程中千萬不要用手接觸面部,尤其是眼睛。

2. 可以准備1小瓶75%的酒精,在鍛煉後沒有時間洗澡的情況下,用酒精將手掌徹底擦一遍,可達到消毒的目的。需注意的是酒精的量要足,要達到讓兩手濕潤的程度。

3. 不要光腳站在更衣室的地面上。

4. 如果最近一段時間是感冒或某種傳染疾病的多發期,則應避免去健身房鍛煉。

『叄』 秋季健康知識講座內容有哪些

秋季天高氣爽、氣候乾燥,秋燥之氣易傷肺。因此,秋季飲食宜清淡,少食煎炒之物,多食新鮮蔬菜水果,蔬菜宜選用大白菜、菠菜、冬瓜、黃瓜、白木耳;肉類可食兔肉、鴨肉、青魚等;多吃一些酸味的食品,如廣柑、山楂等。

可多吃些蘿卜、蓮藕、香蕉、梨、蜂蜜等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的食物;盡量少食或不食蔥、姜、蒜、辣椒、烈性酒等燥熱之品及油炸、肥膩之物。

脾胃虛弱的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晨起可以粥食為主,如百合蓮子粥、銀耳冰片粥、黑芝麻粥等,可多吃些紅棗、蓮子、百合、枸杞子等清補、平補之品,以健身祛病,延年益壽。

注意事項:

秋季天高氣爽,是戶外活動的黃金季節。此季節老年人加強體育鍛煉,是秋季保健中最積極的方法。秋季需要早睡早起,晨起後積極參加健身鍛煉,可選擇慢跑、快走、健身操等鍛煉項目。

秋季氣候乾燥,早、晚溫差較大,常為一些細菌、病毒繁殖與傳播創造條件,隨著乾燥的灰塵,一些細菌、病毒在空氣中飛揚,常會引起呼吸道疾病的傳播,是慢性支氣管炎和哮喘病的高發時節,因此,老年人在參加體育鍛煉的同時要加強保暖,做好預防。

『肆』 就目前學校課余體育活動的開展情況,談談如何完善學校體育文化氛圍的建設

4.1構建和諧校園體育文化的舉措。
4.1.1開放「校園體育文化」的社會功能。
很多學校現在面臨體育辦學難,難就難在資金缺乏,如何引進資金為學校的體育文化建設服務,這就需要學校開放「校園體育文化」的社會功能。一方面,學校可以成立青少年體育俱樂部,從而爭取國家體育彩票管理中心提供的扶持資金。而體育俱樂部能依託學校的管理、師資和場館等資源,面向全體青少年組織發展體育健身的技術指導與服務,為校園體育文化的建設籌措資金。另外,學校必須在實踐中最大限度利用現有體育場館設施和時間的基礎上,確保學生在校一小時的活動時間。另一方面,學校應主動與社區或企業合作,爭取它們提供體育專項贊助資金。群體活動是當前社區和企業文化的具體表現形式,有些社區和企業受地理位置、城建布局的影響,沒有太多相對集中的場地用於群體活動。學校應主動回歸社會,讓社區或企業體育文化建設重點變軌到學校體育文化建設上來,讓社區或企業為學校添置器材,維修、擴建場館,輸送體育教師外出培訓。而學校的部分活動、建築物、標志物可以以該社區或企業的名稱冠名。這樣,學校的硬體設施得到強化,學生體育活動場所的質量得到提高。而社區和企業在被宣傳的同時,社區居民或企業職工的體育活動場所也得到保障,群體活動相對集中,便於交流,容易形成規模。另外,社區或企業的體育文化得到學校規范的指導後,有助於社區或企業的文化建設,能提高企業的競爭力,社區的親和力。
4.1.2營造「和諧的人際文化」環境。
師生是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主體,良好的校園體育文化不僅能調節、激勵師生的思想行為,培養和激發師生的群體意識和集體精神,而且也能促進師生的自我約束、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保持學校的長期穩定。為此,要特別注重對師生的思想引導,加強雙向教育與管理。
學校應以體育教師發展為本,不求責備,以尊重人、激勵人、關愛人、發展人為前提,為每個體育教師的智慧和才能的發揮創造機會和條件,營造平等、友愛、融洽、和諧的領導職工關系,創造民主的、積極向上的學術氣氛,讓體育教師甘於奉獻自身的教育崗位。而體育教育要抓好學生的常規教育,用「養成教育」塑造學生;用「創新教育」培養學生;用「理想教育」鞭策學生;用「挫折教育」鍛煉學生,用「賞識教育」激勵學生;用「愛心教育」溫暖學生;用「協作教育」團結學生;用「責任教育」督促學生,為學生的健康成長營造一種良好的育人環境。
4.1.3注重「以人為本的制度文化」建設。
「和諧」並非漠視「矛盾」,「和諧的校園體育文化」同樣需要人本科學、和諧民主的制度保障。
學校建設人本民主與科學規范相一致的制度文化,目的是讓所有成員工作生活在一個規范有序又富有人文氣息的環境中。在這個環境中,領導與教師、教師與教師、學生與老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諧融洽。其實質是強調以人為本的思想與科學管理手段的結合,建立以發展人的主體性,提升人的生命價值,富有人文情懷、創新活力與團隊精神的制度文化體系。讓組織中的成員盡量發揮出生命的潛力。為構建和諧的學校體育文化應制定的制度包括體育教師定期培訓制度、體育課堂管理制度、體育器材保管制度、體育場地維護與管理制度、體育教學教研活動制度、體育質量監控考核制度、學生的安全行為規范等。
學校制度文化是在日常管理中逐步形成的管理機構和規章制度,體現學校個體特有的管理理念、人文精神和運行效度。它的重點是建設之後的運行與參與。具體包括大家對體育相關制度文化建設的認同,它對每一個個體工作的主動性、創造性和實效性的激活。
4.1.4加強「體育課堂文化」建設。
在校園體育文化建設中,課堂文化無疑具有獨特而又相當重要的地位,它雖然不是校園體育文化的主要內容,但是課堂文化的績效必將映射到課外體育文化活動中去。因此,我們要從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入手,逐步形成民主、平等、和諧、合作的課堂文化特色。在課堂上,體育教師不再是死板教條的知識傳授者,而是學生學習全過程的引導者,體育教師要通過美的語言、美的情感,營造和諧合作的學習氛圍,從而使學生自由發展、全面發展、和諧發展的內在需要自然的被激發出來。學校還要加大課堂教學改革的力度,提倡體育教師不斷改進課堂教學的形式和手段,使學生的學與教師的教更為協調,有效地促進學生智力與非智力因素的協同和諧發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1.5加強「校園體育輿論文化」建設。
經常運用標語、圖展、廣播、錄像等媒體,進行體育文化的滲透,使學生真正認識到強健身體的重要性,培養他們對體育的興趣,提高參與程度,使大家都了解體育、參與體育、享受體育。
組織體育知識講座是豐富學生體育知識的重要手段,可以請校內外體育專家、運動員配合體育教學內容進行講座,介紹國內外體育賽事、體育發展趨勢、體育文化等,拓寬學生視野、豐富學生體育文化知識。
4.1.6建設有特色的「校園體育課外文化」品牌。
課外體育活動是開展體育文化活動的主要途徑,它既要完成體育鍛煉的任務,又要豐富、活躍學生的課外文化生活。我們要認識到課外體育活動對提高學生鍛煉意識和積極性有很好的促進作用。一方面,由於各個學校的類型、規模、辦學條件、師生結構不同,加上學校所處的地區、環境、地理位置、地方氣候差異,決定了建設校園課外體育文化的思路有所不同。因此,在建設校園課外體育文化的過程中,各個學校應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因地制宜,發展校園課外體育文化,逐漸形成校園體育課外文化的品牌意識,最終確定自己的傳統與特色。另一方面,我們還應該鼓勵學生創建具備體育文化特質的學生社團,讓社團成員自發參與課外體育訓練、群體競技活動的交流,以及學校體育文化節的組織與籌備工作,從而提高學生文化交流的能力、開展活動的能力,社交能力。一旦形成品牌社團,將全面提升全體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認知和參與程度,還可以通過開展校際學生社團的橫向聯合交流,促使校園體育課外文化得到科學與持續發展。從而為社會培養復合性人材,為國家倡導的全民健身計劃服務。

『伍』 《如何提高小學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講座感想

聽課前要有準備 課程標準是教學的基本,而教材則反映了課程標準的精神。因此,聽課者要對授課教師的教案有一個清晰地了解。詳細的說,就是要從教案上了解授課教師選擇的教學內容屬於教材的那個部分、制定的教學目標是否貼切、教學重點和難點是否體現出教學內容的特性以及教學流程的鏈接是否順暢等等,只有事先了解了這些,我們才能在授課教師進行展示的時候去判斷他(她)的教學過程有沒有展現出他(她)的預先教學設計理念,才能判斷出授課教師選擇的課題能不能體現出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所謂:有備無患,不打無准備之仗,無論是授課教師還是我們聽課老師,只有做好充分的課前准備,才能在接觸到這堂課時一目瞭然,判斷合理。2. 課中要做好記錄 課堂記錄是對授課教師教學過程的一種文字記錄,這種記錄包括教學實錄和教學點評兩個部分,這種記錄有助於我們對課堂教學過程做一個整理與回顧,所以課中記錄就顯得非常重要。就像老師所說的:要帶著任務來聽課,這樣才能在聽課過程中有所得,有所悟。同時,此次的研討學習會中,瑞安市教研員老師推出了體育課堂教學有效性記錄表、學生課堂活動記錄表、教學目標的預設與達成統計表和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語言記錄表等四種表格,讓我們有了明確的記錄目標,不僅及時抓住了教學過程的記錄重點,也對課堂教學過程中生成問題的解決有了一個深刻的認識。 評課,是指對課堂教學成敗及其原因做中肯的分析和評估,並且能夠從教育理論的高度對課堂上的教育行為做出正確的解釋。這個過程不僅讓執教者從不識廬山真面目的困境中走出來,更能使評價者在評價的過程中找出課堂教學的真諦。但俗語也道:糾錯容易,正確評價難,我們每個人對自身的不足很容易一葉障目,對於別人的瑕疵卻喜歡帶著‘放大鏡’來看待,這是包括我在內的老師的通病。其實,我們也不是有意去糾正授課教師的失誤,只是在不知不覺中帶著挑剔的眼光去對待他們的課堂。今天,老師的一句話提醒了我:沒有一堂課是百分之百完美的,但任何一堂課都有它的精彩之處,我們要帶著一種寬容的態度去發現課堂中的亮點,這才是評課的真諦。是啊,只有當我們帶著寬容和學習的態度去評價一堂課時,我們才能以正確的心態去直面教學過程中的點滴,才能在發現授課教師課堂亮點的同時,正確評價自身的不足,評課的真正意義或許也在於此吧! 三、關於研究的方向 今年是新課改進行中的第九年,當我們自認為摸索到了新課程改革方向之時,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卻又在蓄勢待發。這一輪的新課程改革對教學准備、教學實施、學習評價和課外活動四個環節都做了詳細和明確的指示,在指引了我們教學方向的同時也讓我們有了沉重的壓力,我們迷茫於在這種規則下該如何把握體育課堂教學的方向,但這次老師的講座 如何提高小學體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建議和意見 為我們驅散了心中的迷茫。不管新課程改革的方向如何,不管新課程改革是以何種的方式來進行,我們的任務就是採用一切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讓我們的學生學有所得,這就是我們體育教師的唯一任務。因此,我們不僅要掌握體育教學的基本知識、技術與技能,更要在此基礎之上涉及有關教育學、心理學、課堂調控管理學以及教師語言評價應用等等知識,取百家之長融會貫通,才能在教學課堂上做到游刃有餘,順暢自然。並且,要及時的對課堂教學進行反思總結,以理論支持實踐,以實踐驗證理論,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如此才能在提高學生技術技能的同時,使學生的身心同步發展。 這就是我們體育教師研究的主要方向! 一個多小時的講座,時間雖短,所受感悟卻不可勝書,只能借用老師的一句話: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來表達。藉此機會,老師的悉心安排與老師的精彩講座之餘,也翹首以待下一次的學習機會早日來臨。

『陸』 如何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愛好和習慣,具體應該怎麼做

很多學生的身體素質很差。他們也不喜歡體育課。他們也不會進行任何的體育鍛煉。我們如果想要讓學生對體育產生興趣的話,我們一定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我們要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很多學生都不喜歡體育課。學生們覺得體育課實在是太無聊了。們體育老師會讓學生繞著操場跑步。體育老師會讓學生們做一些熱身運動。體育老師還會讓學生做一些基體操。體育老師在完成這些任務之後,就會讓學生們去玩了。體育老師應該改變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體育老師要想辦法豐富體育課的內容。體育老師要想辦法增加體育課堂的趣味性。這樣才能夠把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體育老師可以利用體育課組織一些體育比賽。我們要讓所有的同學都參與進來。我們也可以在學校里開展一場運動會。體育老師要引導學生們為了班級的榮譽而去拼搏。體育老師還可以開展一些體育知識競賽。我們還可以帶著學生去郊遊。我們還可以開展體育知識講座。

『柒』 大學生體育意識的培養體現在哪些方面

1 終身體育與高校體育的關系
高校階段是學生生長發育、個性形成的重要時期,是培養終身體育的關鍵時期,是學生在校學習期間最重要的一站,也是學校體育教育的最高層次,最後一站。高校體育是學校體育與社會體育的重要銜接點,是實施終身體育工作的重要環節,它對終身體育具有十分明顯的影響作用和長遠效益。高校是培養學生實現終身體育觀念的主要場所,必須要接受教育,終身體育的內涵是終身教育,其中包括了家庭、學校和社會教育,體育貫穿了人的一生。我們提及的終生體育思想是從人的一生角度來對體育問題的理性認識,它的出發點是以人為主,並從探討人、體育、社會三者之間的關系來塑造全面發展的群體。高校體育的目的是增強學生體質,增進學生健康,傳授體育知識,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為終身體育在當代體育發展的道路上指明方向,我們要從理論和實踐中培養終身健身者,要讓學生養成自覺鍛煉身體的習慣,成為德、才兼備,體魄強健的現代化事業接班人。
2 培養大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
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不僅依賴於有關體育基本理論知識的學習而且還要依賴對體育實踐的情感體驗,反復實踐的過程是對情感的體驗和對理論知識的深化,當感性認識通過自身努力達到理性認識時,體育價值觀念良好的形成時,就會發生質的飛躍。由於體育課具有靈活生動、豐富多彩、形式活潑。所以學生對體育課有著濃厚的興趣,並通過體育教學將其積極的延伸到體育課外活動中,這有利於培養學生對體育實踐活動的情感體驗的培養。因此,體育活動對培養大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有其獨特的作用。
3 培養大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重要性
近年來我國公民體質逐年呈現下滑趨勢,這種情況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在眾多原因中最不可忽視的原因是健康與體育意識淡漠。高等院校是培養人才的基地,是培養這些人才健康體魄的關鍵環節。現階段高校體育對學生形成符合時代要求的終身體育意識和行為還不到位,也正好表明了現今高校體育教學中存在的不足,所以培養大學生終身體育意識使他們能夠養成終身體育的習慣,是目前高校體育教學深化改革的主要問題之一。
4 培養大學生體育意識的途徑
學生體育鍛煉的意識和能力的基礎主要是通過學習和掌握科學鍛煉身體的方法和體育與健康的基本理論知識來完成。要在高校使學生樹立牢固的體育鍛煉意識,應充分利用高校一切可利用資源,通過資源的利用宣傳來擴大學生的體育知識的了解,進而來增強學生體育鍛煉的自覺性,從而調動並激發學生自覺鍛煉的熱情。學校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應定期舉辦各種體育知識的講座,通過體育知識講座宣傳體育理論知識,並通過體育教學的實踐活動與其結合,同時配合各種競賽活動提高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同時要加強學校與學校、學校與社會之間的聯系,進而擴大學校體育在社會中的影響力。
5 培養興趣和愛好
在對學生進行體育意識的培養過程中,首先要從教育引導入手,要逐步激發學生對體育的興趣,逐步激發學生體育需要,並傳播終身享用的體育知識與鍛煉方法。我們只有充分地把學生內在的積極性調動起來,才能有效地在體育鍛煉過程中逐步形成體育意識和終身鍛煉的能力。
自覺性和主動性是學生學習時的主要動機,我們在這一方面需要從教材、教法、教師這三個方面著手來解決。教材我們要選擇內容豐富的具有較強吸引力的,教法要求運用各種新的教學模式藉助各種輔助設施來完成,而教師就是要通過選用優質的教材,並有效地運用多樣的教學手段和練習方法來激發學生的體育鍛煉的興趣,只有學生對體育項目產生了興趣後,才能逐漸形成穩定的心理狀態,我們就是要通過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讓他們逐步運動起來,否則沒有了興趣愛好也就沒有了鍛煉,就談不上讓他們掌握各項運動技能的要求。我們在教學中還要按照學生的興趣進行分組教學,根據學生的不同興趣愛好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完成體育課的選課,在興趣的趨勢下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鍛煉的積極性。我們之所以動用一切可運用的教學及教學輔助手段就是為了將學生的體育興趣愛好能夠持之以恆的保留,使其最終達到鍛煉的作用與效果,並形成穩固的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和習慣。
6 培養自我鍛煉能力
如何培養大學生的自我鍛煉能力,也是當今高校體育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我們應注意將自我鍛煉能力的培養始終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中,除了要講解運動技能外,還要積極培養學生對體育項目的認識能力,使學生懂得體育鍛煉的意義及作用。同時在體育教學中我們還要培養學生在獨立鍛煉過程中自覺性,對練習的次數、時間、強度、動作的自我調控能力,達到主動鍛煉的意識得到體現,為終身體育奠定堅實基礎。
7 提高課外體育鍛煉的能力
學校的體育場、館設施是體育鍛煉的主要場地,是實現體育鍛煉的基本保證。所以學校要盡可能地加大對體育設施建設的力度,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活動場所,同時提供必要的體育器材,並配備高素質的體育教師。大學生自我運動能力比較強,課余活動時間較多,容易產生良好的體育運動氛圍。學校可以建設各運動項目的俱樂部、社團、代表隊,通過各種組織來組織學生參加體育比賽和體育課余活動,通過各種活動來營造積極良好的體育運動氛圍,提高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體育興趣,並將其激發出來,最終達到終身體育意識的目的。課外體育是體育課堂教學的延續,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可以參與並組織不同內容,並且形式各異。課堂上傳授的知識和技能能夠在課外體育活動中有所體現並可以獨立探索,豐富發展並自身的參與能力,有效提高自我鍛煉的能力,培養終身體育的意識。

『捌』 如何提高學生的體育素質

體育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在社會的各個層面廣泛開展,體育的健身、益智功能越來越得到人們的認同。人們已經開始認識到體育不僅僅是運動員的專利,也不僅僅是學生的專利,它應該成為一個人終身的一種文化素養,對於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實現健康而完美的人生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國民體育文化素養的提高,有利於兩個文明的建設,能夠促進社會的健康發展。 體育文化素養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它是由一個人的體育知識、體育技能、以及體育意識、興趣和習慣等因素決定的。 高中學生正處在人生觀、世界觀初步形成的時期,他們一方面積累了一些社會生活經驗,掌握了一些系統的科學知識,對自然、社會以及人生等問題形成了自己的看法,而另一方面存在著知識和經驗的局限,對事物的看法往往是不夠准確和深刻,有時甚至是片面的。這時的教育對他們有著非常重要的幫助作用。高中學生熱情奔放,對生活充滿活力,渴求知識,接受能力強,正是學習體育知識、技能的良好時期,也是增進體育意識、培養體育興趣和習慣的良好時期,提高他們的體育文化素養是學校體育工作的重要任務。 那麼怎樣才能提高高中學生體育文化素養呢?下面結合本人的思考和多年的教學經驗,對這個問題作如下探討。
一、增進學生的體育知識,提高對體育的認識。
體育知識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對體育運動客觀過程的認識;一是對體育運動各種規律的認識。高中學生應具備的體育知識有:體育的目的、意義、任務;我國社會主義對體育的方針、政策;科學鍛煉身體的方法;各種體育項目對鍛煉身體的作用;體育衛生常識;以及運動競賽中的簡單規則和比賽方法等。教師除了在實踐課堂上傳授體育知識外,還應著重抓好如下三個方面的工作。
1.認真上好體育衛生保健基礎知識課。學生學習和了解體育知識的途徑很多,如電視媒體、報刊等,但知識比較零散,缺乏系統性,體育基礎知識課可以比較全面、系統地給學生介紹體育的有關知識。目前,中小城市一般把這類課程安排在雨天進行,體育教師應該象上室外課一樣,引起高度重視。
2.舉辦體育知識專題講座。體育教師要抓住社會上和學生關心的體育熱點問題,利用課余時間經常性地進行體育知識講座,既有教育性、又有知識性,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對體育的認識。
3.辦好學校體育報刊和宣傳欄。學校要為學生訂閱體育雜志、報刊等,並為學生借閱、觀看提供方便,以擴大學生的視野。幫助學生體育部辦好每周一期的體育知識宣傳欄,鼓勵學生收集和設計一些知識性、趣味性的素材豐富學生的體育知識。
二、學習和提高體育的技術、技能,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
1.學生的基本技術、技能主要是在體育課堂上學會的。老師示範講解、學生模仿練習、再經過糾正錯誤、反復練習達到分化、鞏固、動力定型。高中學生早已具備了跑、跳、投擲等基本技能,但如何根據他們的身體情況和知識結構的變化,進一步挖掘潛力,使他們跑的更快、跳得更高、投得更遠、學會自編自做徒手或器械操、打球等,就要繼續學習和提高有關技術,並在練習與鍛煉中鞏固提高、形成新的技能。如:背越式跳高、挺身式跳遠、背向滑步推鉛球等,這些技術雖有一定的難度,但學生往往表現出比較大的興趣。
由於學生身體素質和知識結構存在差異,學習和掌握技術的速度會有快有慢,當學生通過學習掌握技術時,會感到喜悅,他會想:「啊,我終於學會了」。因此,在教學時要順應學生的心理,結合學生的特點和能力大小,設立基本目標,提出不同的要求,分類指導,使他們都得到成功的體驗。如:高一女生學習籃球的「三步上籃」技術,開始教會學生腳步動作,並初步掌握「一大、二小、三高」的基本方法,對運球基礎較好的學生要求作好行進間運球三步上籃並力爭進球;對於一般的學生要求能完成自拋球跨右腳球接三步上籃,或運一次球當球彈起時跨步接球上籃;對於運球基礎較差的學生要求學會原地跑動突然跨右腳要球做三步上籃。這樣,各種層次的學生都會在課堂上獲得成功的體驗,最後達到學會技術。
2.學習身體鍛煉的技能。身體鍛煉是指運用各種體育手段,結合自然力〈日光、空氣、水〉和衛生措施,以發展身體、增進健康、增強體質、調節精神和豐富文化生活為目的的身體活動過程。如太極拳、徒手操、舞蹈、健身跑等。身體鍛煉必須講究科學,按其本身固有的特點,去探明它的理論依據,鍛煉原則和方法。選擇有效的鍛煉內容,安排可行的鍛煉計劃,才能獲得最佳的鍛煉效果。
在體育課堂上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一些身體鍛煉技能的教學,讓學生在掌握了身體鍛煉基本方法的同時,學會怎樣合理安排運動負荷〈運動量和運動強度〉、鍛煉時間、制訂鍛煉方案等。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條件、愛好等在高中學段學會一至兩樣健身的本領,並達到一定的技能水平。 3.學習娛樂體育技能。所謂娛樂體育,是指為了豐富文化生活,以娛樂為目的的體育活動的總稱。內容豐富多彩,規模大小不一,通常帶有游戲性質,如跳繩、跳皮筋、拔河、踢毽子、擲飛盤、飛標、放風箏和各種體育游戲、以及現在社會上比較時興的垂釣、打獵、保齡球、高爾夫球等。有些項目可以在課間休息時間或課外活動時間開展,如跳皮筋、踢毽子、擲飛盤等;有些項目可以安排在體育課上進行,如集體跳繩、拔河、體育游戲等;當然,由於學校條件限制,一些帶有消費性質的社會娛樂體育項目,在學校不可能得到開展,但體育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這方面的知識,提高學生的欣賞水平。學校還可以利用節假日、或其它時間,以班為單位進行飛鏢、保齡球〈替代品〉、橋牌等游藝活動,發展學生的娛樂體育技能,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
三、創建體育氛圍,增進體育意識,讓學生自覺參與到運動中去。 所謂體育意識,是在一定環境條件下,人們對體育的內容、形式、方法、手段、體育各種內外關系等方面的精神活動的總和。學校有意識地創建一些體育氣氛,能夠增進體育意識,讓學生自覺參與到運動中去。
1組織學生觀摩大型比賽或觀看體育錄象片等,加強學生對體育過程、規律的認識,使學生對體育產生濃厚的興趣,深切的愛好和強烈的願望。
學校經常性地、有計劃地進行各種形式的比賽,如班級籃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教工、學生對抗賽等,並形成制度。如我們學校二十多年來一貫堅持的班級球類比賽,上學期男子籃球比賽和女子排球比賽,下學期的女子籃球和男子排球比賽等,學生一開學就開始積極准備,經過三年的練習和比賽,學生的籃、排球達到了較高的水平,並且帶動了大多數學生參與到運動中去,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紅紅火火。
2.增進參與意識。隨著體育知識的增加,學生對體育的意義、規律的認識水平就會提高,參與體育活動的意識就會增強,在嘗試和練習中,就會不斷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偶爾也會把所學的技術遷移進來,感受運動項目特有的魅力,慢慢地學生就會得到穩定、持久的動力,體驗到運動的樂趣,並轉化為自身的迫切要求,從感性上升為理性,從興趣愛好經過內化變成個性。
四、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和習慣。
1.發揮體育骨乾的積極作用,建立體育項目興趣小組。高中學生知識量的不斷增加,意識也逐步個性化,對體育活動項目選擇的自由度越來越大,此時,必須給學生思考的機會,允許他們作出選擇,讓學生自己去分析和評價他們的體育態度,通過開展體育興趣小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充分表現自己的運動才能,從而保持對鍛煉的穩定興趣。
2.融洽師生關系,保護學生的積極性。在課堂上形成師生合作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對老師感到親切、可信,主動去接近老師,從而「親其師,信其道」,在和諧的學習氣氛中潛移默化地養成鍛煉的習慣;及時採納學生的合理建議,如高一學生馬上要進行排球比賽,一部分基礎較好的學生要求提前學習扣球技術,老師及時地對教學進度作出調整,滿足了他們的要求,學生課內、課外練習的積極性也迅速高漲起來。
3.嚴格要求,反復磨練。任何一個良好的習慣都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的,都要靠堅強的意志,嚴格的要求,反復地訓練。就是說,在讓學生了解必要的道理,提高認識的同時,還必須著重花大力氣引導、督促他們去自覺地實踐,養成嚴謹、規范、務實的作風,在反復練習中化為自身的東西,達到習慣的養成。
4.樹立榜樣,正面引導。體育教師是學生體育鍛煉習慣養成的主要影響者,也是學生直接效仿的對象之一,要充分發揮教師為人師表,言傳身教的示範作用和影響力。體育教師應該加強學習和鍛煉,不斷提高教書育人的水平,以高尚的人格、廣博的知識、標準的示範和良好的行為對學生產生明示和暗示的綜合效應,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育習慣;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交流體育鍛煉的經驗,或向學生介紹傑出人物體育鍛煉事跡等,啟發學生提高他們體育鍛煉的自覺性。
5.發現優點,積極評價。
在學生從事體育鍛煉的過程中,教師要善於發現他們的優點,及時給予肯定,對他們的進步做出積極的評價,要多給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如果每一節體育課,每一次體育活動,都能使學生得到成功的體驗,學生體育鍛煉習慣的養成就不是一件難事了。 當學生具備上述一系列素質之後,就有了從事終生體育鍛煉的基礎,體育文化素養也就提高了。

『玖』 關於終身體育的理解與實踐意義

一、樹立高校體育改革新觀念

1.樹立體育在高校教育中獨特地位的觀念。體育能增強學生體質,有助於德育的發展;體育能促進智育與美育的發展;體育能促進勞動技術教育的發展;體育能豐富大學生課余文化生活,建設校園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需要。
2.樹立為培養優質人才服務的觀念。充分發揮體育教學的作用,使學生在校期間接受正確的體育觀念教育與科學鍛煉身體能力的培養,使他們深刻理解體育運動對人體短期、長期的影響,認識到事業的成功有賴於身體的健康,促使其把體育鍛煉作為一種自覺的行為。
3.樹立終身體育的觀念。只有正確認識了終身體育的價值,才能促進高校體育改革。在大學期間養成的鍛煉習慣和形成的每日鍛煉的生理節律,有利於學生在今後的不同工作崗位上更好地適應各種環境變化,提高工作效率,所以,在大學期間強化了對終身體育意識,普及擴大終身體育的宣傳力度,有助於大學生形成終身體育意識,使其養成自覺主動參加體育鍛煉的習慣,特別是注重和強化大學生在今後的工作中自覺獨立進行體育鍛煉意識的形成和體育鍛煉的能力的培養,方能達到終身受用和終身受益。

二、高校體育改革的重點

高校體育改革要著眼於學生將來的發展需要,提高學生的身體素養,為終身體育奠定良好的基礎;注重培養學生鑒賞美、表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
1.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學生個性的發展。體育教育過程中,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育的對象是學生,但是,他們在身體、心理、智力、體力上都有所差異,這樣就要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和發揮學生的個性,使其在舒暢、生動活潑的環境中得到教育。
2.教學過程中的方法。一是由傳授型向引導型轉變。要善於引導學生,常與學生進行溝通,探討,提出建議,真正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二是由單一型向多樣化型轉變。根據本門課程的特點,用多種教學方法來教學生,提高學生的興趣,提高教學的質量。三是由枯燥型向娛樂型轉變。使學生在娛樂中學到知識,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四是由課內向課外轉變。將課內、外教學活動統一於課程范圍,並將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為終身體育服務。
3.課程教材多樣化。教材多樣化主要強調教材的特色,教材的創新,教材的適應性,而不是教材的種類和數量越多越好。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多樣化建設,是以思想品德教育為靈魂,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主線。體育課程教材改革首先是面向全體學生,適當降低難度,刪除了原有的課程內容中偏深、偏難和過分強調運動技術的部分,使課程內容呈現出簡潔、明了、有條理和新穎的特徵。其次是增加了與學生健康和生活息息相關的部分,使課程內容更加具體、更富有生活氣息。
4.小型化課程的提出。近年來,大量新興體育運動項目(如街舞、啪啦啪啦舞等)迅速地走進高校校園。這些體育運動項目深受大學生的歡迎,但是,由於這些新興體育運動項目沒有系統的、成熟的理論與方法,因此,僅能用不多的學時向學生介紹,還有24式簡化太極拳、軟式排球等項目也不需用很多學時。為了適應當前大學生的求知特點,我們可以在一學期內開設這類項目的小型化課程。
5.俱樂部形式。由於學生主體意識的不斷加強,高校體育,特別是高校課外體育的形式,必將發生相應的變化,使體育俱樂部成為高校體育的重要組織形式。體育俱樂部是以高校體育教學內容和當地特色體育為依託建立的,主要有兩種形式:一類是以發展學生體育特長,提高運動技術水平為目的的競技項目;另一類是以健身、休閑、娛樂為目的群眾性活動。
6.體育知識講座。目前,我國相當部分大學生健康知識貧乏,對人體結構認識不清楚,健身方法缺少科學性。結合現狀,我們可以組織有針對性地體育知識講座,提高學生的健康知識水平,增強學生健身方法的科學性,從而使他們養成科學鍛煉身體的良好習慣。
7.提高師資隊伍的水平。高校要為教師積極創造良好的培訓條件,提供多形式、多層次、多專題的培訓機會。教師在完成教學科研任務的前提下,應積極激發、調動培訓的內在動力。教師應利用寒暑假的時間不斷地為自己充電,以達到業務水平不斷地更新,以便更好地為學生服務,使學生更快、更好的接受新知識。高校要致力於引進新人,使學校體育教師年齡、職稱、學歷等結構趨於平衡,同時也注意到新人的不同來向,確保教師工作中具體思路與手段方法的相互補充。

三、高校體育改革對終身體育的意義

高校體育改革的「奠基」功能在終身體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高校體育改革,為的是使學生通過學習,掌握系統的體育科學知識、體育運動技能和科學鍛煉身體的原理與方法,一方面可以促進學生身體健康,增強體質,另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習慣和能力。
1.高校體育將以培養終身鍛煉習慣為主線。隨著生活質量的日益改善,精神生活領域被不斷擴展,體育對人們日常生活的影響也越來越大,涉及的范圍也越來越廣。表現主題意識的自我創造傾向成為新的追求目標。把體育作為生活的一部分,在充滿愉悅和諧的氣氛中達到強身健體、調節心理、陶冶情操的目的。內容豐富、自由量大、隨意性強、趣味性高的體育項目,將更容易為人們所接受。社會的發展和激烈競爭使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信息交換頻率增高,許多人的心理高度緊張,體能下降,類似的現代文明綜合症不斷出現,人們渴望通過某些輕松高雅、經濟實效的體育運動調節身心、克服心理障礙和身體的疲勞。因而那些強身效果顯著、生理負荷和心理負荷適宜的體育活動將優先被選擇和接受。高校體育已不僅僅是以學校為中心的教育活動。它既是作為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完成學習任務的一種手段,又是使學生掌握體育健身知識與方法,樹立終身體育思想,培養終身鍛煉習慣的必經之路。所以,高校體育對學生具有明顯的奠基功能和終身效益,時代賦予了高校體育新的歷史使命。
2.高校體育為終身體育打好意識基礎,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高校體育應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施以良好的體育教育,有效地促進學生身體形態、機能和素質的正常發展,增進學生的健康,增強他們的體質。高校體育使學生掌握體育的基本知識和科學鍛煉的方法,培養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和愛好,養成鍛煉身體的習慣。
3.高校體育為終身體育打好理論和技能基礎。學生應在大學期間掌握基本的鍛煉方法和基本技能,達到獨立參加體育鍛煉的能力,養成科學鍛煉身體的好習慣。這不僅是自身的完善和推動群眾性體育工作的前提,也是畢業走向社會後,堅持鍛煉,成為社會的體育骨幹,推動我國社會體育發展的基礎,還能培養自身的終身體育能力與興趣。這種能力的掌握與運用,能使學生終身受益,充分體現了終身體育的積極意義。
1前言
教師的自我反思是「教學創新」的動力,教學創新的基點,在於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教師應當扮演引導者、啟發者、咨詢者的角色,「教學創新」意味著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依據素質教育的基本觀念在學校體育課程教學安排中,應建立以「強身育人」為中心的新的課程體系,打破以傳授競技運動技術為主的傳統教育模式,適應學校體育教育發展理念,建立以傳授體育健身知識和體育鍛煉方法為主,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新的教學模式,一切以人為中心的發展論,使學生在校形成終生從事體育健身的意識和能力。
2分析傳統學校教育模式
近幾年來,隨著全民「健身計劃」的推廣與實施,「終身體育」思想的普及,學校體育作出了重大改革,但從總體上還沒有突破性進展。有些學校的體育教師嘗試在體育課堂教學中選擇一些新穎的教學內容,例如在體育課理論基礎上適當增加加人文知識,在教學模式上採用快樂體育和成功體育,但回到教學中,教學方法仍以競技運動訓練為依據,新的理論、新的模式的實施仍存在一定的距離,教學目的仍舊回到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運動技能,仍是以授課為主,培養學生的體育健康意識淡薄,體育健身知識匱乏,這種教學模式的局限性已日漸顯露。
2.1培養的學生體育健身意識差,學生健身知識匱乏
現在有很多地區初中升高中,必須進行體育加試。其中有一項是排球,學生在考試時可以在一分鍾內輕松墊七八十個,體育課不用想像,一切圍繞排球中的墊球。考入高中,教師在排球中仍以墊球為主要內容,甚至到了大學還把墊球作為考核標准。學生走上工作崗位以後,就很少再去練排球,偶爾碰一下排球也只是作為「工作小插曲」。這僅僅只是一個小例子,但反映出如果再不適應新形勢下的學校體育課程教學安排,朝傳授體育健身知識、方法和方向發展的話,將來的終身體育將引人深思。
2.2以技術為中心忽視體育健身教育,嚴重影響了學生的體質發展
現在體育教師隊伍中,約有90以上是「正途出身」也就是說從體育學院畢業後專門從事體育教育的。而這些教師在大學的學習中實際學的也是競技運動的一套理論和方法,即傳統教學方法。教師一拿到教材,想的是自己怎樣去教給學生,而不是考慮學生想要學什麼;教師之間主要談技術問題,生怕別人認為自己是「外行」;在一些學校引成開口訓練,閉口打比賽的習慣。所以新的教學安排無法正常實施,也嚴重影響了學生的體質發展,更不用談終身體育。
12
2.3教育的創新意識差,引不起學生學習興趣
在學校教育中,體育教師會毫不費力地去使用傳統教學方式,因為這樣可以不必動腦筋去創造新的教學方法,從而不擔任何風險,再說我們許多老師自己也沒有學過,就很少考慮增加新的教學方法,傳授給學生。為了使我們培養的學生終身從事體育鍛煉,必須改變現有的教學模式建立以傳授體育健身、文化知識、體育實踐相結合的新的教學模式。孔子曾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生有了體育學習的興趣,才會經常參加鍛煉,才能養成堅持體育鍛煉的習慣,樹立終身體育的意識,才能將體育活動作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3更新觀念,樹立新的「體育觀」
教育的本質是培養人,並通過人來為一定的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發展需要服務。教育不僅是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人發展的需要,人要求接受教育的最終目的也是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教育活動的中心,也是素質教育的最終目標。
體育是教育的一部分,配合德育、智育、美育、培養全面發展的人。《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指出:「健康體魄是青少年為祖國和人民服務的基本前提,是中華民族旺盛生命力的體現,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切實加強體育工作。」這就明確提出學校體育教學改革的依據和目標。
體育應該刻在人的心中,給學生應施以終身體育教育的思想,促進他們的身體,朝正常的健康的方向發展。無論是學校領導,還是體育教師,都要樹立「終身體育」、「健康第一」的新觀念,不能只著眼於上好一節體育課,而忽視學生畢業後進入社會的體育健身能力。除了培養學生必要的運動技能外,應考慮「終身體育」的要求,將體育教學內容與未來的社會生活結合在一起,著重培養學生的健身意識和參與意識,能夠使體育成為學生人生價值觀的一部分,並逐步內化為一種品格。
3.1豐富學習內容,加強理論學習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A.H.Maslow)曾說過人有七個不同需要,從低到高分別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求知與理解的需要,審美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較高級的需要,至少必須先部分滿足比較低的需要之後才能出現。所以可以看出體育活動不僅能滿足學生強身健體的基本需要,還能滿足學生社會交往,人格尊重,愉悅身心,實現自我價值等各種更高級的社會性需要。
教師就應該有目的地培養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認識與愛好,引導學生明確體育學習的目的和意義,加強體育學習和體育活動的能力;教師應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藝術和教學水平,通過豐富的教學內容,變化教學形式和方法等,盡量滿足學生的各種正當需求。當學生在體育活動中各種社會需要得到了滿足後,社會需要激起學生對體育學習的興趣和參加體育活動自覺性,並能進行有效學習,使學生真正懂得,運用體育理論知識來科學的進行體育鍛煉,為終身體育的形成奠定基礎。
3.2認真貫徹新的教學目標,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由於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動機往往是在認識學習目的和意義的基礎上產生的。作為一個教育,首先讓學生明確為什麼而學,學習體育的真正目的是什麼?今後對自身及社會的意義是什麼?同時為了激發學生學習體育的自覺性和積極性,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明確總的學習目標,如整個中學或大學期間的學習目標,某一學年的學習目標,還要結合學生實際,幫助他們設置和明確符合他們自身的、切實可行的具體目標,真正把對學生的客觀要求轉化為學生的學習需要。例如,在排球課讓一個無法扣球的學生確定一個月後能夠扣球的學習目標,第一周進行教師拋球,學生原地起跳扣球的小目標,然後降低網高,來進行扣球,再逐漸上升網高的目標,隨著一個個階段性小步子目標的實現而達到最終目標,這將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學生的身心能量,使學生從學習的過程和結果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和成功感,增強自尊和自信,從而不斷提高參加體育活動的動機強度和持續性,為終身體育打下基礎。
3.3提高教師教學的藝術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先導,快樂體育也好,成功體育也好,都是激發學生學習和喜愛體育的內驅力,個體一旦對某種活動產生了興趣,就能提高這種活動的效率,體育學習活動亦是如此,對體育活動的濃厚興趣會使學生產生積極的學習態度,促進他們愉快地進行學習,教學活動中師生雙方都是以活動為主體。根據「能者為師」及「三人行必有吾師」,完全可以設計一個角色互換,提高教學藝術性的教學方式,以新的知識、新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創造性的思維學習。同時教法的生動、變化、營造了輕松愉快,積極向上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自編體育游戲、體育舞蹈,適當使用音樂伴奏,投影、錄像、計算機多媒體等多種現代化教學手段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只有這樣,學生對體育的學習和活動,才能慢慢提高興趣,學生有了體育學習的興趣,才能經常參加體育鍛煉,才能養成堅持體育鍛煉的習慣,最後才能樹立終身體育的意識,才能將體育活動作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拾』 如何完善學校體育文化氛圍的建設

完善和諧校園體育文化氛圍的舉措。

1.開放「校園體育文化」的社會功能。
一方面,學校可以成立青少年體育俱樂部,從而爭取國家體育彩票管理中心提供的扶持資金。而體育俱樂部能依託學校的管理、師資和場館等資源,面向全體青少年組織發展體育健身的技術指導與服務,為校園體育文化的建設籌措資金。另外,學校必須在實踐中最大限度利用現有體育場館設施和時間的基礎上,確保學生在校一小時的活動時間。另一方面,學校應主動與社區或企業合作,爭取它們提供體育專項贊助資金。群體活動是當前社區和企業文化的具體表現形式,有些社區和企業受地理位置、城建布局的影響,沒有太多相對集中的場地用於群體活動。學校應主動回歸社會,讓社區或企業體育文化建設重點變軌到學校體育文化建設上來,讓社區或企業為學校添置器材,維修、擴建場館,輸送體育教師外出培訓。
2.營造「和諧的人際文化」環境。
學校應以體育教師發展為本,不求責備,以尊重人、激勵人、關愛人、發展人為前提,為每個體育教師的智慧和才能的發揮創造機會和條件,營造平等、友愛、融洽、和諧的領導職工關系,創造民主的、積極向上的學術氣氛,讓體育教師甘於奉獻自身的教育崗位。而體育教育要抓好學生的常規教育,用「養成教育」塑造學生;用「創新教育」培養學生;用「理想教育」鞭策學生;用「挫折教育」鍛煉學生,用「賞識教育」激勵學生;用「愛心教育」溫暖學生;用「協作教育」團結學生;用「責任教育」督促學生,為學生的健康成長營造一種良好的育人環境。
3.注重「以人為本的制度文化」建設。
學校建設人本民主與科學規范相一致的制度文化,目的是讓所有成員工作生活在一個規范有序又富有人文氣息的環境中。在這個環境中,領導與教師、教師與教師、學生與老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諧融洽。其實質是強調以人為本的思想與科學管理手段的結合,建立以發展人的主體性,提升人的生命價值,富有人文情懷、創新活力與團隊精神的制度文化體系。讓組織中的成員盡量發揮出生命的潛力。為構建和諧的學校體育文化應制定的制度包括體育教師定期培訓制度、體育課堂管理制度、體育器材保管制度、體育場地維護與管理制度、體育教學教研活動制度、體育質量監控考核制度、學生的安全行為規范等。
4.加強「體育課堂文化」建設。
在校園體育文化建設中,課堂文化無疑具有獨特而又相當重要的地位,它雖然不是校園體育文化的主要內容,但是課堂文化的績效必將映射到課外體育文化活動中去。因此,我們要從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入手,逐步形成民主、平等、和諧、合作的課堂文化特色。在課堂上,體育教師不再是死板教條的知識傳授者,而是學生學習全過程的引導者,體育教師要通過美的語言、美的情感,營造和諧合作的學習氛圍,從而使學生自由發展、全面發展、和諧發展的內在需要自然的被激發出來。
5.加強「校園體育輿論文化」建設。
組織體育知識講座是豐富學生體育知識的重要手段,可以請校內外體育專家、運動員配合體育教學內容進行講座,介紹國內外體育賽事、體育發展趨勢、體育文化等,拓寬學生視野、豐富學生體育文化知識。
6.建設有特色的「校園體育課外文化」品牌。
課外體育活動是開展體育文化活動的主要途徑,它既要完成體育鍛煉的任務,又要豐富、活躍學生的課外文化生活。我們要認識到課外體育活動對提高學生鍛煉意識和積極性有很好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