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知識 » 背部知識講座
擴展閱讀
哪個版本的魔法門最經典 2024-11-19 10:33:44

背部知識講座

發布時間: 2022-06-13 20:52:04

A. 學習中醫基礎理論,請問中醫老師或哪位學習過的同學,這個要全背嗎請指點,謝謝了!想自學中醫。

學習中醫,背記是比較重要,但是,最重要的不是背記,而是對知識的理解和靈活運用。理解是第一位的,就像我們學習政治一樣,如果理解了,基本上記得大意就行,沒什麼背的。學習中醫,要去領悟自然道理,比如說,陰陽和五行,氣血,這要從自然當中才能體悟,書籍以古書為主,因為現代的中醫書,都不如古書全面真實。中葯上,就講性味和歸經,這個如果理解了,可以自行運用,畢竟,那些古人學習中醫,是沒有人教的,自悟的。葯的性味與治病有關系,而葯的性味,是靠人的感覺去分辨的,要去常常體會分辨它們。比如說,身體里寒氣多餘,就要用辛溫發散的葯,像生薑、紫蘇。身體里陽氣缺損,就要用補的葯,比如黨參、黃芪。但是,陽氣也需要陰氣,比如說,腎裡面的精液要充足,這樣,腎火才能藏得住,腎火好比爐火,腎精或腎水,好比爐火上的水壺,水壺里的水要充足,才能被下面的火蒸騰到上面,如果不充足,就會出現干燒的情況。總之,中醫是物理醫學。假如你有興趣,我可以教你一點這些理論,讓你充分地理解它,這些理解,是任何書籍中都沒有的,而且也簡單,不像常人理解的那麼難懂。說白了,就是物理知識。

B. 教師資格證必背知識點有哪些

教師資格證必背知識點:

1、《學記》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學記》教育原則:教學相長、及時而教、不陵節而施、長善救失、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藏息相輔等。

2、荀子認為人性本惡,需要外界的教育加以改變,所以荀子是我國古代外鑠論的代表人物。提倡「聞見知行」結合的教學方法。但是他片面強調學生對教師的服從,主張「師雲亦雲」。

3、蘇格拉底在教育理論上的最大貢獻是「產婆術」。

4、柏拉圖教育思想集中體現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國》。

5、亞里士多德是古希臘網路全書式的哲學家,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觀點。

6、昆體良是西方第一個專門論述教育問題的教育家,代表作《雄辯術原理》是西方第一本教育專著,也是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學法的書。班級授課制的萌芽。

7、培根首次把教育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提出來。康德最早在大學開設教育學講座。

8、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被稱為「教育學之父」,其著作《大教學論》是教育學開始形成一門獨立學科的標志,最主要的教育觀點是:提出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提出「泛智」教育,提出教育應適應自然的思想首次從理論上論述班級授課制。

9、盧梭是法國教育家,代表作《愛彌兒》提出自然主義教育,兒童本位思想。

10、裴斯泰洛奇是瑞士教育家,教育史上小學各科奠基人,在其代表作《林哈德與葛篤德》中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學化」,倡導自然主義教育,提倡情感教育、愛的教育。

11、洛克是英國教育家,代表作《教育漫話》,提出「紳士教育」和「白板說」。

12、第斯多惠是德國教育家,被稱為「德國教師的教師」,代表作《德國教師教育指南》。

13、斯賓塞是英國教育家,最早提出「什麼知識最有價值」,代表作《教學論》,提出「教育是為幸福生活做准備」。

14、烏申斯基是蘇聯教育家,代表作《人是教育的對象》,將教育學稱作藝術。

15、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被稱為「現代教育學之父」,其代表作《普通教育學》標志著規范教育學的建立,提出了教育性原則(教學永遠具有教育性)和四段教學法(明了、聯想、系統、方法),提倡傳統教育三中心——教師中心、教材中心、課堂中心。

16、美國教育家杜威是現代教育理論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民主主義與教育》,主張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經驗的改造,主張教育無目的論,倡導「新三中心」(兒童中心、活動中心、經驗中心)和「在做中學」。

17、蘇聯教育家凱洛夫主編的《教育學》,被公認為世界第一部馬克思主義教育學著作。

C. 學演講首先必須要背大量知識嗎

演講准備
1. 不要指望幾分鍾的演講能起到翻天覆地的作用。用最自然的方式表述,聽來要讓人思考半天才能明白的詞語別用,讓人費解或可能使人誤解的觀點別說;
2. 拿到演講稿一定要按比賽時的速率試兩遍,確保不超時,千萬別存僥幸。
3. 對演講稿尤其是對別人寫的稿子要反復讀,背下來只是最低要求,你必須對稿件中的每一個標點的由來都瞭然於胸;
4. 盡可能的預先到演講場地,熟悉環境設施。如有可能不妨到台上喊上幾嗓子;
5. 搞清楚是哪些評委哪些聽眾;
6. 預先演練好如何上下場。幾步可以到話筒,在哪兒鞠躬;
7. 如果話筒高度不合適,主辦方安排專人調整的比賽,應在上台前就示意工作人員調整,如無專門人員調整,自己應知道如何調整,不可胡亂吹吹打打。
8. 如果可以看講稿的比賽,最好不帶講稿。一定要帶,記住講稿最好是單面列印;
9. 練慣用正常語調、最大的音量清楚的完成演講;
10. 別指望到時變腔變調、裝貓變狗吸引人。
場前准備
11. 舉止務求自然;
12. 愉快地接受領隊教練或親朋的鼓勵;
13. 比賽前一夜睡個好覺;
14. 向盡可能多的聽眾問候,包括老朋友,也包括新面孔,對你在賽前看到的每一個人微笑;比賽時他們會還給你最寶貴的鼓勵;
15. 要象准備對全世界演講一樣准備你的演講;
16. 當你的名字被叫到時,慢慢的站起來,以正常的步幅走向演講台;
17. 想像一下你的戀人或你心儀已久的人就坐在台下;想想你的朋友正向你歡呼、想想你曾有的成功;
18. 攬鏡自顧,「畫眉深淺入時無」。但這里的「時」應是演講比賽的標准;
19. 不要穿戴任何花里胡哨的服飾。花邊類的服飾等會轉移大家對演講的注意力
20. 把服裝里的東西掏空。尤其是可能發出聲響的手機或可能露出來的講稿等等
21. 別試著預先准備手勢;
22. 放鬆面部肌肉,讓臉上的微笑來自內心;
23. 別讓頭發垂到臉上;你必須給人清爽利落的形象;
24. 臨演說前可以含薄荷味或咖啡質的口香糖。但上台前三分鍾必須吐掉,清空你的嘴巴。
25. 可以做一些深呼吸;
26. 自我伸展並想像你比實際要高,正在天空翱翔,俯視著大地的芸芸眾生;
27. 如果你的演講被安排在午後,中午睡上一覺,會給你的精神加分不少;
28. 場內正比賽,就不要還在會場外的走廊或衛生間里背稿子;
29. 要盡可能的多聽先講的人演講;
30. 試著以端坐不動的姿勢放鬆10分鍾。
比賽之中
31. 相信:你是在作最一流的演講。你就是大家期待的一等獎的得主;
32. 笑得自然;
33. 鞠躬致意――站到話筒前――深呼吸――放鬆――微笑――開始把爛熟於心的講稿講出來;
34. 用目光和觀眾說話,先從那個你感到最親近的人開始,用目光告訴他,你感謝他的關注;然後,把所有的聽眾都當成你的大哥大姐。
35. 不要忘了用你的目光和表情讓評委們感覺他很重要;
36. 可以用長停頓,但以不讓人誤解為忘詞為界;
37. 對場內聽眾的噪音點可用目光懇求他們停止,如果無效,抬起你的目光,不去管他,繼續你的演講。
38. 最後的那句「我的演講結束了」或「謝謝」,萬不可說得隨意,草草首場。它是你演講中重要的台詞。
39. 高貴地離開講台。

D. 除了講座除去已久的動作要想練背後背闊肌可以用什麼動作

主要有三中方法:劃船、引體向上、杠鈴鍛煉、拉力器鍛煉 劃船要領:立姿,上身前俯與地面平行不動,雙手下垂握鈴,吸氣,將鈴向後拉引至腿前時,沿腿前提至小腹前,稍停,呼氣,慢慢放下。過程中,上身保持前屈,不要動。 我個人建議你用拉力器: 拉力器放到背後,斜著拉,橫著拉。雙手上舉向下運動,或兩手下垂向上運動。都可以鍛練背闊肌。 效果很好的,我過去經常用的。
1、杠鈴俯立劃船:兩腳自然開立,軀干向前彎曲至背部與地面平行位。兩腿稍彎曲,使身體重心處於接近腳掌面稍後的垂直線上。兩手背向前握住橫桿,兩手間的距離比肩稍寬。背部保持平直、頭稍抬起。動作過程中以背闊肌的收縮力使橫桿貼身提起,直至提引至接近小腹位。最後使背闊肌處於頂峰收縮位,稍停。然後,以背闊肌的張緊力控制住,慢慢地循原路還原。

2、t杠劃船:兩腳自然分開,兩腿稍為彎曲,使軀干與地面成平行位,頭稍抬起。兩臂下垂,使背闊肌處於完全伸展。動作過程中以背闊肌的收縮力,將橫桿提起觸及胸部和腹部交界處。同時使兩肩向後展,軀干稍向上抬起,以利於背部肩胛骨向中間脊柱方向夾緊,最後使整個背部肌群處於頂峰收縮位,稍停,然後再以背部肌群的張緊力控制住,將橫桿慢慢還原。

E. 高一歷史人民教育出版社知識點前三課 必背 知識點 我們歷史老師講課給講故事是的我聽不懂 給我說知識

1夏商周的政治制度,當時是我國的奴隸社會,滅商後周朝政治上實行分封制,分封制就是,把土地分配給各個諸侯,諸侯死後由各個諸侯的嫡長子即位。各個次子就成了卿大夫。這就是嫡長子繼承製。分封制使得周朝形成等級森嚴的封建等級秩序。就是天子下是卿大夫,卿大夫下是士啊什麼的,這個課本有圖。但是因為分封制使得各個諸侯國太自由,實力太過強大。威脅了周天子的統治。所以晚周出現了諸侯國並起。想要爭奪統治權。周破滅。2西周破滅後,就是春秋戰國。最後秦統一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人們走進了封建社會。因為西周分封制的腐竹,秦始皇採取了商鞅變法中的把分封制變成郡縣制。意思就是在中央統一領導下,把土地分成郡和縣,並由中央指定人去那當官。忘說了。西周的經濟制度是井田制,就是一塊田大家集體勞作。秦朝廢除了井田制,建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意思就是所以土地都是國家的。你可以像國家租,但得交稅。秦的滅亡一個原因就是暴政和稅太高。不管是政治還是經濟,秦始皇都是把權利緊緊握在自己手中,並沒有分給地方。其他還有比如建立宰相制度啊什麼的課本有寫。3從漢至元,都是皇帝和宰相權利的爭奪。後來廢除了宰相制度,明清就是皇權至上的君主專制

F. 「跏趺坐」背部姿勢該什麼樣脊椎呈什麼樣脖頸與背呈直線嗎

請閱讀成觀法師《禪之甘露》一書。有面也有照片,可以登錄「大毘盧寺」官網下載PDF版。

又,一切修行項目里危險性最高的就是修習禪定;習定很容易遭遇障難,若能克服障難,所得的成就也最大。就是因為成就大所以須要投注的資本也較多。首先須具足修習禪定的「先決條件」然後才可以起修,切勿不明就理而盲修瞎練,那樣很容易出毛病。修禪定須要具備哪些條件呢?

第一要懺除業障

業障重的人常一修禪定,就為魔所乘,或為魔所纏,以致壞了所修之法。有時壞了自己修法還不說,最糟糕的是,常會為魔所用,而壞他人修法。如是,自壞壞他,修行就一團糟了。我們放眼望去,當今之世,這種在修行中自壞壞他的事,所在多有。因此,業障重的人,欲發心修殊勝之行,須先修學懺悔業障,等業障較輕薄之後,再進修勝法。
譬如拜八十八佛至少3000部,誦地藏經500部,地藏菩薩聖號100萬遍。

第二修習禪定者須持戒

經上說:佛弟子須先「持佛禁戒」方可修佛定,群如圓覺經、楞嚴經、楞伽經等。若不持佛戒,即身心不得清凈;身心不清凈,極易為魔所擾。因為魔屬染法,行者若自不持清凈戒,則與染法相應;與染法相應故,即為魔之內應,魔即得其便。又諸多外道及凡夫亦皆修定,若修定不持佛戒,即不能稱為在修佛定,而是在修凡夫定、或外道定。是故修習佛定者,必須同時亦持佛戒。

第三修佛定者,須先通達佛之教理

修禪定而不通佛理,必然錯誤百出。尤其是禪定止觀法門及定慧法門,必須熟悉通曉。如果不知、不解定慧法門,切不可冒然修習禪定。當然,如果你只是一個星期中偶而靜坐一到二次,每次單盤坐個二十到三十分鍾,那倒不妨事。倘若你是很精進的每天打坐,每次坐半小時到一小時以上,這種情形下,已非偶一為之的玩票性質,就應照上面所說,一一完成准備工作,而且一定要有善知識在旁就近指導才好。設若無人指導,自己又一知半解,糊里糊塗就盤起腿來坐,只覺得禪定很神秘、很有意思,心裡好奇,想「玩一玩」這斷然是不行的;須知習定是「修道」非同兒戲。這種半玩票的修法,最好還是趕快停下來,不要繼續玩下去;須「如法」修行,才是尊重「法」,才不會出事。

又,若欲修禪定者,必須斷除殺,盜,淫,妄,非但要沒有這樣的行為,且連念頭亦無
如不斷淫,而修禪定者,縱得相似之禪定現前,然依佛所說,必墮魔道。未來墮地獄。
如不斷殺(及食肉),而修禪定者,縱得相似之禪定現前,依佛所說,必墮鬼道。未來墮地獄。
如不斷盜,而修禪定者,縱得相似之禪定現前,依佛所說,當墮邪道。未來墮地獄。
如不斷妄語,而修禪定者,縱得相似之禪定現前,依佛所說,當墮無間地獄。
(詳如楞嚴經-四種清凈明誨)

乃至,依據古來傳統,正式修禪定前,必須要做到

禪定修習的五個階段
一、滿足前方便(先決條件)
二、成就奢摩他(得止)
三、成就毗婆舍那(修觀)
四、成就三摩地(得三昧—定慧等持)
五、成就般若智(得超凡入聖究竟之智——凈業、轉業)

在滿足前方便(先決條件)這一階段里,為了做好成就禪定的准備工作,我們有下列三個步驟要遵循:
第一步驟:呵責五欲
第二步驟:舍棄五蓋
第三步驟:習行五法

第一步驟:呵責五欲
第一項必修的前方便是呵責五欲。有些古德會說:行禪者必須遠離或棄舍五欲。但這對我們現代人來說,是很難辦到的,因為現在的世界越來越復雜,大量生產以及交通、信息迅捷的結果,使我們的慾望隨之愈增愈多,因而業障也隨之越來越重。以此之故,我寧可依佛經教及智者大師所言,而說呵責五欲,但不說棄舍五欲。世人通常都將欲視為是令人享樂的東西,因此也認為是好的。然而,我們習禪之人,卻不應將欲看作是值得求取的、或可樂著的。如果我們一邊修定,卻又一邊心著欲想,如是則雖修禪定,對我們實絲毫無益。
五欲可分為二組,第一組包括了對下面五種外塵所起之欲:
1、色慾
2、聲欲
3、香欲
4、味欲
5、觸欲

1、財欲
2、色慾
3、名欲
4、食慾
5、睡欲
五欲有下面兩組:
(甲)對色、聲、香、味、觸所生之欲——較抽象的一類
(乙)對財、色、名、食、睡所生之欲——較實際的一類

這五種欲不但會妨礙我們專心修定,也會覆蔽我們的心,令失其明凈。所以習禪者應呵責五欲。

前方便二:舍棄五蓋
五蓋是:
1、貪蓋(貪婪或執著)
2、瞋蓋(厭惡或憎恨)
3、睡蓋

4、掉悔蓋
5、疑蓋(對佛法懷疑不信)
前方便三:修習五法

五法是:
1、欲(意願)
2、念(思惟、憶念)
3、精進
4、巧慧
5、一心

就像前面所說的,必須通達佛理,尤其是定慧止觀法門,否則不要冒然修禪定

所以,若真有心於佛法,要依大善知識,好好看慧律法師和成觀法師的講座視頻
尤其是成觀法師講解的《天台小止觀》講座及《禪之甘露》一書。
慧律師父講解的楞嚴經。
當然,這還要看你的基礎深不深,如果不深就跟著慧律法師、成觀法師從頭學起。

G. 高中政治該怎麼背

很多同學覺得高中政治知識點很難記,其實想要快速背誦政治歷史地理這些知識點首先是靠理解,理解著背誦是最重要的,如果不了解,記住了,考試時也用不上,第二,根據各科的特點和要求來進行記憶,政治基本的概念是固定的,就那麼多,每天做出計劃,每天背政治那些內容,如果今年參加高考,由於以前背過,現在完全可以每天早上一本書,也就一周的時間,你可以非常熟悉的復習下來,如果不是參加高考,每天早上背一下,晚上再回顧一下就差不多了,歷史,最重要的是你要知道的多,什麼歷史事件你要非常的明白,所以這一點你要多看書,和同學們討論講述一下,比你背書要見效的多,你要做的是思考影響,意義,這才是重要的,地理,圖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要看懂,能從圖中提取出信息這是最重要的,地形圖,人口圖,等高圖,等深圖,宇宙環境圖,等等,這些都有各自的方法,圖掌握的好,你的地理完全可以很好的。下面小編就為大家整理了十個高中政治快速記憶的方法,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更好的記憶高中政治知識。

一、圖示記憶法

通過圖形識記來增強記憶效果的方法。圖示記憶法的主要特徵是:「形象性強」。

圖示分為直觀圖示和邏輯關系圖示兩種。

直觀圖示的設計步驟是:

1、根據要記憶的概念或原理的內容選擇一個易於用圖形表示的例子;

2、抓住例子與概念、原理的相似點設計圖形;

3、組織說明圖形的文字。

邏輯關系圖示的設計步驟是:

1、找出理論所包含的知識點;

2、按照理論中各知識點的內在聯系用簡單的文字、線條表示出來。

二、列表記憶法

以列表的形式把相關的材料進行對比或對照,從而記憶其特點和材料之間的聯系的記憶方法。

列表有多種形式,主要有一覽表、說明表、系統表、比較表、統計表等。

列表的主要步驟有:

1、根據記憶的需要首先對材料進行分類,看其適合編制哪種類型的圖表。

2、查找和歸納材料的主要特徵、特點,比較不同材料的異同點。

3、按不同類型表格的規格和形式編製表格。

4、按照表格內的基礎上,逐一把材料的主要內容填到表中。

運用列表記憶法不必專門去死記硬背,因為往往一張圖表整理出來,腦子已形成深刻的印記。

三、概括記憶法

對所要記憶的材料進行提煉,抓住關鍵性內容進行記憶的方法。這種方法的特點是刪繁就簡,高度濃縮,提高記憶效率。

運用概括記憶法的具體辦法有:

1、用語縮略。對於較長的詞語、名稱、概念予以簡化和省略。

2、內容凝聚。內容龐雜繁雜的材料,可以從識記材料中找出關鍵性的字眼。

3、重點提示。把材料進行綜合歸納,將重點標列出來,作為記憶的提示。

四、規律記憶法

尋找和推導記憶事物中本質的必然的聯系加以記憶的方法。由於規律具有普遍性和重復性的特點,只要抓住事物的這一共性,就能聯系個性。

五、提綱記憶法

提綱記憶法的特點是具有較強的直觀性、概括性和條理性。

一經過目,印象深刻,這是其直觀性;化繁為簡,轉多為少,這是其概括性;井然有序,層次分明,這是其條理性。寫提綱就是要寫出材料的主要脈絡。

六、趣味記憶法

興趣與記憶的關系是非常密切的。對學習材料和要記的東西本身的直接興趣,是推動人們進行有效記憶的內在動力。

具體做法是:

1、把某些學習材料編成便於記憶的故事、歌訣,或賦予其具體的直觀的形象;

2、圍繞學習材料組織專題講座會、答辯會,組織各種知識競賽

3、對於興趣索然而又需要記憶的知識要「突破一點」,以期帶來全面的興趣;

4、用誘導的方法調動興趣,並以適當的進度維持興趣。

七、聯想記憶法

聯想是由當前感知或思考的事物想起有關的另一事物,或者由頭腦中想起的一件事物,又引起想到另一件事物。由於客觀事物是相互聯系的,因而在思維中, 聯想是一種基本的思維形式,也是記憶的一種方法。

八、自測記憶法

這種方法的特點是自我復述,自問自每件事。其作用首先可以確切了解自己的學習結果,及時發現沒有學好、沒有記牢、容易混淆搞錯的地方。

模擬自測的程序是:

1、選好自測題。重點選擇自己的弱處。

2、挑選一段較集中的時間(如兩個小時)象正式考試一樣不看講義、筆記、獨立完成。

3、自己閱卷,自我評分,檢查記憶遺漏的部分。

九、理解記憶法

理解記憶是以理解材料內容為前提的。這種理解不僅是看懂了材料,而且包括搞懂了材料各部分之間的邏輯關系,以及該材料和以前的知識經驗之間的關系。

要做到真正理解記憶就必須做到:

1、對識記材料要分析綜合,真正弄清內容的實質;

2、把所學的知識付諸實踐,在運用中重復已經記住的材料,使理解不斷加深。

十、歌訣記憶法

把識記材料編成「順口溜」,或合轍押韻的句子,通過歌訣形式來加以記憶的方法。 歌訣記憶法的主要特點是:趣味性強、易於誦讀、方便記憶。

歌訣記憶法的功能體現在:

1、歌訣要能抓住記憶材料本身的特徵,反映材料本身最主要最基本的內容。

2、歌訣要符合自己的記憶任務。

3、歌訣本身要自然、簡潔、容易上口,有節奏感、音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