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急救知識培訓內容有哪些啊
急救知識培訓內容如下:
1、在現實生活中,真正心臟病急症及其他危重急症絕大多數是發生在醫院外的環境下,現場急救爭分奪秒,在醫務人員趕到之前。第一急診急救知識培訓內容目擊者;肩負著尤為重要的責任。
2、先處理危重病人,再處理較輕病人;在同一患者中,先救治生命,再處理局部。
3、當事故發生後及時、有效的開展人員急救是事故應急處理的首先要做的,是挽救生命、減少損失的首要任務,如果不能及時的開展現場急救,很有可能導致本可以避免的人員傷亡發生。
4、急救知識和技能包括:止血、包紮、骨折固定、搬運和人工呼吸、心肺復甦。
5、當事故發生後是否能夠在第一時間內開展急救,直接關系急救是否能夠成功,人員生命是否能夠挽救,因此當事故發生後,現場人員應在第一時間能對受傷人員開展現場急救,並且及時聯系專業急救人員前來支援,在專業急救人員未到之前,現場人員不應放棄急救。
B. 小學生家長課堂日常衛生救戶技能教案 衛生救護技能及寫教案內容
教學目的:了解常見突發事件對人體生命安全的威脅,掌握一些簡單且易於操作的救護方法及注意事項。明確人人學救護,救護為人人的救援宗旨。
教學方法:採取學校電視台直播方式,對全校師生進行緊急救護培訓,用現場演示和參與者互動的過程,掌握幾項易於操作,簡單有效的包紮止血方法和異物堵塞的排除方法,
注意事項:發生突發性災難,必須首先高聲呼救,救護現場及過程必須符合安全要求,先自救,在安全的前提下慎重救別人,學會正確撥打120.。
教學難點:心肺復甦術,現場止血包紮法操作及排除異物堵塞手法。
教學過程:
1、了解突發性災難事件對人體生命安全的威脅
親愛的同學們:生活中,我們隨時可能遇上一些突發性災難事件,如自然災害,暴力傷害、突發傷病等不可預見的事情,讓我們手足無措,無所適從。 一旦發生這樣的事,首先要做的就是救援,將災害造成的後果減小到最低程度。但怎樣救援,從何入手?是我們需要了解的。救援方法有很多種,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小學生有能力做到的幾種止血包紮法和異物堵塞排除法。
2、救護過程:
當災難發生後,如果我們成為現場第一目擊者(在突發現場為傷病者提供緊急救護的人),首先對現場進行安全及傷情評估,必須快速,控制情緒,同時高聲呼救,爭取更多的人來參與救護,然後確定事發現場是否安全?這是保護自己和傷病者生命安全的前提條件。 在確定現場安全後,迅速判斷傷病者情況,包括呼吸,意識,心跳瞳孔反應等生命體征的有無。急救原則應本著鎮定、分清輕重緩急、先救命,後治傷原則 ,果斷實施救護。
以往,人們往往把緊急救護的任務看做醫護人員的事情,從而在等待過程中喪失了最寶貴的黃金急救時間,讓本可以存活的生命隨風而逝。所以,學會急救,可以最大限度降低突發性災難給生命帶來的威脅,是利人利己的大好事。 下面我們重點來講解外出血和異物堵塞的急救方法。
首先,我們要了解出血對生命的危害:出血是一種嚴重危害生命的現象,人體血液量占體重的8%,如果出血量達到血液總量的 40%,就可能危及生命。所以,止血是各種出血癥候中首先必須採取的措施。根據出血部位不同,分為皮下出血,內出血,外出血。下面我們向 同學們介紹幾種外出血的止血方法。止血方法又 分為包紮止血,加壓包紮止血,指壓止血,止血帶止血等等。今天,我們主要介紹同學們容易掌握的包紮止血和加壓包紮止血。
包紮止血:實用於傷口表淺,出血量少的情況,我們通常用創可貼或敷料包紮,還可以就地取材用 三角巾、綳帶、手帕、紙巾、清潔布料等包紮止血,根據出血部位和程度不同,採用不同止血方法,現在先向大家演示一下指壓止血、包紮止血和加壓包紮止血法
一、指壓止血:用於出血量多的傷口,准確掌握動脈壓迫點,壓10至15分鍾,以不出血為准,僅用於短暫急救止血。
1、頭頂部出血壓迫顳淺動脈,部位在出血同側耳前1.5厘米處。
2、前臂出血,壓迫上臂中斷內側,腕部不及受部出血,同時按壓尺、橈動脈才能止血。
二、包紮止血及加壓包紮止血,所用材料綳帶,紗布
演示 幾種綳帶包紮法,
三、氣管異物堵塞急救
不完全堵塞的情況下,可以採取自救,一手握空心拳,拳眼置於臍上兩橫指處,另一手緊握此拳,雙手同時向內向上沖擊5次,每次沖擊要明顯分開。還可選擇將上腹部壓在桌邊、椅背、和欄桿處,連續向內向上沖擊5次。反復操作若干次,指導異物排出。
完全堵塞的情況下,採取互救腹部沖擊法。意識清楚清醒的傷病員,用立位腹部沖擊法,意識不清的採用仰卧位腹部沖擊法,救護員騎跨在傷病員髖部兩側,一隻手的掌跟置於病員腹部正中線、臍上兩橫指,不要觸及劍突,另一隻手直接放在第一隻手背上,兩手掌跟重疊,兩手合力快速向上向內有節奏地沖擊五次,反復若干次,指導異物排出,檢查口腔,清理異物。
C. 小學生緊急呼救常識
一、足踝扭傷急救法
1、輕度足踝扭傷,應先冷敷患處,24小時後改用熱敷,用綳帶纏住足踝,把腳墊高,即可減輕症狀。
二、觸電急救法
①迅速切斷電源。
②一時找不到閘門,可用絕緣物挑開電線或砍斷電線。
③立即將觸電者抬到通風處,解開衣扣、褲帶,若呼吸停止,必須做口對口人工呼吸或將其送附近醫院急救。
④可用鹽水或凡士林紗布包紮局部燒傷處。
三、動脈出血急救法
①小動脈出血,傷口不大,可用消毒棉花敷在傷口上,加壓包紮,一般就能止眩
②出血不止時,可將傷肢抬高,減慢血流的速度,協助止眩
③四肢出血嚴重時,可將止血帶扎在傷口的上端,扎前應先墊上毛巾或布片,然後每隔半小時必須放鬆1次,綁扎時間總共不得超過兩小時,以免肢體缺血壞死。作初步處理後,應立即送醫院救治。
四、兒童抽風急救法
1、發現小兒抽風,不宜驚慌失措,亂搖患兒,以致加重病情,不要灌水喂湯,以免吸入氣管。應打開窗戶,解開患兒上衣讓呼吸通暢。將筷子用布包裹塞入患兒上下牙之間以免咬破舌頭。發高燒引起的抽風,可用毛巾蘸冷水敷於額部。詳細記錄抽風的時間、症狀,立即送醫院治療。
五、狗咬傷急救法
被狗咬傷後,應在傷口上下5厘米處用布帶勒緊,用吸奶器將污血吸出,然後用肥皂水沖洗傷口。咬人的狗應加隔離,一旦確診為攜帶狂犬病毒,應即處死。
D. 怎樣在小學生中開展心肺復甦知識和技能的培訓
建議對於小學生可以稍微寓教於樂一點,看看有沒有與急救相關的動畫片之類的可以播放給他們觀看,單純的心肺復甦理論宣講比較難引起他們的興趣。另外,有絕對的需要在他們的心中樹立一個安全第一,施救第二,絕對不以身試險的中心觀念。至於技能,實踐依然是不二之選,尤其是對於那些高年級的學生,實踐培訓時使用心肺復甦模擬人進行,教學老師與受訓學生面對面一邊教學一邊操作,以便隨時指正。為減少對相關內容的遺忘,也可以間隔一定時間重新進行培訓。
E. 急救講座(作文)400字
生活中,會遇到許許多多的突發事件,當這種事情發生時,就必須學會急救知識,就可以挽救自己或他人生命。為了讓我們小學生進一步地了解急救知識,我們學校特地請來了沙田醫院的主任和醫學協會的會員給我們講了一場豐富全面的急救知識講座,一共講了兩大點。
第一點:溺水。當夏天來臨時,人們都喜歡去游泳。但你知道游泳時要注意些什麼嗎?沒錯,要做熱身運動,以免抽筋。但是,如果溺水的話,怎麼辦呢?用力大叫,拍打水面,引起別人的注意。如果你發現溺水者,第一時間把人救上來,並穿上衣服,送往醫院。
第二點:止血。止血是急救中最重要的一個方面,如果不立刻止血會失血過多,。手指出血,按著第二關節的兩側。足部岀血,按著腳踝。
這次急救知識講座給我很大的好處,告訴我怎樣去救別人、自己。
F. 小學生應該知道的急救知識
公共場所應急避險知識
在公共場所遇到危險時,不要驚慌失措,要保持冷靜,服從現場指揮人員的指揮。在影劇院、禮堂的人可迅速躲在排椅下。因為影劇院、禮堂多採用大跨度薄殼結構屋頂,重量輕,震時不易塌,塌下來重量也不大,因此躲在排椅下是比較安全的。
在百貨商店,如在樓上,原則上可以向下層轉移,當然一定避免人流涌到樓梯造成擁擠。一般情況下,可就地躲在牆角、立柱或大型商品旁邊。正在電梯上的人應掌握時機迅速離開電梯。
具體地說就是,進入場地前先找到安全出口所在,一旦發生危險後,可以有目標地脫險。當身不由己陷入混亂的人群中,要遠離店鋪或櫃台的玻璃,如果具備條件,可以抓住身邊一件牢固的物品。遇到突發情況時,在組織者的疏導下有序撤離,做到互相謙讓。應及時聯系外援,尋求幫助。例如,撥打110、120等。
學校避震
1、在教室中遇到地震怎樣應對
正在上課時,學生的一切行動必須聽從老師的指揮,不得擅自行動。要在教師指揮下迅速抱頭、閉眼、躲在各自的課桌旁。
自救互救要領:①不要驚慌失措,應聽從老師的安排和指揮。②迅速躲避到三角區,蹲下、抱頭、閉眼。③不要往教室外面跑。
2、在操場上遇到地震時怎樣避險
在操場或室外時,可原地不動蹲下,雙手保護頭部,注意避開高大建築物或危險物。不要回到教室去。震後應當有組織地撤離。千萬不要跳樓!不要站在窗外!不要到陽台上去,必要時應在室外上課。
專家提示:在高大建築物高度二倍距離外避震,以免房屋倒塌被砸著。
自救互救要領:①正在操場時,應原地不動地迅速蹲下。②用手護住自己的頭部。③要避開高大的建築物或危險物。④不要回到教室里去。
G. 小學生常用的急救方法有哪些
一、足踝扭傷急救法
1、輕度足踝扭傷,應先冷敷患處,24小時後改用熱敷,用綳帶纏住足踝,把腳墊高,即可減輕症狀。
二、觸電急救法
①迅速切斷電源。
②一時找不到閘門,可用絕緣物挑開電線或砍斷電線。
③立即將觸電者抬到通風處,解開衣
帶,若呼吸停止,必須做口對口人工呼吸或將其送附近醫院急救。
H. 小學生急救小常識ppt 小學生急救常識有哪些
作為培訓者需要有更好的耐心和親和力,因為小學生是和成年人不一樣的群體,他們更為活潑好動。另外,建議採用動畫片這類他們喜聞樂見的形式來配合教學,並且盡量讓他們多有動手機會,因此相關的示教和練慣用的模擬人等設備物品是絕對不能少的。通過實際操作能滿足他們對這些急救知識的好奇心,也能加深他們對這些急救技術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