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關於健康講座的開場白及結束語
各位老師們:
現代社會關於「健康」的概念已超越了傳統的醫學觀點,不僅僅指軀體、生理的健康,還就應包括精神、心理的健康。當今社會競爭激烈,造成人們心理壓力重,對於我們在校中學生來說,在這樣的社會大環境下生存,往往面臨升學壓力,心理脆弱,心理壓抑得不到必須的宣洩的困惑。再者,我們的同學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在家往往被家長們呵護為小太陽、小皇帝,所以,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問題也顯得越來越嚴重,加之隨著青春期的到來,學生們的生理和心理都在不斷的變化,煩躁、沖動、壓抑、自閉等心理現象屢有發生,這些狀況如果得不到科學有效的指導,往往會產生這樣那樣的煩惱、發生一些不該發生的事情。因此,對我們廣大老師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訓顯得尤為重要。
這天,我們有幸邀請到我們的「美女專家」王麗梅老師為大家做青春期心理健康方面的專題講座,下面,首先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對王老師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
王麗梅老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曲師大附中老師。學生處主任,曲師大特聘心理輔導老師,濟寧市特級教師,教育碩士,多年來一向致力於學生的心理教學和研究,並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自2006年開始,王老師就開始從事心理健康的學習、研究和工作,先後參加過10多個有關心理健康方面的工作坊和相關業務培訓,近幾年來,針對青少年學生單調的學習生活,開展青少年心理素質訓練活動,關愛未成年人心靈,並多次開展了社會公益性學生心理調適講座、親子溝通研習會,宣傳心理健康知識,先後被山東健康聯盟委員會評為山東省輔導員培訓特聘教師,受到廣大學生和家長的一致贊譽。
下面讓我們再次以熱烈的掌聲,歡迎王老師為大家做精彩的講座。
結束總結,王老師從心理學視角和大家探討教育教學中的幾個策略,引導各位老師們能夠重視並發揮心理規律和心理現象在教育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從而進一步提升教育質量和職業幸福感,化地實現自我價值感。讓我們再次以熱烈的掌聲,歡迎王老師為大家做精彩的講座。期望這是一個開始,也歡迎王老師常到春秋「坐坐」。
B. 學校如何有效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學校有效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可通過以下一些途徑:
1、全面滲透在學校教育的全過程中。在學科教學、各項教育活動、班主任工作中,都應注重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徑。
2、除與原有思想品德課、思想政治課及青春期教育等相關教學內容有機結合進行外,還可利用活動課、班團隊活動,舉辦心理健康教育的專題講座。對小學生也可通過組織有關促進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的游戲、娛樂等活動,幫助學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識和方法,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
3、開展心理咨詢和心理輔導。對個別存在心理問題或出現心理障礙的學生及時進行認真、耐心、科學的心理輔導,幫助學生解除心理障礙。
4、建立學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溝通的渠道,優化家庭教育環境。引導和幫助學生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以良好的行為、正確的方式去影響和教育子女。
C. 什麼是心理健康教育專題講座具體的意義在哪
心理健康教育專題講座就是:增加心理健康意識,增加心理調控能力,促進心理健康、人生閱歷和專業知識的同步成長。
具體的意義是:調試和排解心理上的困擾,使其擁有健康的心態。
接下來送給大家幾個健康法寶:
一、學會微笑
在我們中國有句老話「一笑解千愁」。笑能讓我們的生活輕松和愉悅,是一種愉快情緒的自然流露。它是心理健康的潤滑劑,有利於消除心理疲勞,活躍生活氣氛。微笑能放鬆自己,微笑能讓自己開心。
小不僅有這些優點,笑還能治療心病,傳說,在清朝有位縣太爺,因患心病整天愁眉苦臉,吃不好、睡不好,日子長了,只見他日漸憔悴,家人到處求醫,療效甚微。有一天,當地一位醫術高明的老郎中得知此事,便上門診病。
在為縣太爺把脈之後,一本正經地說:「你乃是得了月經不調之症。」這位縣太爺聽了立即笑的前仰後合,說:「此言謬也。」
便把郎中逐出。後來,這位縣太爺逢人便講此事,每次都笑聲不止。誰知沒多久,他的病竟好了。這使他恍然大悟,這是郎中的絕妙之處。其實,這就是用「笑療」治癒了縣太爺的抑鬱症。
「一笑解千愁」「笑一笑,十年少」,老師們,多多用用這個健康法寶吧,它不僅能讓我們變得開心,也能讓我們的生活環境變得更輕松,更和諧。
二、換一種想法
在我們生活中,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事情,有時,某件事會讓我們有一種絕望的感覺,這時候我們不妨換一種想法,也許會「柳暗花明又一村」。
有一個秀才第三次進京趕考,住在一個經常住的店裡。考試的前兩天,他做了三個夢:
第一個,他夢到自己在高牆上種白菜。
第二個,他夢到自己走在雨中,戴著斗笠還打著雨傘。
第三個,他夢到自己了和心愛的表妹躺在一起,卻是背靠著背。
這三個夢似乎有些深刻的意義。於是秀才趕緊去找算卦先生破夢,算卦先生聽完他的講述後連拍大腿說:「你還是回家吧,別趕考了。」
秀才不解,算卦先生說:「你想想,高牆上種白菜不就是白費勁嗎?戴斗笠還打傘,不就是多此一舉嗎?跟表妹了躺在一張床上,卻是背靠著背,不就代表沒戲了嗎?」
秀才一聽,心灰意冷,回店裡收拾包袱准備回家了。店老闆見了非常奇怪,問:「明天不是趕考嗎?怎麼要走了呢?」
秀才把做的夢和找卦先生破夢的事一五一十地根店老闆一說,店老闆樂了:「哎呀,正好我也會破夢,問哦覺得這夢應該這樣:高牆上種白菜,不就是高種嗎?下雨天戴著斗笠還打雨傘,不就說明你有備無患嗎?跟你心愛的表妹了躺在一張床上,不正好說明你翻身的時候到了嗎?」
秀才一聽,感覺有道理。於是就精神振奮地參加考試,居然考中了探花。
同樣的事情,不同的想法,會換來完全不同的效果。
三、體驗幸福
有一個女老總,今天上街散步,她發現有一個男士,蹬著三輪車,車上裝滿一車廢品,車上坐個女士,跟他一塊兒瘦廢品,兩人面對面談笑風生,笑逐顏開。這個女老總就看不明白了,兩個撿破爛的,有啥這么高興的呢?
她又想,假如一個男士開賓士,身邊做個女士,賓士里的兩個人幸福呢,還是廢品車上兩人高興呢?請你回答我。
然後又是那句話:就是還不知道呢!一位哲學老師是這么回答的,撿破爛的高興,因為他們倆今天的目標實現了,而且實現目標的機會不多,挺高興的,所以這樣的原理告訴大家:幸福與財富、性別、年齡無關。幸福由思想造成。幸福由比較產生。
有一個企業,每年都發大量的獎金,今年不景氣了,沒獎金。然後員工們就怨聲載道:完了,沒獎金。那段時間,公司里彌漫著一股消極情緒。老總把副手找過來了:今年不景氣,沒獎金,我們准備裁員發獎金,如何裁法,大家回去拿個方案,先保密。
結果,不出三天,談話聲陡然變了:裁員了,裁誰呀?年終大會開始了,員工們提心吊膽坐好了,瞪著眼睛看老闆,不知道他的嘴裡會吐出點啥!
老總左掃描一眼,右掃描一眼,然後開始說話:今年不景氣,准備通過裁員,給剩下的人發獎金,考慮到飯碗比獎金重要,我們決定同甘苦共患難,不裁員。大家一看不裁了,心裡的石頭一下落地了,哇哇,鼓掌。
這時,老總又掃描了一下下面說:考慮到大家很辛苦,我們還是咬咬牙,怒努力,給大家發過去的三分之一獎金,大家一看還有獎金呢,哇哇,鼓掌,太好了!今年獎金減少三分之二,但是是最開心的一年,能說明什麼道理呢,幸福由思想造成,由比較產生,和財富的絕對量沒關系。
幸福由思想造成,由比較產生,與財富的絕對量沒關系。
D. 如何更好的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一、注重興趣培養,增強學生良好心理素質。
結合學生的特長,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讓學生都能在課外活動中嘗試到成功的喜悅。要充分利用課外活動,組織學生積極參與,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合作精神,在活動中時學生盡情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在活動中,要充分運用心理健康知識對學生進行教育。例如引導愛好美術的學生積極參加美術活動,培養學生的審美觀;引導愛好音樂的學生積極參加音樂活動,培養學生的樂觀向上態度,陶冶情操;引導有體育特長的學生積極參加各項體育活動培養他們堅強的意志力等。利用學生愛好開展課外活動,不僅能使學生學會既善於評價自己,又善於評價他人,恰如其分地看到自己和他人的優缺點,還能使內向孤僻的學生合群,樂意參加群體交往,增強合作意識,也能使心胸狹窄的學生學會寬容,開闊心境,理解別人,並進行情緒上的自我疏導,不致於心理失常出現心理障礙。
二、廣泛開展心理健康宣傳教育活動
充分利用校內廣播、校刊、板報等宣傳陣地,大力宣傳普及心理健康知識。並開展各類宣傳活動,通過知識競賽、論文徵集、心理劇場、心理沙龍、心理運動會等多種形式,廣泛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
三、專題講座
針對班機出現得共性問題,開展主題講座。這可以很好的塑造班級集體良好的氛圍和集體的良好行為,激發群體向上的精神。每次講座根據小學生的特點和需要,選擇合適的專題內容進行。如:新生環境適應講座、期末考試前怎樣克服考試焦慮講座,適時為他們解開心結。
四、游戲明理
愛做游戲是小學生的天性,通過游戲學會表露自己,學會與夥伴共同商議、承擔責任,學會互相幫助,分享成功的喜悅,游戲也能使學生自發地、自然地將自己的心理感受與問題充分表現出來,並獲得情緒上的鬆弛,最終認識自我,學會控制自我。游戲法特別適合年齡小的學生。
五、行為練習
心理健康教育必須強調行為訓練。如果只停留在說教,或灌輸理論知識,而不是讓學生親身體驗、感悟,那麼是收不到多少實效的。學生的心理素質要物化為行為習慣和行為能力。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和行為能力是其良好心理素質的表現,如中小學生守則和日常行為規范,我們經常講的「五愛」、「五心」、「五自」教育,以及要求學生樹立勤奮嚴謹的學習態度 ,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增強自學、表達、操作和創造能力等等,這都是一種良好的心理素質的表現。所謂「教育養成習慣,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足以說明心理品質在人培養中的作用。良好的心理素質表現在人的成長和成長過程 中的各個方面,能指導學生做人、求知、生活和交友,對學生形成正確的行為動機,有導向和激勵作用,對學 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行為能力,有制約和調節作用。要讓學生對已學習過的行為及技能進行反復的練習,加深對這些行為及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從而形成穩定的行為習慣。
六、結合班級管理滲透心理輔導
利用班會、團隊活動時間,為學生開設專項團體心理輔導活動。
引導學生在正確認識自我、了解自己的情緒、主動負責、學會尊重、善於自製、提高耐挫力、開拓進取等方面開展討論和交流活動,幫助學生構建積極的自我觀念,促進學生知、情、意的和諧發展。班主任工作主要從三個方面來創設寬松和諧的環境,讓學生在健康的環境中慢慢矯正不良心理,逐步培養其健康完善的人格心理。一是建立一個團結互助、和諧友愛的班集體。在班集體建設過程中倡導互幫互學、互相關愛的活動,讓學生相互深入全面的了解,相互信任,建立平等友愛的同學關系。對有困難有缺點的學生,用平等真誠的態度給予幫助,使他們在學校里心情愉快,精神放鬆,以增強其信心,激發其求知慾,鼓舞其勇氣,對困難挫折都能勇敢面對,對他人理解、尊重、寬容,在集體中做一個受歡迎的角色。二是創設豐富多彩、積極健康的生活環境。開展多種文體活動,寓教於樂。組織教師利用學校各種活動,主題班隊會活動時間組織學生觀看他們喜愛的影視片,推薦健康書籍,講故事,談理想,說未來,選取一些社會角色作模擬表演等,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社會,了解自己的角色心理,把遠大的理想與腳踏實地的學習結合起來,達到了自己克服缺點,自我完善個性的目的。
七、開展傳統美德教育活動,繼承中華美德。
例如:以「承先烈遺志,做中華少年」為主題,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根據我校實際,認真制定此主題的活動方案。組織 「與英雄人物談心得」徵文等活動,使學生逐步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主人翁責任感提升自己的愛國情感,同時學校還要通過廣播、宣傳欄、板報等宣傳陣地向廣大師生進一步進行愛國主義的教育,從而達到激發愛國情感、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和愛國主義精神的目的;開展「迎奧運,文明禮儀伴我行」主題教育活動,進一步提高學生文明素養。本學期開展「行有規,做有矩」禮儀教育傳承中華美德活動; 結合「三八」婦女節對學生進行「孝父母,尊師長」教育,組織學生了解父母、老師的辛勞等。
八、日常教育
以重大節日、紀念日為契機開展主題教育活動。
根據重大節日、紀念日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革命傳統教育,又要根據每個月的工作重點開展主題教育活動,結合「三八」婦女節開展「孝父母,尊師長」活動,結合學雷鋒日開展「學雷鋒、樹新風」活動,結合「迎奧運,文明禮儀伴我行」開展「言有規,行有矩」禮儀宣傳活動,「承先烈遺志,做中華少年」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紅五月歌詠比賽,慶六一活動等。
九、積極開展課外「談心」活動。
及時溝通,耐心說理,矯錯於無形,防患於未然,使學生業已形成的健康心理進一步得到強化。
由於學生心理的成長是一個動態的特殊過程,經常會出現一些波動。實踐告訴我們,健康心理的形成源自於學生心理得到積極而及時的疏導之時。當學生逾越不了自己的心理障礙時,便不可避免地出現一些心理的波動,出現心理問題。特級教師魏書生說過:「學生內心深處都有老師的助手。」因此與學生談心並真誠地給予引導是形成健康心理的必要而有效的途徑。在課外「談心」活動時,教師要以朋友的身份出現在學生面前,真誠地與其溝通,激發他們內心潛在的自我教育這一「助手的力量」,耐心幫助他們走出心理困境。比如,學生在相處時難免會有磕磕碰碰,形成矛盾。教師可採用課外同時找雙方談心的方式,和他們一起找出矛盾或症結所在,共同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在這一過程中我感覺到課外的每一次談心都是一次心靈的碰撞,也是一次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過程,更是健康心理的形成得到鞏固與強化的時候。
總之在課外活動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創建良好的班集體,營造和諧的班級氣氛,使學生在集體生活中塑造良好個性、培養高尚的品德、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健全身心的良好途徑。是值得我們教者說推崇的。
E. 為什麼要在教師中舉辦心理健康教育講座
這涉及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意義,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就有明確指出,要"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堅韌不拔的意志、艱苦奮斗的精神,增強青少年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學生自身健康成長的需要,也是社會發展對人的素質要求的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本身應有的內涵之一。教育的目標就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全面發展包括身、心兩方面都得到健康發展。當前中小學教育要實現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心理健康教育佔有重要地位。而就如何在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京師博仁開設有心理健康骨幹教師培訓課程,來滿足心理輔導老師掌握從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必備知識和能力,其中包括了掌握現代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論和從事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輔導與咨詢的基礎技能、依據有關理論設計心理健康教育方案並去實施,能夠在實踐中分析、解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實際問題,以及促進心理教師的自我成長,提升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職業道德水平,進而能夠全面勝任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F. 如何開展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中小學如何開展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取得良好成績
當今,由於社會文化環境的變遷和獨生子女家庭的增多,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受到社會和教育界的廣泛關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成為現代社會發展和新課改對學校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同時也是促進學校廣大師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主要平台。所以,心理健康教育走進學校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
辦有特色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其基本理念和出發點就是以人為本,切實為廣大師生服務。其主要任務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增強學校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幫助廣大師生樹立在出現心理和行為問題時的求助意識,促進廣大師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質,維護廣大師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減少和避免對他們心理健康的各種不利影響;培養身心健康,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是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識,樹立心理健康意識,了解簡單的心理調節方法,認識心理異常現象,以及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識,其重點是學會學習、人際交往、升學擇業以及生活和社會適應等方面的常識。
辦有特色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要與學校的發展規劃和辦學理念相結合,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開展有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切實為學校的發展和管理服務。其基本規劃如下:
一、 成立學校心理教育工作組
為保證心理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首先學校應成立心理教育工作組,由一分管校長負責管理,其成員可包括分管政教主任、分管教務主任、各年級組長、心理輔導工作者、心理輔導課專職教師及班主任和教師代表。心理教育工作組的成立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礎保障。
機構設置及工作流程如下:
二、 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把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納入教學規劃
心理健康教育輔導課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平台,其主要對象是廣大學生。要想真正實施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計劃,首先必須要落實到心理健康教育輔導課程上,只有課程的開設才能帶動和促進學校心理輔導的進一步發展。同時,學校為適應新課改可以開設一些與心理健康有關的選修課供學生們選擇,以拓展學生視野,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比如可以開設《生活中的心理學》、《人際交往心理學》及《學習心理學》等有特色的課程。
三、 設立心理咨詢室和心理活動室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其中一個重要的措施就是針對學生存在的各種心理問題和行為問題,由專業的心理輔導老師給予解答和幫助,學校心理咨詢室和心理活動室就是為這項工作的開展提供場所。
學校可設立一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包括心理閱覽室、心理咨詢室、心理活動室、心理健康信箱及心理熱線等。心理咨詢室主要職責是負責接待前來咨詢的個體,並預約咨詢時間,對廣大師生進行個體咨詢和輔導;同時,它還可用以存放各年級、各班學生心理檔案,心理測試資料和個案分析資料等。心理閱覽室可設在學校圖書閱覽室,專門設置一個心理書架,擺放一些心理學書籍供師生們閱讀學習。心理活動室主要是提供團體輔導和為教師們進行音樂放鬆。心理健康信箱和心理熱線是為廣大師生提供更為隱秘和便捷的咨詢方式,使得可以更好地和學生進行交流,也為心理咨詢開辟了新的方式和途徑。
四、 開展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普查,建立學生心理檔案
從新生入學開始,學校可藉助心理測量(心理測量是通過使用個體心理測驗軟體、團體心理測驗軟體等對學生進行測量分析,從而設立學生電子心理檔案,進行心理測試數據分析)做好學生心理健康調查,並在入學後的每個學期做跟蹤測試,盡可能多地收集整理學生個體心理咨詢資料。在對學生的智力、情感、學習適應、個性特徵等進行全面測試的基礎上,對學生的素質做出總體評價,並相應建立起學生的心理檔案。
教師在注意保密的前提下,可調閱學生心理健康檔案,了解學生的心理動態。對在普查工作中發現存在一定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追蹤調查,在對學生心理問題進行分級鑒定後,由心理咨詢老師有針對性地對該學生進行咨詢、引導和幫助。
五、加快心理健康知識的宣傳和普及工作
(1)可在《晨韻》校刊上開辟一個心理健康專欄或者是另外創辦一個心理健康學生刊物,介紹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概念、對象、意義、內容和工作形式等內容,讓每一個老師和學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心理咨詢的相關知識。
(2)發動班主任和各科任老師宣傳心理咨詢的必要性,鼓勵有心理困擾的學生積極尋求心理咨詢。
(3)與有關部門協調,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利用校園廣播站和板報形式,或專門開辟心理咨詢宣傳櫥窗,大力宣傳心理咨詢和心理健康知識。
(4)在條件和資源允許的情況下,可提供對問題學生和學生家長的同時咨詢,因為學生的很多問題行為是跟家庭環境和家庭教養方式密切相關的。
六、成立學生心理服務社團
成立學生心理服務社團的目標是把心理健康教育貫徹到每個同學身上,使所有的同學都能在學校大家庭中健康快樂地學習與生活。其具體措施是在每班選拔一個擅長心理溝通的學生,然後讓這些學生成立一個心理服務社團,做班級心理輔導員,了解學生心理動態,協助老師解決學生常見心理問題,及時反饋學生的心理發展動態。學生心理輔導員實行月匯報制度,定期討論,定期總結。
學生心理社團可以定期開展各式各樣的心理活動,如心理電影展映周、心理活動月等。定期印發心理刊物,向廣大學生介紹、普及心理學常識,及時反映學生心理教育動態,促進學生間的溝通與交流。
七、開展「5.25」(我愛我)心理健康月活動
每年的5月25日是全國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日,所以藉此契機可以在每年的5月份在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動。在心理健康月可以舉行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活動,比如開展針對學生和教師不同群體的心理健康講座;在校園中開展心理健康知識的宣傳和普及活動;觀看和分析心理電影;舉辦校園心理情景劇表演和大型的校園活動等等。我們可以通過心理健教育月的活動發現,它們不僅可以促進廣大師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升大家保持心理健康的意識,同時它還可以鍛煉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這與我們的教育理念是不謀而合的。
八、定期開展針對教師的心理健康講座和團體活動
只有老師保持一個積極健康的心態,才會教育出心理健康的學生來。教師也是一個普通的人,面臨著家庭和工作的雙重壓力,也會有煩惱和困惑,也會產生壓力和倦怠,同樣也有可能產生心理問題,所以針對老師的心理健康輔導是學校教育所不容忽視的,也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極為重要的工作之一。因此,定期開展針對教師的心理健康講座和團體活動是促進學校教育和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
針對老師開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團體活動的內容多樣,形式豐富。從內容方面來說,可以包括教師心理健康保健、教師工作壓力和職業倦怠調節、如何應用心理學去更好地教育和管理學生、如何教育孩子以及如何促進家庭的健康發展等很多方面;從形式方面來說,可以包括定期舉行心理健康講座、教師經驗交流、教師聯誼團體活動、觀看心理電影以及針對教師的個別咨詢和團體輔導等。
除了以上八個方面之外,學校還可以根據心理健康教育的實際需求以及學校發展的需要,開展其它具有學校特色的、形式多樣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G. 教師如何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講座方案
(1)對症下葯:在處理學生心理問題過程中,要針對學生心理問題的特點,依靠心理醫生和專家會診,個別指導,對症下葯,先找到造成學生心理障礙的原因,不能一概而論。否則,花再多的時間和精力也是徒勞的。
(2)正確引導:心病必須心葯醫。學生在平時生活、交往、學習中產生的問題有經驗問題、方法問題、心理問題,要依據不同情況不同對待。一般在精神上、情感上的問題,較多的是屬於心理健康的問題。我們不能過分地批評指責,更不能諷剌打擊,要朋友式地談心,針對性地梳理,耐心啟發、正確引導。幫助他確定人生目標,選擇適應自己特長的成才之路,學會處理與他人,與社會的關系,完善自身的人格。
(3)善於等待:解決心理問題需一個過程,甚至是一個比較緩慢的過程,不可能立竿見影,所以要善於等待,要潛移默化,春風化雨,堅持不懈。這不僅是解決心理問題的有效方法,也是鍛煉教師的教育能力,提高教師心理素質的重要途徑。
(4)另外,我覺得學校也可以配合心理老師開展活動向學生傳授心理知識。這樣,他們也具備
例:如果是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主要來自於學習成績、同學(師生)關系、父(母)子關系還有朦朧的兩性關系方面的困惑。
如果你是家長,建議不妨這樣:1、首先與孩子建立友好、平等、信任的關系,切忌時刻擺出「長者」的面孔,不僅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同時就他關心的事情(比方孩子的愛好、興趣都要熟悉)與孩子交流一些自己的觀點;2、時常與孩子交換一些時政、社會等問題的看法,包括戀愛、婚姻方面的一些看法,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世界觀;3、孩子遇到問題與孩子共同商量解決的辦法,也可以將自己工作、社交方面的正、反經驗(適合孩子理解水平、對孩子有可能有啟發作用的事情)與孩子交流;4、關注孩子平時的「小事」,及時將問題解決在初期。
注意:每天都要有半小時到一個小時時間與孩子「閑談」,不可借口工作忙而不做這項工作;家長的健康思維方式、從容的處事方式、親密關系人之間的表現,都是對孩子的正向導向。一些能夠解決他們常見的心理小問題。
H. 教師心理健康知識講座(一)心理健康的標准有哪些
三、心理健康的標准有哪些-——徐亞靈象心理健康的定義一樣,從國外到國內,心理學家們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心理健康標准,這些標准對心理健康的認識和維持都有實際意義。現把其中的幾種我認為比較適合我們教師和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的標准介紹給老師們,老師們可以用這些標准去衡量自己的心理是否健康,也可以用之去衡量學生是否心理健康,並努力去維護自己的心理平衡,讓自己保持自己良好的心理狀態、愉快的生活和工作。把這些知識應用於教育管理學生的工作之中,對提高教育管理學生的效果,為學生提供心理健康幫助,也是非常有益的。1、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與和米特樂曼提出了十條心理健康標准1、有足夠的自我安全感。2、能充分的了解自己,並能對自己的能力作出適度的估價。3、生活理想切合實際。4、不脫離周圍現實環境。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6、善於從經驗中學習。7、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8、能適度地發泄情緒和控制情緒。9、在符合集體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發揮個性。10、在不違背社會規范的前提下,能恰當地滿足個人的基本需要。2、台灣心理學家黃厚堅在《青年心理健康》一書中提出了心理健康的四條標准——徐亞靈1、心理健康的人是有工作的。而且能夠把他本身的智慧和能力,從其工作中發揮出來,以獲取成就;同時他常能從工作中得到滿足之感,因此他常是樂於工作的。2、心理健康的人是有朋友的。他樂於與人交往,而且他常能和他人建立良好的關系;他在與人相處時,正常的態度(如尊重、信任、喜悅等)常多於反常的態度(如仇恨、嫉妒、懷疑、憎惡等)。3、心理健康者對於他本身有適當的了解,並進而能有悅納自己的態度。他願意努力發展其身心潛能;對於無法補救的缺陷,也能安然接受,而不作無謂的怨憂。4、心理健康的人應能和現實保持良好的接觸,對環境能正確、客觀地觀察,並且能作健全、有效的適應。他對於生活中的各種問題,能以切實的方法加以處理,而不在企圖逃避。3、我國心理學家李樹珍綜合研究各心理學家的觀點後提出了心理健康的7條標准。——徐亞靈這七條標准更適合於青少年學生的實際情況。現根據我的理解介紹給大家:1、自知——自我意識觀念明確。自我意識指一個人對自己的身心特點的知覺和評價。心理健康的人,對自己的體相、健康、體能、心理動機、興趣、情緒情感、能力、智力和思維等方面有比較全面客觀的了解,清楚地知道個人的優缺點,知道自己是一個怎麼樣的人。自我意識是調整每個人行為的前提。2、自愛——正視自我,悅納自己。心理健康的人,對自己的生理特點、心智能力及周圍的關系有清醒的認識,個人的理想、信念、行動上能跟上時代的發展,並與社會要求相一致,既不沾沾自喜,也不自慚形穢。不論長得美醜,有無生理缺陷,有無疾病或疾病的輕重、智力水平的高低,都能接受、接納自己。不管周圍環境優劣、條件好壞,都能從實際出發,努力適應。自我接納是生活、學習安定的前提條件,一個連自己都不會接納而否定自我的人,肯定是缺乏生活的自信和動力的。3、自持——情緒穩定、樂觀心理健康的人應該是保持樂觀向上心理、善於調節、穩定自己的情緒的人,使自己對周圍環境和現實生活有良好的適應。4、自尊——善於與人友好相處心理健康的人既能做到尊重自己,也能做到尊重他人,他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能與人友好和諧的相處。一個人際關系不好的人,在工作、學習、生活中會遇到較多的人際沖突和矛盾,因而會給自己的心理造成許多的煩惱甚至傷害。5、自強——有理想,有生活目標心理健康的人決不會是整天無所事事,對人生無所追求,得過且過的人。他會是一個熱愛生活,並有明確的生活目標,追求人生價值和自我實現的人。並且他會不怕挫折,堅持不懈地去為實現自我目標而奮斗。6、自製——遵守社會道德規范心理健康的人能約束自己的行為,使之限於社會道德范圍之內。當個人利益與社會道德規范發生沖突時,他會約束自己服從社會規范。因為這是自覺的行為,所以他會很自然地保持心理平衡。7、自覺——努力工作和學習心理健康的人明白生活和學習應該是人生存的必然需要,是一個人應該承擔的責任,因此他能自覺地從事自己的學習或工作,用自己的辛勤勞動創造美好幸福生活。4、、大學教材闡述的教師心理健康標准在網上查到某大學教材闡述的教師心理標准,具體的不知道是哪個版本的教材,但是這是我在網上查到比較全面的關於教師心理健康的標准。該教材寫到:一般而言,健康的教師心理須達到如下標准和要求。1、良好的教育認知水平主要是指在教師認識過程中的智力或智力活動方面的內容。一個心理健康的教師,應能正確認識和對待周圍的事物和客觀環境,使自己的行為符合社會的要求,與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保持相對平衡,並能在教育崗位上表現自己的能力,如敏銳的觀察力、創造性地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能力等。2、悅納教師職業主要是指對教師角色的認識和接納等。一個心理健康的教師,應該承認自己的職業身份,並愉快地接納這一職業的要求,還要了解自身作為教師所具有的優勢和劣勢等。3、穩定積極的教育心境主要表現為教師在教育過程中,能保持穩定的情緒,而且情緒反應適時、適度,情緒自控力強,能承受來自學生、家長、社會等方面的壓力,始終保持樂觀和積極的心境。4、健全的教育意志教師必須具有堅強的意志,具有自覺性、果斷性、自製力、堅持性的意志品質。5、良好的教育人際關系教師的教育人際關系,主要包括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教師之間的關系、教師與領導的關系和教師與家長的關系。心理健康的教師一般都樂於與人交往,並能夠正確處理好各種教育人際關系。他能為學生、家長、同事、領導等所理解和接受,能與他人相互溝通和交往,人際關系和諧。6、教育環境的適應與改造心理健康的教師能對教育環境有客觀的認識和判斷,能接受教育事業的各種新事物,能適應教育變革、發展的要求,並能主動迎接各種困難與挑戰。5、徐亞靈提出的教師心理健康的十條標准——徐亞靈隨著現代人生活質量的提高,生存競爭的日益加劇,心理健康對人的身體、情緒、工作和生活的重大影響越來越顯示出來,以至現在政府已經開始關注國民的心理健康問題,國家衛生部等17個部門於2008年頒布了《全國精神衛生工作體系發展指導綱要(2008年-2015年)》,比較詳細的對國民的精神衛生問題納入政府、社區和學校的工作體系。教師的職業對象是教育和培養成長中的未成年孩子,教師不僅要讓這些孩子掌握科學文化知識,更重要的是要以自己良好的師德修養和健康的心理狀態給予學生在道德品質、為人處事等做人的素質上以潛移默化的影響,讓學生成為具有良好道德和健康身心的人。心理健康在競爭日漸激烈的現代社會顯得越來越重要,培養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能夠經受起競爭和挫折的考驗的一代新人,就成為了現代學校和教師的非常重要的任務。事實證明,教師的人格健全、心理健康不僅直接影響到其心理是否平靜、生活是否幸福,影響到教師的生活質量,而且在很大程度傷影響到教師能否順利的完成教學任務,更影響到教師能否以平和的心態去面對教育教學工作中的矛盾和問題。更重要的是,教師的心理是否健康,情緒是否穩定,直接影響到教師對學生的態度和教育方式。尤其是教師的不良情緒可能導致沖動的教育方式,給學生的身心帶來不良後果。因此,要讓學生成為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人,首先要求每一個教師的人格是健全的,心理是健康的。教師的心理健康程度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質的形成。因此,教師的心理健康比其他任何一個行業都顯得重要。心理健康是指向人的意識和情緒的。心理是否健康是人的心理的一種持續穩定的狀態,一種個體的情緒體驗和心理感悟,所以,我從心理健康的這一特點出發,根據教師職業的特點、教師在社會、學校中所處的地位,教師在學校、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通過多年的思考和研究,總結出了以下十條教師心理健康的標准。1、對教師職業的認同感。教師對職業的認同感,就是教師對自身所從事的職業的認可,喜歡自己從事的工作,並能從教師職業生活中找到樂趣。沒有對自己從事的教師職業的厭惡感。心理健康的教師明確自己的工作的意義和價值,明白自己在學生健康成長中的責任,對自己選擇教師職業無怨無悔。即使自己的工作辛苦,待遇微薄,地位平常,也能平和的接受,沒有怨言。2、對自我能力價值的肯定感教師對自我能力價值的肯定感,指教師對自己的能力充滿自信,不自負也不自卑,對自我的價值有客觀的評價,明白自己對他人和社會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沒有對自己的知識和能力自我否定感。心理健康的教師對自己充滿自信,相信自己在培養未來一代中的價值,對自己的知識和能力沒有自怨自艾,沒有自卑感,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學識能教育好學生,相信自己的從事的是一種很有價值和有意義的職業。3、對心理情緒的穩定感教師對心理情緒的穩定感,是指教師的心理和情緒能夠保持平和穩定的狀態,沒有較大的情緒波動和心理沖突。心理健康的教師的心理和情緒是穩定的,即使遇到較大的挫折和心理沖突,也能冷靜的面對,通過自我心理調很快消除煩惱,緩解不良情緒,比較快的恢復正常的心理狀態。4、對人際關系的和諧感教師對人際關系的和諧感,是指教師能夠比較好的處理好與學校領導、同事和學生的關系,即使在學校和家庭的人際關系產生大的矛盾和沖突,也能冷靜、科學的做出處理,讓自己的人際關系保持和諧。沒有長期處於因人際關系不良造成的嚴重的內心沖突和不良情緒之中。心理健康的教師能較好的處理人際關系,能以理性、寬容、平和的態度對待人際矛盾和沖突,在社會人群中有安全感。5、對競爭壓力的平和感教師對競爭壓力的平和感,是指教師能夠認識到教師的職業競爭和工作壓力是正常的,能夠以平和心態面對日益激烈的職業競爭和工作壓力,沒有因為職業競爭的激烈和過大的工作壓力產生職業倦怠。心理健康的教師能用平、從容的心態去應對職業競爭和工作壓力,他不會在面對激烈的職業競爭和沉重的工作壓力產生焦慮、煩惱和不良情緒。6、對學生的平等關愛感教師對學生的平等關愛感,是指教師對師生關系有理性客觀的認識,能夠認識到教師與學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對學生有愛心,不居高臨下的對待學生。沒有出現嚴重的對現代學生的怨天尤人和問題行為學生的厭惡感。心理健康的教師對學生有平等、尊重的態度,對學生具有關愛之心,並且能夠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學生。他們對差生沒有歧視的態度,也不會對有問題行為的學生表現出怒氣和焦躁情緒,更不會產生簡單沖動的教育行為。7、對教育工作的責任感教師對教育工作的責任感,是指教師教師對自己的職業有一種使命感,他知道自己的工作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和未來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明白自己的工作對學生、家庭和社會具有的重大意義和價值。教師面對的是接受教育和訓練成長中的未成年學生,教師對自己工作的責任心決定著教師能否讓學生健康成長,對學生的現在和未來負責是教師的天職。教師責任感的強弱反映出教師心態是否正確的一個重要的指標。責任心不強或沒有責任心的教師本身的人生態度和心理狀態都是消極的。而一個心理健康的教師的人生態度和心理狀態都是積極的,他清楚的知道自己工作的價值和自己肩負的神聖使命,對自己的工作是一定不會敷衍塞責,而是高度負責的,教育教學工作面臨再大的困難也不會退縮,努力克服困難讓自己的工作取得最好的效果,盡力把科學文化知識交給學生,盡力教育學生合格做人。心理健康的對工作充滿著高度負責的精神,8、對人生態度的積極感教師對人生態度的積極感,是指教師對人生意義有積極的認識,要求自己去追求一種有價值的人生,對自己從事的職業活動的態度也是積極的,以積極良好的狀態和高度的責任感去面對教書育人的工作。他能夠對人名義的是保持一種淡定的態度,不會為名義所束縛,並能以積極的態度去面對和處理人生中的矛盾和問題。心理健康的教師具有積極的人生態度,他知道自己的人生態度不僅影響著自己的工作熱情和績效,而且對學生的積極的人生態度的確立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能保持高昂的工作熱情和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不會對教書工作產生厭倦感,更不會產生職業倦怠。9、對家庭和生活的滿足感教師對家庭和生活的滿足感,指的是教師對自己的家庭關系和生活是滿意的,對自己的生活現狀是滿足的,對家庭和生活沒有不滿和怨言。心理健康的教師,對家庭富有高度的責任感,對老人、配偶和孩子等家庭成員充滿著關愛情感,積極為建立穩定和諧的家庭氛圍而努力。10、對人生追求的適度感教師對人生追求的適度感,是指教師對自己鎖定的人生目標切合實際,對自己人生目標的實現抱有一種「順其自然,為所當為」的態度,既不會自甘落後,也不會好高騖遠,能腳踏實地的去為實現遠大的人生目標而努力。而且對人生目標的實現抱有一種平和的態度,能實現的盡力去做,不能實現的能平和面對。心理健康的教師能很好的把握和調整自己的人生目標,能夠做到在成就面前不暈頭,在困難和挫折面前不氣餒。而且會不斷調節自己的心態,不會為工作上的不如意和沒有達到自己所定的目標而焦躁不安,責備自己,與自己過不去;也不會為了實現目標把自己弄得疲憊不堪,產生心理疲憊。
I. 為什麼要開展成年人心理健康知識講座
如果是青春期你可以先從生理變化入手,這個時候生理的變化會引起身體的一些變化,同時面對這些身體的變化女孩子心裡也會有些變化如焦慮 恐懼 抑鬱等。如果是20歲左右的孩子你可以從愛情 工作 日常生活這些方面入手。比如對愛情觀的看法,對工作的選擇和對工作的認識。等等這些都是好的題材。就這些吧希望對你能有所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