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有關龍的知識有哪些
龍是我們炎黃子孫的象徵,我們常常自稱為龍的傳人,在西方,龍是一種邪惡的象徵,而在中國,龍則代表著至高無上的權利,和幸福美好.龍更是象徵著一種積極向上、不斷進取的精神,常常用來象徵著中國,我們中國就是一條巨龍,在世界的東方等待著騰飛!(你還可以適當的收集一些關於龍的成語
Ⅱ 龍的知識和文化是什麼
龍的形象的來源有多種說法,一說來源於鱷魚,一說來源於蛇,也有人認為來源於豬,甚至有說法稱最早的龍就是下雨時天上的閃電。現在多數專家認為龍是以蛇為主體的圖騰綜合物。它有蛇的身、豬的頭、鹿的角、牛的耳、羊的須、鷹的爪、魚的鱗。
在遠古氏族社會時,以蛇為圖騰的黃河流域的華夏族戰勝了其他氏族,同時吸收了其他氏族的圖騰,組合成龍圖騰。1987年在河南省發掘了一處距離今天6000多年仰韶文化早期的大墓,在男性墓主人身邊出土了一條用蚌殼堆塑的龍,這是目前發現最早的龍。
龍的家族
老大囚牛:為鱗蟲之長瑞獸龍之長子。平生愛好音樂,它常常蹲在琴頭上欣賞一些彈撥弦拉的音樂,因此琴頭上便刻上它的雕像。
老二睚眥(音:牙資):相貌似豺,好腥殺,常常被雕裝刀柄和劍鞘上。
老三嘲風:平生好險,如今殿角走獸大都是其形象
老四蒲勞:據說他生活在海邊,平時最怕的就是鯨魚,每每遇到鯨魚襲擊時,蒲牢就大叫不止,並將撞鍾的大長木雕成鯨魚狀,以其撞鍾,求其聲大而亮。
Ⅲ 龍的資料
龍起源於新石器時代早期,距離今天的時間不會少於八千年。這個時期,原始先民已不單純地、被動地依靠上天的賞賜了,他們把獵獲的野馬野牛野豬等等畜養起來;也不單單吃那些是採拾得來的野果了,而是有選擇地種植穀物以求收獲。他們能夠熟練地取火用火,學會了用木頭搭簡單的房子,開始磨製石器、骨器,手工製作陶器,逐漸定居下來,從事生產活動了。生產活動使人們同大自然的接觸越來越寬泛,自然界作為人之外的不可思議的力量對人們精神世界的撞擊也越來越大。
為什麼魚類穿游不居,灣鱷聲形俱厲,蛇類陰森恐怖,蜥蜴形色怪異?為什麼雲團滾滾,電光閃閃,雷聲隆隆,大雨傾盆?為什麼海浪翻卷,虹貫長空,泥石流咆哮而下,吞吃人畜,所向披靡?……這些動物的行為和變化不已的自然天象對古人來說,是無法科學解釋的。
他們模糊地猜測到,應當有那麼一個力大無窮的,與「水」相關的「神物」主宰著指揮著操縱著管理著這些動物和天象,像一個氏族必有一個頭領那樣;或者說,這些動物和自然天象是這個「神物」的品性體現,像人要說話,要呼叫,要吃喝拉撒睡,要嘻笑怒罵一樣。
龍,作為一種崇拜現象,一種對不可思議的自然力的一種「理解」,也就從這個時候起,開始了它的「模糊集合」。
遼寧阜新查海原始村落遺址出土的「龍形堆塑」,為我們的「時間定位」提供著證據。查海遺址屬「前紅山文化」遺存,距今約8000年。「龍形堆塑」位於這個原始村落遺址的中心廣場內,由大小均等的紅褐色石塊堆塑而成。龍全長近20米,寬近兩米,揚首張口,彎腰弓背,尾部若隱若現。這條石龍,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的年代最早、形體最大的龍。(有文章稱,山西省吉縣柿子灘石崖上有一幅距今達一萬年的魚尾鹿龍岩畫,當是龍的最早的雛形。這幅岩畫未見發表,其面目如何,還不得而知。)接下來還有內蒙古敖漢旗興隆窪出土的距今達七八千年的陶器龍紋,陝西寶雞北首嶺遺址出土的距今達七千年的彩陶細頸瓶龍紋,河南濮陽西水坡出土的距今六千四百多年蚌塑龍紋等。
龍的模糊集合過程的起點在新石器時代,經過商、周至戰國時期的長足發展,到秦漢時便基本成形了。這個「基本」有兩個意思,一是說構成龍的框架、要素、樣式,秦漢時都基本具備了;二是說龍是一個開放的、不斷納新的系統,它並不滿足秦漢時的基本成形,之後的歷朝歷代,直到今天,還都在不斷地加減、變衍和發展。 龍是怎麼形成的?歷來眾說紛紜,有從鱷、從蛇、從蜥蜴、從馬、從豬、從閃電、從虹霓等等說法。筆者的觀點是「模糊集合說」,其思路是這樣的:新石器時代的先民是以原始思維面對身外世界的,而原始思維又是以直觀表面性、整體關聯性、非邏輯的神秘性和群體表象性為待征的「模糊思維」。這樣的思維足以導致我們的祖先不清晰、不精確、不唯一地將身外世界的種種對象,集合、升華成若干個「神物」,然後加以崇拜。
在古人心目中,身外世界是神秘混沌難以捉摸的,模糊思維的直觀性和表面性,使他們不可能像現代人這樣,將雲、雷電、虹、海潮、泥石流等分辨得清清楚楚;也不可能像現代人這樣,運用豐富的生物學知識將魚、鱷、蛇、蜥蜴,以及豬、馬、牛等動物的生活習性研究得明明白白。在他們看來,雲、雷電、虹等在天上彎轉,都和雨相關,差不多是一類;魚、鱷、蛇等在江河湖泊中穿游,都和水親近,大體上也是一類;豬喜歡水,馬、牛等也都離不開水--河馬、水牛更是水中物。而且,天上的雨,落到地上便是水;水升到天上,再朝下落,便是雨。既然天上下的雨和地上流的水是一回事,那麼,和雨相關的在天上彎轉的雲、雷電、虹等,就和與水密切的在江河湖泊中穿游的魚、鱷、蛇等差不多都是一回事了。雨水適度,牧草豐茂,穀物有成;雨水乏缺,葉草乾枯,百穀旱絕;雨水過量,人畜受淹,農田泡湯。生產和生活不能不依賴雨水,雨水卻常常讓人們依賴不上。再看這些與雨水相關的物象:雲團滾滾翻卷,變化萬方;雷電叱吒長空,霹靂千鈞;虹霓垂首弓背,色像瑰奇;還有大小不一,脾性不同,長短參差,陰森怪異的魚、鱷、蛇、蜥蜴等等:這一切是多麼神秘,多麼雄奇,多麼可怖可畏啊棗令人驚懼不已!
於是,古人猜想了:一定有一個「神物」,主管這一切,總領這一切,支配這一切,排演這一切。這個「神物」,體型是很大的,而且是能大能小的;膚色是多樣的,而且是能明能暗的;還應當是有頭有尾的,能起能卧的,擅爬會游的,彎轉曲折的,快速行進的;總之是能量巨大的,能上能下的,善於變化的,天上可飛水中可藏的,集合了種種「水物」特性的,又和雨水有著特別特別密切關系的。
該怎麼稱呼這個「神物」呢?人們發現,雨水降臨時,烏雲洶涌,電光閃閃,相伴隨的,是「隆隆」的雷聲;海潮漲落,龍卷風吸水,泥石流下山,也都發出「隆隆」的聲響;而鱷、牛、蟒蛇等動物的吼叫,也和「隆隆」聲接近;而「隆隆」聲本身具備著粗壯、雄渾、深沉和悠遠等特點,給予人的感覺是恐怖、壯烈、崇高和神秘。於是,人們就取其聲,將這個模糊集合起來的「神物」,以「隆」這個音呼之了。
「神物」的發音是擬聲,「神物」的形象該是個什麼樣子呢?一些人說像魚,一些人說像鱷,一些人說像蛇,還有一些人說像雲,像閃電,像虹霓;也可能今天看像這個,明天看像那個,後天看又像別一個;還可能覺得既是這個又是那個,升到天上就是雲是閃電是虹,落到水中就是魚是鱷是蛇,來到陸地就是豬是馬是牛。模糊思維是不講邏輯、意識不到矛盾的,這種思維容許同一個物體在同一個時間出現在不同的地方,容許部分和整體、單數和復數的同一。
造字的時代到了,需要給這個以「隆」音呼之的神物搞個符號了。老祖宗最初造字,多以像形為之。那麼,讓這個神物像什麼形好呢?有人說像鱷,就造了幾個像鱷的「龍」字;有人說像蛇,就造了幾個像蛇的「龍」字;還有人說像閃電,就再造幾個像閃電的「龍」字;另有人說身子像鱷像蛇還像閃電,頭卻像馬像牛還像豬,那麼就造幾個像這像那像……的「龍」字好了。於是,甲骨文和金文中便有了各式各樣的「龍」字。後來,逐漸演化,直到最後簡化成現在這個「龍」。
這樣,我們就可以說:龍是中國古人對魚、鱷、蛇、豬、馬、牛等動物,和雲、雷電、虹霓等自然天象模糊集合而產生的一種神物。先民們是以現實生物和自然天象為基礎,將自己的對身外世界的畏懼、依賴、疑惑、想像、崇拜等等,都貫穿、投注、體現到龍的模糊集合中了。
從審美的角度來看,龍無疑是古人的一種藝術創造。它是從魚、鱷、蛇和雲、電、虹等一個個具體物象而來,經過由眾多人參與的模糊集合,形成一個建立在各個具體物象之上,又涵蘊著各個具體物象的新的形象。它的形成過程,是「美」的因素集納的過程,用一句人們常說的話,就是「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其間滲透著、灌注著古人的神話猜想、宗教體味、審美快感和藝術情趣。
圖騰(Totem),原為美洲印第安鄂吉布瓦人的方言詞彙,意思是「他的親族」。圖騰崇拜的核心是認為某種動物、植物或無生物和自己的氏族有血緣關系,是本氏族的始祖和親人,從而將其尊奉為本氏族的標志、象徵和保護神。世界各國不少學者,都對圖騰崇拜這一既古老又奇特的文化現象做過考察和研究,普遍認為世界上許多民族都曾經有過圖騰崇拜,其殘余在近現代一些民族中還可以看到。
最早提出龍圖騰說的是聞氏一多。聞先生在他的一篇專門談論龍鳳的文章中這樣說道:「就最早的意義說,龍與鳳代表著我們古代民族中最基本的兩個單元--夏民族和殷民族,因為在『鯀死,……化為黃龍,是用出禹』和『天命玄鳥(即鳳),降而生商』兩個神話中,人們依稀看出,龍是原始夏人的圖騰,鳳是原始殷人的圖騰(我說原始夏人和原始殷人,因為歷史上夏殷兩個朝代,已經離開圖騰文化時期很遠,而所謂圖騰者,乃是遠在夏代和殷代以前的夏人和殷人的一種制度兼信仰),因之把龍鳳當作我們民族發祥和文化肇端的象徵,可說是再恰當沒有了。」
那麼,龍圖騰是如何形成的呢?聞先生在他的名篇《伏羲考》說:龍這種圖騰,「是只存在於圖騰中而不存在於生物界中的一種虛擬的生物,因為它是由許多不同的圖騰糅合成的一種綜合體」;是「蛇圖騰兼並與同化了許多弱小單位的結果」。
龍圖騰說由20世紀40年代起步,至今流衍不衰,一度還成為占統治地位的觀點。到了20世紀80年代,一些學者開始質疑龍圖騰說,並出現一些否定性觀點。如:「無論如何,圖騰物總是自然界中實有的物體。因為說到底,圖騰制體現的也正是人類與自然界之間的關系。因此,如果依據通行的理論和被學界接受的材料,龍作為一種圖騰同時又不存在於自然界中是難以令人接受的。」(閻雲翔)「迄今為止,考古學、歷史學均無可信資料證明在中國歷史上曾有過一個強大的以蛇為圖騰的氏族部落,至於兼並與融合其他以馬、狗、魚、鳥、鹿為圖騰的氏族部落的說法更是完全出於臆想。」(劉志雄、楊靜榮)
學者們還指出,將中國古文物上出現的動物造型或紋飾視作圖騰的表現形式,也是非常錯誤的。因為考古學中的某一類型文化與社會學中某一氏族部落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從時空范圍上講,前者比後者大得多。因此,某一類型文化中的某種紋飾與某一氏族的圖騰劃等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還有的學者從圖騰文化的基本特徵提出悖論,如:圖騰是氏族群體成員崇敬的對象,是不得損傷、殺害和食用的,而在中國的古代典籍和神話傳說中,不乏貶龍、辱龍、斗龍、斬龍以及食龍的載述。
總觀龍圖騰說的爭論,覺得起碼有這樣兩個問題值得思考:
一個問題是,圖騰說來自西方學者,中國遠古氏族部落是否也像澳洲土著、北美土著那樣,有過一個圖騰崇拜時期?分析古籍中的有關記載,回答似乎是肯定的。但是,按學界的普遍觀點,圖騰文化發生於舊石器時代中期,繁榮於舊石器時代晚期,進入新石器時代便趨於衰落,步入階級社會,就只剩下一些殘余在延續。按考古學提供的實物資料,龍的起源當是新石器時代開始以後的事,這樣就產生了一個問題:圖騰崇拜已走向衰落了,龍卻起源了。將方興未艾的龍歸劃於一個趨於衰落的崇拜現象,有悖於事物發展的基本邏輯。
另一個問題是,圖騰概念有其原有的為學界所基本公認的內涵和外延,這樣的圖騰是嚴格意義上的圖騰,或可稱為「狹義圖騰」。增其內涵、擴其外延之後的圖騰,就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圖騰了,或可稱之為「廣義圖騰」。嚴格意義上的圖騰是自然界中存在的實物,而龍不符合這個條件,它們是自然界里沒有的神物,因此,要說龍為圖騰的話,就只能將龍劃歸到廣義圖騰的框框里。問題是,狹義圖騰和廣義圖騰時不時地會發生沖突。比如,按狹義圖騰的要求,圖騰物是不得被侮辱被殺害的,而身為廣義圖騰物的龍卻屢屢被懲罰被斬殺棗這個問題如何解釋?如果要在狹義圖騰和廣義圖騰之間選擇的話,我倒更傾向於狹義圖騰,因為我覺得圖騰就是圖騰,應該尊重原初的內涵和外延,如果太廣義了,也就沒有圖騰了。
鑒於此,我在一系列談龍的著作、文章中,都沒有用「圖騰」一詞,而選用了「圖徽」這一概念。
龍的神性可以用喜水、好飛、通天、善變、靈異、征瑞、兆禍、示威來概略。
在龍的神性中,「喜水」位居第一。這是因為,龍本來就是「水物」和「水相」,或者說,龍本源於「水物」和「水相」。龍的諸多的模糊集合對象,可以說都是「水物」或「水相」。魚、鱷、河馬、海馬、水牛等生活在水中;蛇、蜥蜴喜處水濕陰潮之地;豬、陸牛、陸馬、鹿等離開水也活不下去;而雲、雷電、虹、海潮、龍卷風、泥石流等自然天象,全都和雨、水關系密切棗似乎完全可以用「水相」稱之。本源於水物、水相的龍,怎麼可能不「喜水」呢?
「喜水」的神性,使龍對行雲布雨、司水理水的神職特別勝任。
「好飛」在龍的基本神性中佔有特別重要的位置。龍之「好飛」,原因有這么幾條:一是作為龍的模糊集合對象,雲、雷電、虹霓等本來就是飛騰在空中的「天象」;二是魚、鱷、蛇等在水中潛游之快,馬、牛、鹿等在陸地上奔跑之速,都類似於「飛」;三是古人由於思維的模糊性,往往將潛游於水中的魚、鱷、蛇等,奔跑於陸地上的馬、牛、鹿等,和飛升騰躍在空中的雲、雷電、虹霓等看成一個神物的不同表現,從而認為能在水中游、地上跑,也就能在天上飛。四是人類自從有了精神生活以後,就一直幻想超越自身的局限,擺脫現世的苦累,飛騰、翱翔到高妙闊遠、有星星,有月亮,白雲繚繞的空中去。而龍作為寄託著、體現著古人理想的神物,要是不能飛,不好飛,那也就不是龍了。
「好飛」的神性,使龍很自然、很方便地成為某些神仙、聖傑、帝王的乘御對象。
「飛」的方向和域界,自然是,也只能是神秘、遼闊、至高無上的天空。因此,「好飛」必然「通天」。早在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出土的黑陶雙耳盆上,就有將「魚藻紋」和「鳥紋」刻劃在一起的圖案,陝西北首嶺遺址出土的「鳥魚紋」(亦稱「龍鳳紋」),也將天上飛的鳥同水中游的魚棗龍的模糊集合對象聯系起來,這就透示出,早在新石器時代早期,龍的模糊集合之初,龍就開始有了「通天」的意味。後世的許多建築雕刻、繪畫,人們都讓神龍出現在浩渺無垠的昊天雲氣中,如北京故宮的雲龍望柱、天壇的雲龍石、孔廟的戲珠飛龍,等。
龍「喜水」,水聚流於地;龍「好飛」,飛升於雲天。於是,龍就具備了溝通天地,做天地間的橋梁和信使的能力。那些帝王君主們之所以以龍自比,其根本點就在於瞅准了龍的「通天」的神性,和充當天地間橋梁和信使的能力。
由於龍是由眾多的對象模糊集合而成的,各集合對象之間又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差別,因此,龍又有了「善變」的神性。在古人的心目中,龍在天可以是雲、是電、是虹,在地可以是豬、是馬、是牛,在水可以是魚、是鱷、是蛇。換句話說,天上的雲、電、虹,地上的豬、馬、牛,水中的魚、鱷、蛇,等等,都可以是龍的變體和化身。
龍具備了「善變」的神性,而變,就免不了要變出些「靈光」、「靈通」、「靈妙」、「靈驗」和「荒誕」、「離奇」、「怪異」來。因此,龍又有了「靈異」的神性,成為古人心目中的「四靈」(其它三靈是麟、鳳、龜)之一。
人們造神、敬神的目的之一,是相信神能給自己帶來好處。龍是古人模糊集合了眾多的動物和天象,從而創造出來的神物,如果這個神物不能給人間帶來福祉和祥瑞,古人創造它做什麼呢?上述龍的種種神性,又都為龍的徵兆吉祥嘉瑞的神性提供了基礎:龍喜水,而水是生產、生活的命脈;龍好飛,飛是對超越苦難、擺脫困境的嚮往;龍通天,天是天帝和諸神居住的地方;龍善變,變是對生存環境的適應;龍靈異,靈異使龍神奇莫測、非凡不群。將這種種優長集中於一身,龍又怎麼能不祥瑞呢?
龍可以「征瑞」,也可以「兆禍」。棗這倒也符合辯證法,其根據是現實的驗證和歷史的、道德的評價。如導致西周滅亡的「龍黿之怪」、造成古時三苗地區大亂,的「日妖宵出,龍生於廟,犬哭於市」,等等。
龍的性情中,也有兇猛威厲、乖張易怒的一面。我們概而稱之為「示威」。龍之「示威」,蓋源於龍的模糊集合對象的習性和危害。如灣鱷兇殘傷人,蛇類陰毒咬人,雷雨使江河水漲成災,龍卷風捲走人畜樹木,泥石流沖毀房舍田園,等等。古人對這些現象不會有科學的解釋,只好以「龍怒」、「龍怨」、「龍報仇」、「龍做孽」等說之。
參考資料:http://www.wenyi.com/culture/dragon/qiyuan/qysw-4.htm
回答者:左邊的位置 - 副總裁 十一級 2-18 13:56
Ⅳ 有關龍的資料
龍是中國等東亞區域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異動物,為鱗蟲之長。常用來象徵祥瑞,是漢族等東亞民族最具代表性的傳統文化之一,龍的傳說等龍文化非常豐富。
龍的形象最基本的特點是「九似」,具體是哪九種動物尚有爭議。傳說多為其能顯能隱,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登天,秋分潛淵,呼風喚雨,而這些已經是晚期發展而來的龍的形象,相比最初的龍而言更加復雜。
龍在中國傳統的十二生肖中排第五,在《禮記·禮運第九》中與鳳、龜、麟一起並稱「四靈」。而西方神話中的Dragon,也翻譯成龍,但二者並不相同。
有別於龍 (西方)代表了貪婪與破壞就像妖怪和怪物、鬼魂、不死生物、惡魔、邪靈、精靈、哥布林、小仙子的差異。
中國古代民間神話傳說中可見於中國經典中的生物,在現實中無法找到實體,但其形象的組成物源於現實,起到祛邪、避災、祈福的作用。
(4)龍知識大全擴展閱讀:
「龍族」屬於至高無上的神異動物,身形如蛇,具有熊頭、鱷眼、鹿角、牛鼻、狗牙、鯰須、獅鬃、鷹爪,九種動物合而為一之九不像的形象。
在東方人眼中」龍「是吉祥和威嚴的象徵,中國古代皇帝將自己看作」龍「的化身。東方人特別是中國人對龍是一種崇拜的心態,中國人更將自己視為「龍的傳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龍族
Ⅳ 有關龍的百科知識
「人類雖然聰明到能夠消滅許多的物種,但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辦法救回任何一個被他們滅絕的族類。」——Gerald Durrel,《CATCH ME A COLOBUS》
龍槍系列中出現了很多的巨龍,他們有的是善良的,有的是邪惡的,有的老眼昏花,有的年輕激進,都讓人對於這些活在傳說中的生物感到好奇。我們自稱龍的傳人,皇帝要穿龍袍,喝酒有景德鎮的著名瓷器「九龍公道杯」,端午節還可以劃龍船;而西方的龍則是看守金蘋果,把守伊甸園,任意吞吃無辜的人類,是魔王撒旦的使徒,幾乎每一個功成名就的英雄都必需要宰上一兩個才行;不過,這個帶著極重神秘色彩的傳說生物到底是怎麼誕生的,而東方和西方又各有著什麼樣的傳說呢?就讓我們來看看吧!
[編輯本段]西方的龍
西方龍現在一般指Dragons,但在很久遠的年代,並不是這樣的。閃米特人的一支在那一個年代創立了猶太教,有一些人認為猶太教中的Seraphim就是正義力量化身的龍。
在西方文明中各個方面、本質、含義、特徵都最接近中國本土的龍的概念就是Seraphim,Seraphim不僅在西方神話與宗教中的地位、作用、意義與中國本土的龍在中國神話與宗教中的地位、作用、意義最吻合,而且古希伯萊語中Seraphim的詞源意思與中國本土的龍的一種主要起源相同。中國本土的龍是蛇型,Seraphim是古希伯萊語中的大蟒,就是Seraph的復數,也有說法是加上一個有「火焰」或「燃燒」等等意思的詞尾,在早期古希伯萊語中,因為無「龍」字,所以常常用大蟒表示龍,聖經中就表明,這樣的大蟒是有四肢的,一些希伯萊神話的歷史資料也間接地表明Seraphim早期形象要遠遠比Dragons更接近中國本土的龍,有四肢與六個由火焰組成的翼的大蟒,十分酷似中國早期神話中的應龍,而且Seraphim對於西方的人來說是一個很熟悉的概念,只是現在很少有人知道Seraphim的原始面目而已,現在宗教畫像與雕塑中的Seraphim已經全是人型的了。
Seraphim現在一般翻譯成熾天使,但在《偽經.伊諾書》中,Seraphim的意思卻是大蟒。在西方早期文明中,龍與蛇的概念常常是混為一談的,但一些人認為把熾天使理解為大蟒是一種褻瀆神靈的行徑,其間涉及的宗教問題就不解釋了。
Dragons的出現要遠遠晚於Seraphim,它們是凱爾特人崇拜的對象,地位很神聖。中世紀初期,在大西洋上探尋新航道的維爾京人將自己的海盜船船首雕刻成Dragons的樣子,以此希望Dragons賜予自己無窮的力量。
基督教的誕生,使Dragons的命運發生了一次翻天覆地的變化,Dragons成為Satanas的代名詞。新宗教的誕生,難免會與老宗教有沖突,如同雅利安人入侵印度一樣,就將原來土著崇拜的阿修羅「貶」為惡魔。
龍在基督教中被視為惡魔的象徵是源自Mesopotamia神話,在Mesopotamia神話中,龍是「海洋中恐怖的生命,具有禍害人,被神消滅的命運。」巴比倫神話中的英雄Mark的對手Tiamato與Hittite神話中的Illuyankas,皆為其中例子。居住在Mesopotamia區域附近的猶太人也曾受其影響,並將這一種觀念繼承下去,龍在猶太教與基督教中漸漸成為惡魔的象徵。
[2]【除中國人以外自稱「龍的傳人」的民族】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龍的傳人」幾乎就是中國人的代名詞,但全世界真的就只有中國人叫做「龍的傳人」嗎?讓我們到歐洲去認識一下其他的「龍的傳人」。
-------------------------------------------------------------------------------
凱爾特人
紅龍是凱爾特民族的標志,圖為威爾士國旗。
威爾士紅龍旗凱爾特人是歐洲最古老的居民之一,總共有近4000年的歷史,曾遍布整個中、西歐。今天他們的後裔主要分布於英格蘭島西南部的威爾士地區和北部愛爾蘭地區的一部分。
我們所熟悉的許多以歐洲中世紀為背景的奇幻故事,諸如巨龍飛舞,法師作法,騎士馳騁等D&D中的典型場景大多出自凱爾特神話傳說。龍在凱爾特文化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事實上,凱爾特人和中國人一樣崇拜龍圖騰。他們的守護神叫做Y Ddraig Goch,發音:[? ðraig gox],意思是紅龍,一直是該民族的象徵。電影《龍之心》(《Dragon Heart》)便是以凱爾特神話為背景塑造了卓克(Draco)的形象。現在常見的歐洲Dragon的形象正是來自凱爾特紅龍,雖然與中國的龍外形差異較大,但在凱爾特民族及他們的後裔心目中,其意義與中國龍之於華人沒有任何區別。
不僅今天威爾士的國旗上還印著紅龍,而且在威爾士當地的工藝品、服飾、建築物、汽車甚至茶杯、牙膏、打火機這樣的日常小東西上也經常印著紅龍。威爾士人以「紅龍傳人」之稱而自豪,隨處可見的紅龍圖案也成為了那裡的一道風景。
波爾圖人
波爾圖市坐落在伊比利亞半島北部,是葡萄牙第二大城市,在現代工業化文明的深處,是古老的杜羅河孕育出的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
波爾圖有一座著名的大型體育場,叫做巨龍球場。這座體育場名稱的由來也和杜羅河有關:由於周邊有非常豐饒的礦產,杜羅河稱為「黃金之河」,在葡萄牙有一個古老的傳說,有一條巨龍想要霸佔杜羅河兩岸的礦藏,由於它時常噴吐烈焰,所有人都對它無能為力。但是,聰明勤勞的波爾圖人最終用杜羅河的河水澆滅了巨龍的火焰,巨龍成了波爾圖人的僕人和保護者,並且幫助波爾圖人擊退了很多次敵人的侵略。從此很多波爾圖人都說自己是巨龍的孩子,還用「巨龍」為他們的體育場命名。
[編輯本段]龍的起源
中國目前發現的最早的龍形圖案來自於8000年前的興隆窪文化查海遺址(興隆窪文化因內蒙古敖漢旗興隆窪遺址的發掘而得名,敖漢旗緊鄰遼寧省,查海遺址在遼寧阜新縣)發現了一條長約19.7米、用紅褐色石塊堆砌、擺放的龍。興隆窪文化的這條龍的發現,把中國人崇龍的歷史上推到8000年前。
在早期,古人對大多自然現象無法做出合理解釋,於是便希望自己民族的圖騰具備風雨雷電那樣的力量,群山打了那樣的雄姿,像魚一樣能在水中游弋,像鳥一樣可以在天空飛翔。因此許多動物的特點都集中在龍身上,龍漸漸成了:駱頭,蛇脖,鹿角,龜眼,魚鱗,虎掌,鷹爪,牛耳的樣子,這種復合結構,意味著龍是萬獸之首,萬能之神。
古籍記述其形象多不一。一說為細長有四足,馬首蛇尾。一說為身披鱗甲,頭有須角,五爪。《本草綱目》則稱「龍有九似」,為兼備各種動物之所長的異類。其名殊多,有鱗者謂蛟龍,有翼者稱應龍,有角者名螭龍,無角名虯。小者名蛟,大者稱龍。傳說多為其能顯能隱,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登天,秋分潛淵,呼風喚雨,無所不能。
《太上洞淵神咒經》中有「龍王品」,列有以方位為區分的「五帝龍王」,以海洋為區分的「四海龍王」,以天地萬物為區分的54名龍王名字和62名神龍王名字。唐玄宗時,詘祠龍池,設壇官致祭,以祭雨師之儀祭龍王。宋太祖沿用唐代祭五龍之制。宋徽宗大觀二年(1108年)詘天下五龍皆封王爵。封青龍神為廣仁王,赤龍神為嘉澤王,黃龍神為孚應王,白龍神為義濟王,黑龍神為靈澤王。清同治二年(1863年)又封運河龍神為「延庥顯應分水龍王之神」,令河道總督以時致祭。在《西遊記》中,龍王分別是∶東海敖廣、南海敖欽、西海敖閏、北海敖順,稱為四海龍王。
關於龍的起源,在經歷了長期的研究和考證,人們終於取得了一個較為一致的共識:龍是多種動物的綜合體,是原始社會形成的一種圖騰崇拜的標志。
遼寧阜新查海原始村落遺址出土的「龍形堆塑」,為我們的「時間定位」提供著證據。查海遺址屬「前紅山文化」遺存,距今約8000年。「龍形堆塑」位於這個原始村落遺址的中心廣場內,由大小均等的紅褐色石塊堆塑而成。龍全長近20米,寬近兩米,揚首張口,彎腰弓背,尾部若隱若現。這條石龍,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的年代最早、形體最大的龍。(有文章稱,山西省吉縣柿子灘石崖上有一幅距今達一萬年的魚尾鹿龍岩畫,當是龍的最早的雛形。這幅岩畫未見發表,其面目如何,還不得而知。)接下來還有內蒙古敖漢旗興隆窪出土的距今達七八千年的陶器龍紋,陝西寶雞北首嶺遺址出土的距今達七千年的彩陶細頸瓶龍紋,河南濮陽西水坡出土的距今六千四百多年蚌塑龍紋等。
龍的雛型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已萌芽,是以夏族圖騰為主體虛擬的想像物。古人對它有種種解釋。有說[tng]蛇沒有腳而能飛(見《荀子?勸學》);有鱗的叫蛟龍,有角的叫虯[qi囚]龍,無角的叫螭[chī吃]龍。(均見《離騷》洪補引《廣雅》)有翅膀的叫應龍(《天問》王注)。有說龍像狗像牛,《論衡》則說:「龍之像,馬首蛇尾。」還有的說龍的形狀是鹿的角,牛的耳朵,駝的頭,兔的眼,蛇的頸,蜃[shè甚]的腹,魚的鱗,鹿的腳掌,鷹的爪子。這顯然是晚期發展了龍的形象,比最初的龍越來越復雜,被綜合進去的圖騰也越來越多,說明它在不斷豐富發展。對於龍的主體原形的探討,學者們作過許多有益的研究。有鱷魚說、晰蜴說、馬說等等。但普遍認同龍的基調是蛇。最初系統提出這一見解的是聞一多的名篇《伏羲考》。龍即大蛇,蛇即小龍。聞一多認為,蛇氏族兼並別的氏族以後,「吸收了許多別的形形色色的圖騰團族(氏族),大蛇這才接受了獸類的四腳、馬的頭、鬣[liè劣]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魚的鱗和須」,而成為後來的龍。後人在聞一多研究的基礎上,作了許多豐富與補充。
龍是偉大的,因為它得到了所有炎黃子孫的尊敬;龍又是虛無的,因為它只是一種精神,而不是一種物質。
在中國的神話與傳說中,是一種神異動物,具有蛇身、蜥腿、鷹爪、蛇尾、鹿角、魚鱗、口角有須、額下有珠的形象。《山海經》記載,夏後啟、蓐收、句芒等都「乘雨龍」。另有書記「顓頊乘龍至四海」、「帝嚳春夏乘龍」。前人分龍為四種:有鱗者稱蛟龍,有翼者稱為應龍,有角者稱虯龍,無角者稱螭龍。有人認為這是古代炎黃統一中原各部落後,揉合各氏族的圖騰形成的形象。傳說能隱能顯,春風時登天,秋風時潛淵。又能興雲致雨,後成為皇權象徵,歷代帝王都自命為龍,使用器物也以龍為裝飾。龍被中國先民作為祖神敬奉,普遍尊尚「龍」,中國人經常自稱「龍的傳人」。
龍在中國傳統的十二生肖中排列第五。龍與鳳凰、麒麟、龜一起並稱「四瑞獸」。(也有許多典籍和史書著作中提到「四瑞獸」分別為:猰貐、居、貔、狻猊。)青龍與白虎、朱雀、玄武是中國天文的四象。
[編輯本段]龍的分類
有[tng]蛇沒有腳而能飛(見《荀子勸學》);有鱗的叫蛟龍,有角的叫螭龍,無角的叫虯(均見《離騷》洪補引《廣雅》)。有翅膀的叫應龍(《天問》王注)。蛟龍,螭龍,虯,應龍,都不是龍的正統.龍的正統叫做蒼龍!在中國商周戰國青銅器上我們可以看到這些不同種類的龍。
《論衡》則說:「龍之像,馬首蛇尾。」還有的說龍的形狀是鹿的角,牛的耳朵,駝的頭,兔的眼,蛇的頸,蜃[shè甚]的腹,魚的鱗,鹿的腳掌,鷹的爪子。《本草綱目》則稱「龍有九似」,為兼備各種動物之所長的異類。傳說多為其能顯能隱,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登天,秋分潛淵,呼風喚雨,無所不能。這些已經是晚期發展了龍的形象,比最初的龍越來越復雜,被綜合進去的圖騰也越來越多,說明它在不斷豐富發展。
關於五爪龍、四爪龍、三爪龍:
元以前的龍基本是三爪的,有時前兩足為三爪,後兩足為四爪。實例可參見唐、宋、元的瓷器紋飾。明代流行四爪龍,清代則是五爪龍為多。
周朝「五爪天子、四爪諸侯、三爪大夫」
民間「五爪為龍,四爪為蟒」的說法形成於清代,主要作為皇帝與下臣服裝上紋飾的差別,皇帝穿」龍袍」,其它皇族和下臣穿「蟒袍」,但這只是名稱上的差別而已,從龍的形式上來講無論龍和蟒都是四足蛇類,形狀無差異。
中國龍並非一開始就有五爪,而是從三爪、四爪到五爪發展過來的。中國歷史上龍造型的演化大致可分四個時期:
一、夔龍期
自仰韶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嶺文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期,經商周,延續到秦漢,以商周夔龍為代表。夔龍的原型為灣鱷或巨蜥,一鷙(鳳)足而四爪。商夔螭,一鷙足,二或四爪。商中晚期,夔龍夔螭夔風並逢,產生六種以夔龍為主的並逢夔龍夔螭夔風徽識,表示同為祖先。西周繼續沿用,並將夔龍夔螭綜合為一種新形態,此時一鷙足,多為彎月形二爪。
二、應龍期
應龍的概念很早,最早見於商周,但作為藝術分期的應龍,可能始於秦,盛於漢,延續到隋唐,足多為三趾。
三、黃龍期
始於唐宋,遼、金、元奠定了形象基礎,盛於明清。宋,遼、金、元多為三趾,明清多為四趾、五趾。自元代起,只有皇家可使用五爪龍造型,民間只能用三爪或四爪龍的圖案。
四、回歸期
清以後的現當代。由於龍與封建統治者脫離了關系,所以可以按人們的喜好繪制或塑造成三、四、五趾。當然,歷史上五爪龍有過特殊的地位,故人們普遍還是偏愛五爪造型。
日本在唐代時與中國頻繁往來,大量學習中國文化,促進了其社會進步。如日本的傳統建築和傳統服飾其實完全就是中國唐代時的樣子。而在那個時候,中國的龍都是三爪,日本也就只能從中國引進三爪的龍。在中國出現四爪龍後,已經開始閉關鎖國,與日本斷了往來。而韓國古時候叫做高麗,一直到清末前都是中國的附屬國,當中國統治者開始用五爪龍圖案的時候,自然不可能讓屬國和自己平起平坐,於是韓國的龍就只能是四爪了。歸根到底,日韓的龍反應的正是中國龍的發展演變過程。
[龍 螭 虯 蛟 蟠 虺 夔]
虺:是一種早期的龍,以爬蟲類——蛇作模特兒想像出來的,常在水中。「虺五百年化為蛟,蛟千年化為龍。」是龍的幼年期,曾出現在西周末期的青銅器裝飾上,但不多。
虯:一般把沒有生出角的小龍稱為虯龍,是成長中的龍。故古文獻中注釋:「有角曰虯,無角曰龍。」另一種則說幼龍生出角後才稱虯。 兩種說法雖有出入。但都把成長中的龍稱為虯。還有的把盤曲的龍稱為虯龍,唐代詩人杜牧在《題青雲說》詩中就有「虯蟠千仞劇羊腸」 之句。
蟠螭是龍屬的蛇狀神怪之物,是一種沒有角的早期龍,《廣雅》集里就有「無角曰螭龍」的記述。對蟠螭也有兩種說法,一種是指黃色的無角龍,另一種是指雌性的龍,在《漢書·司馬相如傳》中就有「赤螭,雌龍也」的注釋,故在出土的戰國玉佩上有龍螭合體的形狀作裝飾,意為雌雄交尾。春秋至秦漢之際,青銅器、玉雕、銅鏡或建築上,常用蟠螭的形狀作裝飾,其形式有單螭、雙螭、三螭、五螭乃至群螭多種。或作銜牌狀,或作穿環狀,或作卷書狀。此外,還有博古螭、環身螭等各種變化。
蛟:一般泛指能發洪水的有鱗的龍。相傳蛟龍得水即能興雲作霧,騰踔太空。在古文中常用來比喻有才能的人獲得施展的機會。關於蛟的來歷和形狀,古典文獻中說法不一,有的說「龍無角曰蛟」,有的說「有鱗曰蛟龍」。而《墨客揮犀》卷三則說得更為具體:蛟之狀如蛇,其首如虎,長者至數丈,多居於溪潭石穴下,聲如牛鳴。倘蛟看見岸邊或溪谷之行人,即以口中之腥涎繞之,使人墜水,即於腋下吮其血,直至血盡方止。岸人和舟人常遭其患。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中有周處入水三天三夜斬蛟而回的故事。蛟可能是鱷魚。
角龍:指有角的龍。據《述異記》記述:「蛟千年化為龍,龍五百年為角龍」,角龍便是龍中之老者了。
應龍:有翼的龍稱為應龍。據《述異記》中記述:「龍五百年為角龍,千年為應龍」,應龍稱得上是龍中之精了,故長出了翼。相傳應龍是上古時期黃帝的神龍,它曾奉黃帝之令討伐過蚩尤,並殺了蚩尤而成為功臣。在禹治洪水時,神龍曾以尾掃地,疏導洪水而立功,此神龍又名為黃龍,黃龍即是應龍,因此應龍又是禹的功臣。應龍的特徵是生雙翅,鱗身脊棘,頭大而長,吻尖,鼻、目、耳皆小,眼眶大,眉弓高,牙齒利,前額突起,頸細腹大,尾尖長,四肢強壯,宛如一隻生翅的揚子鱷。在戰國的玉雕,漢代的石刻、帛畫和漆器上,常出現應龍的形象。
火龍:是以火懾勢的龍。全身有紫火纏繞,凡有火龍經過之處,則一切物體均被燒焦。
蟠龍:指蟄伏在地而未升天之龍,龍的形狀作盤曲環繞。在我國古代建築中,一般把盤繞在柱上的龍和裝飾庄樑上、天花板上的龍均習慣地稱為蟠龍。在《太平御覽》中,對蟠龍又有另一番解釋:「蟠龍,身長四丈,青黑色,赤帶如錦文,常隨水而下,入於海。有毒,傷人即死。」把蟠龍和蛟、蛇之類混在一起了。
青龍:為「四靈」或「四神」之一,又稱為蒼龍。我國古代的天文學家將天上的若干星星分為二十八個星區,即二十八宿,用以觀察月亮的運行和劃分季節,並把二十八宿分為四組,每組七宿,分別以東、南、西、北四個方位,青、紅、白、黑四種顏色以及龍、鳥、虎、玄武(龜蛇相交)四種動物相配,稱為「四象」或「四宮」。龍表示東方,青色,囚此稱為「東宮青龍」。到了秦漢,這「四象」又變為「四靈」或「四神」(龍、鳳、龜、麟)了,神秘的色彩也愈來愈濃。現存於南陽漢畫館的漢代《東宮蒼龍星座》畫像石,是由一條龍和十八顆星以及刻有玉免和蟾蜍的月亮組成的,這條龍就是整個蒼龍星座的標志。漢代的畫像磚、石和瓦當中,便有大量的「四靈」形象。
魚化龍:是一種龍頭魚身的龍,亦是一種「龍魚互變」的形式,這種形式我國古代早已有之。《說苑》中就有「昔日白龍下清冷之淵化為魚」的記載,《長安謠》說的「東海大魚化為龍」和民間流傳的鯉魚跳過龍門,均講述了龍魚互變的關系。這種造型早在商代晚期便在玉雕中出現,並在歷代得到發展
Ⅵ 關於龍的知識
①1 龍伯釣鰲
2 龍馳虎驟
3 龍雛鳳種
4 龍德在田
5 龍雕鳳咀
6 龍斷可登
7 龍斷之登
8 龍蹲虎踞
9 龍多乃旱
10 龍幡虎纛
11 龍飛鳳舞
12 龍飛鳳翔
13 龍飛鳳翥
14 龍飛虎跳
15 龍鳳呈祥
16 龍肝豹胎
17 龍肝鳳腦
18 龍肝鳳髓
19 龍鬼蛇神
20 龍翰鳳雛
21 龍翰鳳翼
22 龍胡之痛
23 龍虎風雲
24 龍化虎變
25 龍荒蠻甸
26 龍荒朔漠
27 龍江虎浪
28 龍精虎猛
29 龍駒鳳雛
30 龍舉雲興
31 龍舉雲屬
32 龍口奪食
33 龍樓鳳城
34 龍樓鳳池
35 龍樓鳳閣
36 龍樓鳳闕
37 龍馬精神
38 龍眉豹頸
39 龍眉鳳目
40 龍門點額
41 龍鳴獅吼
42 龍拏虎攫
43 龍拏虎跳
44 龍拏虎擲
45 龍攀鳳附
46 龍盤鳳舞
47 龍盤鳳逸
48 龍盤鳳翥
49 龍盤虎踞
50 龍盤虎拏
51 龍蟠鳳逸
52 龍蟠鳳翥
53 龍蟠虎伏
54 龍蟠虎踞
55 龍蟠虎繞
56 龍蟠虯結
57 龍潛鳳采
58 龍屈蛇伸
59 龍去鼎湖
60 龍泉太阿
61 龍跧虎卧
62 龍山落帽
63 龍蛇飛動
64 龍蛇飛舞
65 龍蛇混雜
66 龍伸蠖屈
67 龍神馬壯
68 龍生九種
69 龍生九子
70 龍首豕足
71 龍潭虎窟
72 龍潭虎穴
73 龍韜豹略
74 龍騰豹變
75 龍騰鳳集
76 龍騰虎蹴
77 龍騰虎踞
78 龍騰虎嘯
79 龍騰虎躍
80 龍騰虎躑
81 龍騰虎擲
82 龍跳虎伏
83 龍跳虎卧
84 龍頭鋸角
85 龍頭蛇尾
86 龍威虎振
87 龍威虎震
88 龍威燕頷
89 龍驤豹變
90 龍驤鳳矯
91 龍驤虎步
92 龍驤虎視
93 龍驤虎嘯
94 龍驤虎峙
95 龍驤虎跱
96 龍驤蠖屈
97 龍驤麟振
98 龍翔鳳舞
99 龍翔鳳躍
100 龍翔鳳翥
101 龍翔虎躍
102 龍心鳳肝
103 龍興鳳舉
104 龍興雲屬
105 龍行虎變
106 龍行虎步
107 龍血鳳髓
108 龍血玄黃
109 龍言鳳語
110 龍顏鳳姿
111 龍陽泣魚
112 龍陽之興
113 龍吟虎嘯
114 龍游曲沼
115 龍馭上賓
116 龍御上賓
117 龍躍鳳鳴
118 龍躍鴻矯
119 龍躍虎踞
120 龍戰虎爭
121 龍戰玄黃
122 龍戰魚駭
123 龍章鳳彩
124 龍章鳳函
125 龍章鳳姿
126 龍章麟角
127 龍章秀骨
128 龍蟄蠖屈
129 龍爭虎鬥
130 龍爭虎戰
131 龍睜虎眼
132 龍姿鳳采
133 龍子龍孫
②1 白龍微服
2 白龍魚服
3 百龍之智
4 擺龍門陣
5 扳龍附鳳
6 藏龍卧虎
7 車龍馬水
8 成龍配套
9 乘龍貴婿
10 乘龍佳婿
11 乘龍快婿
12 乘龍配鳳
13 登龍有術
14 雕龍畫鳳
15 雕龍綉虎
16 惡龍不鬥地頭蛇
17 二龍戲珠
18 放龍入海
19 飛龍乘雲
20 飛龍在天
21 伏龍鳳雛
22 龜龍鱗鳳
23 龜龍麟鳳
24 龜龍片甲
25 駭龍走蛇
26 畫龍不成反為狗
27 畫龍點睛
28 畫龍點晴
29 畫龍刻鵠
30 黃龍痛飲
31 活龍活現
32 活龍鮮健
33 火龍黼黻
34 降龍伏虎
35 蛟龍得水
36 蛟龍失水
37 蛟龍戲水
38 酒龍詩虎
39 亢龍有悔
40 夔龍禮樂
41 來龍去脈
42 馬龍車水
43 描龍刺鳳
44 描龍綉鳳
45 攀龍附鳳
46 攀龍附驥
47 攀龍託鳳
48 盤龍卧虎
49 盤龍之癖
50 蟠龍踞虎
51 蟠龍卧虎
52 炮龍烹鳳
53 跑龍套
54 炮龍烹鳳
55 烹龍庖鳳
56 烹龍炮鳳
57 烹龍炮鳳
58 烹龍煮鳳
59 騎龍弄鳳
60 潛龍伏虎
61 潛龍勿用
62 強龍不壓地頭蛇
63 喬龍畫虎
64 擒龍縛虎
65 擒龍捉虎
66 青龍金匱
67 群龍無首
68 如龍似虎
69 神龍見首
70 神龍見首不見尾
71 神龍馬壯
72 神龍失勢
73 生龍活虎
74 生龍活現
75 屠龍之伎
76 屠龍之技
77 土龍芻狗
78 土龍沐猴
79 一龍一蛇
80 一龍一豬
81 魚龍百變
82 魚龍變化
83 魚龍混雜
84 魚龍曼羨
85 魚龍曼延
86 魚龍曼衍
87 魚龍漫衍
88 元龍高卧
89 元龍豪氣
90 雲龍風虎
91 雲龍井蛙
92 真龍活現
93 真龍天子
94 祖龍一炬
95 祖龍之虐
③1 鰲憤龍愁
2 暴腮龍門
3 筆底龍蛇
4 筆走龍蛇
5 不辨龍蛇
6 蟬蛻龍變
7 鼎成龍去
8 鼎成龍升
9 鼎湖龍去
10 鳳表龍姿
11 鳳附龍攀
12 鳳骨龍姿
13 鳳狂龍躁
14 鳳樓龍闕
15 鳳毛龍甲
16 鳳髓龍肝
17 鳳舞龍飛
18 鳳舞龍盤
19 鳳舞龍蟠
20 鳳簫龍管
21 鳳臆龍鬐
22 鳳翥龍蟠
23 鳳翥龍驤
24 鳳翥龍翔
25 鳳子龍孫
26 鶴骨龍筋
27 虎變龍蒸
28 虎步龍行
29 虎超龍驤
30 虎鬥龍爭
31 虎據龍蟠
32 虎踞龍盤
33 虎踞龍蟠
34 虎窟龍潭
35 虎略龍韜
36 虎跳龍拿
37 虎卧龍跳
38 虎嘯龍吟
39 虎穴龍潭
40 虎擲龍拿
41 驥子龍文
42 老邁龍鍾
43 老態龍鍾
44 馬足龍沙
45 批逆龍鱗
46 曝腮龍門
47 前怕龍,後怕虎
48 人中龍虎
49 日角龍庭
50 日角龍顏
51 屍居龍見
52 歲在龍虵
53 歲在龍蛇
54 匣里龍吟
55 一登龍門
56 一登龍門,身價十倍
57 一世龍門
58 魚升龍門
59 魚躍龍門
60 魚質龍文
61 雲起龍襄
62 雲起龍驤
63 雲蒸龍變
④1 禪世雕龍
2 車馬如龍
3 車水馬龍
4 打鳳撈龍
5 打鳳牢龍
6 打虎牢龍
7 得婿如龍
8 飛燕遊龍
9 風虎雲龍
10 伏虎降龍
11 浮雲驚龍
12 附鳳攀龍
13 貫斗雙龍
14 矯若驚龍
15 矯若游龍
16 酒虎詩龍
17 踞虎盤龍
18 跨鳳乘龍
19 鯉魚跳龍門
20 麟鳳龜龍
21 流水游龍
22 馬如游龍
23 馬水車龍
24 曼衍魚龍
25 炮鳳烹龍
26 炰鳳烹龍
27 炮鳳烹龍
28 配套成龍
29 雀馬魚龍
30 人中之龍
31 蛇化為龍,不變其文
32 事火咒龍
33 蜀得其龍
34 痛飲黃龍
35 托鳳攀龍
36 望子成龍
37 卧虎藏龍
38 舞鳳飛龍
39 綉虎雕龍
40 葯店飛龍
41 葉公好龍
42 游雲驚龍
43 直搗黃龍
44 擲杖成龍
45 竹杖化龍
⑤1 大水沖了龍王廟
2 大水淹了龍王廟
⑥1 虎嘯風生,龍騰雲起
⑦1 車如流水馬如龍
2 風從虎,雲從龍
再加個 天龍八部
一、龍的諺語
1. 二月二,龍抬頭
2. 千萬不要去招惹龍,無論你是什麼
3. 擒龍要下海,打虎要上山
4. 吃飯象條龍,做活象條蟲
5. 龍無雲不行,魚無水不生
二、龍的歇後語:
八月十五看龍燈:遲了大半年(比喻太晚來不及了)
唱戲的穿龍袍:成不了皇帝
大水沖了龍王廟:家人不認識一家人(比喻自己人由於互不了解發生了沖突、誤會)
河裡劃龍船:同心協力
跤龍頭上搔癢:溜須不要命
爛板橋上的龍王:不是好東西
鯉魚跳龍門:碰碰時氣
兩個人舞龍:有頭有尾
劉備三上卧龍崗:就請你這個諸葛亮(比喻請的就是你)
龍船上裝大糞:臭名遠a揚
龍頭不拉拉馬尾:用力不對路(比喻力氣或功夫沒用在,點子上)
魯魚跳龍門:身價百倍(比喻名聲、地位大大提高了)
麻布袋做龍袍:不是這塊料
麻布袋做龍袍:不是這塊料
佘太君的龍頭拐杖:有錢也買不至
水淹龍王廟:一家人不認一家人
四海龍王動刀兵:里里外外都是水
跳蚤變龍鍾:冒牌貨
未草里頭藏龍身:農家出英才
蚊龍困在沙灘上:威風掃地
要飯的給龍王上供:窮人有個窮心
葉公好龍:怕是真的
龍門石窟里的佛像——老實(石)人
八月十五看龍燈:遲了大半年
唱戲的穿龍袍:成不了皇帝
大水沖了龍王廟:家人不認識一家人
河裡劃龍船:同心協力
跤龍頭上搔癢:溜須不要命
爛板橋上的龍王:不是好東西
鯉魚跳龍門:碰碰時氣
兩個人舞龍:有頭有尾
劉備三上卧龍崗:就請你這個諸葛亮
龍船上裝大糞:臭名遠揚
龍頭不拉拉馬尾:用力不對路
魯魚跳龍門:身價百倍(比喻名聲、地位大大提高了)
麻布袋做龍袍:不是這塊料
佘太君的龍頭拐杖:有錢也買不至
水淹龍王廟:一家人不認一家人
四海龍王動刀兵:里里外外都是水
跳蚤變龍鍾:冒牌貨
未草里頭藏龍身:農家出英才
蚊龍困在沙灘上:威風掃地
要飯的給龍王上供:窮人有個窮心
三、關於龍的謎語
1、有耳聽不見 這是一個字迷 迷底是:龍
充耳不聞 龍 湯政良
個個入籠 龍
尤帶佩劍見君子 龍 潘培生
尤有眉月相伴 龍
布上殘花一點 龍 申世中
斜雨紛亂憂心生 龍 黃秦奇
白首丹心再顯現
布上殘花一點
人先要虛心一點
白頭尤是目蒙矓
騰雲駕霧非等閑; 施恩布雨在人間; 家有珠寶尋常事; 統領兵將皆海鮮。 打一生肖----- 龍
該謎語大全及答案是:龍
2、點睛則飛去 畫壁,龍
中華欲飛躍 龍·圖騰
中華欲崛起 龍·圖騰
天子躍馬觀燈謎·調尾格 龍驤虎視 虎友
劍英善待失聰者·粉底格 葉公好龍 虎友
三藏腳力是妖是仙 龍馬精神 虎友 四字賀語
鑽婚妻子心愛千千年·調尾格 老態龍鍾 虎友
以總理之名到處游說 沙龍廣告 聶大林 四字新詞
音和韻洽,共享良辰 葉公好龍 阿翁
長得帝王相 生肖·龍 蔣翰章 前驪單珠
當朝一品篡皇位 龍·屬相 蘇穎 後驪單珠
帝王相 生肖·龍 華浩年 前驪單珠
冰峰布黑雲 凍頂烏龍 虎友 茶名
列隊迎庚辰進 擺龍門陣 虎友 四字慣用語
美猴王得冠甲履 成龍配套 陳清泉
馮婦降虎·遙對格 葉公好龍 亭下
戊辰已巳起祥雲 龍蛇騰霧 曹操詩詞句
八八年燈謎競賽 龍爭虎鬥
八旬呂尚受寵文王 老態龍鍾
叱吒風雲 龍吟虎嘯
大風起兮雲飛揚 龍騰虎躍
誕辰即興謎 生龍活虎
到達中國游名山 來龍去脈
東風化雨,桃花如雲 車水馬龍
庚辰年到各名山游覽 來龍去脈
皇帝的新衣 成龍配套
哪吒不過海,武松不過崗 生龍活虎
傾古雄才愛華夏 葉公好龍
賽場風雲 龍爭虎鬥
山東陰轉多雲 魚龍變化
蛇年前後活力旺 龍馬精神
蜃 虎踞龍盤
時辰正交巳 一龍一蛇
唐僧坐騎姿雄健 龍馬精神
徐娘風韻君自愛 老態龍鍾
葉公驚倒,心跳停止 來龍去脈
葉公緣何起驚慌 活龍活現
一心想做太上皇 望子成龍
雲傍馬頭生 龍蛇混雜
雲傍馬頭生 一龍一蛇
戰地風雲起 虎鬥龍爭
中華燈謎賽 龍爭虎鬥
左盤右蹙如閃電 龍蛇飛動
風雲際會圖 畫龍畫虎 俗語四字
神州戶戶樂陶陶 喜出龍門 常言俗語四字
徐庶走馬薦諸葛 龍的傳人
織梭掛壁雨中飛 龍行天下 虎影
國丈弒君 泰山屠龍 四字電影
女駙馬 假婿乘龍
Ⅶ 還有哪些有關龍的知識
龍生九子,各有不同,而龍的九子在中國古代有有多種說法,暫且不論各種說法,下面來介紹一些傳說中的龍的後裔
其中一種說法:
囚牛,龍生九子之一,形狀為有鱗角的黃色小龍,喜音樂,蹲立於琴頭。這位有音樂細胞的龍子,不光立在漢族的胡琴上,彝族的龍頭月琴、白族的三弦琴以及藏族的一些樂器上也有其揚頭張口的形象。
睚眥(拼音:Yázì),龍生九子之一,龍身豺首,性剛烈,最是好殺 嗜殺好鬥,刻鏤於刀環、劍柄吞口。相貌似豺,好腥殺。常被雕飾在刀柄劍鞘上。睚眥的本意是怒目而視,所謂「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報則不免腥殺,這樣,這位模樣像豺一樣的龍子出現在刀柄刀鞘上就很自然了。
嘲風,龍生九子之一,平生好險,如今殿角走獸是其形象。
蒲牢,傳說中的龍生九子之一,受擊就大聲吼叫,充作洪鍾提梁的獸鈕,助其鳴聲遠揚。形狀像龍但比龍小,好鳴叫。據說蒲牢生活在海邊,平時最怕的是鯨魚。每每遇到鯨魚襲擊時,蒲牢就大叫不止。於是,人們就將其形象置於鍾上,並將撞鍾的長木雕成鯨魚狀,以其撞鍾,求其聲大而亮。
狻猊(拼音:Suānní),傳說中龍生九子之一,形如獅,喜煙好坐,所以形象一般出現在香爐上,隨之吞煙吐霧。
又稱金猊、靈猊。狻猊本是獅子的別名,所以形狀像獅,好煙火,又好坐。廟中佛座及香爐上能見其風采。獅子這種連虎豹都敢吃,相貌又很軒昂的動物,是隨著佛教傳入中國的。由於佛祖釋迦牟尼有「無畏的獅子」之喻,人們便順理成章地將其安排成佛的座席,或者雕在香爐上讓其款款地享用香火。
唐代高僧慧琳說:「狻猊即獅子也,出西域。」
贔屓(拼音:Bìxì),又名龜趺、霸下、填下,龍生九子之長,貌似龜,有齒,力大,好負重。其背亦負以重物,在石碑下的石龜為其形象。
在拆除北京舊城牆時,在東便門和西便門的城牆下各發現半個*屓,因此有*屓馱著北京城之說。
狴犴(拼音:Bì'àn),龍生九子之一,形象老虎,傳說其好訴訟,故獄門或官衙正堂兩側立其形象。又叫憲章。相貌像虎,有威力,又好獄訟之事,人們便將其刻鑄在監獄門上。虎是威猛之獸,可見狴犴的用處在於增強監獄的威嚴,讓罪犯們望而生畏。
負屓(拼音:Fùxì),龍生九子之一,身似龍,雅好斯文,盤繞在石碑頭頂。
螭吻,又叫鴟尾、鴟吻(拼音,Chīwěn、Chīwěi、Chīwěn),龍生九子之一,口潤嗓粗而好吞,遂成殿脊兩端的吞脊獸,取其滅火消災。
鴟尾到底是一種鳥還是傳說中海上的鯨魚沒有確定的說法。
也叫好望。形狀像四腳蛇剪去了尾巴,這位龍子好在險要處東張西望,也喜歡吞火。相傳漢武帝建柏梁殿時,有人上疏說大海中有一種魚,虯尾似鴟鳥,也就是鷂鷹,能噴浪降雨,可以用來厭辟火災,於是便塑其形象在殿角、殿脊、屋頂之上。
另外還有說嘲風、囚牛、負屓並非九子,取而代之的則是:
饕餮(拼音:Tāotiè),傳說中的一種凶惡貪食的野獸,古代青銅器上面常用它的頭部形狀做裝飾,叫做饕餮紋。傳說是龍生九子之一。
形似狼,好飲食。鍾鼎彝器上多雕刻其頭部形狀作為裝飾。由於饕餮是傳說中特別貪食的惡獸,人們便將貪於飲食甚至貪婪財物的人稱為饕餮之徒。饕餮還作為一種圖案化的獸面紋飾出現在商周青銅器上,稱作饕餮紋。
蚣蝮,應為,傳說中龍生九子之一,性喜水,被雕成橋柱、建築上滴水的獸形。
椒圖,龍生九子之一,形狀像螺蚌,性好閉,最反感別人進入它的巢穴,鋪首銜環為其形象。
形似螺蚌,好閉口,因而人們常將其形象雕在大門的鋪首上,或刻畫在門板上。螺蚌遇到外物侵犯,總是將殼口緊合。人們將其用於門上,大概就是取其可以緊閉之意,以求安全吧。
還有說螭、麒麟、犼、貔貅也是九子
螭,或螭首,傳說中的龍生九子之一,嘴大,肚子能容納很多水,在建築中多用於排水口的裝飾,稱為螭首散水。
麒麟,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獸。雄的名麒,雌的名麟。麒麟的形狀像鹿,尾似牛尾,麒有獨角,麟無角。中國古代用麒麟象徵祥瑞。
現在普遍認為麒麟就是長頸鹿。
犼,俗稱為望天吼,朝天吼,傳說是龍王的兒子,有守望習慣。華表柱頂之蹬龍(即朝天吼)對天咆哮,被視為上傳天意,下達民情。又有文獻記載,觀音菩薩的坐騎即為「朝天吼」。
貔貅又名天祿、辟邪。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一種神獸,龍頭、馬身、麟腳,形狀似獅子,毛色灰白,會飛。貔貅兇猛威武,它在天上負責的巡視工作,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擾亂天庭。
古時候人們常也用貔貅來作為軍隊的稱呼。它有嘴無肛門,能吞萬物而從不瀉,可招財聚寶,只進不出,神通特異。現在很多中國人配戴貔貅的玉製品正因如此
回答者:夢囈的魚 - 魔導師 十一級 7-22 07:45
一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的說法。說是一位龍母,生了九個兒子,這九個兒子各有各的長相,脾氣和愛好也各不相同。
贔屓:也稱龜趺。形狀像烏龜,好負重。長年累月地馱載著石碑。人們在廟院祠堂里,處處可以見到這位任勞任怨的大力士。據說觸摸它能給人帶來福氣。
狴犴:又叫憲章。相貌像虎,有威力,又好獄訟之事,人們便將其刻鑄在監獄門上。虎是威猛之獸,可見狴犴的用處在於增強監獄的威嚴,讓罪犯們望而生畏。
螭吻:也叫鴟吻、鴟尾、好望,等。形狀像四腳蛇剪去了尾巴,這位龍子好在險要處東張西望,也喜歡吞火。相傳漢武帝建柏梁殿時,有人上疏說大海中有一種魚,虯尾似鴟鳥,也就是鷂鷹,能噴浪降雨,可以用來厭辟火災,於是便塑其形象在殿角、殿脊、屋頂之上。
椒圖:形似螺蚌,好閉口,因而人們常將其形象雕在大門的鋪首上,或刻畫在門板上。螺蚌遇到外物侵犯,總是將殼口緊合。人們將其用於門上,大概就是取其可以緊閉之意,以求安全吧。
囚牛:形狀為有鱗角的黃色小龍,好音樂。這位有音樂細胞的龍子,不光立在漢族的胡琴上,彝族的龍頭月琴、白族的三弦琴以及藏族的一些樂器上也有其揚頭張口的形象。
蒲牢:形狀像龍但比龍小,好鳴叫。據說蒲牢生活在海邊,平時最怕的是鯨魚。每每遇到鯨魚襲擊時,蒲牢就大叫不止。於是,人們就將其形象置於鍾上,並將撞鍾的長木雕成鯨魚狀,以其撞鍾,求其聲大而亮。
狻猊:又稱金猊、靈猊。狻猊本是獅子的別名,所以形狀像獅,好煙火,又好坐。廟中佛座及香爐上能見其風采。 獅子這種連虎豹都敢吃,相貌又很軒昂的動物,是隨著佛教傳入中國的。由於佛祖釋迦牟尼有"無畏的獅子"之喻,人們便順理成章地將其安排成佛的座席,或者雕在香爐上讓其款款地享用香火。
睚眥:相貌似豺,好腥殺。常被雕飾在刀柄劍鞘上。睚眥的本意是怒目而視,所謂「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報則不免腥殺,這樣,這位模樣像豺一樣的龍子出現在刀柄刀鞘上就很自然了。
饕餮:形似狼,好飲食。鍾鼎彝器上多雕刻其頭部形狀作為裝飾。由於饕餮是傳說中特別貪食的惡獸,人們便將貪於飲食甚至貪婪財物的人稱為饕餮之徒。饕餮還作為一種圖案化的獸面紋飾出現在商周青銅器上,稱作饕餮紋。
Ⅷ 關於龍的知識關於龍的成語,歇後語,對聯,詩句等語文
有關龍的成語、成語故事、民間故事、對聯、諺語、歇後語、格言、詩句
一、成語故事
1、畫龍點睛 張僧繇是梁朝著名的畫師。有一次,皇帝命令他在金陵安樂寺的牆壁上畫龍。不一會兒,兩條栩栩如生的龍就出現在牆壁上了。這時皇帝發現這兩條龍都沒有眼睛,就問張僧繇這是為什麼。張僧繇回答說:逗畫上眼睛的話,它們就會飛走的。地大家不信,皇帝一定要他畫上眼睛,張僧繇只好給其中的一條龍點上了眼睛。霎時間,電閃雷鳴,那條龍真的飛走了。
成語逗畫龍點睛地比喻說話或做事關鍵部位處理得好,使整體效果更加傳神。
2、葉公好龍 春秋的時候,楚國葉縣有一個名叫沈儲梁的縣令,大家都叫他葉公。葉公非常喜歡有關龍的東西,不管是裝飾品、樑柱、門窗、碗盤、衣服,上面都有龍的圖案,連他家裡的牆壁上也畫著一條好大好大的龍,大家走進葉公的家還以為走進了龍宮,到處都可以看到龍的圖案!「我最喜歡的就是龍!」葉公得意地對大家說。有一天,葉公喜歡龍的事被天上真的龍知道了,真龍說:「難得有人這么喜歡龍,我得去他家裡拜訪拜訪呀!」真龍就從天上飛來葉公的家,把頭伸進窗戶中大喊說:「葉公在家嗎看」葉公一看到真正的龍,嚇得大叫:「哇!怪物呀!」真龍覺得很奇怪,說:「你怎麼說我是怪物呢看我是你最喜歡的龍呀!」葉公害怕的直發抖,說:「我喜歡的是像龍的假龍,不是真的龍呀,救命呀。」葉公話沒說完,就連忙往外逃走了!留下真龍一臉懊惱地說:「哼,葉公說喜歡龍這件事是假的,他根本是怕龍嘛!害我還飛來拜訪他!」
後來,大家就用逗葉公好龍地來形容一個人對外假裝自己很好,其實私底下什麼都不會!
二、民間故事
1、八仙斗蒼龍
傳說,有一天八仙要到東海去游蓬萊島。本來,騰雲駕霧,一眨眼就可到,可是呂純陽偏偏別出心裁,提出要乘船過海,觀賞海景。他拿來鐵拐李的拐杖,往海里一拋,喝聲地變〃,頓時變成一艘寬敞、漂亮的大龍船,八位大仙坐船觀景,喝酒斗歌,好不熱鬧。不料,因此惹出一場麻煩來。
原來,龍宮里有條花鱗惡龍,是龍王的第七個兒子,稱為逗花龍太子地。這天,他閑得沒事,在水晶宮外游盪,忽聞海面上有仙樂之聲,便循聲尋去,猛見一條雕花龍船,內坐八位奇形怪狀的大仙,其中有個妙齡女郎,桃臉杏腮,楚楚動人花龍太子見此仙姿,魂魄俱消,早忘了師傅南極仙翁的忠告,忘了龍王母的訓導,想入非非,似魔似痴的迷上何仙姑了。
八仙在海上尋歡作樂,怎會想到花龍太子半路擋道。平靜的海面突然掀起一個浪頭,將雕花龍船打翻了。張果老眼尖,翻身爬上毛驢背;曹國舅心細,腳踏巧板浪里漂;韓湘子放下仙笛當坐騎;漢鍾離打開蒲扇蟄腳底;藍采和攀住了花籃邊;鐵拐李失了拐杖,幸虧抱著個葫蘆;只有呂純陽,毫無戒備,弄了個渾身濕透。
這時,漢鍾離慌忙檢點人數。點過來,點過去,只有七位大仙。男的俱在,獨缺一個何仙姑。奇怪,這何仙姑到哪裡去了呢看漢鍾離掐指一算,大吃一驚,原來是花龍太子攔路搶親,把何仙姑搶到龍宮里去了。 這一回,大仙們可大動肝火了。個個咬牙切齒,殺氣騰騰,直奔龍宮。 花龍太子知道七仙不會善罷干休,早在半路上伺候著。他見大仙們來勢兇猛,慌忙揮舞珍珠鰲魚旗,催動蝦兵蟹將,掀起漫海大潮,向七仙淹來。漢鍾離挺著大肚子,飄飄然降落潮頭,輕輕煽動蒲扇。只聽逗嗚…忽…地一聲,一陣狂風把萬丈高的和蝦兵蟹將都煽到九霄雲外去了,嚇得四大天王連忙關了南天門。花龍太子見漢鍾離破了它的陣勢,忙把臉一抹,喝聲逗變地。海里突然竄出一倏巨鯨,張開閘門似的大口來吞漢鍾離。 漢鍾離急忙煽動蒲扇,不料那巨鯨毫無懼色,嘴巴越張越大。這下,漢鍾離可慌了神了。正在危急中,忽然傳來韓湘子的仙笛聲。那笛聲悠揚悅耳,鯨魚聽了,鬥志全無,竟朝韓湘子歌舞參拜起來,漸漸渾身酥軟,癱成一團。 呂純陽揮劍來斬鯨魚,誰知一劍劈下去火星四濺,鋒利的寶劍斬出個缺口。 仔細一著,眼前哪兒有什麼鯨魚,分明是塊大礁石。呂純陽惱得火冒頭頂,鐵拐李卻在一旁笑謎謎說: 逗莫惱!莫惱!待我來收拾它!地 只見鐵拐李向海中一招手,它的那根拐杖"唰"地竄出海面。鐵拐李拿在手中,一杖打下去,不料打在一堆軟肉里。原來,海礁已變成一隻大章魚,拐杖被章魚的手腳纏住了。要不是藍采和的花籃罩下來,鐵拐李早被章魚吸到肚皮里去了。原來這巨鯨和章魚都是花龍太子變的。這時,他見花籃當頭罩來,慌忙化作一條海蛇,向東逃竄。張果老拍手叫驢,撒蹄追趕。眼著就要追上,不料毛驢被蟹精咬住腳蹄,一聲狂叫把張果老拋下驢背。幸虧曹國舅眼明手快,救起張果老,打死了蟹精。
花龍太子輸紅了眼,現出本相,閃耀著五顏六色的龍鱗,擺動著七枝八權的龍角,張舞著尖利的龍爪,向大仙們猛撲過來。七位大仙各顯法寶,一齊圍攻花龍太子。
花龍斗不過七仙,只得向龍王求救。 龍王聽了,把花龍太子痛罵了一頓,連忙送出何仙姑,好話講了一百零五斗,八仙還是不肯罷休。龍王沒辦法只好請來南海觀音大士講和,一場風波總算平息。八仙再也沒有興趣去游蓬萊島了。大家都怪呂純陽節外生枝,才尋來一場懊惱。呂純陽笑著說:逗這要怪何仙姑,誰叫她是個女的,又生得這么漂亮!地
2、鯉魚跳龍門
鯉魚們都想跳過龍門。因為,只要跳過龍門,他們就會由普普通通的魚變成超凡脫俗的龍。
可是,龍門太高,他們一個個累得筋疲力盡,摔得鼻青臉腫,卻沒有一個能夠跳過去。他們一起向龍王請求:逗尊敬的殿下,請你把龍門降低一點吧!如果連一條鯉魚都跳不過去,這龍門不等於虛設了嗎看地
龍王不答應,鯉魚們就跪在龍王面前不起來。他們跪了九九八十一天,龍王終於被感動了,答應了他們的要求。鯉魚們一個個輕輕鬆鬆第跳過了龍門,興高采烈的變成了龍。
不久,成了龍的鯉魚們發現,大家都成了龍,跟大家都不是龍的時候並沒有兩樣。於是,他們又一起找龍王,說出自己心中的疑惑。龍王笑道:逗真正的龍門是不能降低的。你要找到真正龍的感覺,還是去跳那座沒有降低高度的龍門吧。地
三、龍的成語:
龍斷之登 龍蹲虎踞 龍盤虎踞 龍多乃旱 龍幡虎纛 龍飛鳳舞 龍飛鳳翔 龍飛鳳翥 龍飛虎跳 龍鳳呈祥 龍肝豹胎 龍肝鳳髓
龍鬼蛇神 龍翰鳳雛 龍翰鳳翼 龍胡之痛 直搗黃龍 雲起龍驤 雲龍風虎 魚質龍文 蛇化為龍 龍雛鳳種 葯店飛龍 雲龍井蛙
魚龍混雜 魚龍變化 游雲驚龍 龍馬精神 葉公好龍 綉虎雕龍 降龍伏虎 望子成龍 土龍芻狗 屠龍之伎 痛飲黃龍 屍居龍見
生龍活虎 人中之龍 車水馬龍 二龍戲珠 群龍無首 白龍魚服 筆走龍蛇 乘龍佳婿 乘龍快婿 成龍配套 藏龍卧虎 老態龍鍾
打鳳撈龍 龜龍鱗鳳 得婿如龍 龍肝鳳腦 風虎雲龍 伏龍鳳雛 卧虎藏龍 龍潭虎窟 伏虎降龍 龜龍片甲 虎鬥龍爭 虎踞龍盤
畫龍點睛 活龍活現 虎卧龍跳 虎穴龍潭 葉公好龍 綉虎雕龍 降龍伏虎 望子成龍 土龍芻狗 屠龍之伎 痛飲黃龍 屍居龍見
生龍活虎 人中之龍 車水馬龍 二龍戲珠 群龍無首 白龍魚服 筆走龍蛇 乘龍佳婿 乘龍快婿 成龍配套 藏龍卧虎 老態龍鍾
打鳳撈龍 龜龍鱗鳳 得婿如龍 龍肝鳳腦 風虎雲龍 伏龍鳳雛 卧虎藏龍 龍潭虎窟 伏虎降龍 龜龍片甲 虎鬥龍爭 虎踞龍盤
畫龍點睛 活龍活現 虎卧龍跳 虎穴龍潭 蛟龍得水 矯若驚龍 驥子龍文 龍鳳呈祥 龍鳴獅吼 龍蟠鳳逸 龍蟠虎踞 龍盤虎踞
龍蛇飛動 龍蛇混雜 龍生九子 暴腮龍門 龍跳虎卧 龍潭虎穴 龍騰虎躍 喬龍畫虎 龍行虎步 龍驤虎步 龍驤虎視 一世龍門
龍躍鳳鳴 龍吟虎嘯 魚龍曼衍 盤龍之癖 龍章鳳姿 龍爭虎鬥 炮鳳烹龍 一龍一蛇 烹龍炮鳳 一龍一豬 配套成龍 元龍高卧
屠龍之技 匣里龍吟 葯店飛龍 雲龍井蛙 蛟龍得水 矯若驚龍 驥子龍文 龍鳳呈祥 龍飛鳳舞 麟鳳龜龍 龍肝豹胎 龍血玄黃
龍肝鳳髓 龍駒鳳雛 來龍去脈 攀龍附鳳 龍鳴獅吼 龍蟠鳳逸 龍蟠虎踞 龍盤虎踞 龍蛇飛動 龍蛇混雜 龍生九子 暴腮龍門
龍跳虎卧 龍潭虎穴 龍騰虎躍 喬龍畫虎 龍行虎步 龍驤虎步 龍驤虎視 一世龍門 龍躍鳳鳴 龍吟虎嘯 魚龍曼衍 盤龍之癖
龍章鳳姿 龍爭虎鬥 炮鳳烹龍 一龍一蛇 烹龍炮鳳 一龍一豬 配套成龍 元龍高卧 屠龍之技 匣里龍吟
四、龍年對聯
鳳鳴盛世,龍騰強國。
海為龍世界;雲是鶴家鄉
大澤龍方蟄;中原鹿正肥
名山藏麝友, 雅座揖龍賓。
龍飛鳳舞昇平世,燕語鶯歌錦綉春
日吞夾金絞銀飯,夜飲龍須虎眼湯。
彩龍飛舞迎春到,金鳳騰飛報喜來。
暫借荊山棲彩鳳;聊將紫水活蛟龍
誰謂犬能欺得虎看焉知魚不化為龍
金匾秘書藏萬卷, 龍宮禁方有卅篇。
龍游鳳舞迎天瑞; 日暖風和遍地春。
白雪紛壇磨雀麥, 黃龍變幻化龍須。
九曲夷山采雀舌, 一溪活水煮龍團,
山青水秀龍游鳳舞; 雨順風調馬躍人歡。
春來大地微風吹綠柳; 喜進善家笑臉接祥龍
海市雲深,蚊人銜寶; 藍田玉暖,龍女量珠。
技擅雕龍,是君子器; 功成刻鵠,有高人風。
Ⅸ 關於中國龍的知識與文化,高才請進!急!!!
一、中國龍的由來或傳說.
答:龍是多種動物的綜合體,是原始社會形成的一種圖騰崇拜的標志。
二、龍的組合.
答:龍的形狀是鹿的角,牛的耳朵,駝的頭,兔的眼,蛇的頸,蜃[shè甚]的腹,魚的鱗,鹿的腳掌,鷹的爪子。
三、象徵意義或精神.
答:龍的足,為九州列土封疆, 龍的心,為民族寄託希望, 龍的魂,為華夏譜寫篇章, 龍的骨,為中國鑄造脊樑! 滔滔黃河,滾滾長江, 是龍的血脈潺潺流淌; 夏商周漢,魏晉隋唐, 是龍的翅膀振振翱翔。 五湖四海,三山五嶽, 百萬里方圓錦綉一方
四、龍生九子的故事簡介。
龍生九子是指龍生九個兒子,九個兒子都不成龍,各有不同。所謂「龍生九子」,並非龍恰好生九子。中國傳統文化中,以九來表示極多,有至高無上地位,九是個虛數,也是貴數,所以用來描述龍子。龍有九子這個說法由來已久,但是究竟是哪九種動物一直沒有說法,直到明朝才出現了各種說法。明代一些學人筆記,如陸容的《菽園雜記》、李東陽的《懷麓堂集》、楊慎的《升庵集》、李詡的《戒庵老人漫筆》、徐應秋的《玉芝堂談芸》等,對諸位龍子的情況均有記載,但不統一。
龍生九子古時民間有「龍生九子,不成龍,各有所好」的傳說。但九子是什麼,說法也不同。
Ⅹ 關於龍的資料
龍起源於新石器時代早期,距離今天的時間不會少於八千年。這個時期,原始先民已不單純地、被動地依靠上天的賞賜了,他們把獵獲的野馬野牛野豬等等畜養起來;也不單單吃那些是採拾得來的野果了,而是有選擇地種植穀物以求收獲。他們能夠熟練地取火用火,學會了用木頭搭簡單的房子,開始磨製石器、骨器,手工製作陶器,逐漸定居下來,從事生產活動了。生產活動使人們同大自然的接觸越來越寬泛,自然界作為人之外的不可思議的力量對人們精神世界的撞擊也越來越大。
為什麼魚類穿游不居,灣鱷聲形俱厲,蛇類陰森恐怖,蜥蜴形色怪異?為什麼雲團滾滾,電光閃閃,雷聲隆隆,大雨傾盆?為什麼海浪翻卷,虹貫長空,泥石流咆哮而下,吞吃人畜,所向披靡?……這些動物的行為和變化不已的自然天象對古人來說,是無法科學解釋的。
他們模糊地猜測到,應當有那麼一個力大無窮的,與「水」相關的「神物」主宰著指揮著操縱著管理著這些動物和天象,像一個氏族必有一個頭領那樣;或者說,這些動物和自然天象是這個「神物」的品性體現,像人要說話,要呼叫,要吃喝拉撒睡,要嘻笑怒罵一樣。
龍,作為一種崇拜現象,一種對不可思議的自然力的一種「理解」,也就從這個時候起,開始了它的「模糊集合」。
遼寧阜新查海原始村落遺址出土的「龍形堆塑」,為我們的「時間定位」提供著證據。查海遺址屬「前紅山文化」遺存,距今約8000年。「龍形堆塑」位於這個原始村落遺址的中心廣場內,由大小均等的紅褐色石塊堆塑而成。龍全長近20米,寬近兩米,揚首張口,彎腰弓背,尾部若隱若現。這條石龍,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的年代最早、形體最大的龍。(有文章稱,山西省吉縣柿子灘石崖上有一幅距今達一萬年的魚尾鹿龍岩畫,當是龍的最早的雛形。這幅岩畫未見發表,其面目如何,還不得而知。)接下來還有內蒙古敖漢旗興隆窪出土的距今達七八千年的陶器龍紋,陝西寶雞北首嶺遺址出土的距今達七千年的彩陶細頸瓶龍紋,河南濮陽西水坡出土的距今六千四百多年蚌塑龍紋等。
龍的模糊集合過程的起點在新石器時代,經過商、周至戰國時期的長足發展,到秦漢時便基本成形了。這個「基本」有兩個意思,一是說構成龍的框架、要素、樣式,秦漢時都基本具備了;二是說龍是一個開放的、不斷納新的系統,它並不滿足秦漢時的基本成形,之後的歷朝歷代,直到今天,還都在不斷地加減、變衍和發展。 龍是怎麼形成的?歷來眾說紛紜,有從鱷、從蛇、從蜥蜴、從馬、從豬、從閃電、從虹霓等等說法。筆者的觀點是「模糊集合說」,其思路是這樣的:新石器時代的先民是以原始思維面對身外世界的,而原始思維又是以直觀表面性、整體關聯性、非邏輯的神秘性和群體表象性為待征的「模糊思維」。這樣的思維足以導致我們的祖先不清晰、不精確、不唯一地將身外世界的種種對象,集合、升華成若干個「神物」,然後加以崇拜。
在古人心目中,身外世界是神秘混沌難以捉摸的,模糊思維的直觀性和表面性,使他們不可能像現代人這樣,將雲、雷電、虹、海潮、泥石流等分辨得清清楚楚;也不可能像現代人這樣,運用豐富的生物學知識將魚、鱷、蛇、蜥蜴,以及豬、馬、牛等動物的生活習性研究得明明白白。在他們看來,雲、雷電、虹等在天上彎轉,都和雨相關,差不多是一類;魚、鱷、蛇等在江河湖泊中穿游,都和水親近,大體上也是一類;豬喜歡水,馬、牛等也都離不開水--河馬、水牛更是水中物。而且,天上的雨,落到地上便是水;水升到天上,再朝下落,便是雨。既然天上下的雨和地上流的水是一回事,那麼,和雨相關的在天上彎轉的雲、雷電、虹等,就和與水密切的在江河湖泊中穿游的魚、鱷、蛇等差不多都是一回事了。雨水適度,牧草豐茂,穀物有成;雨水乏缺,葉草乾枯,百穀旱絕;雨水過量,人畜受淹,農田泡湯。生產和生活不能不依賴雨水,雨水卻常常讓人們依賴不上。再看這些與雨水相關的物象:雲團滾滾翻卷,變化萬方;雷電叱吒長空,霹靂千鈞;虹霓垂首弓背,色像瑰奇;還有大小不一,脾性不同,長短參差,陰森怪異的魚、鱷、蛇、蜥蜴等等:這一切是多麼神秘,多麼雄奇,多麼可怖可畏啊棗令人驚懼不已!
於是,古人猜想了:一定有一個「神物」,主管這一切,總領這一切,支配這一切,排演這一切。這個「神物」,體型是很大的,而且是能大能小的;膚色是多樣的,而且是能明能暗的;還應當是有頭有尾的,能起能卧的,擅爬會游的,彎轉曲折的,快速行進的;總之是能量巨大的,能上能下的,善於變化的,天上可飛水中可藏的,集合了種種「水物」特性的,又和雨水有著特別特別密切關系的。
該怎麼稱呼這個「神物」呢?人們發現,雨水降臨時,烏雲洶涌,電光閃閃,相伴隨的,是「隆隆」的雷聲;海潮漲落,龍卷風吸水,泥石流下山,也都發出「隆隆」的聲響;而鱷、牛、蟒蛇等動物的吼叫,也和「隆隆」聲接近;而「隆隆」聲本身具備著粗壯、雄渾、深沉和悠遠等特點,給予人的感覺是恐怖、壯烈、崇高和神秘。於是,人們就取其聲,將這個模糊集合起來的「神物」,以「隆」這個音呼之了。
「神物」的發音是擬聲,「神物」的形象該是個什麼樣子呢?一些人說像魚,一些人說像鱷,一些人說像蛇,還有一些人說像雲,像閃電,像虹霓;也可能今天看像這個,明天看像那個,後天看又像別一個;還可能覺得既是這個又是那個,升到天上就是雲是閃電是虹,落到水中就是魚是鱷是蛇,來到陸地就是豬是馬是牛。模糊思維是不講邏輯、意識不到矛盾的,這種思維容許同一個物體在同一個時間出現在不同的地方,容許部分和整體、單數和復數的同一。
造字的時代到了,需要給這個以「隆」音呼之的神物搞個符號了。老祖宗最初造字,多以像形為之。那麼,讓這個神物像什麼形好呢?有人說像鱷,就造了幾個像鱷的「龍」字;有人說像蛇,就造了幾個像蛇的「龍」字;還有人說像閃電,就再造幾個像閃電的「龍」字;另有人說身子像鱷像蛇還像閃電,頭卻像馬像牛還像豬,那麼就造幾個像這像那像……的「龍」字好了。於是,甲骨文和金文中便有了各式各樣的「龍」字。後來,逐漸演化,直到最後簡化成現在這個「龍」。
這樣,我們就可以說:龍是中國古人對魚、鱷、蛇、豬、馬、牛等動物,和雲、雷電、虹霓等自然天象模糊集合而產生的一種神物。先民們是以現實生物和自然天象為基礎,將自己的對身外世界的畏懼、依賴、疑惑、想像、崇拜等等,都貫穿、投注、體現到龍的模糊集合中了。
從審美的角度來看,龍無疑是古人的一種藝術創造。它是從魚、鱷、蛇和雲、電、虹等一個個具體物象而來,經過由眾多人參與的模糊集合,形成一個建立在各個具體物象之上,又涵蘊著各個具體物象的新的形象。它的形成過程,是「美」的因素集納的過程,用一句人們常說的話,就是「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其間滲透著、灌注著古人的神話猜想、宗教體味、審美快感和藝術情趣。
圖騰(Totem),原為美洲印第安鄂吉布瓦人的方言詞彙,意思是「他的親族」。圖騰崇拜的核心是認為某種動物、植物或無生物和自己的氏族有血緣關系,是本氏族的始祖和親人,從而將其尊奉為本氏族的標志、象徵和保護神。世界各國不少學者,都對圖騰崇拜這一既古老又奇特的文化現象做過考察和研究,普遍認為世界上許多民族都曾經有過圖騰崇拜,其殘余在近現代一些民族中還可以看到。
最早提出龍圖騰說的是聞氏一多。聞先生在他的一篇專門談論龍鳳的文章中這樣說道:「就最早的意義說,龍與鳳代表著我們古代民族中最基本的兩個單元--夏民族和殷民族,因為在『鯀死,……化為黃龍,是用出禹』和『天命玄鳥(即鳳),降而生商』兩個神話中,人們依稀看出,龍是原始夏人的圖騰,鳳是原始殷人的圖騰(我說原始夏人和原始殷人,因為歷史上夏殷兩個朝代,已經離開圖騰文化時期很遠,而所謂圖騰者,乃是遠在夏代和殷代以前的夏人和殷人的一種制度兼信仰),因之把龍鳳當作我們民族發祥和文化肇端的象徵,可說是再恰當沒有了。」
那麼,龍圖騰是如何形成的呢?聞先生在他的名篇《伏羲考》說:龍這種圖騰,「是只存在於圖騰中而不存在於生物界中的一種虛擬的生物,因為它是由許多不同的圖騰糅合成的一種綜合體」;是「蛇圖騰兼並與同化了許多弱小單位的結果」。
龍圖騰說由20世紀40年代起步,至今流衍不衰,一度還成為占統治地位的觀點。到了20世紀80年代,一些學者開始質疑龍圖騰說,並出現一些否定性觀點。如:「無論如何,圖騰物總是自然界中實有的物體。因為說到底,圖騰制體現的也正是人類與自然界之間的關系。因此,如果依據通行的理論和被學界接受的材料,龍作為一種圖騰同時又不存在於自然界中是難以令人接受的。」(閻雲翔)「迄今為止,考古學、歷史學均無可信資料證明在中國歷史上曾有過一個強大的以蛇為圖騰的氏族部落,至於兼並與融合其他以馬、狗、魚、鳥、鹿為圖騰的氏族部落的說法更是完全出於臆想。」(劉志雄、楊靜榮)
學者們還指出,將中國古文物上出現的動物造型或紋飾視作圖騰的表現形式,也是非常錯誤的。因為考古學中的某一類型文化與社會學中某一氏族部落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從時空范圍上講,前者比後者大得多。因此,某一類型文化中的某種紋飾與某一氏族的圖騰劃等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還有的學者從圖騰文化的基本特徵提出悖論,如:圖騰是氏族群體成員崇敬的對象,是不得損傷、殺害和食用的,而在中國的古代典籍和神話傳說中,不乏貶龍、辱龍、斗龍、斬龍以及食龍的載述。
總觀龍圖騰說的爭論,覺得起碼有這樣兩個問題值得思考:
一個問題是,圖騰說來自西方學者,中國遠古氏族部落是否也像澳洲土著、北美土著那樣,有過一個圖騰崇拜時期?分析古籍中的有關記載,回答似乎是肯定的。但是,按學界的普遍觀點,圖騰文化發生於舊石器時代中期,繁榮於舊石器時代晚期,進入新石器時代便趨於衰落,步入階級社會,就只剩下一些殘余在延續。按考古學提供的實物資料,龍的起源當是新石器時代開始以後的事,這樣就產生了一個問題:圖騰崇拜已走向衰落了,龍卻起源了。將方興未艾的龍歸劃於一個趨於衰落的崇拜現象,有悖於事物發展的基本邏輯。
另一個問題是,圖騰概念有其原有的為學界所基本公認的內涵和外延,這樣的圖騰是嚴格意義上的圖騰,或可稱為「狹義圖騰」。增其內涵、擴其外延之後的圖騰,就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圖騰了,或可稱之為「廣義圖騰」。嚴格意義上的圖騰是自然界中存在的實物,而龍不符合這個條件,它們是自然界里沒有的神物,因此,要說龍為圖騰的話,就只能將龍劃歸到廣義圖騰的框框里。問題是,狹義圖騰和廣義圖騰時不時地會發生沖突。比如,按狹義圖騰的要求,圖騰物是不得被侮辱被殺害的,而身為廣義圖騰物的龍卻屢屢被懲罰被斬殺棗這個問題如何解釋?如果要在狹義圖騰和廣義圖騰之間選擇的話,我倒更傾向於狹義圖騰,因為我覺得圖騰就是圖騰,應該尊重原初的內涵和外延,如果太廣義了,也就沒有圖騰了。
鑒於此,我在一系列談龍的著作、文章中,都沒有用「圖騰」一詞,而選用了「圖徽」這一概念。
龍的神性可以用喜水、好飛、通天、善變、靈異、征瑞、兆禍、示威來概略。
在龍的神性中,「喜水」位居第一。這是因為,龍本來就是「水物」和「水相」,或者說,龍本源於「水物」和「水相」。龍的諸多的模糊集合對象,可以說都是「水物」或「水相」。魚、鱷、河馬、海馬、水牛等生活在水中;蛇、蜥蜴喜處水濕陰潮之地;豬、陸牛、陸馬、鹿等離開水也活不下去;而雲、雷電、虹、海潮、龍卷風、泥石流等自然天象,全都和雨、水關系密切棗似乎完全可以用「水相」稱之。本源於水物、水相的龍,怎麼可能不「喜水」呢?
「喜水」的神性,使龍對行雲布雨、司水理水的神職特別勝任。
「好飛」在龍的基本神性中佔有特別重要的位置。龍之「好飛」,原因有這么幾條:一是作為龍的模糊集合對象,雲、雷電、虹霓等本來就是飛騰在空中的「天象」;二是魚、鱷、蛇等在水中潛游之快,馬、牛、鹿等在陸地上奔跑之速,都類似於「飛」;三是古人由於思維的模糊性,往往將潛游於水中的魚、鱷、蛇等,奔跑於陸地上的馬、牛、鹿等,和飛升騰躍在空中的雲、雷電、虹霓等看成一個神物的不同表現,從而認為能在水中游、地上跑,也就能在天上飛。四是人類自從有了精神生活以後,就一直幻想超越自身的局限,擺脫現世的苦累,飛騰、翱翔到高妙闊遠、有星星,有月亮,白雲繚繞的空中去。而龍作為寄託著、體現著古人理想的神物,要是不能飛,不好飛,那也就不是龍了。
「好飛」的神性,使龍很自然、很方便地成為某些神仙、聖傑、帝王的乘御對象。
「飛」的方向和域界,自然是,也只能是神秘、遼闊、至高無上的天空。因此,「好飛」必然「通天」。早在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出土的黑陶雙耳盆上,就有將「魚藻紋」和「鳥紋」刻劃在一起的圖案,陝西北首嶺遺址出土的「鳥魚紋」(亦稱「龍鳳紋」),也將天上飛的鳥同水中游的魚棗龍的模糊集合對象聯系起來,這就透示出,早在新石器時代早期,龍的模糊集合之初,龍就開始有了「通天」的意味。後世的許多建築雕刻、繪畫,人們都讓神龍出現在浩渺無垠的昊天雲氣中,如北京故宮的雲龍望柱、天壇的雲龍石、孔廟的戲珠飛龍,等。
龍「喜水」,水聚流於地;龍「好飛」,飛升於雲天。於是,龍就具備了溝通天地,做天地間的橋梁和信使的能力。那些帝王君主們之所以以龍自比,其根本點就在於瞅准了龍的「通天」的神性,和充當天地間橋梁和信使的能力。
由於龍是由眾多的對象模糊集合而成的,各集合對象之間又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差別,因此,龍又有了「善變」的神性。在古人的心目中,龍在天可以是雲、是電、是虹,在地可以是豬、是馬、是牛,在水可以是魚、是鱷、是蛇。換句話說,天上的雲、電、虹,地上的豬、馬、牛,水中的魚、鱷、蛇,等等,都可以是龍的變體和化身。
龍具備了「善變」的神性,而變,就免不了要變出些「靈光」、「靈通」、「靈妙」、「靈驗」和「荒誕」、「離奇」、「怪異」來。因此,龍又有了「靈異」的神性,成為古人心目中的「四靈」(其它三靈是麟、鳳、龜)之一。
人們造神、敬神的目的之一,是相信神能給自己帶來好處。龍是古人模糊集合了眾多的動物和天象,從而創造出來的神物,如果這個神物不能給人間帶來福祉和祥瑞,古人創造它做什麼呢?上述龍的種種神性,又都為龍的徵兆吉祥嘉瑞的神性提供了基礎:龍喜水,而水是生產、生活的命脈;龍好飛,飛是對超越苦難、擺脫困境的嚮往;龍通天,天是天帝和諸神居住的地方;龍善變,變是對生存環境的適應;龍靈異,靈異使龍神奇莫測、非凡不群。將這種種優長集中於一身,龍又怎麼能不祥瑞呢?
龍可以「征瑞」,也可以「兆禍」。棗這倒也符合辯證法,其根據是現實的驗證和歷史的、道德的評價。如導致西周滅亡的「龍黿之怪」、造成古時三苗地區大亂,的「日妖宵出,龍生於廟,犬哭於市」,等等。
龍的性情中,也有兇猛威厲、乖張易怒的一面。我們概而稱之為「示威」。龍之「示威」,蓋源於龍的模糊集合對象的習性和危害。如灣鱷兇殘傷人,蛇類陰毒咬人,雷雨使江河水漲成災,龍卷風捲走人畜樹木,泥石流沖毀房舍田園,等等。古人對這些現象不會有科學的解釋,只好以「龍怒」、「龍怨」、「龍報仇」、「龍做孽」等說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