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知識 » 光知識大全
擴展閱讀
麒麟舞知識大全 2024-11-20 04:15:20
信息與電腦基本知識大全 2024-11-20 04:13:44

光知識大全

發布時間: 2022-06-09 05:25:36

Ⅰ 跟光有關的科學知識有哪些

  • 有關光的物理知識:

  • 1、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光在真空中的速度c=3x10^8m/s

  • 2、光的反射、折射、平面鏡成像、凸透鏡、凹透鏡及成像規律、凸面鏡、凹面鏡。

  • 3、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現象,光電效應,光的波粒二象性。

Ⅱ 關於「光」的知識

光是電磁波,可見光是波長為400-700納米的電磁波。小於400納米的電磁波為紫外線,如X-射線;大於700納米的電磁波為紅外線,如微波、廣播無線電波。波長單位為納米,

什麼是光

我們一直在爭論「光」是屬於波還是粒子,甚至以古典力學聞名世界的牛頓也討論過這個問題。物理學此後發展到了量子論(1900年)、量子力學,然後愛因斯坦於1904年發表了相対論,對光的定義做出了全新的解釋:光既是一種波,同時又是一種粒子。也就是說,一直爭論不休的雙方都沒有錯。

光是電磁波的一種,也是能源的一種表現形式。它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達到每秒鍾30萬公里,沒有任何物質的速度會超過光——也有人說尚不能絕對的這樣說。黑白攝影時,我們通常使用紅色或綠色的濾鏡,它的原理是用濾鏡吸收與它自身顏色不同的光線,並把吸收的光能轉換為熱能釋放出來。使用濾鏡時常常感到它在發熱就是因為這個道理。對於電磁波,人類的眼睛可以識別的稱為可視光,就是平常我們稱作的「光」。光本身是看不到的,我們只有注視光源和依靠反射物才能夠感覺它。有些昆蟲使用紫外線識別對象,蝮蛇則通過紅外線識別,而狗、牛、貓和馬都不能識別色彩。

光的種類

光源可以分為三種。

第一種是熱效應產生的光,太陽光就是很好的例子,此外蠟燭等物品也都一樣,此類光隨著溫度的變化會改變顏色。

第二種是原子發光,熒光燈燈管內壁塗抹的熒光物質被電磁波能量激發而產生光,此外霓虹燈的原理也是一樣。原子發光具有獨自的基本色彩,所以彩色拍攝時我們需要進行相應的補正。

第三種是synchrotron發光,同時攜帶有強大的能量,原子爐發的光就是這種,但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幾乎沒有接觸到這種光的機會,所以記住前兩種就足夠了。

光的印象

光是直線前進的,碰到東西時它會反射,如果是透明物體還會透過去,根據物質的密度還會有曲折現象發生——這就是鏡頭的原理。另外,光在遇到半透過物質(比如柔光板)是還有散射現象,就是失去了平行性,往任何一個方向散射開,我們看到的結果是光在傳播過程中強度減小了。反過來,如果光一直保持不散開的狀態就可以傳播的很遠。我們知道激光就有這樣的特性,而身邊最常見的例子是探照燈,我們會在後面講到。具體拍攝時所使用的有散光、直射光或者兩者的混合光,知道這些區別,拍攝寫真會有很大的幫助。

直射光和反射光

散光是指散亂的光線,想想一下午後透過窗簾傳播到室內的陽光,就會有個大致的印象。散光分為兩種,一種是由透過光形成,另一種由反射光形成的(實際拍攝中,我們利用柔光板得到散光,反射光則是由反光板反光而來的)。

如果讓太陽光透過柔光板,光線被柔光紙作用散射向四處。這時處在附近的被拍攝體暗部光線被加強,同時高光部的光線被減弱,拍攝出來的照片就會顯得非常柔和。此時主光源就是柔光板——正確的說應該是柔光板被陽光照射的部分。如果這時整個柔光板是邊長為10米的正方形,而被光照射的部分是1平方米的正方形,那麼主光源的大小應該是這邊長為1米的范圍。

當模特接近柔光板時,主光源相對變大,散光效果會較先前更加明亮。此外,使用白紙和白布的效果也是一樣。散光,就是把光線的平行性打亂的方法,因此散光的環境下很難出現明顯得陰影部分,陰影的輪廓線將很模糊,甚至看不到。而希望得到清晰的陰影邊線是,通常是使用直射光。

下面來討論一下直射光,可以想像一下太陽光直接照射到人物臉部時候的情形。與四周的反射光相比較,此時的太陽光非常強烈,明暗的差別也相當大,給人的印象是分明、極富對比性。我們從復數的物體陰影開始,向造成陰影的物體的相對點畫直線,直線延長後會相交於一處,光源就存在於交叉點上,交叉點的數目和光源的數目應該是等同。太陽和月亮的光是平行的(我們幾乎無法用物理手段證明它不是平行),所以不會產生交點。這一現象可以用幾何學得到證明。

對比度

對比度是指明暗的差異,簡單說就是高光部和陰影部之間的光量差。我們說的對比度強烈,所指的就是高光部和陰影部之間的光量差很大;對比度小,則剛剛相反。

如此可以得知,用散光拍攝的照片,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之下,對比度應該相對的低一些——給人的印象是光線非常光滑、柔軟,烘托出一種華貴的氛圍。但是這種照片由於對比度不夠,可能會顯得層次不夠分明。另一方面,光亮差小的好處是有助於彩色膠片再現各種顏色。

和散光相反,直射光下拍攝的圖像給人以鮮明的感覺,如果明暗的比例適中,還可以起到強調被拍攝物立體感的作用。同時照片中影像的邊緣看起來比較分明。這種光線很難正確顯示被拍攝物的色彩。

散光比較適合日本畫,尤其是那些強調表現微妙的色彩差異、情緒性、主觀性的畫面。直射光適合於西方繪畫,或者是希望給人客觀性印象的時候。在印刷方面,直射光適合於黑白,散光適合於彩色方面。我們會在以後繼續加以介紹。

望遠鏡頭和散光的組合,比較適合於日本畫以及裝飾性的拍攝;直射光和望遠鏡頭的組合適合於表現強有力的影像——比如運動場面。廣角鏡頭加直射光的組合非常具有客觀性,給人以西方的印象;散光和廣角鏡頭的組合位於中間,最是難以控制。東洋繪畫技法中本來就沒有光和陰影的概念。

有時遇到物理性的名詞可以去查查現代漢語詞典的,如果說根本不知道的話也是可以先去看看文字上的解釋.(參見<現代漢語詞典>修訂本第468頁)
光:通常指照在物體上,使人能看見物體的那種物質,如太陽光,燈光,月光等.可見光是波長0.77-0.39微米的電磁波.此外還包括看不見的紅外光和紫外光.因為光是電磁波的一種,所以也叫光波;在一般情況下光沿著直線傳播,所以也叫光線.

光的知識
狹義來說,光學是關於光和視見的科學,optics(光學)這個詞,早期只用於跟眼睛和視見相聯系的事物。而今天,常說的光學是廣義的,是研究從微波、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直到 X射線的寬廣波段范圍內的,關於電磁輻射的發生、傳播、接收和顯示,以及跟物質相互作用的科學。

光學的發展簡史

光學是一門有悠久歷史的學科,它的發展史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
人類對光的研究,最初主要是試圖回答「人怎麼能看見周圍的物體?」之類問題。約在公元前400多年(先秦的代),中國的《墨經》中記錄了世界上最早的光學知識。它有八條關光學的記載,敘述影的定義和生成,光的直線傳播性和針孔成像,並且以嚴謹的文字討論了在平面鏡、凹球面鏡和凸球面鏡中物和像的關系。
自《墨經)開始,公元11世紀阿拉伯人伊本?海賽木發明透鏡;公元1590年到17世紀初,詹森和李普希同時獨立地發明顯微鏡;一直到17世紀上半葉,才由斯涅耳和笛卡兒將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觀察結果,歸結為今天大家所慣用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
1665年,牛頓進行太陽光的實驗,它把太陽光分解成簡單的組成部分,這些成分形成一個顏色按一定順序排列的光分布——光譜。它使人們第一次接觸到光的客觀的和定量的特徵,各單色光在空間上的分離是由光的本性決定的。
牛頓還發現了把曲率半徑很大的凸透鏡放在光學平玻璃板上,當用白光照射時,則見透鏡與玻璃平板接觸處出現一組彩色的同心環狀條紋;當用某一單色光照射時,則出現一組明暗相間的同心環條紋,後人把這種現象稱牛頓環。藉助這種現象可以用第一暗環的空氣隙的厚度來定量地表徵相應的單色光。
牛頓在發現這些重要現象的同時,根據光的直線傳播性,認為光是一種微粒流。微粒從光源飛出來,在均勻媒質內遵從力學定律作等速直線運動。牛頓用這種觀點對折射和反射現象作了解釋。
惠更斯是光的微粒說的反對者,他創立了光的波動說。提出「光同聲一樣,是以球形波面傳播的」。並且指出光振動所達到的每一點,都可視為次波的振動中心、次波的包絡面為傳播波的波陣面(波前)。在整個18世紀中,光的微粒流理論和光的波動理論都被粗略地提了出來,但都不很完整。
19世紀初,波動光學初步形成,其中托馬斯?楊圓滿地解釋了「薄膜顏色」和雙狹縫干涉現象。菲涅耳於1818年以楊氏干涉原理補充了惠更斯原理,由此形成了今天為人們所熟知的惠更斯-菲涅耳原理,用它可圓滿地解釋光的干涉和衍射現象,也能解釋光的直線傳播。
在進一步的研究中,觀察到了光的偏振和偏振光的干涉。為了解釋這些現象,菲涅耳假定光是一種在連續媒質(以太)中傳播的橫波。為說明光在各不同媒質中的不同速度,又必須假定以太的特性在不同的物質中是不同的;在各向異性媒質中還需要有更復雜的假設。此外,還必須給以太以更特殊的性質才能解釋光不是縱波。如此性質的以太是難以想像的。
1846年,法拉第發現了光的振動面在磁場中發生旋轉;1856年,韋伯發現光在真空中的速度等於電流強度的電磁單位與靜電單位的比值。他們的發現表明光學現象與磁學、電學現象間有一定的內在關系。
1860年前後,麥克斯韋的指出,電場和磁場的改變,不能局限於空間的某一部分,而是以等於電流的電磁單位與靜電單位的比值的速度傳播著,光就是這樣一種電磁現象。這個結論在1888年為赫茲的實驗證實。
然而,這樣的理論還不能說明能產生象光這樣高的頻率的電振子的性質,也不能解釋光的色散現象。到了1896年洛倫茲創立電子論,才解釋了發光和物質吸收光的現象,也解釋了光在物質中傳播的各種特點,包括對色散現象的解釋。在洛倫茲的理論中,以太乃是廣袤無限的不動的媒質,其唯一特點是,在這種媒質中光振動具有一定的傳播速度。
對於像熾熱的黑體的輻射中能量按波長分布這樣重要的問題,洛倫茲理論還不能給出令人滿意的解釋。並且,如果認為洛倫茲關於以太的概念是正確的話,則可將不動的以太選作參照系,使人們能區別出絕對運動。而事實上,1887年邁克耳遜用干涉儀測「以太風」,得到否定的結果,這表明到了洛倫茲電子論時期,人們對光的本性的認識仍然有不少片面性。
1900年,普朗克從物質的分子結構理論中借用不連續性的概念,提出了輻射的量子論。他認為各種頻率的電磁波,包括光,只能以各自確定分量的能量從振子射出,這種能量微粒稱為量子,光的量子稱為光子。
量子論不僅很自然地解釋了灼熱體輻射能量按波長分布的規律,而且以全新的方式提出了光與物質相互作用的整個問題。量子論不但給光學,也給整個物理學提供了新的概念,所以通常把它的誕生視為近代物理學的起點。
1905年,愛因斯坦運用量子論解釋了光電效應。他給光子作了十分明確的表示,特別指出光與物質相互作用時,光也是以光子為最小單位進行的。
1905年9月,德國《物理學年鑒》發表了愛因斯坦的「關於運動媒質的電動力學」一文。第一次提出了狹義相對論基本原理,文中指出,從伽利略和牛頓時代以來占統治地位的古典物理學,其應用范圍只限於速度遠遠小於光速的情況,而他的新理論可解釋與很大運動速度有關的過程的特徵,根本放棄了以太的概念,圓滿地解釋了運動物體的光學現象。
這樣,在20世紀初,一方面從光的干涉、衍射、偏振以及運動物體的光學現象確證了光是電磁波;而另一方面又從熱輻射、光電效應、光壓以及光的化學作用等無可懷疑地證明了光的量子性——微粒性。
1922年發現的康普頓效應,1928年發現的喇曼效應,以及當時已能從實驗上獲得的原子光譜的超精細結構,它們都表明光學的發展是與量子物理緊密相關的。光學的發展歷史表明,現代物理學中的兩個最重要的基礎理論——量子力學和狹義相對論都是在關於光的研究中誕生和發展的。
此後,光學開始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以致於成為現代物理學和現代科學技術前沿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最重要的成就,就是發現了愛因斯坦於1916年預言過的原子和分子的受激輻射,並且創造了許多具體的產生受激輻射的技術。
愛因斯坦研究輻射時指出,在一定條件下,如果能使受激輻射繼續去激發其他粒子,造成連鎖反應,雪崩似地獲得放大效果,最後就可得到單色性極強的輻射,即激光。1960年,梅曼用紅寶石製成第一台可見光的激光器;同年製成氦氖激光器;1962年產生了半導體激光器;1963年產生了可調諧染料激光器。由於激光具有極好的單色性、高亮度和良好的方向性,所以自1958年發現以來,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和廣泛應用,引起了科學技術的重大變化。
光學的另一個重要的分支是由成像光學、全息術和光學信息處理組成的。這一分支最早可追溯到1873年阿貝提出的顯微鏡成像理論,和1906年波特為之完成的實驗驗證;1935年澤爾尼克提出位相反襯觀察法,並依此由蔡司工廠製成相襯顯微鏡,為此他獲得了195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1948年伽柏提出的現代全息照相術的前身——波陣面再現原理,為此,伽柏獲得了197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人們開始把數學、電子技術和通信理論與光學結合起來,給光學引入了頻譜、空間濾波、載波、線性變換及相關運算等概念,更新了經典成像光學,形成了所謂「博里葉光學」。再加上由於激光所提供的相干光和由利思及阿帕特內克斯改進了的全息術,形成了一個新的學科領域——光學信息處理。光纖通信就是依據這方面理論的重要成就,它為信息傳輸和處理提供了嶄新的技術。
在現代光學本身,由強激光產生的非線性光學現象正為越來越多的人們所注意。激光光譜學,包括激光喇曼光譜學、高解析度光譜和皮秒超短脈沖,以及可調諧激光技術的出現,已使傳統的光譜學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成為深入研究物質微觀結構、運動規律及能量轉換機制的重要手段。它為凝聚態物理學、分子生物學和化學的動態過程的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技術。

光學的研究內容

我們通常把光學分成幾何光學、物理光學和量子光學。

幾何光學是從幾個由實驗得來的基本原理出發,來研究光的傳播問題的學科。它利用光線的概念、折射、反射定律來描述光在各種媒質中傳播的途徑,它得出的結果通常總是波動光學在某些條件下的近似或極限。

物理光學是從光的波動性出發來研究光在傳播過程中所發生的現象的學科,所以也稱為波動光學。它可以比較方便的研究光的干涉、光的衍射、光的偏振,以及光在各向異性的媒質中傳插時所表現出的現象。
波動光學的基礎就是經典電動力學的麥克斯韋方程組。波動光學不詳論介電常數和磁導率與物質結構的關系,而側重於解釋光波的表現規律。波動光學可以解釋光在散射媒質和各向異性媒質中傳播時現象,以及光在媒質界面附近的表現;也能解釋色散現象和各種媒質中壓力、溫度、聲場、電場和磁場對光的現象的影響。
量子光學

1900年普朗克在研究黑體輻射時,為了從理論上推導出得到的與實際相符甚好的經驗公式,他大膽地提出了與經典概念迥然不同的假設,即「組成黑體的振子的能量不能連續變化,只能取一份份的分立值」。
1905年,愛因斯坦在研究光電效應時推廣了普朗克的上述量子論,進而提出了光子的概念。他認為光能並不像電磁波理論所描述的那樣分布在波陣面上,而是集中在所謂光子的微粒上。在光電效應中,當光子照射到金屬表面時,一次為金屬中的電子全部吸收,而無需電磁理論所預計的那種累積能量的時間,電子把這能量的一部分用於克服金屬表面對它的吸力即作逸出功,餘下的就變成電子離開金屬表面後的動能。
這種從光子的性質出發,來研究光與物質相互作用的學科即為量子光學。它的基礎主要是量子力學和量子電動力學。
光的這種既表現出波動性又具有粒子性的現象既為光的波粒二象性。後來的研究從理論和實驗上無可爭辯地證明了:非但光有這種兩重性,世界的所有物質,包括電子、質子、中子和原子以及所有的宏觀事物,也都有與其本身質量和速度相聯系的波動的特性。

應用光學

光學是由許多與物理學緊密聯系的分支學科組成;由於它有廣泛的應用,所以還有一系列應用背景較強的分支學科也屬於光學范圍。例如,有關電磁輻射的物理量的測量的光度學、輻射度學;以正常平均人眼為接收器,來研究電磁輻射所引起的彩色視覺,及其心理物理量的測量的色度學;以及眾多的技術光學:光學系統設計及光學儀器理論,光學製造和光學測試,干涉量度學、薄膜光學、纖維光學和集成光學等;還有與其他學科交叉的分支,如天文光學、海洋光學、遙感光學、大氣光學、生理光學及兵器光學等。

Ⅲ 關於光的知識

一.原理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的是,人的眼睛能夠看到的光是有限的,並不是所有的光我們都看得到。

那麼人眼能夠看到的光我們叫做可見光,可見光是電磁波譜中人眼可以感知的部分,可見光譜沒有精確的范圍;一般人的眼睛可以感知的電磁波的波長在400~760nm之間,但還有一些人能夠感知到波長大約在380~780nm之間的電磁波。波長不同的電磁波,引起人眼的顏色感覺不同。所以,可見光對應的顏色從長到短依次為:紅、橙、黃、綠、藍、靛、紫。

二.生活中的應用

波長越長的光,穿透性就越強,也就是能照的更遠,比如,紅燈的燈光比綠光和黃光更能穿透霧靄傳播到遠處以提醒司機;交通燈一定要用紅燈當作停止燈,綠燈當作通行燈,這主要是因為司機離很遠就能看到紅燈,從而提前減速,如果是把綠燈當作停止燈,就容易造成交通事故。波長越短,波的能量越大,貫穿能力越強,例如X光可貫穿皮膚、骨骼,紫外線能殺死細菌、強的紫外線能引起皮膚癌等。

Ⅳ 請問下光的科普知識

1.光是由光子組成,它只有動質量,沒有靜質量,也就是說,他每時每刻在運動,是運動讓它具有能量和動量,具有像鋼球一樣的粒子性,又有像聲波一樣的的波動性,即波粒二象性。他沒有什麼形態,只是一種能量,你可以將他想成一個個小小的能量團,看不見。

2.可見的只有可見光,紅外線與紫外線是不可見的。顏色是光子撞擊視網膜,將能量傳遞了上去,背神經感知,所以產生了光的感覺。不同顏色的光子頻率和能量不同,所以人可以分辨。顏色與光色沒什麼意義,是頻率決定了顏色。E=hv,這時光子的能量計算公式,v是頻率,是不同光固定的。

3。光是能量子,照射到上面之後就將能量傳遞給他,他的能量就增加。同樣符合質量守恆定理。

4.我已經說了,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它的波是概率波,裡面的光子可以跑向任何地點。光在均勻介質中直線,比如穿過不均勻大氣層就是曲線

5.可以轉換。聽說過無線電波嗎,首先他是一種光,他是有L-C振盪電路產生,也就是電了,其次,其中有一個螺線管,可以將電能裝換為磁能,在這個過沉中,就產生光——電磁波

6.第六個問完全沒看懂,既然光已經轉換了,怎麼又穿過平面

7.很簡單了,電磁波就是光,無線電波也是光,當然在用了。顏色的反應本來就表示光的能量大小,看見顏色說明光能已經傳遞了。

好了,我可是回答了20分鍾,不知能否看懂一點,光很抽象的概念

Ⅳ 物理光線的知識點

光線是表示光的傳播路徑和方向的直線。光線是一種幾何的抽象,真實世界中不可能得到一條光線,口語中光線亦可指光源所輻射的光。

光線可分為:入射光線、反射光線、折射光線。

在幾何光學中,不把光看做電磁波,而看作為光能量傳播方向的幾何線,這種幾何線稱為光線。光路遵循費馬定律。表示光的傳播路徑和方向的直線稱為光線,光線是一種幾何的抽象。在實際當中不可能得到一條光線。
光線的分類:入射光線、反射光線、折射光線。
物理學分類
入射光線
在光的反射現象中,從一種介質照射到介質界面的光線,稱為入射光線。

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
反射定律:當光線射到界面上,反射角等於入射角(兩角相等);入射光線、反射光線與法線在同一個平面內(三線共面);入射光線、反射光線分別在法線的兩側,並關於法線對稱(兩線分居)。
反射光線
光從一種介質傳播到另一種介質時,在介質交界面反射回原介質的現象叫做光的反射,被反射回原介質的光線,稱為反射光線,入射到交界面的光線稱為入射光線
折射光線
當一束光線在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或在同一種不均勻介質中傳播時,方向發生偏折後形成的光線,稱為折射光線。遵循菲涅耳公式。

折射光線
光污染
沒有光就沒有色彩,世界上的一切都將是漆黑的。對於人類來說,光和空氣、水、食物一樣,是不可缺少的。眼睛是人體最重要的感覺器官,人眼對光的適應能力較強,瞳孔可隨環境的明暗進行調節。但如果長期在弱光下看東西,視力就會受到損傷。相反,強光可使人眼瞬時失明,重則造成永久傷害。人們必須在適宜的光環境下工作、學習和生活。另一方面,人類活動可能對周圍的光環境造成破壞,使原來適宜的光環境變得不適宜,這就是光污染。光污染是一類特殊形式的污染,它包括可見光、激光、紅外線和紫外線等造成的污染。
可見光污染比較多見的是眩光。例如每當夜晚在馬路邊散步時,迎面而來的機動車前照明燈把行人晃得眼都睜不開,這就是一種光污染,叫做——眩光。
炫光污染
這種耀目光源不但在馬路上常見,在一些工礦企業也常常會看到。如在燒熔、冶煉以及焊接過程中,會產生有害的光污染。可見光污染危險性較大的是核武器爆炸時的強光。它可使相當范圍內的人們的眼睛受到傷害。如果沒有適當的防護措施,長期從事電焊、冶煉和熔化玻璃等工作的人,眼睛都會受到傷害,眼睛裡出現盲斑,到年老時容易患白內障,這是強光傷害眼睛晶狀體的結果。

Ⅵ 初二物理上冊光知識點總結最好詳細點

光現象知識歸納
1.光源:自身能夠發光的物體叫光源。
2.太陽光是由紅、橙、黃、綠、藍、靛、紫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紅、綠、藍;顏料的三原色是:紅、黃、藍。
4.不可見光包括有:紅外線和紫外線。特點:紅外線能使被照射的物體發熱,具有熱效應(如太陽的熱就是以紅外線傳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線最顯著的性質是能使熒光物質發光,另外還可以滅菌。
1.光的直線傳播:光在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
2.光在真空中傳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氣中傳播速度也認為是3×108米/秒。
3.我們能看到不發光的物體是因為這些物體反射的光射入了我們的眼睛。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反射角等於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5.漫反射和鏡面反射一樣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平面鏡成像特點:(1)平面鏡成的是虛像;(2)像與物體大小相等;(3)像與物體到鏡面的距離相等;(4)像與物體的連線與鏡面垂直。另外,平面鏡里成的像與物體左右倒置。
7.平面鏡應用:(1)成像;(2)改變光路。
8.平面鏡在生活中使用不當會造成光污染。
球面鏡包括凸面鏡(凸鏡)和凹面鏡(凹鏡),它們都能成像。具體應用有:車輛的後視鏡、商場中的反光鏡是凸面鏡;手電筒的反光罩、太陽灶、醫術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鏡是凹面鏡。
光的折射知識歸納
光的折射: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一般發生變化的現象。
光的折射規律: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質,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折射角小於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時,折射角也隨著增大;當光線垂直射向介質表面時,傳播方向不改變。(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凸透鏡:中間厚邊緣薄的透鏡,它對光線有會聚作用,所以也叫會聚透鏡。
凸透鏡成像:
(1)物體在二倍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像距:f
(2)物體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f2f)。如幻燈機。
(3)物體在焦距之內(u
光路圖:
6.作光路圖注意事項:
(1).要藉助工具作圖;(2)是實際光線畫實線,不是實際光線畫虛線;(3)光線要帶箭頭,光線與光線之間要連接好,不要斷開;(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圖時,應先在入射點作出法線(虛線),然後根據反射角與入射角或折射角與入射角的關系作出光線;(5)光發生折射時,處於空氣中的那個角較大;(6)平行主光軸的光線經凹透鏡發散後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一定相交在虛焦點上;(7)平面鏡成像時,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一定經過鏡後的像;(8)畫透鏡時,一定要在透鏡內畫上斜線作陰影表示實心。
7.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機,晶狀體相當於照相機的鏡頭(凸透鏡),視網膜相當於照相機內的膠片。
8.近視眼看不清遠處的景物,需要配戴凹透鏡;遠視眼看不清近處的景物,需要配戴凸透鏡。
9.望遠鏡能使遠處的物體在近處成像,其中伽利略望遠鏡目鏡是凹透鏡,物鏡是凸透鏡;開普勒望遠鏡目鏡物鏡都是凸透鏡(物鏡焦距長,目鏡焦距短)。
10.顯微鏡的目鏡物鏡也都是凸透鏡(物鏡焦距短,目鏡焦距長)

Ⅶ 物理光學知識點是什麼

1、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

2、光的傳播不需要介質,真空中的光速C=3×108m/s。

3、光的直線傳播的現象:影子,日食,月食。

4、光的直線傳播的應用:激光引導掘進方向,射擊瞄準,小孔成像。

5、光的反射定律:

(1)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內;

(2)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

(3)反射角等於入射角;

(4)在反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6、光的反射分鏡面反射和漫反射兩類

7、平面鏡成像特點:像與物體大小相同;像與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平面鏡所成像的是虛像。

8、光的折射規律: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其它介質中時,折射光線向法線方向偏折;在光的折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另:光從一種介質垂直射入另一種介質中時,傳播方向不變。)

9、光的色散:白光是由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色光組成的。

10、色光的三原色:紅,綠,藍

11、透明物體的顏色是由它透過的色光決定的;不透明物體的顏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決定的。

12、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線有發散作用。

13、凸透鏡成像規律及應用:

(1)當u>2f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照相機原理);

(2)當f<U<2F時,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投影儀原理);

(3)當u<F時,成正立,放大的虛像(放大鏡原理);

另:當u=2f時成倒立,等大的實像;(可用來測焦距)當u=f時無法成像。

14、看不見的光:

紅外線:主要作用是熱作用――紅外線烤箱,電視遙控。

15、一倍焦距分虛實,兩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遠像變大,物遠像近像變小。

16、老年人戴的老花鏡是凸透鏡,近視眼患者戴的近視眼鏡是凹透鏡。

Ⅷ 關於光的知識小學

除了最低等的三色光外:紅,黃,綠(可能有錯,具體詳見初中物理書)之外,其他被三色光組成的大約有十幾種,最後還有七色光所組成的顏色——白色。和空間內無任何光所組成的暗色(黑色,其實黑色不能算一種光,但是它是沒有光的空間所組成的一種「顏色」

Ⅸ 搜集光的有關知識


光分為人造光和自然光。我們之所以能夠看到客觀世界中斑駁陸離、瞬息萬變的景象,是因為眼睛接收物體發射、反射或散射的光。光與人類生活和社會實踐有著密切的關系。

嚴格地說,光是人類眼睛所能觀察到的一種輻射。由實驗證明光就是電磁輻射,這部分電磁波的波長范圍約在紅光的0.77微米到紫光的0.39微米之間。波長在0.77微米以上到1000微米左右的電磁波稱為「紅外線」。在0.39微米以下到0.04微米左右的稱「紫外線」。紅外線和紫外線不能引起視覺,但可以用光學儀器或攝影方法去量度和探測這種發光物體的存在。所以在光學中光的概念也可以延伸到紅外線和紫外線領域,甚至X射線均被認為是光,而可見光的光譜只是電磁光譜中的一部分。

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即既可把光看作是一種頻率很高的電磁波(1012~1015赫茲),也可把光看成是一個粒子,即光量子,簡稱光子。

光是地球生命的來源之一。

光是人類生活的依據。光是人類認識外部世界的工具。光是信息的理想載體或傳播媒質。

據統計,人類感官收到外部世界的總信息中,至少90%以上通過眼睛……

光就其本質而言是一種電磁波,覆蓋著電磁頻譜一個相當寬(從X射線到遠紅外)的范圍,只是波長比普通無線電波更短。人類肉眼所能看到的可見光只是整個電磁波譜的一部分。

當一束光投射到物體上時,會發生反射、折射、干涉以及衍射等現象。

光波,包括紅外線,它們的波長比微波更短,頻率更高,因此,從電通信中的微波通信向光通信方向發展,是一種自然的也是一種必然的趨勢。

普通光:一般情況下,光由許多光子組成,在熒光(普通的太陽光、燈光、燭光等)中,光子與光子之間,毫無關聯,即波長不一樣、相位不一樣,偏振方向不一樣、傳播方向不一樣,就象是一支無組織、無紀律的光子部隊,各光子都是散兵游勇,不能做到行動一致。

激光——光學的新天地

激光光束中,所有光子都是相互關聯的,即它們的頻率(或波長)一致、相位一致、偏振方向一致、傳播方向一致。激光就好像是一支紀律嚴明的光子部隊,行動一致,因而有著極強的戰鬥力。這就是為什麼許多事情激光能做,而陽光、燈光、燭光不能做的主要原因。

Ⅹ 有關光的物理知識有哪些

有關光的物理知識:
1、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光在真空中的速度c=3x10^8m/s
2、光的反射、折射、平面鏡成像、凸透鏡、凹透鏡及成像規律、凸面鏡、凹面鏡。
3、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現象,光電效應,光的波粒二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