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知識 » 知識大全書聖
擴展閱讀
怎麼放棄同班同學的愛情 2024-11-20 04:29:16
被同學單刪很生氣怎麼辦 2024-11-20 04:27:07
和久不見的同學聊什麼 2024-11-20 04:24:07

知識大全書聖

發布時間: 2022-06-08 23:53:18

㈠ 小學語文系統知識點歸納:需要知道的文學常識有哪些

1.毛主席喜歡唐代詩人「三李」指李白(浪漫飄逸),李賀(奇艷瑰麗),李商隱(沉思縝密)。毛澤東代表作《沁園春·雪》《長征》。現當代詩人柳亞子「才華信美多嬌,看千古詞人共折腰」,高度評價毛澤東的詞作。

2.《西廂記》是元代最著名雜劇家王實甫的代表作,也是元代的壓卷之作。主要人物有崔鶯鶯、張生、紅娘等。《竇娥冤》「元曲四大家」之首關漢卿代表作,是元代悲劇中不朽之作。《牡丹亭》是明代戲劇家湯顯祖的名著,講述杜麗娘和柳夢梅的愛情故事,是一部浪漫主義傑作。《桃花扇》是清代戲劇家孔尚任的所作,講述侯方域和李香君的愛情故事,是明清傳奇戲劇的壓卷之作。《趙氏孤兒》是元代紀君祥作品。

3.李白,字太白,世稱「詩仙」「千古一詩人」。贊李白「盛唐詩酒無雙士,青蓮文苑第一家」"李白一斗詩百篇」。杜甫,字子美,世稱「詩聖」(「詩史」),又稱「杜工部」(「杜拾遺」)。韓愈的詩「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李杜」指李白、杜甫的詩作。李杜是我國詩歌史上的「雙子星座」。杜甫的詩「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及「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是高度贊美李白的詩歌藝術。杜甫《夢李白》「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杜甫的詩「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蜀相》)及「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八陣圖》)寫的是蜀相諸葛亮。

4.宋詞一般分為分為「豪放派」和「婉約派」。「豪放派」代表詞人是蘇軾、辛棄疾等。「婉約派」 代表詞人是李清照、柳永等。當時流傳有:柳郎(柳永)中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蘇東坡)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

5.清末明初國學大師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闡述古今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個境界,引用了宋代三位詩人的詞作:晏殊「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形容要高瞻遠矚,耐得住寂寞。柳永「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形容要鍥而不舍、執著追求。辛棄疾「眾里尋他千網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形容經過艱辛的探求之後,終有所成就。

6.學者王國維《人間詞話》中「凡一代有代之文學。楚之騷、漢之賦、六代之駢語、唐之詩、宋之詞、元之曲,皆『 一代之文學』,而後世莫能繼焉者也。」王國維認為在特定時期代表文學最高成就的是:楚辭、漢賦、六代駢(pián)文、唐詩、宋詞、元曲。(補充:明清小說。)其中唐詩、宋詞、元曲並稱於世。漢賦代表作:班固《兩都賦》、曹植《洛神賦》。駢文也稱四六文,興於南北朝,盛於唐宋。代表作:劉勰《文心雕龍》、王勃《滕王閣序》。

7 .清·蒲松齡的自勉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卧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其中有兩個典故:項羽破釜沉舟,勾踐卧薪嘗膽。蒲松齡代表作《聊齋志異》。

8. 詩仙李白, 詩聖(詩史)杜甫, 詩魔白居易,詩佛王維, 詩鬼李賀,詩囚孟郊和賈島, 詩豪劉禹錫。唐詩中風格迥異。李白是浪漫主義詩人代表。杜甫是現實主義詩人代表。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孟浩然是山水田園詩人代表。王昌齡、高適、岑參是邊塞詩人代表,白居易、元稹是新樂府運動(即追求語言通俗易懂)詩人代表。

9.至聖孔子(聖人) 亞聖孟子 書聖王羲之·晉

畫聖吳道子·唐 詩聖杜甫 詞聖蘇軾 文聖歐陽修 茶聖陸羽·唐 葯聖李時珍

醫聖張仲景·東漢 草聖張旭·唐 葯王孫思邈·唐 田園詩人陶淵明·晉

詩歌之父屈原·戰國 歷史之父司馬遷·西漢

10.古詩名句中點字成金的事例:

王安石「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綠」字 宋祁「紅杏枝頭春意鬧」中「鬧」字

賈島「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中「敲」字,即推敲典故的來歷。

11.《詩經》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由孔子修編。共收入詩歌305首,古稱「詩三百」。由風、雅、頌三部分組成。是中國現實主義文學的開端。

《楚辭》中國第一部浪漫主義詩歌總集,也是我國古代第二部詩歌總集。由西漢劉向收集而成。主要有偉大的愛國詩人、中國第一個浪漫主義詩人--屈原、宋玉等人作品。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人,代表作有《離騷》、《天問》、《九歌》、《九章》等。端午節吃粽子,就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詩經》與《楚辭》並稱「風、騷」。 「風、騷」是中國詩歌史上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的源頭。

12.《春秋》中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漢書》中國第一部斷代史史書。

《論語》是中國第一部語錄體著作。儒家經典之一。由孔子的弟子編輯而成,記載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司馬遷《史記》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史界譽為「實錄、信史」巨著。

魯迅贊譽《史記》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高度概括史學、文學領域取得了巨大成就。

孫武《孫子兵法》我國第一部軍事著作。

《說文解字》中國第一部字典。

藏族敘事詩《格薩爾王傳》我國最長的史詩.

魯迅《狂人日記》中國第一篇白話小說。魯迅代表作有《阿Q正傳》,小說集《吶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等。

郭沫若《女神》中國第一部新詩集。

13.法國--凡爾賽宮 英國--白金漢宮俄國--克里姆林宮 中國--故宮

14.民間四大傳說:牛郎織女、孟姜女哭長城、梁山伯與祝英台、白蛇傳。

15.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將"四書"、"五經"合稱為《四書五經》,是古代儒家經典,成為中國歷代讀書人的必讀書。「四書」指:《大學》、《中庸》、《論語》和《孟子》「五經」指:《詩》《書》《禮》《易》《春秋》

16.《唐詩三百首》編著蘅塘退士,清代人,原名孫洙,與夫人徐蘭英一起編選,共選入310首詩。民諺有"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

17.春秋戰國時期,文化"百家爭鳴"。代表人物有:儒家的孔子和孟子,道家的老子和莊子,法家的韓非子。

18.我國國歌歌名《義勇軍進行曲》,作詞田漢,作曲聶耳。

19.「知音」一詞來源於戰國時期俞伯牙、鍾子期的故事。

20.孔子「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而立(三十) 不惑(四十) 知天命(五十) 花甲(六十) 古稀(七十) 耄耋(màodié)(八九十) 期頤(一百)

21.「唐宋八大家」指唐朝的韓愈、柳宗元,宋朝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曾鞏、王安石。

「唐宋八大家」的說法緣自明代茅坤編定的一本書《唐宋八大家文鈔》。

22.蘇軾說:「詩至於杜子美,文至於韓退之,書至於顏魯公,畫至於吳道之,而古今之能事畢矣。」(「子美之詩,退之之文,魯公之書,皆集大成者也。」)

蘇軾對杜甫的詩、韓愈的文、顏真卿的書法、吳道子的畫,評價極高。蘇軾,字瞻,號東坡居士。是稀有的全才,詩、詞、文、書、畫無不精妙。開創豪放詞派。

23.奧運口號「更快、更高、更強」。在2008年舉辦第29屆奧運,口號「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吉祥物「福娃」(5個)。

24.三國時期「三曹」指曹操、曹丕和曹植三父子。集中體現「建安風骨」特點的代表作家。

北宋時期「三蘇」指蘇洵、蘇軾和蘇轍三父子。

三班:漢朝史學家、政治家班固、班超、班昭兄妹。其中班昭是我國第一位女史學家。

書法史上「二王」指王羲之、王獻之父子。

25.魯迅:「自有《紅樓夢》出來以後,傳統的思想和寫法都打破了。」《紅樓夢》中主要人物有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等。
清代曹雪芹的《紅樓夢》,又名《石頭記》,流傳於世僅八十回,後四十回由高鄂補寫。
《紅樓夢》,堪稱中國最偉大的文學作品,被譽為"中國封建社會的網路全書"。時稱「開談不說《紅樓夢》,縱讀詩書也枉然」。現在已成了一門「紅學」。
曹雪芹在《紅樓夢》中有很多的詩詞。並在第四十八回借香菱之口對王維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詩句作了精採的評論,認為詩中「直」、「圓」兩字精妙,將大漠景色寫得異常鮮明。第五十回中 , 王熙風這樣的俗人也可以說出「一夜間北風緊」這詩般的句子。
26.蘇聯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主人公是保爾·柯察金。其它人物還有冬妮亞、朱赫來、麗達等。
27.蘇聯作家高耳基的自傳體三部曲是《童年》、《在人間》和《我的大學》。
巴金「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愛情三部曲《霧》《雨》《電》。」
28.中國四大古典名著:
《水滸傳》元·施耐庵,作品人物有「花和尚」魯智深,「豹子頭」林沖。
《三國演義》元·羅貫中 《西遊記》明·吳承恩 《紅樓夢》清·曹雪芹
29.名著心血知多少?古今中外,許多名人都是鍥而不舍、嘔心瀝血,才寫出了千古傳誦的名著。事業的成功在於恆心和毅力,讓我們學習他們「春蠶到死絲方盡」的精神,堅持不懈的努力學習吧!
司馬遷《史記》15年 班固《漢書》25年 王充《論衡》31年許慎《說文解字》22年
司馬光《資治通鑒》19年 沈括《夢溪筆談》9年 李時珍《本草綱目》27年
蒲松齡《聊齋志異》20年 徐宏祖《徐霞客游記》34年 宋應星《開工天物》20年
曹雪芹《紅樓夢》10年 孔尚任《桃花扇》15年 達爾文《物種起源》20年 歌德《浮士德》60年
30.法國作家羅曼·羅蘭《名人傳》寫了三位名人:
貝多芬,德國作曲家,世界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代表作《命運交響曲》、《英雄交響曲》和《月光曲》等。雙耳失聰對於一個作曲家是多麼殘酷的打擊,但他不向厄運低頭,「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休想使我屈服。」
米開朗琪羅,義大利佛羅倫薩美術家,世界最偉大雕塑家之一。與達·芬奇,拉斐爾並列為義大利文藝復興藝壇三傑。作品有著名的雕塑《大衛》。
列夫·托爾斯泰,俄國文學泰斗。作品有《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復活》等。作品被列寧譽為「俄國革命的鏡子」。
31.外國文學大師:
但丁,義大利偉大詩人,作品《神曲》(全詩分《地獄》《煉獄》《天堂》三部分)。
塞萬提斯,西班牙偉大作家,世界名著《堂吉訶德》.
莎士比亞,英國偉大戲劇家,作品有《羅米歐與朱麗葉》、《哈姆雷特》、《李爾王》等。馬克思稱他為"最偉大的戲劇天才"。
歌德,德國最偉大詩人,文學泰斗。作品《浮士德》、《少年維特之煩惱》。
普希金,俄國偉大詩人,作品《漁夫和金魚的故事》、《自由頌》《葉甫根尼·奧涅金》等。
雨果,法國偉大作家,作品《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
巴爾扎克,法國偉大作家,作品總名《人間喜劇》,其中代表作《歐也妮·葛朗台》《高老頭》。
泰戈爾,印度詩聖,作品《飛鳥集》《園丁集》。
海明威,美國作家,作品《老人與海》。
31.英國作家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記》,是「小人國」和「大人國」故事。

32.世界著名童話作家
丹麥作家安徒生,作品《海的女兒》《丑小鴨》.
德國作家格林兄弟,作品《灰姑娘》《小紅帽》《白雪公主》。
33.律詩分為首聯(一、二句),頷聯(三、四句),頸聯(五、六),尾聯(七、八句)。每聯的上句稱「出句」,下句稱「對句」。
34.初唐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35.古代四大美人:西施(沉魚)西施浣沙、王昭君(落雁)昭君出塞、楊玉環(閉月)貴妃醉酒、貂蟬(羞花)貂蟬拜月。
36.古稱「三教九流」三教指儒、道、佛三教。九流指儒家、道家、法家、名家、墨家、陰陽家、縱橫家、雜家、農家。十家指在上述九流的基礎上再加上小說家。
37.愛國詩人陸游是我國歷史上留下詩篇最多的詩人,流傳詩有九千多首篇。
38. 句子從語氣和用途上分,陳述句、感嘆句、祁使句、疑問句。
39.中國歷史朝代:三黃五帝夏商周,秦漢三國東本晉,南北隋唐和五代,南宋之後元明清。
40. 1983年10月1日,鄧小平為北京景山學校的題詞是: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
41.航天英雄:楊利偉(神五)。聶海勝、費俊龍(神六)。
42.城市別稱:福州(榕城) 泉城(濟南)春城(昆明)成都(蓉城、錦城) 廣州(羊城、花城)日光城(拉薩) 水城(蘇州) 冰城(哈爾濱)
43. 文房四寶:湖筆、徽墨、宣紙、端硯。 國畫四君子:梅、蘭、竹、菊。
歲寒三友:松竹梅 長江三峽:瞿塘峽、巫峽、西陵峽。
長城著名三關:山海關、居庸關、嘉峪關。

江南三大名樓:湖南嶽陽樓、武昌黃鶴樓、南昌滕王閣。與山西鸛雀樓並稱中國四大名樓。
文學四大體裁:詩歌、小說、散文、戲劇。
五行:金木水土火。 古代四藝:琴、棋、書、畫。
古代四大發明:指南針、造紙、印刷術、火葯。
世界四大文明古國:古埃及、古巴比倫、中國、印度。
京劇是中國的國粹,京劇「四大名旦」梅(蘭芳)、程(硯秋)、荀(慧生)、尚(小雲)。
母親節:每年的五月第二個星期日。 父親節:每年的六月第三個星期日。
世界環境日:6月5日

詩仙:李白

▲詩聖:杜甫

▲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孟浩然

▲邊塞詩人:高適、岑參

▲文房四寶:筆、墨、紙、硯

▲文人四友:琴、棋、書、畫

▲ 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

▲歲寒三友:松、竹、梅

▲明清時代四大古典小說是:《三國演義》(羅貫中?明)、《水滸》(施耐庵?明)、 《西遊記》(吳承恩?明)、《紅樓夢》(曹雪芹?清)。

▲我國第一位兒童作家——冰心

▲我國第一個開拓童話園地的作家——葉聖陶

▲我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老舍

▲我國第一篇白話文小說——《狂人日記》(作者:魯迅)

▲我國第一部字典——《說文解字》。

▲民間四大傳說——牛郎織女、孟姜女哭長城、梁山伯與祝英台、白蛇傳。

㈡ 史聖、醫聖、草聖、畫聖、書聖分別是誰

史聖——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或前135~?)西漢史學家,文學家。字子長,左馮翊夏陽(今陝西韓城西南)人。生於漢景帝中元五年(前145),一說生於漢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卒年不可考。司馬遷10歲開始學習古文書傳。約在漢武帝元光、元朔年間,向今文家董仲舒學《公羊春秋》,又向古文家孔安國學《古文尚書》。20歲時,從京師長安南下漫遊,足跡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區,所到之處考察風俗,採集傳說。不久仕為郎中,成為漢武帝的侍衛和扈從,多次隨駕西巡,曾出使巴蜀。元封三年(前108),司馬遷繼承其父司馬談之職,任太史令,掌管天文歷法及皇家圖籍,因而得讀史官所藏圖書。太初元年(前104),與唐都、落下閎等共訂《太初歷》,以代替由秦沿襲下來的《顓頊歷》,新歷適應了當時社會的需要。此後,司馬遷開始撰寫《史記》。後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辯護,獲罪下獄,受宮刑(指閹割生殖器)。
出獄後任中書令,繼續發憤著書,終於完成了《史記》的撰寫。人稱其書為《太史公書》。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對後世史學影響深遠,《史記》語言生動,形象鮮明,也是優秀的文學作品。司馬遷還撰有《報任安書》,記述了他下獄受刑的經過和著書的抱負,為歷代傳頌。
司馬遷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史學家「他因直言進諫而遭宮刑,卻因此更加發憤著書,創作了名震古今中外的史學臣著《史記》,為中國人民,世界人民留下了一筆珍貴的文化遺產。 醫聖張仲景,名機,字仲景,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被人稱為醫聖。南陽郡涅陽(今河南省南陽市人,另說河南省鄧州市穰東鎮張寨村,原因在東漢時期,鄧州市行政范圍歸南陽管理)人。生於東漢桓帝元嘉、永興年間,(約公元150~154年),死於建安末年(約公元215~219年)活了七十歲左右。相傳曾舉孝廉,做過長沙太守,所以有張長沙之稱。
張仲景從小嗜好醫學,「博通群書,潛樂道術。」當他十歲時,就已讀了許多書,特別是有關醫學的書。他的同鄉何顒賞識他的才智和特長,曾經對他說:「君用思精而韻不高,後將為良醫」(《何顒別傳》)。後來,張仲景果真成了良醫,被人稱為「醫中之聖,方中之祖。」這固然和他「用思精」有關,但主要是他熱愛醫葯專業,善於「勤求古訓,博採眾方」的結果。年輕時曾跟同郡張伯祖學醫。經過多年的刻苦鑽研和臨床實踐,醫名大振,成為中國醫學史上一位傑出的醫學家。
他是處在動亂的東漢末年,連年混戰,「民棄農業」,都市田莊多成荒野,人民顛沛流離,飢寒困頓。各地連續爆發瘟疫,尤其是洛陽、南陽、會稽(紹興)疫情嚴重。「家家有僵屍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張仲景的家族也不例外。對這種悲痛的慘景,張仲景目擊心傷。據載自漢獻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起,十年內有三分之二的人死於傳染病,其中傷寒病佔百分之七十。「感往昔之論喪,傷橫夭之莫救」(《傷寒論》自序)。於是,他發憤研究醫學,立志做個能解脫人民疾苦的醫生。「 上以療君親之疾,下以救貧賤之厄,中以保身長全,以養其生」(《傷寒論》自序)。當時,在他的宗族中有個人叫張伯祖,是個極有聲望的醫生。張仲景為了學習醫學,就去拜他做老師。張伯祖見他聰明好學,又有刻苦鑽研的精神,就把自己的醫學知識和醫術,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而張仲景竟盡得其傳。何顒在《襄陽府志》一書中曾贊嘆說:「仲景之術,精於伯祖」。
張仲景刻苦學習《內經》,廣泛收集醫方,寫出了傳世巨著《傷寒雜病論》。它確立的辨證論治的原則,是中醫臨床的基本原則,是中醫的靈魂所在。在方劑學方面,《傷寒雜病論》也做出了巨大貢獻,創造了很多劑型,記載了大量有效的方劑。其所確立的六經辨證的治療原則,受到歷代醫學家的推崇。這是中國第一部從理論到實踐、確立辨證論治法則的醫學專著,是中國醫學史上影響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後學者研習中醫必備的經典著作,廣泛受到醫學生和臨床大夫的重視。
《傷寒雜病論》序中有這樣一段話:「上以療君親之疾,下以救貧賤之厄,中以保生長全,以養其身」,表現了仲景作為醫學大家的仁心仁德,後人尊稱他為「醫宗之聖」。草聖張旭:唐代大書法家、有「草聖」之稱

張長史,即張旭,唐吳郡(江蘇蘇州)人,生卒年月不詳。字伯高,官至金吾長史,故世稱張長史。喜飲酒,往往大醉後揮毫作書,或以頭發濡墨作書,如醉如痴,世人稱之為「張顛」,與李白、賀知章、李適之、李進、崔宗之、蘇晉、焦遂稱為酒中八仙。他精工楷書、草書,尤以草書稱著。他的書法得於二王,而又獨創新意。楷書《郎官石柱記》,取歐陽詢、虞世南筆法,端莊嚴謹,不失規矩,展現出楷書的精妙。《宣和書譜》中評說:「其名本以顛草,而至於小楷行草又不減草字之妙,其草字雖然奇怪百出,而求其源流,無一點畫不該規矩者。」

他得書法得之於「二王」而又能獨創新意。他的楷書端正謹嚴。規矩至極,黃山谷譽為「唐人正書無能出其右者」。若說他的楷書是繼承多於創造,那麼他的草書則是書法上了不起的創新與發展了。韓愈說:「旭善草書,不治他技故旭之書,變動如鬼神,不可端睨。」杜甫在《八仙歌》中寫道:「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他能把書法藝術升華到,用抽象的點線去表現書法家思想情感高度的藝術境界。在書法藝術中,他的字貌似怪而不怪,關鍵在於點畫用筆完全符合傳統規矩。可以說,他是用傳統技法表現自己的個性,而在書法上成了有創造力的無愧於自己時代的書法家。博大清新,縱逸豪放之處,遠遠超過了前代書法家的作品,具有強烈的盛唐氣象。

張旭性格豪放,嗜好飲酒,常在大醉後手舞足蹈,然後回到桌前,提筆落墨,一揮而就。

有人說他粗魯,給他取了個張癲的雅號。其實他很細心,他認為在日常生活中所觸到的事物,都能啟發寫字。偶有所獲,即熔冶於自己的書法中。

當時人們只要得到他的片紙支字,都視若珍品,世襲真藏。那時候,張旭有個鄰居,家境貧困,聽說張旭性情慷慨,就寫信給張旭,希望得到他的資助。張旭非常同情鄰人,便在信中說道:您只要說這信是張旭寫的,要價可上百金。鄰人將信照著他的話上街售賣,果然不到半日就被爭購一空。鄰人高興地回到家,並向張旭致萬分的感謝。當時人們把張旭的草書與李白的詩詞,斐旻的劍舞合稱三絕。

他的傳世書跡除楷書《郎官石柱記》外,草書有《肚痛帖》、《古詩四帖》等,較為著名。

1、《肚痛帖》:單刻帖。無款。草書,6行30字。此帖用筆頓挫使轉,剛柔相趣濟,內撅外拓,千變萬化,神彩飄逸,極官情趣。

2、《古詩四帖》:墨跡本。無款明董其昌定為張旭書。草書,此帖雄強奇偉,筆勢縱逸。董其昌評說:「有懸崖墜,急雨旋風之勢。」畫聖 吳道子(約686~760前後)唐代畫家。又名道玄,畫史尊稱吳生。陽翟(今河南禹縣)人。少孤貧,初為民間畫工,年輕時即有畫名。曾任兗州瑕丘(今山東滋陽)縣尉,不久即辭職。後流落洛陽,從事壁畫創作。開元年間以善畫被詔入宮廷,歷任供奉,內教博士、寧王友。曾隨張旭、賀知章學習書法,通過觀賞公孫大娘舞劍,體會用筆之道。 擅佛道、神鬼、人物、山水、鳥獸、草木、樓閣等,尤精於佛道、人物,長於壁畫創作,據載他曾於長安、洛陽兩地寺觀中繪制壁畫多達300餘堵,奇蹤怪狀,無有雷同,其中尤以《地獄變相》聞名於時。吳道子的繪畫具有獨特風格。其山水畫有變革之功,所畫人物衣褶飄舉,線條遒勁,人稱蒓菜條描,具有天衣飛揚,滿壁風動的效果,被譽為吳帶當風。他還於焦墨線條中,略施淡彩,世稱吳裝。作畫線條簡練,筆才一二,象已應焉,有「疏體」之稱。吳道子的繪畫對後世影響極大,他被人們尊為「畫聖」,被民間畫工尊為祖師。蘇軾曾稱贊他的藝術為「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好理於豪放之外」。 吳道子繪畫無真跡傳世,傳至今日的《送子天王圖》可能為宋代摹本,另外還流傳有《寶積賓伽羅佛像》、《道子墨寶》等摹本,敦煌石窟第103窟的維摩經變圖,亦被認為是他的畫風。書聖 書聖 王羲之

王羲之(321—379年,或303—361年),字逸少,號澹齋,原籍琅琊臨沂(今屬山東),後遷居山陰(今浙江紹興),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是東晉偉大的書法家,被後人尊為「書聖」。他的兒子王獻之書法也很好,人們稱他們兩為"二王",另一個兒子王凝之官至左將軍,因曾任右軍將軍,世稱「王右軍」、「王會稽」。代表作品有:楷書《樂毅論》、《黃庭經》、草書《十七帖》、行書《姨母帖》、《快雪時晴帖》、《喪亂帖》、行楷《蘭亭序》等。參考資料http://ke..com/view/2527.htm

㈢ 隋唐時期書聖是誰

隋唐時期,有幾位著名的書法家,但是都沒有「書聖」的稱號。歷史上,被稱為書聖的只有東晉時期的王羲之。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漢族,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有「書聖」之稱。琅琊(今屬山東臨沂)人,後遷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晚年隱居剡縣金庭。歷任秘書郞、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後為會稽內史,領右將軍。其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采眾長,備精諸體,冶於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風格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在書法史上,他與其子王獻之合稱為「二王」。
唐房玄齡、李淳風、褚遂良等共同撰寫的《晉書·列傳·第五十》是王羲之、王獻之等人的合傳。仔細地闡述了王羲之是如何練就書法,最終成為中國歷史上僅有的「書聖」,王羲之對知識的不斷追求、對書法的深深痴迷,發人深省,具有深刻的借鑒及教育意義。

㈣ 王羲之因字寫得好被後人譽為「書聖」,他是怎麼練習寫字的

王羲之靠著勤奮練習寫字的。

王羲之能成為一代「書聖」,除了勤奮練習外,也與他博採眾長有關。剛開始的時候,他跟從親戚衛夫人學書,後來游歷名山見到李斯、曹喜、鍾繇、梁鵠等人的字跡,又去洛陽學習蔡邕所寫的石經,後來又在他的堂弟那裡見到張昶的《華岳碑》。

王羲之草書學張芝,楷書學鍾繇,既博採眾長,又推陳出新,成就了一位世代崇敬的「書聖」。

㈤ 誰是書聖

王羲之 (303?—361?),說起書法,不能不說王羲之;說起王羲之,幾乎是家喻戶曉,說不定還能說出幾個有關他的故事。這也算是中國獨特的書法文化現象。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東晉書法家,字逸少。原籍琅琊人(今屬山東臨沂),居會稽山陰(浙江紹興)。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人稱「王右軍」。他出身於兩晉的名門望族。王羲之十二歲時經父親傳授筆法論,「語以大綱,即有所悟」。他小時候就從當時著名的女書法家衛夫人學習書法。以後他渡江北游名山,博採眾長,草書師法張芝,正書得力於鍾繇。觀摩學習「兼撮眾法,備成一家」,達到了「貴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與兩漢、西晉相比,王羲之書風最明顯特徵是用筆細膩,結構多變。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於增損古法,變漢魏質朴書風為筆法精緻、美侖美奐的書體。草書濃纖折中,正書勢巧形密,行書遒勁自然,總之,把漢字書寫從實用引入一種注重技法,講究情趣的境界,實際上這是書法藝術的覺醒,標志著書法家不僅發現書法美,而且能表現書法美。後來的書家幾乎沒有不臨摹過王羲之法帖的,因而有「書聖」美譽。他的楷書如《樂毅論》、《黃庭經》、《東方朔畫贊》等「在南朝即膾炙人口」,曾留下形形色色的傳說,有的甚至成為繪畫的題材。他的行草書又被世人尊為「草之聖」。沒有原跡存世,法書刻本甚多,有《十七帖》、小楷樂毅論、黃庭經等,摹本墨跡廓填本有孔侍中帖、蘭亭序[馮承素摹本]、快雪時晴帖、頻有哀帖、喪亂帖、遠宦帖、姨母帖、平安何如奉橘三帖、寒切帖、行穰帖以及唐僧懷仁集書書《聖教序》等。王羲之的書法影響到他的後代子孫。其子玄之,善草書;凝之,工草隸;徽之,善正草書;操之,善正行書;煥之,善行草書;獻之,則稱「小聖」。黃伯思《東觀徐論》雲:「王氏凝、操、徽、渙之四子書,與子敬書俱傳,皆得家范,而體各不同。凝之得其韻,操之得其體,徽之得其勢,煥之得其貌,獻之得其源。」其後子孫綿延,王氏一門書法傳遞不息。武則天嘗求王羲之書,王羲之的九世重孫王方慶將家藏十一代祖至曾祖二十八人書跡十卷進呈,編為《萬歲通天帖》。南朝齊王僧虔、王慈、王志都是王門之後,有法書錄入。釋智永為羲之七世孫,妙傳家法,為隋唐書學名家。王羲之書法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書苑。王羲之書聖地位的確立,有其演變過程。南朝宋泰始年間的書家虞和在《論書表》中說:「洎乎漢、魏,鍾(繇)、張(芝)擅美,晉末二王稱英。」右軍書名蓋世於當時,而宋齊之間書學地位最高者則推王獻之。獻之從父學書,天資極高,敏於革新,轉師張芝,而創上下相連的草書,媚妍甚至超過其父,窮微入聖,與其父同稱「二王」。南朝梁陶弘景《與梁武帝論書啟》雲:「比世皆尚子敬書」,「海內非惟不復知有元常,於逸少亦然」。改變這種狀況的是由於梁武帝蕭衍推崇王羲之。他把當時的書學位次由「王獻之——王羲之——鍾繇」轉變為「鍾繇——王羲之——王獻之」,在《觀鍾繇書法十二意》中,蕭衍雲:「子敬之不迨逸少,猶逸少之不迨元常。」「不迨」,或作「不逮」,不及之意。蕭衍的地位使他的品評有特殊的感召力,因而輿論遂定。歷史上第一次學王羲之高潮在南朝梁,第二次則在唐。唐太宗極度推尊王羲之,不僅廣為收羅王書,且親自為《晉書·王羲之傳》撰贊辭,評鍾繇則「論其盡善,或有所疑」,論獻之則貶其「翰墨之病」,論其他書家如子雲、王蒙、徐偃輩皆謂「譽過其實」。通過比較,唐太宗認為右軍「盡善盡美」,「心慕手追,此人而已,其餘區區之類,何足論哉」!從此王羲之在書學史上至高無上的地位被確立並鞏固下來。宋、元、明、清諸朝學書人,無不尊晉宗「二王」。唐代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和顏真卿、柳公權,五代楊凝式,宋代蘇軾、黃庭堅、米帝、蔡襄,元代趙孟頫,明代董其昌,歷代書學名家無不皈依王羲之。清代雖以碑學打破帖學的范圍,但王羲之的書聖地位仍未動搖。「書聖」、「墨皇」雖有「聖化」之嫌,但世代名家、巨子,通過比較、揣摩,無不心悅誠服,推崇備至。中國書史上雖推崇王羲之為「書聖」,但並不把他看作一尊凝固的聖像,而只是看作中華文化中書藝創造的「盡善盡美」的象徵。事物永遠是發展的、前進的,王羲之在他那一時代到達「盡善盡美」的頂峰,這一「聖像」必將召喚後來者在各自的時代去登攀新的書藝頂峰。

㈥ 中國古代有三十大聖人,是哪些

中國古代聖人一覽表

舊指品德智慧極高的人。是故才德全盡謂之聖人。如孔子在漢以後被封建統治者推崇為聖人。又如: 畫聖——吳道子 醫聖——張仲景 書聖——王羲之 草聖——張旭
武聖——姜子牙,關羽,岳飛,項羽(姜太公作為中國韜略鼻祖、千古武聖,其文韜武略、經國治軍,理民化俗之論、之策、之術,都為後人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並為華夏民族所稱頌、效法。古代祭祀的戰神本是「兵主」蚩尤。就官方的祭祀言,唐初開始便有武廟,但主祀的是周朝名將姜子牙,而關羽則為從祀。至遲宋朝末年,民間供奉關羽的廟宇已經「郡國州縣、鄉邑間井皆有」其實中國人在清朝以前真正最崇拜武聖人是關羽和岳飛,但因為什麼岳飛一直屬於民間武聖人,主要是明朝小說三國演義把大部分關羽事件誇大,而且明政府就一直加封關羽職位,到了清朝忌諱岳飛是抗金名將,更大肆宣揚,加封關羽為武聖人.在岳飛之前最崇拜的武聖人是項羽). 酒聖——杜康 史聖——司馬遷 文聖——歐陽修 樂聖——李龜年 茶聖——陸羽 棋聖——黃龍士 曲聖——關漢卿 詩聖——杜甫 詞聖——蘇軾 佛家聖人——釋迦牟尼 道家聖人——老子(李耳) 儒家五聖:
至聖——孔子(孔丘) 復聖——顏淵(顏回) 宗聖——曾子(曾參) 述聖——子思
亞聖——孟子
歷史上說中國古代有"十聖",但說法不一,一般認為以下十位:

至聖孔子 孔子名孔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南)人。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說的創始人。漢以後,孔子的學說逐漸成為中國封建文化的正統,影響極大,後世一直把他尊為「聖人」,號稱「至聖先師」。
亞聖孟子 孟子名軻,字子輿,戰國時鄒國(今山東鄒縣東南)人,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著有《孟子》一書,是儒家的經典之一。他被認為是孔子學說的正宗繼承者,與孔子並稱為「孔孟」,尊為「亞聖」。

詩聖杜甫 杜甫字子美,號少陵,河南鞏縣人。我國唐代偉大詩人。他一生寫了許多反映社會矛盾和現實生活的詩歌。因為他的詩比較真實地反映出一個復雜、動盪的歷史時代,所以尊為「詩史」、「詩聖」。
詞聖蘇軾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我國宋代著名的詞人,文學家、書畫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對詞的發展有突出的貢獻,以往的詞內容狹隘,他擴展了詞的內容。他寫的詞筆力縱橫、豪邁奔放,對後世影響很大,故被尊為「詞聖」
酒聖杜康 杜康又名少康,字仲宇,夏朝人。相傳杜康正是取些水造酒,有文字為證:「他邑酒,足滋酒;白之酒獨醫病。故飲之終日,而無沉湎之患;服之終身而得氣血之和。鄰里百里許,多沽酒於白。先澤之遺,本地獨得其身,至今遺址槽沿存,此其明驗也。」杜康作為酒的始造者,開辟了源遠流長的華夏酒文化的源頭。三國時,曹操吟詠出了「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的千古絕唱。故而後人稱之為「酒聖」

書聖王羲之 王羲之字逸少,人稱「王右丞」,東晉山東臨沂人,我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書法家。他的字吸取了魏晉諸家書法的精華,創立了獨特的風格。他寫的楷書,進一步擺脫了隸法的形跡,達到了獨立完美的境地,人們稱贊他的字「飄若浮雲」、「矯若驚龍」,公認他為「書聖」。
畫聖吳道子 吳道子名道玄,唐代陽翟(今河南禹州)人。他的畫立體感很強,擅長畫人物,用朱粉的厚薄來表現骨肉的高低起伏,如同塑像一樣真實。又善於畫佛像,形象逼真,人物的衣帶子飄飄若飛,有「吳帶當風」之譽,後世尊他為「畫聖」。
醫聖張仲景 張仲景名機,漢末南陽人,我國古代傑出的醫學家,著有《傷寒雜病論》一書。書中闡述的「辯證論治」的中醫理論和治療方法,奠定了中醫治療學的基礎,所以後人尊他為「醫聖」。
葯聖孫思邈 孫思邈公元581-682年,自號孫真人,京兆華原(今陝西省耀縣孫家塬)人,是隋、唐兩代大醫學家。其所著的《千金要方》是我國最早的醫學網路全書,從基礎理論到臨床各科,理、法、方、葯齊備,是價值千金的中醫瑰寶。故後人稱之為「葯王」,「真人」,「葯聖」。

茶聖陸羽 陸羽字鴻漸,號東岡子,唐代夏州竟陵(今湖北天門)人,我國古代著名的茶葉專家。他不慕榮華,畢生研究茶事,終於撰寫出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從而開茶葉研究的先河,所以後人譽他為「茶神」、「茶聖」。 --------------------------------------------------
除了以上的「十聖」以外,還有不少人被後世稱作「聖人」:

武聖關羽:(162?-220)生於東漢桓帝延熹年間,字雲長,河東解良人(今山西運城市)。三國時期蜀漢著名將領。死後受民間推崇,被人奉為關聖帝君,尊稱為「關公」。
史聖司馬遷:生於漢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字子長,左馮翊夏陽人,西漢史學家、文學家。著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
文聖歐陽修:北宋時期政治家、文學家、散文家和詩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有《歐陽文忠集》,詞集有《六一詞》、《近體樂府》及《醉翁琴趣外編》。
草聖張旭:字伯高,蘇州人曾任常熟縣尉。唐代大書法家。以草書而聞名。唐朝文宗皇帝曾向全國發出了一道罕見的詔書:李白的詩歌、張旭的草書、斐旻的劍舞可成為天下的「三絕」。
兵聖孫武:字長卿,即孫子,春秋未著名軍事家。齊國人。所著《十三篇》是我國最早的兵法,被譽為「兵學聖典」,置於《武經七書》之首。並被後世確認為《孫子兵法》的作者。
謀聖張良:(?—前186)字子房,漢初三傑之一,在楚漢戰爭中「長計謀平天下」,都為劉邦所採納。劉邦曾贊其「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外,子房功也」。

樂聖李龜年:唐玄宗時樂工,當時李龜年、李彭年、李鶴年兄弟三人都有文藝天才,李龜年善歌、擅吹篳篥、擅奏羯鼓,也長於作曲等。後人稱李龜年為「樂聖」。
棋聖黃龍士:名虯,又名霞,字月天,江蘇泰縣姜堰填人,幼小時棋名已聞達四鄉鄰里。著有《弈括》和《黃龍士全圖》。

曲聖關漢卿:(約公元1229年—1241年),卒於元成宗大德初年(約公元1300年前後),元代雜劇作家。號已齋(一作一齋)。《竇娥冤》、《救風塵》、《望江亭》、《拜月亭》、《魯齋郎》、《單刀會》、《調風月》等,是他的代表作。

木聖(科聖)張衡:(78-139),字平子,南陽西鄂(今河南南陽縣石橋鎮)人,是我國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成就涉及到天文學、地震學、機械技術、數學乃至文學藝術等許多領域。

㈦ 誰被尊為「茶聖」誰被尊為「書聖」誰被尊為「醫聖」誰被尊為「葯王」

茶聖
陸羽(733-804年),字鴻漸,一名疾,字季疵,號竟陵子、桑薴翁、東岡子,或雲自太子文學徙太常寺太祝,不就。唐復州竟陵(今湖北天門)人,一生嗜茶,精於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聞名於世,對中國茶業和世界茶業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被譽為「茶仙」,尊為「茶聖」,祀為「茶神」。他也很善於寫詩,但其詩作目前世上存留的並不多。他對茶葉有濃厚的興趣長期實施調查研究,熟悉茶樹栽培、育種和加工技術,並擅長品茗。唐朝上元初年(公元760年),陸羽隱居浙江湖州苕溪,撰《茶經》三卷,成為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

書聖
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字逸少,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後徙居山陰(今浙江紹興)。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故世稱王右軍、王會稽。王羲之楷書師法鍾繇,草書學張芝,亦學李斯、蔡邕等,博採眾長。他的書法被譽為「龍跳天門,虎卧鳳闕」,給人以靜美之感,恰與鍾繇書形成對比。他的書法圓轉凝重,易翻為曲,用筆內厭,全然突破了隸書的筆意,創立了妍美流便的今體書風,被後代尊為「書聖」。

醫聖
張仲景名機,被人稱為醫聖。南陽郡涅陽(今河南省鄧州市穰東鎮張寨村,另說河南南陽市)人。生於東漢桓帝元嘉、永興年間,(約公元150~154年),死於建安末年(約公元215~219年)活了七十歲左右。相傳曾舉孝廉,做過長沙太守,所以有張長沙之稱。張仲景從小嗜好醫學,「博通群書,潛樂道術。」當他十歲時,就已讀了許多書,特別是有關醫學的書。他的同鄉何顒賞識他的才智和特長,曾經對他說:「君用思精而韻不高,後將為良醫」(《何顒別傳》)。後來,張仲景果真成了良醫,被人稱為「醫中之聖,方中之祖。」這固然和他「用思精」有關,但主要是他熱愛醫葯專業,善於「勤求古訓,博採眾方」的結果。年輕時曾跟同郡張伯祖學醫。經過多年的刻苦鑽研和臨床實踐,醫名大振,成為中國醫學史上一位傑出的醫學家。

葯王
孫思邈(541或581~682)為唐代著名道士,醫葯學家。被人稱為「葯王」。京兆華原(今陝西耀縣)人。幼聰穎好學。自謂「幼遭風冷,屢造醫門,湯葯之資,罄盡家產」。及長,通老、庄及百家之說,兼好佛典。年十八立志究醫,「頗覺有悟,是以親鄰中外有疾厄者,多所濟益」。北周大成元年(579),以王室多故,乃隱居太白山(在今陝西郿縣)學道,煉氣、養形,究養生長壽之術。及周靜帝即位,楊堅輔政時,征為國子博士,稱疾不就。隋大業(605~618)中,游蜀中峨眉。隋亡,隱於終南山,與高僧道宣相友善。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召至京師,以其「有道」,授予爵位,固辭不受,再入峨眉煉「太一神精丹」。顯慶三年(658),唐高宗又徵召至京,居於鄱陽公主廢府。翌年,高宗召見,拜諫議大夫,仍固辭不受。咸亨四年(673),高宗患疾,令其隨御。上元元年(674),辭疾還山,高宗賜良馬,假鄱陽公主邑司以屬之。永淳元年卒,遺令薄葬,不藏明器,祭去牲牢。宋徽宗崇寧二年(1103)追封為妙應真人

㈧ 王羲之成為「書聖」的原因是什麼

王羲之成為書聖的原因:在於王羲之的刻苦學習。
《墨池記》中說「然後世未有能及者,豈其學不如彼耶?」
意思是但後世沒有能及得上王羲之的,恐怕是他們所下的學習功夫不如王羲之吧?
人物簡介: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漢族,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有「書聖」之稱。祖籍琅琊(今屬山東臨沂),後遷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晚年隱居剡縣金庭。歷任秘書郞、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後為會稽內史,領右將軍。其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采眾長,備精諸體,冶於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風格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在書法史上,他與其子王獻之合稱為「二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