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知識 » 熱知識大全
擴展閱讀
歌詞我愛他是什麼歌曲 2024-11-20 07:15:16

熱知識大全

發布時間: 2022-06-08 12:23:51

❶ 熱和能是幾年級的知識

熱和能是九年級重點知識。
下面給你總結一下熱和能的知識點,熱和能貫穿整個物理課本,是重要知識體系。

分子熱運動:
一切物體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無規則的運動。擴散現象說明: A 分子之間有間隙。 B 分子在做不停的無規則的運動。
分子間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二、內能:
1、內能:物體內部所有分子做無規則運動的動能和分子勢能的總和,叫做物體的內能。
2、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內能:既然物體內部分子永不停息地運動著和分子之間存在著相互作用,那麼內能是無條件的存在著。無論是高溫的鐵水,還是寒冷的冰塊。

❷ 什麼是熱知識

影響物質溫度變化的因素就涉及熱的知識

❸ 你知道哪些關於熱能的知識

‍‍

在維持生命和保證人體正常生活中,人體需要從外界攝取各種營養物質。一切生物都需要熱能來維持生命活動。熱能在支持人體活動、維持體內各種生理功能中也是至關重要的。但熱能不是真正的營養素,它是一些營養物質在體內代謝過程中釋放出來的能量。人體所需要的能量來自食物中的產能營養素:糖類、脂類、蛋白質。熱能需要量是指機體能長期保持良好的健康狀況,具有良好的體型、組織構成和活動水平的個體,達到熱能量平衡並能滿足維持從事生產勞動和社會活動所必需的能量攝人。如果機體攝入的能量不足,就會使用機體的儲備熱能乃至消耗自身的組織以滿足生命活動的需要,長此以往,就會出現生長發育遲緩、消瘦,甚至死亡。

相反,如果熱能攝人過剩,則以脂肪儲存的方式蓄積在體內,出現肥胖,產生某些綜合征,甚至危及生命。在兒童的生長發育巾,熱能的消耗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機體基礎代謝:基礎代謝是指人體在清醒、安靜、空腹條件下,在18℃-25℃的環境中,維持生命基本活動所需的最低熱能。兒童的基礎代謝率相對比成人的高,基礎代謝將消耗掉全部熱能的50%。生長發育:兒童處在不斷生長發育過程中,各器官的增大與功能的成熟均需消耗熱能,所需熱能約占總熱能需要量的1/3。兒童活動:兒童活動時需要消耗熱能。耗能的多少與身體大小、活動強度、持續時問、活動類型等均有密切關系。食物特殊動力作用:機體攝人食物引起體內熱能消耗。

‍‍

❹ 關於」熱和能「的概念以及知識點都有哪些

中考物理知識點復習——熱和能

1.宇宙是由物質組成的,物質是由分子組成的; 分子是由原子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組成的,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質原來性質的最小微粒。

2.分子熱運動:

(1)內容:一切物質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

(2)分子熱運動的快慢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劇烈。

3.內能:物體內部所有分子熱運動的動能與分子勢能的總和,叫做物體的內能。任何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具有內能。

4.改變物體內能的途徑有:做功和熱傳遞。

5.比熱容:

(1)定義:單位質量的某種物質,溫度升高1℃所吸收的熱量叫做這種物質的比熱容。

(2)比熱容是物質的一種屬性,每種物質都有自己的比熱容。
(3)熱量的計算:Q吸=cm(t-t0) Q放=cm(t0-t)

6.水的比熱容:c水=4.2×103J/(kg·℃),物理意義為:1kg的水溫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熱量為4.2×103J。因為水的比熱容較大,所以水常用來調節氣溫、取暖、作冷卻劑、散熱等。更多知識點可關注下北京新東方的中考物理課程,針對需要對學科進行系統學習的學員以及需要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查漏補缺的學員.

❺ 熱的知識

1.夏天安裝電線時,兩根電線桿之間的電線不能綳的太緊,否則到了冬天時,由於電線的( 遇冷收縮 ),就會被拉斷. 2.冬天裝得滿滿的一瓶油,如果一直放到夏季,油會自動溢出一些來,這是由於瓶里的油( 遇熱膨脹 )的緣故. 3.修鐵路時,鐵軌之間都留有空隙,這是因為( 熱脹冷縮 ). 4.一隻空瓶打開瓶蓋後,將它瓶口朝下浸到一盆熱水中,我們能發現( 瓶中的水面比瓶外低 ).

❻ 熱學基礎知識的書都有哪些最主要的

這個問題太籠統,不過還是為你提供一點線索:

個人的理解主要包括:
一、熱現象及其宏觀、微觀理論;統計物理學;分子運動論。
二、工程熱力學(熱力學三大定律;靜、動態熱力學過程)。
三、傳熱學(熱傳導學;對流換熱學;熱輻射學)。

這樣有關熱學基礎的書基本都是這些名字:
《熱學》、《熱力學與統計物理》、《工程熱力學》、《傳熱學》、《熱傳導學》、《對流換熱》、《熱輻射》

參考:
熱學專門研究熱現象的規律及其應用。對熱現象的研究:
一是由觀察和實驗入手,總結出熱現象規律,構成熱現象的宏觀理論,叫做熱力學;
二是從物質的微觀結構出發(即以分子、原子的運動和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出發),應用統計方法去研究熱現象的規律,構成熱現象的微觀理論,叫做統計物理學。它所研究的范圍包括:測溫學、量熱學、熱膨脹以及熱傳遞等。
若從廣泛的涵義上,熱學還包括其他有關熱現象研究的熱力學、分子物理學和熱工學等分科。熱力學和統計物理學研究對象是一致的,都是研究物體內部熱運動的規律性以及熱運動對物體性質的影響,但是研究的方法截然不同。熱力學根據觀察和實驗所總結出來的熱力學定律,以嚴密的邏輯推理來研究宏觀物體的熱性質,它不涉及物質的微觀結構。統計物理學則以物質的微觀結構出發,依據每個粒子所遵循的力學規律,用統計學的方法研究宏觀物體的熱性質。熱力學對熱現象給出可靠的依據,用以驗證微觀理論的正確性;統計物理學可深入探討熱現象的本質,使熱力學的理論獲得更深刻的意義。因此這兩種方法,起到了相輔相成的作用,使熱現象的研究更加深入。

❼ 關於"熱"的特點,知識

溫室效應

概論
溫室效應是指透射█陽光的密閉空間由於與外界缺乏熱交換而形成的保溫效應,就是太陽短波輻射可以透過大氣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後放出的長短輻射卻被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質所吸收,從而產生大氣變暖的效應。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就像一層厚厚的玻璃,使地球變成了一個大暖房。據估計,如果沒有大氣,地表平均溫度就會下降到——23℃,而實際地表平均溫度為15℃,這就是說溫室效應使地表溫度提高38℃。
除二氧化碳以外,對產生溫室效應有重要作用的氣體還有甲烷、臭氧、氯氟烴以及水氣等。隨著人口的急劇增加,工業的迅速發展,排入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相應增多;又由於森林被大量砍伐,大氣中應被森林吸收的二氧化碳沒有被吸收,由於二氧化碳逐漸增加,溫室效應也不斷增強。據分析,在過去二百年中,二氧化碳濃度增加25%,地球平均氣溫上升0.5℃。估計到下個世紀中葉,地球表面平均溫度將上升1.5——4.5℃,而在中高緯度地區溫度上升更多。
空氣中含有二氧化碳,而且在過去很長一段時期中,含量基本上保持恆定。這是由於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始終處於「邊增長、邊消耗」 的動態平衡狀態。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有80%來自人和動、植物的呼吸,20%來自燃料的燃燒。散布在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有75%被海洋、湖泊、河流等地面的水及空中降水吸收溶解於水中。還有5%的二氧化碳通過植物光合作用,轉化為有機物質貯藏起來。這就是多年來二氧化碳占空氣成分0.03%(體積分數)始終保持不變的原因。
但是近幾十年來,由於人口急劇增加,工業迅猛發展,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及煤炭、石油、天然氣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遠遠超過了過去的水平。而另一方面,由於對森林亂砍亂伐,大量農田建成城市和工廠,破壞了植被,減少了將二氧化碳轉化為有機物的條件。再加上地表水域逐漸縮小,降水量大大降低,減少了吸收溶解二氧化碳的條件,破壞了二氧化碳生成與轉化的動態平衡,就使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增加。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長,就使地球氣溫發生了改變。
在空氣中,氮和氧所佔的比例是最高的,它們都可以透過可見光與紅外輻射。但是二氧化碳就不行,它不能透過紅外輻射。所以二氧化碳可以防止地表熱量輻射到太空中,具有調節地球氣溫的功能。如果沒有二氧化碳,地球的年平均氣溫會比目前降低20 ℃。但是,二氧化碳含量過高,就會使地球彷彿捂在一口鍋里,溫度逐漸升高,就形成「溫室效應」。 形成溫室效應的氣體,除二氧化碳外,還有其他氣體。其中二氧化碳約佔75%、氯氟代烷約佔15%~20%,此外還有甲烷、一氧化氮等30多種。
如果二氧化碳含量比現在增加一倍,全球氣溫將升高3 ℃~5 ℃,兩極地區可能升高10 ℃,氣候將明顯變暖。氣溫升高,將導致某些地區雨量增加,某些地區出現乾旱,颶風力量增強,出現頻率也將提高,自然災害加劇。更令人擔憂的是,由於氣溫升高,將使兩極地區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許多沿海城市、島嶼或低窪地區將面臨海水上漲的威脅,甚至被海水吞沒。20世紀60年代末,非洲下撒哈拉牧區曾發生持續6年的乾旱。由於缺少糧食和牧草,牲畜被宰殺,飢餓致死者超過150萬人。
這是「溫室效應」 給人類帶來災害的典型事例。因此,必須有效地控制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控制人口增長,科學使用燃料,加強植樹造林,綠化大地,防止溫室效應給全球帶來的巨大災難。
科學家預測,今後大氣中二氧化碳每增加1倍,全球平均氣溫將上升1.5~4.5℃,而兩極地區的氣溫升幅要比平均值高3倍左右。因此,氣溫升高不可避免地使極地冰層部分融解,引起海平面上升。海平面上升對人類社會的影響是十分嚴重的。如果海平面升高1 m,直接受影響的土地約5×106 km2,人口約10億,耕地約佔世界耕地總量的1/3。如果考慮到特大風暴潮和鹽水侵入,沿海海拔5 m以下地區都將受到影響,這些地區的人口和糧食產量約佔世界的1/2。一部分沿海城市可能要遷入內地,大部分沿海平原將發生鹽漬化或沼澤化,不適於糧食生產。同時,對江河中下游地帶也將造成災害。當海水入侵後,會造成江水水位抬高,泥沙淤積加速,洪水威脅加劇,使江河下游的環境急劇惡化。溫室效應和全球氣候變暖已經引起了世界各國的普遍關注,目前正在推進制訂國際氣候變化公約,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已經成為大勢所趨。
科學家預測,如果我現在開始有節制的對樹木進行採伐,到2050年,全球暖化會降低5%。

影響
受到溫室效應和周期性潮漲的雙重影響,西太平洋島國吐瓦魯的大部分地方,即將被海水淹沒,包括首都的機場及部分住宅和辦公室。
由於溫室效應會導致南北極冰雪融化,水平線上升,直接威脅吐瓦魯,所以該國在國際環保會議上一向十分敢言。前總理佩魯曾聲稱吐瓦魯是「地球暖化的第一個受害者」。

特點
溫室有兩個特點:溫度較室外高,不散熱。 生活中我們可以見到的玻璃育花房和蔬菜大棚就是典型的溫室。使用玻璃或透明塑料薄膜來做溫室,是讓太陽光能夠直接照射進溫室,加熱室內空氣,而玻璃或透明塑料薄膜又可以不讓室內的熱空氣向外散發,使室內的溫度保持高於外界的狀態,以提供有利於植物快速生長的條件。

後果
1) 地球上的病蟲害增加;
2) 海平面上升;
3) 氣候反常,海洋風暴增多;
4) 土地乾旱,沙漠化面積增大。
科學家預測:如果地球表面溫度的升高按現在的速度繼續發展,到2050年全球溫度將上升2-4攝氏度,南北極地冰山將大幅度融化,導致海平面大大上升,一些島嶼國家和沿海城市將淹於水中,其中包括幾個著名的國際大城市:紐約,上海,東京和悉尼。

❽ 小學熱學知識點

1. 溫度:是指物體的冷熱程度.
2. 溫度計使用:(1)使用前應觀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時溫度計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測液體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溫度計示數穩定後再讀數;(4)讀數時玻璃泡要繼續留在被測液體中,視線與溫度計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3. 固體、液體、氣體是物質存在的三種狀態.
第二、 分子運動論初步知識
1.分子運動論的內容是:(1)物質由分子組成;(2)一切物體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運動.(3)分子間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擴散:不同物質相互接觸,彼此進入對方現象.
3.固體、液體壓縮時分子間表現為斥力大於引力.
固體很難拉長是分子間表現為引力大於斥力.
4.內能:物體內部所有分子做無規則運動的動能 和分子勢能的總和叫內能.(內能也稱熱能)
5.物體的內能與溫度有關:物體的溫度越高,分子無規則運動越劇烈,內能就越大.
6.熱運動:物體內部大量分子的無規則運動.
7.改變物體的內能兩種方法:做功和熱傳遞,這兩種方法對改變物體的內能是等效的.
8.物體對外做功,物體的內能減小;外界對物體做功,物體的內能增大.
9.物體吸收熱量,當溫度升高時,物體內能增大;物體放出熱量,當溫度降低時,物體內能減小.

❾ 小學科學中主要包括哪些"熱現象"的知識和概念

小學科學中主要"熱現象"的知識和概念
1、物體的冷熱程度叫溫度,通常用攝氏度(℃)來表示。
2、 水受熱體積膨脹,受冷體積縮小,水的這種性質叫做熱脹冷縮。
3、空氣以及許多液體、固體都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4、熱膨脹現象與物體內部微粒的運動有關。
5、熱傳遞——通過直接接觸,將熱從一個物體傳給另一個物體,或者從物體的一部分傳遞到另一部分的傳熱方法。
·熱總是從較熱的一端(物體)傳向較冷的一端(物體)。
熱的不良導體,可以減慢物體熱量的散失。 ·熱的良導體吸熱快,散熱快,所以水溫降得快。
6、象金屬這樣導熱性能好的物體稱為熱的良導體;象塑料、木頭、空氣這樣導熱性能差的物體稱為熱的不良導體
7、不同材料製成的物體,導熱性能是不同的。

❿ 化學反應熱 的有關知識點誰知道

不知要多具體,我簡要寫一些

熱化學
1.碰撞理論
2.焓(H)與反應熱(Q)、熵(S)和自由能(G)
其關系ΔG=ΔH-TΔS
3.熱化學方程式及蓋斯定律
·標狀態(s.l.g.aq)、注意ΔH的單位及其正負標明、方程式系數與ΔH的同倍數變化、物質狀態變化對ΔH的影響
·蓋斯定律的內容與運用(方程式及焓變的加減)
4.勒夏特列原理及運用(與熱化學方程式、化學平衡結合),反應熱與轉化率……
5.化學反應速率(影響因素:內……、外……)與化學平衡(常考圖像問題)

由於沒有參照書本,如有遺漏請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