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知識 » 集幣知識大全
擴展閱讀
對新同學有什麼樣的期待 2024-11-20 09:42:21
防疫健康知識講座稿 2024-11-20 09:02:05

集幣知識大全

發布時間: 2022-06-08 02:05:21

Ⅰ 1分硬幣的知識

建國以來,我們國家已經發行了四套硬幣,第一套是新中國發行的1955年版流通金屬分幣,其面額有1分、2分、5分。從1955年至1992年,我國共發行這三種面值的硬分幣75枚。1955年版硬幣其材質均為鋁鎂合金。隨著我國集幣熱潮的高漲,硬分幣漸成集幣者手中的寵兒,其價格日益見漲。目前,整套全新硬分幣的售價已從1990年的幾百元上漲為3000元以上。部分年份的硬分幣發行量非常稀少,只作為旅遊紀念品(精裝)賣給國外遊客,基本上不在國內流通,故現在已蹤跡難覓,其價格自然不斐,如1979年5分,1980年2分、5分,1981年1分、5分硬幣,號稱硬分幣「五大天王」,每枚收藏價格都在200元以上,因而成為集幣者夢寐以求、備受追捧的「珍品」,因為罕見,所以目前收藏市場上見有偽幣,收藏者應謹慎。
從1955年1992年,新中國發行了75枚流通金屬分幣中,1分幣28種,其中1960年、1965年至1970年、1988年至1990年均未發行1分硬幣。2分幣27種,其中1955年、1958年、1965年至1973年未發行2分硬幣。5分幣20種,其中1958年至1973年,1975年、1977年均未發行5分硬幣。由於發行數量及其流通時間長短不同,有些年份的硬幣已很難找到,其收藏價值升值潛力均不可低估。有關收藏投資人士認為,在具體操作時不必刻意追求「珍品」,宜選擇那些發行量較小,正常流通渠道中不太多見,但收集起來又比較容易的品種。如1955年、1957年、1992年的1分和1959年、1992年的2分這種較為稀罕的品種,將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益。對於那些發行量較大的品種,若是全品相收集,也可有所收獲。
另外,應當指出的是,從1993至2000年,國家又發行了8套精裝硬幣,內裝1、2、5分,1、5角,1元硬幣各1枚。其中的1、2、5分硬幣不參與市場流通,是專供收藏用的,應該具有較大的增值空間,並且有可能成為錢幣中的珍品。
第二套是中國人民銀行1980年4月發行的1角、2角、5角和1元四種面值的金屬硬幣,配合第三套紙幣流通。其中角幣的材質為銅鋅合金,元幣材質為銅鎳合金。這套硬幣從1980年至1986年共七種不同的版別,每年4枚,計28枚。其中,1982年、1984年、1986年的硬幣最為稀少,收藏價值較高。其他年份的硬幣在市面上也已不多見,並且價格相對較低,具有一定的收藏和投資價值。
第三套是中國人民銀行1992年6月發行的1991版1角、5角、1元三種面值的流通金屬硬幣,配合第四套紙幣流通。其材質分別為鋁鎂合金、銅鋅合金、鋼芯鍍鎳,其中1994年的1元硬幣較少,中國金融出版社1995年出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鑄幣圖譜》把這枚1元硬幣列為兩星級。
第四套是中國人民銀行1999年製版的1角、5角和1元硬幣,是配合第五套紙幣流通的輔幣。其材質分別為鋁鎂合金、銅鋅合金、鋼芯鍍鎳。
綜上,比較有收藏價值的是:1、硬分幣五大天王,即1979年5分、1980年2分5分、1981年1分5分。2、不參與流通的1993年至2000年1分2分5分計24枚。3、1980年至1986年各年份1角2角5角和1元(俗稱長城幣),計28枚。4、1994年1元硬幣

Ⅱ 關於人民幣收藏

3.我國現行錢幣的種類有哪些?
1.普通人民幣。迄今為止,我國已發行了5套人民幣。第一套人民幣從1948年12月1日發行到1955年5月10日停止流通使用,有12種面額,共62種版別。這套人民幣沒有輔幣,也沒有硬幣,最小面額為壹元券,最大面額為五萬元券,帶有明顯的戰爭印記和恢復生產時期的痕跡。第二套人民幣於1955年3月1日發行至1964年5月15日停止流通使用,按版別共16種。增加了角幣與分幣,並發行了硬幣。第三套人民幣是在
1964年4月15日發行的,共有13個版別,直到今天還有少數票種仍在流通之中。第四套人民幣是1987年4月27日發行的,共14個版別,增加了伍拾元和壹佰元券的大面額幣種。第五套人民幣是1999年10月1日發行的,當時發行有壹佰元券面額。
2.流通紀念幣。它是以紀念歷史上發生的重大事件或以歷史名人、科學家、英雄人物為主題設計,與現行流通貨幣具有同樣的價值尺度、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職能,可以在市場上等值流通。我國從1984年10月1日至1998年11月已發行了34套紀念幣,全部面值不過92.3元,其成套價格已遠不止這個數了。
3.錯版幣。它是指由於印版(模)本身設計有誤,直接投入生產並流入市場的錢幣。我國流通幣中屬真正「錯版幣」的只有單枚一套,即發行於1992年的「憲法頒布十周年」紀念幣。此枚幣原想表達紀念於1982年頒布的新憲法,可是只因漏掉了一個「新」字就成了錯版幣。此外,1953年版的一元面值人民幣(2—2—7)在設計時漏掉了天安門城牆上的兩條標語和門洞上方懸掛的毛澤東像也成為錯版幣。
4.特區幣。它是指特定時期特定地區流通使用的貨幣,如港幣、葡幣、台幣等。這些錢幣或多或少地反映了一定的歷史性和過渡性,收藏價值較高。
5.貴金屬幣。它是指政府鑄造的以金、銀為鑄造材料的錢幣。近兩年來,銀幣行情日漸看好,其中熊貓銀幣較有升值潛力。該幣是我國造幣公司一年一度推出的貴金屬普通幣,重量一盎司,面值10元,一度被爆炒至800多元。

4.如何收藏錢幣?
由於銀行儲蓄利率下調,錢幣市場日漸興旺,錢幣收藏隊伍也日益龐大。那麼,如何收藏錢幣?
1.學習和掌握有關錢幣方面的基本知識
只有掌握一定的錢幣知識和信息才能確定錢幣的集藏范圍,分類別、有重點地進行收集。到市場購買時,只有了解它的歷史背景及其價值,才能清楚錢幣要價是否合理,鑒別真偽,以防吃虧上當。

3.人民幣收藏,注重珍品
第一,收藏製版技術精美的人民幣。我國發行的第三套人民幣中有一張5元券,其正面是煉鋼工人正在專心致志地煉鋼,人物栩栩如生,整個圖案雕刻刀法流暢,線條生動有力,被國際印鈔界公認為紙幣中的精品,屬收藏之佳品。
第二,收藏市場流通中難以尋覓的人民幣。1948年12月1日,我國發行12種面額62種版別的第一套人民幣;1955年3月1日發行11種面額13種版別的第二套人民幣,目前都已停止流通,市場極為少見,已成為集幣市場上的珍品。
第三,收藏面值少見的人民幣。在1955年3月1日發行的第二套人民幣中,有一種深色的叄元券,正面團案為井岡山,背面團案有漢、維、蒙、藏四種文字。這是我國前後共發行的四套人民幣中惟一面值為叄元的人民幣,它是由前蘇聯代印的。這張人民幣在1964年4月14日回收,同年5月15日停止收兌和流通使用,現存世極少。
4.紀念幣收藏,講究品相流通紀念幣發行時間短,其面值同人民幣是等價的。它的價值不在於文物和幣材的價值,而在於手工藝與紀念意義。由於紀念幣發行量少,造型精美,而集幣大軍需求日增,致其身價百倍。收藏紀念幣至關重要的是講究品相,品相越好,價格也相對較高,增值的速度也較快。如有磨損或流通痕跡的紀念幣價值便低很多,文字圖案不清、碰傷嚴重的紀念幣則最好不要收藏。

5.影響錢幣價值的因素有哪些?
錢幣的價值一般受到以下因素的制約:
1.錢幣發行與流通的時間。一般來說,錢幣發行的時間越久遠,流通的時間越短,其價值就越大。因為時間長了,經過戰亂、各種災害及自然的侵蝕,能夠完整地保留下來的錢幣越來越少。如古幣中的「大齊通寶」,據說是唐代黃巢起義所建立的「大齊」政權所鑄,目前全國僅發現兩枚,一枚流至國外,一枚下落不明,一直被視為無價之寶。
2.錢幣發行的數量。任何收藏品都具有「物以稀為貴」的特性。錢幣發行數量少,它的價值也就高。
3.錢幣的面額。一般來說,錢幣的面額越高,其價值就越大,特別是流通中的貨幣,其價值永遠高於或等於面值,因為它仍具有實際購買力,而不像郵票發行過多時有跌破面值的現象。
4.製作錢幣所用的幣材。用金、銀等貴金屬製造的錢幣其價值遠遠高於同一時期用普通金屬製造的錢幣。
5.錢幣的屬性。一般流通紀念幣的價值高於同一面額的普通流通幣。因為流通紀念幣是為紀念重大歷史事件、傑出入物或有特殊意義的事物而發行的,其設計、製作精美,具有很高的藝術欣賞和收藏價值,而且大部分採取限額發行,數量較小,升值潛力極大。

6.錢幣的品相。與集郵品一樣,收顏錢幣也講求品相,品相好的錢幣與品相差的錢幣價格有時相差幾倍至幾十倍。
7.具有特殊意義的錢幣。如一個新政權、新國家發行的第一套貨幣,像這次中國銀行在香港首次發行港幣,便出現排長龍兌換新鈔收藏的現象。再如已經解體或消亡的國家、政權所發行的貨幣,像一些東歐國家和前蘇聯的錢幣,以後再沒有新幣發行了。
還有就是一些有特殊意義的號碼如順序號「12345……」或重復號「88888……」;或多張同號、連號等;或者是在設計、製作上出現錯漏的「錯幣」等,有的往往價值連城。

6.何種錢幣有收藏價值?
1.流通紀念幣。紀念幣是為了紀念有特殊意義的事件或人物而發行的貨幣。自1984年始,至1998年11月止,中國人民銀行共發行流通紀念幣34套45枚。紀念幣的價值與面值相符,具有等值人民幣的功能。由於紀念幣限量發行,並且採用高超的制模技術、精湛的生產工藝製造,其價值會成倍乃至上百倍地增長,因而成為收藏極品。
2.號碼奇特票幣。鈔幣號碼有四個以上數字相同就具有收藏價值,尾數相同的數字越多收藏價值越大,8位數字全部相同者,均因其稀少而彌足珍貴。
3.地方幣的換版舊幣。地方幣是指第一次和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各革命根據地、解放區發行的貨幣。由於在某些特殊時期,為滿足戰爭中流通和防偽的需要,有時改變工藝,改變顏色,改換年號,而這種換版舊幣隨著時間的推移,數量越來越少,往往成為收藏珍品。
4.精緻流通硬幣。精緻流通硬幣是為完善貨幣制度而採用紀念幣的鑄造工藝精加工而成的硬幣,與普通硬幣相比,具有表面光澤,圖案清新,色調明快,印製精良等特點,有著完美的藝術效果和絕佳的觀賞價值。
5.錯版票幣。錯版幣是指印製票幣過程中由於某個環節出錯而形成的變形幣、異形幣、畸形幣等,但這種票幣一經發行會馬上回收,流入社會上的極為少數,因而被人們高價拍賣、高價投保,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

7.流通紀念幣何以能增值?
流通紀念幣增值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一,流通紀念幣具有貨幣職能的同時,還具有歷史價值、藝術價值、欣賞價值,因它們是不能也不準再生產的特殊貨幣,加之發行量有限,其收藏價格必然隨時間的推移而增大。其二,流通紀念幣鑄工精湛,幣材精良,圖案優美,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深受港台地區、日本、新加坡等錢幣收藏者的青睞。其三,市場經濟的發展,人們物質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加之人們金融意識、投資慾望增強,以及投資的多元化,收藏紀念幣的人數越來越多,客觀上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8.集何種流通硬幣有價值?
我國的流通硬幣從1955年開始鑄造至今已有四十餘年的歷史。共發行了四套不同類型的流通硬幣,其收集的價值也是不同的。
第一套從1955年發行至今,共發行鋁合金製成的流通硬幣70枚,其中1分26放、2分25枚、5分19枚。第一套流通硬幣盡管面值不高,發行星大,但是時間持續長,收集齊全各發行年代的硬幣實屬不易。特別是像1981年的1分、1982年的2分、1979年、1980年2分和5分,當年相當一部分是作精品包裝,在涉外商店以旅遊紀念品出售給國外遊客,因此國內就非常少見。這幾種流通硬幣的價值也就很高了,有的已達到百元一枚。全部收集齊全其價值更高。
第二套是1980年4月發行的1套流通硬幣面值。分別為1角、2角、5角和1元四種。材質採用銅鋅合金和銅鎳合金二種。由於1元面值硬幣的背面是長城圖案,故俗稱「長城幣」。這第二套流通硬幣從1980年至1986年每年發行一套共7套。由於當時發行量很少,發行時間沒定期,故市場上根本沒能看到,而被集幣者收藏,進入了錢幣交換市場。因此,全部收齊是不容易的,可謂鳳毛麟角。其價值是面值的近10倍甚至幾十倍。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套流通硬幣的增值潛力是很大的,有很強的投資價值。
第三套是1984年開始發行的「流通紀念幣」,目前最具保值增值作用,最為收藏者看好。迄今已發行34套45枚,原面值僅29—30元的全套幣,目前市場價格已近2000元。
第四套是1992年6月發行的,已發行了1992年至1998年不同鑄造年份的硬幣。流通硬幣的面值為1角,鋁合金製成;5角為黃銅合金製成;1元為鋼芯鍍鎳製成。這第三套流通硬幣雖然時間不長,但已出現了兩極分化,一角與一元的流通硬幣比比皆是,極容易收齊新品,然而,5角的流通硬幣,在市場上很少見,特別是在南方,因為5角流通硬幣是由沈陽造幣廠生產的。因此,只要在市場上一露面,立即被錢幣收藏者收藏。在第四套流通硬幣中,5角的流通硬幣的增值力大,投資者應該注意收集。

9.金銀幣魅力何在?
金銀幣作為一種法定可流通貨幣,因其發行數量有限,具有較高的收藏價值。幣上鑄有面值,屬一次性限量發行,發行權屬中國人民銀行,委託中國金幣總公司專營金銀幣的設計、生產及銷售。目前我國金幣總公司有三大分支機構和45個經銷點,但其鑄造僅在上海和沈陽兩個國家級造幣廠進行。
我國當代金銀幣鑄造業雖起步較晚,但因取材廣泛、鑄工精湛、圖案奇美、成色標准,深受各國人士垂青,其銷量曾一度達世界第三位,成為世界金銀幣的主要出口國之一。從1979年慶祝建國30周年鑄造發行第一套金銀幣時,至今已發行十幾個系列、700多個品種的金銀紀念幣。
金銀幣之所以頗具收藏價值主要在於多姿多彩的自然人文景觀、悠久的歷史文化和當今風雲變幻的重大事件都為金銀幣的圖案取材提供了豐富材料。如已發行的「中國生肖系列紀念幣」、「中國熊貓系列紀念幣」、「中國珍稀野生動物系列紀念幣」、「中國傑出歷史人物系列紀念幣」等,方寸之間包容了獨特而豐富的中國風物和文化,可稱得上是一種華貴高雅的收藏品。
金銀幣作為收藏品的另一優勢是發行數量極其有限,一般都只發行幾百枚到一萬多枚,以保證其保值和增值。如我國建國40周年20盎司紀念幣(面值1500元)的發行量只有100枚。物以稀為貴,所以金銀幣每年的升值幅度十分可觀。加之市場經濟發展,人們的金融意識、投資慾望都比過去明顯提高,不少人認為收藏金銀幣是一種見效快、收益高的投資手段,紛紛加入收藏者的行列中。隨著收藏金銀幣隊伍的不斷壯大,又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金銀幣價格的增長,使其越來越搶手。據專業人士說,歷史上所發行的金銀幣還沒跌價的先例。即使從短期看,金銀幣的平均價值率也高於同期的通貨膨脹率和銀行存款利率。比如香港1975年發行的女王訪港紀念金幣,1四3年被炒高至10倍;中國1982年版的一盎司熊貓金幣當時售價2000多元,現在已上升幾十倍。
其三,我國發行的流通金銀幣,幣材精良、鑄工精湛、圖案美觀、寓意深遠,極具美學價值、藝術價值、欣賞價值和歷史價值,這些因素也都推進和提高了金銀幣日益看漲的行情,使更多的人參與到集幣熱中。
其四,我國發行的金銀幣,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在海外錢幣市場上也深受青睞,近年來,已有不少數量通過各種渠道流向海外被人收藏。

10.緣何「銅」比「銀」貴?
錢幣市場上,一些發行量較大,材質為鎳、銅等普通金屬的流通紀念幣的價格要高於一些發行量較少的貴金屬金銀紀念幣,比較典型的就是1993年發行的面值5元、發行量600萬的紫銅合金特種流通紀念幣《熊貓》,其市價要高於發行量2萬的1995年1/2盎司《熊貓》紀念銀幣;而流通紀念幣龍頭(建行),發
行量206萬面值1元,鎳銅合金,全品市價600元以上。外行人可能看不懂,就是一些行家對此亦難以接受。那麼該如何解釋和看待這一現象呢?
首先要指出的是,這一現象長期存在並為大多市場參與者所認可的事實本身,就說明它的存在有其合理性與必然性。一般來說,商品的價格,是圍繞它的價值波動的,而作為收藏品的錢幣,是一種特殊商品,其價格是供需雙方利益矛盾的平衡點。作為供方,錢幣發行量由國家嚴格控制,是一定的;而需求一方的錢幣收藏者、投資者,則是一個變數,他們的人數隨各種因素的變化而變動,對於錢幣市場價格,後者起決定作用,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流通紀念幣是錢幣收藏的基本入門品種,它的群眾基礎是其它幣種所無法比擬的。題材重大,權威高,起點低,變現性好,獲利空間大,使得各路投資、投機資金對之情有獨鍾,構成了中國錢幣市場的主流。目前流通紀念幣的投資與收藏人員,當以百萬、千萬計,而參與金銀紀念幣的人士,充其量不會超過10萬。發行量雖大,但需求量更大,價格上表現為某些流通紀念幣高於金銀幣,也就不足為奇了。
兩者屬性截然不同。流通紀念幣是中國人民銀行代表國家發行的,行使的是貨幣職能,流通是其第一屬性;而金銀紀念幣卻是由中國人民銀行下屬的中國金幣總公司經銷,是一種商業行為,它不具備流通支付職能,這是兩者本質的區別,從這一點講,它們價格並無可比性。從歷史上看,以贏利為動機而推出的
收藏品往往缺乏生命力,即便轟動一時,後勁往往不足。金銀幣只是供國內外社會各界饋贈、珍藏,因此其損耗為零。流通紀念幣則不然,尤其是《建行》等早期幣,發行後數年間其收藏投資價值未被人們注意,相當一部分在流通使用過程中磨損、沉澱下來,因而全品存世量要遠低於發行量,這更有利於它們後來的快速、穩步增值。從長期的角度上看,作為收藏品,錢幣的材質如同郵票的面值,對其價格的影響隨時間的推移而淡化乃至消失,有時作用甚至相反。
應當相信市場是對的,「銅」比「銀」貴的現象反映的是兩者本質的區別,這是不以人們的意志和願望為轉移的必然趨勢。
13.收藏硬幣應注意什麼?
1.忌受潮。當代硬幣,不論中國的,還是外國的,絕大多數是金屬材料製成的,受潮後容易銹蝕,因此,收藏時要放在乾燥處,遠離潮濕的環境。密封的紀念幣卡或樣品以及金銀幣,除萬不得已,最好不要開啟封套或密封盒,以免進入空氣。
2.忌手模。新發行的硬幣或清洗過的硬幣,最好不要用手直接接觸,尤其不能用濕手或汗手亂摸。因為用手直接接觸硬幣,容易留下指紋或汗跡。欣賞把玩時,可戴上較薄的手套或用質地較軟的塑料鑷子取放。
3.忌酸鹼。酸鹼對金屬有很強的腐蝕作用,對金屬材料硬幣亦然,輕的會使硬幣變色、氧化。所以硬幣不能與酸鹼放置在一起;即使除銹,迫不得已使用酸鹼,用後也應及時清洗干凈。
4.忌磕碰。硬幣取放時,要防止相互磨擦與磕碰,尤其是金、銀幣,本身量重質軟,極易損傷,要避免破壞硬幣的品相。即使有小的磕碰痕跡,也不要隨意用鈍器處理,也不宜用牙膏等軟膏擦洗,順其自然為好。
5.忌火燒。金屬硬幣遇火後雖然不會化為烏有,但重的會使硬幣變形,輕的也會破壞硬幣的色澤和質地。其收藏價值必然大大降低,有條件的最好存放在鐵皮櫃或保險櫃內。
6.忌雜亂。各類硬幣、幣冊應存放有序,切忌雜亂無章。新購入或交換來的硬幣,應及時清理入冊,妥善保管,避免丟失;多餘備用交換的品種最好用軟塑料袋包裝存放,這樣既可避免與潮濕空氣接觸,觀賞或與人交換時,也能防止與手直接接觸。

14.怎樣收藏紙幣?
收藏紙幣時要注意「四防」。
1.防霉變。為防霉變,紙幣保存的最佳室內溫度是18℃—20℃,相對濕度是50%—60%。一旦發現發霉跡象,可用質地柔軟的布輕輕擦拭。霉變嚴重者,可將其浸入鮮牛奶中,加少量的鹽浸泡一小時後撈出,再用清水漂凈。
2.防折疊。確保紙幣好品相。對有輕度軟折的紙幣,平整地放在手中,壓上重物,過一段時間就會有所改觀。要注意,收藏的早期紙幣,因多為薄棉紙質,忌用熨斗燙或用水洗。
3.防蟲蛀。對於長期保存的紙幣,應定期翻閱。存放紙幣的冊子應單獨存放,不要與報刊、書籍等紙製品放在一起,以防鼠咬。
4.防褪色。紙幣在經過較長時間保存後會有不同程度的褪色。這與紙質和油墨的優劣有直接的關系,應順其自然。此外,建議大家慎用高錳酸鉀稀釋液清洗有污染的紙幣。

15.怎樣識別硬分幣中被稱為「五大王」的偽分幣?
我國自1957年12月1日開始發行硬分幣(當時發行的分幣為1955年號,遲了兩年發行)至今已整42年。新中國金屬硬分幣是1953年設計,1955年開始鑄造生產的。1957年11月19日國務院頒布《關於發行金屬分幣的命令》,責成中國人民銀行自1957年12月1日起發行。該套金屬硬分幣,分壹分、貳分和伍分三種,是用鋁鎂合金鑄造,分別由上海造幣廠和東北沈陽造幣廠鑄造。這套金屬硬幣,除了有自身所具備的貨幣功能外,還具有很高的藝術欣賞功能,頗受國內外錢幣愛好者的青睞。
我國每年鑄造分幣的數量是由人民幣流通中分幣的所需量而定,這是鑄造各年份分幣多寡的主要原因。目前,有幾個年號的稀少的分幣市價高得驚人,如1979年伍分價450元,1980年貳分、伍分價各300元,1981年壹分、伍分價均在1000元以上。另外如1956年的壹分和1963年貳分,市價在100元左右。
小小分幣有如此高的價格,於是就有人鋌而走險——偽造,現在集幣市場上發現的「偽分幣」主要是被稱為套分幣「五大王」(最少的幾枚)的1979年伍分,1980年貳分、伍分,1981年壹分、伍分等共5枚。其作偽手法是用真幣改刻年份來牟取暴利。因分幣質軟,奏刀較易,出現批量改刻,如1981壹分、1981年伍分,分別用鑄量較多的1984年壹分、伍分改刻,將「4」改刻為「1」,變成1981年版;1980年貳分、1980年伍分分別用1989年貳分和伍分改刻,將「9」改刻為「0」,冒充1980年稀少版;而1979年伍分則是由1989版的伍分改刻,因「8」字改刻為「7」難度較大,所以在這幾種假幣中,此幣做工最差,較易識別。此類幣製造者目的是欺騙集幣愛好者。
錢幣愛好者在投資和收藏這些金屬幣時,應特別注意:①不要求全。選擇那些發行量小,正常流通渠道中亦不太多見的品種。如50—70年代發行的分幣,這些品種收集起來比較容易,如果條件允許,1955年、1957年、1992年壹分、1959年、1992年貳分這些較稀罕的品種應多多留意,相信你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益。②金屬幣品相的好壞是決定其價值的重要因素。③無論是投資還是投機均需上批量,才會有顯著收益。

16.為什麼流通紀念幣深受收藏者的青睞?
1.是「物以稀為貴」。紀念幣是一種限量發行的貨幣,只能一次性生產,並銷毀模版。據資料介紹,目前紀念幣發行量最大的是「毛澤東誕辰100周年」紀念幣,發行量2000萬枚,發行量最少的是「中國人民銀行建行40周年」,只有100多萬枚,這對一個擁有十幾億人口的泱泱大國的眾多集幣愛好者來說,是遠
遠不夠的,其收藏價值必然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增加。
2.是紀念意義。紀念幣都是紀念歷史重大節日、事件、傑出入物。收藏紀念幣,就像收藏了一冊精緻歷史書藉,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
3.是紀念幣具有保值增值功能。紀念幣以鎳銅合金、鋼芯鍍鎳、鉛合金質材鑄造,每枚成本價高達0.96元,幾乎與幣面價值相等。使它和金銀幣的水漲船高的保增功能相似,而社會上集幣人多,僧多粥少,使紀念幣身價百倍,增值是不言而喻的。
4.是紀念幣的藝術欣賞價值。紀念幣被譽為國家「名片」,其設計新穎,鑄工精湛,製作精良,圖案美觀大方且寓意深遠,具有很高的美學、藝術、歷史以及欣賞等價值,並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國的工藝美術和科學技術水平。由於我國發行的金屬流通紀念幣還具有濃郁、獨特的民族風格,在海外錢幣市場上也頗受錢幣收藏者和投資者的青睞。此外,流通紀念幣還是饋贈親友之理想佳品。

17.生肖銀幣緣何走俏?
在錢幣收藏中,生肖系列銀幣在眾多幣種中脫穎而出,被收藏愛好者譽為錢幣中的「小型張」,價位不斷上漲,原因何在?
從題材上看,十二生肖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之一,在我國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迄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內涵豐富是生肖系列銀幣的第二特點。首先是名人效應,齊白石的《白猿獻桃圖》,徐悲鴻的《奔馬圖》等名人名作,為生肖系列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同時,背面鐫刻的天壇、山海關、黃鶴樓、滕王閣……幾乎攬盡九州名勝。書畫藝術與著名景觀的完美結合,使得生肖系列銀幣的文化品位幾欲臻頂。
系統而漫長的發行也為生肖系列銀幣增色不少。從1981年發行第一套生肖紀念幣《辛酉(雞)年》起,至1998年《戊寅(虎)年》止,歷時13年,共發行6個系列、17個品種、55個單枚。l998年的生肖虎又產生了我國金銀紀念幣發行史上第一枚彩色幣。如此龐大的發行規模,恐怕沒有任何紀念幣可與之抗衡。
此外生肖系列銀幣的發行量也相對較少。從1998年起,生肖系列銀幣開始「增套減量」,提高了收集難度。此間發行量最高的GS9精製龍年紀念幣也不過2萬枚,而熊貓系列最高為25萬枚。從1993年起,生肖系列銀幣按含銀量的多少酌量發行,通常在0.68萬枚至0.05萬枚之間。
目前,錢幣市場的整體冷落致使生肖系列銀幣的價格漲升緩慢,對於進行錢幣類專題收藏和生肖類主題收藏的藏友而言,這正是較好的購買時機。

19.如何認識背逆幣?
在各類收藏報刊上經常見到背逆幣的身影,號稱身價幾萬元甚至幾十萬,招搖過市,收藏界曾對此有過一翻激烈討論。背逆幣到底是什麼?它有多大價值?
其實背逆幣是存在的。造幣廠由於鑄模向右或向左偶然性的轉動,造成硬幣正反面圖案方向不一致,其構成的角度數即為背逆幣的度數,最大度數應為l80°,而沒有大於180°之理。
在鑄幣時產生如90°—180°這樣的大偏差可能性極少,所以背逆90°—180°間的硬幣數量相應稀少。如背逆180°,則背逆幣的背面國微圖案相對正面來說是倒了,應該說這是一種錯幣。「物以稀為貴」。背逆180°的硬幣價值在1—2萬是合理的,背逆90°—180°間的硬幣1千至1萬比較合適。對於90°以下的背逆幣,當定在100元以下,因為背逆30°左右的硬幣其實很多。

20.收藏新寵——「准貨幣」有哪些?
與人民幣有著十分密切聯系的票券——「准貨幣」,目前正越來越受到收藏愛好者的青睞,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外匯券是1980年4月1日起,由國務院授權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有價證券。共有1979年和1988年兩種版面,全套總面額316.60元,券別分為1角、2角、5角、1元、5元、10元、刃元、100元8種。1994年1月1日中國銀行宣布外匯券停止流通並限期兌換收回。此後,它就成了收藏「新寵」。
僑匯券是我國分別於1960年和1982年發行的有價證券,但1982年發行的僑匯券稱為「僑匯物質供應券」。在1960年經濟困難時期,僑匯券可以憑它到指定的商店購買多種緊俏商品。它的面值有5元、10元、50元、100元之分,分別為糧票、肉票、副食品票3個種類。目前正成為收藏族的「搶手貨」。
軍用代金券是1965年我國專門為參加抗美援越部隊印製發行的,以代替人民幣在出國參戰部隊中流速的有價證券。參戰部隊回國後,要求全部代金券立即兌換收繳。其面值與人民幣相等,分為1元、1角、5分、2分等4種券別。由於當時發行量十分有限,流通范圍非常狹小,流通時間不長;社會量也極為有限,因而具有較高的收藏價值,成為收藏者苦苦尋覓的「稀品」。

Ⅲ 如何鑒賞古錢幣

究竟怎樣辨別古錢幣的真假呢?

首先,要搞清楚假錢是怎樣製作的,了解了這一過程,也就不難找出其紕漏了。

假造古幣,一般分為兩步製作過程:第一製作錢坯,第二步是「作舊」處理,也就是上假
造錢坯的主要手段有翻鑄,改刻,挖補和拼接等。

一、所謂翻鑄,就是用真錢作模子,化銅翻砂鑄新錢,市面上出現的大量假造珍貴錢幣,都是用這種辦法製作的。
還有一些所謂「臆造錢」就是歷史上實際沒有這種錢,而是錢商為了賺錢,揚言這種錢是「出譜」的稀見品(古錢譜上沒有記載的稱「出譜」)。欺騙收集者上當。這種錢就是在製作錢模時,雕刻上一些與常品不同的字。然後翻鑄。如筆者曾在一位泉友處見到一枚「九字刀」形制與一般的「六字刀」沒有區別,就是多了三個字。其銹色和文字氣息都與六字刀很接近,鑄工很精,極以亂真。如果不是錢幣學者反復鑒定,確認為「臆造錢」,真會使不少人上當。

而筆者手中還有一枚「端平元寶」(見圖)就屬於這種「臆造錢」。折十環讀的端平元寶鋼錢,各譜均無。根據馬定祥批註,丁福保《歷代古錢圖說》中眉批:「見端平元寶環讀折十大鐵錢,罕。」說明只有這種形式的鐵錢,而無銅錢,如有銅錢必是鐵母。但這枚錢,文字呆滯,銹色可疑,錢體歪斜,決非母錢。

用真錢翻鑄的假錢,一般工藝精湛者不易看出,但若仔細辨別,仍可看出文字筆劃較粗,豎、橫、撇、捺細部模糊。銅質亦有區別,有的翻砂時,把原真錢上的銹斑印上了砂型,翻鑄的偽錢原坯上就有原銹斑狀的銅塊。由圖中的兩枚賹六化,加以比較,其文字上的差別,是明顯的。

集市上見到的大部分翻鑄假錢,都是易於辨認的。有一些卻極難判定,如一枚「國寶金匱直萬」文字、銹色都不易看出問題:一枚元代珍品《中統元寶》篆書小平要價2000元,作工也很精細。二枚錢細部均有疑點,這些就要靠進一步的檢測手段和數位學者共同商斷,不要輕易成交。

二、改刻法,就是把一般常見的古錢,改刻一兩個字,使其變為珍稀貴重的錢幣。如一般的五銖錢,把五字的兩豎取掉,改為「三銖」。把「大觀通寶」小平改為臆造的稀見錢「大同通寶」。把「三字刀」中間的字刻掉,改加上字,成為一把珍貴的「六字刀」,改刻後,又用作舊法處理,往往不好辨認,需特別慎重。

一些記號錢幣也有這種情況,如在普通「建炎通寶」背部穿上,刻一「川」字,也有利用流銅改刻為星月紋。把一般開元錢改為會昌開元的「稀見」品,等等。

三、挖補法:把普通錢幣的錢面文字挖掉一兩個,然後用油漆、膠水或焊錫補貼上其它錢的文字,以抬高其價格。這種偽造錢幣,常常使一些內行迷惑,因為文字形制都比較古老,銅質也基本相當,一時不易辨認。在丁福保編著的《歷代古錢圖說》第49頁中,一種背帶日月記號的半兩錢,就是改刻的。而「兩兩」、「半半」則是用挖補之法偽造的假錢。當年,丁福保、戴葆庭這些錢幣行家都受了騙,選入錢譜。說明這種偽造手段何等高明,另外也有用此法假造「五五」、「銖銖」等錢幣的,收集者應當多加留神。

「歷代古錢圖說」中的「兩兩」與「半半」錢系偽造錢,是馬定祥先生在其批註本中指出的。圖譜上的拓片,難以判定偽造的方法。初步推斷屬「挖補」,是因為如果用兩個半兩錢分割而重新焊結,其痕跡則較明顯,丁、戴兩位泉界老前輩未必會出此失誤。由於未見到原來的錢幣,難以下此結論。

拼合的方法一般常用錫焊或銀焊,有的把原錢截取一部分,焊上另一錢的一部分,使錢文改變。有的是把兩個同樣的錢背磨薄,然後焊結在一起便成了一枚稀有的「合背」錢。

假錢原坯完成後,下一步便是「作舊」。「作舊」主要是上色和塗假銹。

古錢幣的銹色,一般有「生坑銹」、「水銀古」和「傳世古」幾種類型。「生坑」有紅、綠、藍、黃等氧化銹色,有薄有厚,有的較均勻,有的凸凹不平。偽造假錢者,對造假銹很下功夫,冒充「生坑」的比較多。其方法是把錢坯加熱後,放進不同濃度的酸類與鹽類浸泡,一、兩天後就會變得色彩「斑斕」。或者是用膠水、松香調和顏料,或者用油漆塗抹,然後再用細砂紙打磨,就變成不同色澤的「生坑」。

「傳世古」是指未曾入土或出土時間較長,經人手反復摩婆過的古銅錢。光澤明亮,顏色油黑或純青、純綠。假錢一般是用油煙薰黑,或者塗上黑色的油漆塗料之類的包裝,然後打蠟上光。

也有一些作偽者,把假錢經過酸洗後,再埋在土中,過一段時間生銹後拿出,冒充「生坑」。

「水銀古」,顏色黑而發亮,很像黑底上塗了一層水銀,反光的感覺較強。這種銹色一般作假較難。

知道了古錢作假的方法和過程,也就能尋找出鑒別真假的辦法。

辨便主要辨形和聽聲。

辨形方法之一的是辨別文字。文字首先是看「氣息」,「氣息」就是風格和韻味。各個不同時期的錢幣文字有不同的書寫風格和韻味。如先秦以前的文字叫「金文」,又叫「大篆」,就是布幣、「刀幣」上的那種文字。秦統一六國後用「小篆」,兩種篆文不同,前者更古樸拙厚,筆畫回合曲折度大。如果在刀、布上出現了「小篆」的字體,就值得懷疑。另外,王莽的「貨布」用「懸針篆」,北周三品用「玉筋篆」,唐代錢文用隸書,北宋錢為「篆」「隸」「行」「楷」都有的「對子錢」。這些看得多,熟悉了,能對其錢文風格有所了解,見了「臆造」的生癖假錢,就能識別。比如有一枚「元祐元寶」,經查,北宋元祐年未鑄過「元寶」,(因為錢文中慣例不應允許兩個「元」字重復),又細看文字氣息,「元」字呆滯,其它三字也與北宋錢風有異,就可斷定為假錢。

辨文字,還要看錢面上的文字組成,是否協調統一,改刻和拼接的錢,文字常常南轅北轍。文字氣韻不協調,像書法一樣,不是同一人書寫,書體就不同。

看錢文,還要看字跡是否清晰。翻鑄錢,要用真錢作模子,而所用的真錢,又不是雕母,一般都有所磨損。翻出來的假錢,雖然銅質很新,而字跡都顯得模糊。所以,凡是,遇到字跡模糊的珍稀錢,就要注意。這枚「永通泉寶」錢,不僅是一枚臆造錢(假冒南唐時的古錢,當時的稀有錢幣中有「永通泉貨」,與這枚錢的大小形制相類似),文字風格不統一,三個字隸書,一字篆書,而且字跡也很模糊,比如,「通」基本上屬子篆書,但「之」的筆劃,根本看不清楚。有的集幣者可能要問:「真錢磨損時間長了,也會變模糊,假錢字跡也模糊。二者怎樣區別呢?」

其實,這也不難區分,主要參照錢體鋼質的磨損情況。真錢字跡模糊,肯定整個錢體同時受到很大的磨損,二者應當是同步的。

如果錢體銅質較新,形較完整。而字跡模糊,就可以肯定是新翻的假錢了。

辨形的第二種方法,是分辨銅銹。生坑銅銹種類很多。色澤分為黃、紅、藍、綠、黑等。有的是通體綠銹,有的部分銹蝕,有的是點銹。

一般來說,年代近一點的,銹結的程度要松一點,淺一點。傳世的錢幣,很多沒有鉛色,但色澤深沉古樸。有的雖磨的很亮,而銅質與一般新鋼的區別,一眼就能看出。

入土幾百年的古錢,因地下潮氣的長期侵蝕,銹蝕程度很深,常常滲入錢體內部,而不是停留在表面。這 種銹,古錢收藏家們稱之為「入骨銹」,不但用手摳不掉,就是用金屬工具也難以剔除。

布幣,刀幣及漢唐以前的生坑出土錢,大部分都是這種「入骨銹」。如果我們遇到這種錢,拿到手中,用指 甲或火柴棒,輕輕一摳,就會掉下來,露出銅色,那就很可能是假錢。

很多假錢,由於用酸類和鹽類浸泡過,而其銹色是「粉綠」色,銹層薄而鮮艷刺目,這些都是很容易辨認 的。

有的假錢,用膠水,油膝和塗料作假銹色,而質感粗糙,既不細膩,也不均勻,是一種小顆粒或糊狀的堆積物。行家們稱之為「疙瘩銹」,用指甲使勁摳,也就露出原鋼的底色。這也是一種辨假的有效經驗。

識別假錢,還要看銅的質量。不同時代的古幣,鑄造時用的銅不一樣。春秋、戰國到漢魏,主要是青銅。明清錢主要是黃銅。唐宋以後各代也有用白銅的。新疆清代的錢幣用紅銅。

銅色的白、黃、紅、青,主要是銅合金成分不同。鑄錢很少用純銅,都摻有錫、鋅、鉛等金屬。摻雜的有色金屬不同,銅錢的顏色也就有了區別。

各朝代鑄錢都有嚴格的比例配方。所以,觀察銅色,也是區別古錢真偽的一個方面。例如,現今集市上出賣的很多刀幣、布幣,銹色之下,能看到黃銅本色。而秦以前鑄幣都是青銅,所以,可以肯定是假貨。

正因為如此,有些手段高明的假錢製造者,在鑄造先秦的稀有刀布時,所用的銅是熔化了一般的三株、小半兩錢。這樣就變成了青銅刀布,使人難以辨識。

辨別真假古錢的另一種手段,就是除了用眼睛觀看錢文、銹色,還要聽聲音。

古錢幣年代越久,擲在水泥地上的聲音越暗啞。一般刀、布、先秦半兩,都是啞音。而明清錢,距今時間較短,特別是清錢,只有一、二百年,錢幣扔擲碰撞後,發出的聲音,則為亮音。

如果齊「六字刀」、秦「三孔布」扔在地上,發出的聲音很亮。就值得懷疑。

總之,識別真假錢幣,是一項綜合性的技術。有一些書法上的修養,冶金鑄造和化學方面的知識,再能熟知各朝代鑄錢的歷史背景,就會更加方便,省去許多麻煩。

事實證明:有一些文化程度不很高的人,通過長期實踐,反復摸索,積累經驗,終於掌握規律,最後成為行家

Ⅳ 有關錢幣的知識

年號錢 面文鑄帝王年號的錢。東晉十六國成漢李壽漢興年間所鑄「漢興」錢為我國最早之年號錢。其後如唐「乾封泉寶」、宋「宣和通寶」、明「永樂通寶」直至清末「宣統通寶」等,均系「年號錢」 國號錢 面文鑄有國號的錢。自戰國時期「東周」布、「齊法化」刀直至五代十國的「大齊通寶」、「唐國通寶」,以及此後南宋的「大宋元寶」、蒙文「大元通寶」、南明的「大明通寶」等,均為「國號錢」。國號年號錢 集國號、年號於一體的錢。如東晉十六國夏赫連勃勃真興年間所鑄「大夏真興」錢,其後遼天祚帝天慶年間鑄「大遼天慶」,及至清咸豐年間寶福局所鑄「大清咸豐通寶」,均為國號年號並鑄錢。 記重錢 面文標明錢體自身重要的錢。如戰國後期的「重一兩十二珠」,秦「半兩」、「兩甾」,漢及六朝「五銖」、「三銖」等,均屬「記重錢」。然此類錢鑄行未久即多為省銅而減重,更有始鑄即不足稱量者,私鑄錢尤甚,故錢文所記重往往與實稱重要不符。 記值錢 錢文標明自身當值的錢。如新莽「小泉直 ( 值 ) 一」、「大布黃 ( 當 ) 千」,三國劉蜀的「直 ( 值 ) 百」、「直百五銖」等,均為記值錢。 記年錢 錢背銘文標明鑄行年代的錢。如南宋「淳熙元寶」背文自「元」至「十六」,表明各錢系從淳熙元年至十六年間所鑄。南宋各錢以背文記年者多見。 記地錢 背文銘記鑄地簡稱之錢。自唐「會昌開元」背鑄「京」、「洛」、「荊」、「越」等 22 地始,至宋「宣和通寶」背「陝」錢、明「洪武通寶」背「漸」、「豫」、「北平」等,莫不為記地錢。 記監錢 錢背銘記鑄錢監察司署簡稱的錢。如南宋「乾道元寶」鐵錢背「同」字即記舒州同安監,淳熙元寶背「春」字為記蘄州蘄春監,「紹熙通寶」背「漢」字系記湖北漢陽監等。亦有記監兼記年的,如「慶元通寶」背「春三」,即為蘄春監、慶元三年鑄。 合背錢 面背鑄有同樣錢文的錢。如「崇寧通寶」錢背亦鑄「崇寧通寶」四字,看來彷彿兩枚崇寧錢的背貼合在一起,故稱「合背錢」有時背文會出現倒書、橫書現象,均系澆鑄時合范有誤所致。另有兩面錢文年號不同者,如面「泰昌通寶」、背「天啟通寶」,稱「異號合背錢」。 合面錢 錢的兩面都是背文,彷彿兩枚錢的正面貼合在一起,故稱「合面錢」,亦系製作有誤所致。如「乾隆通寶」中有面、背均鑄滿文「寶泉」者即為合面錢。近代出土的大批早期新莽「貨泉」中,即有兩面光板之無文合面錢。 合號錢 面文無「通寶」二字而出現兩個交叉的年號,如「泰昌天啟」四字,此等集兩個年號於一錢者,謂之「合號錢」。 剪邊錢 亦稱「剪輪錢」。為盜銅而剪去邊廓的小錢。傳世以東漢「五銖」為多見,故稱「剪邊五銖」。 磨廓錢 亦稱「磨邊錢」。指邊廓經磨銼取銅的窄邊或無廓錢。以西漢「五銖」為多見,故稱「磨邊五銖」。 延環錢 以專用圓鑿鏨去錢心後留下的圓環,叫「延 ( 音延 ) 環錢」以東漢五銖為多。新莽「貨泉」及六朝「五銖」中亦有 環錢。 環鏨下後主要用於回爐重新鑄錢而不作市場流通用,故存世頗少。漢至六朝官私爐均營此道。 對文錢 被鏨去延環後留下的錢心叫「對文錢」。因其僅剩一半之錢文可與對環對接,故稱「對文」。傳世可見「對文五銖」、「對文貨泉」。對文錢多混雜於惡劣小錢中在市場流通,今不難見。 對錢 又稱「對子錢」,日本泉譜謂「符合泉」。對錢中一枚多為篆書錢文,可與另一枚異體文 ( 真、草、行、隸均可 ) 配為對子;除面文書體不同,余大小厚薄、內穿外廓以至銅質漿色、製作風格均基本一致,故謂「對錢」。最早自南唐「開元通寶」始,為一篆一隸;至北宋形成「對錢」製作高潮,如天聖、明道、元豐、熙寧、政和、宣和等,計有小平、折二等數十百種配匹之對錢。日本《符合泉志》更列出千種以上,蔚為大觀。 平錢 俗稱「小平錢」、「小平」。即為一枚當一文使用的基礎小錢。一般徑 2.4 ~ 2.6 厘米,重 2.8 ~ 3.6 克。系歷代古錢中鑄量最大、傳世最多的品種。常見的如開元、熙寧、大定、康熙等通寶錢均為平錢。 折二錢 一枚當二文即兩個平錢使用的錢。形體稍大於平錢。一般徑 2.7 ~ 2.9 厘米,重5 ~ 8克。折二錢總量不少於小平,以北宋所出為最多,常見有元豐、政和等折二錢。 折三錢 一枚當三文、摺合三個平錢使用的錢。一般徑 2.9 ~ 3.2 厘米,重 8 ~ 12 克。品種及數量均少,如北宋慶元、 南宋嘉泰及明大中錢中,均有折三錢。 折五錢 指一枚值五文、摺合五個平錢使用的錢。一般徑 3.2 ~ 3.6 厘米,輕重不一。如南宋嘉定、元代至五以及明代洪武錢中, 均有折五錢。亦有稱「當五錢」者。 大錢 泛指「當十」以上、包括「當五十」、「當百」、「當五百」、「當千」在內形體較大的高額錢。此類錢之大小輕重無一定規律,且時有大小錯出、輕重倒置現象,多系經濟困頓、通貨膨脹的產物。自唐代當十開元到清朝當千咸豐,歷代大錢層出不窮,名類繁多。至於新莽的「大布黃 ( 當 ) 千」、「一刀平五千」,三國孫吳的「大泉當千」以及五代劉守光的「應天元寶」背「萬」即當萬錢,更是徒有虛名、變相榨取民間財富的虛值大錢。 榆莢錢 又稱「莢錢」,指錢體輕薄如榆樹之莢 ( 榆錢 ) 的小錢。如西漢初年所鑄薄小「半兩」,民間即呼為「榆莢錢」。 鵝眼錢 或稱「雞目錢」。錢體輕小如鵝眼、雞目之類的劣錢。如從東漢末年至六朝間所出劣質特小「五銖」錢,一般被統稱為鵝眼錢或雞目錢。 男錢 舊時傳說婦女佩之可以生男的錢。如十六國後趙石勒所鑄「豐貨」,因錢文壯實豐滿,又含富裕吉祥之意,遂被稱為「男錢」。 女錢 南朝梁武帝所鑄「五銖」,因其輕薄弱小而被稱為「女錢」又謂系對「男錢」而言,婦女佩之可以生女。然均傳說,不足信。 稚錢 三國蜀漢「五銖」 ( 一說梁五銖 ) 中有種錢體輕薄、文字纖弱、穿孔特大之「五銖」,被稱之為「稚錢」。與「女錢」一樣反映了古代社會對婦女及兒童的鄙薄與輕視。 官爐錢 由國家或地方政權機構設爐監鑄的錢。如自西漢上林三官「五銖」至清末戶部寶泉局所出「宣統通寶」均屬「官爐錢」。歷代少數民族、封國或割據政權監錢機關督察鑄行的錢幣,一般也被視作官爐錢。 私鑄錢 民間私爐盜鑄的錢幣。因意在牟利,私鑄錢一般比官爐錢輕小粗惡;從銅質到文字都明顯劣於同時官爐所出之錢。然各代私鑄錢雖禁難止,存世數量均不為少。 後鑄錢 後世啟用前代年號補鑄或重鑄的錢。如「大中通寶」部分記地錢,即於洪武年間按洪武錢制補鑄的,「泰昌通寶」系泰昌帝死後由其子天啟帝補鑄。此類錢幣即為後鑄錢。 鎮庫錢 鑄錢工場正式開爐澆鑄前,為進貢、紀念或避邪而先行特製的大錢。如「大唐鎮庫」、「咸豐元寶」特大「鎮庫」錢等。鎮庫錢一般製作精美,存世絕少。 套子錢 通過不同組合排列可以配套成龍的錢。配套形式甚多。如新莽之「六泉」、「十布」以幣值等級配套;全昌開元以背文鑄地配套;「唐國通寶」可以不同字體配套;「淳熙通寶」可按記年、記監配套;「順治通寶」可據五種版式各自成套等。不同的收藏家亦可按自己藏品的品種、數量及風格自行配套。其中以王莽的「六泉」、「十布」為最有名、最珍貴的「套子錢」。 厭勝錢 又稱「厭勝錢」。「厭勝」意即「厭而勝之」,系用法術詛咒或祈禱以達到制勝所厭惡的人、物或魔怪的目的,由此而鑄成錢幣形態的避邪品、吉利品或紀念品統稱為「厭勝錢」。一般僅供佩帶玩賞用,而不作貨幣流通。我國自漢代起官、私爐均行鼓鑄,品類甚多,且有發展,其中吉語、八卦、供養、撒帳、打馬格及春錢等數種傳世甚豐。除銅錢外尚有以金銀製作者,不一而足。 吉語錢 厭勝錢屬。一般分以通用錢號添鑄吉語以及吉語為文、加鑄圖像兩類。如「五銖」錢面添鑄「君宜侯王」、「長宜子孫」等吉語;「嘉慶通寶」背鑄「萬年天子」、「天下太平」等。另一類則面文為「長命富貴」、「龜鶴齊壽」,錢背則見各種吉祥及辟邪圖像等。 八卦錢 厭勝錢屬。錢面為八卦圖形及卦名乾、坤、震、巽、坎、離、艮、兌八字;背文多為地支十二字 ( 子丑寅卯等 ) 及對應生肖圖 ( 鼠牛虎兔等 ) 。穿孔圓形。民間多以此錢可避邪保安,所鑄甚多, 大小版式各異,精粗互見。 撒帳錢 厭勝錢屬。舊時女子婚嫁儀典上,女賓以金錢彩果拋撒其新房帳下;此種特鑄拋撒之錢謂之「撒帳錢」。此俗始於唐代公主出嫁,後為民間沿襲。錢文多系「金玉滿堂」、「忠孝傳家」、「五男二女」等,大小各異,面背或有各類吉祥圖案裝飾其間。 供養錢 厭勝錢屬。亦稱「供佛錢」、「廟宇錢」。舊時官方或寺院所鑄用以供奉佛殿神像之錢幣。以元代所出最多。錢面除沿用年號、國號文字者,更有「香花供養」、「大安福寺」、「寶珠菩薩」、「進香直社」等;背文則有「神」、「護聖」、「香殿」等等。此類錢製作粗疏,形體偏小,傳世不多。 馬錢 亦稱「打馬格錢」。或面或背鑄有駿馬圖像;錢文為武將或良馬名,如「魏將吳起」、「唐將散騎」、「追風之馬」、「千里之馬」、「飛黃」、「渠黃」、「赤兔」、「龍駒」等數十百種。馬錢為宋代前後作打馬游戲用,格局類似棋牌,惜今已失傳。 春錢 面背鑄有男女交媾秘戲圖像,間有文字如「風花雪月」等。舊時由長者授於新婚子媳,或作傳授房事促其多子多孫用,類乎古代春宮圖識或風月定鑒等。 冥錢 又稱「羨瘞 ( 音義 ) 錢」、「明器」。專為死者殉葬鑄制之錢,有銅、銀、錫、鉛、陶、泥數種。自秦漢特小「半兩」、「五銖」起,歷代均有所出。除「消災」、「太平」等類錢文,近代出土遼代之「清寧二年」、「大康六年」均為記年之冥錢珍品。 連錢 指一爐所鑄因未曾鏨開而連在一起的兩枚古錢。如戰國晚期的「四布當 」、新莽的「 刀」等均有「連錢」。 錢樹 指一爐所出因未曾鏨切而與槽銅連成一體的一串錢,看去彷彿枝葉對稱的小樹,狀如「 」,故稱「錢樹」。存世有「祺祥通寶」錢樹等,極為珍罕。 大樣 同一年號和等級的錢因鑄造地點和爐次不同,出爐後較正常錢徑大 0.1 ~ 0.2 厘米者,稱「大樣」錢。如系平錢即叫「小平大樣」,折二錢則為「折二大樣」。 小樣 與「大樣」相反。同一年號及等級的錢因鑄地、爐次不同,所出錢較正常錢徑小 0.1 ~ 0.2 厘米,則為「小樣」錢。如「小平小樣」、「折二小樣」。大、小樣幾乎各類錢都有,不勝枚舉。 雕母 手工雕刻的母錢,亦稱「祖錢」。六朝後造錢不再使用大型整體銅、石錢范澆鑄,而改用母錢翻砂造型澆制。最初用銅、錫、牙、木等材料精心雕刻的母本,即為「雕母」。傳世可見歷代銅質雕母多種。形體稍大,銅質精良,雕工細膩,邊廓峻深,文字纖勁。是為古錢中至珍之品。 鑄母 一般通稱「母錢」。系由雕母直接翻砂澆鑄以供成批造錢用的母錢。鑄母雖稍遜於雕母,然其質地、品相依舊異常精美。 鐵母 鐵錢的母線。一般均據雕母以優銅翻鑄而成,以兩宋鐵母為多。錢體較鑄制出的鐵錢稍大,形制及文字亦比鐵錢精整美觀,甚珍罕。 子錢 以母錢翻砂大批澆鑄出來的銅錢或鐵錢。一般正用品及傳世品均系「子錢」。 樣錢 可分兩類:由造錢主管機關呈送帝王以供審閱、抉擇的樣錢叫「進呈樣錢」,多由銅、蠟、牙、木等雕制而成。由中央頒發至各地造鑄爐場當作樣品或母錢的樣錢叫「部頒樣錢」。樣錢亦具母錢精良優美的特性。 試范錢 鐵錢 (含銅錢) 正式開鑄前先以銅汁試澆的錢樣,亦稱「試樣錢」。 初鑄錢 最初以錢范或母錢范鑄出來的子錢,或謂「頭爐錢」。此類錢較後鑄者顯得精整,文字峻深,邊廓堅挺,品相佳美。 銹色 古錢表面著銹後呈現出的色澤。因古錢遭際不同而各有千秋。銅錢遇酸性環境呈現出的綠銹有「松綠」、「瓜皮綠」或「靛藍」色;遇喊性環境則顯現紅色,可見「硃砂銹」、「雞血斑」等;在中性環境中因表層氧化可顯出水銀色,俗稱「水銀古」。古錢年久生成的銹色自然、透徹,銹層堅硬板結,與作偽者所造的浮泛脆弱、生硬刺目的假銹不同。 生坑 出土未久呈現新鮮銹色的古錢謂之「生坑」。或雖出土有年然銹色未遭損壞,一如現坑時模樣者,一般也稱「生坑」。 熟坑 出土多年表層雖受磨損、氧化,但依舊留存部分銹跡的古錢,稱為「熟坑」。舊譜又釋為「老生坑」,文義欠精當,以統用「熟坑」為宜。 傳世古 古錢出爐後從未著土,因長期氧化致使錢面牢結一層黑膜,猶塗過黑漆一般烏黑發亮,是謂「傳世古」,又稱「黑漆古」。此類錢若經長期把玩撫摩,而使錢文及內外廓露出紅潤銅色,錢肉依然黑亮,則為「傳世古」中之上品。 足陌 「陌」與「佰」、「百」通。錢幣交易中每吊錢十足支付一千文,每百文一枚不短缺,謂之「足佰」。 短陌 意與「足陌」相對。以不足一百之數充作百文行使,俗稱「短陌」。舊時一般短陌定數以八十文為陌。 省陌 即「省佰」。以不足短佰定數 ( 八十字 ) 之錢充作百文行使更稱「省佰」。省佰初以七十七文為百,後更為減至七十文以至六十文為「佰」的;實質是金錢交往中政府對百姓或富者對窮者的一種盤剝現象。 制錢 明清兩代按本朝法定的錢幣體制由官爐鑄行的銅錢,概稱「制錢」。以此區別於前朝歷代舊錢及本朝的私鑄錢,並對舊錢、私鑄錢進行取締和制約。如「永樂通寶」、「康熙通寶」等官鑄錢均屬制錢。 普爾錢 「普爾」為維吾爾語,意即為「錢」。清乾隆年間新疆始鑄方孔圓錢,因用其地所產紅銅鑄造,故錢色發紅,遂又稱「新疆紅錢」。其時先後鑄制紅錢即「普爾錢」的有伊梨、阿克蘇、葉爾 、喀什葛爾及庫東等局。 阿堵物 即錢。「阿堵」為六朝時口語「這個」意。時人王夷甫因雅癖而從不言「錢」,其妻故將銅錢堆繞床前,夷甫晨起,呼婢「舉卻阿堵物」 ( 搬走這個東西 ) ,仍不言「錢」。後人遂有以「阿堵物」戲稱錢者。 摘自《簡明古錢辭典》
錢」「泉」「元」

「錢」字的由來:「錢」最初是農田耕作的一種用青銅鑄造生產工具的名稱。因為農家必須依賴這種工具從事生產勞動,而且「錢」又比土地和其它物品易於交換,後來便逐漸演變成為貨幣,「錢」這個名稱也就被沿用了下來。

我們現在在博物館等處,見到的「布幣」比農具「錢」要小得多,但保持了「錢」的原形。一九八○年版第四套人民幣伍元鈔票,對著光照一照,它的水印圖案就是「布幣」。

「泉」字的出處:到了漢代,封建迷信的統治者,出於聚斂財富的願望,將「錢」又改稱為「泉」,「泉」便成了「錢」的借用。用「泉」來稱呼貨幣更加形象,難怪有人形象地比喻:泉是由四面八方匯集在一起,再流向四面八方。因此直到現代,「泉」這個借用詞還在用,比如:集幣迷們總是以「泉友」相稱。

「元」字的發展:唐高祖開朝時,為取意開辟新紀元而鑄造新錢「開元通寶」後,曾被後人誤叫過「開通元寶」。以至後來,史思明反叛,乾脆就開爐鑄造了「得壹元寶」和「順天元寶」,使用在錢幣上「元」這個字便盛行了起來。到了元朝,元字當然更加有意義,鑄在銀錠上元寶二字,就是取「元朝的寶貨」的意思。明代萬曆年間,歐美的貨幣開始傳入中國,當時市面上最流行的外國貨幣是西班牙和墨西哥的銀圓。因其形狀呈圓形,一枚又為一圓;既是貨幣名稱,又是單位名稱,時間一長,為了書寫方便,後來人們就用同音字「元」代替了。這樣一來,元這個字就更被人們熟悉和使用,一直沿用到了今天,成了我國貨幣的單位。

我國歷史貨幣中還有一種刀形幣,後世稱為「刀幣」。

春秋時期,位於我國東部沿海地帶的齊國,得漁鹽之利,出現了商品交流的繁榮景象。伴隨著經濟往來的不斷發展,齊國按照當地的風俗習慣鑄行了一種形狀像刀削(青銅刀)的青銅鑄幣,稱之為「刀幣」。「刀幣」最初是在齊國行用,到了戰國時期在燕趙等地也與「布幣」並行流通。它是由手工業和日常生活使用的工具刀削演變過來的。

「刀幣」正式稱謂是「刀化(貨)刀幣」,由刀首、刀身、刀柄和刀環四個部分組成。刀之緣以外廓,刃不向外,向左而不向右,所說凹背凸刃,刀首近於三象形,刀身和刀柄是大小相近的兩個長方形,刀環呈圓形,這幾種幾何形體巧妙地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種平穩周正、豐滿、圓潤的形象美和和諧美。據實際測量,刀環的直徑與刀首的長度是1:7.5,恰好是人的頭部與身高的比例。而整個「刀幣」的長度(一般為18厘米左右)又幾乎是人手的長度,如果將6枚刀幣首尾相接,可組成一個圓環,這就是《周禮۰考工記》中所說的「築氏為削,長尺博寸,合六面成規」。這些精確的設計和巧妙的構想,是古代勞動人民聰明才智的充分體現。以後隨著齊國疆土的擴大和與鄰國交戰,齊國的刀幣流通范圍逐漸擴大到燕、趙地區。此時的刀幣因為鑄地不同、形體各異而形成了「齊刀」、「燕刀」、「趙刀」三大系列。

齊刀

齊刀,齊國鑄造,主要流通在齊國也就是今天的山東半島地區。齊刀比較厚重,以厚大精美而著稱,基本形制是尖首、弧背、凹刃,刀的末端有圓環,面、背有文字或飾紋。齊刀分為「三字刀」、「四字刀」、「五字刀」和「六字刀」,目前已經發現並著錄的齊刀有「齊法化」、「齊之法化」、 「安陽之法化」、「節墨之法化」、「簟邦法化」、「齊建(造)邦長法化」等數種。其中「節墨」、「安陽」、「齊」均為地名,「節墨」即今山東即墨,「安陽」即今山東曹縣一帶,「齊」指齊國都城臨淄。根據實測:齊之法化一般長18.3-18.5厘米,寬2.87厘米,重44.5-50.5克;節墨之法化一般長18.5厘米,最寬2.8-3厘米,重59-61克;安陽之法化長18-18.5厘米,最寬2.8-2.9厘米,重44.5-47克;齊建(造)邦長法化約18.2-18.5厘米,寬2.6-2.9厘米,重42.3-47克;齊法化長約17.8-18.7厘米,寬2.6-2.9厘米,重40.8-50.4克,後兩種是戰國田齊所鑄的刀幣,其特徵是刀幣的外緣不斷,幣面的文字沒有「之」字,僅為「法化」。齊建(造)邦長法化就是六字刀,據說當時是一種紀念幣,傳世極少,非常珍貴。公元前378-324年之間,也就是在齊威王到齊宣王時代,齊國以齊法化統一了各種刀幣。

尖首刀

刀幣進入了春秋戰國之際,擴大了它的范圍。首先在燕國境內出現了「尖首刀」(包括「針首刀」)。燕出現刀幣形式應是受齊國的影響。燕昭王頗能接納人才,在位時開拓疆土,建立了上谷、漁陽、遼西、遼東諸郡。燕國鑄有「針首刀」、「尖首刀」和「明刀」等等。針首刀(刀首呈尖刺狀)刀身與尖首刀相似,但刀首尖端更長,刀柄有直紋,正面兩條、背面一條,銅質不精,製作也很粗糙,文字也簡單或無文,主要流通於長城內外,故又稱「匈奴刀」。「匈奴刀」在日偽時期曾出土於承德、張家口一帶,被日本人所得,現在多藏於日本。

「尖首刀」(刀首呈銳角)刀身通長15-18厘米,寬約1.8-2.6厘米,重約15-16克。其形制與齊刀相似,弧背凹刃,刀身極薄,刀背極厚,但都因刀刃上端顯得尖首而得名,刀柄面背有二直紋,一端有刀環。先是兩面都無字,後來多數僅單面有字,以單字為多。「尖首刀」過去知道多出於河間、保定及聊城等地,建國以來,1974年遼寧省凌源縣小城子公社修技大隊出土了完整的「尖首刀」943枚,幣銘文有一、六、日、七、八、九、已、亥、行、玉、丘、工、示、矢、年等等;1975年山東臨淄原齊國之故城西東石橋村出土一批「尖首刀」,現存完整的80枚;1978年河北燕下都軍營出土一批「尖首刀」計1845枚,最寬1.8-2.2厘米,銘文有:大、吉、陽、日、行、丙、上、古、矢等130餘枚;1979年戰國中山靈壽城遺址勘查,在早於城址的春秋至戰國早期遺址的文化層內出土的「尖首刀」,刀身外緣隆起,斷於柄處,柄有兩道脊線,個別為一道脊線,不伸入刀面柄首為圓環形,其銘文有一、三、五、八、工、壬、化以、以化、一化、上化、非、雲等,其背平素,刀長約16.2-17.4厘米,刀首寬2.2-2.8厘米,重11-15克。

根據地層判斷,「尖首刀」幣要早於城內發現的其它刀幣,而尖首刀單獨出土,並無其它刀幣混雜在一起的現象,因此,「尖首刀」比較中山國的刀要早些。從各地出土的尖首刀來看「尖首刀」與「燕刀」的關系非常密切。「尖首刀」最終改變了形制,刀尖縮成斜坡狀,面文鑄有一個「0D」字,由此可知「尖首刀」不是燕國政府鑄行的「法化」,而是燕國境內一些地方民族為商業需要而鑄行的貨幣。晚期「尖首刀」上出現明字,是明刀的先導。

燕明刀

燕國的主要刀幣是「明刀」,由於在這種幣面上鑄有一個「0D」字元號,此字的形態變化很大,對於它的解釋,諸家各異,有明、易、燕、召等,故而又稱「易刀」、「燕刀」、「明刀」。

「明刀」背面常鑄有文字或符號,現已有幾百種以上,一般都是鑄地或鑄造爐次的標識。其中背文為「齊」者通常被認為是齊國鑄造,而稱之為「齊明刀」,其它種類的則多稱為「燕明刀」。「明刀」可能早於燕之建國,而燕人鑄幣應該鑄空首布或貝,也不會剛開始就鑄「明刀」。因為燕人在關中時使用布、貝,到燕地後,燕昭王復國後才鑄行「明刀」。其刀首較窄,刀尖較鈍,刀背弧度小,中斷,因文字以一個「明」字而著稱,長約14-17厘米,寬約1.3-2.2厘米,重15-18克。曾在河北易縣燕下都遺址及河間、保定、遼寧省凌源等地出土,是燕明刀的早期形式。

「明刀」以其刀曲折的狀態分為「圓折刀」與「磬折刀」兩種。

「圓折刀」一般說來是一種體形較大的刀,長約12.8-13.5厘米,寬1.6-1.9厘米,重約14克。其型式與「尖首刀」 相同,只是刀的面紋有一個「燕」字,背文分別有左、右、內、外、中,並配以其他文字,這可能是紀範文。刀身與刀柄連接處呈圓形。背文比較復雜,多以易字及左、右字,如左、左一、左上、左易、易邑、右、右上、右六等。

磬折刀

「磬折刀」(又稱方折刀),一般體形較小,長約12.4-13.3厘米,寬1.5-1.7厘米,重12-18克,有的僅重1.4克,這是個別現象。刀身與刀柄連接處是方折,古錢家稱這種方折為「磬折」。其字體長大,雄偉豪放,風格上近乎即墨刀的文字,背文有左匽下、右邑、匽八、匽邑外爐,外有工、行、化等單字。燕昭王派遣樂毅伐齊,佔領其七十二城,達六年之久。在齊國所鑄造的「刀幣」也有圓折的,頗厚重,通常視作燕刀中的珍品。「圓折刀」有減重現象,相差可至三厘米以上,大約是惠王時出的,在此期間一方面因為齊國的將領田單失敗,齊國的領土盡失,另一方面又與趙國失和,連年戰爭,造成經濟上的困難促成了貨幣減重現象。

此後,燕國可能推行了一次貨幣改革,廢止了圓折刀,改用方折刀,款式仍舊,重量減輕。改革之後,好像安定了一個時期,又開始減重,末期的方折刀既窄又短,鑄工粗糙,但數量反而不如初期多,學者們推斷可能是燕王在遼地所鑄,但不久就被滅亡,故而所出不多。這種外緣方折下垂特長的匽刀,出土多在山東半島及濟南、益都、肥城、莒縣、昌邑等地,背文多有地名如莒、安陽、齊等,有的記數及干支字,出土的數量不多。

燕地使用「刀幣」應當在千年以上,前後共經五次改革,比其他地區可謂安定得多。只是地處偏僻,工藝落後,其刀幣略顯粗糙,然而卻具有一種深厚的鄉土風格,率直生動,齊趙兩國有所不及。

Ⅳ 請問怎麼收集古錢幣

問題確實太多,又沒有獎勵分。你應該分開問或加分,不然大家不願答。

收集古幣的途徑不外乎自己到鄉下搜集、到古玩和錢幣市場購買、與同好交換、郵購等途徑。

保存古幣,一般用市售的塑料集幣冊,這種頁冊是兩面透明的,可以單頁出售,也可以裝訂成一本,很方便。對於比較高檔的幣,還可以用有機玻璃集幣盒裝起來保存。特別珍稀的幣還可以裝在專用小木盒裡。這些集幣用品可以在錢幣市場買到。交換、買賣行為也可以在市場進行。

識別真假、注意事項、挑選方法等等,不是幾句話可以說清楚的。建議你多瀏覽錢幣類網站,購買和閱讀相關書籍資料,對這方面加以學習,並與同好交流探討。這樣才能提高自己的相關知識水平,減少上當吃葯的可能。

Ⅵ 中國古幣圖片價格

天策府室隸書折十大樣鐵質光背 2000元
乾封泉寶行書折十光背 6000元 十國楚王馬殷鑄。分銅、鐵兩種,徑約3.8厘米,重22--33克,錢文隸篆兼備,背文為:天府、天策、天,策,乾封泉寶以銅錢難得。...
乾封泉寶隸書折十大樣背「天府」 60000元
乾封泉寶隸書折十大樣背「天」 50000元
乾元重寶隸書折十大樣光背 30000元
廣政通寶隸書小平光背 10000元 十國後蜀孟昶廣政年間鑄,分銅、鐵二種,錢文隸書,徑2.4厘米,重3.5克,鐵錢略大,傳世均罕。..
大蜀通寶隸書小平光背 35000元 十國後蜀鑄,錢文四字隸書,光背無文,徑約2.4厘米,重3.5克左右,此錢傳世絕少。
保大元寶隸書折十光背 50000元 南唐李景保大年間鑄,分銅、鐵兩種。徑約3.25厘米,錢體製作精好,四字已近真書背穿上一天字,傳世極罕。
永通泉貨隸書折十大樣光背 12000元 南唐李景中興年間鑄,一當十。錢文隸,篆二體,隸書徑4厘米,重14克左右,鑄期只有半年,故傳世甚少。
永通泉貨篆書折五光背 14000元
唐國通寶篆書折十光背 2200元 南唐李景交泰年間鑄。大小三等,錢文篆書,隸,真三體,小平徑2.5厘米,重4克折二徑2.65厘米,重5克,當五徑3.2厘米,重9克左右,傳世以小平最多。.
唐國通寶篆書小平寬「唐」光背 25元
唐國通寶真書小平小字光背 45元
唐國通寶隸書小平大字背巨星 220元
唐國通寶篆書小平寬「唐」背巨星 400元
唐國通寶篆書折二寬「唐」背巨星 1200元
唐國通寶篆書小平點貝 500元
唐國通寶篆書小平異唐圓貝 1000元
唐國通寶隸書小平小樣光背 25元
唐國通寶隸書小平鐵質大字光背 600元
唐國通寶篆書小平長大字 4000元
唐國通寶篆書小平背月 200元
唐國通寶篆書小平光背 4元
大唐通寶隸書小平小型光背 50元 南唐李景鑄,錢文篆、隸兩體。錢文真書含隸意,製作較粗,大、小不同,一般徑2.4厘米,重3克左右,傳世不及唐國通寶數量大,
大唐通寶隸書小平中樣光背 100元
大唐通寶隸書小平大樣光背 200元
開元通寶篆書小平光背 4元 南唐李景鑄,錢文篆、隸兩體。系我國最早出現的對錢,與唐開迥異,此錢闊緣,小字,製作較粗,很少有精美者,徑2.4--2.5厘米,重3.1--3.5克,尚有大樣篆、隸對錢。當十大錢,徑4厘米,重12.2克,為傳世僅見。圖見53頁標廿元開元通寶錢。.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光背 2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四處 30元
開元通寶篆書小平背星月 300元
大齊通寶隸書小平光背 無定價 十國徐知浩封齊王時鑄,四字隸書,徑約2.3厘米,重未詳。傳世大齊僅見兩品,一為缺角,一為四眼,今又發現第三枚,經實測徑2.5厘米,寬穿0.6厘米,重3.125克,通身黑漆古銹。
乾享重寶隸書小平光背 500元 南漢劉龔乾享年間鑄,分銅、鉛兩種,錢文真書,對讀光背,徑2.4厘米,重3.7克,銅一當鉛錢十用。鋁錢文字歪斜,徑2.3厘米,重3.8克左右,傳世鉛錢較多。
乾享重寶隸書小平光背 10000元
永安一十隸書小平大樣光背 無定價 五代初劉仁恭鑄於幽州有銅,鐵兩種,其中鐵錢遠多於銅錢。以一百,一千兩種羅豐,出土多在北京居雍關附近大王山附近,文字俱五代氣韻,傳世大銅錢多贗品,集幣時宜慎之。
永安一十隸書小平大樣鐵質光背 2000元
永安一百隸書折三型光背 2000元
永安一百隸書折三型鐵質光背 50000元
永安五百隸書折十大樣光背 50000元
永安五百隸書折十大樣鐵質光背 3000元
永安一千錄書折二十光背 6000元
永安一千錄書折二十鐵質光背 280元
應聖元寶行書折十背「拾」 無定價 五代初期劉守恭自稱大燕皇帝,改元應天後所鑄。徑3.45厘米,背穿銘拾字,此錢傳世絕少。
乾聖元寶行書折十背「百」 無定價 五代初期劉守光鑄,形制,書體與應天元寶雷同,錢文真書,旋讀,徑3.5厘米,背穿上銘一「百」字,以一當百。此錢傳世絕罕。
應天元寶行書折十大樣背「萬」 無定價 五代初期劉守光鑄,背穿上銘一「萬」字,以一當萬。錢文真書,對讀,徑約3.8厘米,此錢傳世極少。
北宋時的錢幣存在著三大特點。
一,錢文中出現了年號,先後鑄行的年號有四十五種,版別之多為歷代所罕見。
二,貨幣流通具有地方性,有些區域銅鐵錢兼用,顯示了一種割據的局面。
三,錢幣的形態、錢文書體以及幣材呈現多多樣性,南宋孝宗淳熙七年起我背開始添鑄紀年和監名且書體漸趨單一,咸淳年間為了應付通貨膨脹產生的財政因難鑄行了地方上的代有幣「錢牌」。 北宋
名稱書體幣型特徵 參考價 文字說明
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星 8元 公元前960年後周殿前都點撿趙匡胤於今陳橋(河南開封縣東北40里)兵變,黃袍加身,代後周稱帝,定都東京(開封)建元建隆,是為宋太祖,廢周帝為鄭王。雖建立了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但也是歷史上國力最弱的朝代,終宋一代(960-1279)無一位明君能治國安邦平天下。宋元通寶即鑄行建隆元年,乃宋代開朝錢,錢文仿唐開元錢,隸書直讀。徑2.5厘米。重3.6克左右,背有星、月紋,有銅鐵兩種,傳世以廣穿鐵母、元字右挑稀有。
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月 6元
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雙星 100元
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星月 150元
宋元通寶隸書小平右桃元 800元
宋元通寶隸書小平鐵母 3000元
宋元通寶隸書小平廣穿 700元
宋元通寶隸書小平普品 2元
太平通寶隸書小平光背 3元 太宗太平興國年間(676--983年)鑄,宋年號錢由此始,有銅鐵兩種,徑2.4厘米,重3.4克左右。錢文隸,真二體,背有星、月紋,以鐵母,廣穿錢為稀有。
太平通寶錄書小平背星 20元
太平通寶隸書小平背月 15元
太平通寶隸書小平合背 300元
太平通寶隸書小平廣穿鐵母 3500元
太平通寶隸書小平廣穿 600元
太平通寶隸書折十大樣背巨星 22000元
淳化元寶行書小平光背 0.50元 太宗淳化元年(990)始鑄,有銅,鐵兩種,太宗親書真,行,草,三體錢文,開御書錢之先河,亦草書入錢文之始。旋讀光背,徑2.4厘米。重3.8克左右,以縮小淳化為稀有。
淳化元寶隸書小平光背 0.5元
淳化元寶行書小平背星 80元
淳化元寶行書小平鐵母 6000元
淳化元寶隸書小平縮水 1500元
至道元寶行書小平光背 0.50元 太宗至道年間(995-997)鑄,有銅,鐵兩種。錢文真、行、草三體書為太宗親書。徑2.4厘米。重3.8克左右,傳世以合背錢為稀有。
至道元寶隸書小平光背 0.50元
至道元寶行書小平合背 300元
咸平元寶隸書小平光背 0.50元 真宗咸平元年(998年)鑄,有銅鐵,輪廓精整,另見有各式寬緣厚肉之大型錢。錢文真書,旋讀光背,徑2.5厘米,重4克左右,咸平無珍惜錢。
咸平元寶隸書小平合背 300元
咸平元寶隸書小平背四齣 250元
咸平元寶隸書小平闊緣厚肉 180元
咸平元寶隸書折二闊緣厚肉 500元
咸平元寶隸書折五闊緣厚肉 1000元
咸平元寶真書折十大樣光背 45000元
景德元寶真書小平光背 0.50元 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始鑄。有銅、鐵兩種,鐵氏只見折三。徑2.5厘米,重4克,鐵錢徑3.5厘米,以鐵錢折三少見。
景德元寶真書小平鐵質光背 50元
景德元寶真書折二鐵質光背 100元
祥符元寶真書小平光背 0.50元 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始鑄,有銅、鐵兩種,錢文真書,旋讀。小平有大、小樣版別數種,徑2.4-2.5厘米,重4克左右,光背及背有星月紋。傳世以背星月紋為少見。鐵錢折三稀有。
祥符元寶真書小平背星 180元
祥符元寶真書小平背星月 250元
祥符元寶真書小平合背 300元
祥符元寶真書折二闊緣厚肉 500元
祥符元寶真書折五鐵范銅 3000元
祥符元寶真書折五鐵母 10000元
祥符元寶真書折五闊緣厚肉 1000元
祥符元寶真書折二光背 3000元
祥符元寶真書折十光背 45000元
祥符元寶真書小平光背 0.5元
祥符元寶真書小平背巨星 200元
天禧通寶隸書小平縮緣小字 2元 真宗天禧年間(1017--1021)鑄,有銅、鐵兩種,小平徑2.5厘米、重3.8克,折二徑2.8厘米,重4.7克,鐵錢亦有折二。其時斗米十錢。天禧以銅、鐵折二及合背為稀有。
天禧通寶真書小平光背 0.5元
天禧通寶真書折二光背 20000元

名稱書體幣型特徵 參考價 文字說明
天聖元寶篆書小平光背 0.50元 仁宗天聖元年(1023)鑄,天聖錢文來源於天為二人,乾興元年(1022)二月,真宗死,太子即皇帝位,尊皇後為皇太後,二人同理國事,即二人聖。分銅、鐵兩種,面文真,篆二體旋讀光背,小平徑2.5厘米,重4.1克左右,又有大小樣之分。鐵錢有折二錢,徑2.7-2.8厘米,製作精良。
天聖元寶真書小平光背 0.50元
天聖元寶真書折二鐵母光背 20000元
明道元寶真書小平光背 1元 仁宗道元年(1032)鑄。錢文明道,明指日、月明者屬陽,代表皇帝趙禎,月屬陰,代表皇太後劉氏,二者同朝聽政,故曰:日月之道明。有銅鐵,面文真篆兩體,旋讀光背,徑2.5-2.6厘米,重4.3克,鐵錢折二徑2.85厘米,重7.5克,為它譜所不載,因明道一年改元較其它錢少。
明道元寶篆書小平光背 1.50元
景佑元寶真書小平光背 0.50元 仁宗景佑元年(1034)始鑄,分銅、鐵,錢文有真,篆二體,旋讀。光背無文,徑2.5厘米,重4克,版別較多。鐵錢有小平,折二徑3.2厘米,傳世以鐵錢折二為少見。
景佑元寶篆書小平光背 0.50元
皇宋通寶真書小平光背 0.50元 仁宗寶元二年(1039)始鑄,為避錢文重「寶」而造的非年號錢,應與南宋「皇宋元寶」相區別,有銅、鐵兩種,錢文真,篆二體,直讀,光背,小平徑2.4厘米,重4克左右,折二篆書罕見,新發現一枚隸書折二,徑2.8厘米,重6.4克,據悉日本尚有一枚真書折二,惜末見拓圖。小平以九疊篆為珍稀品,鐵錢有小平、折二錢。
皇宋通寶篆書小平光背 0.50元
皇宋通寶篆書小平九疊篆 14000元
皇宋通寶篆書折二光背 12000元
康定元寶隸書小平鐵錢 500元 仁宗康定元年始鑄,徑2.3厘米,重5.75克,因行用一年,所造又為鐵錢,故傳世極少
慶歷重寶真書小平直讀光背 100元 仁寶慶歷年間(1041--1048)鑄,有銅、鐵兩種,錢文真書,為宋氏重寶之始。慶歷二字分直讀,旋讀,小平徑2.5厘米,重3.2折十徑3--3.2厘米,重6.6-7克,當十銅錢初鑄未久即作折三,折二錢用,傳世旋讀較少,鐵母更稀。
慶歷重寶真書小平旋讀光背 300元
慶歷重寶真書折二直讀光背 7元
慶歷重寶真書折二直讀光背 15元
慶歷重寶真書折五鐵范銅 3000元
慶歷重寶真書折五鐵母 10000元
至和元寶隸書小平光背 250元 仁宗至和年間(1054--1055)年鑄,元寶錢文為真,行、篆三體,旋讀,通寶錢為真,篆二體,直讀,重寶為折二,折三,錢文真書,小平徑2.4厘米,重3.8克,折二徑3厘米,重8.8克,折三徑3.4厘米,重10克上下。傳世元寶,通寶易尋,重寶錢為泉界所珍愛,尤以背文虢,坊者更足珍貴。
至和元寶隸書小平左挑 350元
至和元寶真書小平光背 0.50元
至和元寶篆書小平光背 1元
至和元寶真書小平光背 1元
至和元寶隸書小平隸通 250元
至和元寶隸書小平隸寶 300元
至和元寶真書折二光背 1700元
至和元寶真書折五鐵母光背 5000元
至和重寶真書折五背「坊」 40000元
嘉佑元寶真書折五背「號」 30000元 仁宗嘉佑元年(1056)鑄,錢文真篆二體,旋讀光背,徑2.5厘米,重3.8克,為小平對錢,傳有鐵錢,然未見存世。
嘉佑元寶隸書小平光背 0.50元
嘉佑元寶篆書小平光背 0.50元
嘉佑元寶真書小平光背 0.50元
嘉佑元寶篆書小平光背 0.50元
治平元寶隸書小平光背 0.50元 英守治平年間(1064-1067)鑄,錢文真、篆二體,有直讀,旋讀兩種,徑2.4厘米,重3.8克,光背小平,未見折二以上大錢。偶有背四齣傳世,實為稀品
治平元寶篆書小平光背 0.50元
治平通寶隸書小平光背 1元
治平通寶篆書小平光背 1元
熙寧元寶篆書小平光背 0.30元 神宗熙寧年間(1068--1077)鑄,錢文真篆二體;旋讀,徑2.5厘米,重4克,未見折二,折三錢。多為光背,以背衛,衡者為少見。重寶年代同元寶,錢文有篆,真二體,為折二對錢;旋讀,徑3厘米,重8克上下,以直讀罕見。通寶年代同元寶,通寶唯有鐵錢,分小平,徑2.5厘米,折三,徑3--3.4厘米,錢文真書,旋讀,多為光背,以背穿上月為希有,集幣時如遇通寶銅錢均為鐵母,萬勿錯過。
熙寧元寶真書小平光背 0.30元
熙寧元寶篆書小平背「衡」 250元
熙寧元寶真書小平背「衡」 180元
熙寧元寶篆書折二光背 0.5元
熙寧重寶真書折二光背 1元
熙寧重寶行書折二連飛點 10元
熙寧重寶篆書折二長冠「寶」 15元
熙寧重寶真書折三光背 20000元
元豐通寶行書小平光背 0.3元 神宗元豐元年(1078)鑄,有銅、鐵、兩種,錢文分篆、隸、行三體,小平徑2.5厘米,重5克。折二徑2.8厘米,折三徑3-3.2厘米,版別可達百種,為宋錢中最多一種,隸書體、背穿上仰、俯月為貴。集隸書體元豐錢時須注意豐字頭,另有一種日本曲字頭元豐,最易魚目混珠。
元豐通寶篆書小平光背 0.3元
元豐通寶行書小平背月 200元
元豐通寶篆書小平背月 200元
元豐通寶行書小平背星 10元
元豐通寶隸書小平小字光背 100元
元豐通寶隸書小平大字 1000元
元豐通寶篆書小平大字 400元
元豐通寶行書折二背星 5元
元豐通寶行書折二背月 4元
元豐通寶篆書折二長字 10元
元豐通寶行書折二長字 10元
元豐通寶行書折五鐵范銅 1500元
元豐通寶篆書折五鐵母 2800元
元豐通寶篆書折五鐵范銅 1500元
元豐通寶行書折五鐵母 2800元
元豐重寶篆書折十光背 40000元
元豐通寶半文錢篆書 50元 元佑元年(1086)宋哲宗繼位後,勵精圖治,經濟漸有好轉,平錢已不足計數(無法找零)而鑄的半文錢。形制與平錢相同,只是錢徑縮小,徑2.1-2.2厘米,重1.4-2.4克,大部分為2克。尚有紹聖元篆,行對錢,聖宋元寶篆行對錢,元佑通寶篆書錢,元豐通寶行書體等。
元佑通寶行書小平光背 0.3元 哲宗元佑年間(1086-1093)鑄,錢文有篆,行二體。旋讀,小平徑2.5厘米,重4克,折二徑3厘米,重7.8克,折三為鐵徑3.2--3.4厘米,以折三鐵毋稀有。背陝列罕。
元佑通寶篆書小平光背 0.3元
元佑通寶行書小平背星 10元
元佑通寶篆書小平背星 8元
元佑通寶行書小平合背 180元
元佑通寶行書小平背「陝」 25000元
元佑通寶篆書小平背「陝」 25000元
元佑通寶行書折二光背 0.8元
元佑通寶篆書折二光背 0.8元
元佑通寶行書折五鐵范銅 1800元
元佑通寶篆書折五鐵范銅 1800元
元佑通寶行書折五鐵母 4500元
元佑通寶篆書折五鐵母 4500元

北宋
名稱書體幣型特徵 參考價 文字說明
紹聖元寶行書小平光背 0.5元 哲宗紹聖年間(1094-1097年)鑄,元寶錢文為篆,行,隸三體,分銅、鐵。小徑2.5厘米,重4克,折二徑3厘米,折三錢徑3.3厘米。通寶錢文真書;直讀,細小工整,今銅者好尋,鐵錢難得。紹聖以元寶隸書體稀有。廣罕亦罕。
紹聖元寶篆書小平光背 0.5元
紹聖元寶行、篆書小平背星 5元
紹聖元寶行、篆書小平背月 5元
紹聖元寶隸書小平光背 15000元
紹聖元寶行、篆書折二光背 1元
紹聖元寶行、篆書折五鐵母光背 6000元
紹聖重寶隸書折二光背 50000元
紹聖重寶真書小平小字 45元
紹聖重寶真書小平鐵母 4000元
紹聖重寶真書小平鐵母背「施」 15000元
元符通寶行、篆書小平光背 0.5元 哲宗元符年間(1098-1100)鑄。通寶錢文有篆、行,真三體,有銅、鐵兩種,小平徑2.5厘米,重4.2克,折二徑3厘米,重7.8克,折三為鐵錢徑3.4厘米,重寶唯見樣錢,徑約2.9厘米,元符錢以小平鐵母,折二鐵母,稀有。重寶樣錢更是鳳毛麟角。
元符通寶真書小平鐵母旋讀 4000元
元符通寶隸書小平鐵母背「上」 15000元
元符通寶隸書小平鐵母 12000元
元符通寶行、篆書折二光背 1元
元符通寶篆書折五鐵母 10000元
元符通寶隸書折二牙雕 無定價
建國重寶篆書小平光背 無定價 微宗建中靖國年間(1101年),初期鑄。錢文隸體直讀,背無文,徑約2.35厘米,重不詳。因與前朝年號相抵,改鑄非年號錢聖宋元寶,由於鑄量少,傳世僅有廖廖數枚,極珍罕
建國重寶真書小平光背 無定價
聖宋元寶行書小平光背 2元 微宗建中靖國年間(1101)鑄,系皇宋通寶後又一非年號錢,元寶錢文有篆、行、隸三體。分銅、鐵兩種,小平徑2.5厘米,重4克,折二徑3厘米,重7.8克,平錢中佳品,燦若群星,折三唯見鐵錢,徑3.2厘米,通寶以背當五尤其珍貴。
聖宋元寶篆書小平光背 2元
聖宋元寶行、篆書小平美製 10元
聖宋元寶行書小平結「宋」 50元
聖宋元寶行書小平結「聖」 25元
聖宋元寶篆書小平中冠「寶」 60元
聖宋元寶行書小平通「寶」手 3000元
聖宋元寶篆書小平長字 850元
聖宋元寶真書小平長點「宋」 1100元
聖宋元寶真書折二長點「宋」 1500元
聖宋元寶隸書小平隸書 10000元
聖宋元寶篆書小平長冠「寶」 18000元
聖宋元寶行書折二鐵母 0000元
聖宋元寶行、篆書折二光背 1.20元
聖宋元寶隸書折二鐵母背月 10000元
聖宋元寶行書折五鐵母光背 8000元
聖宋元寶行書折五鐵范銅 2400元
聖宋通寶行書小平光背 15000元
聖宋通寶隸書小平鐵母直讀 20000元
聖宋通寶隸書小平背「當伍」 30000元
崇寧通寶楷書小平大字 200元 崇寧重寶背藏文四字譯讀為穿上:地,穿左,水,穿右;火穿下,風,其意蘊含著兩層意思:(一)祝願地水火風彼此相全,眾生康泰安居樂業,(二)把個人的祝願引伸到國家社會范圍,祈禱民族團結親睦共處,,風調雨順天下太平。同進並寓有警戒的涵義;否則,將招致災難臨頭,禍患無盡。
崇寧通寶楷書小平瘦金體 150元
崇寧通寶楷書小平抽示 160元
崇寧通寶楷書小平闊示 600元
崇寧通寶楷書小平折十書體 2500元
崇寧通寶楷書折二私鑄 15元
崇寧通寶楷書小平普品 2.5元
崇寧通寶楷書折五短尾異「崇」 30元
崇寧通寶楷書折五錯范重文 100元
崇寧通寶楷書折五隔輪 80元
崇寧通寶楷書折五廣穿 20元
崇寧通寶楷書折五背四決 50元
崇寧通寶楷書折五合背 200元
崇寧通寶楷書折五鐵范銅 1400元
崇寧通寶楷書折三鐵母 2200元
崇寧通寶楷書折五大字 1800元
崇寧重寶隸書折五異重 50元
崇寧重寶隸書折五高足貝 100元
崇寧重寶隸書折五背月 100元
崇寧重寶隸書折五背星 1500元
崇寧重寶隸書折五背「十」 1500元
崇寧重寶隸書折五精鑄細緣 10元
崇寧重寶隸書折五普品 1.5元
崇寧元寶楷書小平銀質小字 無定價
崇寧元寶隸書小平銀質 30000元
崇寧元寶楷書小平銀質大字 50000元
宗寧元寶隸書折二鐵母 20000元

北宋
名稱書體幣型特徵 參考價 文字說明
大觀通寶楷書小平普品 2元 微宗大觀元年(1107年)鑄,大觀年號,取《易》:「大觀在上」之意,分銅鐵兩種,錢文微宗親書瘦金體,小平有行書體,徑2.5厘米,折二輕2.8厘米,折三徑3.1厘米,折五徑3.5厘米,折十徑4.15厘米,以當十大錢最精美亦最多。小平錢因通字部位不同,可分昂通、降通、斜通、大字小通等多種版別,傳世以合背,鐵母為珍品。
大觀通寶楷書小平昂通 20元
大觀通寶楷書小平分頭「通」 15元
大觀通寶楷書小平斜「通」 10元
大觀通寶楷書小平小樣楷「通」 80元
大觀通寶楷書小平大樣楷「通」 300元
大觀通寶楷書小平寬「觀」精鑄 80元
大觀通寶楷書小平大樣樣錢 600元
大觀通寶楷書折二光背 140元
大觀通寶楷書折三光背 140元
大觀通寶楷書折五光背 500元
大觀通寶楷書折二合背 700元
大觀通寶楷書折三「崇寧大觀」合背 500元
大觀通寶楷書折十光背 25元
大觀通寶楷書折十合背 450元
大觀通寶楷書小平鐵母 12000元
大觀通寶楷書折二鐵母 3600元
大觀通寶楷書折二鐵母銅 1400元
大觀通寶楷書折三鐵母 3600元
大觀通寶楷書折五十光背 20000元
政和通寶隸書小平文「政」楷「通」 550元 微宗政和年間(1111--1117年)鑄,政和年號,取「庶政惟和」之意,通寶有銅、鐵二種、錢文人篆、隸、真三體,直讀光背;小平徑2.5厘米,折二徑3.15厘米。重寶為折二鐵錢,錢文瘦金體,直讀光背,徑3厘米,傳世以折二重寶鐵母數種珍品。
政和通寶篆書小平真「政」楷「通」 400元
政和通寶楷書小平文「政」 80元
政和通寶篆書小平文「政」 85元
政和通寶篆、隸書小平光背 1元
政和通寶隸書小平大字 50元
政和通寶篆書小平大字 55元
政和通寶篆書小平銳禾 400元
政和通寶隸書小平文政背「陝」 10000元
政和通寶楷書小平楷「通」 25元
政和通寶楷書小平小樣文「政」 70元
政和通寶隸書小平銀質大字 6000元
政和通寶篆書小平鐵母 6000元
政和通寶隸、篆書折二光背 2元
政和通寶隸書折五鐵母 26000元
政和通寶篆書折三鐵母 3000元
政和通寶楷書折五鐵母寬緣 8000元
政和通寶楷書折三銀質 40000元
重和通寶隸書小平光背 15000元 微宗重和年間(1118)鑄,年號重和,系取「和之以和」之意大敵當前不知勵精圖治,卻一再割地賠款,屈辱求和,名符其實的求和。錢文有篆,隸兩體,直讀光背,徑2.6厘米,重4克。篆少於隸,皆精美可愛。
重和通寶篆書小平光背 1300元
重和通寶隸書小平小字 400元

北宋
名稱書體幣型特徵 參考價 文字說明
宣和元寶篆書小平小字 400元 微宗宣和年間(1119--1125)鑄,錢文宣和乃皇上常處宣和殿名其年號,通寶分篆,隸二體,直讀;小平徑2.5厘米,折二徑3厘米,折三徑3.3厘米,小平背陝者錢文為瘦金體。元寶製作。
宣和元寶篆書小平小字 1000元
宣和元寶隸書小平中字 1000元
宣和元寶篆書小平中字 1000元
宣和元寶篆書小平大字 1500
元宣和元寶隸書小平大字 1700元
宣和通寶楷書小平白銅昂「通」 200元
宣和通寶楷書小平楷「宣」 40元
宣和通寶楷書小平楷「通 500元
宣和通寶隸、篆書小平普品 7元
宣和通寶隸書小平短寶開足 10元
宣和通寶篆書小平短寶開足 12元
宣和通寶隸書小平小字 15元
宣和通寶篆書小平小字 5元
宣和通寶隸書小平真「宣」廣穿 50元
宣和通寶篆書小平真「宣」廣穿 50元
宣和通寶隸書小平圓貝「寶」 700元
宣和通寶篆書小平圓貝「寶」 600元
宣和通寶隸書小平離「寶」 120元
宣和通寶篆書小平離「寶」 150元
宣和通寶隸書小平隔輪 50元
宣和通寶篆書小平隔輪 120元
宣和通寶篆書小平巨頭「寶」 700元
宣和通寶隸書小平巨頭「寶」 1000元
宣和通寶篆書小平背星 600元
宣和通寶楷書小平旋讀銀質 7000元
宣和通寶楷書小平背「陝」 600元
宣和通寶楷書小平小型背「陝」 1200元
宣和通寶篆書小平鐵母 8000元
宣和通寶隸書小平鐵母 8000元
宣和元寶篆書小平小型金質 無定價
宣和通寶篆書小平小型金質 80000元
宣和通寶楷、隸、篆折二光背 2元
宣和通寶隸、篆書折二光背 2元

Ⅶ 如何收藏錢幣

由於銀行儲蓄利率下調,錢幣市場日漸興旺,錢幣收藏隊伍也日益龐大。那麼,如何收藏錢幣?
1.學習和掌握有關錢幣方面的基本知識
只有掌握一定的錢幣知識和信息才能確定錢幣的集藏范圍,分類別、有重點地進行收集。到市場購買時,只有了解它的歷史背景及其價值,才能清楚錢幣要價是否合理,鑒別真偽,以防吃虧上當。
2.古錢豐富多彩,善選品類
第一,從時間上選擇。歷史悠久或年號短暫的鑄幣,如五代十國的開平通寶、天成元寶等都是無價之寶,清代的祺祥通寶,俗稱「短命錢」,也相當珍貴。
第二,從鑄造和存世的量上選擇。如元代蒙古人人主中原,鑄幣稀少,甚為難得。
第三,從鑄造的幣材上選擇。紅銅幣多為上品,白銅幣多為母錢或近代機制錢,而清代黃金亮色的幣材多為優質佳品。
第四,從錢幣的形狀選擇。褲布、刀狀、腰牌、方孔橢圓、圓孔錢等形奇意殊,很有價值。
第五,從幣文背書選擇。篆、隸、草書、瘦金體與背標日月星雲、背書漢文字等均值得收藏。此外,合背、錯牌異品也稀少難得。
3.人民幣收藏,注重珍品
第一,收藏製版技術精美的人民幣。我國發行的第三套人民幣中有一張5元券,其正面是煉鋼工人正在專心致志地煉鋼,人物栩栩如生,整個圖案雕刻刀法流暢,線條生動有力,被國際印鈔界公認為紙幣中的精品,屬收藏之佳品。
第二,收藏市場流通中難以尋覓的人民幣。1948年12月1日,我國發行12種面額62種版別的第一套人民幣;1955年3月1日發行11種面額13種版別的第二套人民幣,目前都已停止流通,市場極為少見,已成為集幣市場上的珍品。
第三,收藏面值少見的人民幣。在1955年3月1日發行的第二套人民幣中,有一種深色的叄元券,正面團案為井岡山,背面團案有漢、維、蒙、藏四種文字。這是我國前後共發行的四套人民幣中惟一面值為叄元的人民幣,它是由前蘇聯代印的。這張人民幣在1964年4月14日回收,同年5月15日停止收兌和流通使用,現存世極少。
4.紀念幣收藏,講究品相流通紀念幣發行時間短,其面值同人民幣是等價的。它的價值不在於文物和幣材的價值,而在於手工藝與紀念意義。由於紀念幣發行量少,造型精美,而集幣大軍需求日增,致其身價百倍。收藏紀念幣至關重要的是講究品相,品相越好,價格也相對較高,增值的速度也較快。如有磨損或流通痕跡的紀念幣價值便低很多,文字圖案不清、碰傷嚴重的紀念幣則最好不要收藏。

Ⅷ 如何選擇有收藏價值的錢幣工薪族怎樣投資紀念幣投資有什麼秘訣

如何選擇有收藏價值的錢幣?

由於銀行儲蓄利率下調,錢幣市場日漸興旺,錢幣收藏隊伍也日益龐大。那麼,如何選擇有一定收藏價值的錢幣呢?

一.學習和掌握有關錢幣方面的基本知識

只有掌握一定的錢幣知識和信息才能確定錢幣的集藏范圍,分類別、有重點地進行收集。到市場購買時,只有了解它的歷史背景及其價值,才能清楚錢幣要價是否合理,鑒別真偽,以防吃虧上當。

1.古錢豐富多彩,善選品類

第一,從時間上選擇。歷史悠久或年號短暫的鑄幣,如五代十國的開平通寶、天成元寶等都是無價之寶,清代的祺祥通寶,俗稱"短命錢",也相當珍貴。

第二,從鑄造和存世的量上選擇。如元代蒙古人人主中原,鑄幣稀少,甚為難得。

第三,從錢幣的形狀選擇。褲布、刀狀、腰牌、方孔橢圓、圓孔錢等形奇意殊,很有價值。

第四,從幣文背書選擇。篆、隸、草書、瘦金體與背標日月星雲、背書漢文字等均值得收藏。此外,合背、錯牌異品也稀少難得。

2.人民幣收藏,注重珍品

第一,收藏製版技術精美的人民幣。我國發行的第三套人民幣中有一張5元券,其正面是煉鋼工人正在專心致志地煉鋼,人物栩栩如生,整個圖案雕刻刀法流暢,線條生動有力,被國際印鈔界公認為紙幣中的精品,屬收藏之佳品。

第二,收藏市場流通中難以尋覓的人民幣。1948年12月1日,我國發行12種面額62種版別的第一套人民幣;1955年3月1日發行11種面額13種版別的第二套人民幣,目前都已停止流通,市場極為少見,已成為集幣市場上的珍品。

第三,收藏面值少見的人民幣。在1955年3月1日發行的第二套人民幣中,有一種深色的叄元券,正面團案為井岡山,背面團案有漢、維、蒙、藏四種文字。這是我國前後共發行的四套人民幣中惟一面值為叄元的人民幣,它是由前蘇聯代印的。這張人民幣在1964年4月14日回收,同年5月15日停止收兌和流通使用,現存世極少。

第四,紀念幣收藏,講究品相流通紀念幣發行時間短,其面值同人民幣是等價的。它的價值不在於文物和幣材的價值,而在於手工藝與紀念意義。由於紀念幣發行量少,造型精美,而集幣大軍需求日增,致其身價百倍。收藏紀念幣至關重要的是講究品相,品相越好,價格也相對較高,增值的速度也較快。如有磨損或流通痕跡的紀念幣價值便低很多,文字圖案不清、碰傷嚴重的紀念幣則最好不要收藏。

二.了解制約錢幣價值的因素:

1.錢幣發行與流通的時間。一般來說,錢幣發行的時間越久遠,流通的時間越短,其價值就越大。因為時間長了,經過戰亂、各種災害及自然的侵蝕,能夠完整地保留下來的錢幣越來越少。如古幣中的"大齊通寶",據說是唐代黃巢起義所建立的"大齊"政權所鑄,目前全國僅發現兩枚,一枚流至國外,一枚下落不明,一直被視為無價之寶。

2.錢幣發行的數量。任何收藏品都具有"物以稀為貴"的特性。錢幣發行數量少,它的價值也就高。

3.錢幣的面額。一般來說,錢幣的面額越高,其價值就越大,特別是流通中的貨幣,其價值永遠高於或等於面值,因為它仍具有實際購買力,而不像郵票發行過多時有跌破面值的現象。

4.製作錢幣所用的幣材。用金、銀等貴金屬製造的錢幣其價值遠遠高於同一時期用普通金屬製造的錢幣。

5.錢幣的屬性。一般流通紀念幣的價值高於同一面額的普通流通幣。因為流通紀念幣是為紀念重大歷史事件、傑出入物或有特殊意義的事物而發行的,其設計、製作精美,具有很高的藝術欣賞和收藏價值,而且大部分採取限額發行,數量較小,升值潛力極大。

6.錢幣的品相。與集郵品一樣,收顏錢幣也講求品相,品相好的錢幣與品相差的錢幣價格有時相差幾倍至幾十倍。

7.具有特殊意義的錢幣。如一個新政權、新國家發行的第一套貨幣,像這次中國銀行在香港首次發行港幣,便出現排長龍兌換新鈔收藏的現象。再如已經解體或消亡的國家、政權所發行的貨幣,像一些東歐國家和前蘇聯的錢幣,以後再沒有新幣發行了。還有就是一些有特殊意義的號碼如順序號"12345……"或重復號"88888……";或多張同號、連號等;或者是在設計、製作上出現錯漏的"錯幣"等,有的往往價值連城。

工薪族怎樣投資紀念幣?
我國的工薪階層,生活溫飽有剩餘,收入穩定有積蓄,想賺大錢而又苦於找不到合適的投資渠道。手中有錢,投向房地產,雖能升值,但動輒百年;投向實業,利潤豐厚,無奈技術和精力達不到。在當今眾多的投資選擇中,工薪階層最理想的理財渠道之一當屬投資紀念幣。 紀念幣的投資和收藏又稱「平民投資和收藏」,因為它投入低、風險小、收益高。紀念幣從1984年至今總面值不足百元,發行時間短,數量少,工薪族不需要很高的知識和學問,只要注重以下幾點,投資紀念幣收益一定可觀。 一是長線投資。紀念幣的增值趨勢雖不是一路上揚,但它一直呈波浪式穩步攀升的勢頭。比如1994年的市場價(全冊)120元,1995年為300元,1996年為1200元,1997年為2750元,收益率達80%。 二是以稀為貴。紀念幣的發行量直接影響價值啟動。比如1988年發行的「中國人民銀行成立40周年」,僅發行200多萬枚而成為「幣王」,由一元面值上升到500餘元;而同為一元面值,1986年發行的「和平年」,因數量為2000餘萬枚,現在市價在20元/枚以內。 三是選擇品類。有時候品類可以左右價值。比如全世界對我國特有的珍稀動物大熊貓珍愛有加,而金絲猴製作精良,所以熊貓、金絲猴紀念幣的價值更一路攀升。其它如「憲法」、「宋慶齡」、「毛主席」等紀念幣因題材較好價值也不菲。 四是逢低吸納。紀念幣剛剛面市,人們一般喜歡趨之若鶩,而價必然暴漲。如1997年初,朱德幣面值1元售50元,不到兩個月,這種幣隨股市、郵市降溫等諸多因素影響,價格跌至22元,此時便應考慮入市。所以,紀念幣處於十分低迷的狀態斷然吃進,必然增值。 五是留意品相。收藏紀念幣如同收藏郵票一樣,也要注意品相,即外觀質量。品相好的紀念幣與品相差的紀念幣價格相差很大。如當前在錢幣市場上紅得發紫的「現代幣王」——中國人民銀行成立40周年流通紀念幣,全品相的價格近500元一枚,而品相較差的、已多次流通使用過的即使200元也難出手。可以說,品相是一枚紀念幣的生命。

投資有什麼秘訣?

一、明白你的喜好。錢幣種類和板塊有數10種,其中某些種類專項投資,將有更穩妥的投資回報。選擇哪一種錢幣投資,要根據你的偏愛和喜好。同時,對其他種類的錢幣適當收藏可以積累更多的經驗,更多把握機會的能力。 二、目前錢幣投資市場的主體是金屬流通紀念幣,這是熱點板塊,也是變現性最好的板塊,因此,對於初學者,流通紀念幣是投資首選。其次是已經退出流通領域的人民幣。 三、品相是錢幣價格的決定因素,一枚全品相的錢幣和一枚下品的錢幣,價格可能相差100倍。 四、書上和報刊上廣告的標價都是按照全品相錢幣的價值標價,市場上出售的大多不是全品相錢幣,因此價格比標價低,初入道的投資者按照書上的標價對照,以為買到了便宜貨,其實非也。 五、對於民國幣、邊幣、古錢幣、早期銀幣、外幣或其他價值較高的錢幣的投資,一定要循序漸進,從價低的開始,作為一種規避風險的學習課程,以免買到價格和價值不符的品種,或者買到偽品。對於以上種類中不了解的錢幣,千萬不要貿然投資。 六、各類錢幣都已出現大量假幣,投資之前要多讀書,然而,盡信書不如無書,僅僅靠讀書是不能成為假幣剋星的,還需要在實踐的摸爬滾打中積累經驗和知識。讀書的同時,要多對照實物向行家請教,而經驗也是最好的老師。 七、投資的目的是為了增值,而實現增值的目的是要賣出去。有些錢幣有很高的收藏投資價值,但它的價格過於昂貴,只有頂尖的收藏家才收藏它,所以變現性極差。筆者一位朋友,買了一批國外博物館流出的國寶級珍貴錢幣,價值連城,但因為是外國錢幣,出手卻極難。因此,冷門的貴重錢幣只適合作長線投資品種,不能期待一買到它就能賣掉。 八、錢幣市場和郵市一樣,也有高潮和低谷,1996年到1997年是中國錢幣市場的高潮,至今一直是低谷。低谷孕育著生機,現在介入錢幣市場,會有豐厚回報。而一旦這個市場暴漲過火,進入瘋狂,則要果斷出手,獲利了結,以待跌下去了再買。很多人只買不賣,這是收藏者行為,不是投資行為,則要另當別論。 九、一般來說,收藏品市場新興品種獲利空間更大,如早期購買猴票和紅樓夢票的,在剛發行的時候購買大多是底部價。錢幣市場也是一樣,在老品種和新品種中,投資者應更加關注有潛力的新興品種。那麼,哪些品種是錢幣中有潛力的新品種呢?首選是金銀幣。金銀幣一般要數百元到數千元,價格是有些昂貴,但它本身就有含金量,物有所值。如果將它的價格與一些數百元數千元的郵票比較,投資者在心理上郵票只不過一張紙,而金銀幣的價值擺在那裡,一旦這種心理得到滲透流行,金銀幣將有重大機會。再說,現在看來金銀幣是貴了點,回首看看梅蘭芳小型張,當時2元一張也是很貴的,而現在漲了1萬倍還有人買,現在的金銀幣1000多元一枚顯貴,但要看到中國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生活水平,以後就不算貴了,漲10倍1萬多元也會被人們接受。金銀幣板塊中,5盎司的方形彩銀幣最具有投資價值。 十、投資系列錢幣有更高的收藏投資價值,也更易於在拍賣會上成交。如投資一版人民幣大全套、投資新疆紅錢大全套、投資彩銀幣系列大全、投資辛亥革命時期發行的銀幣系列大全、投資分幣大全等等,系列錢幣不宜拆散出手。

Ⅸ 如何收集世界各國硬幣

可以去郵幣卡市場和古玩市場看看,最好是進店裡看,因為他們開店的不像地攤會亂要價,而且在那裡錢幣種類也比較齊全,很容易就能收到上百種外幣,價格也不怎麼貴

Ⅹ 怎麼學習錢幣知識

很多收藏愛好者會以為收藏珍稀錢幣就一定能保值增值。實際上,買進珍稀錢幣,能否保值增值,其決定因素有二:一要看珍稀錢幣本身受市場關注的情況如何,是否受錢幣收藏家的喜愛;二要看買進珍幣時價格的高低,以及賣出時市場承接狀況。 例如,最近幾年來,錢幣市場盡管處於比較低迷的景況,大部分錢幣價格連續走低,但市場里仍有一些人不斷買進流通紀念幣《建行》,致使《建行》紀念幣的價格連連攀升,目前《建行》已漲到每枚1000元,達到了歷史最高價。原因是《建行》作為流通紀念幣里的珍稀品種,具有量小質優和群眾基礎好的特點,結果,凡買進該幣的人都獲益匪淺,並因此令投資與《建行》同類珍稀錢幣的人均感覺有了保障。但有些珍幣就沒有那麼好的命運,比如第一套人民幣中的壹仟元《牧馬圖》,該幣屬第一套人民幣中珍稀品種,現市場價約16000元,但由於市場里集藏第一套人民幣的人很少,且又受品相新舊的影響,故該幣有價無市,市場承接能力很差。 另外,買進的幣種能否保值增值,還與某些特定情況相關。例如,有的集幣愛好者為了滿足「人無我有」的虛榮心,為覓得某些珍稀幣種,在錢幣拍賣會上表現「異常」,為表明自己志在必得的決心,盲目地把一些錢幣品種的價格喊高,於是,最後便買回了一些價格奇高的珍幣。這么一來,問題就出現了:這種價格奇高的珍幣有時已超出了錢幣本身所應有的價值,也就是市場普遍所能認可的價格;甚至,也許在正常情況下,這種珍稀錢幣再過多年也未必能達到這個價格。如此狀況,購買者手裡的錢幣,當然就談不上保值增值了,剩下的唯有「被套牢」的份了。曾有一位集幣愛好者以高價購入一枚珍幣,不惜一擲萬金,當時他「心理」上感到很滿足。可後來由於經濟狀況欠佳,無奈之下只得把這枚收藏多年的珍幣拋售,可市場上對這枚高價珍幣根本沒有承接力,連續多日也無人問津,最後只得忍痛割愛,賣出價不到買進價的一半。 由此可見,搞錢幣收藏,不能過分迷信所謂珍幣,以及對珍幣不能抱有過高的保值增值期望。因為,珍稀錢幣雖說具有很高的收藏和投資價值,但收藏者在花巨資買進珍幣時,仍應充分考量市場行情和可能的發展趨勢,一定要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