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知識 » 知識大全論語
擴展閱讀
什麼雷動漫 2024-11-20 15:23:45

知識大全論語

發布時間: 2022-06-06 15:28:41

㈠ 孔子論語大全

孔子名言精選(英漢對照)
孔子名言精選: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孔子名言(帶翻譯和注釋)
孔子名言: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孔子名言學習(全部帶翻譯)
子曰:「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孔子名言欣賞(帶解釋)
子曰:「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子曰「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子曰:「其言之不祚,則為之也難。」子曰:「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子曰:「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孔子名言集錦(帶注釋)
子曰:「苗而不秀這憂矣夫!秀而不實者憂矣夫!」子曰:「君子坦盪盪,小人長戚戚。」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
孔子的名言精選(帶翻譯)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志仁者。」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勿自辱焉。」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子曰:「剛、毅、木、訥,近仁。」...
孔子名言精選集(句句帶翻譯)
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子曰:「德不孤,必有鄰。」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子曰:「居上不寬,為禮不敬,臨喪不衰,吾何以觀之哉!」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孔子語錄大全(帶注釋)之一
孔子語錄: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
孔子語錄大全(帶注釋)之二
孔子語錄: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厭,簡而文,溫而理,知遠之近,知風之自,知微之顯,可與入德矣。...
孔子語錄大全(帶注釋)之三
孔子語錄: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的欲,不逾矩。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孔子語錄大全(帶注釋)之四
孔子語錄: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孔子語錄大全(帶注釋)之五
孔子語錄: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君子坦盪盪,小人長戚戚。...
孔子語錄大全(帶注釋)之六
孔子語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孔子語錄大全(帶注釋)之七
孔子語錄: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為成人矣。...
孔子語錄大全(帶注釋)之八
孔子語錄:有殺身以成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已所不欲,勿施於人。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孔子語錄大全(帶注釋)之九
孔子語錄:當仁,不讓於師。道不同,不相為謀。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既來之,則安之。性相近也,習相遠也。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無所不至矣。...
孔子語錄大全(帶注釋)之十
孔子語錄: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往昔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君子有三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仕則優則學,學而優則仕。...
被誤解的論語名言:以德抱怨
論語中有許多孔子名言大家都非常熟悉,但是其中也有一些一直被我們誤解,比如「以德抱怨」這句成語就是出自《論語》。人們通常理解的「以德抱怨」什麼意思呢?...
被誤解的孔子名言: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今天我們再來看看有什麼孔子名言是被誤解的。由於時代久遠,很多孔子名言都被誤解了,比如「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這句話什麼意思呢?...
出自《論語》的成語典故集錦
本文收集整理了《論語》中的一些成語典故,供大家欣賞。《論語》是中國春秋時期一部語錄體散文集,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較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㈡ 論語的常識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論語》是記錄孔子主要弟子及其再傳弟子關於孔子言行的一部書。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論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與《大學》《中庸》《孟子》《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並稱「四書五經」。通行本《論語》共二十篇。
《論語》的語言簡潔精煉,含義深刻,其中有許多言論至今仍被世人視為至理。
《論語》以記言為主,「論」是論纂的意思,「語」是話語。《論語》成書於眾手,記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傳弟子,也有孔門以外的人,但以孔門弟子為主,《論語》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書
作為一部優秀的語錄體散文集,它以言簡意賅、含蓄雋永的語言,記述了孔子的言論。《論語》中所記孔子循循善誘的教誨之言,或簡單應答,點到即止;或啟發論辯,侃侃而談;富於變化,娓娓動人。《論語》又善於通過神情語態的描寫,展示人物形象。

㈢ 《論語》經典名句100句

1,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出自先秦孔子《論語‧述而》

白話文釋義:三個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當我的老師;選擇他們的優點支學習,找出他們缺點加以改正。

2,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出自先秦孔子《論語·子路》

白話文釋義:說話一定守信,做事一定有結果,這是淺薄固執的小人嗎!或許也可以算是再次一等的士吧。

3,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五軏,其何以行之哉?」——出自先秦孔子《論語·為政》

白話文釋義:孔子說:「一個人如果不講信譽,真不知他怎麼辦。就像大車的橫木兩頭沒有活鍵,車的橫木兩頭少了關扣一樣,怎麼能行駛呢?」

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出自春秋孔子《論語·學而》

白話文釋義: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別人做事有沒有盡心竭力?和朋友交往有沒有誠信?老師傳授的知識有沒有按時溫習?」

5,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出自春秋孔子《論語·學而篇》

白話文釋義:學了又時常溫習和練習,不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令人高興的嗎?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惱怒,不也是一個有德的君子嗎?



6,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出自春秋孔子《論語·為政篇》

白話文釋義:我十五歲立志於學習;三十歲能夠自立;四十歲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歲懂得了天命;六十歲能正確對待各種言論,不覺得不順;七十歲能隨心所欲而不越出規矩。

7,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出自春秋孔子《論語·為政篇》

白話文釋義:只讀書學習,而不思考問題,就會罔然無知而沒有收獲;只空想而不讀書學習,就會疑惑而不能肯定。

8,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出自春秋孔子《論語·里仁》

白話文釋義:孔子說:看見有德行或才乾的人就要想著向他學習,看見沒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內心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樣的錯誤。

㈣ 關於論語的知識

關於學習的態度:

1、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

2、「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雍也》)

3、孔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述而》

4、孔子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里仁》)。

5、孔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女畫。」(《雍也》)

6、孔子曰:「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的人(《述而》)。

7、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8、孔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9、孔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里仁》)

關於學習的方法:

1、孔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學而》)

2、孔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3、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4、孔子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關於學習的內容:

孔子曰:「賜也,女以予為多學而識之者與?」對曰:「然,非與?」曰:「非也,予一以貫之。」

關於學習的目的:

1、子曰:「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於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子路》)

2、孔子曰::「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述而》)

3、子夏曰:「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子路》)

4、孔子曰:「士志於道」,「朝聞道,夕死可矣」。(《里仁》)

(4)知識大全論語擴展閱讀

孔子簡介: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即孔丘,字仲尼,出生於魯國陬邑(今山東省濟寧市曲阜市尼山鎮境內),東周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

孔子曾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十四年,晚年修訂了《六經》。孔子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相傳他有弟子三千,賢弟子七十二人。孔子去世後,其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了儒家經典《論語》。《

㈤ 論語知識

認識

㈥ 《論語》文學常識

《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語錄結集,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至戰國前期成書。全書共20篇492章,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為集中地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此書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與《大學》《中庸》《孟子》並稱「四書」,再加上《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總稱「四書五經」。

《論語》在古代有3個版本,包括《古論》《魯論》和《齊論》。現在通行的《論語》是由《魯論》和《古論》整理形成的版本。

(6)知識大全論語擴展閱讀:

思想內容

《論語》是儒家的經典之作,是一部以記言為主的語錄體散文集。早在春秋後期孔子設壇講學時期,其主體內容就已初始創成;孔子去世以後,他的弟子和再傳弟子代代傳授他的言論,並逐漸將這些口頭記誦的語錄言行記錄下來,因此稱為「論」;《論語》主要記載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稱為「語」。

清朝趙翼解釋說:「語者,聖人之語言,論者,諸儒之討論也。」其實,「論」又有纂的意思,所謂《論語》,是指將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記載下來編纂成書。現存《論語》20篇,492章,其中記錄孔子與弟子及時人談論之語約444章,記孔門弟子相互談論之語48章。

作為儒家經典的《論語》,其內容博大精深,包羅萬象,《論語》的思想主要有三個既各自獨立又緊密相依的范疇:倫理道德范疇——仁、社會政治范疇——禮、認識方法論范疇——中庸。仁,首先是人內心深處的一種真實的狀態,折中真的極致必然是善的,這種真和善的全體狀態就是「仁」。孔子確立的仁的范疇,進而將禮闡述為適應於仁、表達仁的一種合理的社會關系與待人接物的規范,進而明確「中庸」的系統方法論原則。

藝術成就

《論語》多為語錄,但都辭約義富,有些語句、篇章形象生動。

孔子是《論語》描述的中心,「夫子風采,溢於格言」(《文心雕龍·征聖》);書中不僅有關於他的儀態舉止的靜態描寫,而且有關於他的個性氣質的傳神刻畫。此外,圍繞孔子這一中心,《論語》還成功地刻畫了一些孔門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魯莽,顏回的溫雅賢良,子貢的聰穎善辯,曾皙的瀟灑脫俗等等,都稱得上個性鮮明,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孔子因材施教,對於不同的對象,考慮其不同的素質、優點和缺點、進德修業的具體情況,給予不同的教誨。表現了誨人不倦的可貴精神。據《顏淵》記載,同是弟子問仁,孔子有不同的回答,答顏淵「克己復禮為仁」(為仁的表現之一為克己復禮,有所不為);答仲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己與人之間的關系,以欲施做答,欲是個人的主觀能動性之取捨,施是個人主觀能動性的實踐,用好心壞心來說,要防止好心辦壞事,就要慎施。)答司馬牛「仁者其言也訒」。

顏淵學養高深,故答以「仁」學綱領,對仲弓和司馬牛則答以細目。又如,」孔子答子路:「又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因為「由也兼人,故退之。」答冉有:「聞斯行之。」因為「求也退,故進之。」這不僅是因材施教教育方法的問題,其中還飽含孔子對弟子的高度的責任心!

《論語》的主要特點是語言簡練,用意深遠,有一種雍容和順、紆徐含蓄的風格。還有就是在簡單的對話和行動中展示人物形象。同時語言淺近易懂,接近口語,也是一個特點。

㈦ 論語大全

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這句的意思是要常溫習就的內容,這不是一件很快樂的事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他的意思是有朋友從遠方過來,這不是一件很高興的事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句的意思是別人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人家,這不是一個君子該做的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