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知識 » 天文知識大全百科
擴展閱讀
朗逸與新軒逸經典哪個好 2024-11-20 17:20:25
梅西的動漫電視劇叫什麼 2024-11-20 16:52:57

天文知識大全百科

發布時間: 2022-06-06 06:14:51

⑴ 最基本的天文知識

人類所處的太陽系只是處於由無數恆星組成的銀河系中的一隅。而銀河系也只是一個普通的星系,除了銀河系以外,還存在著許多的河外星系。星系又進一步組成了更大的天體系統,星系群、星系團和超星系團。[2]
[2]
宇宙
一些天文學家提出了比超星系團還高一級的總星系。按照現今的理解,總星系就是現時人類所能觀測到的宇宙的范圍,半徑超過了100億光年。
在天文學研究中最熱門、也是最難令人信服的課題之一就是關於宇宙起源與演化的研究。對於宇宙起源問題的理論層出不窮,其中最具代表性,影響最大,也是最多人支持的就是1948年美國科學家伽莫夫等人提出的大爆炸理論。根據正不斷完善的這個理論,宇宙是在約137億年前的一次猛烈的爆發中誕生的。然後宇宙不斷地膨脹,溫度不斷地降低,產生各種基本粒子。隨著宇宙溫度進一步下降,物質由於引力作用開始塌縮,逐級成團。在宇宙年齡約10年時星系開始形成,並逐漸演化為現時的樣子。
研究方法
天文學研究的對象有極大的尺度,極長的時間,極端的物理特性,因而地面試驗室很難模擬。因此天文學的研究方法主要依靠觀測。由於地球大氣對紫外輻射、X射線和γ射線不透明,因此許多太空探測方法和手段相繼出現,例如氣球、火箭、人造衛星和航天器

⑵ 天文星座知識

星座,拉丁名是CONSTELLATION,是指天上一群在天球上投影的位置相近的恆星的組合。英文是「Constellation」,意思是「星座」、「星群」;

而占星學中所指的星座的意思是「記號」、「標記」、「象徵」。不同的文明和歷史時期對星座的劃分可能不同。現代星座大多由古希臘傳統星座演化而來,由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把全天精確劃分為88星座。

(2)天文知識大全百科擴展閱讀:

起源古代:

西方星座起源於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古巴比倫。據說,所謂的黃道12星座等總共有20個以上的星座名稱,在約5000年以前美索不達米亞就已誕生。此後,古代巴比倫人繼續將天空分為許多區域,提出新的星座。

在公元前1000年前後已提出30個星座。古希臘天文學家對巴比倫的星座進行了補充和發展,編制出了古希臘星座表。公元2世紀,古希臘天文學家托勒密綜合了當時的天文成就,編制了48個星座。

並用假象的線條將星座內的主要亮星連起來,把它們想像成動物或人物的形象,結合神話故事給它們起出適當的名字,這就是星座名稱的由來。希臘神話故事中的48個星座大都居於北方天空和赤道南北。

⑶ 關於天文知識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冥王星(現在只有八大行星了,冥王星已被降級成矮行星)

⑷ 天文科普知識

宇宙海洋中的島嶼--星系
在茫茫的宇宙海洋中,千姿百態的「島嶼」,星羅棋布,上面居住著無數顆恆星和各種天體,天文學上稱為星系。我們居住的地球就在一個巨大的星系--銀河系之中。在銀河系之外的宇宙中,像銀河這樣的太空巨島還有上億個,它們統稱為河外星系。
用大型天文望遠鏡觀測夜空時,會發現眾多的星系猶如寶石般閃著光芒。它們相貌各異:有的像旋渦,稱為旋渦星系;有的像圓寶石,稱為橢圓星系;有的像甩著兩根小辮的短棒,稱為棒旋渦星系;還有奇形怪狀的,稱為不規則星系。目前已被天文學家發現的星系總數有10億個以上。
星系很多,用肉眼能看到的只有銀河系的幾個近鄰,其中最著名的要數仙女座大星系了。它距離地球大約200萬光年
。它的相貌幾乎和銀河系一模一樣,體積大約比銀河系大60%
。用肉眼看去,也只不過像星星那樣大的一個光斑。
每個太空島嶼都是某個群島中的一員。這些群島,小一些的(包含幾十個星系)叫星系群;大一些的(包含100個以上的星系)叫星系團。它們都歸屬於一個更大的太空集團--星系團集團,也叫超星系團。銀河系所在的超星系團稱為本超星系團,它的核心是室女座星系團。無數超星系團組成了觀測到的宇宙--總星系。觀測到的宇宙與未觀測到的宇宙組成了遼闊無邊的宇宙。

⑸ 天文知識

太陽系內有67顆衛星.有衛星的行星有: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水星沒有衛星,金星曾經的衛星現在通過天文望遠鏡已經看不到了,所以金星的衛星一直是個迷。
木星的衛星目前是63顆,命名的有40個,2003年發現的23個還未正式命名。
土星包括已發現未命名的共有56顆衛星。
天王星有27顆。
海王星有13顆。
地球的近鄰火星擁有兩顆衛星,一顆叫福波斯(Phobos,火衛一),另一顆叫德莫斯(Deimos,火衛二)。
地球衛星月球。

⑹ 天文知識有哪些,在線等

天文知識有以下這些:

1.如果你把土星丟在水裡,它會浮起來。

2. 如果你取大頭針那麼大的一部分太陽放在地球上,那麼離它近於145km(90英里)你就會死掉。

3. 太空不是完全真空,每立方米大概有三個原子。

4. 只有5%的宇宙是由普通物質組成的,剩下25%是暗物質,70%是暗能量。

5. 原子星密度非常大,一勺原子星的質量大概相當於地球上所有人的質量之和。

6. 太陽比月亮大400倍,但是比月亮也遠400倍,導致它們看起來差不多大。

7. 半人馬座的露西星(star Lucy)是一顆重達10的34次方的鑽石。

8. 在天王星上,每個季節持續21年之久,兩極分別有42年的極晝和極夜。

9. 金星就不一樣了,它完全沒有任何季節(因為自轉周期和公轉周期相同)。

10.1個水星年由不到2個水星日組成。

11.一次呼吸中的氧原子個數,與大氣可供呼吸的次數,大致是相等的。

12. 氦氣是宇宙中唯一不能固態化的物質,溫度降不到那麼低。

13. 地球上最冷的地方是馬薩諸塞州的沃夫岡凱特勒斯實驗室(Wolfgang Ketterles Lab),溫度低達0. 000000000001開爾文。

14. 手槍星是已知最明亮的恆星,大概有太陽亮度的一千萬倍。

⑺ 基本的天文學知識

天文學是觀察和研究宇宙間天體的學科,它研究天體的分布、運動、位置、狀態、結構、組成、性質及起源和演化,是自然科學中的一門基礎學科。天文學與其他自然科學的一個顯著不同之處在於,天文學的實驗方法是觀測,通過觀測來收集天體的各種信息。因而對觀測方法和觀測手段的研究,是天文學家努力研究的一個方向。在古代,天文學還與歷法的制定有不可分割的關系。現代天文學已經發展成為觀測全電磁波段的科學。 天文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類文化的萌芽時代。遠古時代,人們為了指示方向、確定時間和季節,而對太陽、月亮和星星進行觀察,確定它們的位置、找出它們變化的規律,並據此編制歷法。從這一點上來說,天文學是最古老的自然科學學科之一。
仰望天際是人類的基礎行為。
古時候,人們通過用肉眼觀察太陽、月亮、星星來確定時間和方向,制定歷法,指導農業生產,這是天體測量學最早的開端。早期天文學的內容就其本質來說就是天體測量學。從 天文圖片
十六世紀中期哥白尼提出日心體系學說開始,天文學的發展進入了全新的階段。此前包括天文學在內的自然科學,受到宗教神學的嚴重束縛。哥白尼的學說使天文學擺脫宗教的束縛,並在此後的一個半世紀中從主要純描述天體位置、運動的經典天體測量學,向著尋求造成這種運動力學機制的天體力學發展。 十八、十九世紀,經典天體力學達到了鼎盛時期。同時,由於分光學、光度學和照相術的廣泛應用,天文學開始朝著深入研究天體的物理結構和物理過程發展,誕生了天體物理學。
二十世紀現代物理學和技術高度發展,並在天文學觀測研究中找到了廣闊的用武之地,使天體物理學成為天文學中的主流學科,同時促使經典的天體力學和天體測量學也有了新的發展,人們對宇宙及宇宙中各類天體和天文現象的認識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廣度。 天文學就本質上說是一門觀測科學。天文學上的一切發現和研究成果,離不開天文觀測工具——望遠鏡及其後端接收設備。在十七世紀之前,人們盡管已製作了不少天文觀測儀器,如中國的渾儀、簡儀,但觀測工作只能靠肉眼。1608年,荷蘭人李波爾賽發明瞭望遠鏡,1609年伽里略製成第一架天文望遠鏡,並作出許多重要發現,從此天文學跨入了用望遠鏡時代。在此後人們對望遠鏡的性能不斷加以改進,以期觀測到更暗的天體和取得更高的解析度。1932年美國人央斯基用他的旋轉天線陣觀測到了來自天體的射電波,開創了射電天文學。1937年誕生第一台拋物反射面射電望遠鏡。之後,隨著射電望遠鏡在口徑和接收波長、靈敏度等性能上的不斷擴展、提高,射電天文觀測技術為天文學的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二十世紀後50年中,隨著探測器和空間技術的發展以及研究工作的深入,天文觀測進一步從可見光、射電波段擴展到包括紅外、紫外、X射線和γ射線在內的電磁波各個波段,形成了多波段天文學,並為探索各類天體和天文現象的物理本質提供了強有力的觀測手段,天文學發展到了一個全新的階段。而在望遠鏡後端的接收設備方面,十九世紀中葉,照相、分光和光度技術廣泛應用於天文觀測,對於探索天體的運動、結構、化學組成和物理狀態起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可以說天體物理學正是在這些技術得以應用後才逐步發展成為天文學的主流學科。
太陽系(solar system)是由太陽、8顆大行星、66顆衛星以 太陽系
及無數的小行星、彗星及隕星組成的。 行星由太陽起往外的順序是:水星(Mercury)、金星(Venus)、地球(Earth)、火星(Mars)、木星(Jupiter)、土星(Saturn)、天王星(Uranus)和海王星(Neptune)。 離太陽較近的水星、金星、地球及火星稱為類地行星(terrestrial planets)。宇宙飛船對它們都進行了探測,還曾在火星與金星上著陸,獲得了重要成果。它們的共同特徵是密度大(大於3.0克/立方厘米)、體積小、自轉慢、衛星少、主要由石質和鐵質構成、內部成分主要為硅酸鹽(silicate)並且具有固體外殼。 離太陽較遠的木星、土星、天王星及海王星稱為類木行星(jovian planets)。宇宙飛船也都對它們進行了探測,但未曾著陸。它們都有很厚的大氣圈、主要由氫、氦、冰、甲烷、氨等構成、質量和半徑均遠大於地球,但密度卻較低,其表面特徵很難了解,一般推斷,它們都具有與類地行星相似的固體內核。
在火星與木星之間有100000個以上的小行星(asteroid)(即由岩石組成的不規則的小星體)。推測它們可能是由位置界於火星與木星之間的某一顆行星碎裂而成的,或者是一些未能聚積成為統一行星的石質碎塊。隕星存在於行星之間,成分是石質或者鐵質星。
行星離太陽的距離具有規律性,即從離太陽由近到遠計算,行星到太陽的距離(用a表示)a=0.4+0.3*2n-2(天文單位)其中n表示由近到遠第n個行星(詳見上表) 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的自轉周期為12小時到一天左右,但水星、金星自轉周期很長,分別為58.65天和243天,多數行星的自轉方向和公轉方向相同,但金星則相反。 除了水星和金星,其它行星都有衛星繞轉,構成衛星系。 在太陽系中,現已發現1600多顆彗星,大致一半彗星是朝同一方向繞太陽公轉,另一半逆向公轉的。彗星繞太陽運行中呈現奇特的形狀變化。 太陽系中還有數量眾多的大小流星體,有些流星體是成群的,這些流星群是彗星瓦解的產物。大流星體降落到地面成為隕石。 太陽系是銀河系的極微小部分,太陽只是銀河系中上千億個恆星中的一個,它離銀河系中心約8.5千秒差距,即不到3萬光年。太陽帶著整個太陽系繞銀河系中心轉動。可見,太陽系不在宇宙中心,也不在銀河系中心。 太陽是50億年前由星際雲瓦解後的一團小雲塌縮而成的,它的壽命約為100億年。

⑻ 關於天文有哪些知識

天文學是研究宇宙空間天體、宇宙的結構和發展的學科。內容包括天體的構造、性質和運行規律等。天文學是一門古老的科學,自有人類文明史以來,天文學就有重要的地位。
主要通過觀測天體發射到地球的輻射,發現並測量它們的位置、探索它們的運動規律、研究它們的物理性質、化學組成、內部結構、能量來源及其演化規律。
在天文學悠久的歷史中,隨著研究方法的改進及發展,先後創立了天體測量學、天體力學和天體物理學。
天文學的研究對於我們的生活有很大的實際意義,對於人類的自然觀有很大的影響。古代的天文學家通過觀測太陽、月球和其他一些天體及天象,確定了時間、方向和歷法。這也是天體測量學的開端。如果從人類觀測天體,記錄天象算起,天文學的歷史至少已經有五六千年了。天文學在人類早期的文明史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埃及的金字塔、歐洲的巨石陣都是很著名的史前天文遺址。哥白尼的日心說曾經使自然科學從神學中解放出來;康德和拉普拉斯關於太陽系起源的星雲說,在十八世紀形而上學的自然觀上打開了第一個缺口。
牛頓力學的出現,核能的發現等對人類文明起重要作用的事件都和天文研究有密切的聯系。當前,對高能天體物理、緻密星和宇宙演化的研究,能極大地推動現代科學的發展。對太陽和太陽系天體包括地球和人造衛星的研究在航天、測地、通訊導航等部門中都有許多應用。天文起源於古代人類時令的獲得和占卜活動。
天文學循著觀測-理論-觀測的發展途徑,不斷把人的視野伸展到宇宙的新的深處。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天文學的研究對象從太陽系發展到整個宇宙。現今,天文學按研究方法分類已形成天體測量學、天體力學和天體物理學三大分支學科。按觀測手段分類已形成光學天文學、射電天文學和空間天文學幾個分支學科。
隨著天文學的發展,人類的探測范圍由目測的太陽、月球、天空中的星星到達了距地球約100億光年的距離,根據尺度和規模,天文學的研究對象可以分為:
行星層次
包括行星系中的行星、圍繞行星旋轉的衛星和大量的小天體,如小行星、彗星、流星體以及行星際物質等。恆星系統。
恆星層次
現時人們已經觀測到了億萬個恆星,太陽只是無數恆星中很普通的一顆。
星系層次
人類所處的太陽系只是處於由無數恆星組成的銀河系中的一隅。而銀河系也只是一個普通的星系,除了銀河系以外,還存在著許多的河外星系。星系又進一步組成了更大的天體系統,星系群、星系團和超星系團。
宇宙
一些天文學家提出了比超星系團還高一級的總星系。按照現今的理解,總星系就是現時人類所能觀測到的宇宙的范圍,半徑超過了100億光年。
在天文學研究中最熱門、也是最難令人信服的課題之一就是關於宇宙起源與演化的研究。對於宇宙起源問題的理論層出不窮,其中最具代表性,影響最大,也是最多人支持的就是1948年美國科學家伽莫夫等人提出的大爆炸理論。根據正不斷完善的這個理論,宇宙是在約137億年前的一次猛烈的爆發中誕生的。然後宇宙不斷地膨脹,溫度不斷地降低,產生各種基本粒子。隨著宇宙溫度進一步下降,物質由於引力作用開始塌縮,逐級成團。在宇宙年齡約10年時星系開始形成,並逐漸演化為現時的樣子。

⑼ 有關天文學的知識

天文學是研究宇宙空間天體、宇宙的結構和發展的學科。內容包括天體的構造、性質和運行規律等。天文學是一門古老的科學,自有人類文明史以來,天文學就有重要的地位。

天文學研究的對象有極大的尺度,極長的時間,極端的物理特性,因而地面試驗室很難模擬。因此天文學的研究方法主要依靠觀測。由於地球大氣對紫外輻射、X射線和γ射線不透明,因此許多太空探測方法和手段相繼出現,例如氣球、火箭、人造衛星和航天器等。



(9)天文知識大全百科擴展閱讀:

天文學的研究意義

天文學在人類早期的文明史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埃及的金字塔、歐洲的巨石陣都是很著名的史前天文遺址。哥白尼的日心說曾經使自然科學從神學中解放出來;康德和拉普拉斯關於太陽系起源的星雲說,在十八世紀形而上學的自然觀上打開了第一個缺口。

牛頓力學的出現,核能的發現等對人類文明起重要作用的事件都和天文研究有密切的聯系。當前,對高能天體物理、緻密星和宇宙演化的研究,能極大地推動現代科學的發展。對太陽和太陽系天體包括地球和人造衛星的研究在航天、測地、通訊導航等部門中都有許多應用。

天文學循著觀測-理論-觀測的發展途徑,不斷把人的視野伸展到宇宙的新的深處。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天文學的研究對象從太陽系發展到整個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