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知識 » 中國茶道知識大全
擴展閱讀
朗逸與新軒逸經典哪個好 2024-11-20 17:20:25
梅西的動漫電視劇叫什麼 2024-11-20 16:52:57

中國茶道知識大全

發布時間: 2022-06-06 02:46:57

① 學習茶道基本知識有哪些

學習茶道基本知識有:

1、識茶

關於茶藝的學習,首先要了解和掌握茶葉的分類、主要名茶的品質特點、製作工藝,以及茶葉的鑒別、貯藏、選購等內容。

2、鑒水。

學習茶藝,必須懂得水,茶性必發於水,現代唯一的為高端茶藝提供運水的組織」茗泉郵驛「正在將忽略了近3個世紀的」運泉「將中國茶藝推向世界的最高度。

3、茶技。

茶技包括茶藝術表演的過程、動作要領、講解內容,茶葉的色、香、味、形的欣賞,茶具的欣賞與收藏等內容。

4、茶禮。

指服務過程中的禮貌和禮節。包括服務過程中的儀容儀表、迎來送往、互相交流與彼此溝通的要求與技巧等內容。

5、悟道。

道指的是一種修行,一種生活的道路和方向,是人生的哲學,道屬於精神的內容。悟道是茶藝的一種最高境界,通過泡茶與品茶去感悟生活,感悟人生,探尋生命的意義。

(1)中國茶道知識大全擴展閱讀:

品茶禮儀:

1、客來敬茶,這是漢族最早重情好客的傳統美德與禮節。直到此刻,賓客至家,總要沏上一杯香茗。喜慶勾當,也喜用茶點招待。開個茶話會,既簡便經濟,又典雅持重。所謂君子之交淡如水,也是指清香宜人的茶水。

2、我國漢族還有各種以茶代禮的風尚。南宋國都杭州,每逢立夏,家家各烹新茶,並配以各色細果,饋送親友毗鄰,叫作七家茶。這種風尚,就是在茶杯內放兩顆青果即橄欖或金桔,暗示新春吉祥如意的意思。

3、茶禮還是我國古代婚禮中一種隆重的禮節的。明·許次紓在《茶疏考本》中說:茶不移本,植必子生。古人成婚以茶為識,以為茶樹只能從種子萌芽成株,不能移植,否則就會枯死,因此把茶看作是一種至性不移的象徵。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茶道

② 茶道入門茶道基本步驟

一、3分鍾教你讀懂泡茶的正確步驟

1、溫具

確的泡茶步驟圖解
用沸水沖淋所有茶具,隨後即將茶壺、茶杯瀝干,溫具的目的是提高茶具溫度,使茶葉沖泡後溫度相對穩定,同時還起到清潔的作用。
2、置茶

茶就是放茶葉,往泡茶的壺(杯)里置入一定數量的茶葉,茶葉的數量隨不同茶葉而不同的,還有隨個人喜好而放。
3、沖泡

茶後,將開水沖入壺中,通常以沖水八分滿為宜,沖泡時間一般為5分鍾左右,沖泡次數越多,浸泡時間越長。
4、倒茶

泡好的茶應先倒進茶海里,然後再從茶海倒進客人的茶杯中。
5、奉茶

茶時,需要用茶盤托著送給客人,放置客人右手前方,請客人品茶。
6、品茶

泡好之後不可急於飲用,而是應該先觀色察形,接著端杯聞香,再啜湯賞味。
二、關於茶道入門的基礎知識
1.認識中國茶
茶道指的是泡茶規范,為發揮各類茶性優點,抑制不足之處,禮序中應遵循「和儉敬美」基本要義。中國六大類茶葉的品種數以百計、千計,都能以相應的茶道禮序來表現。
2.認識和應用茶具
要學習茶道,首先就要了解清楚各種茶具及其功能。茶道過程實踐性很強,初學時不妨親身使用茶具泡茶,來領略茶道樂趣。

.基本手勢
學習泡茶時,手勢對於泡茶的效果也會產生影響。傳統茶道的禮序過程有很多,不同地區、不同流派會有差異,而普及性大眾茶禮則相對簡約。
4.備器
學習茶道,一定要知道泡茶所需要用到的茶具。傳統的泡茶工具分別有:茶壺、茶杯、茶匙、茶則、茶盞、公道杯、茶托、茶巾、蓋碗、茶漏、茶盤、煮水器、茶針、茶荷、茶夾等等。
5.潔具
煮水器中加水煮沸煮,然後注入各茶具中燙洗,這一步驟稱為清洗器皿,即清洗茶具、溫潤器皿的意思。
三、新手必須注意的幾個泡茶事項
(1)用保溫杯泡茶:沏茶宜用陶瓷壺、杯,不宜用保溫杯。因用保溫杯泡茶葉,茶水較長時間保持高溫,茶葉中一部分芳香油逸出,使香味減少;浸出的鞣酸和茶鹼過多,有苦澀味,因而也損失了部分營養成分。
(2)用沸水泡茶:用沸騰的開水泡茶,會破壞很多營養物質。例如維生素C、P等,在水溫超過80℃時就會被破壞,還易溶出過多的鞣酸等物質,使茶帶有苦澀味。因此,泡茶的水溫一般應掌握在70℃-80℃。尤其是綠茶,如溫度太高,茶葉泡熟,變成了紅茶,便失去了綠茶原有的清香、爽涼味。

3)泡茶時間過長:茶葉浸泡4-6分鍾後飲用最佳。因此時已有80%的咖啡因和60%的其它可溶性物質已經浸泡出來。時間太長,茶水就會有苦澀哧。放在暖水瓶或爐灶上長時間煮的茶水,易發生化學變化,不宜再飲用。
(4)扔掉泡過的茶葉:大多數人泡過茶後,把用過的茶葉扔掉。實際上這樣是不經濟的,應當把茶葉咀嚼後咽下去,因為茶葉中含有較多的胡蘿卜素、粗纖維和其它營養物質。
(5)習慣於泡濃茶:泡一杯濃度適中的茶水,一般需要10克左右的茶葉。有的人喜歡泡濃茶。茶水太濃,浸出過多的咖啡因和鞣酸,對胃腸刺激性太大。泡一杯茶以後可續水再泡3-4杯。

③ 中國茶文化知識有哪些

中國茶文化

中國是茶的故鄉,制茶、飲茶已有幾千年歷史,名品薈萃,主要品種有綠茶、紅茶、烏龍茶、花茶、白茶、黃茶、黑茶。茶有健身、治疾之葯物療效,又富欣賞情趣,可陶冶情操。品茶、待客是中國個人高雅的娛樂和社交活動,坐茶館、茶話會則是中國人社會性群體茶藝活動。中國茶藝在世界享有盛譽,在唐代就傳入日本,形成日本茶道。

飲茶始於中國。茶葉沖以煮沸的清水,順乎自然,清飲雅嘗,尋求茶的固有之味,重在意境,這是茶的中式品茶的特點。同樣質量的茶葉,如用水不同、茶具不同或沖泡技術不一,泡出的茶湯會有不同的效果。我國自古以來就十分講究茶的沖泡,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泡好茶,要了解各類茶葉的特點,掌握科學的沖泡技術,使茶葉的固有品質能充分地表現出來。

中國人飲茶,注重一個"品"字。"品茶"不但是鑒別茶的優劣,也帶有神思遐想和領略飲茶情趣之意。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壺濃茶,擇雅靜之處,自斟自飲,可以消除疲勞、滌煩益思、振奮精神,也可以細啜慢飲,達到美的享受,使精神世界升華到高尚的藝術境界。品茶的環境一般由建築物、園林、擺設、茶具等因素組成。飲茶要求安靜、清新、舒適、干凈。中國園林世界聞名,山水風景更是不可勝數。利用園林或自然山水間,搭設茶室,讓人們小憩,意趣盎然。

中國是文明古國,禮儀之邦,很重禮節。凡來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禮儀是必不可少的。當有客來訪,可爭求意見,選用最合來客口味和最佳茶具待客。以茶敬客時,對茶葉適當拼配也是必要的。主人在陪伴客人飲茶時,要注意客人杯、壺中的茶水殘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開水,隨喝隨添,使茶水濃度基本保持前後一致,水溫適宜。在飲茶時也可適當佐以茶食、糖果、菜餚等,達到調節口味和點心之功效。

烏龍茶是中國茶的代表,是一種半發酵的茶,透明的琥珀色茶湯是其特色。

最能體現中國茶文化特色的當數烏龍茶,因為烏龍茶的品嘗比較講究,沖泡也頗費工夫,因而人們稱它為"功夫茶"。

茶文化知識

茶葉的品質好壞,在沒有科學儀器和方法鑒定的時候,可以通過色、香、形四個方面的來評價。而用這四個方面來評定茶葉質量的優劣,通常採用看、聞、摸、品進行鑒別。即看外形、色澤,聞香氣,摸身骨,開湯品評。

①色澤----不同茶類有不同的色澤特點。綠茶中的炒青應呈黃綠色,烘青應呈深綠色蒸青應呈翠綠色,龍井則應在鮮綠色中略帶米黃色;如果綠茶色澤灰暗、深褐,質量必定不佳。綠茶的汽色應呈淺綠或黃綠,清澈明亮;若為暗黃或混濁不清,也定不是好茶。紅茶應烏黑油潤,湯色紅艷明亮,有些上品工夫紅茶,其茶湯可在茶杯四周形成一圈黃色的油環,俗稱"金圈";若湯色時間暗淡,混濁不清,必是下等紅茶。烏龍茶則以色澤青褐光潤為好。

②香氣----各類茶葉本身都有香味,如綠茶具清香,上品綠茶還有蘭花香、板栗香等,紅茶具清香及甜香或花香;烏龍茶具熟桃香等。若香氣低沉,定為劣質茶;有陳氣的為陳茶;有霉氣等異味的為變質茶。就是苦丁茶,嗅起來也具有自然的香氣。花茶則更以濃香吸引茶客。

③口味----或者叫茶葉的滋味,茶葉的本身滋味由苦、澀、甜、鮮、酸等多種成分構成。其成分比例得當,滋味就鮮醇可口,同時,不同的茶類,滋味也不一樣,上等綠茶初嘗有其苦澀感,但回味濃醇,令口舌生津;粗老劣茶則淡而無味,甚至澀口、麻舌。上等紅茶滋味濃厚、強烈、鮮爽;低級紅茶則平淡無味。苦丁茶入口是很苦的,但飲後口有回甜。

④外形----從茶葉的外形可以判斷茶葉的品質,因為茶葉的好壞與茶採摘的鮮葉直接相關,也與制茶相關,這都反應在茶葉的外形上。如好的龍井茶,外形光、扁平、直,形似碗釘;好的珠茶,顆粒圓緊、均勻;好的工夫紅茶條索緊齊,紅碎茶顆粒齊整、劃一;好的毛峰茶芽毫多、芽鋒露等等。如果條索鬆散,顆粒松泡,葉表粗糙,身骨輕飄,就算不上是好茶了。

茶葉喝法與使用

新茶並非越新越好,喝法不當易傷腸胃,由於新茶剛採摘回來,存放時間短,含有較多的未經氧化的多酚類、醛類及醇類等物質,這些物質對健康人群並沒有多少影響,但對胃腸功能差,尤其本身就有慢性胃腸道炎症的病人來說,這些物質就會刺激胃腸黏膜,原本胃腸功能較差的人更容易誘發胃病。因此新茶不宜多喝,存放不足半個月的新茶更不要喝。

此外,新茶中還含有較多的咖啡因、活性生物鹼以及多種芳香物質,這些物質還會使人的中樞神經系統興奮,有神經衰弱、心腦血管病的患者應適量飲用,而且不宜在睡前或空腹時飲用。

醫學科學家曾在盛夏酷暑天進行過飲茶實驗:用紅外線溫度記錄儀測定皮膚溫度,結果發現吃冷飲只能使人的嘴唇周圍變冷,不能把局部的溫差傳遍全身,且會很快被體溫所平衡;飲熱茶,9分鍾後,整個身體皮膚的溫度可逐漸下降1--2℃,並能持續20分鍾之久,以後雖然逐漸恢復到原來溫度,但人的感覺依然是涼爽輕快,舒適異常。

正確方法是放置半個月以後才可能使用。

茶葉沖泡程序

1、百鶴沐浴(洗杯):用開水洗凈茶具;

2、觀音入宮(落 茶):把鐵觀音放入茶具,放茶量約占茶具容量的五分;

3、懸壺高沖(沖 茶):把滾開的水提高沖入茶壺或蓋甌,使茶葉轉動。

4、春風拂面(刮泡沫):用壺蓋或甌蓋輕輕颳去漂浮的白泡沫,使其清新潔凈;

5、關公巡城(倒茶):把泡一、二分鍾後的茶水依次巡迴注入並列的茶杯里;

6、韓信點兵(點茶):茶水倒到少許時要一點一點均勻地滴到各茶杯里;

7、鑒賞湯色(看茶):觀嘗杯中茶水的顏色;

8、呂啜甘霖(喝茶):乘熱細啜,先嗅其香,後嘗其味,邊啜邊嗅,淺斟細飲。飲量雖不多,但能齒頰留香,唯底回甘,心曠神怡,別有情趣;

中醫說茶

中醫認為,茶葉上可清頭目,中可消食滯,下可利小便,是天然的保健飲品。然而,茶葉的產地和品種不同,其葯理作用也不一樣。產於安徽者曰松蘿,主要作用"化食";產於浙江紹興者曰日鑄,專於"清火";產於福建者曰建茶,專於"辟瘴";產於六合者曰苦丁,專於"止痢";產於滇南者曰普洱茶,則兼消食、辟瘴、止痢之功。可見茶葉入葯有很大的學問。

不僅如此,中醫還認為,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之分,茶葉也有寒熱溫涼性味的差別,因此,四季飲茶也要有所區別。

春天,屬溫,陽氣上升,陰氣下降,萬物復甦。人們經過漫長的冬季,"內熱積貯",因此應注意驅寒御邪,扶陽固氣。此時宜飲花茶。因為花茶香氣濃烈,香而不浮,爽而不濁,具有理氣、開郁、祛穢、和中的作用,促進機體陽氣的生發,並能振奮精神,消除春困。

夏天,屬熱,赤日炎炎,氣候悶熱,出汗甚多,造成水、電解質平衡紊亂,因此必須補充大量水分。此時宜喝綠茶。因為綠茶性味苦寒,清鮮爽口,具有清暑解熱、生津止渴和消食利導等作用。

秋天,屬涼,有蕭殺之象,空氣漸漸乾燥,人們感覺皮膚、鼻腔、咽喉乾燥不適,這叫"秋燥"。此時宜喝清茶,色澤綠潤,內質馥郁,不寒不熱。秋涼飲之,可以潤膚、除燥、生津、潤肺、清熱、涼血。

冬天,屬寒,天寒地凍,寒氣襲人,人的機體處於收引狀態,新陳代謝遲緩,容易罹患"寒病"。此時宜飲紅茶。這種茶,葉紅、湯紅,醇厚干溫,滋養陽氣,增熱添暖,可以加奶、加糖,芳香不收,還可以去油膩、舒腸胃。

誤區:"茶醫百病"。有人認為,茶不僅是一種安全的飲料,也是治療疾病的良葯。殊不知,對有些病人來說,是不宜喝茶的,特別是濃茶。濃茶中的咖啡鹼能使人興奮、失眠、代謝率增高,不利於休息;還可使高血壓、冠心病、腎病等患者心跳加快,甚至心律失常、尿頻,加重心腎負擔。此外,咖啡鹼還能刺激胃腸分泌,不利於潰瘍病的癒合;而茶中鞣質有收斂作用,使腸蠕動變慢,加重便秘。

食療價值

山茶科木本植物茶的芽葉。又稱苦荼、茗、荼、臘茶、茶芽、芽茶、細茶。我國長江流域及以南各地均有栽培。春、夏和秋季採收初發的嫩葉,以清明前後採收者為好。茶葉除可鮮用外,一般是經過加工精製備用。制過的茶有許多品種,通常有綠茶、紅茶、青茶等類。結合產地而論,又有龍井、鐵觀音、祁紅、普洱茶、碧螺春、信陽毛尖、湘皮綠、旗槍、雲霧茶、烏龍茶等名茶,風味、特色各異。

[性能] 味微苦、甘,性涼。能清頭目,醒精神,解煩渴,利小便,消食積,解毒。

[參考] 含啡咖因、茶鹼、可可豆鹼、黃嘌呤、胡蘿卜素、維生素B2、C,氨基酸、鞣質、揮發油、三萜皂甙、黃酮類、多糖類等。咖啡鹼在茶葉中大部分與鞣質結合存在,以春季的嫩葉中含咖啡鹼量較高。茶葉經發酵,可使游離咖啡鹼的含量比例增加。

[用途] 用於風熱上犯,頭暈目昏;暑熱煩渴,或飲酒過度;多睡好眠,神疲體倦;小便短赤不利,或水腫尿少;油膩食積,消化不良;濕熱腹瀉、痢疾。此外,可用於誤服金屬鹽類或生物鹼類毒物且尚未吸收者。

[用法] 泡茶,煎湯,研末等。

[注意] 失眼者忌服。

飲茶禮儀

我國是茶的故鄉,有著悠久的種茶歷史,又有著嚴格的敬茶禮節,還有著奇特的飲茶風俗。我國飲茶,從神農時代開始,少說也有四千七百多年了。茶禮有緣,古已有之。

客來敬茶,這是我國漢族同胞,最早重情好客的傳統美德與禮節。直到現在,賓客至家,總要沏上一杯香茗。喜慶活動,也喜用茶點招待。開個茶話會,既簡便經濟,又典雅莊重。所謂君子之交淡如水,也是指清香宜人的茶水。

我國漢族同胞還有種種以茶代禮的風俗。南宋都城杭州,每逢立夏,家家各烹新茶,並配以各色細果,饋送親友毗鄰,叫做七家茶。這種風俗,就是在茶杯內放兩顆青果即橄欖或金桔,表示新春吉祥如意的意思。

茶禮還是我國古代婚禮中一種隆重的禮節的。明.許次紓在《茶疏考本》中說:茶不移本,植必子生。古人結婚以茶為識,以為茶樹只能從種子萌芽成株,不能移植,否則就會枯死,因此把茶看作是一種至性不移的象徵。所以,民間男女訂婚以茶為禮,女方接受男方聘禮,叫下茶或茶定,有的叫受茶,並有一家不吃兩家茶的諺語。同時,還把整個婚姻的禮儀總稱為三茶六禮。三茶,就是訂婚時的下茶,結婚的定茶,同房時的合茶。下茶又有男茶女酒之稱,即定婚時,男家除送如意壓帖外,要回送幾缸紹興酒。婚禮時,還要行三道茶儀式。三道茶者,第一杯百果,第二杯蓮子、棗兒;第三杯方是茶。吃的方式,接杯之後,雙手捧之,深深作揖,然後向嘴唇一觸,即由家人收去。第二道亦如此。第三道,作揖後才可飲。這是最尊敬的禮儀。這些繁俗,現在當然沒有了,但婚禮的敬茶之禮,仍沿用成習。

張源《茶錄》"湯辨"條載:"湯有三大辨十五辨。一日形辨,二日聲辨,三日氣辨。

在泡行茶過程中,身體保持良好的姿態,頭要正、肩要平,動作過程中眼神與動作要和諧自然,在泡茶過程中要沉肩、垂肘、提腕,要用手腕的起伏帶動手的動作,切忌肘部高高抬起

④ 中國茶道的基本知識

四規:和、敬、清、寂
七則:提前備好茶,提前放好炭,茶室應冬暖夏涼,室內插花保持自然美,備好雨具,遵守時間,時刻把客人放在心上

⑤ 茶文化基本知識

茶文化基本知識都包括:茶葉的品種、等級、產地等的判斷、茶葉的製作、茶葉的泡製等知識。茶葉,指茶樹的葉子和芽。別名茶、檟(jiǎ),茗,荈(chuǎn)。泛指可用於泡茶的常綠灌木茶樹的葉子,以及用這些葉子泡製的飲料,後來引申為所有用植物花、葉、種子、根泡製的草本茶,如菊花茶等;用各種葯材泡製的涼茶等,在中國文學中亦稱雷芽。有些國家亦有以水果及香草等其它植物葉而泡出的茶,如水果茶。

⑥ 關於茶文化的知識

茶文化意為飲茶活動過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徵,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聯、茶書、茶具、茶畫、茶學、茶故事、茶藝等等。茶文化起源地為中國。

功夫茶文化則起源於中國廣東省潮汕地區。中國是茶的故鄉,中國人飲茶,據說始於神農時代,少說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現在,中華同胞還有民以茶代禮的風俗。

中國各地對茶的配製是多種多樣的:有潮州鳳凰單叢茶、有太湖的熏豆茶、蘇州的香味茶、湖南的姜鹽茶、成都的蓋碗茶、台灣的凍頂茶、杭州的龍井茶、福建的烏龍茶等。

全世界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人喜愛品茶,各國茶文化各不相同,各有千秋;中國茶文化反映出中華民族的悠久的文明和禮儀。

(6)中國茶道知識大全擴展閱讀:

功能

茶文化的社會功能主要表現在發揚茶德、傳播茶道、文化藝術 、修身養性、陶冶情操、促進民族團結、表現社會進步和發展經濟貿易等。茶德是經過幾千年積淀下來的被歷代人們所推崇的茶內在具備的美好品性。

茶文化具有的傳統主要有熱愛祖國 、無私奉獻、堅韌不拔、謙虛禮貌、勤奮節儉和相敬互讓等。吳覺農先生和湖南劉先和,為茶葉事業鞠躬盡瘁,既是愛國主義者,又是當代茶人傑出代表。

⑦ 關於茶藝的知識

茶藝知識
茶分六種:綠茶、綠茶葉、黑荼、白茶、綠茶(烏龍)和白牡丹茶。 茶藝根據飲茶活動來主要表現一定的禮數、為人、詩意、藝術美學見解和精神觀念的一種觀念藝術。它是茶道與精神的融合,並根據茶道主要表現精神。盛於我國唐朝,盛於宋、明朝,衰於清朝。中國茶道的具體內容注重五境之美,即荼葉、茶葉茶、熟度、茶器、自然環境,另外配上心態等標准,而求「味」和「心」的最大享有。
茶藝要遵照一定的規律。唐朝為擺脫九難,即造、別、器、火、水、炙、末、煮、飲。宋朝為三點與三不點飲茶,「三點」為新式茶、甘泉、潔器為一,天氣晴朗為一,風流儒雅、氣味相投的佳客為一;相反,是為「三不點」。明朝為十三宜與七忌諱。「十三宜」為一沒事、二佳客、三獨座、四詠詩、五揮翰、六沉醉於、七睡起、八宿醒、九清供、十精舍、十一命中、十二賞析、十三文僮;「七忌諱」為一比不上法、二惡具、三主位不韻、四冠裳苛禮、五葷餚異味、六忙冗、七壁間書案多惡趣。
飲茶就是一種詩意,並且對人體也很有益處的。飲茶能夠清熱解毒解暑,還可以止渴生津止渴,長期性喝茶的人員人體還較為健康,茶葉茶能夠美容養顏,對身體有非常好的功效的,建議每日都適當的食用。

⑧ 有關茶道的資料 (一百字左右)

我國說茶之功用,不外乎是清神、除煩、去膩,而日人卻給茶加了+德:諸神加護、五臟調和、睡眼消除、煩惱自滅、孝善父母、息歡、安穩壽命(長壽)、諸人愛敬、天魔遠離、臨終不亂(武野紹鷗語) 。

茶藝六要素,包括人、茶、水、器、藝、境六大要素。六要素的完美組合才可使殺藝達到盡善盡美的超凡境界。人之美:人是茶藝最根本的要素,包括形體美、服飾美、儀態美等。

茶之美:在茶藝過程中,不僅是賞析茶的色、香、味、形之美,還可感悟到茶名之美。

水之美:評水是茶藝的一項基本功。精茶配美水,才能給人至高的享受。陸羽在《茶經》中有提到泡茶所用水: "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器之美:茶具的審美包括器形和組合兩方面藝之美:包括茶藝程序編排的內涵美和茶藝表演的動作美、神韻美、服裝道具美等。 境之美:中國茶藝要求品茶時做到環境、藝境、人境、心境俱美。

茶道一般人也沒那個閑情雅緻,這些年來我也看茶、找茶、喝茶、花費了不少時間和精力,同時也找了不少茶道方面的書看,


以下這些茶道方面的資料算是我多年收集於 古籍閣 的全部茶道、茶藝資料約一百多冊,我不信還有比這最全面的茶道資料


茶道資料目錄:

《(宋)蔡襄小楷茶錄》

《(宋)蔡襄《茶錄》》

《遵生八箋·茶經·飲膳正要·食物本草.精譯》

《茶鑒賞手冊》

《[中國茶具網路·彩圖版]》

《[中國茶典]》

《[中國茶療]》

《[中國茶韻]》

《[品茶錄:中華茶文化].阮浩耕.掃描版》

《[唐]陸羽撰、沉冬梅校註:茶經校注》

《[圖解茶經.經典圖解暢銷版].陸羽.掃描版》

《[圖解茶經:認識中國茶道].紫圖.掃描版》

《[日本茶道文化概論].滕軍.掃描版》

《[禮儀與中國文化].顧希佳.掃描版》

《[舌尖上的香港.香港美食地圖].劉彬.彩圖版》

《[茶與中國文化].王國安.文字版》

《[茶與茶藝鑒賞].唐存才.掃描版》

《[茶當酒集].馬未都著.掃描版》

《[茶文化與茶具].查俊峰.掃描版》

《[茶文化博覽·中國茶典]》

《[茶文化概論]掃描版》

《[茶道]》

《[茶道入門三篇:制茶、識茶、泡茶·彩圖版].掃描版》

《中華茶文化基礎知識》

《中華茶文化尋蹤》

《中國十大名茶及相關知識略》

《弘揚茶文化 從零開始學泡茶》》

《茶療百疾》

《中華茶文化叢書(全10冊).10茶趣異彩》

《中華茶文化叢書(全10冊).3茶具清雅》

《中華茶文化叢書(全10冊).4茶道玄幽—中國茶的品飲藝術》

《中華茶文化叢書(全10冊).5茶飲康樂》

《中華茶文化叢書(全10冊).6茶館閑情—中國茶館的演變與情趣》

《中華茶文化叢書(全10冊).8茶典逸況—中國茶文化的典籍與文獻》

《中華茶文化叢書(全10冊).9茶哲睿智》

《中國茶系列.茶具清雅+中國茶具藝術與鑒賞》

《茶具清雅.中華茶文化叢書03》

《茶典.茶集2(茶藝、茶俗、茶詩文)中》

《茶典逸況.中華茶文化叢書08》

《茶品悠韻.中華茶文化叢書02》

《茶藝風情.中華茶文化叢書07》

《茶路歷程.中華茶文化叢書01》

《中華茶文化基礎知識.陳文華》

《中華茶文化尋蹤》

《中國十大名茶及相關知識略》

《中國文化新論叢書-茶與中國文化》

《中國禪茶文化精神及其社會價值》

《中國茶葉大辭典》

《中國茶文化叢書:《習茶》》

《中國茶文化叢書:《數典》》

《中國茶文化叢書:《紀茗》》

《中國茶文化叢書:《說泉》》

《中國茶文化叢書:《談藝》》

《中國茶文化今古大觀》

《中國茶文化圖典》

《中國茶經》

《中國茶經[全彩典藏版](張勃等)》

《中國茶經·完整版版》

《中國茶經(上)》

《中國茶經(下)》

《中國茶經(中)》

《中國茶藝全程學習指南》

《中國茶譜 宛曉春 中國林業出版社》

《中日茶文化交流史》

《烏龍茶與健康》

《雲南不同地區普洱曬青毛茶品質差異性研究》

《十大名茶的傳說》

《吃茶養生記-一個宗教醫學典型案例解析》

《品享茶文化 香飄海內外》

《圖解茶經》

《圖解茶經:認識中國茶道》

《宋詩與茶文化》

《日本茶道逸事》

《普洱茶沖泡技巧》

《普洱茶沖泡方法》

《普洱茶淺探》

《普洱茶道》

《民間保健葯酒妙方》

《洋酒知識大全》

《煎茶水經》

《玉泉清茗——中國茶文化》

《紅茶,綠茶,普洱茶,花茶等常識》

《茶 錄》

《茶 疏》

《茶史初探》

《茶哲睿智——中國茶文化與儒釋道》

《茶聖陸羽:中國茶文化的奠基人》

《茶文化-中華傳統文化書系圖文版》

《茶文化與科學飲茶》

《茶文化叢書-茶文化與品茶藝術》

《茶文化叢書-茶文化與茶具》

《茶文化博覽1中國茶韻》

《茶文化博覽·中國茶典》

《茶文化博覽·中國茶飲》

《茶文化博覽·中國茶館》

《茶文化博覽:中國茶療+余悅.掃描版》

《茶文化散文叢書_一壺天地小如瓜》

《茶疏》

《茶禪一味-日本的茶道文化》

《茶經》

《茶藝》

《茶藝基本知識》

《茶藝師 中級》

《茶藝師基礎知識》

《茶道入門三篇_制茶、識茶、泡茶(蔡榮章)》

《茶道教學上》

《茶道教學下》

《茶道玄幽 中國茶的品飲藝術》

《茶集(茶藝、茶俗、茶詩文)上》

《茶集(茶藝、茶俗、茶詩文)下》

《茶集(茶藝、茶俗、茶詩文)中》

《解讀中日茶文化的異同》

《認識中國茶道》

《論中國的茶藝及其在中國茶文化史上的地位》

《鐵觀音茶葉知識手冊第一版》 》

《飲茶的宜與忌》

《(明)張源 茶錄》


《08年白茶鐵餅》

《中國普洱茶網:普洱茶從零開始學習教程》

《中國茶道》

《中國茶道與日本茶道的比較》

《烏牛早》

《雲南有哪些普洱茶山?》

《冰川水》

《南崎鐵觀音》

《大明水記-宋-歐陽修》

《大紅袍》

《大觀茶論》

《天字磚》

《如何識別全手工壺》

《安宮牛黃丸》

《小青柑》

《少兒茶藝》

《岩茶》

《怎樣區分茶葉的優劣》

《易武茶山——普洱茶的轉折》

《普洱茶》

《普洱茶茶藝流程_6718》

《水仙》

《江山綠牡丹》

《煎茶水記》

《白茶》

《紫砂壺》

《紫砂壺與功夫茶》

《紫砂壺製作工藝》

《紫砂壺如何養壺》

《紫砂壺的製作工藝》

《老樹龍井》

《老白茶》

《茶六大類》

《茶具的保養》

《茶葉培訓資料》

《茶葉小常識》

《茶葉的產地分布》

《茶葉知識全集》

《茶器》

《茶經》

《茶藝》

《茶馬世家論普洱茶七子餅的鑒別》

《西湖龍井》

《野生芽苞》

《鐵觀音_40781》

《銀杏茶1》

《陳年普洱磚》

《馬頭岩肉桂》

《馬頭岩肉桂17.5.5》

《馬年糯山生餅》

《黃芪的主要葯理》

《黃金茶》

⑨ 茶道入門基礎知識有哪些

茶道入門基礎知識有:

一、煎茶道

把茶末投入壺中和水一塊煎煮。最早記述於唐代,有「吃茶」之說。流行於宋代。法門寺出土的金質茶具,展現了唐代人「吃茶」的情形。

茶葉經烘乾後碾成粉末,和水一起煮,在煮茶時有時會加入鹽等調料,喝茶時與茶葉一起喝下,所以又叫「吃茶」。唐代的煎茶,是茶的最早藝術品嘗形式。

二、工夫茶道

清代 至今某些地區流行的工夫茶是唐、宋以來品茶藝術的流風余韻。清代工夫茶流行於福建的汀州、漳州、泉州和廣東的潮州。

後來在安徽祁門地區也有盛行。工夫茶講究品飲工夫。飲工夫茶,有自煎自品和待客兩種,特別是待客,更為講究。

(9)中國茶道知識大全擴展閱讀:

中國茶道特點:

廉、美、和、敬和韓國的茶禮一樣,中國的茶道精神也有不同的提法。中國雖然自古就有道,但宗教色彩不濃,而是將儒、道的思想溶在一起,給人們留下了選擇和發揮的餘地,各層面的人可以從不同角度根據自己的情況和愛好選擇不同的茶藝形式和思想內容,不斷加以發揮創造,因而也就沒有嚴格的組織形式和清規戒律。

只是到了20世紀八十年代以後,隨著茶文化熱潮的興起,許多人覺得應該對中國的茶道精神加以總結,歸納出幾條便於茶人們記憶、操作的「茶德」。

茶道起源:

茶道起源於中國。中國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將茶飲作為一種修身養性之道,唐朝《封氏聞見記》中就有這樣的記載:「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

這是現存文獻中對茶道的最早記載。由此可見,最早最完善的茶道流程就是唐代陸羽所創的煎茶茶道。呂溫在《三月三茶宴序》中對茶宴的優雅氣氛和品茶的美妙韻味,作了非常生動的描繪。

⑩ 茶道入門茶道基本知識

在小陳茶事看來,茶道是一個相當廣的內容,就先說說其中的鳳凰三點頭吧!

「鳳凰三點頭」是茶藝道中的一種傳統禮儀,是對客人表示敬意,同時也表達了對茶的敬意。

鳳凰三點頭寓意三鞠躬,表達主人對客人有敬意善心,因此手法宜柔和,不宜剛烈。然而,水注三次沖擊茶湯,更多激發茶性,也是為了泡好茶。不能以表演或做作心態去對待,才會心神合一,做到更佳。

鳳凰三點頭的沖泡要訣

一、高提水壺,讓水直瀉而下,接著利用手腕的力量,上下提拉注水,反復三次,讓茶葉在水中翻動。

二、鳳凰三點頭最重要在於輕提手腕,手肘與手腕平,便能使手腕柔軟有餘地。所謂水聲三響三輕、水線三粗三細、水流三高三低、壺流三起三落都是靠柔軟手腕來完成。

至於手腕柔軟之中還需有控制力,才能達到同響同輕、同粗同細、同高同低、同起同落而顯示手法精到。最終結果才會看到每碗茶湯完全一致。

鳳凰三點頭水注如一道白練,飛流直下,又好似瀑布落潭,疊成三疊,使茶葉上下翻動,杯內出現清湯綠葉,一旗一槍亭亭玉立,如游魚上下浮動,栩栩如生;杯口水汽如白鶴升起,冉冉而上。

鳳凰三點頭是一種極高的茶道技巧,適用於每種茶,像黑茶、西湖龍井、白茶等等茶,都適用於鳳凰三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