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知識 » 小學數學知識樹手抄報
擴展閱讀
零基礎想學臨床怎麼辦 2024-09-19 09:59:52
投資商業知識大全 2024-09-19 09:59:10

小學數學知識樹手抄報

發布時間: 2022-03-06 21:13:31

㈠ 手抄報――知識樹形式

中間畫一個大樹,旁邊寫點字。

㈡ 手抄報知識樹怎麼畫

畫一棵很大的樹,在上面可以果子,在果子里寫古詩,名人名言還是數學公式,英語單詞什麼都行

㈢ 數學手抄報內容簡算技巧

數學計算簡便方法
1.十幾乘十幾:
口訣:頭乘頭,尾加尾,尾乘尾。
例:12×14=?
解: 1×1=1
2+4=6
2×4=8
12×14=168
註:個位相乘,不夠兩位數要用0佔位。
2.頭相同,尾互補(尾相加等於10):
口訣:一個頭加1後,頭乘頭,尾乘尾。
例:23×27=?
解:2+1=3
2×3=6
3×7=21
23×27=621
註:個位相乘,不夠兩位數要用0佔位。
3.第一個乘數互補,另一個乘數數字相同:
口訣:一個頭加1後,頭乘頭,尾乘尾。
例:37×44=?
解:3+1=4
4×4=16
7×4=28
37×44=1628
註:個位相乘,不夠兩位數要用0佔位。
4.幾十一乘幾十一:
口訣:頭乘頭,頭加頭,尾乘尾。
例:21×41=?
解:2×4=8
2+4=6
1×1=1
21×41=861
5.11乘任意數:
口訣:首尾不動下落,中間之和下拉。
例:11×23125=?
解:2+3=5
3+1=4
1+2=3
2+5=7
2和5分別在首尾
11×23125=254375
註:和滿十要進一。
6.十幾乘任意數:
口訣:第二乘數首位不動向下落,第一因數的個位乘以第二因數後面每一個數字,加下一位數,再向下落。
例:13×326=?
解:13個位是3
3×3+2=11
3×2+6=12
3×6=18
13×326=4238
註:和滿十要進一。

最近開始進行簡便計算的期末復習,在課前我進行了前測,6道題目,班級中全對的人不到一半,問題比較嚴重,仔細分析了其中原因,我歸納了以下幾點原因和解決的
一、理解運算定律、運算性質是學習簡便運算的前提。
許多簡便運算都是充分合理地應用運算定律、性質的結果。如果學生沒真正理解運算定律、性質,他只能照葫蘆畫瓢。在實際解題的過程當中,學生的思路不清晰,常出現這樣或那樣的錯誤。因此,教師平時要注重引導學生發現各運算定律、性質的特點,幫助他們構建相應的知識體系,以便學生牢固掌握運算定律、運算性質,為簡便運算提供理論支柱。
錯例1:378-146-104
=378-(146-104)
=378-42
=336
【錯因分析】
減法的性質是小學數學簡便運算的一個重要理論依據。該生的本意是利用減法的性質使計算簡便.由於對減法性質的理解不透徹,導致計算出錯。
【解決策略】
理解運算定律、運算性質是學習簡便運算的前提。學生如果沒有真正的理解運算性質、運算定律,那他只會模仿著例題去解題。一旦沒有例題可以參照或模仿,學生的解題思路就不清晰,極易出錯。所以教師首先要給學生理清這些運算定律和運算性質。
二、思維的靈活性是簡便運算的靈魂。
簡便運算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算式原來的運算順序,根據運算定律、性質重組運算順序。因此,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就顯得尤為重要。要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力,善於發現數字的特點以及數字之前的聯系。在教學中加強有針對性的口算練習,如125、 25分別乘以偶數的積,可湊整的兩個數加法等,以提高學生發現簡算條件的能力。第二,要使學生正向思維和逆向思維同步發展,能正向也能逆向應用運算定律。如乘法分配律的正用與逆用等。
錯例2:25×97+75
=(25+75)×97
=100×97
=9700
【錯因分析】
上面這種現象在簡便計算時出現的較多,尤其是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同學,因為在他們看來,學了簡便計算後,所有的運算就都可以進行簡便計算,而當碰到不能簡便的運算題時,就憑著頭腦中模糊的印象,亂做一氣。這種現象在數學學習中是最常見的,這是由於思維的定勢作用或者由知識的負遷移引起的。這和我們平時的教學密切相關,如學習兩位數加法交換律後,所有的練習題都是這一類,又如在學習減法的性質後,所有的練習題也都是減法的性質。這樣的練習可以幫助學生及時鞏固所學知識,有利於學生計算技能的形成和熟練,但缺點是容易形成定勢,即學什麼就做什麼,可以不動腦筋地依葫蘆畫瓢。
【解決策略】
簡便計算因其突出簡便的特性,容易使我們把眼光緊盯著它,以為學生能運用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就是完成教學任務了。這種觀點是不全面的。簡便計算是四則計算中的一部分,因此,簡便計算的教學中應建立在真實的計算教學背景上,不能也不應該脫離計算教學來談簡便計算。否則,學生只能是「只見樹林而不見森林」,當多種運算題型混合在一起時,有些學生就會把一些不能簡便的式題亂用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因此,在教學簡便計算時,最好把能簡便與不能簡便的習題同時呈現,讓學生知道有些習題通過運用運算定律能使計算簡便,而有些則不能,甚至用了運算定律反而使計算變得復雜。
當然除此之外,學生細心的計算和認真的態度也是必要的前提條件,相信這些條件都符合了之後,學生簡便計算的正確率一定能有所提高。

㈣ 小學生五年級數學知識點手抄報題目

五年級。。。
我這里只有應用題的。
1:體育用品有90個乒乓球,如果每兩個裝一盒,能正好裝完嗎?如果每五個裝一盒,能正好裝完嗎?為什麼?
90#2=45盒
90#5=18盒
答:如果每兩個裝一盒,能正好裝完如果每五個裝一盒,也能正好裝完。因為90能整除五。

2:體育店有57個皮球,每三個裝在一個盒子里,能正好裝完嗎?
57#3+19盒
答:能正好裝完。

3:甲,乙兩個人打打一份10000字的文件,甲每分打115個字,乙每分鍾打135個字,幾分鍾可以打完?
10000#(115+135)=40分
答:40分鍾可以打完。

4:五年級同學植樹,13或14人一組都正好分完,五年級參加植樹的同學至少有多少人?
13X14=192人
答:五年級參加植樹的人至少有192人.

5:兩輛汽車從一個地方相背而行.一車每小時行31千米,一車每小時行44千米.經過多少分鍾後兩車相距300千米?
方程:
解:兩車X時後相遇.
31X+44X=300
75X=300
X=4
4小時=240分鍾
答:經過240分鍾後兩車相距300千米.

6:兩個工程隊要共同挖通一條長119米的隧道,兩隊從兩頭分別施工.甲隊每天挖4米,乙隊每天挖3米,經過多少天能把隧道挖通?
解:設X天後挖通隧道
3X+4X=119
7X=119
X=17
答:經過17天挖通隧道.

7:學校合唱隊和舞蹈隊共有140人,合唱隊的人數是舞蹈隊的6倍,舞蹈隊有多少人?
解:設舞蹈隊有X人
6X+X=140
7X=140
X=20人
答:舞蹈隊有20人.

從這里開始不是方程題了.

8:兄弟兩個人同時從家裡到體育館,路長1300米.哥哥每分步行80米,弟弟騎自行車以每分180米的速度到體育館後立刻返回,途中與哥哥相遇,這時哥哥走了幾分鍾?
1300X2=2600米 2600#(180+80)
=2600#260
=10分
答:這時哥哥走了10分鍾.

9::六一兒童節,王老師買了360塊餅干,480塊糖,400個水果,製作精美小禮包,分給小朋友作為禮物,至多可做幾個小禮包?
360+480+400=1240個
答:至多可做1240個小禮包.

10:淘氣買了40個氣球,請同學來家比吹氣球.為了能把氣球平分,淘氣應該請幾個同學來比吹氣球?淘氣不參加.
40#2=20人 40#4=10人 40#5=8人
40#8=5人 40#@0=4人 40#20=2人
答:請同學的方法有6種,分別是:20人,10人,5人,8人,4人,2人.

11:一塊梯形的玉米地,上底15米,下底24米,高18米.每平方米平均種玉米9株,這塊地一共可種多少株玉米?
(15+24)X18#2=351平方米
351X9=3195株
答:這塊地可種玉米3159株.

12:某班學生人數在100人以內,列隊時,每排5人,4人,3人都剛好多一人,這班有多少人?
5X4X3=60人 60+1=61人
答:這班有61人.

13:王月有一盒巧克力糖,每次7粒,5粒,3粒的數都餘1粒,這盒巧克力糖至少有多少粒?
7X5X3=105粒 105+1=106粒
答:這盒巧克力糖至少有106粒.

14:晨光小區有一段長15米,寬1.2米的長方形甬道要鋪方磚.設計師准備了邊長是30厘米的方磚,請你算一算:需要幾塊這樣的方磚?如果每塊方磚3元,那麼鋪這段甬道需要多少元?
15米=150分米 1.2米=12分米 30厘米=3分米
150X12=1800平方分米 3X3=9平方分米
1800#9=200塊 200X3=600元
答:需要200塊這樣的方磚,需要600元.

15:有兩塊面積相等的平行四邊形實驗田,一塊底邊長70米,高45米,另一塊底邊長90米,高是多少米?
70X45=3150平方米 3150#90=35米
答:高是35米.

16:一批鋼管疊成一堆,最下層有10根,每上1層少放1根,最上1層放了5根.這批鋼管有多少根?
10-5+1=6層 (10+5)X6#2
=15X6#2
=90#2
=45根
答:這批鋼管有45根.

等等————還有————

1.東高村要修建一個長方體的蓄水池,計劃能蓄水720噸。已知水池的長是18米,寬是8米,深至少是多少米?(1立方米的水重1噸。)(用方程解答)

2.一個長方體游泳池,長50米,寬25米,池內原來水深1.2米。如果用水泵向外排水,每分鍾排水2.5立方米,需要多少小時排完?

3.一個長方體的汽油桶,底面積是16平方分米,高是6分米,如果1升汽油中0.74千克,這個有同可以裝多少千克汽油?

4.用2100個棱長1厘米的正方體堆成一個長方體,它的高是1分米,長和寬都大於高。它的長和寬各是多少厘米?

第一題:
解:深至少是X米,
18*8X=720
144X=720
X=5
答:深至少是5米。

第二題:
50*25*1.2=1500(立方米)
1500/25=600(分鍾)
600分鍾=10小時
答:需要10小時。

第三題:
16*6=96立方米=96升
96*0.74=71.04千克
答:這個油桶可以裝71.04千克。

第四題:
1分米=10厘米
2100/10=210(厘米)
210/70=3(厘米)或者 210/30=70(厘米)
答:長為70厘米;寬為3厘米;或者長為30;寬為7厘米。
第5題:
有一個正方體,邊長為2厘米,求這個正方體的表面積?
答案:2*2*6=24(平方厘米)

第6題:
有一個長方體,長2厘米,高2厘米,寬1厘米,求表面積?
答案:(2*2+2*1+2*1)*2=16(平方厘米)

第7題:一塊長方體的木板,長2米,寬5米,厚8米,它的表面積是多少平方米?體積是多少立方米?
答案:表面積:(2*5+2*8+5*8)*2=132(平方米)
體積:2*5*8=80(立方米)

第8道:一個正方體油桶的棱長0.8米,它的容積是多少升?做這個油桶至收用鐵皮多少平方分米?
0.8*0.8*0.8=0.512(平方米)=512(升)
0.8*0.8*6=3.084(平方米)=348(平方分米)

第9道:有三根木棒,分別長12厘米,44厘米,56厘米。要把他們都截成同樣長的小棒,不許剩餘,每根小棒最長能有多少厘米?
答案:這里求的是12,44,56,的最大的公約數!你自己算吧!

第10題:一個無蓋的正方體魚缸,棱長50厘米,至少需要多大玻璃?
答案:50*50*5=12500(平方厘米)

第11題:一包糖果,分8個人或10個人,都能正好分完,這包糖果至少有多少塊?
答案:這里是求8和10的最小公倍數。

第12題:有一箱牛奶,分5個人或分7個人,都剩一瓶牛奶,這箱牛奶至少有多少瓶?
答案:這里求的是5和7的最小公倍數在+上1

第13題:長方形地長40米、寬45米,和另一塊底為75米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相等,這塊平行四邊形地的高多少米?
答案:40*45=1800(平方米)
1800/75=24(米)

第14題:三角形的面積是3.4平方米,和它等地等高的平行四邊形面積是多少?
答案:3.4*2=6.8(平方米)

第15題:一個長方體水池長8.5米,寬4米,深1.5米,這個水池占底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答案:8.5*4=34(平方米)

第16題:一個長方體木箱,長12分米,寬8分米,高6.5分米,如果在它的圍標塗上油漆,塗油漆的面積有多少平方分米?
答案:12*8+(12*6.5+8*6.5)*2=356(平方分米)

第17題:梯形的上底是5米,下底12米,高8米,它的面積是多少?
答案:(5+12)*8=68(平方米)

第18題:做長方體的箱子,長0.8米,寬.6米,高0.4米。做這個箱子至少要多少材料?
答案:(0.9*0.6+0.6*0.4+0.9*0.4)*2=228(平方米)

第19題:正方體紙盒棱長0.6米,做一個紙盒至少要用多少材料?
答案:0.6*0.6*6=2.16(平方米)

第20題:小明裡學校有1000米,他每分鍾走100米,要多少小時才能回到學校?
答案:1000/100=10(分鍾)=1/6小時21. 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是30,他們的最小公倍數是180,已知其中一個數為180,求另一數?
答案:30

22.從運動場的一端到另一端全長96米,原來從一端起到另一端每隔4米插一面小紅旗,現在要改成每隔6米插一面小紅旗,求不拔出來的小紅旗有多少面?
答案:因為運動場全長96 每隔4米 有1面紅旗 可知一共有96除4=24面 又因為改成每6米一面 3成4=12 2成6=12 所以每四面紅旗拔掉2根24除2=12面

23.有25個桃子,75個橘子,分給若干名小朋友,要求每人分得的桃子,橘子數相等,那麼最多可非給多少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得桃子多少個?橘子多少個?
答案:(25,75)=25個(25是25和75的最大公約數)
25/25=1個
75/25=3個
最多可分給25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得桃子1個,橘子3個。

24.蘭蘭的父母在外地工作,她住在奶奶家。媽媽每6天開看她一次,爸爸路遠,每9天才能來看她一次。請你想一想,至少多少天爸爸,媽媽能同時來看她?兩個月內他們全家能團聚幾次?
答案:(6,9)=18天(18是6和9的最小公倍數)
60/18=3次......6天
至少18天爸爸,媽媽能同時來看她,兩個月內他們全家能團聚3次

25.路車每6分鍾發一次車,15路每8分鍾發一次車,9路車每12分鍾發一次車,現在三個路的公共汽車同時從起點出發,至少在過多少分鍾三個路的車又同時發車。
答案:6=2*3
8=2*2*2
12=2*3*2
3*2*2*2=24

26.長72分米,寬48分米為最大公因數是24分米裁成面積最大的正方形桌布邊長為2米4分米
答案:(72÷24)×(48÷24)=3×2=6
可以裁6塊.

27.阿姨今天給月季和君子蘭同時澆了水,月季每4天澆一次水,君子蘭每6天澆一次水 ,至少多少天以後給這兩種花同時澆水?
答案;求4和6的最小公倍數,等於24天

28. 有餅30塊,橙36個,分給若干個兒童,每人所得的相等,最多可分給兒童多少人?
答案:求30和36的最大公約數,等於6
29.上米50公斤,中米60公斤,下米90公斤,分別裝成重量相等的若干袋,各種米恰好裝完,每袋的重量最多是多少公斤?
答案:求50.60和90的最大公約數,等於10

30.用24朵紅花.36朵黃花和48朵紫花作成花束,要使花束里有同樣多的花。這些花最多能做多少花束?
答案:求24.36和48的最大公約數,等於12
31.有一個長方體,寬是高的3倍,寬與高的長度和等於長。現將它橫切一刀,再豎切一刀,得到了4個小長方體,表面積增加了200平方厘米。原來長方體的體積是多少?
答案:設高為a,寬為3a,長為4a
那麼橫切之後,表面積增加2*3a*4a
豎切之後,表面積增加2*a*3a
24a^2+6a^2=200
a=(20/3)^0.5
體積v=12a^3=160/3*(15)^0.5

32.一隻無蓋的長方形魚缸,長 0.4米,寬 0.25米,深 0.3米,做這只魚缸至少要用玻璃多少平方米?
答案:0.4×0.25+2×0.25×0.3+0.4×0.3
=0.1+0.15+0.24
=0.49㎡

33.用36厘米的鐵絲折一個正方體框架,這個正方體棱長是多少?如果用紙糊滿框架的表面,至少需要紙多少平方厘米?
答案:36÷12=3㎝
6×3×3
=54平方厘米

34.一個底面是正方形的長方形,側面展開恰好是正方形,長方體的高為8分米,它的體積。
答案:
長方體的高=底面周長=8分米
長方體底面邊長=8÷4=2(分米)
體積=底面積×高=2×2×8=32(立方分米)

35.12顆糖,平均分給3個人,每人分得這些糖的幾分之幾?
12/3=12/3
36.把三個完全一樣的正方體木塊拼成一個長方體,表面積就比原來減少了120平方厘米,拼成的正方體的表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答案: 120÷4=30(平方厘米)
3×4×+1×2=14(個)小正方體的面積
14×30=420(平方厘米)
30×6×3=540(平方厘米)

37.向一個長24,寬9,高8的長方體水槽中注入6深的水,然後放入一個棱長為5的正方體鐵塊,水位上升了多少
答案:5×5×5÷(24×9)
=125÷216
≈0.5787

38.一個正方體所有棱長的和是84cm,它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底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答案:84/12=7(厘米)
體積:7*7*7= 343(立方厘米)
底面積:7*7=49(平方厘米)
39修一段路,第一天修了全長的1/4 ,第二天修了90米,這時還剩下150米沒有修。這段路全長多少米?
答案設:這段路全長X米,
1/4X+90+150=X
X-1/4X=90+150
3/4X=240
X=320
40建築工地有一堆黃沙,用去了2/3 ,正好用去了60噸。這堆黃沙原來有多少噸?
答案60/2/3=90(噸)

41用5000千克小麥可以磨出麵粉4250千克,求小麥的出粉率。
答案4250/5000*100%=85%

42小麥的出粉率是80%,要磨出麵粉640千克,需要多少千克小麥?
答案640/80%=800(千克)

43王老師到體育用品商店買了5隻小足球,付出100元,找回32.5元,每隻小足球多少元?
答案(100-32.5)/5=13.5(元)

44食堂里第一次買來白菜25千克,第二次買來白菜175千克,按每千克白菜6角錢計算,食堂里買白菜一共用去多少錢?
答案(25+175)*6=1200(角)=120(元)

45小華給小剛看一本書,小華4天看了132頁,小剛3天看96頁,誰看得快?為什麼?
答案小華看的快!
因為小華:132/4=33(頁)
小剛:96/3=32(頁)

46體育用品商店原來有72隻籃球,賣出2/3,又購進45隻,現在有多少只籃球?
答案72*2/3=48(只)
72-48=24(只)
24+45=70(只)

47一個長方體的長是0.54米,比寬多8厘米,高是5厘米,這個長方體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答案0.54米=54厘米
54-8=46厘米
54*46*5=12420平方厘米=1.242平方米

48一根鋼條長1米,截去2/5米,還剩多少米?
答案1-2/5=3/5米

49果園里計劃用一塊地的2/5種桃樹,1/3種梨樹,剩下的種蘋果樹。蘋果樹占幾分之幾?

㈤ 如何做知識框架的知識樹,做成手抄報形式

這里篇幅有限,寫不了

㈥ 數學手抄報

一、圖形的變換

(一)教學目標

1. 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圖形的軸對稱,探索圖形成軸對稱的特徵和性質,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圖形的軸對稱圖形。
2. 進一步認識圖形的旋轉,探索圖形旋轉的特徵和性質,能在方格紙上把簡單圖形旋轉90°。
3. 初步學會運用對稱、平移和旋轉的方法在方格紙上設計圖案,進一步增強空間觀念。
4. 讓學生在上述活動中,欣賞圖形變換所創造出的美,進一步感受對稱、平移和旋轉在生活中的應用,體會數學的價值。

(二)教材說明和教學建議

教材說明

學生在二年級已經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對稱、平移和旋轉現象,初步認識了軸對稱圖形,能在方格紙上畫簡單的軸對稱圖形,也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或垂直方向平移後的圖形。在此基礎上,本單元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圖形的軸對稱,探索圖形成軸對稱的特徵和性質,學習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圖形的軸對稱圖形和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旋轉90°後的圖形,發展空間觀念。結合本單元的學習, 還安排了數學游戲「設計鑲嵌圖案」。 本單元教材在編排上有以下幾個特點。

1. 重視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探索兩個圖形成軸對稱的特徵和性質。

在二年級學生已經認識了日常生活中的對稱現象,有了軸對稱圖形的概念,並能畫出一個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和它的另一半,這里是進一步認識兩個圖形成軸對稱的概念,探索圖形成軸對稱的特徵和性質,並學習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圖形的軸對稱圖形。本單元教材先設計了畫對稱軸,觀察軸對稱圖形的特徵和畫出一個軸對稱圖形的另一半的活動,加深對軸對稱圖形特徵的認識,從而讓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探索新知識。

2. 注重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認識圖形的旋轉。

本單元聯系具體情境,讓學生觀察鍾表的表針和風車旋轉的過程,分別認識這些實物怎樣按照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旋轉,明確旋轉的含義,探索圖形的旋轉的特徵和性質,再讓學生學會在方格紙上把簡單圖形旋轉90°。

3. 通過大量的活動,幫助學生理解圖形的對稱和旋轉變換,增強空間觀念。

本單元不僅設計了看一看、畫一畫、剪一剪等操作活動,而且注意設計需要學生進行想像、猜測和推理進行探究的活動,培養學生的空間想像力和思維能力。例如,讓學生判斷幾個圖案分別是由哪種方法剪出來的。這就要求學生要根據圖案的特徵,不斷在頭腦中對這個圖案進行「折疊」,並將最後的結果與下面的剪法對應起來。而且還讓學生思考「還有什麼剪法」,從而使學生的空間想像力和思維能力得到充分的鍛煉。

教學建議

1. 注意讓學生真正地、充分地進行活動和探究。

由於本單元知識是在學生已有的關於對稱和旋轉的知識基礎上,並結合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進行安排的,學生完全可以通過觀察、想像、分析和推理等過程,獨立探究出來。因此,教師要切實組織好學生的課堂活動,為學生創造進行探究的時間和空間。不要讓教師的演示或少數學生的活動和回答代替每一位學生的親自動手、親自體驗和獨立思考。這樣學生的空間想像力和思維能力才能得以鍛煉,空間觀念才能得到發展。

2. 本單元內容可以用4課時進行教學。

(三)具體內容的說明和教學建議

(第2~11頁)

1. 主題圖。

教科書第2頁,呈現了現實生活中利用對稱、平移和旋轉設計出的許多美麗的事物和圖案,引出本單元內容的學習。目的是從現實生活的事物引入,讓學生在欣賞圖形變換所創造出的美好事物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對稱、平移和旋轉在生活中的應用,體會數學的價值。

教學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觀察,說一說這些圖形有什麼特徵。學生可能會根據圖形的變換把這些圖形分成幾類,教師可從此處引出本單元內容的學習。

到本單元內容學習結束後,還可以再讓學生觀察這幅主題圖,用所學的圖形變換的知識對這些圖形的設計進行分析,體會所學知識的作用和價值。

2. 例1上面的內容及例1。

教材通過例1上面的內容,讓學生畫對稱軸的活動,幫助學生復習已有的關於軸對稱圖形的知識,在此基礎上教學例1。在「例1」中,首先通過看一看、數一數的活動,使學生由觀察「松樹」這個軸對稱圖形,進一步觀察兩個「小草」圖形成軸對稱,從而引出兩個圖形成軸對稱的概念,並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概括出軸對稱的特徵。接下來,再引導學生觀察軸對稱圖形(松樹)及成軸對稱的兩個圖形(小草)的對應點與對稱軸之間有什麼關系,使學生探索、發現圖形成軸對稱的性質,並為例2教學「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圖形的軸對稱圖形」做准備。
教學時,可以分三步進行。

(1)復習舊知。

讓學生獨立畫出例1上面圖形的對稱軸,幫助學生回憶軸對稱圖形的知識,以便在此基礎上教學例1。

(2)進一步認識圖形的軸對稱。

先讓學生觀察圖中的「松樹」和「小草」圖案有什麼特徵。根據已有的知識,學生很容易判斷出「松樹」圖案是軸對稱圖形,圖中的虛線是它的對稱軸(教師也可以先不出示這條虛線,讓學生畫出它的對稱軸。)進一步學生會發現,如果沿虛線折疊,兩個「小草」圖案,也將完全重合。這時教師可以適時的引出兩個圖形成軸對稱的概念,並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概括出軸對稱的特徵。

(3)探索圖形成軸對稱的基本性質。可以引導學生分別觀察「小樹」這個軸對稱圖形和成軸對稱的兩個「小草」圖案的各對應點(A 與A′、B 與B′、C與C′)與對稱軸之間有什麼關系,使學生探索、發現圖形成軸對稱的基本性質。

這一部分內容教學需要特殊注意的是,我們不要求學生說出准確的數學語言,只要學生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他發現的特徵和性質就可以了。

例如,兩個圖形成軸對稱的數學概念是「如果平面到其自身的一一變換的每對對應點A、A′,都垂直於同一直線l,且被直線l 平分,則這種變換叫做關於直線l的軸對稱。直線l 叫做對稱軸,對應點A 和A′叫做關於軸l的對稱點,在直線反射下的對應圖形叫做關於軸l 的對稱圖形。」(馬忠林,《幾何學》,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年4月第1版。)在初中數學中,概括成「把一個圖形沿著某一條直線折疊,如果它能夠與另一個圖形重合,那麼就說這兩個圖形關於這條直線對稱,這條直線叫對稱軸,折疊後重合的點是對應點,叫做對稱點。」(《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數學八年級上冊》,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版。)在小學階段,我們不要求學生說得這么准確,只要學生能用自己的語言把「折疊」「重合」這些基本特徵概括出來就可以。

再如,圖形成軸對稱的基本性質,在初中數學中概括成「如果兩個圖形關於某條直線對稱,那麼對稱軸是任何一對對應點所連線段的垂直平分線。」(《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數學八年級上冊》,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版。)我們不要求學生概括出這樣的結論,只要學生能像書上的學生那樣直觀描述就可以了,使學生知道「對應點到對稱軸的距離相等」。

3. 例2及「做一做」。

(1)例2。

教材通過讓學生畫小房子的另一半的活動,藉助學生已經掌握的關於軸對稱的知識,使學生在能夠畫出軸對稱圖形另一半(屋頂、房體及大門)的基礎上,進一步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圖形(窗戶)的軸對稱圖形。教材中的小精靈提問「怎樣畫得又好又快?」就是提示學生在動手之前,先思考好畫的步驟和方法。

教學時,完全可以放手讓學生獨立完成。如果學生有困難,教師可以提示學生只要找到左邊圖形的幾個關鍵點的對稱點,再連線就可以了;可以利用已經掌握的圖形成軸對稱的特徵和性質方面的知識來找到關鍵點的對稱點。

(2)做一做。

教材讓學生判斷把一張紙連續對折三次,畫上一個圖形,剪出的是什麼圖案。學生根據書上的折法,在頭腦中將彩紙展開,對這個圖形先做一次軸對稱變換,再對得到的圖形做一次軸對稱變換,得出最後的結果。在這個活動中,要讓學生進行空間想像,進一步體會軸對稱變換的特點。如果學生想像對折四次後剪出的圖案有困難,教師可以讓學生按書上的方法實際折一折、剪一剪,幫助學生進行想像。

4. 例3及相應的「做一做」。

(1)教材先通過讓學生觀察鍾表的表針和風車旋轉的過程,分別認識這些實物怎樣按照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旋轉90°,明確旋轉的含義。再通過小精靈提問「風車旋轉後,每個三角形有什麼變化?」引導學生從圖形到線段再到點的角度,來觀察、探索圖形旋轉的特徵和性質,並為例4教學「在方格紙上把一個圖形按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旋轉90°」做准備。

教學時,可以分兩步進行。

①明確旋轉的含義。
由於學生已經對生活中的旋轉現象有所認識,可以先讓學生觀察鍾表的指針,獨立思考如何描述出「指針從『12』到『1』是怎樣旋轉的」。然後再通過交流,使學生弄清順時針旋轉和逆時針旋轉的含義,明確要想表述清楚指針的旋轉,一定要說清「指針是繞哪個點旋轉」「是向什麼方向旋轉」「轉動了多少度」這幾點。

②探索圖形旋轉的特徵和性質。
可以先讓學生說一說,在風的吹動下,風車是如何旋轉的。學生利用剛剛掌握的旋轉的含義,可以說清楚風車發生了怎樣的變換。
再讓學生思考小精靈提出的問題「風車旋轉後,每個三角形有什麼變化」,探索圖形旋轉的特徵和性質。學生會發現風車上的每個三角形都繞O點逆時針旋轉了90°;旋轉後的三角形的形狀、大小都沒有發生變化,只是位置變了。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進一步觀察,學生可能會發現每個三角形的邊都繞O點逆時針旋轉了90°;每個頂點都繞O點逆時針旋轉了90°;對應點到O點的距離都相等;對應點與O點所連線段的夾角都是90°等。必要時,可藉助學具操作幫助學生理解。
這一部分內容的教學與例1類似,不要求學生用准確的數學語言進行總結和概括。例如,旋轉的概念是「如果平面到其自身的一一變換,使任意一對對應點A 、A′與平面上一個定點O距離相等,∠AOA′等於指定的有向角α,而O和自身對應,則這樣的變換叫做關於點O的旋轉。定點O叫做旋轉中心,定角α叫做旋轉角,相同的指定方向叫做旋轉方向。」(馬忠林,《幾何學》,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年4月第1版。)在初中數學中概括成「把一個圖形繞著某一點O轉動一個角度的圖形變換叫做旋轉。點O叫做旋轉中心,轉動的角叫做旋轉角,如果圖形上的點P經過旋轉變為點P′ ,那麼這兩個點叫做這個旋轉的對應點。」(《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數學九年級上冊》,人民教育出版社。)在小學階段,我們不要求學生這樣說,只要學生能概括出「繞一個點旋轉」「向什麼方向旋轉」「轉動多少度」這幾點就可以了。像「旋轉中心」「旋轉角」這些名詞也不必要求學生掌握。

(2)第6頁「做一做」第1題。

教材呈現了幾個圖案,讓學生判斷分別是由哪一個圖形旋轉而成的。在判斷的過程中,要讓學生說清「是哪個圖形繞哪個點旋轉」「是向什麼方向旋轉」。並讓學生感受數學的美,進一步理解圖形旋轉的性質,體會旋轉變換的特點。

5. 例4及相應的「做一做」。

(1)例4。
教材通過讓學生畫一畫的活動,藉助學生已經掌握的圖形旋轉的知識,使學生學會在方格紙上把一個圖形按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旋轉90°。
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小組合作完成。如果學生有困難,教師可以提示學生只要找到三角形AOB的幾個頂點的對應點,再連線就可以了;在確定對應點的位置的時候,可以利用已經掌握的圖形旋轉的特徵和性質方面的知識。如「對應點與O點所連線段的夾角都是90°;對應點到O點的距離都相等」等,再藉助方格紙、三角板等,來確定頂點的對應點的位置。無論學生用哪種方法,只要能按要求畫出旋轉後的圖形,都是可以的。必要時,可藉助學具操作幫助學生理解。

(2)第6頁「做一做」第2題。
教材給出一個基本圖形和旋轉中心O,讓學生利用旋轉設計一朵小花。這時,學生已經掌握了在方格紙上把一個圖形旋轉90°的方法,雖然題中沒有給出旋轉的角度和方向,學生完全可以根據所設計圖案的需要自行確定。
教學時,可以放手讓學生設計,再進行交流。在設計圖案的過程中,要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進一步理解旋轉的特點和性質,體會旋轉所創造的美。

6. 欣賞設計。

教材先讓學生觀察從主題中抽取出來的兩幅美麗圖案,感受圖形變換創造的美,體會平移、旋轉在圖案設計中的應用。接著讓學生應用對稱、平移或旋轉的方法設計圖案並進行交流,使學生進一步感受數學美和數學方法的價值。
這是一個實踐與綜合應用數學知識與方法的活動,教學時可以分兩步完成。

(1)指導學生在欣賞美麗的圖案的同時,分析對稱、平移或旋轉在其中的應用,從而加深對圖形變換的基本特徵和方法的理解,為接下來的自主設計做准備。
(2)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在方格紙上將圖形平移、對稱和旋轉的方法。此時,教師應鼓勵獨立完成設計圖案的任務,再在全班展示交流。學生可能分別運用平移、對稱和旋轉變換設計圖案;也可能綜合運用不同方法設計圖案。教師不必作統一要求,同時注意對學生的設計要多給予肯定和贊賞。

7. 有關練習一中一些習題的說明和教學建議。

第1題,讓學生利用軸對稱設計美麗的圖案。這時,學生已經掌握了畫一個簡單圖形的軸對稱圖形。
作簡單圖形的軸對稱圖形的方法,可以放手讓學生設計,再進行交流。在設計圖案的過程中,要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進一步理解圖形成軸對稱的性質,體會軸對稱變換的特點。

第2題,教科書呈現了幾個剪好的圖案,讓學生判斷分別是由哪種方法剪出來的,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空間想像力和思維能力。
學生要根據圖案的特徵,不斷在頭腦中對這個圖案進行「折疊」「重合」,再將最後的結果與下面的剪法對應起來,而且還讓學生思考「還有什麼剪法」。這個活動比「判斷兩個圖形是不是成軸對稱」所要求的想像、猜測和推理等思維活動更多,在這個活動中學生的空間想像力和思維能力能夠得以鍛煉,空間觀念會得到發展。
如果學生有困難,教師可以調整題目的設計,反過來,讓學生根據剪法,選擇剪出的結果。學生根據每一種剪法,在頭腦中將彩紙展開,對「半棵小芽」這個圖案連續做軸對稱變換,得出結果,再與上面剪出的圖案對照。如果學生還有困難,教師可以讓學生按書上的方法實際折一折、剪一剪,再幫助學生進行想像。

第3題,是讓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有關對稱、平移和旋轉變換的知識進行判斷。注意讓學生感受數學的美,體會圖形變換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

第4題,可仿照第6頁「做一做」第2題進行教學。

第5題,可仿照第4頁的「做一做」和第2題進行教學。

第6題,讓學生通過實驗發現另一類圖形「旋轉對稱圖形」的特點。這些圖形繞它們的中心旋轉一定的角度,還與原來圖形重合。這里不必讓學生了解「旋轉對稱圖形」這個概念,只要學生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圖形的這一特徵就可以了。在教學時,可以先讓學生畫出每個圖形的兩條對稱軸,確定中心O,再讓學生想像這個圖形在旋轉過程中會出現什麼現象,發現這些「旋轉對稱圖形」的特點。如果學生有困難,教師可以通過操作幫助學生直觀的看到這些現象。可以事先為學生准備一張底卡(印有這些圖形的硬紙卡)和這些圖形卡片,讓學生畫或折出兩條對稱軸後確定這些圖形的中心O,再用大頭針穿過圖形卡片和底卡上相應圖形的中心O,再進行旋轉。

8. 數學游戲:設計鑲嵌圖案。

四年級學生初步了解了圖形的密鋪(鑲嵌)現象,本單元在此基礎上,通過數學游戲拓展鑲嵌圖形的范圍,讓學生用圖形變換設計鑲嵌圖案,進一步感受圖形變換帶來的美感以及在生活中的應用。
本活動可放手讓學生獨立設計,再進行交流。分析交流豐富多彩的鑲嵌圖案時,不管運用了什麼變換,其本質都是把可鑲嵌的基本幾何圖形進行分割後再經過圖形變換拼組而成的鑲嵌圖形。
教師小結時對科學性問題要糾正,同時以表揚為主。

我是摘抄的,你自己撿點,組織組織語言,把老師糊弄過去就得了

㈦ 四下數學手抄報

四年級下冊數學的手抄報就可以根據課文的內容去編寫一些信息,根據課文的一個條件,他的要求根據老師的一個要求,將一些信息整理好,具備一定的邏輯

㈧ 小學二年級,手抄報,數學小知識

在古代,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以常需要量物體的長短、田塊的大小,需要知道物品的輕重等,這就逐漸有了長度、面積、重(質)量等量的概念。 測量長度時,開始人們用身體的某一部分,如一度、一步來測量。後來發明了一些簡單的工具,統一了測量的標准。現在又有了各種各樣的尺,測量更方便了。 2.我們知道阿拉伯數字1、2、3、4、5、6、7、8、9原是印度人發明的,13世紀後期傳入中國,人們誤認為0也是印度人發明的。其實印度起先發明時沒有「0」,他們把「204」,寫成「2 4」,中間空著,把2004,寫成「2 4」,怎麼區別中間有幾個零呢?為了避免看不清,就用點「·」來表示,204寫成「2·4」,那不和小數混淆了?直到公元876年才把「0」確定下來。 我國卻在1240年前就已創造了「0」,我國的零,當時是「○」,它是根據寫字時缺字用「□」來表示缺字,「0」表示這個數沒有,或這個數位上沒有,用「○」表示,隨著人們長期不斷地記數,慢慢發展演變,最後確定為今天的「0」。因此以「0」作為零是我國古代數學家的一項傑出貢獻。 3.及是世界上文化發達最早的地區之一。它位於尼羅河兩岸。大約公元前3200年,經過近800年的斗爭,埃及全境實現了統一。由於尼羅河定期泛濫,人們為了丈量河水泛濫後的土地,由此產生了埃及古老的數學。現在我們對古埃及數學的認識,主要源於兩部用象形文字寫成的書。一本是倫敦本,一本是莫斯科本。倫敦本是在古埃及都城的廢墟中發現的,1858年被英國人萊因特所購得,因此又叫萊因特紙草書。紙草是盛產在尼羅河三角洲的一種水生植物,形狀象蘆葦,當時人們把它的莖逐層撕成薄片,就可以寫字。這本書長550厘米,寬33厘米,是埃及僧人阿默士所著,成書年代約在公元前1700年,距現在約有3700多年。書名為《闡明對象中一切黑暗的、秘密事物的指南》,全書共分三章:一是算術,二是幾何,三是雜題;共有題目85個,大概是當時的一種實用計算手冊。莫斯科本是俄羅斯收藏者在1893年獲得的,1912年轉為莫斯科博物館所有。它的成書年代大約是公元前1850年。書中記載了25個問題,可惜缺少卷首,不知書名。在這兩部紙草書中,不但有一元一次方程的計算,還有當時埃及分數的演算法。在應用題中,涉及糧食、酒類、動物飼養及穀物的貯藏等問題。特別是有一些算題出得非常精彩。這說明,在距今4000年前,人們就已經應用數學來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了。 4.中國人從古到今都重視「3」的哲學價值。以「3」論人,有三皇、三蘇;以「3」論文,有「三部曲」、「三言」;以「3」論花木,有園林三寶——樹中銀杏、花中牡丹、草中蘭。人們還以「3」論學習。如宋代哲學家朱熹認為讀書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外國人也極其重視「3」。早在公元前5世紀,古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斯就把「3」稱為完美的數字,因為它體現了「開始、中期和終結」,具備神性。在古希臘、羅馬神話中,世界由三位大神——主神朱庇特,海神尼普頓,冥神普路托掌管。朱庇特手中拿的是三叉閃電,尼普頓手持三叉戟,普路托手牽一條三頭狗。希臘神話中傳說的女神也有三位:命運女神、復仇女神和美惠女神。 古代的西方人認為,世界由三者合成——大地、海洋、天空;自然界有三項內容——動物、植物、礦物;人的身體具有三重性——肉體、心靈、精神;人類需要三種知識——理論、實用、鑒別;智慧包括三個方面——思慮周密、語言得當、行為公正。 在近代、現代,人們的許多說法仍然離不開「3」。法國大文學家雨果說:人的智慧掌握著三把鑰匙:一把啟開數學,一把啟開字母,一把啟開音符。這就是說,聰明的人要學好數學、語言和音樂。著名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總結成功的三條經驗是:艱苦的工作、正確的方法和少說空話。 5. 數學小網路:(一)你知道嗎?我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四捨五入法進行計算的國家。大約二千年前,人們就已經使用四捨五入法進行計算了。(二)在世界四大洋中,太平洋的平均水深約是大西洋的3倍,太平洋的平均水深比大西洋多400米,印度洋的平均水深比太平洋少103米。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的平均水深各是多少米?(三)小東同學是名小網民,他每天都要到互聯網上去看一看。昨天,他在網上看到了這樣一條信息:中國平均每秒向大海排放污水約316噸,美國是中國的2倍,俄羅斯是中國的3倍,其他沿海國家向大海排放污水的問題是中國的29倍。 6.「數學」名稱的由來古希臘人在數學中引進了名稱,概念和自我思考,他們很早就開始猜測數學是如何產生的。雖然他們的猜測僅是匆匆記下,但他們幾乎先佔有了猜想這一思考領域。古希臘人隨意記下的東西在19世紀變成了大堆文章,而在20世紀卻變成了令人討厭的陳辭濫調。在現存的資料中,希羅多德(Herodotus,公元前484--425年)是第一個開始猜想的人。他只談論了幾何學,他對一般的數學概念也許不熟悉,但對土地測量的准確意思很敏感。作為一個人類學家和一個社會歷史學家,希羅多德指出,古希臘的幾何來自古埃及,在古埃及,由於一年一度的洪水淹沒土地,為了租稅的目的,人們經常需要重新丈量土地;他還說:希臘人從巴比倫人那裡學會了日晷儀的使用,以及將一天分成12個時辰。希羅多德的這一發現,受到了肯定和贊揚

㈨ 怎樣做數學手抄報

寫數學名家的故事
在花幾棵大樹

㈩ 數學手抄報內容

阿拉伯數字1、2、3、4、5、6、7、8、9、0是國際上通用的數碼。這種數字的創制並非阿拉伯人,但也不能抹掉阿拉伯人的功勞。阿拉伯數字最初出自印度人之手,也是他們的祖先在生產實踐中逐步創造出來的。
公元前3世紀,印度出現了整套的數字,但各地的寫法不一,其中典型的是婆羅門式,它的獨到之處就是從1~9每個數都有專用符號,現代數字就是從它們中脫胎而來的。當時,「0」還沒有出現。到了笈多時代(300-500年)才有了「0」。這樣,一套完整的數字便產生了。這就是古代印度人民對世界文化的巨大貢獻。
印度數字首先傳到斯里蘭卡、緬甸、柬埔寨等國。7-8世紀,隨著地跨亞、非、歐三洲的阿拉伯帝國的崛起,阿拉伯人如飢似渴地吸取古希臘、羅馬、印度等國的先進文化,大量翻譯其科學著作。771年,印度天文學家、旅行家毛卡訪問阿拉伯帝國阿撥斯王朝(750-1258年)的首都巴格達,將隨身攜帶的一部印度天文學著作《西德罕塔》獻給了當時的哈里發曼蘇爾(757-775),曼蘇爾令翻譯成阿拉伯文,取名為《信德欣德》。此書中有大量的數字,因此稱「印度數字」,原意即為「從印度來的」。
阿拉伯數學家花拉子密(約780-850)和海伯什等首先接受了印度數字,並在天文表中運用。他們放棄了自己的28個字母,在實踐中加以修改完善,並毫無保留地把它介紹給西方。9世紀初,花拉子密發表《印度計數演算法》,闡述了印度數字及應用方法。
印度數字取代了冗長笨拙的羅馬數字,在歐洲傳播,遭到一些基督教徒的反對,但實踐證明優於羅馬數字。1202年義大利雷俄那多所發行的《計算之書》,標志著歐洲使用印度數字的開始。該書共15章,開章說:「印度九個數字是:『9、8、7、6、5、4、3、2、1』,用這九個數字及阿拉伯人稱作sifr(零)的記號『0』,任何數都可以表示出來。」
14世紀時中國的印刷術傳到歐洲,更加速了印度數字在歐洲的推廣應用,逐漸為歐洲人所採用。
西方人接受了經阿拉伯人傳來的印度數字,但忘卻了其創始祖,稱之為阿拉伯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