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知識 » 三年級下冊數學小知識
擴展閱讀
司考常考知識點大全 2025-01-09 15:07:08
搞笑地理知識大全 2025-01-09 15:06:19
深呼吸歌詞有哪些 2025-01-09 14:40:45

三年級下冊數學小知識

發布時間: 2022-03-06 11:24:45

A. 三年級下冊數學內容有哪些

三年級下冊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小數的初步認識,位置與方向(一),面積,年、月、日,復式統計表,用數學解決問題,數學廣角和綜合與實踐活動等。下面基本按單元順序對本冊教材的修訂情況進行簡要說明。
一、位置與方向(一)
本單元內容包括:在現實情境中認識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和西南八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了解在平面圖上如何表示方向,並能描述平面圖上物體的相對位置;第讓學生利用所學習的方向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與實驗教材相比,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變化。
1.根據《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2011版)》的要求,降低了難度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2011版)》對第一學段「圖形與位置」的課程內容做了修改:一是刪去了「會看簡單的路線圖」的內容和要求;二是降低了對「東北、東南、西北、西南」這四個方向的教學要求,不再要求根據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出這四個方向,只要知道這四個方向就可以了。因此,修訂後的教材刪去了實驗教材中有關路線圖的內容,同時,在需要辨認「東北、東南、西北、西南」這四個方向的時候,都採用標準的地圖的畫法,並給出指「北」的方向標,以便於學生先判斷出四個基本方向,再進一步辨認這四個方向。
2.根據對實驗教材的意見,將例3和例5整合為例4,讓學生綜合應用所學的方位知識解決問題,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意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對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東、南、西、北等方位概念還是比較抽象的,學生需要大量的感性材料支撐和豐富的表象積累,才能較好地掌握這些概念。因此,教學時要以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創設大量的體驗方位的活動,讓所有的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來。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並能與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使學生在多樣的活動中進行觀察、操作、想像、描述、表示和交流,豐富對方位知識的體驗,積累活動經驗,進一步發展良好的空間觀念。
二、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
本單元的主要內容有:口算除法、筆算除法和用估算解決問題。「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口算和筆算是小學生應該掌握和形成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也是進一步學習多位數筆算除法的基礎。與實驗教材相比,修訂後的教材仍然十分重視落實雙基,同時注重在使學生獲得基本數學思想和基本數學活動經驗方面及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方面有所突破。
1.調整例題設計,使教學內容和教學順序更為合理
本單元的教學內容安排體現了「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的認知規律,按照「口算—筆算—用估算解決問題」的順序分為三個層次編排。第一個層次是口算除法。根據《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2011版)》的要求,在實驗教材的基礎上,增加了幾十幾除以一位數(每一位都能除盡)的例題口算方法。在讓學生用已有的口算方法解決新問題的同時,為理解筆算算理作鋪墊。第二個層次是筆算除法(例1~例7)。(1)按照「由一般到特殊」的原則,先安排「商中沒有0」的除法,再安排「商中有0」的除法,便於學生在掌握一般方法的基礎上,自主探究特殊的計算方法。(2)按照「由易到難」的原則,先安排「兩位數除以一位數」再安排「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先安排「首位能除盡」的除法,再安排「首位不能被除盡」的除法。根據實驗教材的反饋意見,增加了例3,教學三位數除以一位數,首位上能除盡的題目,減小教學的坡度。第三個層次是解決問題(例8和例9,重點教學如何將估算作為的一個有效策略來解決問題),這是整套修訂後教材關於估算教學的一大特色。
2.重視對算理的理解和計算方法的總結和概括
(1)加強對算理的理解,溝通算理和演算法的聯系。第一,無論在教學口算還是筆算時,教材都注重通過直觀操作幫助學生理解算理。例如,在「口算除法」的小節中創設了平均分彩色手工紙的情境,將手工紙設計為10張一沓,給出直觀圖展示分的過程和結果,為學生理解算理提供直觀支撐。第二,在筆算除法中,重視溝通算理與演算法的聯系。分步給出了豎式的演算過程,並配合給出小棒圖展示平均分的過程,還標注了每一個結果的含義或每一個結果的計算方法,幫助學生理解除法豎式的每一步的算理,實現了從算理到演算法的自然過渡。
(2)重視對計算方法的總結和概括,培養歸納推理的能力。在學生獲得大量計算活動經驗的基礎上,教材重視讓學生對計演算法則進行歸納和總結。在進一步掌握演算法,形成計算技能的同時,培養學生歸納推理的能力。例如,在探索了大量的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筆算後,教材在第18頁安排了學生通過討論交流,總結計算方法的場景,雖然教材沒出給出完整的計演算法則的文本,但是通過學生的對話了突出了計算的基本步驟和要點。
在教學中,應重視對算理和計算規律的探求,培養學生的數學交流能力。首先,應充分利用學生已掌握的除法口算的經驗,引導學生探索筆算除法的算理和演算法,結合一定的直觀操作活動,使學生理解算理。並通過讓學生說一說每一個結果的含義及計算方法,溝通算理和演算法的聯系。再讓學生說一說計算的程序,養成一種有序地操作和思考的習慣,並能自主概括出筆算除法的計算要點。其次,應給學生創造一個寬松的表達環境,先讓學生在思考每個例題時,輕聲地說出自己的思考過程;再讓學生在小組(或與同桌)內說自己的思考過程;之後請能夠清晰地、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思路的學生在班上交流,提供表達的範例。通過有層次地說過程、說算理,使學生自主歸納出口算或筆算除法的基本方法,同時學會用簡潔的語言表述自己的思考過程,培養學生的數學交流能力。
三、復式統計表
根據《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2011版)》的要求,統計知識的教學整體後移,將原來安排在二年級下冊的復式統計表移至本冊教學,引導學生進一步體驗統計的方法和意義。尤其是藉助復式統計表的學習,進一步體會數據收集與整理的必要性以及數據分析方法的多樣性,體會數據中蘊含的豐富信息及其應用價值。本單元教學內容的編排,將數據分析觀念的培養貫穿於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例如,例1,首先提出活動任務「要知道本班同學最喜歡的活動情況」——需要進行調查,獲取數據;接著讓學生用以前學習過的知識(單式統計表)來呈現數據,討論兩個統計表的共同點,發現還有更簡潔的形式——合成一個表,形成復式統計表;最後通過回答問題,讓學生感受復式統計表的優越性——表中包含的信息內涵更豐富;可直接看出男、女生每一項活動喜歡的人數,更便於比較;並可從不同的角度去解讀或分析問題。以上三個環節環環相扣,層層遞進,讓學生完整地經歷統計分析的全過程,經歷「復式統計表」產生的過程並體會其必要性,有效地發展學生的數據分析觀念。
盡管一、二年級時,學生已有過數據收集、整理、分析的經歷,但是,統計方法和意義的體驗、數據分析觀念的發展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在多次的經歷中不斷積淀,逐步內化。因此,本單元教學時,切不可單純地將復式統計表的認識和填寫作為唯一目標,而應以更寬廣的視角來審視與設計教學的過程。在學生應用已有的知識解決問題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從解決問題的角度,發現單式統計表存在的局限性,自主「創造」出功能更強的復式統計表,體會復式統計表的優越性,體驗數據整理方法的多樣性。最後,教師還要引導學生通過對復式統計表的多角度解讀,獲得對數據分析方法的切身體驗,體會數據中包含的豐富信息。通過以上教學活動,讓學生親身經歷、主動探究的過程,有利於學生進一步體驗統計方法和意義。
四、兩位數乘兩位數
本單元包括口算乘法、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乘法及運用連乘、連除兩步計算解決問題。與實驗教材相比,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變化。
1.藉助幾何直觀,幫助學生理解算理,掌握演算法
在教學兩位數乘一位數口算、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計算方法時,教材安排了通過擺方塊學習口算兩位數乘一位數,利用點子圖探索兩位數乘兩位數的演算法。藉助直觀手段(方塊、點子圖)與算式相對應,數形結合,引導學生親歷建構兩位數乘一位數口算、兩位數乘兩位數數學模型的過程,不僅能夠幫助學生理解算理,掌握演算法;而且為學生提供了數學思考、傾聽、交流的機會,培養學生的數感和推理能力。
教學時,要留有充裕的時間,放手讓學生嘗試、探討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在自主探索的基礎上,適時組織討論交流,以完善學生對計算過程與算理的理解。應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讓學生主動探索計算方法。例如,在探索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筆算乘法的算理時,首先要讓學生嘗試用已有的知識解決新的問題,並要求學生用點子圖把自己的方法表示出來,讓學生經歷用圖示表徵解釋演算法的過程;然後,再交流展示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並通過學生的匯報使學生明確如何劃分點子圖、算式表徵了哪種計算方法,溝通圖形表徵、算式表徵與計算方法之間的聯系;最後,在理解豎式計算的算理時,可以讓學生再次利用點子圖,表示出豎式計算中每一步的結果,進而更好地理解其含義,掌握好演算法。藉助點子圖,在加深學生對計算方法理解的同時,使學生逐步學會藉助幾何直觀去解決問題,去表達和交流,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2.注重運算規律的探索,培養數學思維能力
第一,有些計算的演算法是一致或相似的,教材通過例題和練習的設計啟發學生體會這些題目在演算法上的一致性,促進計算方法的有效遷移。例如,口算乘法例1中,在學生學習了15×3
的口算方法後,接著呈現150×3,讓學生體會這兩道口算之間的聯系和區別,利用舊知探究幾百幾十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
第二,練習中也設計了一類計算題(如練習十的第9題、練習十一的第10題),讓學生通過一組題的計算,發現其中蘊含的計算規律,再直接寫出其他各題的得數。讓學生經歷「猜想——計算——驗證」的探究過程,為積累探索數學規律的活動經驗提供機會。這樣的練習既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五、面積
本單元的主要學習內容包括四部分:面積和面積單位,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與實驗教材相比,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變化。
1.關注學生對面積概念的真正理解
教材在修訂過程中刪去了面積的定義,其目的是避免學生死記硬背,也避免教師將功夫用在指導學生敘述面積的定義上,而忽視了學生對面積含義的真正理解。從讓學生觀察身邊熟悉的一些物體(黑板和國旗)的表面入手,明確「面」的概念;然後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兩個面的大小,進而形成對「面」的大小的直觀感受。在此基礎上,教材採用描述的方式,藉助具體事例說明「面積」的概念,並讓學生依此說出其他一些物體表面的面積。
2.注重對面積概念認識的全面性
由於學生常常誤認為只有向上擺放的「面」才有面積,因此教材在例1下面增加了「做一做」中,要求學生摸摸字典的封面和側面,並比較這兩個面的面積大小,使學生認識到側面的大小就是側面的面積。為避免學生一提到面積就想到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教材在練習十四中增加了不規則圖形面積的比較,包括線段圍成的圖形和曲線圍成的圖形,其目的是突出面積概念的本質,讓學生更全面地理解面積概念。
教師應結合具體教學內容,讓學生不斷感悟度量的本質,發展度量的意識。在教學中,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加以落實。一是,製造認知沖突,使學生感受學習「面積單位」的必要性;二是,藉助學生身邊熟悉的事物,使學生建立面積單位的表象;三是,讓學生經歷用面積單位度量面積的過程,體驗單位的價值;四是,梳理面積單位,形成結構化認識;五是,讓學生結合實際選擇和運用合適的面積單位解決問題。另外,在學生經歷用面積單位度量長方形面積的基礎上,應溝通長方形的長、寬與每行面積單位個數和行數之間的對應關系,適時進行長方形面積公式的抽象概括,幫助學生深入理解面積公式。
六、年、月、日
本單元主要包括:1.認識年、月、日,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知道平年、閏年,了解24時計時法,會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刻;初步理解時間和時刻的意義,會計算簡單的經過時間。在編排時,仍然注意精心選取和學生生活聯系密切的素材,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了時間與人們的生活密不可分,對學生本單元的學習起到有效的支撐和促進作用。並注意為學生搭建自主學習、主動建構知識的平台,為學生提供較為充分的探究和思考的空間。與實驗教材相比,加強幾何直觀,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概念。24時計時法比較抽象,教材藉助多種直觀方法幫助學生理解。在實驗教材在鍾面上標出內、外圈數呈現24時計時法的基礎上,增加了「時間軸」,將一日經過的時間展開,在時間軸上對比給出一日內12時計時法和24時計時法所表示的整點的時間。將抽象的、不斷流逝的時間與直觀的數軸建立起聯系,將「時刻」與數軸上的點建立聯系,藉助幾何直觀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24時計時法。
在教學中,應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感受時間,並採用多種途徑引導學生探究、理解知識,發展應用能力。應當通過創設一些現實性情境,布置一些實踐性任務或具有挑戰性的問題,多途徑地引導學生經歷觀察、記錄、猜想、交流、推理等學習過程,使學生在自主建構知識、積累活動經驗的同時,提升思維水平,發展應用能力。還可以設計一些觀察、記錄、歸納等學習活動,也可以嘗試解決以實際問題為任務驅動,以便更好地挖掘教材資源,幫助學生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
由於學生平時很少使用24時計時法,因此在用24時計時法表示下午幾時或晚上幾時時,學生往往感到不太習慣。教學時,應使用鍾表模型等教具或學具,加強對鍾面的觀察和操作,引導學生觀察一日時針正好走兩圈,體會鍾面數字、時間及圈數之間的關系,讓學生積累豐富的表象;並適時出示時間軸,教學時可給出12時計時法表示的時刻,讓學生在標出相應的24時計時法表示的時刻,藉助幾何直觀幫助學生理解24時計時法。在教學計算簡單的經過時間時,可以讓學生通過觀察鍾面和直觀演示,從出發時刻開始,讓指針轉動到到達時刻,把直觀觀察和線路圖對應起來,並口算得出經過的時間;還可以出示時間軸,讓學生在上面標出出發時刻和到達時刻,將抽象的時刻與直線上的點對應起來,將「經過時間」與兩點間的距離建立聯系,幫助學生思考。
七、小數的初步認識
本單元的學習內容主要包括認識小數和簡單的小數加、減法兩部分,與實驗教材相比,降低了要求,小數的含義、大小比較和小數加、減法,僅限於一位小數。在實驗教材以學生熟悉的日常事物和活動為場景,通過人民幣、米制系統這些具體的量幫助學生認識小數的基礎上,增加了面積、數尺或數軸這樣的直觀、半直觀模型來幫助學生進一步認識小數。
本單元是小數的初步認識教學應把握以下兩點:一是本單元是「小數的初步認識」,不要把小數作為一個抽象的「數」來研究,不要出現數位、計數單位等概念,應結合具體的「量」和面積、數軸等直觀模型來認識;二是小數的大小比較和小數加、減法,僅限於一位小數。
八、數學廣角——搭配(二)
學生在二年級上冊「數學廣角」的學習中已經接觸了簡單的排列和組合內容,在此基礎上,本單元內容難度稍有提升,不僅數據加大了,而且問題情況也更加復雜,同時給出了更簡潔、更抽象的表達方式,進一步培養學生有序、全面思考問題的能力。
例1,要求學生用4個數字(含0)組成沒有重復數字的兩位數,教學稍復雜的排列問題。與二年級上冊的例1相比,不僅元素要(排列的數字)多了1個,而且增加的是0這個特殊元素。例2,通過搭配服裝的問題,教學分步乘法計算原理。例3,要求找出4支球隊的比賽(每兩個隊賽一場)次數,教學組合問題。與二年級上冊的例2相比,素材不同,且多了一個元素。在二年級時,學生主要通過具體操作、觀察、猜測等活動初步感受排列組合的思想和方法。本單元教學的重點應放在引導學生用更簡潔、更抽象的方式把思考的過程和結果表達出來,培養學生有序、全面思考問題的能力。
排列和組合是很抽象的數學知識,教學中,需要通過多種活動把這些抽象的知識直觀化、具體化,並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思維過程和結果。既要指導學生根據實際問題採取枚舉、連線等形式有序地、不重不漏地找出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還要注意不要拔高要求。只要求學生用圖示的方式把所有的排列或組合情況列舉出來(即有哪些排列或組合)即可,不要求抽象地計算出一共有多少種排列數或組合數,諸如排列、組合、分類計數原理、分步計數原理等名詞,不必出現。

B. 三年級下冊數學概念

1、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 C=(a+b)×2
2、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 C=4a
3、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S=ab
4、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S=a.a= a
5、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 S=ah÷2
6、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S=ah
7、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 S=(a+b)h÷2
8、直徑=半徑×2 d=2r 半徑=直徑÷2 r= d÷2
9、圓的周長=圓周率×直徑=圓周率×半徑×2 c=πd =2πr
10、圓的面積=圓周率×半徑×半徑 Ѕ=πr
11、長方體的表面積=(長×寬+長×高+寬×高)×2
12、長方體的體積 =長×寬×高 V =abh
13、正方體的表面積=棱長×棱長×6 S =6a
14、正方體的體積=棱長×棱長×棱長 V=a.a.a= a
15、圓柱的側面積=底面圓的周長×高 S=ch
16、圓柱的表面積=上下底面面積+側面積
S=2πr +2πrh=2π(d÷2) +2π(d÷2)h=2π(C÷2÷π) +Ch
17、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 V=Sh
V=πr h=π(d÷2) h=π(C÷2÷π) h
18、圓錐的體積=底面積×高÷3
V=Sh÷3=πr h÷3=π(d÷2) h÷3=π(C÷2÷π) h÷3
19、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的體
1、 每份數×份數=總數 總數÷每份數=份數 總數÷份數=每份數
2、 1倍數×倍數=幾倍數 幾倍數÷1倍數=倍數 幾倍數÷倍數=1倍數
3、 速度×時間=路程 路程÷速度=時間 路程÷時間=速度
4、 單價×數量=總價 總價÷單價=數量 總價÷數量=單價
5、 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總量 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 工作總量÷工作時間=工作效率
6、 加數+加數=和 和-一個加數=另一個加數
7、 被減數-減數=差 被減數-差=減數 差+減數=被減數
8、 因數×因數=積 積÷一個因數=另一個因數
9、 被除數÷除數=商 被除數÷商=除數 商×除數=被除數
小學數學圖形計算公式
1 、正方形 C周長 S面積 a邊長 周長=邊長×4 C=4a 面積=邊長×邊長 S=a×a
2 、正方體 V:體積 a:棱長 表面積=棱長×棱長×6 S表=a×a×6 體積=棱長×棱長×棱長 V=a×a×a
3 、長方形
C周長 S面積 a邊長
周長=(長+寬)×2
C=2(a+b)
面積=長×寬
S=ab
4 、長方體
V:體積 s:面積 a:長 b: 寬 h:高
(1)表面積(長×寬+長×高+寬×高)×2
S=2(ab+ah+bh)
(2)體積=長×寬×高
V=abh
5 三角形
s面積 a底 h高
面積=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積 ×2÷底
三角形底=面積 ×2÷高
6 平行四邊形
s面積 a底 h高
面積=底×高
s=ah
7 梯形
s面積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積=(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 圓形
S面積 C周長 ∏ d=直徑 r=半徑
(1)周長=直徑×∏=2×∏×半徑
C=∏d=2∏r
(2)面積=半徑×半徑×∏
9 圓柱體
v:體積 h:高 s;底面積 r:底面半徑 c:底面周長
(1)側面積=底面周長×高
(2)表面積=側面積+底面積×2
(3)體積=底面積×高
(4)體積=側面積÷2×半徑
10 圓錐體
v:體積 h:高 s;底面積 r:底面半徑
體積=底面積×高÷3
總數÷總份數=平均數
和差問題
(和+差)÷2=大數
(和-差)÷2=小數
和倍問題
和÷(倍數-1)=小數
小數×倍數=大數
(或者 和-小數=大數)
差倍問題
差÷(倍數-1)=小數
小數×倍數=大數
(或 小數+差=大數)
植樹問題
1 非封閉線路上的植樹問題主要可分為以下三種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閉線路的兩端都要植樹,那麼:
株數=段數+1=全長÷株距-1
全長=株距×(株數-1)
株距=全長÷(株數-1)
⑵如果在非封閉線路的一端要植樹,另一端不要植樹,那麼:
株數=段數=全長÷株距
全長=株距×株數
株距=全長÷株數
⑶如果在非封閉線路的兩端都不要植樹,那麼:
株數=段數-1=全長÷株距-1
全長=株距×(株數+1)
株距=全長÷(株數+1)
2 封閉線路上的植樹問題的數量關系如下
株數=段數=全長÷株距
全長=株距×株數
株距=全長÷株數
盈虧問題
(盈+虧)÷兩次分配量之差=參加分配的份數
(大盈-小盈)÷兩次分配量之差=參加分配的份數
(大虧-小虧)÷兩次分配量之差=參加分配的份數
相遇問題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時間
相遇時間=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時間
追及問題
追及距離=速度差×追及時間
追及時間=追及距離÷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離÷追及時間
流水問題
順流速度=靜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靜水速度-水流速度
靜水速度=(順流速度+逆流速度)÷2
水流速度=(順流速度-逆流速度)÷2
濃度問題
溶質的重量+溶劑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質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濃度
溶液的重量×濃度=溶質的重量
溶質的重量÷濃度=溶液的重量
利潤與折扣問題
利潤=售出價-成本
利潤率=利潤÷成本×100%=(售出價÷成本-1)×100%
漲跌金額=本金×漲跌百分比
折扣=實際售價÷原售價×100%(折扣<1)
利息=本金×利率×時間
稅後利息=本金×利率×時間×(1-20%)
時間單位換算
1世紀=100年 1年=12月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
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平年2月28天, 閏年2月29天
平年全年365天, 閏年全年366天
1日=24小時 1時=60分
1分=60秒 1時=3600秒積=底面積×高 V=Sh

和差問題

已知兩個數的和與差,求這兩個數的應用題,叫做和差問題。一般關系式有:

(和-差)÷2=較小數

(和+差)÷2=較大數

例:甲乙兩數的和是24,甲數比乙數少4,求甲乙兩數各是多少?

(24+4)÷2

=28÷2

=14 →乙數

(24-4)÷2

=20÷2

=10 →甲數

答:甲數是10,乙數是14。

差倍問題

已知兩個數的差及兩個數的倍數關系,求這兩個數的應用題,叫做差倍問題。基本關系式是:

兩數差÷倍數差=較小數

例:有兩堆煤,第二堆比第一堆多40噸,如果從第二堆中拿出5噸煤給第一堆,這時第二堆煤的重量正好是第一堆的3倍。原來兩堆煤各有多少噸?

分析:原來第二堆煤比第一堆多40噸,給了第一堆5噸後,第二堆煤比第一堆就只多40-5×2噸,由基本關系式列式是:

(40-5×2)÷(3-1)-5

=(40-10)÷2-5

=30÷2-5

=15-5

=10(噸) →第一堆煤的重量

10+40=50(噸) →第二堆煤的重量

答:第一堆煤有10噸,第二堆煤有50噸。

還原問題

已知一個數經過某些變化後的結果,要求原來的未知數的問題,一般叫做還原問題。

還原問題是逆解應用題。一般根據加、減法,乘、除法的互逆運算的關系。由題目所敘述的的順序,倒過來逆順序的思考,從最後一個已知條件出發,逆推而上,求得結果。

例:倉庫里有一些大米,第一天售出的重量比總數的一半少12噸。第二天售出的重量,比剩下的一半少12噸,結果還剩下19噸,這個倉庫原來有大米多少噸?

分析:如果第二天剛好售出剩下的一半,就應是19+12噸。第一天售出以後,剩下的噸數是(19+12)×2噸。以下類推。

列式:[(19+12)×2-12]×2

=[31×2-12]×2

=[62-12]×2

=50×2

=100(噸)

答:這個倉庫原來有大米100噸。

置換問題

題中有二個未知數,常常把其中一個未知數暫時當作另一個未知數,然後根據已知條件進行假設性的運算。其結果往往與條件不符合,再加以適當的調整,從而求出結果。

例:一個集郵愛好者買了10分和20分的郵票共100張,總值18元8角。這個集郵愛好者買這兩種郵票各多少張?

分析:先假定買來的100張郵票全部是20分一張的,那麼總值應是20×100=2000(分),比原來的總值多2000-1880=120(分)。而這個多的120分,是把10分一張的看作是20分一張的,每張多算20-10=10(分),如此可以求出10分一張的有多少張。

列式:(2000-1880)÷(20-10)

=120÷10

=12(張)→10分一張的張數

100-12=88(張)→20分一張的張數

或是先求出20分一張的張數,再求出10分一張的張數,方法同上,注意總值比原來的總值少。

盈虧問題(盈不足問題)

題目中往往有兩種分配方案,每種分配方案的結果會出現多(盈)或少(虧)的情況,通常把這類問題,叫做盈虧問題(也叫做盈不足問題)。

解答這類問題時,應該先將兩種分配方案進行比較,求出由於每份數的變化所引起的余數的變化,從中求出參加分配的總份數,然後根據題意,求出被分配物品的數量。其計算方法是:

當一次有餘數,另一次不足時:

每份數=(余數+不足數)÷兩次每份數的差

當兩次都有餘數時:

總份數=(較大余數-較小數)÷兩次每份數的差

當兩次都不足時:

總份數=(較大不足數-較小不足數)÷兩次每份數的差

例1、解放軍某部的一個班,參加植樹造林活動。如果每人栽5棵樹苗,還剩下14棵樹苗;如果每人栽7棵,就差4棵樹苗。求這個班有多少人?一共有多少棵樹苗?

分析:由條件可知,這道題屬第一種情況。

列式:(14+4)÷(7-5)

=18÷2

= 9(人)

5×9+14

=45+14

=59(棵)

或:7×9-4

=63-4

=59(棵)

答:這個班有9人,一共有樹苗59棵。

年齡問題

年齡問題的主要特點是兩人的年齡差不變,而倍數差卻發生變化。

常用的計算公式是:

成倍時小的年齡=大小年齡之差÷(倍數-1)

幾年前的年齡=小的現年-成倍數時小的年齡

幾年後的年齡=成倍時小的年齡-小的現在年齡

例1、父親今年54歲,兒子今年12歲。幾年後父親的年齡是兒子年齡的4倍?

(54-12)÷(4-1)

=42÷3

=14(歲)→兒子幾年後的年齡

14-12=2(年)→2年後

答:2年後父親的年齡是兒子的4倍。

例2、父親今年的年齡是54歲,兒子今年有12歲。幾年前父親的年齡是兒子年齡的7倍?

(54-12)÷(7-1)

=42÷6

=7(歲)→兒子幾年前的年齡

12-7=5(年)→5年前

答:5年前父親的年齡是兒子的7倍。

例3、王剛父母今年的年齡和是148歲,父親年齡的3倍與母親年齡的差比年齡和多4歲。王剛父母親今年的年齡各是多少歲?

(148×2+4)÷(3+1)

=300÷4

=75(歲)→父親的年齡

148-75=73(歲)→母親的年齡

答:王剛的父親今年75歲,母親今年73歲。

或:(148+2)÷2

=150÷2

=75(歲)

75-2=73(歲)

雞兔問題

已知雞兔的總只數和總足數,求雞兔各有多少只的一類應用題,叫做雞兔問題,也叫「龜鶴問題」、「置換問題」。

一般先假設都是雞(或兔),然後以兔(或雞)置換雞(或兔)。常用的基本公式有:

(總足數-雞足數×總只數)÷每隻雞兔足數的差=兔數

(兔足數×總只數-總足數)÷每隻雞兔足數的差=雞數

例:雞兔同籠共有24隻。有64條腿。求籠中的雞和兔各有多少只?

3k W UEw9I0

R,@ F/|1V7YWd-r0

Gb(e(o/X3QE&dL$Z0 鳳凰博客h7IM?pJ'u7NV

'IG\ rf Y E0
(64-2×24)÷(4-2)

=(64-48)÷(4-2)

=16 ÷2

=8(只)→兔的只數

24-8=16(只)→雞的只數

答:籠中的兔有8隻,雞有16隻

鳳凰博客3@8Zp|S5|+U



牛吃草問題(船漏水問題)

若干頭牛在一片有限范圍內的草地上吃草。牛一邊吃草,草地上一邊長草。當增加(或減少)牛的數量時,這片草地上的草經過多少時間就剛好吃完呢?

例1、一片草地,可供15頭牛吃10天,而供25頭牛吃,可吃5天。如果青草每天生長速度一樣,那麼這片草地若供10頭牛吃,可以吃幾天?

分析:一般把1頭牛每天的吃草量看作每份數,那麼15頭牛吃10天,其中就有草地上原有的草,加上這片草地10天長出草,以下類推……其中可以發現25頭牛5天的吃草量比15頭牛10天的吃草量要少。原因是因為其一,用的時間少;其二,對應的長出來的草也少。這個差就是這片草地5天長出來的草。每天長出來的草可供5頭牛吃一天。如此當供10牛吃時,拿出5頭牛專門吃每天長出來的草,餘下的牛吃草地上原有的草。

(15×10-25×5)÷(10-5)

=(150-125)÷(10-5)

=25÷5

=5(頭)→可供5頭牛吃一天。

150-10×5

=150-50

=100(頭)→草地上原有的草可供100頭牛吃一天

100÷(10-5)

=100÷5

=20(天)

答:若供10頭牛吃,可以吃20天。

例2、一口井勻速往上涌水,用4部抽水機100分鍾可以抽干;若用6部同樣的抽水機則50分鍾可以抽干。現在用7部同樣的抽水機,多少分鍾可以抽干這口井裡的水?

(100×4-50×6)÷(100-50)

=(400-300)÷(100-50)

=100÷50

=2

400-100×2

=400-200

=200

200÷(7-2)

=200÷5

=40(分)

答:用7部同樣的抽水機,40分鍾可以抽干這口井裡的水。

C. 三年級下冊數學的知識點

三年級數學(下冊)知識要求歸納

第一單元 位置與方向
1、(東與西)相對,(南與北)相對,
(東南與西北)相對,(西南與東北)相對。
面南左為東,面北左為西,面東左為北,面西左為南。
2、地圖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繪制的。
通常所說的八個方向:東、西、南、北、東南、西北、西南、東北。
3、會看簡單的路線圖,會描述行走路線。(做題時先標出東 南 西 北。)
一定寫清楚從哪兒向哪個方向走,走了多少米,到哪兒再向哪個方向走就到了哪裡。(在轉彎處要注意方向的變化)
判斷一個地方在什麼方向,先要找到一個為中心點(觀測點) 處畫「米」字元號,再進行判斷。
4、指南針是用來指示方向的,它的一個指針永遠指向(南方),另一端永遠指向(北方)。
5、生活中的方位知識:
①北斗星永遠在北方。 ②影子與太陽的方向相對。
③早上太陽在東方,中午在南方,傍晚在西方。
④風向與物體傾斜的方向相反。
(刮風時的樹朝風向相對的方向彎,煙朝風向相對的方向飄……)
我國地處北半球,樹葉茂盛的一面是南方,樹葉稀疏的一面是北方。

第二單元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
1、只要是平均分就用(除 法)計算。
2、除數是一位數的豎式除法法則:
(1)從被除數的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數先試被除數的前一位數,如果它比除數小,再試除前兩位數。
(2)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就把商寫在那一位上。
(3)每求出一位商,餘下的數必須比除數小。
順口溜:除數是一位,先看前一位,一位不夠看兩位,除到哪位商那位,每次除後要比較,余數要比除數小。
3、被除數末尾有幾個0,商的末尾不一定就有幾個0。(如:30÷5 = 6)
4、筆算除法:
(1)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在有餘數的除法中:最小的余數是1;最大的余數是除數減去1;最小的除數是余數加1;
最大的被除數=商×除數+最大的余數; 最小的被除數=商×除數+1;
(2)除法驗算:→ 用乘法
沒有餘數的除法 有餘數的除法
被除數÷除數=商 被除數÷除數=商……余數
商×除數=被除數 商×除數+余數=被除數
被除數÷商=除數 (被除數-余數)÷商=除數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0不能為除數)都等於0;0乘以任何數都得0;
0加任何數都得任何數本身,任何數減0都得任何數本身。
5、筆算除法順序:確定商的位數,試商,檢查,驗算。
6、筆算除法時,哪一位上不夠商1,就添0佔位。(最高位不夠除,就向後退一位再商。)
7、多位數除以一位數(判斷商是幾位數):
用被除數最高位上的數跟除數進行比較,當被除數最高位上的數大於或等於除數時,被除數是幾位數商就是幾位數;當被除數最高位上的數小於除數時,商的位數就是被除數的位數減去1。

第三單元 復式統計表
復式統計圖的特點:有利於數據的比較,更容易分辨相同項目的區別。

第四單元 兩位數乘兩位數
1、兩位數乘兩位數,積可能是(三)位數,也可能是(四)位數。
2、口算乘法:整十、整百的數相乘,只需把前面數字相乘,再看兩個因數一共有幾個0,就在結果後面添上幾個0。
3、估算:18×22,可以先把因數看成整十、整百的數,再去計算。
→(可以把一個因數看成近似數,也可以把兩個因數都同時看成近似數。)
4、有大約字樣的一般要估算。
5、凡是問夠不夠,能不能等的題目,都要三大步:
①計算、②比較、③答題。→ 別忘了比較這一步。
6、筆算乘法:先把第一個因數同第二個因數個位上的數相乘,再與第二個因數十位上的數相乘。
7、相關公式: 因數×因數=積 積÷因數=另一個因數
運算順序:先乘除,再算加減;同級運算,應按從左到右的順序進行計算;如果有括弧,要先算括弧內的運算。

第五單元 面 積
1、物體的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叫周長。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的單位不同,無法比較。
2、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要用統一的面積單位來測量。
3、①邊長1厘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厘米;
②邊長1分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分米;
③邊長1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米;
4、長方形: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
求長:長=長方形面積÷寬 已知周長求長:長=長方形周長÷2-寬
求寬:寬=長方形面積÷長 已知周長求寬:寬=長方形周長÷2-長
正方形:
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
邊長:邊長=正方形面積÷邊長 已知周長求邊長:邊長=正方形周長÷4
5、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
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1千米=1000米
6、周長相等的兩個長方形,面積不一定相等。面積相等的兩個長方形,周長也不一定相等。
7、在生活中找出接近於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例子。例如1平方厘米(指甲蓋)、1平方分米(電腦A盤或電線插座)、1平方米(教室側面的小展板)。
8、區分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的不同:長度單位測量線段的長短,面積單位測量面的大小。
(二)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
1、歸類:
什麼樣的問題是求周長?(縫花邊、圍柵欄、圍欄桿、池塘或花壇周圍小路長度、圍操場跑步的長度等等)
什麼樣的問題是求面積?或與面積有關?(課本等封面大小、刷牆、花壇周圍小路面積、給餐桌配玻璃、給課桌配桌布、灑水車灑到的地面、某物品佔地面積、買玻璃、買鏡子、買布、買地毯、鋪地磚、裁手帕等等)
2、長方形或正方形紙的剪或拼。
有兩個或兩個以上長方形或正方形拼成新的圖形後的面積與周長。從一個圖形中(通常是長方形)剪掉一個圖形(最大的正方形等)求剪掉部分的面積或周長、求剩下部分的面積或周長。要求先畫圖,再標上所用數據,最後列式計算。
3、刷牆的(有的中間有黑板、窗戶等):求要用到的面積等於大面積減去小面積。
4、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相鄰兩個常用的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是 100 。
測量房間、菜園、教室、操場的面積通常用平方米為單位 。
6、面積單位換算:1平方米 = 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 = 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 = 10000平方厘米

第六單元 年、月、日
1、重要的日子:1月1日元旦節,3月8日婦女節,3月12日植樹節,5月1日勞動節,5月4日青年節,6月1日兒童節,7月1日建黨節,8月1日建軍節,9月10日教師節,10月1日國慶節。
2、一、三、五、七、八、十、臘,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整,平年二月二十八,閏年二月把一加。
3、季度: 一年分四季度,每3個月為一季度。
一、二、三月是 第一季度(平年有90天,閏年有91天)
四、五、六月是 第二季度(有91天)
七、八、九月是 第三季度(92天)
十、十一、十二月是 第四季度(有92天)。
平年上半年181天,閏年上半年182天,下半年都是184天。
4、求有多少個星期?用天數÷7。→ 如:31天 31÷7=4(個)……3(天)
平年一年有52個星期零1天,閏年一年有52個星期零2天。
5、判斷平年、閏年的方法:
① 一般用公歷年份÷4,正好余數是0,就是閏年;
② 公歷年份是整百的÷400,余數是0,就是閏年。
公歷年份是整百的閏年有:1200年,1600年,2000年,2400年;
6、經過的天數的計算:公式→結束時間—開始時間+1=經過的天數;
(二)24計時法
1、普通計時法轉化為24時計時法: ①從凌晨0時到中午12時,時刻相同,去掉時刻前的時間限制詞。 ②下午1時到晚上12時,時刻加上12,並去掉時刻前的時間限制詞。 2、24時計時法轉化為普通計時法: ①從凌晨0時到中午12時在時間前加上凌晨、早上或上午等時間限制詞。 ②13時到24時,用時刻減去12,再加下午、傍晚或晚上等時間限制詞。 3、計算經過時間:用結束時刻—開始時刻=經過時間。時刻—時刻=時間段
4、時間單位進率:1世紀=100年 1年=12個月 1天=24小時
1時=60分 1分=60秒
第七單元 小數的初步認識
1、比較兩個小數的大小,先比較小數的整數部分,整數部分大的數就大,如果整數部分相同就比較小數的小數部分,小數部分要從小數點後最高位比起,十分位上的數大的小數就大;十分位上的數相同的,再比較百分位上的數,以此類推。
2、計算小數加、減法時,一定要先對齊小數點再相加、減。
3、分母是10的分數寫成一位小數,分母是100的分數寫成兩位小數。
4、小數讀寫法:① 讀法→漢字形式;② 寫法→阿拉伯數字。
5、小數不一定比整數小。

第八單元 數學廣角----搭配

有順序地組數、搭配連線,才能保證不重復、不遺漏。

D. 數學三年級下有哪些知識點

有關數學三年級下的相關知識點,具體的信息內容有:

1、東與西相對,南與北相對。

2、早晨太陽在東方,面向太陽,前面是東,後面是西,左邊是北,右邊是南。

3、下午太陽在西方,我們面向太陽,前面是西,後面是東,左邊是南,右邊是北。

4、地圖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繪制的。

5、指南針可以幫助我們辨別方向。

6、我們要知道八個方位,能根據給出的示意圖描述出地點的位置。通常,東與南之間的為東南方。東與北之間為東北方。西與南之間為西南方,西與北之間為西北方。

7、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都得0。 8、0乘任何數都得0。
註:在除法算式中,0不能做除數。

乘除法的估算必須會。用4舍5入法。

如乘法估算:81×68≈5600,就是把81估成80,68估成70,80乘70的5600。 除法估算:493÷8≈60,就是把493估成480(480是8的倍數,也最接進492),然後再口算480÷8得60。

能正確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如:57×89;能准確計算出除數一位數的除法,如:417÷4,並會用乘法驗算,被除數=除數×商+余數

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如果百位比除數大,商是三位數。如果百位數比除數小,商是兩位數。余數要比除數小。

9、一年有12個月;一年有4個季度。(1、2、3月為第1季度;4、5、6月為第2季度;7、8、9月為第3季度;10、11、12月為第4季度)

10、記大小月的方法:1、3、5、7、8、10、臘,31天用不差;4、6、9、冬30整,只有2月有變化。

11、平年全年有365天,平年2月是28天,平年的上半年有181天,下半年有184天。平年全年有52個星期零1天。

12、閏年全年有366天,閏年2月是29天,閏年的上半年有182天,下半年有184天。閏年全年有52個星期零2天。

13、公歷年份是4的倍數的一般都是閏年;但公歷年份是整百數的,必須是400的倍數才是閏年

14、年月日、時分秒都是時間單位。

15、在一日里,鍾表上時針正好走兩

圈,共24小時。所以,經常採用從0時到24時的計時法,通常叫做24時計時法。採用從1時到12時的計時法叫普通計時法。 16、1日(天)=24小時 1小時=60分 1分=60秒

17、一個人今年20歲,但只過了5個生日,他是2月29日出生的。因為只有閏年才有29日,平年沒有29日,所以不會年年過生日。
18、計算周年的方法是用現在的年份減去原來的年份得的數就是周年。

註:要正確區分平年和閏年,知道4年一閏,整百年份是400年一閏。會求經過的時間。如:一輛汽車上午8:20出發,到下午5:50到達終點,一共行使多長時間。第一步要先進行換算:把下午5:50變成24時計時法的形式5:50+12=17:50,第二步用17時50分-8時20分=9時30分,就求出了經過的時間。

19、物體的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他們的面積。

20、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要用統一的面積單位來測量。

E. 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知識點梳理

一、 植樹問題:
這類應用題是以「植樹」為內容。凡是研究總路程、株距、段數、棵樹四種數量關系的應用題,叫做植樹問題。
解題關鍵:解答植樹問題首先要判斷地形,分清是否封閉圖形,從而確定是沿線段植樹還是沿周長植樹,然後按基本公式進行計算。
解題規律:
沿線段植樹
棵樹=總路程÷株距+1
棵樹=段數+1
株距=總路程÷(棵樹-1)
總路程=株距×(棵樹-1)

沿周長植樹
棵樹=總路程÷株距
棵樹=段數
株距=總路程÷棵樹
總路程=株距×棵樹

例 沿公路一旁埋電線桿 301 根,每相鄰的兩根的間距是 50 米 。後來全部改裝,只埋了201 根。求改裝後每相鄰兩根的間距。
分析:本題是沿線段埋電線桿,要把電線桿的根數減掉一。列式為 50 ×( 301-1 )÷( 201-1 ) =75 (米)

二、分數和百分數的應用
1 分數加減法應用題:
分數加減法的應用題與整數加減法的應用題的結構、數量關系和解題方法基本相同,所不同的只是在已知數或未知數中含有分數。

2分數乘法應用題:
是指已知一個數,求它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應用題。
特徵:已知單位「1」的量和分率,求與分率所對應的實際數量。
解題關鍵:准確判斷單位「1」的量。找准要求問題所對應的分率,然後根據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正確列式。

3 分數除法應用題:
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或百分之幾)是多少。
特徵:已知一個數和另一個數,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或百分之幾。「一個數」是比較量,「另一個數」是標准量。求分率或百分率,也就是求他們的倍數關系。
解題關鍵:從問題入手,搞清把誰看作標準的數也就是把誰看作了「單位一」,誰和單位一的量作比較,誰就作被除數。
甲是乙的幾分之幾(百分之幾):甲是比較量,乙是標准量,用甲除以乙。
甲比乙多(或少)幾分之幾(百分之幾):甲減乙比乙多(或少幾分之幾)或(百分之幾)。關系式(甲數減乙數)/乙數或(甲數減乙數)/甲數 。

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或百分之幾 ) ,求這個數。
特徵:已知一個實際數量和它相對應的分率,求單位「1」的量。
解題關鍵:准確判斷單位「1」的量把單位「1」的量看成x根據分數乘法的意義列方程,或者根據分數除法的意義列算式,但必須找准和分率相對應的已知實際
數量。

三、度量
一、 長度
(一) 什麼是長度
長度是一維空間的度量。
(二) 長度常用單位
公里(km) 、 米(m) 、 分米(dm)、 厘米(cm)、毫米(mm) 、 微米(um)
(三) 單位之間的換算
1毫米 =1000微米 , 1厘米 =10 毫米 , 1分米 =10 厘米 , 1米 =1000 毫米 , 1千米 =1000 米

二、 面積
(一)什麼是面積
面積,就是物體所佔平面的大小。對立體物體的表面的多少的測量一般稱表面積。
(二)常用的面積單位
平方毫米 、平方厘米 、 平方分米、平方米 、平方千米
(三)面積單位的換算
1平方厘米 =100 平方毫米 ,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 =100 平方分米
1公傾 =10000 平方米 , 1平方公里 =100 公頃

三、 體積和容積
(一)什麼是體積、容積
體積,就是物體所佔空間的大小。
容積,箱子、油桶、倉庫等所能容納物體的體積,通常叫做它們的容積。
(二)常用單位
1、 體積單位
立方米 、 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2 、容積單位: 升、毫升
(三)單位換算
(1) 體積單位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2) 容積單位
1升=1000毫升
1升=1立方米
1毫升=1立方厘米

四、 質量
(一)什麼是質量
質量,就是表示表示物體有多重。
(二)常用單位
噸 :t 千克: kg 克: g
(三)常用換算
一噸=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五、 時間
(一)什麼是時間
是指有起點和終點的一段時間
(二)常用單位
世紀、 年 、 月 、 日 、 時 、 分、 秒
(三)單位換算
1世紀=100年
1年=365天 (平年)
1年=366天 (閏年)
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是大月, 大月有31 天
四、六、九、十一是小月,小月有30天
平年2月有28天, 閏年2月有29天
1天= 24小時
1小時=60分
1分=60秒

六、 貨幣
(一)什麼是貨幣
貨幣是充當一切商品的等價物的特殊商品。貨幣是價值的一般代表,可以購買任何別的商品。
(二)常用單位
元 、 角 、 分
(三)單位換算
1元=10角
1角=10分

F. 三年級下冊三單元數學知識點有哪些

知識點一: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商是兩位數的除法;商中間有零的除法)
例:口算:
480÷6= 200÷5= 420÷6= 360÷4= 280÷4=
估算:
718÷9≈ 422÷7≈ 354÷6≈ 484÷7≈ 412÷5≈
豎式計算並驗算:
184÷8= 428÷4= 453÷9= 308÷3= 420÷3=
脫式計算 :
517÷7×5 125×(308-299) 325-125÷5 600-198+359
知識點二:用連除及混合運算解決問題:
例:解決問題:
1、 三年級有104名男生,88名女生。
(1)如果每人發4本練習本,一共需要多少本?
(2)每2人用一張課桌,一共需要多少張課桌?
2、王老師要把156本圖書放在2個書架上,每個書架有3層,平均每層放多少本圖書?
3、 天津距濟南360千米。火車上午6時從濟南發車,到9時火車離天津還有90千米。火車平均每時行多少千米?(畫圖)
4、 煤有30噸,大貨車載重9噸,小貨車載重3噸。
(1)如果用5輛小貨車來運,多少次能把煤全部運完?
(2)先用一輛小貨車運1次,餘下的用一輛大貨車來運,還需要多少次才能運完?
5、 4個小隊,每隊28人。每人限領:礦泉水2瓶,巧克力3塊。
(1)准備300塊巧克力,夠嗎?
(2)最多能領多少瓶礦泉水?每盒有2瓶,每箱有8盒,需要買多少箱?
6、4支鋼筆28元,一盒有12支,3盒能賣多少錢?
7、每隻鉛筆4角錢,一盒有15隻,18盒一共能買多少錢?
知識點三:對稱
能准確判斷軸對稱現象;會畫對稱軸;根據圖形的一半,會畫出另一半。
知識點四:兩位數乘兩位數
例:口算:
估算: 51×68≈ 33×22≈ 31×19≈ 62×21≈ 58×13≈ 17×62≈ 26×34≈ 32×23≈
筆算: 89×27 824÷4 98×23 73×65 60×57 26×32 32×45 76×48
脫式計算:
37×(294-198) 216-100÷4

G. 三年級下冊數學知識點

不知道你的教材是哪個版本的
三年級下冊知識點整理
分數部分:
1、 分數的意義: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做分數。表示其中一份的數,叫作分數單位。
如:23 表示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的2份。
分子(表示取其中的幾份)
分數線(表示平均分)
分母(表示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幾份)
23 的分數單位是13 ,它有2個這樣的分數單位。
2、 分數的基本性質: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或除以同一個數(0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
如: 13 = 26 = 39 = 412 1620 = 810 = 45
3、 分數比較大小:
(1) 同分母分數相比較,分子大的分數就大。如:
(2) 同分子分數相比較,分母小的分數反而大。如:
(3) 分子和分母都不同的分數相比較,先化成同分母再比較。
如:

4、 分數加、減法:
(1) 同分母分數相加、減,分母不變,分子相加減。
如:25 + 35 = 55 = 1 89 - 19 =79
(2) 異分母分數相加、減,先化成同分母分數,再相加、減。
如:

小數部分:
1、 小數的概念:
像5.83,12.5,16.72,0.8這樣的數叫做小數。
2、 小數各部分的名稱:
讀作:五十六點八三

3、 小數比較大小:
小數比較大小,先比較整數部分,整數部分大的就大;如果整數部分相同,就比較小數部分的第一位,如果小數部分第一位相同,就比較小數部分第二位……
如:

4、 小數的加減法:
用豎式進行兩個小數相加、減,要對齊小數點。
如:

方向與位置
1、 在實際生活中,我們判斷方向的方法是:早晨起來,面向太陽,前面是東,後面是西,左邊是北,右邊是南。
2、 南與北相對,東與西相對。
3、 地圖一般根據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繪制的。

平移與旋轉
1、 平移:電梯、纜車都是整體朝著一定的方向移動,這種現象稱為平移。
如:升國旗;拉抽屜;電梯的移動;纜車等。
2、 旋轉:風車、風扇轉動的時候,位置沒有移動,始終繞著一個固定的點轉動,這樣的現象稱為旋轉。
如:摩天輪的轉動;時針、分針、秒針在鍾面上的轉動;擰瓶蓋等。
3、 軸對稱圖形:兩邊對折完全重合的圖形,稱為軸對稱圖形。
摺痕所在的直線叫做對稱軸。
如:長方形、正方形、圓等。

兩位數乘兩、三位數
1、 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比較簡便。(求幾個幾是多少,用乘法)
如: 8個50連加的和是多少? 50×8=400
10個90是多少? 90×10=900
2、 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用乘法計算。
如:14的20倍是多少? 14×20=280
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1、 物體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
2、 正方形的相關公式:
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 邊長=周長÷4;
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3、 長方形相關公式:
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長=周長÷2-寬;寬=周長÷2-長。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長=面積÷寬; 寬=面積÷長。
4、 面積單位:
(1) 每相鄰兩個長度單位間的進率是10。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
千米 □ □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2) 每相鄰兩個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是100。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
1平方千米=100公頃;1公頃=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平方千米 公頃 □ 平方米 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平方毫米
第一單元《位置與方向》

l 知識要點:

(一)認識東、南、西、北、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八個方向。

1.知道辨認方向的方法:可以藉助太陽等身邊事物辨別方向,也可以藉助指南針等工具辨別方向。

2.能根據一個方向確定其它七個方向,知道哪些方向是相對的。南←→北,西←→東;西北←→東南,東北←→西南。

3.會辨別地圖上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東。(書:練習一第3、4題;)

4.了解繪制簡單示意圖的方法:先確定好觀察點,把選好的觀察點畫在平面圖的中心位置,再確定好各物體相對於觀察點的方向。在紙上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繪制,用箭頭「↑」標出北方。(書:練習二第2題。)

5.並能看懂地圖。(p4例2:知道建築或地點在整個地圖的什麼方向,地圖上兩個地點之間的位置關系:誰在誰的什麼方向等)(大本p1雙基訓練)。

(二)看簡單的路線圖描述行走路線。

1.看簡單路線圖的方法:先要確定好自己所處的位置,以自己所處的位置為中心,再根據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規律來確定目的地和周圍事物所處的方向,最後根據目的地的方向和路程確定所要行走的路線。

2.描述行走路線的方法:以出發點為基準,再看哪一條路通向目的地,最後把行走路線描述出來(先向哪走,再向哪走)。有時還要說明路程有多遠。(書:p5做一做;p9做一做;)(大本:p3 左邊第1、2題;右邊第1、2、3題;)

3.綜合性題目:給出路線圖,說出去某地的走法,並根據信息求出所用時間、應該按什麼速度行駛、或幾時能到達、付多少錢買車票等等。(大本:p5 第1、3題。)
第二單元《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

l 知識要點:

(一)口算除法

1.整千、整百、整十數除以一位數的口算方法(P14 例1)

(1)用表內除法計算:用被除數0前面數除以一位數,算出結果後,看被除數的末尾有幾個0,就在算出的結果後添幾個0。

(2)先乘法,算除法:看一位數乘多少等於被除數,乘的數就是所求的商。

2.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估算方法(P16 例2):

(1)除數不變,把三位數看成幾百幾十或整百的數,再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計算。

(2)想口訣估算:想一位數乘幾最接近或等於被除數的最高位或前兩位,幾百或幾十就是所要估算的商。

(二)筆算除法

1.牢固掌握兩位數除以一位數、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筆算方法、步驟與格式,尤其是商中間、末尾有0的筆算算式的寫法。(p29 例6;p31 例7)

2.會判斷商是幾位數。(p24 第5題)

3.知道除法的驗算方法:

(1)沒有餘數的除法:商×除數=被除數;

(2)有餘數的除法:商×除數+余數=被除數;

4.熟記關於0的一些規定:

(1)0不能作除數。

(2)相同的兩個數相除商是1。(既然能相除這個數就不是0)

(3)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都得0。

(三)特別提醒:

1.口算、估算、筆算,其中中間、末尾有0的要特別注意。

2.應用題看清要求,選擇合適的方法解決問題。口算題可以直接列式計算;估算題要注意書寫格式:124÷3≈40;筆算題最好寫出除法豎式。(書p35 第1、2、3題)

第三單元《統計》

l 知識要點:

1.會看橫向條形統計圖及起始格與其他格代表的單位量不一致的條形統計圖。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完成統計圖,完成的統計圖上一定要標數據。

2.能根據統計圖表進行分析,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應用題)。能根據統計圖、表提出簡單的問題,並進行解答。如書P45第2題。

3.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內容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提出合理化的建議。如書P39。

4.理解平均數的含義,給出一組數據會求它們的平均數。如:3個女生身高:135厘米、140厘米、132厘米,求平均身高。熟記平均數的格式,總數量除以總份數:( + + …… + )÷ 並脫式計算p42。會檢查平均數的對錯,平均數一定介於最大數與最小數之間。

5.會用平均數來比較兩組數據的總體情況。如:書45頁第4題。會求哪種餅干第一季度的月平均銷售量多,多多少。分析乙種餅干銷售量越來越大的原因。

6.給出平均數和幾個數據,求另一個數據。如:小明三科成績的平均分是85分,其中外語83分,數學80分,求語文多少分。

7.與時間、速度等知識點結合的綜合性題目。

請參考課本中的統計圖的樣子

第四單元《年月日》

l 知識要點:

(一)年、月、日部分

1.熟記每個月的天數,知道大月一個月有31天,小月一個月有30天。平年二月28天,閏年二月29天,二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一年有12個月,7個大月,4個小月。

可藉助歌謠記憶:一、三、五、七、八、十、臘(即十二月),

三十一天永不差,

四、六、九、冬三十整,(冬即十一月)

平年二月二十八,閏年二月二十九。

2.熟記全年天數:平年365天,閏年366天。上半年多少天(平年181天,閏年182天),下半年多少天(184天)。

3.知道1、2、3月是第一季度,4、5、6月是第二季度,7、8、9月是第三季度,10、11、12月是第四季度。會計算每個季度有多少天,連續幾個月共有多少天。連續兩個月共62天的是:7月和8月,12月和第二年的1月;一年中連續兩個月共62天的是:7月和8月。

4.給出一個天數會計算有幾個星期零幾天。如:第三季度有(92)天,有(13 )個星期零( 1)天。平年全年有(365)天,是(52 )個星期零(1)天。

5.公歷年份是4的倍數的一般都是閏年;一般情況下可以用年份除以4的方法判斷平年閏年。年份除以4有餘數是平年,沒有餘數是閏年。如:1978÷4=494……2,1978年是平年。

1988÷4=497,1988年是閏年。

6.公歷年份是整百數的必須是400的倍數才是閏年。如1900年是平年,2000年是閏年。參見書P49。

7.給出一個人出生的年份,會計算這個人多少周歲;給出一個人的年齡會計算他是哪一年出生的。如:小華1994年6月出生,到今年6月(15歲)。小華今年12歲,他是(1997年)出生的。

8.熟記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的時間是1949年10月1日,會計算到今年(或任一年)建國多少周年。如:到1999年是建國(50周年);到今年10月1日是建國(60周年)。

(二)24時計時法部分

1.會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刻;會把普通計時法和24時計時法進行互化。

如:普通計時法 24時計時法

上午9時 9時

晚上9時 21時

普通計時法一定要加上「上午」、「下午」等前綴。

2.會計算經過時間、開始時刻、結束時刻。認識時間與時刻的區別。如:火車11:00出發,21時30分到達,火車運行時間是(10時30分),注意不要寫成(10:30)。

正確的列式格式為:21時30分-11時=10時30分,不能用電子表的形式相減。

再如:火車19時出發,第二天8時到達,火車運行時間是(13小時)。像這種跨越兩天的,可以先計算第一天行駛了多長時間:24-19=5(時),再加上第二天行駛的8個小時:5+8=13(時)

又如:一場球賽,從19時30分開始,進行了155分鍾,比賽什麼時候結束?先換算,155分=2時35分,再計算。

3.會根據給出的信息製作月歷和年歷。如:某年8月1日是星期二,製作8月份的月歷。再如:某年4月30日是星期四,製作5月份月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