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
葉倩倩,公眾號小貓倩倩,專注學習方法論
從真學渣變成偽學霸的過程中我做了很多努力,在本系列第二篇文章中也分享過一些心得。其中「構建知識體系」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當時給出了「構建知識樹」與「推導公式」的小例子,但很多同學反饋說這些對於實際操作來說遠遠不夠。於是喵就把這部分內容拿來單獨寫一篇。
當我開始著手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時,那些建立在數學和物理這兩個基礎學科上的專業課彷彿活了一般,脫掉了枯燥的外衣,變得靈動起來。就像一顆樹種生根發芽,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隨著我學習的深入、知識的豐富,這棵樹的枝葉也越來越茂盛,每一個知識點都牢不可拆——直到如今工作,我依然能用到的時候回憶起那些專業知識。
這是喵關於學習策略的第四篇文章。
在第一篇講了如何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並及時獲得學習中的正反饋有沒有一種讓人很爽的學習方法?- 知乎;第二篇講了如何克服困難,高效完成自己不喜歡、覺得困難但又不得做的學習任務如何才能高效率地完成不喜歡的工作/ 學習任務?- 知乎。第三篇講了如何提高學習能力如何提高學習能力?- 知乎
上一次,在如何提高學習能力?- 知乎中,我們把學習劃分為兩種類型——「以知識為中心」的學習和「以自我為中心的學習」。以知識為中心的學習是以通過考試或者科學研究為目的,主要強調對知識的理解、記憶、歸納、解題。以自我為中心的學習主要強調解決自己的問題、提升自己的能力。
類似地,我們也將「知識體系」分為兩種類型——「以理論知識為中心」的知識體系和「以應用為中心」的知識體系。顧名思義,第一種知識體系的建立是為了掌握專業知識,與「以知識為中心」的學習相對應。構建這種類型的知識體系,可以幫助你理解消化教科書與課堂所學,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第二種知識體系的建立是為了解決問題,與「以自我為中心的學習」相對應,可以教會你如何主動獲取信息並把信息轉化為知識,如何將碎片「聚沙成塔」,如何學會思考不被微信雞湯雞血文洗腦,如何批判性地接受新的觀點,如何成為一個更優秀的人。
教材上的「理論知識」與「應用知識」最大的區別是,前者本身就是一個體系,只是由於你接收這些信息的過程是間斷的,所以這些知識看起來才顯得雜亂無章;而後者本身就是一些碎片,加上你接收這些信息的過程是片面的,於是碎片看起來就更凌亂了。對於前者,我們需要做的是「理解——歸納整理——記憶」,當有新知識點進入體系時要「吸納接收」;而對於後者,我們需要「重組——添加——重組」。
本文的「知識體系」特指「以理論知識為中心」的知識體系,給出的建議與具體策略也是圍繞怎樣更好地掌握專業課(理工類)、如何取得更高成績展開的。下一次(學習系列第六篇文章)喵將給出第二種知識體系的構建方法。
文章結構圖如下:

試試看,把康奈爾筆記的內容(課堂知識)和教科書里的知識整合到同一張思維導圖里吧~
3.及時復習
間隔性重復有助於把信息從工作記憶轉移到長期記憶。
一定要回想學過的知識,這非常重要!在課堂上講過沒有及時消化的內容,通過自學理解後也要及時回想。洗澡的時候、晚上躺在床上入睡前,努力回想當天學過的知識。讓大腦提取關鍵概念,而非通過重復閱讀被動地獲取知識,將讓你更加集中高效地利用學習時間。你越努力回想學習材料,它在記憶中植入得就越深入。別扔太久之後才去練習回想,那樣你每次都得從頭開始鞏固概念。特別是對初次學到、還頗有挑戰性的知識。學習任何新技能或者新學科的時候,你都需要在不同背景環境中進行大量的練習。
對於康奈爾筆記,應當盡可能頻繁地復習筆記。在較長時間內保持復習筆記的好習慣,而非考前抱佛腳。這將極大地提高你的記憶與理解。
每學完一個章節,回顧一下自己做過的思維導圖。試試看,如果打開一張新的思維導圖,憑記憶開始繪制。完成之後對比之前你在學習過程中建立的思維導圖和新的圖有什麼差別,哪些知識點遺漏了、哪些知識點記混淆了。
-
三、總結
這篇文章為了便於大家理解操作寫得比較詳細,這里簡單地總結一下吧:
如果把每一個知識點比作一個沙礫,沒有體系的知識就是一盤散沙,有體系的知識卻可以聚沙成塔。
「知識體系」分為兩種類型——「以理論知識為中心」的知識體系和「以應用為中心」的知識體系。前者本身就是一個體系,而後者本身就是一些碎片,本文的適用邊界是第一種知識體系。
本文提供了一種筆記工具——康納爾筆記法,還有一種思維工具——思維導圖。二者配合使用,共同幫助我們完成知識體系的建立。
知識體系是由組塊整合而成的,要想建立知識體系,首先要學會確定要「整合」哪些內容,然後搭建組塊。知識點構成組塊,組塊構成知識體系。講了一個超級超級詳細的例子,手把手教會你從零開始完成整個知識網路。
裡面的幾個圖畫起來都很麻煩,又從早到晚寫了整整一天……喵……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小貓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