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二年級上冊怎樣抓好「用數學」
二年級上冊數學重點知識梳理:
第一單元《長度單位》:
1、常用的長度單位:米、厘米。
測量較短物體通常用厘米作單位,比如鉛筆、橡皮、課本、課桌。
測量較長物體通常用米作單位,黑板、教室、樓房、大樹。
常考題目例如:
黑板長2(米) 一張床長2(米)
一口井深3(米) 一棵樹高3(米)
教室長12(米) 門高2(米)
學校進行100(米)賽跑 教學樓高25(米)
講台高90(厘米) 筷子長20(厘米)
茵苗身高1(米)30(厘米)
練習本寬13(厘米) 鉛筆長17(厘米)
圖釘長1(厘米) 一個文具盒長24(厘米)
2、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將物體的左端對准刻度的"0"刻度,看物體的右端對著刻度上的刻度是幾,這個物體的長度就是幾厘米。
如果不是從0刻度開始,物品的長度=終點的刻度數-起點的刻度數。
3、米和厘米的關系:
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
常考題目例如:
(1)1米10厘米=(110)厘米 200厘米=(2)米
(2)弟弟再長高10厘米,就有1米,弟弟有多高?
1米=100厘米 100-10=90(厘米)
4、線段:
⑴線段的特點:
①線段是直的;
②線段有兩個端點;
③線段可以量出長度的。
測量方法:
將線段的左端對准刻度尺的"0"刻度,看物體的右端對著刻度尺上的刻度是幾,這個物體的長度就是幾厘米。
如果不是從0刻度開始,線段的長度=終點的刻度數-起點的刻度數。
常考題目:
(1)判斷線段
給出幾張圖片,讓孩子根據線段的概念判斷是否為線段,觀察的時候重點觀察線是否是直的,是否有兩個端點。
兩個條件缺一不可。當然這是最簡單的題目。
(2)多邊形有多少條線段。
三角形有3條邊,3條線段;正方形和長方形有4條邊,有4條線段。
(3)數線段
根據兩個端點只有一條線段,
一條線段上有幾個端點,端點數和線段數的關系如下:
在一條線段上有3個端點,就有2+1=3條線段;
在一條線段上有4個端點,就有3+2+1=6條線段;
在一條線段上有5個端點,就有4+3+2+1=10條線段;
在一條線段上有6個端點,就有5+4+3+2+1=15條線段;
在一條線段上有n個端點,就有(n-1)+(n-2)+……+1條線段。
⑵畫線段的方法:
先用筆對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點一個點,再對准要畫到的長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點一個點,然後把這兩個點連起來。
第二單元《100以內加減法》:
一、筆算兩位數加兩位數
1、相同數位對齊;
2、從個位加起;
3、個位滿十向十位進1。
注意:十位上的數相加時,不要遺漏進上來的「1」。
二、筆算兩位數減兩位數
1、相同數位對齊;
2、從個位減起;
3、個位不夠減,從十位退1,在個位上加10再減。
注意:十位計算時要先減去退走的1再算。
三、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
1、連加、連減的筆算順序和連加、連減的口算順序一樣,都是從左往右依次計算。
2、連加計算可以分步計算,也可以寫成一個豎式計算,計算方法與兩個數相加一樣,都要把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加起。
3、連減運算可以分步計算,也可以寫成一個豎式計算,計算方法與兩個數相減一樣,都要把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減起。
4、加減混合運算寫豎式時可以分步計算,方法與兩個數相加一樣,要把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算起;也可以用簡便的寫法,列成一個豎式,先完成第一步計算,再用第一步的結果加第二個數。
四、解決問題
1、步驟:
①先讀題
②列橫式,寫結果,寫單位
③作答。
2、求比一個數多幾的數的應用題用加法;
求比一個數少幾的數的應用題用減法計算。
3、關於提問題的題目,可以這樣提問:
①A和B一共是多少(單位)?
②A比B多多少/幾(單位)?
③B比A少多少/幾(單位)?
第三單元《角的初步認識》:
本節課主要學習角的特點和畫法。
1、角的特點(有1個頂點,2條邊),是判斷一個圖形是不是角的標准。
2、角的大小的比較,通過疊合法的方法進行驗證。
角的大小和張口的大小有關,和兩邊的邊長無關。
3、角的畫法
從一個點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畫兩條筆直的線,就畫成一個角。
畫角的時候,要先點一個點。
4、計算一個圖形有多少個角(如下圖)
其實這種題目有如下的規律:
第一個幾何圖形有兩條線段,那麼,角的個數就從比二少一的數開始倒數相加,就是一個角;
第二個幾何圖形有三條線段,角的個數就從比三少一的數開始倒數相加,
即2+1=3個角;
第三個幾何圖形有四條線段,角的個數就從比四少一的數開始倒數相加,
即3+2+1=6個角;
第四個幾何圖形有五條線段,角的個數,就從比五少一的數開始倒數相加,
即4+3+2+1=10個角;
第五個幾何圖形有六條線段,角的個數就從比六少一的數開始倒數相加,
即5+4+3+2+1=15個角。
依次類推,結果也呈現以上相同變化趨勢。這樣只要知道所給幾何圖形有幾條線段組成,就可以依據比線段少一的數開始倒數相加的規律算出角的個數了。
5、角的分類
比直角大的角是鈍角,比直角小的角是銳角。
三角尺上有一個直角。
第四單元《表內乘法(一)》第六單元《表內乘法(二)》重點知識
1、乘法的含義
乘法是求幾個相同加數連加的和的簡便演算法。
如:計算:2+2+2=6,
用乘法算就是:2 × 3 = 6 或3 × 2 = 6
2、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1)連加算式改寫為乘法算式的方法。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可以用乘法計算。
寫乘法算式時,可以先寫相同的加數,然後寫乘號,再寫相同加數的個數,最後寫等號與連加的和;也可以先寫相同加數的個數,然後寫乘號,再寫相同加數,最後寫等號與連加的和。
如:2+2++2=6,改寫成乘法算式是
讀作:3乘2等於6。
(2)乘法算式的讀法。讀乘法算式時,要按照算式順序來讀。
如:6×3=18讀作:「6乘3等於18」。
3、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及實際表示的意義
在乘法算式里,乘號前面的數和乘號後面的數都叫做「乘數」;等號後面的得數叫做「積」。
4、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義
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單。一道乘法算式表示的就是幾個相同加數連加的和。如: 4×5表示5個4相加或4個5相加。
5、加法寫成乘法時,加法的和與乘法的積相同。
6、乘法算式中,兩個乘數交換位置,積不變。
7、算式各部分名稱及計算公式。
乘數×乘數=積
8、在9的乘法口訣里,幾乘9或9乘幾,都可看作幾十減幾,其中「幾」是指相同的數。
如:1×9=10-1 9×5=50-5
9、「幾和幾相加」與「幾個幾相加」有區別
求幾和幾相加,用幾加幾;
如:求4和3相加是多少? 用加法(4+3=7)
求幾個幾相加,用幾乘幾 。
如:求4個3相加是多少?(3+3+3+3=12或3×4=12或4×3=12)
補充:幾和幾相乘,求積? 用 幾×幾.
如:2和4相乘 用2×4=8
2個乘數都是幾,求積 ?用 幾×幾。
如:2個8相乘 用8×8=64
10、一個乘法算式可以表示兩個意義,
如「4×2」既可以表示「4個2相加」,也可以表示「2個4相加」。
「5+5+5」寫成乘法算式是(3×5=15)或(5×3=15),
都可以用口訣(三五十五)來計算,表示(3)個(5)相加
3×5=15讀作:3乘5等於15.
5×3=15讀作:5乘3等於15
11、任何數和0相加都得原數。
1乘任何數還得原數。
0乘任何數還等於0。
第五單元《觀察物體(一)》
從不同角度觀察同一物體,觀察到的物體形狀是不同的。
正方體從正面、側面、上面看,看到的都是正方形。
球從不同方向看,看到的都是圓。
長方體從不同方向看,看到的會是不同大小的長方形。
圓柱從不同方向看可能會看到圓或者長方形。
第七單元《認識時間》
1、鍾面上有12個大格,60個小格,分針長,時針短。
2、分針走1小格是1分,分針走1大格是5分,時針走1大格是1時。
3、分針走一圈是60分,也是1時。
時針走1大格=分針走60小格,所以 1時 = 60分。
4、一刻鍾是15分,半小時是30分,1小時是60分。
第八單元《數學廣角——搭配》
在排列和組合中,要有序思考,不重復、不遺漏。
排列問題(和順序有關)
組合問題(和順序無關)
1、用1、2、3組成兩位數,個數和十位數字不一樣,能組成 6 個兩位數。
3×2=6(種)
分別是12、13、21、23、31、32。
2、用4,0,7組成兩位數,個數和十位數字不一樣,能組成 4 個兩位數。
分別是40、47、70、74。
3、3個小朋友排隊或者坐成一排,都是有6種坐法。
3×2×1=6(種)
(用1,2,3表示這3個人,可以寫成123、132、213、231、312、321)
4、3個人握手,每兩個握一次,一共握3次。
2+1=3(種)
4個人就要握6次手。可以用連線法。
3+2+1=6(種)
5、3個數5、7、9,任意選取其中2個求和,得數有3種可能。也可以連線。
2+1=3(種)
分別是5+7=12、5+9=14、7+9=16。
6、衣服和褲子的搭配問題也可以連線。
❷ 數學二年級上冊知識點總結
【篇一】
第一單元:長度單位知識要點歸納:
1、常用的長度單位:米、厘米。
2、測量較短物體通常用厘米作單位,測量較長物體通常用米作單位。
3、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將物體的左端對準直尺的「0」刻度,看物體的右端對著直尺上的刻度是幾,這個物體的長度就是幾厘米。
4、米和厘米的關系: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5、線段:
⑴線段的特點:
①線段是直的;
②線段有兩個端點;
③線段有長有短,是可以量出長度的。
⑵畫線段的方法:先用筆對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點一個點,再對准要畫到的長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點一個點,然後把這兩個點連起來。
⑶測量物體的長度時,當不是從「0」刻度量起時,要用終點的刻度數減去起點的刻度數。
第二單元100以內數的加法和減法知識
要點歸納:
一、兩位數加兩位數
1、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加法的計演算法則:把相同數位對齊列豎式,再把相同數位上的數相加。
2、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法的計演算法則:
①相同數位對齊;②從個位加起;③個位滿十向十位進1。
3、筆算兩位數加兩位數時,相同數位要對齊,從個位加起,個位滿十要向十位進「1」,十位上的數相加時,不要遺漏進上來的「1」。
4、和=加數+加數一個加數=和-另一個加數
二、兩位數減兩位數
1、兩位數減兩位數不退位減的筆算:相同數位對齊列豎式,再把相同數位上的數相減。
2、兩位數減兩位數退位減的筆演算法則:
①相同數位對齊;
②從個位減起;
③個位不夠減,從十位退1,在個位上加10再減。
3、筆算兩位數減兩位數時,相同數位要對齊,從個位減起,個位不夠減,從十位退1,個位加10再減,十位計算時要先減去退走的1再算。
4、差=被減數-減數
被減數=減數+差
減數=被減數-差
三、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
1、連加、連減:連加、連減的筆算順序和連加、連減的口算順序一樣,都是從左往右依次計算。
①連加計算可以分步計算,也可以寫成一個豎式計算,計算方法與兩個數相加一樣,都要把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加起。
②連減運算可以分步計算,也可以寫成一個豎式計算,計算方法與兩個數相減一樣,都要把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減起。
2、加減混合加、減混合算式,其運算順序、豎式寫法都與連加、連減相同。
3、加減混合運算寫豎式時可以分步計算,方法與兩個數相加(減)一樣,要把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算起;也可以用簡便的寫法,列成一個豎式,先完成第一步計算,再用第一步的結果加(減)第二個數。
四、解決問題(應用題)
1、步驟:
①先讀題
②列橫式,寫結果,千萬別忘記寫單位(單位為:多少或者幾後面的那個字或詞)
③作答。
2、求比一個數多幾的數的應用題用加法;求比一個數少幾的數的應用題用減法計算(注意:用大的數減小的數)。
3、關於提問題的題目,可以這樣提問:
①...和...一共....?
②...比...多多少(幾)...?
③...比...少多少(幾)...?
第三單元角的初步認識
知識要點歸納:
1、角:像紅領巾、三角板、鍾面、等實物上都有大大小小不同的角。
2、角各部分的名稱:一個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
3、角的特點:
①一個頂點,兩條邊(兩邊是直的);
②它的兩條邊是射線不是線段;
③射線就是只有一個端點,不能測量出長度。
4、用直尺畫角的方法:畫角時先確定一個點,用直尺向不同的方向畫兩條線,就畫成一個角。
5、角的大小與兩條邊的長短無關,只和兩條邊張開的寬度有關孝棚唯。
6、角的兩邊張得越大,角和搏就越大。
7、畫直角的方法:
①畫一個點
②從這點起畫一條直線
③把三角板的一條直角邊與所畫的直線重合,直角頂點與所畫的點重合
④沿三角板另一條直角邊畫一條直線
⑤畫完直角要標上直角符號
8、要知道一個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頂點對頂點,一邊對一邊,再看另一邊。
9、三角板上的3個角中,有1個是直角。正方形、長方形都有4個角,巧培都是直角。
【篇二】
第四單元表內乘法(一)與第六單元表內乘法(二)
知識要點歸納:
1、乘法的含義乘法是求幾個相同加數和的簡便演算法。如:計算:2+2+2=6,用乘法算就是:2×3=6或3×2=6.
2、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⑴連加算式改寫為乘法算式的方法: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可以用乘法計算。寫乘法算式時,可以先寫相同的加數,然後寫乘號,再寫相同加數的個數,最後寫等號與連加的和;也可以先寫相同加數的個數,然後寫乘號,再寫相同加數,最後寫等號與連加的和。如:4+4+4=12改寫成乘法算式是4×3=12或3×4=12⑵乘法算式的讀法。讀乘法算式時,要按照算式順序來讀。如:6×3=18讀作:「6乘3等於18」。
3、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及實際表示的意義在乘法算式里,乘號前面的數和乘號後面的數都叫做「乘數」;等號後面的得數叫做「積」。
4、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義:
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單。一道乘法算式表示的就是幾個相同加數連加的和。如:4×5表示5個4相加或4個5相加。
5、加法寫成乘法時,加法的和與乘法的積相同。
6、乘法算式中,兩個乘數交換位置,積不變
7、算式各部分名稱及計算公式。
(1)乘法:乘數×乘數=積
(2)加法:加數+加數=和
和—加數=加數
(3)減法:被減數—減數=差
被減數=差+減數
減數=被減數—差
8、在9的乘法口訣里,幾乘9或9乘幾,都可看作幾十減幾,其中「幾」是指相同的數。如:1×9=10—19×5=50—5
9、看圖,寫乘加、乘減算式時:
(1)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
(2)乘減:先把每一份都算成相同的,寫成乘法,然後再把多算進去的減去。
(3)計算時,先算乘,再算加減。
加法:3+3+3+3+2=14
乘加:3×4+2=14
乘減:3×5-1=14
10、「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用乘法計算。用:這個數×倍數或倍數×這個數。
11、有幾個相同加數,就是這個相同加數的幾倍。如:3個5,就是5的3倍。
第五單元觀察物體
知識要點歸納:
1、知道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
2、辨認從不同位置看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3、辨認從不同位置看到的簡單幾何體的形狀。
4、用推理解決簡單的問題。
第七單元認識時間
知識要點歸納:
1、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藉助鍾面認識時間單位「分」,知道1時等於60分。
2、結合直觀演示和操作,知道鍾面上分針走一「小格」是1分鍾,分針走一「大格」是5分鍾,分針走一圈是60分鍾。
3、初步認識幾時幾分(5分5分地數)會讀寫幾時幾分和幾時半。
4、會運用時間的有關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❸ 二年級數學主要知識點整理
【 #二年級# 導語】數學不僅是一門科學,而且是一種普遍適用的技術。它是科學的大門和鑰匙,學數學是令自己變的理性的一個很重要的措施,數學本身也有自身的樂趣。以下是 考 網整理的相關資料,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篇一】
第一單元:長度單位
1、第1---3頁
(1)經歷用不同工具測量同一物體長度的過程,體會統一長
度單位的必要性。
(2)能用給定的"工具"進行估計和測量。
(3)認識厘米,體會厘米的實際意義。
(4)能用厘米估計較小物體的長度,會用刻度尺測量較小物
體的長度。
2、第4---5頁
(1)認識米,體會米的實際意義,能用米估計較長物體的長
度。
(2)掌握米和厘米之間的關系,能恰當選擇單位表示物體的
長度。
(3)認識米尺,會用米尺測量物體的長度。
(4)初步認識線段,能辨別,能測量線段的長度,能畫定長
的線段
第二單元: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
1、不進位加法
(1)在具體情境中,進一步體會加法的意義。
(2)探索並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的計算方法。
(3)讓學生感受加法計算和日常生活的聯系,進一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進位加法
(1)在具體情境中,進一步體會加法的意義。
(2)探索並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的計算方法,能正確進行計算。
(3)能用兩位數的加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進一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不退位減法
(1)在具體情境中,進一步體會減法的意義。
(2)探索並掌握兩位數減兩位數(不退位)的計算方法。
(3)進一步培養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4、退位減法
(1)在具體情境中,進一步體會減法的意義。
(2)探索並掌握兩位數減兩位數退位減的計算方法,能正確進行計算。
(3)能用兩位數的減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進一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5、"多幾"、"少幾"的應用
(1)在具體情境中,理解"比某數多幾或少幾"的實際問題。
(2)可以利用學具的操作,讓學生搞清楚是與哪個數量進行比較,然後發生了什麼變化,最後再用算式記錄下來。
(3)能正確列式解決相應的實際問題。
(4)滲透統計的思想和方法。
6、連加、連減
(1)探索並掌握100以內連加和連減的計算方法,進一步體驗演算法多樣化。
(2)能用100以內的連加和連減運算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並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7、加減混合
(1)探索並掌握100以內的加減混合運算的方法,能熟練計算。
(2)提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8、加減法的估算
(1)在具體情境中,理解加減法估算的實際意義。
(2)初步掌握100以內加減法的估算方法,能正確進行估算。
(3)發展估算意識,提高估算能力。
實踐活動(一):我長高了
(1)鞏固長度單位和加減法的相關知識和技能。(估計、測量、計算)
(2)讓學生體會數學的趣味性和價值性,提高估測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滲透統計知識,感受成長的快樂。
【篇二】
第三單元:角的初步認識
1、38頁------39頁
(1)結合生活情境,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角,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2)通過"找一找"、"說一說"、"折一折"、"畫一畫"等活動,初步認識角,並且能夠辨認。
(3)知道一個角各部分的名稱,會正確畫角。
2、40頁------41頁
(1)結合具體情境,直觀認識直角,會畫直角標記。
(2)能利用工具判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會利用工具畫直角。
(3)知道:一個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
第四單元:表內乘法(一)
1、乘法的初步認識(第一課時)44頁------46頁
(1)結合數一數、擺一擺的具體活動,經歷相同加數連加算式的抽象過程,感受這種運算與日常生活的聯系,體會學習乘法的必要性。
(2)結合具體情境,經歷把相同加數的連加算式抽象為乘法算式的過程,初步體會乘法運算的意義,體會乘法和加法之間的聯系與區別。
(3)會把相同加數的連加算式改寫為乘法算式,知道寫法、讀法,並能應用加法計算簡單的乘法算式的結果。
2、乘法的初步認識(第二課時)47頁
(1)能根據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及含義。
(2)知道用乘法算式表示"相同加數連加算式"比較簡便,為進一步學習乘法奠定基礎。
(3)能從生活情境中發現並提出可以用乘法解決的問題,初步學會解決簡單的乘法問題。
3、5的乘法口訣
(1)結合具體情境,進一步體會乘法的意義,並經歷5的乘法算式的計算過程和5的乘法口訣的編制過程。
(2)能用5的乘法口訣進行乘法計算,體驗運用乘法口訣的優越性。
(3)能用5的乘法運算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
4、2、3、4的乘法口訣(分2課時)
(1)結合具體情境,經歷2、3、4的乘法口訣的編制過程,進一步體會編制乘法口訣的方法。
(2)能夠發現每一組乘法口訣的排列規律,培養有條理的思考問題的習慣,逐步的發展數感。
(3)掌握2、3、4的乘法口訣,會用已經學過的口訣進行乘法計算,並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5、56頁例5
(1)結合具體情境,掌握乘加、乘減算式的運算順序,並能正確計算。
(2)能用含有兩級運算的算式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
(3)培養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思考問題的習慣,體現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4)在做一做2題中,應適當拓展,引導學生發現相鄰兩句口訣之間的關系,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乘法口訣。
6、6的乘法口訣
(1)經歷獨立探索、編制6的乘法口訣的過程,體驗從已有的知識出發探索新知識的思想和方法。
(2)掌握6的乘法口訣,並能用它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第五單元:觀察物體
1、建立觀察角度
(1)通過觀察活動,體驗站在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
形狀可能是不同的。
(2)能辨認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發展空
間觀念。
2、軸對稱
(1)通過欣賞圖片,感知現實世界中普遍存在的軸對稱現象。
(2)通過"折一折""剪一剪""說一說"等活動,體會軸對稱圖形的特徵(能找到一條恰當的直線即對稱軸,對稱軸兩邊的部分形狀相同、大小相同、位置相同、方向相反即能夠完全重合)。
(3)能辨別軸對稱圖形,會畫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能在方格紙或點子圖中畫出簡單的軸對稱圖形。
3、鏡面對稱
(1)結合實例和具體活動,感知鏡面對稱現象。
(2)經歷探索、掌握鏡面對稱現象基本特徵的過程(鏡子里外的兩個圖形的形狀相同、大小相同、位置相同、方向相反),發展空間觀念。
【篇三】
第六單元:表內乘法(二)
1、7的乘法口訣
(1)結合具體情境,探索、編制7的乘法口訣,學會從已有的知識出發探索新知識的方法。
(2)掌握7的乘法口訣,並能用它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感受數學的趣味性和價值性。
2、"倍"的意義及應用
(1)結合具體情境體會"倍"的意義。
(2)利用操作和圖示幫助學生理解兩個數量之間的倍數關系,並探索"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計算方法。
(3)能利用乘法解決"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實際問題。
(4)學會運用數學思維去觀察、發現、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發展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8的乘法口訣
(1)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探索、編制並掌握8的乘法口訣。
(2)會用學過的乘法口訣計算表內乘法,並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4、9的乘法口訣
(1)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探索、編制並掌握9的乘法口訣。
(2)會用學過的乘法口訣計算表內乘法,並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實踐活動(二):看一看、擺一擺
(1)利用主題圖復習第3、4、5、6單元的相關知識(觀察物體、角的認識、表內乘法)。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讓學生體會數學的趣味性和數學的價值性,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第七單元:統計
(1)進一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學會簡單的收集和整理數據的方法(畫正字)。
(2)進一步認識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2個單位的),並能完成相應的圖表。
(3)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或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樣本容量、比較信息,描述信息等),並讓學生嘗試作出簡單的決策(95頁內容可以設計決策問題)。
第八單元:數學廣角
1、簡單的排列和組合
(1)培養數學學習的興趣和利用數學方法解決問題的意識。
(2)讓學生經歷擺學具、畫圖示、列圖表等過程,逐步抽象出全面的、有序的排列和組合的方法,使學生的思維逐步由具體過渡到抽象。
(3)能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在活動中培養
合作交流的意識和有序思考問題的能力。
2、簡單的推理
(1)經歷對生活中的某些現象進行判斷、推理的過程。
(2)能藉助"做標記"、"列圖表"等方式整理信息,並能對生活中的某些現象按一定方法進行推理。
(3)能有條理的表達自己思考的過程,與同伴進行合作與交
❹ 一二年級數學知識點
數學給予人們的不僅是知識,更重要的是能力,這種能力包括觀察實驗、收集信息、歸納類比、直覺判斷、邏輯推理、建立模型和精確計算。這些能力和培養,將使人終身受益。以下是我整理的相關資料,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 二年級數學 知識點
第一單元數據收集整理
1、用畫「正」字的 方法 收集數據。
2、用統計圖表來表示數據的情況。
3、根據統計圖表可以做出一些判斷。
4、數據收集---整理---分析表格。
第二單元表內除法(一)
一、平均分
1、平均分的含義:把一些物品分成幾份,每份分得同樣多,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
(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數進行平均分時,可以一個一個的分,也可以幾個幾個的分,直到分完為止。
(2)把一些物品按每幾個一份平均分,分時可以想:這個數可以分成幾個這樣的一份。
二、除法
1、除法算式的含義:只要是平均分的過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2、除法算式的讀法:通常按照從前往後順序讀,「÷」讀作除以,「=」讀作等於,其他讀法不變。新課標第一網
3、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在除法算式中,除號前面的數叫被除數,除號後面的數叫除數,所得的數叫商。
三、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
1、求商的方法:
(1)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
(2)用乘法算式求商。
(3)用乘法口訣求商。
2、用乘法口訣求商時,想除數和幾相乘等於被除數。
四、解決問題
1、解決有關平均分問題的方法:
總數÷每份數=份數被除數=商×除數
總數÷份數=每份數被除數=商×除數+余數
一個因數=積÷另一個因數數除=被除數÷商
2、用乘法和除法兩步計算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
(1)所求問題要求求出總數,用乘法計算;
(2)所求問題要求求出份數或每份數,用除法計算。
第三單元圖形的運動(一)
1、軸對稱圖形:沿一條直線對折,兩邊完全重合。對折後能夠完全重合的圖形是軸對稱圖形,摺痕所在的直線叫對稱軸。
成軸對稱圖形的漢字:
一,二,三,四,六,八,十,大,干,豐,土,士,中,田,由,甲,申,口,日,曰,木,目,森,谷,林,畫,傘,王,人,非,菲,天,典,奠,旱,春,畝,目,山,單,殺,美,品,工,天,網,回,喜,莫,罪,夫,黑,里,亞。
2、平移:當物體水平方向或豎直方向運動,並且物體的方向不發生改變,這種運動是平移。只有形狀、大小、方向完全相同的圖形通過平移才能互相重合。
3、旋轉:物體繞著某一點或軸進行圓周運動的現象就是旋轉。
一二年級數學知識點 學習方法
養成良好的作業習慣
貪玩是孩子的天性,大多數孩子缺少自我控制能力,所以需要家長們平時多督促孩子認真完成家庭作業,培養他們良好的作業習慣,寫字姿勢。
家長督促他們寫作業,及時檢查他們的作業,發現沒學會的知識要及時給他們講解,每天的作業認真完成是學習的基本保障。對於學習相對落後的同學,我總是利用課外時間給他補,但是,課外時間有限,需要補課的學生較多,老師的精力也有限,這就需要家長們的積極配合。
有時候,一個孩子忽然學習進步很大,老師就感到很欣慰,一旦孩子學習退步了,一問原因,一般就是家長最近很忙,沒時間管他。學生學習退步老師利用課余時間給他們補課。老師不希望有一個學生掉隊。
養成良好的學習方法
孩子每個星期回家做作業時要採取這樣的方法:先復習這一星期所學的知識,理通脈絡;然後再把這周的作業做出來,並進行檢查;最後把下周要學的知識進行預習。如果採用這樣的方法並堅持下去,我相信孩子的學習一定會有很大進步的。
一二年級數學知識點學習技巧
養成不懂就問的習慣
有些題目孩子不懂,家長要耐心地解釋題目的意思,鼓勵孩子不懂就問。但是家長不要直接把答案告訴他,我想只要你把題目解釋清楚,孩子是能夠自己解答的。
我發現成績不夠理想的孩子,往往依賴性比較強,不願獨立思考,課堂上要麼等著老師講解,要麼轉來轉去指望其他同學。這些同學在家裡做作業也肯定很拖拉。家長要注意正確引導。
二年級學生已入學一年,有了一定的學習習慣的基礎,但由於年齡特點,在數學學習上容易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不足:
一、注意力方面:
學生年齡小,有意識的注意力差,持久性也不長,一節課40分鍾,很難堅持到底,往往聽了一半就思想就開起了小差,或東張西望,隨意說話,或小動作不停。
二、聽講方面:
不能傾聽是許多低年級學生的通病。但學生的自我表現欲較強,往往一句話還沒有來得及聽完整,一知半解時便搶著回答,聽不進老師的建議和其他同學的發言。
三、看和寫的方面:
粗心馬虎,經常把題看不完整、把數左右看顛倒或上下看錯行、把運算符號看錯,或把圖看不全面。寫的時候精力不夠集中,算對的卻抄錯,書寫不認真,書面不整潔,寫完不檢查。
四、想的方面:
二年級學生思維發展還不全面,沒有系統性,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遇到需要 邏輯思維 或考察空間想像能力的問題,思維跟不上,腦子里轉不過來彎,便會不知所措,應付塞責。
五、語言方面:
由於生活 經驗 和積累的詞彙少,語言單調、直白,即使明白了算理,口頭表達時也常常說不清、道不明。
一二年級數學知識點相關 文章 :
★ 二年級數學上冊概念知識點整理
★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的知識點
★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知識點歸納
★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重點知識整理
★ 二年級下冊數學書上的知識點
★ 小學生二年級的數學必備知識
★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上冊知識點
★ 小學數學知識點順口溜
★ 二年級數學知識點
★ 小學各年級數學知識點總結
❺ 二年級上冊數學知識點 二年級上冊數學要點
1、第一單元長度單位:常用的長度單位:米、厘米。測量較短物體通常用厘米作單位,測量較長物體通常用米作單位。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將物體的左端對準直尺的「0」刻度,看物體的右端對著直尺上的刻度是幾,這個物體的長度就是幾厘米。米和厘米的關系: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線段。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
2、第二單元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兩位數加兩位數;兩位數減兩位數;連加、連減和加減敏譽混合;告凱解決問題(應用題)。
3、第三單元角的初襪拿喚步認識:角的初步認識;直角的初步認識。
4、第四、六單元表內乘法(一)(二):乘法的含義。
❻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重點知識整理
現在已經是冬天了,很快就要期末了,同學們復習得怎麼樣了啊?今天我為同學們帶來了關於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的重點知識整理,希望可以幫助有需要的同學,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第一單元:長度單位
1、尺子是測量長度的工具。
2、量比較短的物體,可以用「厘米」作單位,厘米可以用「cm」表示。
3、把尺的刻度0對物體的左端,再看物體的右端對著幾,就可以知道物體的長度。
4、量比較長的物體,通常用「米」作單位。米可以用「m」來表示。
5、1米=100厘米 ;1m=100cm;1米裡面有(100)個1厘米。
6、線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長度,有兩個端點。
7、掌握畫線的 方法 。
第二單元: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
1、筆算(列豎式計算)加法時,相同數位要對齊,從個位加起,個位相加滿十,向十位進1。
2、筆算(列豎式計算)減法時,相同數位要對齊,從個位減起,個位不夠減,從十位退1。
3、列豎式計算時,進位符(小1)和退位符(小圓點)不可省略。
第三單元:角的初步認識
1、一個角有1個頂點,2條邊。
2、從一點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畫兩條筆直的線,就畫成一個角。
3、每個三角尺上都有一個直角,每個三角尺上都有兩個銳角。
判斷:用一副三角板可以拼出直角。(×)
4、比直角大的是鈍角,比直角小的是銳角。
5、角的大小和邊長無關,和角的張口大小有關。
判斷:用放大鏡看一個角,角變大了。(×)
第四單元:表內乘法(一)
1、加數相同的加法,可以用乘法表示。
2、7個2
加法算式:2+2+2+2+2+2+2=14
乘法算式:2×7=14讀作2乘7等於14。
或:7×2=14讀作7乘2等於14。
3、乘數×乘數=積
(1)2個4相加 :2×4=8
(2)2個4相乘:4×4=16
(3)2和4相乘:2×4=8
4、1-6的乘法口訣
(1)能夠默寫乘法口訣;
(2)能夠寫出乘法口訣表示的意義,表示幾個幾相加,用圖形表示出來。
(3)能夠根據乘法口訣寫出乘法算式。
(4)根據加法算式,寫出乘法算式
第五單元:觀察物體(一)
1、通過觀察、比較,初步體會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一樣的,並學會根據看到的不同形狀正確判斷觀察者所在的位置。
2、看到的立體圖形的一個面是正方形,這個立體圖形可能是正方體或長方體。
第六單元:表內乘法(二)
1、7-9的乘法口訣
(1)能夠默寫乘法口訣;
(2)能夠寫出乘法口訣表示的意義,表示幾個幾相加,用圖形表示出來。
(3)能夠根據乘法口訣寫出乘法算式。
第七單元:認識時間
1、鍾面上有12個大格,每個大格有5個小格,鍾面上一共有60個小格。
2、時針走一圈是12小時,分鍾走一圈是60分鍾。
3、分針走一圈,時針走1大格
1時=60分,一刻=15分,半小時=30分
4、整時和半時
整時:分鍾指著12,時針指著數字幾就是幾時。
半時:分鍾指著6,時針走過數字幾就是幾時半。
5、時間的計算
時間的加法計算:
求幾時幾分過幾分是幾時幾分,要用加法計算。
計算時,時加時,分加分,滿60要向前一位進1.
時間的減法計算
求幾時幾分到幾時幾分之間的時間有長,要用減法,用終止的時間減去起始的時間。
計算時,時減時,分減分,不夠減要向前一位退1當60.
第八單元:數學廣角——搭配(一)
1、根據問題情境,有條理地列出所有可能性,做到不重不漏。
2、有些問題要考慮排列順序的問題。
題1:用1、2、6三張卡片可以組成(8)個兩位數。
12、16、21、26、61、62、91、92
題2:用1、2、6三個數可以組成(6)個兩位數。
12、16、21、26、61、62
題3:把兩件衣服放到三個不同的箱子有(9)種方法。
分一件衣服放一個箱子和兩件衣服放一個箱子。
題4:有1角、5角和1元3枚硬幣可以組成(7)種幣值。
分1枚、2枚、3枚進行組合。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重點知識整理相關 文章 :
1. 二年級數學上冊概念知識點整理
2. 二年級上冊數學知識點總結
3. 小學數學各年級知識點重點難點整理
4. 小學二年級數學學習方法歸納總結
5. 二年級數學學習方法及重難知識點總結
6. 二年級上冊數學期末復習試題
7. 二年級上冊數學的復習與學習方法
8. 小學數學法則知識歸納整理分類
9. 小學數學二年級教學方法與期末復習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