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知識 » 二年級上冊數學第一單元知識檢查
擴展閱讀
一歲半的兒童宜吃什麼魚 2025-02-24 09:32:49
鬼哭街是什麼動漫 2025-02-24 09:24:32
初中生偷同學錢如何處理 2025-02-24 09:19:33

二年級上冊數學第一單元知識檢查

發布時間: 2025-02-24 06:24:33

❶ 二年級上冊怎樣抓好「用數學」

二年級上冊數學重點知識梳理:

第一單元《長度單位》:

1、常用的長度單位:米、厘米。

測量較短物體通常用厘米作單位,比如鉛筆、橡皮、課本、課桌。

測量較長物體通常用米作單位,黑板、教室、樓房、大樹。

常考題目例如:

黑板長2(米) 一張床長2(米)

一口井深3(米) 一棵樹高3(米)

教室長12(米) 門高2(米)

學校進行100(米)賽跑 教學樓高25(米)

講台高90(厘米) 筷子長20(厘米)

茵苗身高1(米)30(厘米)

練習本寬13(厘米) 鉛筆長17(厘米)

圖釘長1(厘米) 一個文具盒長24(厘米)


2、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將物體的左端對准刻度的"0"刻度,看物體的右端對著刻度上的刻度是幾,這個物體的長度就是幾厘米。

如果不是從0刻度開始,物品的長度=終點的刻度數-起點的刻度數。


3、米和厘米的關系:

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

常考題目例如:

(1)1米10厘米=(110)厘米 200厘米=(2)米

(2)弟弟再長高10厘米,就有1米,弟弟有多高?

1米=100厘米 100-10=90(厘米)

4、線段:

⑴線段的特點:

①線段是直的;

②線段有兩個端點;

③線段可以量出長度的。

測量方法:

將線段的左端對准刻度尺的"0"刻度,看物體的右端對著刻度尺上的刻度是幾,這個物體的長度就是幾厘米。

如果不是從0刻度開始,線段的長度=終點的刻度數-起點的刻度數。

常考題目:


(1)判斷線段

給出幾張圖片,讓孩子根據線段的概念判斷是否為線段,觀察的時候重點觀察線是否是直的,是否有兩個端點。

兩個條件缺一不可。當然這是最簡單的題目。

(2)多邊形有多少條線段。

三角形有3條邊,3條線段;正方形和長方形有4條邊,有4條線段。

(3)數線段

根據兩個端點只有一條線段,


一條線段上有幾個端點,端點數和線段數的關系如下:

在一條線段上有3個端點,就有2+1=3條線段;

在一條線段上有4個端點,就有3+2+1=6條線段;

在一條線段上有5個端點,就有4+3+2+1=10條線段;

在一條線段上有6個端點,就有5+4+3+2+1=15條線段;

在一條線段上有n個端點,就有(n-1)+(n-2)+……+1條線段。

⑵畫線段的方法:

先用筆對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點一個點,再對准要畫到的長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點一個點,然後把這兩個點連起來。


第二單元《100以內加減法》:

一、筆算兩位數加兩位數

1、相同數位對齊;

2、從個位加起;

3、個位滿十向十位進1。

注意:十位上的數相加時,不要遺漏進上來的「1」。

二、筆算兩位數減兩位數

1、相同數位對齊;

2、從個位減起;

3、個位不夠減,從十位退1,在個位上加10再減。

注意:十位計算時要先減去退走的1再算。

三、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

1、連加、連減的筆算順序和連加、連減的口算順序一樣,都是從左往右依次計算。

2、連加計算可以分步計算,也可以寫成一個豎式計算,計算方法與兩個數相加一樣,都要把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加起。

3、連減運算可以分步計算,也可以寫成一個豎式計算,計算方法與兩個數相減一樣,都要把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減起。

4、加減混合運算寫豎式時可以分步計算,方法與兩個數相加一樣,要把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算起;也可以用簡便的寫法,列成一個豎式,先完成第一步計算,再用第一步的結果加第二個數。

四、解決問題

1、步驟:

①先讀題

②列橫式,寫結果,寫單位

③作答。

2、求比一個數多幾的數的應用題用加法;

求比一個數少幾的數的應用題用減法計算。

3、關於提問題的題目,可以這樣提問:

①A和B一共是多少(單位)?

②A比B多多少/幾(單位)?

③B比A少多少/幾(單位)?


第三單元《角的初步認識》:

本節課主要學習角的特點和畫法。

1、角的特點(有1個頂點,2條邊),是判斷一個圖形是不是角的標准。

2、角的大小的比較,通過疊合法的方法進行驗證。

角的大小和張口的大小有關,和兩邊的邊長無關。


3、角的畫法

從一個點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畫兩條筆直的線,就畫成一個角。

畫角的時候,要先點一個點。


4、計算一個圖形有多少個角(如下圖)


其實這種題目有如下的規律:

第一個幾何圖形有兩條線段,那麼,角的個數就從比二少一的數開始倒數相加,就是一個角;

第二個幾何圖形有三條線段,角的個數就從比三少一的數開始倒數相加,

即2+1=3個角;

第三個幾何圖形有四條線段,角的個數就從比四少一的數開始倒數相加,

即3+2+1=6個角;

第四個幾何圖形有五條線段,角的個數,就從比五少一的數開始倒數相加,

即4+3+2+1=10個角;

第五個幾何圖形有六條線段,角的個數就從比六少一的數開始倒數相加,

即5+4+3+2+1=15個角。

依次類推,結果也呈現以上相同變化趨勢。這樣只要知道所給幾何圖形有幾條線段組成,就可以依據比線段少一的數開始倒數相加的規律算出角的個數了。


5、角的分類

比直角大的角是鈍角,比直角小的角是銳角。

三角尺上有一個直角。


第四單元《表內乘法(一)》第六單元《表內乘法(二)》重點知識

1、乘法的含義

乘法是求幾個相同加數連加的和的簡便演算法。

如:計算:2+2+2=6,

用乘法算就是:2 × 3 = 6 或3 × 2 = 6


2、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1)連加算式改寫為乘法算式的方法。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可以用乘法計算。

寫乘法算式時,可以先寫相同的加數,然後寫乘號,再寫相同加數的個數,最後寫等號與連加的和;也可以先寫相同加數的個數,然後寫乘號,再寫相同加數,最後寫等號與連加的和。

如:2+2++2=6,改寫成乘法算式是

讀作:3乘2等於6。

(2)乘法算式的讀法。讀乘法算式時,要按照算式順序來讀。

如:6×3=18讀作:「6乘3等於18」。


3、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及實際表示的意義

在乘法算式里,乘號前面的數和乘號後面的數都叫做「乘數」;等號後面的得數叫做「積」。


4、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義

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單。一道乘法算式表示的就是幾個相同加數連加的和。如: 4×5表示5個4相加或4個5相加。


5、加法寫成乘法時,加法的和與乘法的積相同。


6、乘法算式中,兩個乘數交換位置,積不變。


7、算式各部分名稱及計算公式。

乘數×乘數=積


8、在9的乘法口訣里,幾乘9或9乘幾,都可看作幾十減幾,其中「幾」是指相同的數。

如:1×9=10-1 9×5=50-5


9、「幾和幾相加」與「幾個幾相加」有區別

求幾和幾相加,用幾加幾;

如:求4和3相加是多少? 用加法(4+3=7)

求幾個幾相加,用幾乘幾 。

如:求4個3相加是多少?(3+3+3+3=12或3×4=12或4×3=12)

補充:幾和幾相乘,求積? 用 幾×幾.

如:2和4相乘 用2×4=8

2個乘數都是幾,求積 ?用 幾×幾。

如:2個8相乘 用8×8=64


10、一個乘法算式可以表示兩個意義,

如「4×2」既可以表示「4個2相加」,也可以表示「2個4相加」。

「5+5+5」寫成乘法算式是(3×5=15)或(5×3=15),

都可以用口訣(三五十五)來計算,表示(3)個(5)相加

3×5=15讀作:3乘5等於15.

5×3=15讀作:5乘3等於15


11、任何數和0相加都得原數。

1乘任何數還得原數。

0乘任何數還等於0。


第五單元《觀察物體(一)》

從不同角度觀察同一物體,觀察到的物體形狀是不同的。

正方體從正面、側面、上面看,看到的都是正方形。

球從不同方向看,看到的都是圓。

長方體從不同方向看,看到的會是不同大小的長方形。

圓柱從不同方向看可能會看到圓或者長方形。


第七單元《認識時間》

1、鍾面上有12個大格,60個小格,分針長,時針短。


2、分針走1小格是1分,分針走1大格是5分,時針走1大格是1時。

3、分針走一圈是60分,也是1時。

時針走1大格=分針走60小格,所以 1時 = 60分。

4、一刻鍾是15分,半小時是30分,1小時是60分。


第八單元《數學廣角——搭配》

在排列和組合中,要有序思考,不重復、不遺漏。

排列問題(和順序有關)

組合問題(和順序無關)

1、用1、2、3組成兩位數,個數和十位數字不一樣,能組成 6 個兩位數。

3×2=6(種)

分別是12、13、21、23、31、32。

2、用4,0,7組成兩位數,個數和十位數字不一樣,能組成 4 個兩位數。

分別是40、47、70、74。

3、3個小朋友排隊或者坐成一排,都是有6種坐法。

3×2×1=6(種)

(用1,2,3表示這3個人,可以寫成123、132、213、231、312、321)

4、3個人握手,每兩個握一次,一共握3次。

2+1=3(種)

4個人就要握6次手。可以用連線法。

3+2+1=6(種)

5、3個數5、7、9,任意選取其中2個求和,得數有3種可能。也可以連線。

2+1=3(種)

分別是5+7=12、5+9=14、7+9=16。

6、衣服和褲子的搭配問題也可以連線。

❷ 數學二年級上冊知識點總結


【篇一】


第一單元:長度單位知識要點歸納:

1、常用的長度單位:米、厘米。

2、測量較短物體通常用厘米作單位,測量較長物體通常用米作單位。

3、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將物體的左端對準直尺的「0」刻度,看物體的右端對著直尺上的刻度是幾,這個物體的長度就是幾厘米。

4、米和厘米的關系: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5、線段:

⑴線段的特點:

①線段是直的;

②線段有兩個端點;

③線段有長有短,是可以量出長度的。

⑵畫線段的方法:先用筆對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點一個點,再對准要畫到的長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點一個點,然後把這兩個點連起來。

⑶測量物體的長度時,當不是從「0」刻度量起時,要用終點的刻度數減去起點的刻度數。

第二單元100以內數的加法和減法知識

要點歸納:

一、兩位數加兩位數

1、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加法的計演算法則:把相同數位對齊列豎式,再把相同數位上的數相加。

2、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法的計演算法則:

①相同數位對齊;②從個位加起;③個位滿十向十位進1。

3、筆算兩位數加兩位數時,相同數位要對齊,從個位加起,個位滿十要向十位進「1」,十位上的數相加時,不要遺漏進上來的「1」。

4、和=加數+加數一個加數=和-另一個加數

二、兩位數減兩位數

1、兩位數減兩位數不退位減的筆算:相同數位對齊列豎式,再把相同數位上的數相減。

2、兩位數減兩位數退位減的筆演算法則:

①相同數位對齊;

②從個位減起;

③個位不夠減,從十位退1,在個位上加10再減。

3、筆算兩位數減兩位數時,相同數位要對齊,從個位減起,個位不夠減,從十位退1,個位加10再減,十位計算時要先減去退走的1再算。

4、差=被減數-減數

被減數=減數+差

減數=被減數-差

三、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

1、連加、連減:連加、連減的筆算順序和連加、連減的口算順序一樣,都是從左往右依次計算。

①連加計算可以分步計算,也可以寫成一個豎式計算,計算方法與兩個數相加一樣,都要把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加起。

②連減運算可以分步計算,也可以寫成一個豎式計算,計算方法與兩個數相減一樣,都要把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減起。

2、加減混合加、減混合算式,其運算順序、豎式寫法都與連加、連減相同。

3、加減混合運算寫豎式時可以分步計算,方法與兩個數相加(減)一樣,要把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算起;也可以用簡便的寫法,列成一個豎式,先完成第一步計算,再用第一步的結果加(減)第二個數。

四、解決問題(應用題)

1、步驟:

①先讀題

②列橫式,寫結果,千萬別忘記寫單位(單位為:多少或者幾後面的那個字或詞)

③作答。

2、求比一個數多幾的數的應用題用加法;求比一個數少幾的數的應用題用減法計算(注意:用大的數減小的數)。

3、關於提問題的題目,可以這樣提問:

①...和...一共....?

②...比...多多少(幾)...?

③...比...少多少(幾)...?

第三單元角的初步認識

知識要點歸納:

1、角:像紅領巾、三角板、鍾面、等實物上都有大大小小不同的角。

2、角各部分的名稱:一個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

3、角的特點:

①一個頂點,兩條邊(兩邊是直的);

②它的兩條邊是射線不是線段;

③射線就是只有一個端點,不能測量出長度。

4、用直尺畫角的方法:畫角時先確定一個點,用直尺向不同的方向畫兩條線,就畫成一個角。

5、角的大小與兩條邊的長短無關,只和兩條邊張開的寬度有關孝棚唯。

6、角的兩邊張得越大,角和搏就越大。

7、畫直角的方法:

①畫一個點

②從這點起畫一條直線

③把三角板的一條直角邊與所畫的直線重合,直角頂點與所畫的點重合

④沿三角板另一條直角邊畫一條直線

⑤畫完直角要標上直角符號

8、要知道一個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頂點對頂點,一邊對一邊,再看另一邊。

9、三角板上的3個角中,有1個是直角。正方形、長方形都有4個角,巧培都是直角。


【篇二】


第四單元表內乘法(一)與第六單元表內乘法(二)

知識要點歸納:

1、乘法的含義乘法是求幾個相同加數和的簡便演算法。如:計算:2+2+2=6,用乘法算就是:2×3=6或3×2=6.

2、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⑴連加算式改寫為乘法算式的方法: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可以用乘法計算。寫乘法算式時,可以先寫相同的加數,然後寫乘號,再寫相同加數的個數,最後寫等號與連加的和;也可以先寫相同加數的個數,然後寫乘號,再寫相同加數,最後寫等號與連加的和。如:4+4+4=12改寫成乘法算式是4×3=12或3×4=12⑵乘法算式的讀法。讀乘法算式時,要按照算式順序來讀。如:6×3=18讀作:「6乘3等於18」。

3、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及實際表示的意義在乘法算式里,乘號前面的數和乘號後面的數都叫做「乘數」;等號後面的得數叫做「積」。

4、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義:

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單。一道乘法算式表示的就是幾個相同加數連加的和。如:4×5表示5個4相加或4個5相加。

5、加法寫成乘法時,加法的和與乘法的積相同。

6、乘法算式中,兩個乘數交換位置,積不變

7、算式各部分名稱及計算公式。

(1)乘法:乘數×乘數=積

(2)加法:加數+加數=和

和—加數=加數

(3)減法:被減數—減數=差

被減數=差+減數

減數=被減數—差

8、在9的乘法口訣里,幾乘9或9乘幾,都可看作幾十減幾,其中「幾」是指相同的數。如:1×9=10—19×5=50—5

9、看圖,寫乘加、乘減算式時:

(1)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

(2)乘減:先把每一份都算成相同的,寫成乘法,然後再把多算進去的減去。

(3)計算時,先算乘,再算加減。

加法:3+3+3+3+2=14

乘加:3×4+2=14

乘減:3×5-1=14

10、「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用乘法計算。用:這個數×倍數或倍數×這個數。

11、有幾個相同加數,就是這個相同加數的幾倍。如:3個5,就是5的3倍。

第五單元觀察物體

知識要點歸納:

1、知道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

2、辨認從不同位置看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3、辨認從不同位置看到的簡單幾何體的形狀。

4、用推理解決簡單的問題。

第七單元認識時間

知識要點歸納:

1、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藉助鍾面認識時間單位「分」,知道1時等於60分。

2、結合直觀演示和操作,知道鍾面上分針走一「小格」是1分鍾,分針走一「大格」是5分鍾,分針走一圈是60分鍾。

3、初步認識幾時幾分(5分5分地數)會讀寫幾時幾分和幾時半。

4、會運用時間的有關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❸ 二年級數學主要知識點整理

【 #二年級# 導語】數學不僅是一門科學,而且是一種普遍適用的技術。它是科學的大門和鑰匙,學數學是令自己變的理性的一個很重要的措施,數學本身也有自身的樂趣。以下是 考 網整理的相關資料,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篇一】


第一單元:長度單位

1、第1---3頁

(1)經歷用不同工具測量同一物體長度的過程,體會統一長

度單位的必要性。

(2)能用給定的"工具"進行估計和測量。

(3)認識厘米,體會厘米的實際意義。

(4)能用厘米估計較小物體的長度,會用刻度尺測量較小物

體的長度。

2、第4---5頁

(1)認識米,體會米的實際意義,能用米估計較長物體的長

度。

(2)掌握米和厘米之間的關系,能恰當選擇單位表示物體的

長度。

(3)認識米尺,會用米尺測量物體的長度。

(4)初步認識線段,能辨別,能測量線段的長度,能畫定長

的線段

第二單元: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

1、不進位加法

(1)在具體情境中,進一步體會加法的意義。

(2)探索並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的計算方法。

(3)讓學生感受加法計算和日常生活的聯系,進一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進位加法

(1)在具體情境中,進一步體會加法的意義。

(2)探索並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的計算方法,能正確進行計算。

(3)能用兩位數的加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進一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不退位減法

(1)在具體情境中,進一步體會減法的意義。

(2)探索並掌握兩位數減兩位數(不退位)的計算方法。

(3)進一步培養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4、退位減法

(1)在具體情境中,進一步體會減法的意義。

(2)探索並掌握兩位數減兩位數退位減的計算方法,能正確進行計算。

(3)能用兩位數的減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進一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5、"多幾"、"少幾"的應用

(1)在具體情境中,理解"比某數多幾或少幾"的實際問題。

(2)可以利用學具的操作,讓學生搞清楚是與哪個數量進行比較,然後發生了什麼變化,最後再用算式記錄下來。

(3)能正確列式解決相應的實際問題。

(4)滲透統計的思想和方法。

6、連加、連減

(1)探索並掌握100以內連加和連減的計算方法,進一步體驗演算法多樣化。

(2)能用100以內的連加和連減運算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並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7、加減混合

(1)探索並掌握100以內的加減混合運算的方法,能熟練計算。

(2)提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8、加減法的估算

(1)在具體情境中,理解加減法估算的實際意義。

(2)初步掌握100以內加減法的估算方法,能正確進行估算。

(3)發展估算意識,提高估算能力。

實踐活動(一):我長高了

(1)鞏固長度單位和加減法的相關知識和技能。(估計、測量、計算)

(2)讓學生體會數學的趣味性和價值性,提高估測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滲透統計知識,感受成長的快樂。


【篇二】


第三單元:角的初步認識

1、38頁------39頁

(1)結合生活情境,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角,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2)通過"找一找"、"說一說"、"折一折"、"畫一畫"等活動,初步認識角,並且能夠辨認。

(3)知道一個角各部分的名稱,會正確畫角。

2、40頁------41頁

(1)結合具體情境,直觀認識直角,會畫直角標記。

(2)能利用工具判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會利用工具畫直角。

(3)知道:一個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

第四單元:表內乘法(一)

1、乘法的初步認識(第一課時)44頁------46頁

(1)結合數一數、擺一擺的具體活動,經歷相同加數連加算式的抽象過程,感受這種運算與日常生活的聯系,體會學習乘法的必要性。

(2)結合具體情境,經歷把相同加數的連加算式抽象為乘法算式的過程,初步體會乘法運算的意義,體會乘法和加法之間的聯系與區別。

(3)會把相同加數的連加算式改寫為乘法算式,知道寫法、讀法,並能應用加法計算簡單的乘法算式的結果。

2、乘法的初步認識(第二課時)47頁

(1)能根據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及含義。

(2)知道用乘法算式表示"相同加數連加算式"比較簡便,為進一步學習乘法奠定基礎。

(3)能從生活情境中發現並提出可以用乘法解決的問題,初步學會解決簡單的乘法問題。

3、5的乘法口訣

(1)結合具體情境,進一步體會乘法的意義,並經歷5的乘法算式的計算過程和5的乘法口訣的編制過程。

(2)能用5的乘法口訣進行乘法計算,體驗運用乘法口訣的優越性。

(3)能用5的乘法運算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

4、2、3、4的乘法口訣(分2課時)

(1)結合具體情境,經歷2、3、4的乘法口訣的編制過程,進一步體會編制乘法口訣的方法。

(2)能夠發現每一組乘法口訣的排列規律,培養有條理的思考問題的習慣,逐步的發展數感。

(3)掌握2、3、4的乘法口訣,會用已經學過的口訣進行乘法計算,並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5、56頁例5

(1)結合具體情境,掌握乘加、乘減算式的運算順序,並能正確計算。

(2)能用含有兩級運算的算式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

(3)培養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思考問題的習慣,體現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4)在做一做2題中,應適當拓展,引導學生發現相鄰兩句口訣之間的關系,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乘法口訣。

6、6的乘法口訣

(1)經歷獨立探索、編制6的乘法口訣的過程,體驗從已有的知識出發探索新知識的思想和方法。

(2)掌握6的乘法口訣,並能用它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第五單元:觀察物體

1、建立觀察角度

(1)通過觀察活動,體驗站在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

形狀可能是不同的。

(2)能辨認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發展空

間觀念。

2、軸對稱

(1)通過欣賞圖片,感知現實世界中普遍存在的軸對稱現象。

(2)通過"折一折""剪一剪""說一說"等活動,體會軸對稱圖形的特徵(能找到一條恰當的直線即對稱軸,對稱軸兩邊的部分形狀相同、大小相同、位置相同、方向相反即能夠完全重合)。

(3)能辨別軸對稱圖形,會畫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能在方格紙或點子圖中畫出簡單的軸對稱圖形。

3、鏡面對稱

(1)結合實例和具體活動,感知鏡面對稱現象。

(2)經歷探索、掌握鏡面對稱現象基本特徵的過程(鏡子里外的兩個圖形的形狀相同、大小相同、位置相同、方向相反),發展空間觀念。



【篇三】


第六單元:表內乘法(二)

1、7的乘法口訣

(1)結合具體情境,探索、編制7的乘法口訣,學會從已有的知識出發探索新知識的方法。

(2)掌握7的乘法口訣,並能用它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感受數學的趣味性和價值性。

2、"倍"的意義及應用

(1)結合具體情境體會"倍"的意義。

(2)利用操作和圖示幫助學生理解兩個數量之間的倍數關系,並探索"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計算方法。

(3)能利用乘法解決"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實際問題。

(4)學會運用數學思維去觀察、發現、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發展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8的乘法口訣

(1)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探索、編制並掌握8的乘法口訣。

(2)會用學過的乘法口訣計算表內乘法,並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4、9的乘法口訣

(1)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探索、編制並掌握9的乘法口訣。

(2)會用學過的乘法口訣計算表內乘法,並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實踐活動(二):看一看、擺一擺

(1)利用主題圖復習第3、4、5、6單元的相關知識(觀察物體、角的認識、表內乘法)。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讓學生體會數學的趣味性和數學的價值性,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第七單元:統計

(1)進一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學會簡單的收集和整理數據的方法(畫正字)。

(2)進一步認識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2個單位的),並能完成相應的圖表。

(3)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或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樣本容量、比較信息,描述信息等),並讓學生嘗試作出簡單的決策(95頁內容可以設計決策問題)。

第八單元:數學廣角

1、簡單的排列和組合

(1)培養數學學習的興趣和利用數學方法解決問題的意識。

(2)讓學生經歷擺學具、畫圖示、列圖表等過程,逐步抽象出全面的、有序的排列和組合的方法,使學生的思維逐步由具體過渡到抽象。

(3)能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在活動中培養

合作交流的意識和有序思考問題的能力。

2、簡單的推理

(1)經歷對生活中的某些現象進行判斷、推理的過程。

(2)能藉助"做標記"、"列圖表"等方式整理信息,並能對生活中的某些現象按一定方法進行推理。

(3)能有條理的表達自己思考的過程,與同伴進行合作與交

❹ 一二年級數學知識

數學給予人們的不僅是知識,更重要的是能力,這種能力包括觀察實驗、收集信息、歸納類比、直覺判斷、邏輯推理、建立模型和精確計算。這些能力和培養,將使人終身受益。以下是我整理的相關資料,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 二年級數學 知識點

第一單元數據收集整理

1、用畫「正」字的 方法 收集數據。

2、用統計圖表來表示數據的情況。

3、根據統計圖表可以做出一些判斷。

4、數據收集---整理---分析表格。

第二單元表內除法(一)

一、平均分

1、平均分的含義:把一些物品分成幾份,每份分得同樣多,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

(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數進行平均分時,可以一個一個的分,也可以幾個幾個的分,直到分完為止。

(2)把一些物品按每幾個一份平均分,分時可以想:這個數可以分成幾個這樣的一份。

二、除法

1、除法算式的含義:只要是平均分的過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2、除法算式的讀法:通常按照從前往後順序讀,「÷」讀作除以,「=」讀作等於,其他讀法不變。新課標第一網

3、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在除法算式中,除號前面的數叫被除數,除號後面的數叫除數,所得的數叫商。

三、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

1、求商的方法:

(1)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

(2)用乘法算式求商。

(3)用乘法口訣求商。

2、用乘法口訣求商時,想除數和幾相乘等於被除數。

四、解決問題

1、解決有關平均分問題的方法:

總數÷每份數=份數被除數=商×除數

總數÷份數=每份數被除數=商×除數+余數

一個因數=積÷另一個因數數除=被除數÷商

2、用乘法和除法兩步計算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

(1)所求問題要求求出總數,用乘法計算;

(2)所求問題要求求出份數或每份數,用除法計算。

第三單元圖形的運動(一)

1、軸對稱圖形:沿一條直線對折,兩邊完全重合。對折後能夠完全重合的圖形是軸對稱圖形,摺痕所在的直線叫對稱軸。

成軸對稱圖形的漢字:

一,二,三,四,六,八,十,大,干,豐,土,士,中,田,由,甲,申,口,日,曰,木,目,森,谷,林,畫,傘,王,人,非,菲,天,典,奠,旱,春,畝,目,山,單,殺,美,品,工,天,網,回,喜,莫,罪,夫,黑,里,亞。

2、平移:當物體水平方向或豎直方向運動,並且物體的方向不發生改變,這種運動是平移。只有形狀、大小、方向完全相同的圖形通過平移才能互相重合。

3、旋轉:物體繞著某一點或軸進行圓周運動的現象就是旋轉。

一二年級數學知識點 學習方法

養成良好的作業習慣

貪玩是孩子的天性,大多數孩子缺少自我控制能力,所以需要家長們平時多督促孩子認真完成家庭作業,培養他們良好的作業習慣,寫字姿勢。

家長督促他們寫作業,及時檢查他們的作業,發現沒學會的知識要及時給他們講解,每天的作業認真完成是學習的基本保障。對於學習相對落後的同學,我總是利用課外時間給他補,但是,課外時間有限,需要補課的學生較多,老師的精力也有限,這就需要家長們的積極配合。

有時候,一個孩子忽然學習進步很大,老師就感到很欣慰,一旦孩子學習退步了,一問原因,一般就是家長最近很忙,沒時間管他。學生學習退步老師利用課余時間給他們補課。老師不希望有一個學生掉隊。

養成良好的學習方法

孩子每個星期回家做作業時要採取這樣的方法:先復習這一星期所學的知識,理通脈絡;然後再把這周的作業做出來,並進行檢查;最後把下周要學的知識進行預習。如果採用這樣的方法並堅持下去,我相信孩子的學習一定會有很大進步的。

一二年級數學知識點學習技巧

養成不懂就問的習慣

有些題目孩子不懂,家長要耐心地解釋題目的意思,鼓勵孩子不懂就問。但是家長不要直接把答案告訴他,我想只要你把題目解釋清楚,孩子是能夠自己解答的。

我發現成績不夠理想的孩子,往往依賴性比較強,不願獨立思考,課堂上要麼等著老師講解,要麼轉來轉去指望其他同學。這些同學在家裡做作業也肯定很拖拉。家長要注意正確引導。

二年級學生已入學一年,有了一定的學習習慣的基礎,但由於年齡特點,在數學學習上容易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不足:

一、注意力方面:

學生年齡小,有意識的注意力差,持久性也不長,一節課40分鍾,很難堅持到底,往往聽了一半就思想就開起了小差,或東張西望,隨意說話,或小動作不停。

二、聽講方面:

不能傾聽是許多低年級學生的通病。但學生的自我表現欲較強,往往一句話還沒有來得及聽完整,一知半解時便搶著回答,聽不進老師的建議和其他同學的發言。

三、看和寫的方面:

粗心馬虎,經常把題看不完整、把數左右看顛倒或上下看錯行、把運算符號看錯,或把圖看不全面。寫的時候精力不夠集中,算對的卻抄錯,書寫不認真,書面不整潔,寫完不檢查。

四、想的方面:

二年級學生思維發展還不全面,沒有系統性,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遇到需要 邏輯思維 或考察空間想像能力的問題,思維跟不上,腦子里轉不過來彎,便會不知所措,應付塞責。

五、語言方面:

由於生活 經驗 和積累的詞彙少,語言單調、直白,即使明白了算理,口頭表達時也常常說不清、道不明。

一二年級數學知識點相關 文章 :

★ 二年級數學上冊概念知識點整理

★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的知識點

★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知識點歸納

★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重點知識整理

★ 二年級下冊數學書上的知識點

★ 小學生二年級的數學必備知識

★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上冊知識點

★ 小學數學知識點順口溜

★ 二年級數學知識點

★ 小學各年級數學知識點總結

❺ 二年級上冊數學知識點 二年級上冊數學要點

1、第一單元長度單位:常用的長度單位:米、厘米。測量較短物體通常用厘米作單位,測量較長物體通常用米作單位。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將物體的左端對準直尺的「0」刻度,看物體的右端對著直尺上的刻度是幾,這個物體的長度就是幾厘米。米和厘米的關系: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線段。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

2、第二單元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兩位數加兩位數;兩位數減兩位數;連加、連減和加減敏譽混合;告凱解決問題(應用題)。

3、第三單元角的初襪拿喚步認識:角的初步認識;直角的初步認識。

4、第四、六單元表內乘法(一)(二):乘法的含義。

❻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重點知識整理

現在已經是冬天了,很快就要期末了,同學們復習得怎麼樣了啊?今天我為同學們帶來了關於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的重點知識整理,希望可以幫助有需要的同學,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第一單元:長度單位

1、尺子是測量長度的工具。

2、量比較短的物體,可以用「厘米」作單位,厘米可以用「cm」表示。

3、把尺的刻度0對物體的左端,再看物體的右端對著幾,就可以知道物體的長度。

4、量比較長的物體,通常用「米」作單位。米可以用「m」來表示。

5、1米=100厘米 ;1m=100cm;1米裡面有(100)個1厘米。

6、線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長度,有兩個端點。

7、掌握畫線的 方法 。

第二單元: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

1、筆算(列豎式計算)加法時,相同數位要對齊,從個位加起,個位相加滿十,向十位進1。

2、筆算(列豎式計算)減法時,相同數位要對齊,從個位減起,個位不夠減,從十位退1。

3、列豎式計算時,進位符(小1)和退位符(小圓點)不可省略。

第三單元:角的初步認識

1、一個角有1個頂點,2條邊。

2、從一點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畫兩條筆直的線,就畫成一個角。

3、每個三角尺上都有一個直角,每個三角尺上都有兩個銳角。

判斷:用一副三角板可以拼出直角。(×)

4、比直角大的是鈍角,比直角小的是銳角。

5、角的大小和邊長無關,和角的張口大小有關。

判斷:用放大鏡看一個角,角變大了。(×)

第四單元:表內乘法(一)

1、加數相同的加法,可以用乘法表示。

2、7個2

加法算式:2+2+2+2+2+2+2=14

乘法算式:2×7=14讀作2乘7等於14。

或:7×2=14讀作7乘2等於14。

3、乘數×乘數=積

(1)2個4相加 :2×4=8

(2)2個4相乘:4×4=16

(3)2和4相乘:2×4=8

4、1-6的乘法口訣

(1)能夠默寫乘法口訣;

(2)能夠寫出乘法口訣表示的意義,表示幾個幾相加,用圖形表示出來。

(3)能夠根據乘法口訣寫出乘法算式。

(4)根據加法算式,寫出乘法算式

第五單元:觀察物體(一)

1、通過觀察、比較,初步體會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一樣的,並學會根據看到的不同形狀正確判斷觀察者所在的位置。

2、看到的立體圖形的一個面是正方形,這個立體圖形可能是正方體或長方體。

第六單元:表內乘法(二)

1、7-9的乘法口訣

(1)能夠默寫乘法口訣;

(2)能夠寫出乘法口訣表示的意義,表示幾個幾相加,用圖形表示出來。

(3)能夠根據乘法口訣寫出乘法算式。

第七單元:認識時間

1、鍾面上有12個大格,每個大格有5個小格,鍾面上一共有60個小格。

2、時針走一圈是12小時,分鍾走一圈是60分鍾。

3、分針走一圈,時針走1大格

1時=60分,一刻=15分,半小時=30分

4、整時和半時

整時:分鍾指著12,時針指著數字幾就是幾時。

半時:分鍾指著6,時針走過數字幾就是幾時半。

5、時間的計算

時間的加法計算:

求幾時幾分過幾分是幾時幾分,要用加法計算。

計算時,時加時,分加分,滿60要向前一位進1.

時間的減法計算

求幾時幾分到幾時幾分之間的時間有長,要用減法,用終止的時間減去起始的時間。

計算時,時減時,分減分,不夠減要向前一位退1當60.

第八單元:數學廣角——搭配(一)

1、根據問題情境,有條理地列出所有可能性,做到不重不漏。

2、有些問題要考慮排列順序的問題。

題1:用1、2、6三張卡片可以組成(8)個兩位數。

12、16、21、26、61、62、91、92

題2:用1、2、6三個數可以組成(6)個兩位數。

12、16、21、26、61、62

題3:把兩件衣服放到三個不同的箱子有(9)種方法。

分一件衣服放一個箱子和兩件衣服放一個箱子。

題4:有1角、5角和1元3枚硬幣可以組成(7)種幣值。

分1枚、2枚、3枚進行組合。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重點知識整理相關 文章 :

1. 二年級數學上冊概念知識點整理

2. 二年級上冊數學知識點總結

3. 小學數學各年級知識點重點難點整理

4. 小學二年級數學學習方法歸納總結

5. 二年級數學學習方法及重難知識點總結

6. 二年級上冊數學期末復習試題

7. 二年級上冊數學的復習與學習方法

8. 小學數學法則知識歸納整理分類

9. 小學數學二年級教學方法與期末復習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