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幾個有趣的歷史小知識,你都知道嗎
幾個有趣的歷史小知識,你都知道嗎?
1、吃醋
當男女相戀有第三者介入的時候,常發生爭風吃醋的情況。
那吃醋這個詞語是怎麼和男女之間的嫉妒之情聯系起來的呢?這明明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件事情。
實際上,這個詞語來自於一個典故。
傳聞,有「房謀杜斷」之稱的房玄齡、杜如晦中的房玄齡的夫人是一位悍婦。唐初,唐太宗為了籠絡功臣,就給房玄齡賜了幾個小妾,怕老婆的房宰相不敢接受,於是推辭了。唐太宗也知道是房玄齡夫人的原因,所以他派人把房夫人請進了宮,給了她一壺「毒酒」,說不讓房玄齡娶妾的話,就飲用毒酒。
沒想到房夫人非常剛烈,寧願一死也不在皇帝面前低頭。於是端起那杯"毒酒"一飲而盡。當房夫人喝完後,才發現杯中不是毒酒,而是帶有甜酸香味的濃醋。這原來是皇帝開的一個玩笑,考驗夫婦二人的感情。
後人逐漸把「吃醋」和嫉妒兩個詞語聯系起來,逐漸形成了現在的語義。
實際上這也就是個傳說,歷史上,《朝野僉載》記載類似的事,但主角是兵部尚書任瓌,而且雖然唐太宗賜了假毒酒,但那酒卻不是醋,就是真沒毒的酒;《新唐書·列女傳》倒是記載了房玄齡夫妻之間的恩愛之情,但是也沒唐太宗的戲份。
換個角度想想,唐代的酒和現代的酒差別很大,或許唐代的酒就帶點酸味,喝起來和現在的醋有那麼點相似呢?
2、衣冠禽獸
衣冠禽獸在所有的工具書中,幾乎都被解釋為貶義,比喻那些雖然擁有人的外表,但是行為卻像禽獸的人。
實際上,在明初的時候,這個詞卻著實是一個褒義詞。
"衣冠禽獸"一語來源於明代官員的服飾。據史料記載,明朝規定,文官官服綉禽,武官官服繪獸。品級不同,所綉的禽和獸也不同,具體的規定是:
文官一品綉仙鶴,二品綉錦雞,三品綉孔雀,四品綉雲雁,五品綉白鷳,六品綉鷺鷥,七品綉鴛鴦,八品綉黃鸝,九品綉 鵪鶉。
武官一品、二品繪獅子,三品繪虎,四品繪豹,五品繪熊,六品、七品繪彪,八品繪犀牛,九品繪海馬。
文武官員一品至四品穿紅袍,五品至七品穿青袍,八品和九品穿綠袍。
所以,當時"衣冠禽獸"一詞是贊語,頗有令人羨慕的味道。
但是到了明朝中晚期,吏治敗壞,文官貪污腐敗、壓榨百姓,武官喝兵血、吃空餉,縱兵搶掠地方。在百姓的語境中,衣冠禽獸逐步轉變為貶義詞,表達百姓對官員的不滿。
衣冠禽獸的貶義之稱,最早見於明末陳汝元所著《金蓮記》一書。到了清代的時候,衣冠禽獸就完全轉變為貶義詞了。
3、革命
革命這個詞語大家都聽過,泛指重大的革新。
但是在古代封建王朝時代,指的是朝代的變更。
例如著名的湯武革命、神龍革命。
湯武革命指的是,商湯推翻夏朝建立商朝,以及周武王推翻商朝建立周王朝。
神龍革命也就是神龍政變,指的是神龍元年(705年),太子李顯、宰相張柬之、崔玄暐等大臣在首都洛陽紫微城 發動兵變,逼迫女皇帝武則天退位,復辟唐朝的事件。
Ⅱ 20道中國歷史知識小問答,應該沒有幾個人能得滿分的
1、古代的沙丘這個地方,發生了「沙丘政變」和「沙丘之謀」兩件大事,有兩個歷史名人都在這里過世,他們分別是誰?
2、它是早在唐朝時期就開始在中國傳播的一個教派,當時叫景教,也曾經盛極一時,後來受會昌滅佛影響才開始走向衰弱,這是什麼宗教?
3、秦始皇其實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統一中國,他還留下一個諸侯國,它叫什麼?
4、中國歷史上的「三武一宗滅佛「和」三武興佛「,都分別指誰?前四個人很多人都知道,後三個人即使是歷史謎也知道不全吧!
5、「可憐天下父母心」這句話是誰說的?
6、他被稱為"華夏文明的保護者"、"華夏第一相",也是他開創了官方娼妓制度,被戲稱為「青樓之父」,他是誰?
7、他長相奇特,天生六個手指頭,然而他卻很有才,位列" 吳中四才子 ",也是著名的書法家,他是誰?
8、她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皇後、太後,她是誰?
9、中國歷史上活得最久的皇帝其實並不是十全老人乾隆,那麼他是誰?
10、大家都知道古埃及的法老死後會被製成木乃伊,那中國歷史上出現的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木乃伊皇帝是誰?
11、中國人開始一日吃三餐,是從哪個朝代開始的?
12、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掉進茅坑被淹死的君王,他是誰?
13、三國演義中的草船借箭這個故事的原型不是諸葛亮而是?
14、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短和最長的皇帝分別是誰?
15、中國歷史上最早的養老制度起源於什麼朝代?
16、中國歷史上有一個人,他自己是皇帝,他的父、母親都是皇帝,同時他的弟弟、兒子、侄子也都是皇帝。他是誰?
17、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向全世界宣戰的人是誰?
18、著名諺語「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是誰說的?
19、小鳥依人說的是哪兩位歷史人物?
20、他是造紙術的發明者,也是宦官中的一位宮斗小能手,他是誰?
答案:1、趙武靈王、秦始皇。 2、基督教。 3、衛國。
4、「三武一宗滅佛「: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後周世宗柴榮。」
三武興佛「:梁武帝蕭衍、武則天、元武宗孛兒只斤·海山。 5、慈禧。 6、管仲。 7、祝枝山。8、呂雉。 9、南越武王趙佗。 10、遼太宗耶律德光。 11、宋朝。 12、晉景公。 13、孫權。 魏略記載:「權乘大船來觀軍,公使弓弩亂發,箭著其船,船偏重將覆,權因回船,復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還。」14、金末帝完顏承麟和康熙。 15、唐朝。 16、唐中宗李顯。 17、慈禧。 18、宋真宗趙恆。 19、唐太宗和褚遂良。 20、蔡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