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枝子的功效和作用,枝子有什麼葯用價值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枝子的功效和作用,以及枝子有什麼葯用價值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錄一覽:1、梔子的功效與作用2、梔子的功效與作用是什麼梔子有哪些功效3、梔子的功效與作用有什麼4、梔子有什麼功效與作用?5、梔子的功效與作用是什麼梔子的功效與作用梔子的功效與作用
梔子的功效與作用,作為一種較為十分常見的中葯材,它的功效和作用都十分豐富,但它不僅僅只有功效和作用,非常值得在日常生活中食用,下面是梔子的功效與作用。
跟著我一起來看看吧。
梔子的功效與作用1
梔子的功效與作用
梔子,味苦,性寒;歸心、肝、肺、胃、三焦經。
瀉火除煩;清熱利濕;涼血解毒。
主熱病心煩;肝火目赤;頭痛;濕熱黃疳;淋證;葉血衄血;血痢尿血;口舌生瘡;瘡瘍腫毒;扭傷腫痛。
1、瀉火除煩
用於熱病發熱,心煩不寧等症,梔子善能瀉火泄熱而除煩。
在外感熱病的氣分症初期,見有發熱、胸悶、心煩等症,可用梔子配合豆豉,以透邪泄熱、除煩解郁。
如屬一切實熱火症而見高熱煩躁、神昏譫語等症,可用本品配黃連等瀉火而清邪熱。
2、涼血止血
用於熱毒、實火引起的吐血、鼻衄、尿血、目赤腫痛和瘡瘍腫毒等症。
山梔又有涼血止血、清熱解毒的作用,用治血熱妄行,常與生地、側柏葉、丹皮等配伍;治目赤腫痛,可與菊花、石決明等配伍;治瘡瘍腫毒,可與黃連、銀花、連翹等同用。
3、泄熱利濕
本品又能泄熱利濕,可用於濕熱郁頡所致的黃疸、面目皮膚發黃、疲倦、飲食減少等症,常與黃柏、茵陳蒿等同用。
又用生梔子研末,與麵粉、黃酒調服,有消腫活絡的作用,可用於跌仆損傷、扭挫傷、皮膚青腫疼痛等症,為民間常用的「吊筋葯」,尤其適用於四肢關節附近的肌肉、肌腱損傷。
梔子的功效與作用2
到底梔子要怎麼吃,怎麼用?
其實梔子的使用方法沒有大家想的那麼復雜,梔子內服可以選擇和雞屎藤等清熱材料一起煎服,對於濕熱人群來說,這樣可以更好的緩解症狀,達到一個更好的清熱解毒功效。
日常也可以通過泡茶的`形式來將梔子進行泡水飲用,對於生活節奏較快的人群來說,這樣的方式更簡便。
而梔子外用,則可以選擇把梔子研磨成粉,製成丸、散的形式來進行外敷,一般葯房都有販售。
除此之外,日常人們也可以選擇食療的方式來達到一個防治的作用,例如將梔子和小米熬成粥或湯的形式,讓梔子和普通的食材進行充分調和,幫助人們更好的抵禦一些潛在的健康問題。
那麼梔子服用的過程中有什麼注意事項呢?
畢竟是葯三分毒,再好的葯材沒用對地方也可能成為毒葯。
對此有醫學專家表明,人們在日常服用梔子的時候需要注意劑量,過量食用會出現惡心、嘔吐、食慾不振、暈眩等情況,一般情況下建議根據個人情況依據醫生的建議下食用。
還有就是本身存在脾胃不好問題的人群不要使用,因為梔子本身存在的一些物質會導致患者症狀加重。
一些敏感人群也需要注意禁止使用,像孕婦、嬰幼兒等,胡亂進食可能會出現更大的反噬效果。
梔子的功效與作用是什麼梔子有哪些功效1、梔子屬於清熱葯物一種,性味為苦寒,具有瀉火除煩、清熱利濕、涼血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主要用於熱病煩悶,本品苦寒清降,清泄三焦火邪,有清心除煩之效。
2、用於溫熱病,邪熱客心,心煩郁悶,躁擾不寧等症。
常與淡豆豉配伍,以宣洩邪熱,解郁除煩;若火毒熾盛,高熱煩躁,三焦俱熱者,又常與黃芩、黃連、黃柏等葯物配伍同用。
梔子的功效與作用有什麼梔子的功效與作用有什麼
梔子的功效與作用有什麼,它的功效和作用才是最閃亮的一點,具有一定的葯用價值,運用范圍廣,想要充分發揮它的功效與作用,葯材和食材不可混淆,清楚梔子的功效與作用有什麼,才能更好地生活。
梔子的功效與作用有什麼1
梔子
別名:黃梔子、黃果樹、山梔子、紅枝子、木丹、鮮支、卮子、支子、越桃、枝子、小卮子、黃雞子、黃荑子、黃梔、山黃梔、山梔
禁忌人群:脾虛便溏者忌服。
梔子的基本介紹
梔子,為雙子葉植物葯茜草科植物山梔的果實。
採收和儲藏:於10月中、下旬,當果皮由綠色轉為黃綠色時採收,除去果柄雜物,置蒸籠內微蒸或放入明礬水中微煮,取出曬干或烘乾。
亦可直接將果實曬干或烘乾。
梔子的.功效與作用
梔子,味苦,性寒;歸心、肝、肺、胃、三焦經。
瀉火除煩;清熱利濕;涼血解毒。
主熱病心煩;肝火目赤;頭痛;濕熱黃疳;淋證;葉血衄血;血痢尿血;口舌生瘡;瘡瘍腫毒;扭傷腫痛。
1、瀉火除煩
用於熱病發熱,心煩不寧等症,梔子善能瀉火泄熱而除煩。
在外感熱病的氣分症初期,見有發熱、胸悶、心煩等症,可用梔子配合豆豉,以透邪泄熱、除煩解郁。
如屬一切實熱火症而見高熱煩躁、神昏譫語等症,可用本品配黃連等瀉火而清邪熱。
2、涼血止血
用於熱毒、實火引起的吐血、鼻衄、尿血、目赤腫痛和瘡瘍腫毒等症。
山梔又有涼血止血、清熱解毒的作用,用治血熱妄行,常與生地、側柏葉、丹皮等配伍;治目赤腫痛,可與菊花、石決明等配伍;治瘡瘍腫毒,可與黃連、銀花、連翹等同用。
3、泄熱利濕
本品又能泄熱利濕,可用於濕熱郁頡所致的黃疸、面目皮膚發黃、疲倦、飲食減少等症,常與黃柏、茵陳蒿等同用。
又用生梔子研末,與麵粉、黃酒調服,有消腫活絡的作用,可用於跌仆損傷、扭挫傷、皮膚青腫疼痛等症,為民間常用的「吊筋葯」,尤其適用於四肢關節附近的肌肉、肌腱損傷。
梔子的功效與作用有什麼2
梔子花精油的作用:平衡油脂分泌,是肌膚的美白佳品,凈化毛孔,軟化角質層,提神醒腦,幫助記憶。
臉部用法:可滴1-2滴在面霜中擦臉,也可放在洗面乳里洗面,可加在面膜中使用,有增強面膜功效。
身體用法:把精油7-8滴倒在40度的水溫中泡15-20分鍾即可。
梔子花精油清熱瀉火,涼血止血。
治療熱病虛煩不眠,扭傷腫痛。
還可以放鬆神經,減輕壓力,調節情緒,強效促進情慾。
更具有促進新陳代謝,保濕滋潤肌膚,使皮膚保持年輕。
洋甘菊、薄荷、薰衣草、橙花都有助睡眠的功效。
我習慣在枕頭側邊滴2滴秀味的薰衣草精油,聞著淡淡的清香入睡。
也可以用香薰的方法,用3--5滴薰衣草或者洋甘菊4滴薰衣草2滴,前提是精油一定要是正品的。
襯衫破洞縫補方法襯衫的保養方法
功效瀉火除煩,清熱利尿,涼血解毒。
用於:熱病心煩,黃疸尿赤,目赤腫痛,火毒瘡瘍;外治扭挫傷痛。
梔子美,美如玉。
一襲雅潔明澈的芳容,一脈沁人心脾的香味,花瓣溫潤如玉,遠近皆宜,經看耐品。
「月送銀輝雪葩靜,不與紅紫斗百花。
」夏至時節,梔子款款登場,猶如鄰家的小阿妹,清麗可愛。
梔子:又名木丹、鮮支、卮子、越桃、水橫枝、支子花、枝子花、山梔花、黃雞子、黃荑子、黃梔子、黃梔、山黃梔、玉荷花、白蟾花,屬茜草科梔子屬植物。
目前,梔子的果實是傳統中葯,屬衛生部頒布的第一批葯食兩用資源,具有護肝、利膽、降壓、鎮靜、止血、消腫等作用。
在中醫臨床常用於治療黃疸型肝炎、扭挫傷、高血壓、糖尿病等症。
果實:瀉火除煩,清熱利尿,涼血解毒。
用於熱病心煩,黃疸尿赤,血淋澀痛,血熱吐衄,目赤腫痛,火毒瘡瘍;外治扭挫傷痛。
根:瀉火解毒,清熱利濕,涼血散瘀。
用於傳染性肝炎,跌打損傷,風火牙痛。
《常用中草葯手冊》:"清熱解毒,涼血瀉火。
治黃疸型肝炎,蠶豆黃,感冒高熱,菌痢,腎炎水腫,鼻衄,口舌生瘡,乳腺炎,瘡瘍腫毒。
中醫認為,梔子苦寒清降,能清瀉三焦火邪、瀉心火而除煩,為治熱病心煩、躁擾不寧之要葯。
梔子可用於熱病發熱,心煩不寧等症。
梔子善能瀉火泄熱而除煩。
在外感熱病的氣分症初期,見有發熱、胸悶、心煩等症,可用梔子配合豆豉,以透邪泄熱、除煩解郁。
如屬一切實熱火症而見高熱煩燥、神昏譫語等症,可用本品配黃連等瀉火而清邪熱。
該品有清利下焦肝膽濕熱之功效,可用治肝膽濕熱鬱蒸之黃疸、小便短赤者,常配茵陳、大黃等葯用,如茵陳蒿湯,或配黃柏用,如梔子柏皮湯。
梔子善清利下焦濕熱而通淋,清熱涼血以止血,故可治血淋澀痛或熱淋證,常配木通、車前子、滑石等葯用,如八正散《和劑局方》。
梔子能清熱涼血,可用治血熱妄行之吐血、衄血等證,常配白茅根、大黃、側柏葉等葯用,如十灰散《十葯神書》;該品若配黃芩、黃連、黃柏用,可治三焦火盛迫血妄行之吐血、衄血,如黃連解毒湯《外台秘要》。
梔子清瀉三焦熱邪,可治肝膽火熱上攻之目赤腫痛,常配大黃用,如梔子湯《聖濟總錄》。
梔子清熱瀉火、涼血解毒,可用治火毒瘡瘍、紅腫熱痛者,常配金銀花、連翹、蒲公英用;或配白芷以助消腫,如縮毒散《普濟方》。
梔子水提液和藏紅花素、藏紅花酸家兔注射對膽汁分泌有明顯的增加作用,對人膽囊有明顯的收縮作用。
並能明顯減少血中和末梢淋巴液中的膽紅素。
可促進血液中膽紅素迅速排泄。
科學研究表明,梔子可以使自發活動減少閉目、低頭、肌肉鬆弛,並能對抗戊四氮的驚厥,說明梔子有著鎮靜的作用。
梔子對許蘭氏黃癬菌,腹股溝表皮癬菌、紅色表皮癬菌等多種真菌有抑製作用,一定劑量的梔子能殺死鉤端螺旋體,在體外,梔子能使血吸蟲停止活動。
將山梔子搗碎,研成極粉,以溫水調成糊狀,加入少許酒精,包敷傷處。
一般3-5天更換1次,如腫脹明顯可隔天更換1次。
骨折者不宜使用,脫臼者應先整復後再用。
科學研究表明,梔子對肝臟有著一定的保護作用,比如,可防止因半乳糖胺引起的暴發性肝炎。
梔子及其幾種提取物有明顯的利胰、利膽及降胰酶效應。
京尼平甙有最顯著的降低胰澱粉酶作用,而其酶解產物京尼平的增加胰膽流量作用最強,持續時間較短。
裴德愷的研究認為梔子促進胰腺分泌作用可能與保持胰細胞膜的結構、功能直接有關,從而從細胞水平上論證了梔子治療胰腺炎的葯效基礎。
研究表明,生梔子對胃總酸分泌和胃蛋白酶活性有明顯的抑製作用。
炒焦後對胃抑製作用明顯減弱或消除。
梔子花500克,蔥花、姜絲各適量。
將梔子花去雜洗凈,放入沸水中煮一沸,撈出瀝水,晾涼用筷子抓松,置於潔白的瓷盤中,撒上蔥花、姜絲,澆人香油、老醋,酌放食鹽、味精,攪拌均勻即可。
此菜清香鮮嫩,具有清熱涼血,解毒止痢的功效。
適用於肺熱咳嗽,癰腫,腸風下血等病症。
梔子花200克,雞蛋3枚,蔥花、姜絲各適量。
梔子花去雜洗凈,放入沸水中稍悼,切成碎末;雞蛋磕人碗中,打勻;將梔子花放入雞蛋中,攪拌均勻;鍋中加油,燒至八成熱,倒人梔子蛋花,炸熟,撒上蔥花、姜絲,人食鹽、味精,炒勻即可。
此菜清香脆嫩,具有清熱養胃,寬腸利氣的功效,適用於胃熱口臭,牙齦腫痛,大便不暢等病症。
梔子有什麼功效與作用?材料:梔子6-10克、白糖或冰糖少許。
功效:梔子性味苦寒,歸心、肺、三焦經。
內服可瀉火除煩,清熱利濕,涼血解毒;外用消腫止痛。
故此款茶具有瀉火除煩,涼血解毒的作用,適用於心、肝火較旺的心煩急躁,咽腫目赤,口舌生瘡等。
注意事項:梔子苦寒傷胃,脾虛便溏者不宜用,不可多服久服。
(1)黃果樹基礎知識大全擴展閱讀:
梔子的種植技術
1、選地整地
選擇土層深厚、土質疏鬆肥沃的沖積土或黑泥土作苗床,苗床要求排灌方便,再每畝施用廄肥2000-4000公斤作為基肥,將土壤深翻埋入,耙細整平做40cm的高畦。
選擇一個水源充足、排灌方便、坐北朝南的緩坡或平原荒地做定植地,在定植前做好開墾,按株距1-1.5米開穴,每穴施入腐熟農家肥4公斤做基肥。
2、繁殖方法
梔子在種植生產時主要通過種子和扦插進行繁殖育苗,種子繁殖可春播或秋播,在准備好的苗床上,按行距25cm開穴,將處理好的種仁撒入穴內,覆一層攪拌草木灰和磷肥的細土即可,覆土後蓋草,以免土壤板結,每畝用種月2-3公斤。
而扦插繁殖可在2-4月和9-10月,選擇生長健壯、1-2年生的枝條,將其剪成7-20cm的插條,在畦面上按行距15-30cm扦插。
扦插是插條要稍微傾斜,入土三分之一,露出一個芽節即可,插後要經常澆水,保持土壤濕潤,一年後即可定植。
3、定植
幼苗在培育一年後,生長到25-30cm是即可移栽定植,如果幼苗沒有生長到這個高度,要及時追肥催苗,中耕除草,在當年秋冬時定植。
定植時間一般在上半年在立春至清明,下半年秋末冬初,定植時要種苗要帶一些泥土和磷肥,在准備好的定植地上,每穴栽一株,填土壓實,澆足水。
4、田間管理
在導致是要及時中耕除草,主要是除草為主,中耕時要淺耕,不宜深耕,在冬季結合清園和施肥培土一次,使其安全越冬。
在定植後追肥是必不可少的,梔子在營養生長期,追肥應該以氮肥為主,磷鉀肥為輔,並施用一些有機肥,可以促進樹冠形成生長。
而進入要果期後,則應該以磷鉀肥為主,以提高坐果率和結果數量,已達到高產的目的。
在種植時適當的修剪,也能通過梔子的產量,當植株生長到50cm時,就應該進行修剪,將匍匐枝、纖弱枝、下垂枝、逆行枝和有病蟲的枯枝離主幹30cm處修剪掉,僅留一個粗枝和3-4個不同方向的副枝,這樣能促進樹冠形成。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來枚梔子,清涼一夏
梔子的功效與作用是什麼梔子是常用的中成葯,也叫做黃梔子、山梔、白蟾,是茜草科植物梔子的果實。
梔子有護肝利膽、降壓鎮靜等功效,長被臨床應用於各種驗方中。
梔子有什麼功效與作用?今天我就和大家介紹一下梔子的功效與作用。
梔子的功效
1、瀉火除煩:適於熱擾心神。
a.外感熱病,邪郁上焦,心胸煩悶不眠。
b.火毒熾盛,高熱煩躁,甚至譫語。
2、涼血解毒:用於血分熱毒證。
a.血熱妄行,吐血,衄血,尿血。
b.咽腫目赤,熱毒瘡瘍,屬實熱的。
3、清利濕熱:適用於肝膽及下焦濕熱證。
a.肝經濕熱鬱火,心煩易怒,脅痛口苦。
b.濕熱黃疸及濕熱下注,熱淋澀痛。
主治:瀉火除煩,清熱利尿,涼血解毒。
用於熱病心煩、花疸尿赤、血淋澀痛、血熱吐衄、目傑腫痛、火毒瘡瘍、扭傷。
梔子的作用
1、利膽退黃
梔子水提液和藏紅花素、藏紅花酸家兔注射對膽汁分泌有明顯的增加作用,對人膽囊有明顯的收縮作用。
並能明顯減少血中和末梢淋巴液中的膽紅素。
可促進血液中膽紅素迅速排泄。
2、促進胰腺分泌
梔子去羥梔子苷有促進胰腺分泌並有顯著的降低胰澱粉酶的作用,並能增加胰膽流量。
3、解熱和對微生物的作用
梔子和不同炮製品的醇提液均有解熱功效,以生梔子的解熱功效較強,熊果酸為梔子降溫鎮靜的有效成分之一。
炒炭後熊果酸含量明顯降低,故炒梔子的解熱作用明顯減弱,焦梔子則沒有。
梔子水浸液對多種皮膚真菌有抑製作用,對溶血性鏈球菌有抑製作用。
食療作用
1.清熱涼血梔子花苦寒,能人血分而清邪熱,是瘡腫毒,腸風下痢,血熱妄行等病症的輔助治療食品。
2.化痰止咳梔子花的有效成分能夠抑制細菌生長,釋痰液而通暢氣道,具有化痰止咳的功效,可用作熱痰壅而致咳嗽者的食療品。
3.寬腸通便,防癌梔子花含有纖維素,能促進大腸蠕動,幫助大便的排泄,預防痔瘡的發作和直腸癌瘤的發生。
梔子功能主治
清熱,瀉火,涼血。
治熱病虛煩不眠,黃疸,淋病,消渴,目赤,咽痛,吐血,衄血,血痢,尿血,熱毒瘡瘍,扭傷腫痛。
①《本經》:"主五內邪氣,胃中熱氣,面赤,酒皰_鼻,白癩,赤癩,瘡瘍。
"
②《本草經集注》:"解躑躅毒。
"
③《別錄》:"療目熱亦痛,胸心、大小腸大熱,心中煩悶,胃中熱氣。
"
④《葯性論》:"殺_蟲毒,去熱毒風,利五淋,主中惡,通小便,解五種黃病,明目,治時疾除熱及消渴口乾,目赤腫痛。
"
⑤《食療本草》:"主_啞,紫癜風,黃疸積熱心躁。
"
⑥《醫學啟源》:"療心經客熱,除煩躁,去上焦虛熱,治風。
"
⑦《葯類法象》:"治心煩懊_而不得眠,心神顛倒欲絕,血滯而小便不利。
"
⑧朱震亨:"瀉三焦火,清胃脘血,治熱厥心痛,解熱郁,行結氣。
"
⑧《綱目》:"治吐血、衄血、血痢、下血、血淋,損傷瘀血,及傷寒勞復,熱厥頭痛,疝氣,湯火傷。
"
⑩《本草備要》:"生用瀉火,炒黑止血,薑汁炒治煩嘔,內熱用仁,表熱用皮。
"
?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葯手冊》:"清熱解毒,涼血瀉火。
治黃疸型肝炎,蠶豆黃,感冒高熱,菌痢,腎炎水腫,鼻衄,口舌生瘡,乳腺炎,瘡瘍腫毒。
"
臨床應用中梔子的作用
①治療急性黃疸型肝炎
取山梔製成10%及50%兩種煎劑,每天3次飯後服用。
一部分病人用10%煎劑每次10毫升,以後逐漸遞增至50毫升;另一部分病人用50%煎劑,每次10~15毫升。
共治19例,7例痊癒,10例接近痊癒。
住院9~63天不等,平均30.3天。
②治療扭挫傷
將山梔子搗碎,研成粗粉,以溫水調成糊狀,加入少許酒精,包敷傷處。
一般3~5天更換1次,如腫脹明顯可隔天更換1次。
骨折者不宜使用,脫臼者應先整復後再用。
如有肢體麻痹,應配合理療及針灸治療。
治療407例,24小時內疼痛消失者328例;48小時內消失者66例;72小時內消失者13例。
疼痛平均消失時間為30小時。
腫脹消退時間平均為2.5天;血腫吸收時間平均為7.8天;功能恢復時間平均為5.1天。
或用黃梔子、明乳香加適量黃酒,攪拌後放鍋內蒸成糊膏狀,待微溫時敷於患部,厚度以1~1.5厘米為宜。
用時先在局部塗凡士林1層,然後再敷葯,上蓋油紙,綳帶包紮。
間隔2~3天換葯。
治療56例,除2例療效不佳外,54例均治癒。
亦可用黃梔子粉2兩,麵粉1兩,雞蛋1個,燒酒適量,調成糊狀敷於局部,待葯干後更換新葯。
一般在敷葯2次後即見效果。
③用於止血
取黃梔子粉100克,以20%明肢液調成膏狀,烘乾碾成100號細粉,再加適量苯甲酸,高壓消毒備用。
對一般上消化道出血每次服3~6克,每日3次。
亦可用作局部止血劑。
梔子用葯禁忌
脾虛便溏者忌服。
1、《本草匯言》:吐血衄血,非陽火暴發者忌之。
2、《得配本草》:邪在表,虛火上升,二者禁用
梔子選方
1.治傷寒發汗、吐。
下後,虛煩不得眠,心中懊_:梔子十四個(剖),香豉四合(綿裹)。
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櫃子得二升半,納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為二服。
溫進一服,得吐者止後服。
(《傷寒論》梔子豉湯)
2.治傷寒大病瘥後勞復者:枳實三枚(炙),梔子十四個(剖),豉一升(綿裹)。
上三味,以清漿水七升,空煮取四升,內枳實、梔子,煮取二升,下豉,更煮五、六沸,去滓,溫分再服,覆令微似汗。
若有宿食者,內大黃如博棋子五、六枚。
(《傷寒論》枳實梔子豉湯)
3.治傷寒身黃發熱:肥梔子十五個(剖),甘草一兩(炙),黃柏二兩。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溫再服。
(《傷寒論》梔子柏皮湯)
4.治濕熱黃疸:山梔四錢,雞骨草、田基黃各一兩。
水煎,日分三次服。
(《廣西中草葯》)
5.治尿淋,血淋:鮮梔子二兩,冰糖一兩。
煎服。
(《閩東本草》)
6.治小便不通:梔子仁二七枚,鹽花少許,獨顆蒜一枚。
上搗爛,攤紙花上貼臍,或塗陰囊上,良久即通。
(《普濟方》)
7.治急性胃腸炎,腹痛,上吐下瀉:山梔三錢,盤柱南五味(紫金皮)根五錢,青木香二錢。
上葯炒黑存性,加蜂蜜五錢。
水煎,分二次服。
(《單方驗方調查資料選編》)
8.治口瘡、咽喉中塞痛,食不得:大青四兩,山梔子、黃柏各一兩,白蜜半斤。
上切,以水三升,煎取一升,去滓,下蜜更煎一兩沸,含之。
(《普濟方》梔子湯)
9.治目赤:取山梔七枚,鑽透,入_灰火煨熟,以水一升半,煎至八合,去滓,人大黃末三錢匕,攪勻,食後旋旋溫服。
(《聖濟總錄》梔子湯)
10.治胃脘火痛,大山梔子七枚或九枚,炒焦,水一盞,煎七分,入生薑汁飲之。
(《丹溪纂要》)
11.治鼻中衄血:山梔子燒灰吹之。
(《簡易方論》)
12.治肺風鼻赤酒齇:老山梔為末,黃蠟等分溶和。
為丸彈子大。
空心茶、酒嚼下。
忌酒、炙_。
(《本事方》)
13.治赤白痢並血痢:山梔子仁四七枚。
銼,以漿水一升半,煎至五合,去滓。
空心食前分溫二服。
(《聖濟總錄》梔子仁湯)
14.治熱水腫:山梔子五錢,木香一錢半,白術二錢半。
細切,水煎服。
(《丹溪心法》)
15.治婦人子腫濕多:炒山梔子一合。
為末,米飲吞下,或丸服。
(《丹溪心法》)
16.治折傷腫痛:梔子、白面同搗,塗之。
(《瀕湖集簡方》)
17.治火丹毒:梔子,搗和水調敷之。
(《梅師集驗方》)
18.治火瘡未起:梔子仁灰,麻油和封,惟厚為佳。
(《千金方》)
19.治瘡瘍腫痛:山梔、蒲公英,銀花各四錢。
水煎,日分三次服。
另取生銀花藤適量,搗爛,敷患處。
(《廣西中草葯》)
20.治燒傷:梔子末和雞子清濃掃之。
(《救急方》)
21.血淋澀痛。
用生梔子末、滑石等分,蔥湯送服。
22.下瀉鮮血。
用梔子仁燒灰,水送服一匙。
23.熱毒血痢。
用梔子十四枚,去皮,搗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三丸,一天服三次,療效顯著。
亦可用水煎服。
24.臨產下簡。
用梔子燒過。
研為末,米湯送服三錢。
若上焦熱,則連殼用。
25.霍亂轉筋,心腹脹滿,吐瀉不得。
用梔子十幾枚,燒過,研為末,熟酒送服。
26.熱病食勞復(按:指熱病之後因飲食不慎或房事不慎而使舊病復發)。
用梔子三十枚,加水三升,煎取一升服下。
須出微汗為好。
27.小兒狂躁(蓄熱在下,身熱狂躁,昏迷不食)。
用梔子仁七枚、豆豉五錢,加水一碗,煎至七成服下,或吐或不吐,均有效。
28.眼來腸秘。
用山梔子七個,鑽孔煨熟,加水一程式,煎至半升,去渣,放入大黃不三錢,溫服。
29.風痰頭痛。
用梔子末和蜜濃敷舌上,得吐即止痛。
30.火焰丹毒。
用梔子搗爛和水塗搽。
31.眉中練癬。
用梔子燒過,研為末,調油敷塗。
各類梔子的功效與作用
生梔子:篩去灰屑,揀去雜質,碾碎過篩;或剪去兩端。
山梔仁:取凈梔子,用剪刀從中間對剖開,剝去外皮取仁。
山梔皮:即生梔子剝下的外果皮。
炒梔子:取碾碎的梔子,置鍋內用文火炒至金黃色,取出,放涼。
焦梔子:取碾碎的梔子,置鍋內用武火炒至焦糊色,取出,放涼。
梔子炭:取碾碎的梔子,置鍋內用武火炒至黑褐色,但須存性,取出,放涼。
《雷公炮炙論》:凡使梔子,先去皮須了,取仁,以甘草水浸一宿,漉出焙乾,搗篩如赤金末用。
猜你喜歡
1.中葯梔子的功效和作用
2.梔子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3.梔子仁的功效和作用
4.中葯梔子有什麼功效
5.梔子泡水喝的功效和作用
6.梔子茶的功效與作用
關於枝子的
❷ 中國旅遊地理的基礎知識體系包括什麼
中國旅遊地理基礎知識體系歸納
自然地理
1.旅遊資源的特性: 種屬多樣性、分布地域性、結構組合性、時代性和變化季節性、永續性和不可再生性
2.風景地貌類型:
(1)以岩性分
①花崗岩地貌: 因表面剝蝕而造成「石蛋」奇光, 地貌學上成為「球狀風華」。 如山東鄒城嶧山、 日光岩、「天涯海角」
②玄武岩和流紋岩:由火山熔岩冷卻凝結而成,「象形」或「造型」地貌。如黑龍江五大連池、 浙江雁盪山
③石英砂岩峰:林稜角分明、峰林奇特。如湖南西北部武陵源風景區的張家界、天子山、索 溪峪
④石灰岩: 由石灰岩等可溶性岩石在地表水、 地下水對岩石的化學、 機械作用過程中所形成, 集中在滇黔桂
⑤紅色砂礫岩:丹霞地貌,由一系列硬度較小、已收風化的紅色砂礫岩在風化剝落、流水侵 蝕、重力崩塌的作用下形成 ⑥變質岩
(2)以成因分
①流水:由地表水的侵蝕、搬運和堆積作用形成,其中因河流切穿山地而形成的峽谷是最富 有觀光價值的一種地貌形態。如重慶和湖北的長江三峽、雅魯藏布江大峽谷、虎跳峽 ②冰川:由冰川侵蝕和堆積作用形成,前者有冰斗、角峰、刀脊、冰川槽谷、峽灣、羊背石 等冰蝕地貌形態;後者有冰磧丘陵、鼓丘、冰礫扇等冰磧地貌;此外,冰體融化所形成的冰 桌、冰橋、冰獸、冰蘑菇也有較大觀賞價值
③風沙:乾旱和內陸地區由強風、流沙、間歇性地表水等因素造成的特殊風化、侵蝕、堆積 地貌。旅遊類型主要有雅丹地形、沙丘、沙漠、戈壁、響沙
④海岸:基岩海岸、沙岸、生物海岸。如紅樹林和珊瑚海海岸
⑤岩溶
⑥丹霞
⑦黃土:一種特殊的溝谷流水地貌,由風力從西北沙漠地區搬運而來的第四紀堆積物,質地 均一,富智力性而垂直節理發育,因此最易被流水侵蝕而流失,主要形態是溝谷和谷間地貌
⑧火山
3.中低山的旅遊價值:
(1)峰巒起伏、風景秀麗、自然風光迷人。山體峻拔陡峭、奇峰怪石形成了婀娜多姿的「山 色」;山體降水多於平地,常形成泉流、瀑布、積雪或冰川;因空氣濕度大,山體多雲霧, 可觀賞雲海、日出等奇景;植物種屬多樣,較高山地並有垂直分布現象
(2)氣候宜人,是盛夏避暑聖地。氣溫隨海拔高度增加而遞降,一般低於同緯度平原;山 區遠離城市和工業中心,環境污染較少;山區一般自然植被保存較好,負離子含量高;此種 高度多數遊人較為方便到達
(3)自然與人文環境結合使名山更具特色。宗教和皇帝的封禪活動、文人雅士的游訪均留 下了眾多的人文以及,使名山更具特色
4.五嶽:泰山、華山、嵩山、恆山、衡山(東、西、中、北、南) ;
(1)地貌形態:坐、立、卧、行、飛
(2)特色:雄、險、峻、幽、秀
(3)宗教:除華山為道教獨占外,其餘為佛道共佔一山。
(4)名稱由來:
①由皇帝的祭祀活動開始;東岳泰山是歷代皇帝祭天的地方和舉行封禪大典之地
②祭祀活動由秦始皇開始,由漢武帝初定五嶽名稱(山東泰山、陝西華山、河南嵩山、安徽 天柱山、河北大茂山) 。隋文帝改湖南衡山為南嶽;明代改山西恆山為北嶽;清順治年間定 今日之五嶽
③東岳泰山是五嶽之首,影響力最大
(5)獨尊五嶽緣由:
①從地理位置看,五嶽當中有三個(東、中、西嶽)位於黃河岸邊;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
②從地形條件看,五嶽高聳於平原、盆地之上,顯得格外險峻,即絕對高度不大,但相對高 度大
③皇帝的封禪活動造就了五嶽
④僧人道士在這里念經修行,善男信女在這里燒香許願,名人雅士在這里賦詩作畫,給五嶽 留下了眾多的人文遺跡
5.五嶽簡介
(1)東岳泰山:五嶽之尊,我國第一個進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旅遊景區;由古至今,共有 72 個皇帝親臨泰山登山祭天或舉行封禪大典; 自然風景與古跡融為一體 (山間遍布詩文碑刻) ; 有四大古建築群之一和三大殿宇之一--岱廟、天貺殿;山頂觀日出,看黃河金帶 (2)西嶽華山:自古華山一條路,危岩高聳,險居五嶽之首;五嶽之中,僅華山為道家獨 占
(3)中嶽嵩山:中嶽廟為我國最早的道教廟宇之一;為禪宗的發源地,少林寺名揚天下; 有四大書院之一的「嵩陽書院」; 有元代著名科學家郭守敬的「觀星台」
(4)北嶽恆山:半山以上松柏參天,人煙稀少,十分幽靜;懸空寺名揚天下,三教殿十分 稀有;應縣木塔全國僅有(不在主要游覽線上)
(5)南嶽衡山:林木蒼郁,景色幽秀,「五嶽獨秀」;衡山「四絕」--祝融峰之高,藏經殿之秀, 方廣寺之深,水簾洞之奇
6.世界遺產(截止 2012 年)
(1)世界自然遺產(8 處) :九寨溝、黃龍、武陵源、三江並流、大熊貓棲息地、中國南方 喀斯特(重慶武隆和雲南石林和貴州荔波) 、三清山、中國丹霞(貴州赤水和福建泰寧和湖 南崀山和廣東丹霞山和江西龍虎山和龜峰和浙江江郎山) 、雲南玉溪澄江帽天山化石群
(2)人文遺產(27 處) :明清皇宮(北京故宮、沈陽故宮) 、頤和園、天壇、長城、平遙古 城、大足石刻、秦始皇陵與兵馬俑、蘇州古典園林、麗江古城、周口店北京人遺址、承德避 暑山莊與周圍寺廟、武當山古建築群、布達拉宮與大昭寺、龍門石窟、明清皇家陵寢、曲阜 「三孔」、莫高窟、青城山-都江堰、皖南古村落-西遞和宏村、雲岡石窟、中國高句麗王城王 陵及貴族葬墓、澳門歷史城區、安陽殷墟、開平碉樓與村落、福建土樓、開封天地之中歷史 建築群、內蒙古元上都遺址
(3)雙重(4 處) :泰山、黃山、峨眉山與樂山大佛、武夷山
7.河川的旅遊價值:
(1)觀光遊憩河段,特別是河水清澈,河谷形態奇特,兩岸植被茂密,景色秀美,近岸地 帶人文資源豐富,可進行岸邊或水上游覽的河段,一般為中游地段
(2)上游地段,由於河床縱坡大,水流湍急,適合開展運動性、參與性很強的水上漂流活
(3)河口觀潮,如錢塘江大潮,每年農歷 8.1-18 為最佳觀潮期
(4)水網水鄉景觀,河流出海口的三角洲地帶,水網密集,形成秀麗的水鄉景。
8.我國著名的游覽江河: 長江:「黃金水道」;最具代表性—三峽區,分別是瞿塘峽、巫峽、西陵峽;「小三峽」和「小 小三峽」;長江中下游平原—江漢湖平原、鄱陽湖平原、洞庭湖平原 黃河 珠江 灕江:四絕,分別是山青、水秀、洞奇、石美;佳景:潭深、險灘、流泉、飛瀑、 萬泉河、 錢塘江。
9.著名的湖庫:杭州西湖、鏡泊湖、肇慶星湖、無錫太湖、浙江千島湖 湖泊成因:
(1)構造湖—因地質活動而形成,特點是湖岸平直、岸坡陡峻、湖形狹長、深度較大,如 滇池、洱海、洞庭湖、鄱陽湖、巢湖。
(2)火山口湖--火山口積水而成,特點是湖泊外形近圓形或馬蹄形,深度較大,如長白山 天池、湛江湖光岩 。
(3)堰塞湖—山崩滑坡、泥石流、火山熔岩等阻塞河流而成,如鏡泊湖(黑) 、五大連池 。
(4)冰川湖—冰川沖擊而形成的凹地,積水成湖,多分布在高山高原或高緯度地區,如天 山天池、喀納斯湖 。
(5)喀斯特湖—石灰岩地區的溶蝕窪地積水而成,特點是無一定排列方向,面積不大,水 不深,形狀多成圓形或橢圓形,如肇慶星湖、貴州百花湖 。
(6)河跡湖—河流改道而在廢棄的河道中積水成湖,大多位於大河中游平原,湖形似彎月, 如揚州瘦西湖、武漢東湖、惠州西湖 。
(7)海跡湖--也稱瀉湖,因沿岸沙嘴、沙洲的不斷向外伸展,最後封閉河灣而成,主要分 布在濱海三角洲沖擊平原地區,如杭州西湖、太湖 。
(8)風蝕湖--大風吹蝕沙地而成,特點是大小不一,湖水較淺,主要分布在沙漠地區,如 甘肅月牙泉 。
(9)人工湖--水庫,指人工修築的具有攔洪蓄水的調節徑流等多種功能的蓄水區域,如北 京密雲水庫、浙江千島湖、廣東萬綠湖。
10.瀑布分類:
(1)按水流量的洪枯多寡:常年性、季節性、偶發性;按跌水次數--單級、多級; 按產生 的環境條件--江河干支流上瀑布(地下飛瀑) 、山嶽澗溪瀑布;按分布特點--孤立型、群體型 。
(2)我國三大瀑布:黃果樹瀑布(兩奇:瀑上瀑、水簾洞) ;黃河壺口瀑布(三絕:水中螺、 水底冒煙、七色彩橋) ;鏡泊湖吊水樓瀑布 。
(3)廬山三疊泉:依著山勢分為上中下三級,一氣呵成從山頭凌空下瀉,宛如一幅水簾懸 掛長空,又名「水簾泉」,形成於沖寬谷與九疊峽谷相交的「裂點」上,循著冰川琢成的「冰階」 轉折成三疊,上疊形如飄雪拖練,中疊勢如碎玉摧冰,下疊狀如玉龍走潭,廬山眾多瀑布里 最為雄偉和秀麗
11.泉水
(1)分類:溫泉(超過 20 度或當地平均氣溫的熱水、熱汽和出露泉)和常溫泉/冷泉(低 於 20 度或~的出露泉)
(2)旅遊價值:可觀賞價值、醫療保健價值、品茗釀酒價值
(3)我國五大歷史名泉:
①鎮江中冷泉:水質輕,無澀味,清甜有餘,賽過甘露
②無錫惠山泉:上池呈八角形,水色透明,甘醇可口;中池為方形,水質次之;下池最大, 系長方形,水質又次之; 《二泉映月》
③杭州虎跑泉:可溶性礦物質少,硬度低,水質極好,泉水表面張力很大,龍井茶和虎跑水 合稱為茶事「雙絕」
④蘇州虎丘泉:俗稱觀音泉,該泉甘洌,水清味美
⑤濟州趵突泉:與大明湖、千佛山並稱「濟南三勝」 ,素稱「72 泉」之首,池內三股清泉有車 輪那麼大,晝夜噴涌,池水澄碧,游魚可數 。
(4)我國名泉:
①五大連池葯泉:包括南飲泉和北飲泉—飲療泉、翻花泉和南洗泉—浴療泉、龍眼泉,各泉 水流水如柱,終年不竭 。
②雲南大理蝴蝶泉:泉水從岩縫沙層中浸透出來,水質特別清冽,蝴蝶種類繁多 。
③廣西桂平乳泉:為一裂隙泉,泉水清澈透明,甘甜爽口,水位和水溫常年保持一定,含對 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礦化程度低,表面張力大 。
④河北野三坡魚谷泉:「八大怪泉」之一,水質清澈,每年農歷穀雨前後,從泉口會隨水噴出 活蹦亂跳的咸魚,年年按時流出。
⑤西安華清池
⑥從化溫泉:以礁石泉、沙灘泉最著名 。
⑦海南興隆溫泉:最早開發、最具規模 。
⑧青藏高原地熱泉
12.氣象氣候類型
(1)雨景:最常見,我國較著名的有江南煙雨(指東南沿海、四川盆地秋季降的如絲細雨, 呈現出細雨霏霏、煙霧繚繞的景象,如「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巴山夜雨(指 川陝交界的大巴山地中的山間谷地,氣溫高、濕度大,谷地中濕熱的空氣不易擴散,夜裡降 溫後濕熱的空氣上升使水汽凝結,出現皓月當空而細雨蒙蒙的景象) 、梅雨(指江淮一帶春 末夏初的連陰細雨,使風景區的遠山近水一派空濛,時隱時現,如「水光斂灧晴方好,山色 空濛雨亦奇」)
(2)雲霧景:由雲霧積聚和流動而成,如黃山雲海、西湖「雙峰插雲」、峨眉山「羅峰晴雲」、 蓬萊「獅洞煙雲」、太白山「平安雲海」、廬山瀑布雲、大理點蒼山
(3)雲霞景:由日出日落陽光透過雲層的散射作用而成,包括霞和霞光,常與山地水汽、 雲霧相伴隨,主要形式有朝霞、晚霞、彩雲、霧霞,如浙江東錢湖、江西彭澤八景、雞公山
(4)冰雪景:東北「林海雪原」、燕京「西山晴雪」、嵩山「少室晴雪」、九華山「平岡積雪」、 西湖「斷橋殘雪」、台灣「於山積雪」、關中「太白積雪」 。
(5)霧凇、雨凇景:又名「樹桂」,是霧天里形成於樹枝、電線和景物上的白色而松軟的水 滴凝結物,如峨眉山和廬山 。
(6)風景:只能感受不能觀賞,大多襯托其他風景,如碣石山「石洞秋風」、峨眉山「白水秋 風」、大理「下關風」。
(7)佛光:如廬、峨眉、泰、黃山,峨眉山金頂佛光最為著名 。
(8)蜃景:分海市蜃樓(上現蜃景,如普陀山、連雲港海州灣、北戴河東聯峰山、山東蓬 萊--最著名)和沙漠蜃景(下現,如新疆戈壁灘、甘肅敦煌) ,由於大氣光線折射和反射作 用而成,遠處建築物將太陽光反射出來通過折射率不同的空氣層時會發生折射或全反射 。
(9)極光景:指高緯度地區高空出現的一種輝煌瑰麗的彩色光像,一般呈帶、弧、幕、放 射狀,明亮時多為黃綠色,微弱時為白色,有時帶紅、藍、灰紫色,由太陽發出的高速帶電 粒子使高層分子或原子激發而致,如漠河、新疆阿勒泰地區
13.以氣候為優勢的旅遊名城:
(1)冰城哈爾濱:「丁香城」,旅遊區點有哈爾濱冰燈游園會(冰雕,冰燈,冰建築) 、哈爾 濱太陽島、玉泉狩獵場(全國最大封閉式狩獵場)
(2)春城昆明:南瀕滇池,三面環海,屬低緯度高原山地季風氣候,日照長,霜期短,氣 候溫和,夏無酷暑,冬無嚴寒,鮮花四季盛開,旅遊區點有世博園、翠湖、大觀樓、滇池、 路南石林、雲南民族村
(3)江城吉林:三面臨水,四周環山,地貌為中山山區-低山丘陵區-峽谷湖泊區-河谷平原 區,松花江呈 S 形穿越市區,旅遊區點有霧凇(與長江三峽,桂林山水,雲南石林合稱為 中國四大自然奇特景觀) 、隕石、松花湖(發源於長白山主峰白頭山天池)
(4)避寒勝地三亞:最南端城市,北靠高山,南臨大海,地勢自北向南逐漸傾斜,三面環 山,山海河集一地,眾多海灣與島嶼,四季如夏,三冬不見霜雪,屬熱帶海洋季風性氣候, 旅遊區點有南山文化旅遊區、蜈支洲島、亞龍灣(擁有世上最美的海灘和海水) 、蝴蝶谷、 天涯海角、西島 。
(5)「不夜城」漠河:有「白夜」(晝長夜短或極晝)和「北極光」兩大自然奇景。
14.四大避暑勝地:
(1)廬山:江西省北部,北瀕長江,東南臨鄱陽湖,春季晚來,夏季涼爽,秋季早到,冬 無酷寒,雨量豐富,植被茂盛,有三大名寺(西、東、大林寺)和五大叢林(海會、秀峰、 萬山、棲賢、歸宗)著名的佛教建築,「政治名山」,「世界別墅建築藝術博物館」 (2)浙江莫干山:「清涼世界」,以「天下雅秀」聞名於世,主要特徵是「三勝」(竹泉雲)和「四 優」(清綠涼靜) ,被譽為「江南第一山」,明清時期曾有「水鄉佛國」說法,「世界建築博物館」, 植被覆蓋高達 92%,植物、昆蟲、動物種類繁多
(3)河南雞公山:八大自然景觀(佛光、雲海、霧凇、雨凇、霞光、異國花草、無日不風、 青分楚豫) ,以「山明水秀、泉清林翠、氣候涼爽、風景幽奇、別有天地」而馳名,「中國避暑 勝地,豫南雲中公園」,「午前如春,午後如秋,夜如初冬」,「三伏炎蒸人慾死,清涼到此頓 疑仙」,奇峰怪石(怪巧奇美) ,「萬國建築博覽會」,「天然植被園」,「天然中草葯園」 。
(4)河北北戴河:海岸平直,發育了寬約 2、30 米的平緩沙質和還太。—海岸平直,發育 了寬約 2、 米的平緩沙質和海灘, 30 陡峻的海蝕崖和殘留海面的礁石為金山嘴和鷹角石的主 要景觀,天然的海水浴場,海灘向後有一級和二級海蝕階地,建有眾多療養院、休養所、文 化宮、海濱公園,聯峰山辟為「蓮蓬山公園」,山上有觀音寺、鍾亭、望海亭;南臨大海,冬 暖夏涼,且濕度恰到好處,附近入海河流少且短小,流量、泥沙量都不大,海水清澈潔凈, 夏季水溫較高,適合游泳;空氣清新,濱海地區負離子含量高。
15.生物旅遊資源的分類:
(1)主類--C 生物景觀
(2)亞類—CA 樹木、CB 草原與草地、CC 花卉、CD 野生動物棲息地 。
(3)基本類型—CAA 林地;CAB 叢樹;CAC 獨樹、CBA 草地;CBB 疏林草地、CCA 草 場花卉地;CCB 林間花卉地、CDA 水生動物棲息地;CDB 陸地動物棲息地;CDC 鳥類棲 息地;CDE 蝶類棲息地(或分為:①自然生物旅遊資源-植物、動物、自然保護區 ②人工 生物旅遊資源植物園動物園田園風光)
16.植物景觀
(1)古樹名木:著名的如軒轅柏、掛甲柏、迎客松浙江國清寺隋梅、廬山三寶樹、阿里山 神木、嶗山紅山茶(絳雪) ,分為奇特樹木(由植物生長的區域分異規律所定,如味精樹、 氣象樹、共生樹、柏抱槐、柚木樹-最貴、銀杏樹-最古老、「見血封喉」-最毒、「通麥棟」-最 粗) ,珍稀樹木(水杉、銀杏、鵝掌楸-世界三大「活化石」) ,風韻樹木(竹菊梅蘭等) 。
(2)草原草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半乾旱地區及高寒地區,包括內蒙古、西藏、青海、天山 四大草原 。
(3)名貴花卉:具有歷史或極高的觀賞價值 。
(4)植物園、觀賞花園:植物園以植物科研為主,以引種馴化、栽培實驗為中心,培育和 引進國內外優良品種,綜合植物園由展覽區和苗圃實驗區組成,如北京(亞洲最大的植物展 覽溫室)和華南植物園(全國最大的南亞熱帶植物園) 、廣州雲台花園(全國最大園林式花 園,「花城明珠」,以花木、綠化為主,是西式風格的、觀賞性極強的新市花園) 、廬山岩石 圈植物園 。
(5)森林公園:張家界、哈爾濱、北京大興區半壁店、上海共青團、昆明西山、山東泰山 和威海、廣東流溪河和沙洲角、浙江千島湖、湖北咸寧陸水(張家界、九寨溝、黃龍、泰山、 武夷山被列為世界自然遺產)
(6)以植物為題材的旅遊節慶:以觀賞名花、名木、佳果為內容的節慶活動,如廣州春節 花市、洛陽牡丹花卉、北京香山旅遊節、大連國際賞槐會、杭州桂花節、深圳荔枝節、慈溪 楊梅節、海南椰子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