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知識 » 科技冷知識點大全
擴展閱讀
怎麼能惆悵歌詞 2025-02-15 03:09:36
兒童攝影潮牌怎麼樣 2025-02-15 02:43:05

科技冷知識點大全

發布時間: 2025-02-14 21:18:31

① 有哪些看起來有點大病的「冷知識」

1. 沒有一張紙可對折超過 9 次
2. 根據統計每年驢子所殺的人比飛機失事所死的人還多
3. 人睡覺比坐著看電視所消耗的卡路里還多
4. 第一種有條形碼的對象是香口膠
5.Wright's Brother 發明飛機後第一次試飛的路程比一架波音 747 飛機的飛機翼還短
6.1987 年 , 美國一間航空公司將每個頭等機位的飛機餐減少一粒橄欖後 , 節省了約 10 萬美元
7. 很多人每早起來都喝一杯咖啡提神 , 但其實一個蘋果比一杯咖啡還有效
8. 你的家中多數塵埃都是你的死皮
9. 洋娃娃 Barbie 全名是
Barabra Millicent Roberts

② 有關大數據 你不一定知道的幾個冷知識

有關大數據 你不一定知道的幾個冷知識

大數據的隱秘魅力就在於,他比你都了解你。你以為你每次按下手機按鍵的動作都是一樣的嗎?哈哈圖樣圖森破。

來自今日頭條的技術副總裁楊震原告訴童鞋們,他們正在測試的「黑科技」,恰恰能從你點擊按鍵的時間和手指面積,推測出你當時的情緒。你的漫不經心、憤怒或者感動,都能夠成為後台為你推送何種消息的依據。未來,如下場景可期:

如果你正處在被女神甩掉的悲傷中,也許客戶端會為你推送——搞基的一百種好處。如果你正處在領到本月工資飄飄欲仙的快樂中,也許客戶端會為你推送——在北京月兩萬何時能買一個廁所?

那麼這種「恰到好處「的情緒拿捏和大數據有什麼關系呢?實際上對你情緒的推測是建立在對你多次正常點擊的記錄之上的。這種行為數據甚至在你還未意識到的時候,就「出賣」了你的情緒。

今日頭條技術副總裁楊震原在分析一個按鈕的平均觸摸時間

你的「姿勢」,才是真的大數據

銀行每天的交易賬目流水的統計數據,並不是大數據,而每個用戶在拿號之後等待了多久才排到,有多少用戶罵娘,有多少用戶過於焦急憤而離去,這些真正的行為才是大數據。

楊震原又舉了今日頭條在應用中的另一個例子。

實際上,你在一篇文章的什麼位置停留多久,然後劃動了多遠,在新的位置停留了多久,是否看了評論,看了幾條評論,都可以按順序被記錄下來。接下來就是通過演算法評估讀者的興趣所在。

CSDN創始人蔣濤也特別提到,美國電商平台Wish正是用大數據的方法,根據每個人的數據不同,「看人下菜碟」地推薦你可能喜歡的貨品,三年時間已經發展成北美最大的電商之一。

所以,一個悲傷的消息是:未來如果你要隱藏自己的身份,不僅僅要變裝易容偽造指紋,甚至連點擊手機,查看文章的習慣都要改變了。

大數據就是:一個都不能少

如果要想知道有多大比例的人喜歡GV,那麼只需要做好抽樣調查就可以了,沒有必要對所有人進行調查。但是如果你想要推銷宅腐的周邊智能硬體產品,則需要逐個排查每個人「獨特」的興趣愛好。

所有數據一個都不能少,這就是所謂的「全量加工」,這些數據的製造者正是各大廠商利潤的源泉。

360商業產品首席架構師劉鵬是一名網紅,他在很多場合都強調:全量加工才是大數據。他說,涉及到個性化推薦、計算廣告、個人徵信這些場景,大規模的計算就是無法避免的。

從技術角度來說,之所以大數據可以做到這么精準,也主要得益於技術的進步。感知設備被豐富地用在五花八門的硬體上,使得以前無法記錄的數據,現在都可以被記錄了。

大數據不應該給人用

大數據應該交給機器做決策,而不是交給人做決策。

這種洋溢著對人類深深不信任感的論斷同樣來自於劉鵬。在他眼中,大數據是為機器提供的食糧。而能夠駕馭大數據的人類基本只有兩種:數據科學家和統計工作者。

IT企業中養一群科學家的可能性為零。而人類的判斷往往基於宏觀、戰略,不可能有精力做到「因事而異」。相比之下機器的判斷比人類更加細致。比如為每個用戶比如畫像、貼標簽。所以,要想把大數據利用透徹,愚蠢的人類還是暫時靠邊站吧。

「有點錯誤」的大數據更好用

「數據」這兩個字,天然給人一種完美而且精準的感覺。在這方面,大數據要挑戰你的底線。作為數字廣告領域的大牛,劉鵬強調,大數據可以存在半一致性這樣模稜兩可的屬性。換句話說,允許數據錯誤和丟失。

納尼?錯誤的數據也是好數據嗎?沒錯。由於數據量巨大,而且分析半天往往沒什麼有用的收獲(價值密度低),分析者往往需要選取一些特徵數據做加工,而對於這些特徵數據,也許還要簡化之後再加工。所以最終大數據要達到的結果是難得糊塗,卻一針見血。

所以,如果有人向喜愛人民網的你推薦草榴的時候,先不要發火,你可能只是大數據的一個錯誤罷了。

保險公司最喜歡和大數據在一起

如果你是一個魯莽的人,最想知道這個情況的無疑是你的汽車保險公司,想必你的保費會居高不下;如果你是一個謹小慎微的人,最想知道的也是保險公司,因為它可以用打折的保費吸引你投保。

在你身上,甚至存在一個精確的「岀險率」數字。這個聽上去很驚悚的數字恰恰是保險公司利潤的來源。因為不掌握這樣大數據的個人,是無法計算自己的岀險率的。保險公司恰恰利用這種信息不對稱,給一個岀險率是萬分之一的人開出了千分之一的保價,相當於賺了十倍的利潤。

隱私問題要靠技術改進

數據比它看上去的樣子更險惡,這是大數據業內人士的普遍共識。即使隱去了你的姓名電話等等敏感信息,只保留你和其他人聯系的記錄,熟悉你的人完全可以猜到你的身份。目前大數據的安全性,在他人的惡意之下,顯得力不從心。

隱私問題,制度只能解決20分,剩下的80分要靠技術進步來解決。

劉鵬如是說。期待市場倒退到前大數據時代,似乎沒有希望了。

如何精確統計出有多少人喜愛蒼井空,有多少人喜歡武藤蘭,但是又不泄露到底是誰喜歡蒼老師,誰喜歡武老師,這是目前大數據的最前沿研究。

有關大數據的政策再嚴格,沒有一套可靠的保密技術,數據的安全都是無從談起的。隱私演算法、數據脫敏、數據隔離。都是研究的方向。在此之前,各位的大數據還都在相對危險的狀態。這也是為什麼目前法律沒有禁止數據買賣,而各大巨頭卻不敢將數據出售的原因。當然,大資料庫市場價目前比較低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SDCC,中國軟體開發者大會。由全球最大中文IT社區CSDN於2007年創辦,每年一屆。主題是下一代軟體開發技術趨勢與對各行業的深刻影響,以談干貨實料著稱。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關於有關大數據 你不一定知道的幾個冷知識的相關內容,更多信息可以關注環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貨

③ 清朝有哪些科技冷知識

1、故宮暢音閣:堪稱古代版的大型音響設備,清朝宮廷演唱會全靠它。首先它有空井的共鳴效果,暢音閣壽台的木地板下有地下層,地下層與地面用木板隔離,僅留出入口,形成一個相對封閉的空間。地下層在中央及四角,中間的為水井,其餘四個是空心土井,這四個空心土井,形成了暢音閣的「音響」,可產生共振,形成共鳴的效果。

先是用棉花放入模具中壓幾天,然後浸水暴曬,反復幾次,棉花會變得非常薄,將薄棉花片縫制在一起,再往中間加幾塊鐵片,這樣製作出來的盔甲,不僅輕巧方便,而且防禦力極強,連火槍彈丸都能輕松擋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