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歷史冷知識
太多了,舉例:1.中國長城為何能屹立不倒?是因為建築砂漿中摻有糯米水。糯米水是使中國古代建築中砂漿性能最強的根本原因。研究人員還發現,這種砂漿仍是現存修復古代建築的最好材料。砂漿是一種用於填充磚塊、石塊和其他建築材料之間縫隙的糊狀物。
2.《禮記》的「記」指的是什麼?我國漢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稱為「經」,弟子對「經」的解說則是「傳」或「記」,《禮記》因此得名,即對禮的解釋。
3.「東床快婿」原本是指誰?
這里指王羲之!這個故事發生在晉代,《晉書》上這樣寫著:晉代有兩個世家大族,一個是謝安家,一個是王導家。
4、「醍醐灌頂」的「醍醐」是一種什麼東西?
「醍醐」是從牛乳中反復提煉而得到的甘美食品。印度人不但視之為「世間第一上味」,而且認為它有較高的葯物價值。佛教常用「醍醐」比喻「無上法味」(最高教義)「大涅磐」「佛性」等。
至於「灌頂」,原來是古印度新王登基時的儀式:取四海之水裝在寶瓶中,流注新王之頂,象徵新王已享有「四海」的統治權力。密宗沿用此法,在僧人升任規范師時,「以甘露法水而灌法子之頂,令佛種永不斷故。」「醍醐灌頂」比喻灌輸智慧、佛性、除卻疑慮,從而心地清涼。
5.為什麼用「學富五車」來形容飽學之士?
成語「學富五車」中的五車其實就是指五車竹簡書。「學富五車」和「才高八斗」都是稱譽學識淵博的。學識怎樣用車載量呢?原來這里是有兩個典故的。我國古人已開始用竹片或木片作為信息載體。用以書寫的竹片叫做「簡」,又稱「策」;用於書寫的木片叫做「方」,又稱「犢」。「學富五車」語出《莊子.雜篇.天下》篇:「惠施有方,其書五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