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草莓小知識
1. 種草莓的常識是什麼
一般種植 1。
草莓適合種植在陽光充足,疏水性好的土壤里。土壤深度大約在8-10英寸。
2。大棵型的草莓,行距要在12英寸,株距約在18英寸為好。
要及時摘除植株的藤蔓,以利於草莓的結果。草莓的產量有周期性,所以最好在種植的頭幾年培植一些新植株。
3。如果不喜歡管理草莓,就可以每隔18-24英寸種一棵草莓,這樣草莓就可以隨處蔓生。
當然會顯得有些零亂,草莓也不大。如果想避免這種情況,可以適當摘除一些藤蔓。
4。在秋天,要在植株上鋪上一層土,防止霜凍。
等土壤上凍後,可以再在植株上鋪3-4英寸厚的乾草。到第二年的春天,當有新葉子長出後,再移去乾草。
等天氣轉暖,並穩定後,在移去植株表層的覆蓋土壤。但要在行間留一些乾草,以防止野草的生長和保持土壤的水份。
2. 種草莓的常識是什麼
一般種植
1。草莓適合種植在陽光充足,疏水性好的土壤里。土壤深度大約在8-10英寸。
2。大棵型的草莓,行距要在12英寸,株距約在18英寸為好。要及時摘除植株的藤蔓,以利於草莓的結果。草莓的產量有周期性,所以最好在種植的頭幾年培植一些新植株。
3。如果不喜歡管理草莓,就可以每隔18-24英寸種一棵草莓,這樣草莓就可以隨處蔓生。當然會顯得有些零亂,草莓也不大。如果想避免這種情況,可以適當摘除一些藤蔓。
4。在秋天,要在植株上鋪上一層土,防止霜凍。等土壤上凍後,可以再在植株上鋪3-4英寸厚的乾草。到第二年的春天,當有新葉子長出後,再移去乾草。等天氣轉暖,並穩定後,在移去植株表層的覆蓋土壤。但要在行間留一些乾草,以防止野草的生長和保持土壤的水份。
3. 草莓相關知識
葉片出現斑點的情況比較多,首先需要確定其為什麼病害。
以下是可能出現黃色斑點的幾種病害。一、草莓褐色輪斑病1.分布為害 草莓褐色輪斑病廣泛分布在世界各地,我國各草莓產區也普遍發生,個別地區發病嚴重。
主要為害葉片、果梗、葉柄、匍匐莖和漿果也可染病。2.病原及症狀 為半知菌亞門,球殼孢目,擬點屬真菌phomopsis (Dendrophoma) obscurans (ELL et EV.),Dendrophoma obscurans (ELL et EV.) H..W. Anderson 是它的異名,分生孢子器淡褐色,球形。
受害葉片最初出現紅褐色小點,逐漸擴大呈圓形或近橢圓形斑塊,中央呈褐色圓斑,圓斑外為紫褐色,最外緣為紫紅色,病健交界明顯,後期病斑上可形成褐色小點(為病菌分生孢子器),多呈不規則輪狀排列。幾個病斑融合在一起時,可使葉組織大片枯死。
病斑在葉尖、葉脈發生時,常使葉組織呈「V」字形枯死,亦稱草莓「V」型褐斑病。3.發病規律 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器在病葉組織內或隨病殘體遺落土中越冬,成為翌年初侵染源。
越冬病菌到第2年6~7月份大量產生分生孢子,借雨水濺射到空氣傳播進行初侵染,病部不斷產生分生孢子進行多次再侵染,使病害逐漸蔓延擴大。從梅雨季的後半期開始到9月份之間的高溫時期,特別在25~30℃的高溫多濕季節發病重,平畦蔓灌和重茬連作地栽培 和麗紅達娜等感病品種發病重。
4.防治方法 (1)選用抗病良種如新明星、華東5號、10號等。(2)植前摘除種苗病葉燒毀,並用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浸苗20分鍾,待葯液晾乾後栽植,可減少翌年發病病源。
(3)田間在發病初期開始噴灑2%農抗120水劑2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40%多硫懸浮劑500倍液,或27%高脂乳劑200倍液混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每10天1次,連噴2~3次。二、草莓細菌性葉斑病1.分布為害 草莓細菌性葉斑病首先在美國的明尼蘇達州發現,現已在美國的其他地區及澳大利亞、委內瑞拉、義大利、紐西蘭、巴西及希臘均有發生。
主要為害葉片,果柄、花萼、匍匐莖上地常有發生。 2.病原及症狀 草莓細菌性葉斑病又稱草莓角斑病、草莓角狀葉斑病,病原Xanthomonas fragarice Kennedy et King。
為黃單孢桿菌屬草莓黃單孢菌,屬細菌。初侵染時在葉片下表面出現水浸狀紅褐色不規則形病斑,病斑擴大時受細小葉脈所限呈角形葉斑,故亦稱角斑病或角狀葉斑病。
病斑照光呈透明狀,但以反射光看時呈深綠色。病斑逐漸擴大後融合成一體,漸變淡紅褐色而乾枯;濕度大時葉背可見溢有菌膿,乾燥條件下成一薄膜,病斑常在葉尖或葉緣處,葉片發病後常干縮破碎。
嚴重時使植株生長點變黑枯死。3.發病規律 該病是隨著草莓繁殖材料的引進而迅速傳播的。
病原菌在種子或土壤里及病殘體上越冬,播種帶菌種子,幼芽在地下即染病,致幼苗不能出土。有的雖能出土,但出苗後不久即死亡。
在田間通過灌溉水、雨水及蟲傷或農事操作造成的傷口或葉緣處水孔侵入致病並傳播蔓延。病菌先侵害少數薄壁細胞,後進入維管束向上下擴展。
發病適溫25~30℃,高溫多雨或連作、地勢低窪、灌水過量、排水不良、人為傷口或蟲傷多者發病重。4.防治方法 (1)通過檢疫,防止病害傳播蔓延。
(2)清除枯枝病葉。(3)減少人為傷口,及時防治蟲害。
(4)定植前每公頃用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或40%拌種靈粉劑11.25千克,對水150千克,拌入1500千克細土 *** 施處理土壤進行消毒。(5)加強管理,苗期小水勤澆,降低土溫,雨後及時排水,防止土壤過濕。
(6)發病初期開始噴灑瑞毒鋁銅200倍液,或2%農抗120水劑200倍液,或72%農用硫酸鏈黴素可濕性粉劑3000~4000倍液,或30%鹼式硫酸銅懸浮劑500倍液,隔7~10天1次,連續防治3~4次。採收前3天停止用葯。
三、草莓褐角斑病1.分布為害 草莓褐角斑病亦稱草莓角斑病。在我國深圳等部分草莓產區發生,主要為害葉片。
2.病原及症狀 Phyllosticta fragaricola De *** et Rob。稱草莓生葉點霉,屬半知菌亞門真菌。
在葉片初侵染處生暗紫褐色多角形病斑,擴大後變為灰褐色,邊緣色深,後期病斑上有時具輪紋,病斑直徑約5毫米。3.發病規律 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在草莓病殘體上越冬,來年春季雨後產生分生孢子,通過雨水和灌溉水傳播侵染和多次再侵染,生產上5~6月發病重,品種間美國6號發病重。
4.防治方法 (1)選用抗病品種,寶交早生、新明星、全明星等抗病。(2)植前摘除種苗病葉,並用70%多靈500倍液浸苗15~20分鍾後取出晾乾後栽植。
(3)發病初期開始每隔10天噴1次70%早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40%多硫懸浮劑5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倍液,或蘋腐速克靈500倍液,或每隔5~7天噴1次2%農抗120水劑200倍液,連續防治2~3次。採收前3天停止用葯。
四、草莓葉枯病1.分布為害 草莓葉枯病又稱紫斑病、焦斑病,我國發生比較普遍。主要侵害葉片,是草莓葉部常見病害之一,有時相當嚴重,葉柄,果梗亦可染病顯症。
2.病原及症狀 病原為鳳梨草莓褐斑病菌Marssonina potentlllae (De *** azieres) Magn,有性階段為Diplocarpon earliana (Ellet EV.)Wolf屬子囊菌亞門,分生孢子盤在葉面散生或聚生。葉枯病主要在春秋發病,。
4. 幾種家庭種植草莓的小技巧,你學會了嗎
盆栽草莓種植技巧:
1、盆土配製:選用優質菜園土、腐葉土、有機肥,按3:1:1的比例混合待用。配製時不要選用栽過草莓的土,防止重茬病害的發生
2、假植:8月中下旬選取健壯幼苗,假植於小花盆中。要求草莓苗三葉一芯,根系發達。栽培深度以淺不露根,深不埋心為宜。栽後,放在陰暗處緩苗5天左右。緩苗後在陽光下保持盆土見干見濕,但不可過干,以免影響生長。
3、定植:10月初,定植於直徑20厘米左右花盆中,先用瓦片墊底,取培養土放入盆中,稍壓實,高度為花盆高度的一半。取草莓苗3至4株,弓背朝外栽,定植後澆透水一次,以利緩苗。
4、定植後管理:水分對草莓的生長具有重要作用。定植後一定要保持盆土濕潤不幹燥,做到小水勤澆,使植株健壯生長,澆水時要從葉下部緩慢倒入,保持葉面清潔美觀。
5、花果期管理:10月下旬噴赤黴素一次,促進花芽分化。現蕾以後及時疏花疏果。去除小、爛、病、畸形花果,以及由葉腋處伸出的側芽,摘除老葉、病葉,增加通風透光性。
5. 嗯我想查草莓的知識
草莓(學名:Fragaria * ananassa Duch.),多年生草本,高10-40厘米。莖低於葉或近相等,密被開.展黃色柔毛。葉三出,小葉具短柄,質地較厚,倒卵形或菱形,上面深綠色,幾無毛,下面淡白綠色,疏生毛,沿脈較密;葉柄密被開展黃色柔毛。聚傘花序,花序下面具一短柄的小葉;花兩性;萼片卵形,比副萼片稍長;花瓣白色,近圓形或倒卵橢圓形。聚合果大,宿存萼片直立,緊貼於果實;瘦果尖卵形,光滑。花期4-5月,果期6-7月。
草莓營養價值豐富,被譽為是「水果皇後」,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維生素A、維生素E、維生素PP、維生素B1、維生素B2、胡蘿卜素、鞣酸、天冬氨酸、銅、草莓胺、果膠、纖維素、葉酸、鐵、鈣、鞣花酸與花青素等營養物質。
尤其是所含的維生素C,其含量比蘋果、葡萄都高7-10倍。而所含的蘋果酸、檸檬酸、維生素B1、維生素B2,以及胡蘿卜素、鈣、磷、鐵的含量也比蘋果、梨、葡萄高3到4倍。
6. 剛摘下來的草莓
你好!
你說溫度20度,草莓會壞掉。剛摘下下來的草莓雖然很新鮮,但是草莓保鮮期很短,僅能放置在冰箱里保鮮1-2天。所以建議一次購買量不要太多。
草莓保存小知識:
1.選擇新鮮的草莓,越新鮮的越容易保存。
2.採摘攜帶草莓時候,注意不要碰撞,以免破壞草莓組織。
3.買回的草莓不要一次全部清洗,吃多少洗多少,剩下的放進冰箱冷藏。
4.草莓適宜保存在10度以下,零度以上的條件下。
5.草莓也可以採用新鮮速凍的方法保存,凍成冰草莓,這樣保存時間較長。
6.草莓保存最好不要沾水。
7. 草莓的種類
有一種叫著樹莓。
樹莓屬薔薇科懸鉤子落葉小灌木,是採用轉基因技術將草莓的基因轉移到野生樹莓體內而育出的新型果樹,其營養豐富,紅里透亮,果肉甜,清香味鮮,肉味獨特,被譽為第三代黃金水果。
不可能你家鄉的山裡就有這種轉基因小灌木吧,一般草莓都屬於多年生草本植物。
樹莓的相關特性如下:
1.按現代營養學的分析,樹莓含豐富維生素C。每100克樹莓含22毫克鐵質及60毫克維生素C。與其他水果比較,覆盤子的維生素C含量比西瓜高10倍,比蘋果和梨子高8倍。因維生素C是理想的抗氧化劑,能預防癌症,所以樹莓被稱為"癌症的剋星"。
2.樹莓中富含一種可為人體吸收的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所以目前已被越來越多的科技人員及消費者重視和認可。覆盆子功效能補血固腎止夜尿。中葯名方中,有一味「五子衍宗湯」,其中就有覆盆子一味,配伍廣絲子、杞子、車前子、金嬰子,對男性因 *** 數量不足或活動能力低下而致不育,頗有療效;
3.含有水楊酸、有機酚酸等物是"天然的阿斯匹林",長期食用樹莓,能有效地保護心臟,防止高血壓、血管壁粥樣硬化、腦血管脆化破裂等心腦血管疾病;
4.含纖維素和果膠,是美容、益壽之必須;對降血壓和血脂(即膽固醇)有良好效果;
5.含鐵質,能補血;
6.含草莓胺,對白血病有療效;
7.它的花青色素的含量也較高,有抗衰老作用;
8.除果實外,樹莓全身是寶:根、莖、葉勻可入茶入葯,性平,能生津止渴除煩,兼且補血固腎利尿;
9.含有豐富的天然覆盆子酮,減肥效果是辣椒素的3倍,在日本已在減肥、瘦身產品中廣泛應用;
樹莓含抗致癌物天然鞣化酸含量相當高經熱、冰凍和濃縮加工處理後仍能保留其有效成分,因此樹莓深加工產品也是預防癌症有效食品。
8. 種草莓的技術
一、選擇品種。大棚草莓宜選擇冬季休眠期短、開花結果早的品種。通過多年生產實踐,目前豐香在我地表現良好。其果型大、色澤艷、含糖量高,是我鎮主栽品種。
二、選地、施肥。宜選擇通透性良好、排灌方便、土壤肥沃的沙壤,前茬最好為水稻田,可有效地預防病蟲害的發生。栽前將地深翻30厘米,畝施腐熟的農家肥3000-5000千克,優質餅肥100千克,硫酸鉀復合肥50千克,尿素30千克。草莓是喜肥作物,結果期長,施足基肥非常重要。後期隨著產果量增加,還要追肥或葉面噴肥。
三、壯苗定植。為了確保栽後成活和高產,要選擇無病蟲害、莖粗而短、新根多葉柄短、有4-6片以上正常展開葉的種苗,在陰天或晴天下午移栽。為減少葉面蒸發,栽前將過多葉片剪除,每株只留3-4片心葉即可。一般在9月中旬至10月上旬栽植,2月上旬成熟,6月末結束,。過早氣溫較高,幼苗成活率易受影響,過晚產量不穩定。株行距15厘米*30厘米,畝定植8000-10000株。栽植時要帶土塊,做到深不埋心,淺不露根,同時,秧苗要隨起隨栽,植後要澆透水,以後2-3天灌1次透水,共澆4次左右,土壤保持濕潤,以提高成活率。
四、適時覆蓋地膜和扣棚。地膜覆蓋能防止雨後泥土沾污果實,提高鮮果商品價值。同時能降低田間濕度,減輕病害,減少病果、爛果的損失。地膜覆蓋時間應在11月上旬,當白天溫度低於20℃時覆蓋為宜。為了防止雜草生長,可採用不透明的黑色地膜覆蓋。要選擇晴天將地膜平鋪於苗上,按苗開口,將苗提到地膜上面,並用細土將口與植株底部封實。當夜間溫度降到10℃左右時(大約在10月下旬),及時扣棚。扣棚初期,白天棚溫控制在25-30℃,夜間10℃以上。現蕾後,白天棚溫25℃左右,不超過30℃;開花後至果實成熟期,白天棚溫為20-25℃,夜間在5℃以上。小棚在12月份後,當夜溫降到5℃以下時,應及時扣小棚膜。當小棚膜內最低氣溫低於3℃時,外加蓋草簾,草簾和小棚膜每天早晨8-9時揭開,下午16-17時覆蓋。
五、花期輔助授粉。為了提高草莓的品質和產量,減少畸形果,一定要放蜂授粉,或人工輔助授粉。棚內放蜂,一般每畝放蜂2箱即可。人工授粉可在每天上午9-10時用小毛筆挨個塗花,提高座果率。另外,還應經常摘除病果、老葉、病殘葉及多餘的側芽和匍匐莖,減少養分的消耗,增加單個果實的重量。
六、病蟲害防治。病害主要有灰霉病和白粉病。灰霉病可用50%速克靈800倍液噴防,或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噴防。白粉病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700倍液噴防或用10%世高2000倍液噴霧。蟲害主要有蚜蟲、紅蜘蛛等,可用菊酯類、蚜虱凈、掃蟎凈等低毒高效農葯防治。但在果實採收期嚴禁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