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知識 » 四年級數學上冊第二單元知識分解
擴展閱讀
精工手錶哪些款經典 2025-02-13 00:10:36
美發基礎怎麼學 2025-02-12 23:59:30

四年級數學上冊第二單元知識分解

發布時間: 2025-02-12 21:37:38

1. 21新!四年級上數學思維導圖,同步1-8單元,附空白卷可答題

四年級上冊數學總共8個單元,每一個單元的考點都十分繁多。 以下是一份有關於四年級上冊數學的思維導圖一覽表, 與教材1-8單元內容同步。此份思維導圖章節歸納是以圖表答題卡的形式出現,也有無答案版的空白答題卡 ,可以提供給孩子們自行作答,方便更加鞏固考點知識。

四年級上數學1-8單元思維導圖章節內容大致是: 第一單元思維導圖知識——大數的認識(億以內的認識、讀法、寫法以及大小比較等;);第二單元思維導圖知識——公頃和平方千米;第三單元思維導圖知識——角的度量(關於線段、直線、射線的認識 ,角的認識、度量和分類和畫角);第四單元思維導圖知識——三位數乘兩位數;

第五單元——平行四邊形和梯形思維導圖知識(另包括畫垂線、長方形以及點到直線的距離等); 第六單元思維導圖知識——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考點內容最多,重點掌握) ;第七單元思維導圖知識——條形統計圖;第八單元思維導圖知識——數學廣角問題——優化(主要弄明白沏茶問題、烙餅問題和田忌賽馬這三個實際應用問題)。

以上 這些單元考點將以各章節內容繪製成一系列的數學思維導圖一覽表,知識點不多的內容會附些單元易錯分析題, 讓同學們真正去理解透徹四年級上冊各個單元考點間的聯系,從而扎實數學理論知識

特別申明一下:倒數第一張圖片有註明完整的資料來源!

2.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數學第二單元知識梳理

單元知識點
1.所學面積單位為平方厘米(cm)、平方分米(DM)、平方米(m)、公頃和平方公里(km)。
2.(1)邊長1cm見方,面積1cm見方。
(2)邊長1分米,面積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3)邊長1m見方,面積1m2。
(4)邊長100米,面積1公頃的正方形。1公頃=10,000平方米
土地的面積可以用公頃來衡量。
例如,鳥巢佔地約1公頃。跑道400的封閉部分的面積約為1公頃。
(5)邊長1000米,面積1平方公里的正方形。
1平方公里=100公頃=100000平方米。
中國陸地面積約960萬平方公里。
3.面積單位之間的轉換:
(1)首先記住它們之間的進步率:
1平方公里=100公頃=100000平方米。
1公頃=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
(2)轉換方法:
1將高等級單位轉換為低等級單位,需要乘法運算,只要用高等級單位前面的數字乘以兩個單位之間的進度即可。(也就是更高更低,倍增率,小數點右移,移幾個位,看倍增率。)
2把低級單位聚集成高級單位,需要用除法計算,只要把低級單位前面的數除以這兩個單位之間的進度就可以了。(即由低到高,除以進度率,小數點向左移動,移動幾個位置,看到進度率。)
A.要把公頃換算成平方米,直接在公頃前面的數據後面寫4個零就行了。
B.要將平方米換算成公頃,只需將平方米前面的數據後直接去掉4個零即可。
C.要把平方公里換算成公頃,直接在平方公里前面的數據後面寫2個零就行了。
d、要把平方公里換算成平方米,直接在平方公里前面的數據後面寫6個零就可以了。
E.要把平方米換算成平方公里,直接把平方米前面的數據後面的6個零去掉就行了。
4.填寫面積單位的規則:
(1)土地面積,省(含直轄市)、省會城市、州(市)、縣、鄉鎮、村委會、村一般應以「平方公里」為單位。
(2)公園、學院(學校)、體育場(館)等。一般以「公頃」為單位。
(3)房屋(建築)區、教室區、校園綠化區等。一般應以「平方米」為單位。
同步實踐
1.填空。(每個空格2分,共12分)
1.2公頃=()平方米
2.10平方公里=()公頃
3.5萬平方米=()公頃
4.400公頃=()平方公里
5.1平方公里=()平方米
6.30萬平方米=()平方公里
二。判斷下列陳述是否正確。(15分)
1.邊長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積是1公頃()。
2.1平方公里=1萬平方米。()
3.教室的面積是80平方厘米。()
4.5公頃=5萬平方米。()
5.測量比較大的陸地面積一般以「平方公里」為單位。()
三。選擇題。(15分)
1.平方公里和公頃之間的進步率是()。
1000萬美元
2.杭州西湖的面積大約是600()
A.平方米b平方公里c公頃d平方厘米
3.一塊方形麥田邊長400米,每公頃可收3噸小麥。這塊方形麥田能收()噸小麥。
公元48年至480年
4.100邊長1000米的正方形面積為()公頃。
A.10 B.100 C.1000 D.10000
5.一個長200米,寬100米的操場,如果它的長和寬增加一倍,這個操場的面積就增加()公頃。
A.2 B.4 C.6 D.8
四。在()中填寫適當的單位名稱。(15分)
1.中國五大名山之一的西華山,面積約148()。
2.學校操場佔地約10,000平方米
3.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面積約680()。
4.鳥巢佔地面積約20()。
5.中國的海洋面積約為470萬()。
動詞(verb的縮寫)在()中填寫「,」或「=」。(18分)
3平方公里(30公頃)
100平方米()1公頃
500公頃(5平方公里)
70萬平方米()7平方公里
2公頃()20萬平方米
4000公頃(4平方公里)
不及物動詞解決問題。(問題1和問題2各8分,問題3 9分,共25分)
1.有一塊長方形的菜地,長300米,寬100米。這塊菜地的面積是多少?多少公頃?
p>

2. 一個長方形苗圃,長400米,寬200米,如果把長增加100米,寬減少100米,那麼它的面積增加了還是減少了?面積變化了多少公頃?

3. 張伯伯在自家果園里種植有機葡萄,果園長400米,寬150米,平均每公頃產有機葡萄20噸。
(1)這片果園的面積是多少公頃?
(2)這片果園可以產有機葡萄多少噸?

參考答案:
一.1.20000 2.1000 3.5 4. 4
5.1000000 6.3
二.1.√ 2.× 3.× 4.√ 5.√
三.1.B 2.C 3.A 4.D 5.C
四.1.平方千米 2.平方米 3.公頃
4. 公頃 5.平方千米
五.> < = < >
六.1.300×100=30000(平方米)
30000平方米=3公頃
答:這塊菜地的面積是30000平方米,合3公頃。
2.400×200=80000(平方米)
80000平方米=8公頃
400 100=500(米)200-100=100(米)
500×100=50000(平方米)
50000平方米=5公頃
8公頃>5公頃,所以,面積減少了。
8-5=3(公頃)
答:長方形苗圃的面積減少了3公頃。
1. (1)400×150=60000(平方米)
60000平方米=6公頃
(2)6×20=120(噸)
答:這片果園面積是6公頃。可以產有機葡萄120噸。

3. 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學期第二單元知識點

1、大數的認識一定要四位分級

數級、數位和計數單位(表格很重要)分清計數單位和數位

大數的讀法(關鍵是零的讀法問題)

大數的寫法

數拓展到三個數級

臘此2、四捨五入法

估算,兩位數估整十數,三位數估整百棗岩數,四位數估整千數。估算是看清計算符號。特別類似1500-500/50,有的人會去先算減法的。

湊整法

這里涉及的應用題有去尾法和進一法。

10個人坐車,每4人一輛車,一共需要幾輛車?進一法,剩下2個人還需要一輛車。

每桶水中60千克,一輛載重2噸的卡車最多能裝幾桶水?去尾法,剩下的20千克的地方不能裝60千克的一桶水。

3、面積單位

平方公里(平方千米)、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平方毫米

結合長度單位

復習周長和面積

要結合實際,讓孩子對基本的長度和面積有概念。

4、重量單位

克、千克和噸

5、容積單位

毫升、升

這一章的難點在於:要結合實際,具體體會數量單位的多少和換算

單位要統一

周長和面積

其實最主要的是確定長和寬(正方形是邊長)

1、長方形

面積=長*寬

周長=2*(長+寬)

已經知道面積和長(或寬),求周長或者另一邊

長=面積:寬

(寬=面積/長)

周輪岩迅長=2(長+面積/長)=2(寬+面積/寬)

已經知道周和長(或寬),求面積或者另一邊

長=周長/2-寬

寬=周長/2-長

面積=長*(周長/2-長)

=寬*(周長/2-寬)

2、正方形

面積=邊長的平方

周長=4*邊長

邊長=面積開方(現在出現的'平方數一般小,可用乘法口訣表算出)

邊長=周長/4

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

1KM=1000M

1M=10DM=100CM

1DM=10CM

1CM=10MM

1平方公里=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0000平方厘米=1000000平方毫米

兩數之和一定的時候,相差最小或者相等的時候,積最大。

也就是說,周長相等的長方形和正方形,正方形的面積最大(長方形長和寬相差越小,面積越大)兩數積一定時,相差最大的時候,和最大。

4. 蘇教版四年級上冊數學知識點歸納

蘇教版四年級上冊數學知識點整理如下:
一、第一單元:認識升和毫升
- 單位:升、毫升
- 計量液體:使用升或毫升
二、第二單元:兩三位數除以兩位數
- 除數兩位數:試商法、從高位除起
- 商不變規律:被除數、除數同乘除數不變
三、第三單元:從不同方向觀察物體
- 觀察限制:最多同時看到三個面
- 常規觀察:前面、右面、上面
四、第四單元: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
- 統計表:用表格展示數據
- 條形統計圖:用直條展示數據
- 分段整理數據:連續性、順序性、完整性
五、第五單元:解決問題的策略
- 列表、畫圖:分析問題步驟
- 解決問題:理解、分析、計算、檢驗
六、第六單元:可能性
- 可能性大小:列舉結果判斷
七、第七單元:四則混合運算
- 運算順序:
- 只有加減法或乘除法:從左到右
- 加減乘除混合:先乘除後加減
- 有括弧:先算括弧內,再算括弧外
八、第八單元:垂線與平行線
- 線段、射線、直線:比較相同與不同
- 兩點距離:線段最短
歸納知識點的好處:
- 整合信息:建立知識框架,深入理解
- 節省時間:鍛煉邏輯思維,增強創造力
- 知識轉移:發現共性,靈活解決問題
- 強化記憶:歸納總結,加強記憶

5. 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思維導圖怎麼畫

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思維導圖畫法如下:

1、在紙上白紙上畫一個文字框。

2、在文字框里邊寫上「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

3、在兩側畫二級標題,之後在二級標題上,添加「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相關內容。

4、在分支上再添加幾個更小的分支,添加相關內容,關於「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思維導圖就做好了。

易錯點

1、誤認為直線比射線長。其實直線和射線都是無限長得,兩者都無法計量長度,所以無法比較它們的長短。

2、兩個角比較大小,認為邊長長的角就大。其實,角的大小是指兩邊叉開的大小,與畫出的邊的長短無關。

誤認為鈍角比180°小就可以說成小於180°的角是鈍角。其實介於90°於180度之間的角叫鈍角,也就是說,鈍角要比180°小,比90°大,因此,大於90°的角未必是鈍角,小於180°的角未必是鈍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