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是一個高一的學生,地理老師讓我們每個人都來一次地理講座,講什麼內容比較好啊,我家住哈爾濱。
就講講副熱帶高壓對我國的影響。
對我國天氣與氣候有著重要影響的暖性高壓是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的位置隨季節而變化,一般在10~40°N之間活動。
冬季,副高脊線位於15°N附近,隨著季節轉暖,脊線緩慢地向北移動。4、5月,副高脊線在15°-20°N,極鋒雨帶4月在華南登陸,5月到南嶺6月中旬,副高脊線出現第一次北跳,越過20°N,在20°-25°N間徘徊;極鋒雨帶到達長江流域,形成梅雨,此時華南轉入晴熱乾旱的盛夏。7月中、下旬副高脊線出現第二次北跳,脊線迅速跳過25°N,以後擺動於25°-30°N之間,長江中下游梅雨結束,高溫伏旱天氣開始,黃淮地區受極鋒雨帶影響進入雨季,華南地區則因為赤道輻合帶的北上,熱帶氣旋、台風明顯活躍,進入第二汛期,即"後汛期"。7月底至8月初,副高脊線出現第三次北跳,跨過30°N到達最北位置並在此停留,華北、東北進入雨季。8月下旬,伴隨著較強冷空氣的南下,西北太平洋副高勢力的減弱,脊線開始自北向南迅速撤退;9月上旬脊線第一次回撤到25°N附近,我國自北向南先後轉為秋高氣爽的天氣。10月上旬副高脊線回撤到20°N以南地區,結束了一年為周期的季節性南北移動。
副熱帶高壓內部盛行下沉氣流,天氣則晴好,當副熱帶高壓長時間控制某一地區時,往往會造成該地區乾旱。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的北側是中緯度西風帶,也是副熱帶鋒區所在,副熱帶高壓西部的偏南氣流可以從海面上帶來充沛的水汽,並輸送到鋒區的低層,在副熱帶高壓的西到北部邊緣地區形成一暖濕氣輸送帶,向副熱帶高壓北側的鋒區源源不斷地輸送高溫高濕的氣流。當西風帶有低槽或低渦移經鋒區上空時,在系統性上升運動和不穩定能量釋放所造成的上升運動的共同作用下,使充沛的水汽凝結而產生大范圍的降水形成雨帶,通常還伴有暴雨。根據統計,雨帶位置一般在副熱帶高壓脊線之北6~10個緯距處,其走向大致和脊線平行。
副熱帶高壓位置與雨帶位置關系如此密切,故副熱帶高壓位置的不正常變動往往會造成各地區的旱澇,如1954、1980、1991年副高脊線長時間徘徊於20°~25°N,雨帶穩定在江淮流域,造成江淮流域夏季洪澇。而1978年和1983年副高脊線很快越過20°~25°N到達30°N附近,雨帶基本上未能在江淮流域穩定一段時間,江淮地區長時間處於副熱帶高壓的控制之下,造成該地區乾旱。
㈡ 參加地理專家講座的好處有什麼
參加地理專家講座有很多好處。首先,它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地理知識。地理是一門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現象和人類活動的學科,它涉及到許多方面,如氣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等。通過參加地理專家講座,我們可以聽到專家們對這些方面的深入講解,從而更好地理解這些知識。
其次,參加地理專家講座可以拓寬我們的視野。地理學家們經常進行實地考察和研究,他們能夠為我們帶來許多關於世界各地不同文化、風俗習慣和自然景觀的信息。這些信息不僅能夠豐富我們的知識儲備,還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和環境。
此外,參加地理專家講座還可以提高我們的思辨能力和創新能力。地理學家們在研究過程中需要運用各種科學方法和技術手段,他們能夠為我們展示如何運用邏輯思維和創新思維來解決問題。這對於我們今後的學習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幫助。
總之,參加地理專家講座對於我們來說是一件非常有益的事情。它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地理知識,拓寬我們的視野,提高我們的思辨能力和創新能力。因此,我們應該積極參加這樣的活動,以便更好地促進自己的成長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