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民事案件中的法律救濟包括
民事案件中的法律救濟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法律救濟:這是指依據法律或類法律方式對當事者受到損害的權利進行救濟。
2. 司法救濟:又稱為司法機關的救濟或訴訟救濟,指的是人民法院在權利人權利受到侵害而依法提起訴訟後,依其職權按照一定的程序對權利人的權利進行補救。司法救濟具有廣泛性、受動性、法定性、強制性和終局性等特點。
3. 仲裁救濟:這是指根據當事人之間的合意即仲裁契約,將基於一定的法律關系而發生或將來可能發生的糾紛的處理,委託給法院以外的第三方進行裁決。
4. 行政司法救濟:這是指行政機關作為救濟主體為權利人提供的法律救濟方式。
民事權利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 財產權和人身權:財產權是指以財產利益為內容,直接體現財產利益的民事權利,如物權、債權等。人身權是指不直接具有財產內容,與主體人身不可分離的權利,如人格權、身份權等。
2. 支配權、請求權、抗辯權和形成權:支配權是指主體對權利客體可直接加以支配並享受其利益的權利;請求權是指請求他人為一定行為或不為一定行為的權利;抗辯權是指對抗請求權的權利;形成權是指權利人得以自己一方的意思表示而使法律關系發生變化的權利。
3. 絕對權和相對權:絕對權是指其效力及於一切人,即義務人為不特定的任何人的權利,如物權、知識產權等;相對權是指其效力及於特定人的權利,即義務人為特定人的權利,如債權等。
4. 主權利與從權利:主權利是指兩項有關聯的權利中不依賴另一權利可獨立存在的權利;從權利是指兩項有關聯的權利中其效力受另一權利制約的權利。
5. 原權利與救濟權:原權利為基礎權利,是權利性民事法律關系中的權利;救濟權是由原權派生的,為在原權受到侵害或有受侵害的現實危險而發生的權利。
6. 專屬權與非專屬權:專屬權是指無移轉性,權利人一般不能轉讓,也不能依繼承程序轉移的權利,如人身權等;非專屬權是指具有轉移性,權利人可以轉讓,也可依繼承程序移轉的權利,如財產權等。
在處理民事案件中的法律救濟時,需要嚴格基於法律中規定的程序和要求進行辦理,尤其是公民在履行相關民事行為時,需要遵守有關法律規定。如果涉及到嚴重的違法事實,需要從嚴進行判決。
2. 下列關於知識產權保護的說法中正確的有()。
【答案】:B、C、E
我國知識產權保護模式為「雙軌制」,即知識產權侵權糾紛發生後,權利人既可請求有關行政主管機關處理,也可直接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起訴。故A項錯誤。知識產權的司法保護具有權威性和社會公信力,知識產權的行政保護有及時性、靈活性等特點。故D項錯誤。知識產權的民事救濟措施主要採取請求停止侵害和請求賠償損失的方法。在知識產權侵權之訴中,知識產權主體並不能援用請求恢復原狀、返還原物的傳統民事救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