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喝茶時,聊點茶葉的冷知識
在品茶的時光中,蘊含著豐富的茶葉知識,下面是一些你可能不知道的小竅門。
茶葉的秘密
1. 茶梗的秘密:綠茶因其採摘嫩葉,所以梗少;但烏龍茶、普洱和黑茶,由於選用成熟茶葉,含有天然的茶梗,這並非缺陷,反而有助於提升茶的風味和壓制過程。黑茶如茯磚茶,國標規定含梗量在15%-18%。
2. 紅茶與Black的誤會:盡管"Black"直譯為黑色,但紅茶的英文名卻因此歷史原因被稱為"Black tea"。而"黑茶"則在我們這里另有其用。
3. 紅茶的"冷後渾":紅茶冷掉後渾濁,其實是茶多酚與咖啡鹼形成絡合物導致的,這是區分紅茶等級和鮮爽度的一個標志。
4. 金花的真面目:黑茶中的"金花"其實是真菌冠突散囊菌,它賦予茶獨特的香氣和健康益處。
5. 茶類辨識:"大紅袍"其實是烏龍茶,而"安吉白茶"雖然名字里有"白",卻是綠茶;"東方美人"看似紅茶,實為烏龍。
6. 黃片的誤解:黃片並非全無價值,盡管可能來自剩餘茶葉,但只要處理得當,也能成為一種便宜又獨特的茶飲。
7. 泡茶小知識:茶泡沫不僅能顯示茶葉質量,還有助於減肥,因其含有的茶皂素能影響脂肪吸收。
8. 茶葉的美容功效:葉底貼臉,可作為自然的祛痘輔助方法,不過使用前需注意過敏問題。
茶文化的歷史演變
從50年代的解渴工具,到80年代的待客禮節,再到21世紀的社交象徵,茶的意義超越了單純的飲品,承載著文化與情感的紐帶。
如今,茶已不再是簡單的品飲,更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連接親情、友情和商業關系的橋梁。
㈡ 十大茶葉冷知識
1. 茶葉的分類不僅僅是根據顏色,還包括發酵程度、產地、品種等因素。
2. 綠茶不一定比紅茶更健康。紅茶在發酵過程中可以生成一些有益的化合物,如茶多酚和氨基酸。
3. 單個茶葉的產量非常低,大約是每天只能採摘幾個葉子。
4. 開水並不一定是最適合沖泡茶葉的水溫,有些茶葉需要較低的水溫才能展現出最佳的口感和香氣。
5. 中國南方和北方的茶葉有著很大的差異,南方的茶葉通常比較綠,並且有些茶葉也是只在南方產地有的。
6. 冷藏茶葉不是個好主意,因為茶葉很容易吸收谷氨酸等有害物質。
7. 茶葉也可以用來烹飪,如用龍井茶炒蝦仁,紅茶腌雞蛋等。
8. 茶磚,也就是被稱為茶葉貨幣的古代貨幣,是在唐朝開始流通的。
9. 茶葉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大約5000年前,最初是作為草葯或精神葯物被使用的。
10.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茶葉生產國,但日本和印度等國家的茶葉也備受矚目。
㈢ 茶的冷知識
小陳茶事說,帶「紅」不一定是紅茶。大紅袍就不是紅茶。茶圈裡面,名字帶有「紅」的不一定是紅茶,也可能是烏龍。
沒錯,就是一場徹徹底底的茶界烏龍。因為大紅袍的真正分類,是六大茶類里的烏龍茶。烏龍茶,又稱青茶。在福建、廣東、台灣等地廣泛分布。
聞名遐邇的大紅袍,是閩北烏龍茶的代表。相傳大紅袍的得名,是因為在明朝年間,有書生進京趕考。
路途中經過武夷山時突然生了病,好在遇到了好心的僧人,給他喝茶治病。後來這位書生高中後,將明朝官員的大紅色官袍披在茶樹上,「大紅袍」由此得名。
而紅茶之所以取名為「紅茶」,是因為它的發酵程度較高,茶黃素和茶紅素的含量高,葉片「紅變」表現較為明顯。
不論是正山小種、工夫紅茶、還是紅碎茶等。它們的葉底以古銅色為主,顏色比其它茶偏深偏紅。由此,因加工方式的特殊,紅茶才正式得名。
從大紅袍的取名故事看,它的名字得來和紅茶沒有任何關系。作為武夷岩茶界的茶王級存在,大紅袍的身上可有不少茶圈趣聞。
1972年時,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收到了一份國禮——大紅袍。
那四兩珍貴的母樹大紅袍,被周總理打趣成「半壁江山」,在中美外交史上留下美談。
而到了2006年,母樹大紅袍正式停采。
等到2007年的時候,已經絕版的母樹大紅袍進入國家博物院收藏,成為當時唯一館藏的茶葉。
時至今日,市面上經過特意拼配的商品大紅袍,仍然備受廣大茶友喜愛。
可見,「大紅袍」這三個燙金大字,在茶界里的江湖地位不淺。
茶界新人要想在茶桌上獲得更豐富的談資,多從大紅袍那深扒趣聞,可是行之有效的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