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有哪些知識點
1、任何數與10相乘,只要在這個數的末尾添1個0。
2、一個因數乘幾,另一個因數除以幾,積不變。
3、至少用4個小正方形才可以拼成一個大正方形。
4、至少用8個小正方體才可以拼成一個大正方體。
5、從1開始的連續的奇數的和是一個平方數。
6、正方形和長方形的特徵:
共同點:正方形和長方形都有4條邊,4個直角,對邊相等。
不同點:正方形的4條邊相等,也就是鄰邊相等。
關系: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
『貳』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知識點梳理
知識是一座寶庫,而實踐就是開啟寶庫的鑰匙。學習任何學科,不僅需要大量的記憶,還需要大量的練習,從而達到鞏固知識的效果。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一些 二年級數學 的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知識點
1、不進位加法
(1)在具體情境中,進一步體會加法的意義。
(2)探索並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的計算 方法 。
(3)讓學生感受加法計算和日常生活的聯系,進一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進位加法
(1)在具體情境中,進一步體會加法的意義。
(2)探索並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的計算方法,能正確進行計算。
(3)能用兩位數的加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進一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不退位減法
(1)在具體情境中,進一步體會減法的意義。
(2)探索並掌握兩位數減兩位數(不退位)的計算方法。
(3)進一步培養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4、退位減法
(1)在具體情境中,進一步體會減法的意義。
(2)探索並掌握兩位數減兩位數退位減的計算方法,能正確進行計算。
(3)能用兩位數的減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進一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5、"多幾"、"少幾"的應用
(1)在具體情境中,理解"比某數多幾或少幾"的實際問題。
(2)可以利用學具的操作,讓學生搞清楚是與哪個數量進行比較,然後發生了什麼變化,最後再用算式記錄下來。
(3)能正確列式解決相應的實際問題。
(4)滲透統計的思想和方法。
6、連加、連減
(1)探索並掌握100以內連加和連減的計算方法,進一步體驗演算法多樣化。
(2)能用100以內的連加和連減運算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並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7、加減混合
(1)探索並掌握100以內的加減混合運算的方法,能熟練計算。
(2)提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8、加減法的估算
(1)在具體情境中,理解加減法估算的實際意義。
(2)初步掌握100以內加減法的估算方法,能正確進行估算。
(3)發展估算意識,提高估算能力。
實踐活動:我長高了
(1)鞏固長度單位和加減法的相關知識和技能。(估計、測量、計算)
(2)讓學生體會數學的趣味性和價值性,提高估測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滲透統計知識,感受成長的快樂。
二年級數學表內除法知識點
【知識點】
一、平均分
1、平均分的含義:把一些物品分成幾份,每份分得同樣多,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
(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數進行平均分時,可以一個一個的分,也可以幾個幾個的分,直到分完為止。
(2)把一些物品按每幾個一份平均分,分時可以想:這個數可以分成幾個這樣的一份。
二、除法
1、除法算式的含義:只要是平均分的過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2、除法算式的讀法:通常按照從前往後順序讀,「÷」讀作除以,「=」讀作等於,其他讀法不變。
3、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在除法算式中,除號前面的數就被除數,除號後面的數叫除數,所得的數叫商。
三、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
1、求商的方法:
(1)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
(2)用乘法算式求商。
(3)用乘法口訣求商。
2、用乘法口訣求商時,想除數和幾相乘的被除數。
四、解決問題
1、解決有關平均分問題的方法:
總數÷每份數=份數、總數÷份數=每份數、被除數=商×除數、
被除數=商×除數+余數、除數=被除數÷商、因數×因數=積、
一個因數=積÷另一個因數
2、用乘法和除法兩步計算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
(1)所求問題要求求出總數,用乘法計算;
(2)所求問題要求求出份數或每份數,用除法計算。
二年級數學《平均分》知識點
1、平均分的含義:把一些物品分成幾份,每份分得同樣多,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
(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數進行平均分時,可以一個一個的分,也可以幾個幾個的分,直到分完為止。
(2)把一些物品按每幾個一份平均分,分時可以想:這個數可以分成幾個這樣的一份。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感受「平均分」
(1)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些小禮物。老師要送給你們。請動手把糖果分給小組里的每一位同學,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組的糖果的數量不相同)
(2)各小組動手操作
(3)各小組匯報情況,教師板書。
(二)觀察問題
(1)請小朋友觀察各小組分的結果,你發現了什麼?
(2)學生觀察匯報。
(3)從觀察中我們發現有些組分的同樣多,你們能給這樣的分法取個合適的名稱嗎?
(4)學生自己取名。
(三)出示課題
(1)小朋友取的名稱都很好,這些在數學上我們把每份分的同樣多叫作平均分。
寫下板書:平均分
(2)小朋友再 說說 剛才哪些組是平均分,哪些組不是平均分。
(3)剛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組你們有什麼辦法使它平均分?
(4)學生交流、匯報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發現平均分。尊重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創造性。教師引導學生積極思維,通過問題的引申幫助學生認識平均分。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知識點梳理相關 文章 :
★ 二年級數學知識點整理
★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知識點
★ 小學二年級數學知識點梳理
★ 人教二年級數學重點知識點
★ 二年級數學基礎知識點
★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的知識點
★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重點知識整理
★ 二年級數學人教版知識點
★ 小學二年級數學知識點整理
★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上冊知識點
『叄』 二年級上冊數學知識點梳理
課堂臨時報佛腳,不如 課前預習 好。其實任何學科都是一樣的,學習任何一門學科,勤奮都是最好的 學習 方法 ,沒有之一,書山有路勤為徑。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一些 二年級數學 的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知識點
【長度單位和角的知識點】
1、尺子是測量物體長度的工具,常用的長度單位有:米和厘米。食指的寬度約有1厘米,伸開雙臂大約1米。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2、測量較短物體通常用厘米作單位,測量較長物體通常用米作單位。
3、測量物體長度時:把尺的「0」刻度對准物體的左端,再看右端對著刻度幾,就是幾厘米。物體長度=較大數-較小數,例如:從刻度「0」到刻度「6」之間是6厘米(6-0=6),從刻度「6」到刻度「9」之間是3厘米(9-6=3);還可以用數一數的方法數出物體的長度。(算,數)
4、線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長度。
5、畫線段的方法:從尺子的「0」刻度開始畫起,長度是幾就畫到幾。(找點畫線;有時還要先算出長度再畫線。如畫一條比6厘米短2厘米的線段。)
6、角有1個頂點,2條直邊。銳角比直角小,鈍角比直角大,鈍角比銳角大。銳角<直角<鈍角(鈍角>直角>銳角)。
7、用三角板可以畫出直角,直角要標出直角符號(也叫垂足符號)。
8、所有的直角都一樣大。要知道一個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長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個角,4個都是直角。
9、角的大小與兩條邊的長短無關,與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有關。
10、每一個三角板上都有3個角,其中有1個是直角,另外2個是銳角。
11、角的畫法:從一個點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畫兩條筆直的線,就畫成一個角。(從一點引出兩條射線所組成的圖形叫作角。)
練習:
1、1米21厘米=()厘米
53厘米-18厘米=()厘米
一棵大樹高10()
2、我的身高是()米()厘米
3、一個角有()個頂點和()條邊
一本書寬15()
4、三角板中有三個角,有()個直角
5、角的兩條邊越長,角就越大。()
數學學習方法 技巧
1、課前預習。預習是讓孩子運用先前學到的知識去理解新的內容,他們會在預習過程中發現問題,從而帶著問題去聽老師講課。這樣的方法能夠讓孩子更有針對性地學習,提高學習效率,同時又能培養孩子的自學能力。
2、課後復習。課後復習是對已學知識的鞏固,通過復習能讓孩子加深對知識的記憶,從而減緩遺忘速度。如果孩子學會課後復習,那會讓孩子的學習成績穩步上升,同時提升記憶能力。
3、認真書寫。卷面是學生給老師的第一印象,它能直接影響老師對學生 學習態度 和個人素質的評價。一個認真書寫的學生,往往會認真對待學習和其他事情。因此,家長要重視孩子書寫的習慣,及早提出書寫要求,幫助孩子提高書寫質量,從而培養其仔細認真的習慣。
4、整理筆記。科目數量是會隨著年級升高而變多,因此學生需要通過記筆記來抓住各科的重點。但是課堂的時間是有限的,很少有學生可以在課堂上做出有條理的筆記,因此要讓孩子在課後整理筆記。整理的過程是再學習的過程,而且還能培養孩子分析歸納的能力。
5、鼓勵閱讀。閱讀是孩子獲取課外知識,拓寬知識面的主要途徑,家長要鼓勵孩子進行課外閱讀。家長可以購買孩子感興趣的書籍或報刊雜志,提高孩子閱讀興趣,為孩子創造閱讀條件。此外,家長還要讓孩子寫 讀後感 之類的 文章 ,培養孩子的寫作能力。
6、自己解決。孩子在學習上遇到難題,往往會向父母請求幫助。這時候,家長千萬不能敷衍了事,而是要鼓勵孩子自己解決。如果孩子不能自己解決,家長也不要代勞,而是要耐心啟發孩子思考,引導孩子解決問題。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能增強孩子的信心。
數學學習技巧
我們都知道, 教育 的目的並不只是停留在分數上,更多的還是在於培養學習方法與習慣、思維與興趣上。作為一個文科生,要想獲得高考高分,必須好好掌握學習的方法,必須在平時做到舉一反三。我深知數學對於我而言的重要性,在我看來,在平時一定要意識到數學的重要,這是一個良好態度的開始,正確地看待數學,不過分焦慮,也不輕視大意,以一種更為謹慎而又達觀的心態去面對每一次的考試,那麼就已經離開成功不遠了。
良好的心態來源於平時的積累,認真對待每一次平時的小考試,在適度的緊張所帶來的興奮中,手感會越來越好,而這也正是高考取得勝利的前提之一。
好心態能夠給人信心與勇氣,但這只是基石,在數學的學習中,最為要緊的,恐怕還是一級級的踏板——實踐。對於高中生而言,上課認真聽講,作業認真完成是已經不需要再刻意強調的重點。反復的操練並不等同於盲目的題海戰術,舉一反三並不只是能力,而是學習習慣、學習要求。我並不是那種很聰明的學生,我經常會碰到許多不會做甚至根本沒見識過的新題目。但是,碰到難題新題就立刻躲避,不僅無益於成績的提高,更會讓你喪失信心,反倒不如,按著題干,一點點去琢磨。有時猛然發現,原來解題方法與思想都是我們熟悉的,熟練的,只是題目換了一張新面孔而已。因此,對於考綱中要求的基本知識,基本方法,基本思想應該總是爛熟於胸的。而老師也會在教學中反復強調,只要按著老師的節奏跟上,消化知識點,歸納解題方法,總能在三年中,熟練地掌握它們,並將它們分類分層的內化為自己的知識儲備,這樣離成功更進一步了。
該拿的分一分都別丟
考前認真的復習,也許有人會覺得這是臨陣磨槍,但是我認為比平時看得更有效率,盡管有人不是很認同。事實上我在這段時間里針對考綱,精簡內容,回歸課本,重視基礎,再次溫習一遍老師上課的筆記,經典的例題,重要的概念。畢竟,考試考的70%都是基礎,所以,要想拿高分,還是老生常談的話,該拿的分是不能丟的,這樣我又比別人多得幾分了。
二年級上冊數學知識點梳理相關文章:
★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重點知識整理
★ 二年級數學上冊概念知識點整理
★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知識點歸納
★ 二年級數學基礎知識點
★ 二年級下冊數學書上的知識點
★ 北師大二年級數學知識點
★ 小學二年級數學知識點歸納
★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上冊知識點
★ 小學二年級數學的知識點
★ 二年級數學上冊單元知識點
『肆』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重點知識整理
現在已經是冬天了,很快就要期末了,同學們復習得怎麼樣了啊?今天我為同學們帶來了關於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的重點知識整理,希望可以幫助有需要的同學,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第一單元:長度單位
1、尺子是測量長度的工具。
2、量比較短的物體,可以用「厘米」作單位,厘米可以用「cm」表示。
3、把尺的刻度0對物體的左端,再看物體的右端對著幾,就可以知道物體的長度。
4、量比較長的物體,通常用「米」作單位。米可以用「m」來表示。
5、1米=100厘米 ;1m=100cm;1米裡面有(100)個1厘米。
6、線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長度,有兩個端點。
7、掌握畫線的 方法 。
第二單元: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
1、筆算(列豎式計算)加法時,相同數位要對齊,從個位加起,個位相加滿十,向十位進1。
2、筆算(列豎式計算)減法時,相同數位要對齊,從個位減起,個位不夠減,從十位退1。
3、列豎式計算時,進位符(小1)和退位符(小圓點)不可省略。
第三單元:角的初步認識
1、一個角有1個頂點,2條邊。
2、從一點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畫兩條筆直的線,就畫成一個角。
3、每個三角尺上都有一個直角,每個三角尺上都有兩個銳角。
判斷:用一副三角板可以拼出直角。(×)
4、比直角大的是鈍角,比直角小的是銳角。
5、角的大小和邊長無關,和角的張口大小有關。
判斷:用放大鏡看一個角,角變大了。(×)
第四單元:表內乘法(一)
1、加數相同的加法,可以用乘法表示。
2、7個2
加法算式:2+2+2+2+2+2+2=14
乘法算式:2×7=14讀作2乘7等於14。
或:7×2=14讀作7乘2等於14。
3、乘數×乘數=積
(1)2個4相加 :2×4=8
(2)2個4相乘:4×4=16
(3)2和4相乘:2×4=8
4、1-6的乘法口訣
(1)能夠默寫乘法口訣;
(2)能夠寫出乘法口訣表示的意義,表示幾個幾相加,用圖形表示出來。
(3)能夠根據乘法口訣寫出乘法算式。
(4)根據加法算式,寫出乘法算式
第五單元:觀察物體(一)
1、通過觀察、比較,初步體會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一樣的,並學會根據看到的不同形狀正確判斷觀察者所在的位置。
2、看到的立體圖形的一個面是正方形,這個立體圖形可能是正方體或長方體。
第六單元:表內乘法(二)
1、7-9的乘法口訣
(1)能夠默寫乘法口訣;
(2)能夠寫出乘法口訣表示的意義,表示幾個幾相加,用圖形表示出來。
(3)能夠根據乘法口訣寫出乘法算式。
第七單元:認識時間
1、鍾面上有12個大格,每個大格有5個小格,鍾面上一共有60個小格。
2、時針走一圈是12小時,分鍾走一圈是60分鍾。
3、分針走一圈,時針走1大格
1時=60分,一刻=15分,半小時=30分
4、整時和半時
整時:分鍾指著12,時針指著數字幾就是幾時。
半時:分鍾指著6,時針走過數字幾就是幾時半。
5、時間的計算
時間的加法計算:
求幾時幾分過幾分是幾時幾分,要用加法計算。
計算時,時加時,分加分,滿60要向前一位進1.
時間的減法計算
求幾時幾分到幾時幾分之間的時間有長,要用減法,用終止的時間減去起始的時間。
計算時,時減時,分減分,不夠減要向前一位退1當60.
第八單元:數學廣角——搭配(一)
1、根據問題情境,有條理地列出所有可能性,做到不重不漏。
2、有些問題要考慮排列順序的問題。
題1:用1、2、6三張卡片可以組成(8)個兩位數。
12、16、21、26、61、62、91、92
題2:用1、2、6三個數可以組成(6)個兩位數。
12、16、21、26、61、62
題3:把兩件衣服放到三個不同的箱子有(9)種方法。
分一件衣服放一個箱子和兩件衣服放一個箱子。
題4:有1角、5角和1元3枚硬幣可以組成(7)種幣值。
分1枚、2枚、3枚進行組合。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重點知識整理相關 文章 :
1. 二年級數學上冊概念知識點整理
2. 二年級上冊數學知識點總結
3. 小學數學各年級知識點重點難點整理
4. 小學二年級數學學習方法歸納總結
5. 二年級數學學習方法及重難知識點總結
6. 二年級上冊數學期末復習試題
7. 二年級上冊數學的復習與學習方法
8. 小學數學法則知識歸納整理分類
9. 小學數學二年級教學方法與期末復習攻略
『伍』 小學二年級數學知識點歸納整理
每一門科目都有自己的 學習 方法 ,但其實都是萬變不離其中的,數學其實和語文英語一樣,也是要記、要背、要講練的。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一些 二年級數學 知識點的學習資料,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知識點歸納
1.角的動態定義
一條射線繞著它的端點從一個位置旋轉到另一個位置所形成的圖形叫做角。所旋轉射線的端點叫做角的頂點,開始位置的射線叫做角的始邊,終止位置的射線叫做角的終邊
2.角的種類
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沒有關系;角的大小決定於角的兩條邊張開的程度,張開的越大,角就越大,相反,張開的越小,角則越小。在動態定義中,取決於旋轉的方向與角度。角可以分為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周角、負角、正角、優角、劣角、0角這10種。以度、分、秒為單位的角的度量制稱為角度制。此外,還有密位制、弧度制等。
銳角:大於0°,小於90°的角叫做銳角。
直角:等於90°的角叫做直角。
鈍角:大於90°而小於180°的角叫做鈍角。
負角:按照順時針方向旋轉而成的角叫做負角。
正角:逆時針旋轉的角為正角。
0角:等於零度的角。
餘角和補角:兩角之和為90°則兩角互為餘角,兩角之和為180°則兩角互為補角。等角的餘角相等,等角的補角相等。
對頂角:兩條直線相交後所得的只有一個公共頂點且兩個角的兩邊互為反向延長線,這樣的兩個角叫做互為對頂角。兩條直線相交,構成兩對對頂角。互為對頂角的兩個角相等。
還有許多種角的關系,如內錯角,同位角,同旁內角(三線八角中,主要用來判斷平行)!
3.乘法的運算定律
整數的乘法運算滿足:交換律,結合律, 分配律,消去律。
隨著數學的發展, 運算的對象從整數發展為更一般群。
乘法交換律:a×b=b×a
乘法結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二年級數學知識點之公式大全
1、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C=(a+b)×2
2、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C=4a
3、長方形的面積=長×寬S=ab
4、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S=a。a=a
5、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S=ah÷2
6、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S=ah
7、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S=(a+b)h÷2
8、直徑=半徑×2d=2r半徑=直徑÷2r=d÷2
9、圓的周長=圓周率×直徑=圓周率×半徑×2c=πd=2πr
10、圓的面積=圓周率×半徑×半徑?=πr
11、長方體的表面積=(長×寬+長×高+寬×高)×2
12、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V=abh
13、正方體的表面積=棱長×棱長×6S=6a
14、正方體的體積=棱長×棱長×棱長V=a。a。a=a
15、圓柱的側面積=底面圓的周長×高S=ch
16、圓柱的表面積=上下底面面積+側面積
S=2πr+2πrh=2π(d÷2)+2π(d÷2)h=2π(C÷2÷π)+Ch
17、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V=Sh
V=πrh=π(d÷2)h=π(C÷2÷π)h
小學二年級下冊數學知識點及練習題
知識點:
1、軸對稱圖形:沿一條直線對折,兩邊完全重合。對折後能夠完全重合的圖形是軸對稱圖形,摺痕所在的直線叫對稱軸。
2、平移:當物體水平方向或豎直方向運動,並且物體的方向不發生改變,這種運動是平移。只有形狀、大小、方向完全相同的圖形通過平移才能互相重合。
3、旋轉:物體繞著某一點或軸進行圓周運動的現象就是旋轉。
練習題:
一、填一填
1、如果一個圖形沿著一條直線對折,兩側的圖形能夠完全重合,這樣的圖形叫做()圖形,這條直線就是()
2、長方形有()條對稱軸,正方形有()條對稱軸。
3、小明向前走了3米,是()現象。
二、判斷
1、圓有無數條對稱軸。()
2、張叔叔在筆直的公路上開車,方向盤的運動是旋轉現象。()
3、所有的三角形都是軸對稱圖形。()
參考答案:
一、填一填
1、如果一個圖形沿著一條直線對折,兩側的圖形能夠完全重合,這樣的圖形叫做( 軸對稱 )圖形,這條直線就是( 對稱軸 )
2、長方形有( 兩 )條對稱軸,正方形有( 四 )條對稱軸。
3、小明向前走了3米,是( 移動 )現象。
二、判斷
1、圓有無數條對稱軸。( √ )
2、張叔叔在筆直的公路上開車,方向盤的運動是旋轉現象。( √ )
3、所有的三角形都是軸對稱圖形。( × )
小學二年級數學知識點歸納整理相關 文章 :
★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重點知識整理
★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知識點歸納
★ 二年級數學上冊概念知識點整理
★ 二年級數學考試知識點整理匯總
★ 小學二年級數學學習方法歸納總結
★ 二年級數學知識點
★ 二年級數學學習方法及重難知識點總結
★ 二年級數學下冊知識點知識歸納(2)
★ 一二年級數學知識點
★ 有關小學二年級的數學學習方法整理
『陸』 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學期知識點歸納
【 #二年級# 導語】數學的學習需要從小打好基礎,所以小學二年級這個階段的數學學習很重要,因此需要掌握小學二年級的數學知識。以下是 整理的《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學期知識點歸納》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1.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學期知識點歸納 篇一
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
1、連加、連減
連加、連減的筆算順序和連加、連減的口算順序一樣,都是從左往右依次計算。
①連加計算可以分步計算,也可以寫成一個豎式計算,計算方法與兩個數相加一樣,都要把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加起。
②連減運算可以分步計算,也可以寫成一個豎式計算,計算方法與兩個數相減一樣,都要把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減起。
2、加減混合
加、減混合算式,其運算順序、豎式寫法都與連加、連減相同。
3、加減混合運算野殲寫豎式時可以分步計算,方法與兩個數相加(減)一樣,要把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算起;也可以用簡便的寫法,列成一個豎式,先完成第一步計算,再用第一步的結果加(減)第二個數。
2.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學期知識點歸納 篇二
長度單位
1、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和長度單位的作用。
2、認識厘米:認識厘米的長度,1厘米大於有多長,用字母cm表示;量比較短的物體,用厘米作單位;用尺子上以厘米為單位量物體的長度。
3、認識米:認識米的長度,1米大於有多長,用字母m表示,量比較長的物體,通常用米作單位;用尺子以米為單位量物體的長度;厘米和米的關系:1米=100厘米。
4、認識線段:線段的特徵:是直的,可以量出長度;會用尺子量線段的長度(限整厘米和米);根據圖形數線段的數量;畫線段:按給定長度畫線段(限整厘米)。
5、解決問題:估測物體的長度,選擇合適長度單位(限厘米和米)
3.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學期知識點歸納 篇三
1、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C=(a+b)×2
2、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C=4a
3、長方形的面積=長×寬S=ab
4、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S=a。a=a
5、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S=ah÷2
6、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S=ah
7、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S=(a+b)h÷2
8、直徑=半徑×2d=2r半徑=直徑÷2r=d÷2
9、圓的周長=圓周率×直徑=圓周率×半徑×2c=πd=2πr
10、圓的面積=圓周率×半徑×半徑?=πr
11、長方體的表面積=(長×寬+長×高+寬×高)×2
12、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V=abh
13、正方體的表面積=棱長×棱長×6S=6a
14、正方體的體積=棱長×棱長×棱長V=a。a。a=a
15、圓柱的側面積=底面圓的周長×高S=ch
16、圓柱的表面積=上下底面面積+側面積
S=2πr+2πrh=2π(d÷2)+2π(d÷2)h=2π(C÷2÷π)+Ch
17、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V=Sh
V=πrh=π(d÷2)h=π(C÷2÷π)h
4.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學期知識點歸納 篇四
計算公式
數量關系式:
1、每份數×份數=總數、總數÷每份數=份數、總數÷份數=每份數
2、1倍數×倍數=幾倍數、幾倍數÷1倍數=倍數、幾倍數÷倍數=1倍數
3、速度×時間=路程、路程÷速度=時間、路程÷時間=速度
4、單價×數量=總價、總價÷單價=數量、總價÷數量=單價
5、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總量、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總量÷工作吵輪時間=工作效率
6、加數+加數=和、和-一個加數=另一個加數
7、被減數-減數=差、被減數-差=減數、差+減數=被減數
8、因數×因數=積、積÷一個因數=另一個因數
9、被除數÷除數=商、被除數÷商=除數商×除數=被除數
和升脊信差問題的公式
(和+差)÷2=大數
(和-差)÷2=小數
和倍問題
和÷(倍數-1)=小數
小數×倍數=大數
(或者和-小數=大數)
差倍問題
差÷(倍數-1)=小數
小數×倍數=大數
(或小數+差=大數)
5.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學期知識點歸納 篇五
一、乘法的初步認識:
1、意義:幾個幾相加用乘法計算。相同的加數×相同加數的個數。
2、名稱:乘數×乘數=積
二、1-9的乘法口訣:熟記口訣,會口算乘法算式。
1、補充口訣。
2、根據口訣寫出乘法算式、看圖寫乘法算式。
三、解決問題。
1、已知每個多少和個數,求一共多少?每個數量×個數=一共的數。
2、加法和乘法對比解決問題:求一共有多少?
理解題意、仔細審題、選擇方法:看單位,分方法,單位相同用加法,單位不同用乘法。
3、乘加、乘減的演算法多樣化:根據不同的觀察方位選用不同的解決問題。先算乘法,再算加、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