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知識 » 知識清單中的數學公式
擴展閱讀
送同學小禮物送什麼 2025-02-02 09:53:46
k線基礎知識什麼是k線 2025-02-02 09:48:57

知識清單中的數學公式

發布時間: 2025-02-02 08:10:31

1. 初中知識清單

電 學
中考生必知的100個基礎知識點及24個初中必備的公式

1.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金屬導體里自由電子定向移動的方向與電流方向相反),規定正電荷的定向移動方向為電流方向。

2、電流表不能直接與電源相連。

3.電壓是形成電流的原因,安全電壓應不高於36V,家庭電路電壓220V。

4.金屬導體的電阻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玻璃溫度越高電阻越小)。

5.能導電的物體是導體,不能導電的物體是絕緣體(錯,「容易」,「不容易」)。

6.在一定條件下導體和絕緣體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7.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有:材料、長度、橫截面積、溫度(溫度有時不考慮)。

8.滑動變阻器和電阻箱都是靠改變接入電路中電阻絲的長度來改變電阻的。

9.利用歐姆定律公式要注意I、U、R三個量是對同一段導體而言的。

10.伏安法測電阻原理:R=U/I;伏安法測電功率原理:P=UI。

11.串聯電路中:電壓、電功、電功率、電熱與電阻成正比並聯電路中:電流、電功、電功率、電熱與電阻成反比。

12.在生活中要做到:不接觸低壓帶電體,不靠近高壓帶電體。

13.開關應連接在用電器和火線之間.兩孔插座(左零右火),三孔插座(左零右火上地)。

14.「220V100W」的燈泡比「220V40W」的燈泡電阻小,燈絲粗。

15.家庭電路中,用電器都是並聯的,多並一個用電器,總電阻減小,總電流增大,總功率增大。

16.家庭電路中,電流過大,保險絲熔斷,產生的原因有兩個:①短路②總功率過大。

17.磁體自由靜止時指南的一端是南極(S極),指北的一段是北極(N極)。磁體外部磁感線由N極出發,回到S極。

18.同名磁極相互排斥,異名磁極相互吸引。

19.地球是一個大磁體,地磁南極在地理北極附近。

20.磁場的方向:①自由的小磁針靜止時N極的指向②該點磁感線的切線方向。

21.奧斯特試驗證明通電導體周圍存在磁場(電生磁、電流的磁效應),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磁生電、發電機)。

22.電流越大,線圈匝數越多電磁鐵的磁性越強(有鐵心比無鐵心磁性要強的多)。

23.電磁繼電器的特點:通電時有磁性,斷電時無磁性(自動控制)。

24.發電機是根據電磁感應現象製成的,機械能轉化為電能(法拉第)。

25.電動機是根據通電導體在磁場中要受到力的作用這一現象製成的,電能轉化為機械能。

26.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①閉合電路的一部分導體,②切割磁感線。

27.磁場是真實存在的,磁感線是假想的。

28.磁場的基本性質是它對放入其中的磁體有力的作用。

中考生必知的100個基礎知識點及24個初中必備的公式

光 學
中考生必知的100個基礎知識點及24個初中必備的公式

29.白光是復色光,由各種色光組成的。

30.光能在真空中傳播,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

31.光是電磁波,電磁波能在真空中傳播,光速:c=3×108m/s=3×105km/s(電磁波的速度)。

32.在均勻介質中光沿直線傳播(日食、月食、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手影)。

33.光的反射現象(人照鏡子、水中倒影)。

34.光的折射現象(筷子在水中部分彎折、水中的物體、海市蜃樓、凸透鏡成像、色散)。

35.反射定律描述中要先說反射再說入射(平面鏡成像也說「像與物┅」的順序)。

36.鏡面反射和漫反射中的每一條光線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37.平面鏡成像特點:像和物關於鏡對稱(左右對調,上下一致)像與物大小相等。

38.能成在光屏上的像都是實像,虛像不能成在光屏上,實像倒立,虛像正立,物在凸透鏡一倍焦距以外能成實像,小孔成像成實像,實像都是倒立的,能用眼睛直接看,也能呈現在光屏上。

39、放大鏡、平面鏡、水中倒影是虛像,虛像是正立的,只能用眼睛看,虛像不能呈現在光屏上。

40.凸透鏡(遠視眼鏡、老花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凹透鏡(近視鏡)對光線有發散作用。

41.凸透鏡成實像時,物如果換到像的位置,像也換到物的位置。

42.在光的反射現象和折射現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

43.凸透鏡一倍焦距是成實像和虛像的分界點,二倍焦距是成放大像和縮小像的分界點。

44.眼睛的結構和照相機的結構類似。

45.凸透鏡成像實驗前要調共軸:燭焰中心、透鏡光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凸透鏡成的像在光屏的中央。

中考生必知的100個基礎知識點及24個初中必備的公式

熱 學
中考生必知的100個基礎知識點及24個初中必備的公式

46.熔化、汽化、升華過程吸熱,凝固、液化、凝華過程放熱。

47.晶體和非晶體主要區別是晶體有固定熔點,而非晶體沒有。

48.物體吸熱溫度不一定升高,(晶體熔化,液體沸騰);物體放熱溫度不一定降低(晶體凝固)。

49、物體溫度升高,內能一定增大,因為溫度是內能的標志;物體內能增大,溫度不一定升高,如晶體熔化。

50、在熱傳遞過程中,物體吸收熱量,內能增加,但溫度不一定升高;物體放出熱量,內能減小,但溫度不一定降低。

51.影響蒸發快慢的三個因素:①液體表面積的大小②液體的溫度③液體表面附近空氣流動速度。

52.水沸騰時吸熱但溫度保持不變(會根據圖象判斷)。

53.霧、露、「白氣」是液化;霜、窗花是凝華;樟腦球變小、冰凍的衣服變干是升華。

54.擴散現象說明分子在不停息的運動著;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劇烈。

55.分子間有引力和斥力(且同時存在);分子間有空隙。

56.改變內能的兩種方法:做功和熱傳遞(等效的)。

57.沿海地區早晚、四季溫差較小是因為水的比熱容大(暖氣供水、發動機的冷卻系統)。

58.熱機的做功沖程是把內能轉化為機械能,壓縮沖程是把機械能轉化為內能。

59.燃料在燃燒的過程中是將化學能轉化為內能。

60.熱值、密度、比熱容是物質本身的屬性。

61.兩塊相同的煤,甲燃燒的充分,乙燃燒的不充分,甲的熱值大(錯)。

62.固體很難被壓縮,是因為分子間有斥力(木棒很難被拉伸,是因為分子間有引力)。

63.蒸發只能發生在液體的表面,而沸騰在液體表面和內部同時發生。

2. 高中數學知識點公式

導語:上了高中之後,數學對很多學生來是件頭疼的事情。尤其是對女生來講。但是,我想告訴大家的是:其實數學是最好得分的科目,同時數學又是高考成敗的關鍵。學好數學,基礎是關鍵。牢固並且靈活運用數學的基礎知識很非常重要的!

高中數學知識點框架清單:

1、集合知識點

2、不等式知識點

3、常用邏輯用語知識點

4、導數及其應用知識點

5、概率知識點

6、函數、基本初等函數知識點

7、幾何證明選講知識點

8、計數原理知識點

9、解三角形知識點

10、矩陣與變換知識點

11、空間幾何知識點

12、空間向量及其應用知識點

13、框圖知識點

14、平面向量知識點

15、曲線與方程知識點

16、三角函數知識點

17、數列知識點

18、數系的擴充與復數的引入知識點

19、演算法初步知識點

20、隨機變數及其分布列知識點

21、統計與統計案例知識點

22、推理與證明知識點

23、圓柱、圓錐與圓錐曲線知識點

24、圓錐曲線知識點

25、直線與圓知識點

26、坐標系與參數方程知識點

高中數學有哪些重點公式?

乘法與因式分 a2-b2=(a+b)(a-b)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

三角不等式 |a+b|≤|a|+|b| |a-b|≤|a|+|b| |a|≤b<=>-b≤a≤b

|a-b|≥|a|-|b| -|a|≤a≤|a|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b+√(b2-4ac)/2a -b-√(b2-4ac)/2a

根與系數的關系 X1+X2=-b/a X1*X2=c/a 註:韋達定理

判別式

b2-4ac=0 註:方程有兩個相等的實根

b2-4ac>0 註:方程有兩個不等的實根

b2-4ac<0 註:方程沒有實根,有共軛復數根

三角函數公式

兩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ctg(A+B)=(ctgActgB-1)/(ctgB+ctgA) ctg(A-B)=(ctgActgB+1)/(ctgB-ctgA)

倍角公式

tan2A=2tanA/(1-tan2A) ctg2A=(ctg2A-1)/2ctg

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半形公式

sin(A/2)=√((1-cosA)/2) sin(A/2)=-√((1-cosA)/2)

cos(A/2)=√((1+cosA)/2) cos(A/2)=-√((1+cosA)/2)

tan(A/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和差化積

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

2cosAcosB=cos(A+B)-sin(A-B) -2sinAsinB=cos(A+B)-cos(A-B)

sinA+sinB=2sin((A+B)/2)cos((A-B)/2 cosA+cosB=2cos((A+B)/2)sin((A-B)/2)

tanA+tanB=sin(A+B)/cosAcosB tanA-tanB=sin(A-B)/cosAcosB

ctgA+ctgBsin(A+B)/sinAsinB -ctgA+ctgBsin(A+B)/sinAsinB

某些數列前n項和

1+2+3+4+5+6+7+8+9+…+n=n(n+1)/2 1+3+5+7+9+11+13+15+…+(2n-1)=n2

2+4+6+8+10+12+14+…+(2n)=n(n+1) 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

13+23+33+43+53+63+…n3=n2(n+1)2/4 1*2+2*3+3*4+4*5+5*6+6*7+…+n(n+1)=n(n+1)(n+2)/3

正弦定理 a/sinA=b/sinB=c/sinC=2R 註: 其中 R 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圓半徑

餘弦定理 b2=a2+c2-2accosB 註:角B是邊a和邊c的夾角

圓的標准方程 (x-a)2+(y-b)2=r2 註:(a,b)是圓心坐標

圓的一般方程 x2+y2+Dx+Ey+F=0 註:D2+E2-4F>0

拋物線標准方程 y2=2px y2=-2px x2=2py x2=-2py

直稜柱側面積 S=c*h 斜稜柱側面積 S=c'*h

正棱錐側面積 S=1/2c*h' 正稜台側面積 S=1/2(c+c')h'

圓台側面積 S=1/2(c+c')l=pi(R+r)l 球的表面積 S=4pi*r2

圓柱側面積 S=c*h=2pi*h 圓錐側面積 S=1/2*c*l=pi*r*l

弧長公式 l=a*r a是圓心角的弧度數r >0 扇形面積公式 s=1/2*l*r

錐體體積公式 V=1/3*S*H 圓錐體體積公式 V=1/3*pi*r2h

斜稜柱體積 V=S'L 註:其中,S'是直截面面積, L是側棱長

柱體體積公式 V=s*h 圓柱體 V=pi*r2h

【課外閱讀】:

影響高中數學成績的原因及解決方法

作為衡量一個人能力的重要學科,從小學到高中絕大多數同學對它情有獨鍾,投入了大量的時間與精力.然而並非人人都是成功者,許多小學、初中數學學科成績的佼佼者,進入高中階段,第一個跟頭就栽在數學上。這種現象目前是比較普遍的,應當引起重視。當然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僅就從學生的學習狀態方面淺談如下:

面對眾多初中學習的成功者淪為高中學習的失敗者,有人對他們的學習狀態進行了研究、調查,表明,造成成績滑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被動學習.許多同學進入高中後,還像初中那樣,有很強的依賴心理,跟隨老師慣性運轉,沒有掌握學習主動權.表現在不定計劃,坐等上課,課前沒有預習,對老師要上課的內容不了解,上課忙於記筆記,沒聽到“門道”.沒有真正理解所學內容。

2.學不得法.老師上課一般都要講清知識的來龍去脈,剖析概念的內涵,分析重點難點,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學上課沒能專心聽課,對要點沒聽到或聽不全,筆記記了一大本,問題也有一大堆,課後又不能及時鞏固、總結、尋找知識間的聯系,只是趕做作業,亂套題型,對概念、法則、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機械模仿,死記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點,白天無精打采,或是上課根本不聽,自己另搞一套,結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3.不重視基礎.一些“自我感覺良好”的同學,常輕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學習與訓練,經常是知道怎麼做就算了,而不去認真演算書寫,但對難題很感興趣,以顯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鶩遠,重“量”輕“質”,陷入題海.到正規作業或考試中不是演算出錯就是中途“卡殼”.

4.進一步學習條件不具備.高中數學與初中數學相比,知識的深度、廣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飛躍.這就要求必須掌握基礎知識與技能為進一步學習作好准備.高中數學很多地方難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如二次函數在閉區間上的最值問題,函數值域的求法,實根分布與參變數方程,三角公式的變形與靈活運用,空間概念的形成,排列組合應用題及實際應用問題等.客觀上這些觀點就是分化點,有的內容還是高初中教材都不講的脫節內容,如不採取補救措施,查缺補漏,分化是不可避免的'.

解決對策:

1.培養良好學習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包括制定計劃、課前自學、專心上課、及時復習、獨立作業、解決疑難、系統小結和課外學習幾個方面.

制定計劃使學習目的明確,時間安排合理,不慌不忙,穩扎穩打,它是推動學生主動學習和克服困難的內在動力.但計劃一定要切實可行,既有長遠打算,又有短期安排,執行過程中嚴格要求自己,磨煉學習意志.

課前自學是學生上好新課,取得較好學習效果的基礎.課前自學不僅能培養自學能力,而且能提高學習新課的興趣,掌握學習主動權.自學不能搞走過場,要講究質量,力爭在課前把教材弄懂,上課著重聽老師講課的思路,把握重點,突破難點,盡可能把問題解決在課堂上.

上課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關鍵環節.“學然後知不足”,課前自學過的同學上課更能專心聽課,他們知道什麼地方該詳,什麼地方可略;什麼地方該精雕細刻,什麼地方可以一帶而過,該記的地方才記下來,而不是全抄全錄,顧此失彼.

及時復習是高效率學習的重要一環,通過反復閱讀教材,多方查閱有關資料,強化對基本概念知識體系的理解與記憶,將所學的新知識與有關舊知識聯系起來,進行分析比較,一邊復習一邊將復習成果整理在筆記上,使對所學的新知識由“懂”到“會”.

獨立作業是學生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靈活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進一步加深對所學新知識的理解和對新技能的掌握過程.這一過程是對學生意志毅力的考驗,通過運用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由“會”到“熟”.

解決疑難是指對獨立完成作業過程中暴露出來對知識理解的錯誤,或由於思維受阻遺漏解答,通過點撥使思路暢通,補遺解答的過程.解決疑難一定要有鍥而不舍的精神,做錯的作業再做一遍.對錯誤的地方沒弄清楚要反復思考,實在解決不了的要請教老師和同學,並要經常把易錯的地方拿出來復習強化,作適當的重復性練習,把求老師問同學獲得的東西消化變成自己的知識,長期堅持使對所學知識由“熟”到“活”.

系統小結是學生通過積極思考,達到全面系統深刻地掌握知識和發展認識能力的重要環節.小結要在系統復習的基礎上以教材為依據,參照筆記與有關資料,通過分析、綜合、類比、概括,揭示知識間的內在聯系.以達到對所學知識融會貫通的目的.經常進行多層次小結,能對所學知識由“活”到“悟”.

課外學習包括閱讀課外書籍與報刊,參加學科競賽與講座,走訪高年級同學或老師交流學習心得等.課外學習是課內學習的補充和繼續,它不僅能豐富學生的文化科學知識,加深和鞏固課內所學的知識,而且能滿足和發展他們的興趣愛好,培養獨立學習和工作能力,激發求知慾與學習熱情.

2.循序漸進,防止急躁

由於學生年齡較小,閱歷有限,為數不少的高中學生容易急躁,有的同學貪多求快,囫圇吞棗,有的同學想憑幾天“沖刺”一蹴而就,有的取得一點成績便洋洋自得,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針對這些情況,學生應懂得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鞏固舊知識、發現新知識的積累過程,決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為什麼高中要上三年而不是三天!許多優秀的同學能取得好成績,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們的基本功扎實,他們的閱讀、書寫、運算技能達到了自動化或半自動化的熟練程度.

3.研究學科特點,尋找最佳學習方法

數學學科擔負著培養學生運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像能力,以及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重任.它的特點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邏輯性和廣泛的適用性,對能力要求較高.學習數學一定要講究“活”,只看書不做題不行,埋頭做題不總結積累不行,對課本知識既要能鑽進去,又要能跳出來,結合自身特點,尋找最佳學習方法.華羅庚先生倡導的“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學習過程就是這個道理.方法因人而異,但學習的四個環節(預習、上課、整理、作業)和一個步驟(復習總結)是少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