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主要行動
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的主要行動
為提升全民科學素質,"十一五"期間實施了一系列針對性行動:
未成年人科學素質行動
- 通過科普活動,宣傳我國的基本國情,讓青少年理解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
- 優化基礎教育科學教育,確保中小學生掌握基礎科學知識,培養探究精神和創新能力。
- 加強農村教育,提供更多的科普機會,提升農村未成年人的生存技能和自我發展能力。
- 通過多元活動,激發青少年對科學的興趣,培養社會責任感和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
農民科學素質行動
- 宣傳科學理念,推廣環保知識,培養農村居民的科學習慣,推動新農村建設。
- 通過科技培訓,提高農民的科技意識和致富能力,培養新型農民。
- 支持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和婦女科學文化素質提升。
- 構建適應農村需求的科學教育、宣傳和培訓體系,實施各類科技培訓活動。
城鎮勞動人口科學素質行動
- 倡導節約資源、環保等理念,促進城鎮居民科學文明生活方式的形成。
- 提升第二、三產業從業者的科技素質,適應工業化和服務業發展需求。
- 加強進城務工人員的職業技能培訓,提高失業人員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
- 通過教育培訓,增強職工科學文化素質,推動學習型組織建設。
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行動
- 強調科學精神、方法的普及,提升領導幹部的科學決策能力。
- 納入公務員培訓計劃,培養終身學習和科學管理能力。
- 通過講座、媒體等渠道傳播現代科技知識,鼓勵公務員參與科普活動。
根據黨的十六大及十六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和《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國發200544號),制定並實施《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2006—2010—2020)》(以下簡稱《科學素質綱要》)。
2. 每年的哪一天為國家全民安全教育日
每年的4月15日是國家全民安全教育日。
國家全民安全教育日的設立目的是增強全民安全意識,提高公眾對於安全知識的了解和應用能力。通過這一特定日子,可以提醒全民關注安全問題的重要性,推動社會各界共同參與安全教育工作,增強公眾應對風險的能力。
國家全民安全教育日的背景是我國政府高度重視安全問題,認識到安全是國家和人民發展的重要保障。為了普及安全知識,提高全民的安全素質,我國設立了這一專門的安全教育日。在這一天,各級政府會組織豐富多樣的安全教育活動,如宣傳展覽、知識講座、應急演練等,旨在提高公眾對安全問題的認知和應對能力。
此外,國家全民安全教育日的到來也提醒我們,安全無小事,每個人都應該樹立安全意識,不僅要關注自身的安全,也要關注社會的整體安全。通過加強安全教育,可以提高公眾對於各類風險的識別和防範能力,從而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保障社會的和諧穩定。因此,我們應當積極參與安全教育活動,提高自身安全素質,共同營造一個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
3. 提升公民科學素質的根本途徑是什麼
1、積極參加科普科技相關活動或知識講座。
參加科技類知識講座或活動,可以提升個人的科學知識儲備,例如參加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等。
2、充分利用互聯網進行學習。
如今已進入互聯網時代,互聯網的發展與時俱進。個人應積極利用互聯網的便利之處,傾向於瀏覽門戶網站、科技頻道、科普網站的文章好新聞。
(3)提高全民素質知識講座擴展閱讀:
重大意義:
公眾科學素養關乎綜合國力在科學技術正日益深刻影響我們生活的今天,一個人的科學素養的高低,絕不是無關緊要的,已經開始影響到一個現代社會中的人的生活質量,同時也在不斷影響和改變國民的價值觀和對許多問題的看法。
未來各級政府的任何與科學技術有關的政策都要在公眾理解基礎上才能實現決策的民主化和公開化。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今後需要有效地借鑒科學技術知識才能得以解決的公共政策問題越來越多,科學技術決策的民主化進程與公眾科學素養水平的提高的進度具有密切的相關性。
從這一意義上說,這項研究為我們提供了公眾科學素養的量化數據。對科研方法的了解關乎人的綜合素質卡爾·薩根說過:「科學方法似乎毫無趣味、很難理解,但是它比科學上的發現要重要得多。」
國際科普理論學者認為,科學方法是科學素養中最重要的內容,公眾理解科學,最重要的就是要理解科學方法並應用這些科學方法解決自己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種問題,在現實生活中,一些人的盲從行為,也與缺乏科學方法有關。公眾科學素養影響國家宏觀科技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