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知識 » 火星小知識圖片
擴展閱讀
株洲安全教育館要多少錢 2025-01-24 13:40:22
藍鳥經典款落地多少錢 2025-01-24 13:39:36

火星小知識圖片

發布時間: 2025-01-24 10:19:18

❶ 火星的知識

火星的知識:
火星是太陽系由內往外數的第四顆行星,屬於類地行星,直徑為地球的一半,自轉軸傾角、自轉周期相近,公轉一周則花兩倍時間。在西方稱為戰神瑪爾斯,中國則稱為熒惑。它熒熒如火,位置、亮度時常變動。橘紅色外表是因為地表的赤鐵礦(氧化鐵)。火星基本上是沙漠行星,地表沙丘、礫石遍布,沒有穩定的液態水體。二氧化碳為主的大氣既稀薄又寒冷,沙塵懸浮其中,每年常有塵暴發生。與地球相比,地質活動不活躍,地表地貌大部份於遠古較活躍的時期形成,有密布的隕石坑、火山與峽谷,包括太陽系最高的山:奧林帕斯山和最大的峽谷:水手號峽谷。另一個獨特的地形特徵是南北半球的明顯差別:南方是古老、充滿隕石坑的高地,北方則是較年輕的平原。火星兩極皆有主要以水冰組成的極冠,而上覆的乾冰會隨季節消長。
在1965年水手4號首次飛掠火星之前,很多人猜測火星上有液態水,因為望遠鏡觀測到的明暗特徵猶如陸地和海洋,而一些細長條紋則被認為是灌溉用的運河。雖然之後證實細線並不存在,可能只是錯視,但火星的確可能擁有液態水,甚至生命。
火星快車號和火星偵察軌道器的雷達資料顯示兩極和中緯度地表下存在大量的水冰。2008年7月31日,鳳凰號直接於表土之下證實水冰的存在。
火星目前有三艘運作中的探測船,分別是火星奧德賽號、火星快車號和火星偵察軌道器,數量是太陽系內除了地球以外最多的。地表還有很多火星車和著陸器,包括兩台火星探測漫遊者:勇氣號和機遇號,和最近結束任務的鳳凰號。根據觀測的證據,火星以前可能覆蓋大面積的水。亦觀察到最近十年內類似地下水湧出的現象。火星全球勘測者則觀察到南極冠有部份退縮。 火星有兩個天然衛星:火衛一和火衛二,形狀不規則,可能是捕獲的小行星。在地球,火星肉眼可見,亮度可達-2.9,只比金星、月球和太陽暗,但在大部分時間里比木星暗。

來自網路資料

❷ 這30個「火星」冷知識,你知道幾個

火星,是太陽系由內向外的第四顆行星,也是鄰近地球的「類地行星」。表面積1.4億平方千米,約等於地球陸地面積。

1.火星像紅色的火焰,位置捉摸不定,讓古人心生疑惑,稱之為「熒惑(星)」,現代便說成火星。

2.火星地表沙丘、礫石遍布,加上地表被氧化鐵覆蓋,滿目紅色,格外荒涼沉寂。

3.目前在火星上運行的火星車,總共有三輛,分別是祝融號(中國)、好奇號和毅力號(美國)。

4.中國火星車命名,採用的是全球征名方式。在4萬個有效提名中,投票數位居前三的是祝融、星火、哪吒。

5.火星落日是藍色的。因為太陽下山時,光線要穿過更多的、富含塵埃的低層大氣才能達到地面,大部分紅光被散射掉了。

6.火星地形尺寸巨大駭人。奧林匹斯盾形火山高達21.9千米,接近珠峰3倍。人類可以登上珠峰,可以征服奧峰嗎?(下為奧利匹斯火山和珠峰的對比圖)

7.水手峽谷,是太陽系最大峽谷。長度4500公里,深度8公里,是雅魯藏布大峽谷4倍。

8.火星的大氣壓強只有地球的1%,含氧量不到0.15%。美國正在研製Z系列宇航服,讓人可以在火星上行走,有網友說看起來像天線寶寶。

9.火星平均溫度-55 ,最高只有27 ,加上大氣、水、引力、自轉周期等因素,相對金星、月球等星體,更適合人類移居。

10.荷蘭研究團隊在「模擬火星土壤」中,已經成功種植出番茄、蘿卜、韭菜等9種農作物。

11.電影《火星救援》講述了宇航員在火星的求生之路。裡面有壯觀的火星風暴、人類失聯的探測器、火星上種的土豆,還展示了精準的科學知識。

12.火星上存在液態地下水湖,如果能就地取水,將極大改善宇航員的飲水條件—今天喝的咖啡就來自昨天喝下的咖啡。

13.火星引力約為地球的2/5,意味著在火星上行走,你會很輕松,如果跳高能比地球上高2.5倍。

14.人類總共執行約47次火星探測任務,成功率不到一半,但是近10年來進步明顯,八次探測任務全部成功。

15.水手4號探測器(美國),傳回第一張火星地表照片。火星上布滿隕石坑、毫無生機的景象,粉碎了人類對火星智慧生命的遐想,導致《火星叔叔馬丁》停止製作。

16.火星文並不是火星人用的文字,而是指讓人看不懂的文字(網上最常見)。比如「Orz」=五體投地。仔細看這三個字母,像不像一個人跪倒在地?

17.火星沖日,是指地球位於火星和太陽之間的天象。發生時,火、地最近距離6000萬千米,可以觀測到最為明亮的火星。

18.海盜1號(美國),是全球首個成功登陸火星的探測器,它發回的彩色照片告訴世人,火星的天空是粉色的。

19.火星有兩個衛星,分別叫火衛一、火衛二。因為質量小自身引力不足以形成球體,所以看上去像兩個土豆。

20.在火衛一上看火星,占據天空的1/3,極為震撼。火星直徑6800千米,兩者距離僅6000千米,將占據很寬的視域。

25.勇氣號火星漫遊車(美國),是第一個可移動的火星探測器。每天只能行駛20米,發回第一張在其它行星拍的地球照片,以下是火星沙丘照片。

21.據說,火衛一是按照「衛星撕裂成火星環,火星環聚合成衛星」的順序,在火星身邊不斷輪回。

22.機遇號火星車(美國),設計壽命只有90天,實際上服役15年,是原計劃的60倍,在火星上創紀錄地行走了45公里。

23.好奇號火星車(美國),是首個核動力火星車。據傳,好奇號登陸火星後,火星大氣中檢測出鈈-238放射性元素(可能毀滅火星生命)。

24.海盜1號探測器傳回一張「岩石台地」地形照片,中央的巨大岩石看起來像是一張人臉,被稱為「火星之臉」。

26.火星公轉一周需要687天,一個火星年大約等於地球2年,在太陽系類地行星(水、金、地、火)中時間最長。

27.印度發射的曼加里安號火星探測器,預算只有7300萬美元,比好萊塢電影《火星救援》成本都低(1.08億美元)。

28.為了讓火星變得溫暖宜居,科學家提出,將「全球變暖」引入火星,讓氣溫升高,再栽種植物,提高大氣層含氧量。

29.特斯拉 汽車 創始人埃隆·馬斯克,正在推進「火星移民計劃」,打算2024年將人類送上火星,2050年建立火星城市。(目前看起來有點懸)

30.相對於祝融、好奇這些有意思的名字,印度的探測器叫「火星飛船」(曼加里安號的印地語原義),略顯平淡。

❸ 關於火星,有哪些小知識是我們需要知道的


由太空所見的火星稀薄且充滿塵埃的紅色大氣層。左下方是阿爾及爾平原。圖:NASA

火星上的氣候


火星自轉軸有明顯傾斜,日照的年變化形成明顯的四季變化,而一季約為地球的兩倍長。雖然火星沒有地球般受海洋影響的復雜氣候,但仍有以下特殊之處:火星軌道離心率比地球大,造成日射量在一年當中變化更大,位於近日點時,南半球處夏季,比北半球遠日點夏季所造成的升溫更強;隨季節交替,二氧化碳和水氣會升華和凝結而在兩極冠間遷移,驅動大氣環流;地表反照率特徵,因顏色深淺和沙、岩性質差異而造成的熱慣量(thermal inertia)不同,可影響大氣環流;易發生的塵暴會將沙塵粒子捲入高空,沙塵粒子吸收日光與再輻射會使高層大氣增溫,但屏蔽天空的沙塵會使地表降溫;自轉軸傾角和軌道離心率的長期變化則造成了氣候的長期變遷。火星表面的平均溫度比地球低30度以上。

火星上的水文


火星地表遍布著流水的遺跡,有些是洪水刻畫而成,有些則是降雨或地下水流動而形成,但多半年代久遠。沖蝕溝(gullies)則是另一類規模較小的地形,但形成年代十分久遠,常分布於撞擊坑壁,型態多樣。關於成因有兩派說法,一派認為是由流動的水造成,另一方則認為是凹處累積的乾冰促使了松軟物質滑動。

火星南北極有明顯的極冠,曾被認為是由乾冰組成,但實際上絕大部分為水冰,只有表面一層為乾冰。這層乾冰在北極約1公尺厚,在南極則約8公尺厚,是冬季時凝華而成,到夏季則再度升華進入大氣,不過南極的乾冰並不會完全升華。夏季仍存在的部分稱為永久極冠,而整體構造稱做極地層狀沉積(Polar Layered Deposits),和地球南極洲與格陵蘭冰層一樣為一層層的沉積構造。北極冠寬達1,100公里,厚達2公里,體積82.1萬立方公里;南極冠寬達1,400公里,最厚達3.7公里,體積約1.6百萬立方公里。兩極冰冠皆有獨特的螺旋狀凹谷,推論主要是由光照與夏季接近升華點的溫度使溝槽兩側水冰發生差異融解和凝結而逐漸形成的。

2011年由火星勘察衛星的淺地層雷達發現南極冠有部分原本認為是水冰的地層其實是乾冰,所含二氧化碳量相當於大氣含量的80%,這比以往認為的要多很多。根據此的模擬結果,十萬年一周期的氣候變遷中藉由乾冰升華、凝結,大氣總質量的變化幅度會達數倍。由這些乾冰沉積上方地表的下陷與裂隙判斷,乾冰正在慢慢升華。

自海盜號即發現,火星北半球中緯度有幾處峽谷底含有條紋流動狀的地表特徵,但不確定是富含冰的山崩、含冰土的流動或是塵礫覆蓋的冰河。但根據更新任務的數據與比對地球的相關地形,支持這些是冰河,且推測是自轉軸傾角較大時的氣候狀態下所累積的。

由火星奧德賽號X射線光譜儀的中子偵測器得知,自極區延伸至緯度約60°的地方表層一公尺的土壤含冰量超過60%,推論有更大量的水凍在厚厚的地下冰層(cryosphere)。另外一個關於火星上曾存在液態水的證據,就是發現特定礦物,如赤鐵礦和針鐵礦,而這兩者都需在有水環境才能形成。

對於於火星上有冰存在的直接證據在2008年6月20日被鳳凰號發現,鳳凰號在火星上挖掘發現了八粒白色的物體,當時研究人員揣測這些物體不是鹽(在火星有發現鹽礦)就是冰,而四天後這些白粒就憑空消失,因此這些白粒一定升華了,鹽不會有這種現象。2008年7月31日,美國航空航天局科學家宣布,鳳凰號火星探測器在火星上加熱土壤樣本時鑒別出有水蒸氣產生,從而最終確認火星上有水存在。

2013年9月26日,美國航空航天局科學家報告,火星探測車好奇號發現火星土壤含有豐富水分,大約為1.5至3重量百分比,顯示火星有足夠的水資源供給未來移民使用。

2015年9月28日,美國航空航天局宣布,在火星上發現液態的鹽水。根據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配備的光譜儀獲得的數據,研究人員在火星的神秘斜坡上發現了水合礦物。這些暗色條紋表明火星地表隨時間變化有流水存在。在較溫暖的季節,這些線條的顏色變得更深,表明水流在斜坡上出現,在較冷的季節,這些地表特徵變淺。在火星的部分地區,最高溫度可以達到攝氏零下23度,此時深色線條最明顯。

火星文化說

古中國:取其“熒熒如火、亮度與位置變化甚大使人迷惑”之意,命名“熒惑”。《尚書·舜典》記載:“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孔穎達疏:“七政,其政有七,於璣衡察之,必在天者,知七政謂日月與五星也。木曰歲星,火曰熒惑星,土曰鎮星,金曰太白星,水曰辰星。”今日則取名“火星”。

古希臘:因火紅之色而取名“Ares”(音:阿瑞斯),原自希臘神話的戰神,天神宙斯的兒子阿瑞斯(希臘語:Ἀρης)。

古羅馬:因火紅之色而取名“Mars”(音:馬爾斯),原自羅馬神話的戰神瑪爾斯(拉丁語:Mars)。